蘇軾比得上莎士比亞嗎?

友情鏈接:莎士比亞比得上蘇軾嗎? - 古詩詞

1.對當時的影響。
2.對後世的影響。
3.對精英階層的影響。
4.對普羅大眾的影響。
5.對世界其他地區的影響。
6.對文學流派的影響。

換言之,

如果沒有蘇軾,中國會怎樣?(竊以為影響不大)
如果沒有莎士比亞,英國會怎樣?(哈哈,這個影響太大了)

如果沒有蘇軾,世界會怎樣?
如果沒有莎士比亞,世界會怎樣?

他們之前和之後的世界有何不同?

莎士比亞是樹榦,文學的主梁,蘇軾是樹枝,花很多很漂亮。

請各位賜教。


看了一遍答案,總結了下大部分答案的主要精神:

蘇軾是我的偶像,說我偶像不如誰的,都是渣渣。

譬如某個答案下的這段話,極富代表性:

對文學流派的影響,還需要我說嗎?
至於莎士比亞,哦,除了語文書上的節選不得不看之外,我不看他的書不研究他的東西所以他的影響我不知道。我就只是來力挺蘇軾的。

這很切合知乎人文社科下的普遍狀況,一群語文水平的巔峰是高三下學期的小白答主們,拼上義務教育階段在語文書上學到的所有知識,努力高喊掌握了知識的竊喜。

在看這段:

少了莎士比亞對歐洲文學影響就大了,沒錯,幾千年來一共就出那麼幾個像點樣子的貨,立馬就被題主捧上了天,少了莎士比亞何止對歐洲文學影響大,簡直嚴重干擾了題主標榜自己是文學青年的路線,怎麼能影響不大?

這也很符合知乎人文社科下的普遍狀況,一群沒讀過什麼書靠腦補和意淫發電的小白答主們,覺得一切談到我不太懂的東西的人都是裝逼。

求求你們,納蘭已經被黑粉毀了,別毀下一個了。

救救蘇軾。


一點微小的經驗:

實在要比——

第一,先給個比較的語境和標準。

第二,比較雙方的作品,你都得大概看過。

第三,這麼個比法,沒有粉絲光環的好吃虧,能不能把腦袋後的光圈摘了好好說話。不然肯定就變成了哦我家東坡歐巴最棒,你們這些沒文化的都去死。

第四,知人論世是很傳統的,也是漏洞很多的一個評價標準,要評價文學水平的話,從文本水平出發,最後變成我喜歡誰不喜歡誰真的很無聊。

第五,別動不動就傳統文化如何如何,文化自卑如何如何,西方文化如何如何,要談這個得看過很多書,好多事不是你愛國你就大,初中該畢業了孩子。很多人那答案,我看著跟被挖了祖墳似的,尬噴不如不噴啊。

以上。


我感覺是樓主要寫比較文學的論文跑到這裡找觀點。


「沒讀過莎翁,但我覺得......」
「不了解英國文學,但我個人認為......」
「兩個人的作品都看得不多,說點個人意見……」
「不太熟悉莎士比亞,我只知道......」


好歹你用鄭光祖、關漢卿、白樸、馬致遠、湯顯祖、王實甫、洪昇、孔尚任、曹瑞卿、李直夫、尚仲賢、張雲庄、商政叔、李壽卿、白仁甫、康退之、朱廷玉、賈仲明、宮大用、高文秀、喬夢符來和莎士比亞比較…
或者用拜倫、雪萊、鄧恩、濟慈、泰德·休斯、彭斯、薩松、威廉·布萊克、胡德、伊拉斯謨斯·達爾文來和蘇軾比較…
(英國文學我的確讀的不多…)


至少這樣更有可比性(′⊙ω⊙`)


不說東坡比莎士比亞個子矮,單單在朋友圈和QQ空間,蘇軾也是萬萬比不上莎士比亞的。比如這句:

再好的東西也有失去的一天。再深的記憶也有淡忘的一天。再愛的人,也有遠走的一天。再美的夢也有蘇醒的一天。該放棄的絕不挽留。該珍惜的絕不放手。分手後不可以做朋友,因為彼此傷害過;也不可以做敵人,因為彼此深愛過。——莎士比亞

再比如這句:

人生就像一個大舞台,每個人都有自己所要扮演的角色。至於要表演甚麼角色,自己去決定。我們的痛苦和大多數平凡的人們一樣,越執著,傷口就越深。在無奈面前,不如轉換一個角度,抱定一顆平常心,不盼望,不刻意追求,得到是一份驚喜,失去不去計較。——莎士比亞

你喜歡的人走了,可如果他是你的,他會回到你身邊,如果他沒回來,那他從來都不曾是你的。——威廉·莎士比亞

是不是覺得很有感覺,當然朋友圈裡還會配上一張圖,就更加令人信服了:

太多了就不一一列舉了,想想莎翁有這麼平易近人的警句,東坡也就洗洗睡吧。

--------------------------------------我是認真的分割線---------------------------------

題主給出了問題說明,我來就問題說明談一談:
1、如果沒有蘇軾,中國會怎樣?如果沒有莎士比亞,英國會怎樣?
如果沒有Tohn Dube,祖魯語可能還停留在口頭文學的階段,這對南非的影響可比莎士比亞對英國的影響大多了吧。可是你認識Tohn Dube嗎?這種比較毫無意義。

2、如果沒有蘇軾,世界會怎樣?如果沒有莎士比亞,世界會怎樣?
如果沒有成吉思汗,世界會怎樣?如果沒有哥倫布,世界會怎樣?這樣的比較也毫無意義。

3、莎士比亞是樹榦,蘇軾是樹葉。
這應該是題主的結論了吧。然而仍是沒有意義的。題主認為世界文學有一個主流,但我不認為中國文學、日本文學、西班牙文學、德國文學需要莎士比亞作為樹榦,他們有自己的屈原、紫式部、塞萬提斯、歌德,他們的文學發展中並沒有莎士比亞的地位,我不知道題主的結論從何而來。

4、在當代世界,莎士比亞確實比蘇軾要出名,畢竟英語是世界的語言。按照題主的邏輯,不但蘇軾,屈原、紫式部、塞萬提斯、歌德都比不上莎士比亞。比較文學家,要從作品的內容、語言、表現方式等入手,單講影響,最好的作家應該是吉爾伽美什,他寫了最早的成段的文字,也就是說,他創造了文學。


這哪是比人,這是比國家。


比較需要基礎。

不如,你先比一下鐵主席和於媽?


又是一個小學生來知乎提問題。莎士比亞和蘇軾沒有可比性,唯一相同的點就在於在各自文化範圍內都是文學大師。蘇軾寫的詞和莎士比亞的戲劇從文學性,思想性如何比?更何況還分別是中文和英文。


我覺得題主說的對。

沒了蘇軾對中國文學影響不大,為什麼?李白杜甫辛棄疾李清照晏殊王維等等等等,光是中學課本學過的名家就不計其數了吧?少了蘇軾,從宏觀角度來看,可以說影響不大。

少了莎士比亞對歐洲文學影響就大了,沒錯,幾千年來一共就出那麼幾個像點樣子的貨,立馬就被題主捧上了天,少了莎士比亞何止對歐洲文學影響大,簡直嚴重干擾了題主標榜自己是文學青年的路線,怎麼能影響不大?

——————————————————————————————————————
哦,對了,題主你對於《霸道總裁愛上我》和《紅樓夢》怎麼看?哪個比較重要?

我覺得《霸道總裁愛上我》比較重要,你想想,沒有了《霸道總裁愛上我》,多少像題主這樣有才華而又多愁善感的文學青年將無書可看,陷入深深的45°角的憂傷中。至於《紅樓夢》,可有可無啦,反正也沒多少看,影響不大,是不是?


先有鴻鈞後有天
莎翁還在鴻鈞前
文青裝逼靠跪舔
國外月亮格外圓

—贈題主共勉


我關注了莎翁這個話題結果就給我看這個?不管是貶低蘇軾的還是貶低莎翁的都令人無語。


這種問題好沒意義,子瞻與莎翁皆我所愛。

但我來答題的原因不是為了說我對他們同樣深愛,而是樓上有些答案實在是讓人看不下去!

以貶損別人來抬高自己本身就是沒自信的一種表現。何況說莎翁不過是個仗著日不落帝國寫戲的人,有幾個真的看過莎翁的英文原著!莎翁影響更深確實有賴英語現今的應用廣泛,但是其作品本身的魅力才是主要原因。

子瞻在外國為什麼影響力不足,那是我國詩詞翻譯後韻味大減,沒有相當深厚的漢語功底的歪果仁不足以品評!漢語尤其是文言文自然沒有英語那般全球化,但這除了國家影響力的原因,更有象形文字本身的原因,所以以全球影響力評判成就高低實在欠妥。

同樣,沒有讀過原版的莎式排比的人,有什麼資格對莎翁說三道四。

吾日三省吾身,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鑒賞文學也一樣,看不到他人長處的人,永遠無法進步; 盲目否認他國文學的國家,也不過是夜郎自大而已。我國優秀詩詞作家璨若星河,但這不是我們無視他國優秀詩人的理由!

我偏不匿名,不服來戰!!!

.......................更新.......................
我的鍋,我就不該說不服來戰,md誰有那麼多閑工夫和你們戰,還要給你做鑒賞文學的筆記,呵了個呵。

我文盲,既解析不了子瞻,也鑒賞不了莎翁,我就是讀起來覺得口齒生香,有什麼問題嗎?有什麼不妥嗎?我尊華,也崇洋。感動我的作品與國界無關。

刪評論關評論。
不服憋著!
哼!


沒有蘇軾怎麼會對中國影響不大!
蘇軾寫詩寫詞寫散文工書畫搞政治,醫藥烹飪水利無所不知,沒了他就沒了蘇堤,沒了澹州文化,他的死對頭王安石會少幾篇絕倫的詞作,歐陽修沒了一個天才門生,二蘇聽起來沒有三蘇順口,蘇門四學士會失些光彩,連林語堂那篇蘇東坡傳也要灰飛煙滅了。且不提人民群眾會少了多少有趣的傳說,至少當時他治下的百姓會失去一位好領導。
就這麼一個光耀北宋,全才巨匠,中國文學,政治上的奇人沒了,你居然覺得沒什麼影響?
另外莎士比亞怎麼就成了文學的枝幹了?敢情戲劇和十四行詩就是全球通行,中國的詩詞書畫散文就是無足輕重?
自卑是病,早治療。
---------------------------------------------------------------------------------------------------------------------------
我覺得中國的傑出文人實在太多了,多到竟然會讓有的人產生了少了誰反正對中國文學影響都不大的地步。
少了蘭陵笑笑生會怎樣?少了湯顯祖又會怎樣?少了蒲松齡會怎樣?沒有了一篇《滕王閣序》難道中國文學就轟然倒塌?或者《封神演義》從未出現,我們就沒有了神魔系統?
中國文化太厚重了。厚重到很多人不去了解也根本不在乎。反正他們有大批的莎士比亞可以念,楚辭漢賦唐詩宋詞元曲明清小說,少了哪個都不心疼。


中國人在文化科技上普遍患有妄自菲薄的毛病。


謝邀。
如有捧得比亞肉,便覺二位等閑同。


感覺明顯說反了,沒讀過莎士比亞,但我想蘇軾的好多詩詞大家應該都耳熟能詳吧,詩詞文章書畫全能造詣估計沒幾個人能比吧,在中國文化上的地位也沒幾個人能超過吧,反正歷代文人我最愛蘇軾。
「蘇東坡是一個無可救藥的樂天派、一個偉大的人道主義者、一個百姓的朋友、一個大文豪、大書法家、創新的畫家、造酒試驗家、一個工程師、一個憎恨清教徒主義的人、一位瑜伽修行者佛教徒、巨儒政治家、一個皇帝的秘書、酒仙、厚道的法官、一位在政治上專唱反調的人。一個月夜徘徊者、一個詩人、一個小丑。但是這還不足以道出蘇東坡的全部……蘇東坡比中國其他的詩人更具有多面性天才的豐富感、變化感和幽默感,智能優異,心靈卻像天真的小孩——這種混合等於耶穌所謂蛇的智慧加上鴿子的溫文。
知道一個人,或不知道一個人,與他是否為同代人,沒有關係。主要的倒是對他是否有同情的了解。歸根結底,我們只能知道自己真正了解的人,我們只能完全了解我們真正喜歡的人。我認為我完全知道蘇東坡,因為我了解他。我了解他,是因為我喜歡他……」-------林語堂《蘇東坡傳》


一個劇場經理兼編劇,能比上國家副總理嗎 ?


蘇軾是中國文藝界兩千年來綜合能力(注意是綜合能力)當之無愧的第一,詩詞文章書畫。
李白杜甫鑽詩,辛棄疾周邦彥鑽詞,少有詩詞文章書畫皆擅者。

莎士比亞我就不清楚是不是歐洲兩千年來文藝界第一了,如果是的話,那他倆就差不多了。(鑒於美洲文藝史略短,暫不考慮)
不過我記得在中國,莎士比亞是和湯顯祖並稱的?湯顯祖和蘇軾,,,


樓下說應該比國際影響力明顯是欺負蘇軾啊,雖然莎士比亞用的是古英語,但比起蘇軾的古漢語的使用地域簡直是不知道流行到哪裡去了→_→


不敢妄加評論什麼,談談蘇軾

這個是原文鏈接,有圖片→一個人的天涯海角

青箬笠 綠蓑衣

斜風細雨不須歸

竹杖芒鞋輕勝馬

一蓑煙雨任平生

一個人的天涯海角

杭州到儋州,只需兩個小時
蘇堤到東坡書院,卻是蘇軾一生的兩端。

從美蘭機場走出,便覺恍如隔世,相比蕭山機場外江南富庶繁華之地,在這裡行車百里也難見人煙。到了儋州,竟然沒有直達東坡書院的車,好在當地百姓質樸善良,幾輛電動車和三輪車交替接力將我送到東坡書院前。書院剛剛翻新,亭台樓閣美輪美奐,磚瓦樹石錯落有致,可是向四周望去,卻是一片荒煙蔓草,在交通如此發達的今天,我一個年輕人輾轉到此,已是精疲力竭,不知六十二歲高齡的蘇軾,滿懷被貶的哀怨和悲痛到此,又是怎樣的身心俱疲!只怕當年「不辭長作嶺南人」的豪情在這裡只能變成一聲苦笑。

曾經以為,惠州便是最惡毒的放逐了,瘴癘之地,蠻貊之邦,蛇虺橫行,氣候迥異於北方,生活條件極為艱苦。蘇軾一家翻山越嶺至此,幸得遇到好友張耒特地挑選了兩名士兵隨他南行,沿途照顧他,一直護送到惠州,才沒有喪命途中。

惠州太守詹范久仰東坡大名,也欽佩東坡的人格和才華,他把東坡一家安排在規格極高的合江樓居住。蘇軾在惠州並未消沉,而是普惠於民,助當地百姓修東西新橋,推廣農具秧馬,施醫散葯。當地百姓對他也是極為尊崇,正當他營建新居,準備終老於此,宵小之輩的誣陷又使他被貶海南。

嶺南縱然險惡,畢竟尚在大陸之內,氣候宜人,一年到頭甜瓜香果不斷,惠州官員百姓對蘇軾又是多加照拂。但儋州卻是孤懸海外的荒蠻之地,長年無人問津,幾乎是未開化的原始狀態。蘇軾得知消息後萬般無奈,但詔書切峻,詩人只好又一次背起行囊,前往朝廷為他安排的去處。途徑雷州時遇到同被貶謫的同胞弟弟蘇轍,兄弟二人都知此時一去便是後會無期,可是天命無法抗拒,只好灑淚而別。

聽行業里的一些老前輩講,做班主任最不願遇到兩件事,一是帶較差的班級,紀律差難於管理,基礎差難以提分;其二就是送走帶熟的班級。帶順手的班級,班幹部各司其職,班務分工細緻,整個集體安定有序。走上正軌的班級即使沒有老師督管也可以平穩運行。接手新班級,一切都要從新開始。此時的蘇軾,接手了他人生的最後一個班級,也是最偏遠的班級,相比江浙這種經濟發達,法制健全,設施齊備的優等生,儋州這位後進的確讓蘇軾非常頭疼。

當蘇軾頂著風浪渡過瓊州海峽,幾經周折到了昌化軍(今中和鎮)時,發現當地文明遠遠滯後於中原,荒蠻程度更甚嶺南,當地人多信求神祝禱。此時他已明白,做出再大的功績,朝廷也不會將功折罪,處罰他不是因為他有什麼十惡不赦的過錯,只是為了處罰而處罰!只是因為他是仗義執言不合時宜的蘇軾。此時的詩人已是傷痕纍纍,貶黃州,貶潁州,左遷密州,外調湖州,下放杭州,放逐惠州。每一處蘇軾都勤於政事,造福百姓,在地方安定的時候蘇軾又被調至他處。老人本易懷舊,又是安土重遷,這樣流離動蕩的精神摧殘更甚於肉體折磨,便如蘇軾剛剛建起一座廣廈,當權者就把他驅趕到一個滿地廢墟的地方,讓他老老實實思過,然而詩人卻在廢墟之上又造一棟高樓。此時即使他無所作為,也不會有人責怪他,命運已經強加給他太多苛刻,而他前半生的功績足以使後人敬仰,但他畢竟是蘇軾!

他掘井取水,使百姓不必再用污濁的渠水。
他勸導百姓以葯治病,親力親為,救死扶傷。
他力倡民族團結,勸導漢官善待黎族百姓。
諸如此類善事不勝枚舉,紙上說來終究是淺薄了,一個人在孤懸海外的領土,語言不通,面對陌生的面孔和懷疑的眼光,他不厭其煩的奔走指導。僅僅這些,便足以讓他名垂青史了,然而這僅僅是開始。

1099年,瓊州人姜唐佐擔簦百里拜在蘇軾門下,當地人士隨之紛紛跪倒,懇請蘇軾講學。蘇軾沉默良久,第二天,便在居所桄榔庵授課。蘇軾從《三字經》、《千字文》入手,以《書傳》、《論語》、《易經》作為核心教材,附之四書五經。海南各地聞東坡收徒,紛紛前來求學,棕櫚樹下書聲琅琅,弦歌四起。蘇軾北歸不久,姜唐佐高中舉人,這也是海南中舉第一人。我相信蘇老師的課絕不僅限於枯燥的字句,他六十年的風雨人生便是一本讀不完的書。

我有朋友在偏遠地區的小學支教,但大多數學生木訥懶惰,不思進取。朋友怒其不爭,包車帶學生到市中心逛了一天,我為朋友帶路,領學生們看了肯德基、遊樂園、銀座超市、電玩城、服裝城,路過美食街的時候,孩子眼睛死死釘在草莓聖代上,我剛剛把錢掏出來就被朋友一把奪走。回程的車上,朋友對著餓了一天肚子的學生訓話,告訴他們,想要到外面的世界,就必須自己努力。我記得朋友在櫃檯前給學生介紹伯爵和朗格的手錶,為學生換算干多少農活才能買下這樣一塊手錶。朋友說如果不努力,你們和這些終究是無緣的,如果你肯努力,這裡的一切都可能屬於你。我看到那些昏暗的眸子瞬時明亮了起來,我知道,希望的種子已經在這些幼小的心裡紮根。

在蘇軾來之前,儋州也有鄉紳教人識字讀書,但蘇軾的高度是他們無法企及的。蘇軾不僅是一名官員,他還是一名畫家,書法家,文章大家,他還會釀酒制墨醫術,他看透了人世的滄桑,還有悲天憫人的情懷,他像普羅米修斯一樣把火種帶到了人間,他讓儋州的莘莘學子知道外面有更廣闊的世界,讀書人應當胸懷天下。

作為一名語文教師和班主任,我也懂得傳道為先,授業為後,《五人墓碑記》一課,我會告訴學生魏忠賢,東林黨和崇禎的恩怨,讓學生討論誰是誰非;《報任安書》一課,我會說飛將軍李廣,李陵兵敗和蘇武牧羊,讓學生思考人在困境中的抉擇。《京口北固亭懷古》一課,我會講辛棄疾被迫棄武從文的醉里挑燈看劍,讓學生明白人在逆境之中亦可大有作為。但是您呢?您叫我該如何說起?是說大江東去浪淘盡的豪邁,還是一蓑煙雨任平生的豁達,抑或是相顧無言惟有淚千行的凄婉,千言萬語道不盡您波瀾壯闊的一生,跌宕起伏的一生,為國為民的一生,詩情畫意的一生。從意氣風發的廟堂高中,到垂垂老矣的江湖之遠,三起三落有多少辛酸。有人問您的功績,您說是黃州惠州儋州。誠然,痛苦使人成長,歷經磨難仍矢志不渝才是精神的升華。余秋雨曾說黃州是您的突圍之地,那麼儋州 就是您人性光輝的封筆之作,賢能之人老來昏庸的例子不在少數,而您卻能從一而終,所到之處人民欽服敬仰,百姓安居樂業,這便是最大的功績了。

我離去之時,學堂前的舞台上仍然載歌載舞,文化搭台經濟唱戲在本應是求學傳道之地大行其道,東坡先生若是知道後人可以用他攬金也會莞爾,但我想會使他更加寬懷的是,儋州百姓言行恭謹有禮,舉止進退有度,人人讀書向善,這便是一個傳道者最為快樂的事了。

我曾在多地執教:黑龍江學生豪放直爽,山東學生嚴謹忠厚,浙江學生機敏靈慧,這些學生天資聰穎者數不勝數。當然也有一些學生讓老師苦不堪言:隨時會拍案而起對老師戟指而罵,頭髮的顏色從未少於三種,在中國過著紐約時間,身上的煙味百里飄香,手機無窮無盡,宿舍三天兩頭就會搜出刀片和鋼管。我一度懷疑過自己作為教育者的意義。

一天有個男同學到我辦公室,對我表示感謝。我看著他五彩斑斕的頭髮,濃重的眼線和閃亮的耳釘,不知他為何良心發現。他說,元旦班級聚會,您說碰杯時晚輩的杯沿要低於長輩,回家吃飯時我試著做了,家裡人誇我懂事,還給我買了新手機,到學校手機要上交的,我來把手機交上,說完拿出一個被咬了一口的水果牌手機,恭恭敬敬放在桌上然後離開,此後這名學生十分聽話,成績也有所進步。我很是欣慰,學生全部本科上線和學會尊重老師,對一個師長來說,帶來的喜悅是一樣的。這些都是進步,說明我的教育有所意義。

從前有一個醫生,醫術高明,恰逢戰亂,敵對雙方都來找他治療,他來者不懼,悉心照料使他們很快康復。很快,他發現原先治好的人又負傷了,還是來找他,如此周而復始,他終於崩潰了,我治好了他們,他們又去打,然後又負傷,我再去醫治,這樣做有什麼意義?於是他丟掉藥箱,遠離診所,跑到山區隱居起來。但沒過多久,人們驚奇地發現,他又回到了診所,照舊開始醫治那些負傷的士兵。於是有人問他:「為什麼你會回來醫治這些人?」他笑著回答:「因為我本就是個醫生啊!」

是的,蘇軾本就是一個傳道者,無論境遇逆順,無論位居高位還是罷官被貶,無論身居何處,都竭盡全力去貫徹自己的道義,無論結果如何,都可問心無愧,如果自己所做之事對人民能稍有裨益,那便是莫大的慰藉了。

然而離別的時候還是到了,元符三年,65歲的蘇軾遇赦北歸。儋州百姓紅著眼眶含淚夾道相送。哥倫布幾艘小船到新大陸之後,滿載黃金香料而去,給美洲人留下了百年的屈辱,奴役和戰爭。蘇軾一身素衣到了儋州,離開時同樣衣衫簡樸。留下詩書禮樂之教移風易俗,變換人心,還給當地百姓播下了希望的種子,使當地讀書求學蔚然成風。


書院載酒堂旁,有一個小小的偏廳,蘇軾在授課之餘,也會在這裡飲酒賦詩:

芒鞋不踏名利場,一葉輕舟寄渺茫。
林下對床聽夜雨,靜無燈火照凄涼。

那些凄風苦雨的深夜裡,洶湧的海風日夜不息,他該怎樣回味自己的一生!少年中舉,名動京師,壯年意氣,直言變法,中年流離,樂觀豁達,老年漂泊,海外傳道。一生坎坷卻依舊心胸開闊,敵人熄滅了他心中的火種,他就把自己變成照亮世人的燈塔,即使在天涯海角之處,也依舊明亮如初,璀璨耀眼。1101年8月24日,蘇軾終於燃盡自己,在北歸途中去世,最偉大的詞人黯然隕落。

一個人走了,卻永遠值得我們懷念,世上再無蘇軾。

初稿於2015.02.18


比不上。蘇軾是中國的,莎士比亞是世界的。

莎士比亞站的足夠高,他關心的是整個人類、世界、宇宙,他不屬於一個國家、一個時代,他的影響十分巨大,包括詩、戲劇、文學、哲學。蘇軾呢,他的高度有多高呢?不說對世界文化的影響,單說對中國文化的影響有多大?在影響力上,蘇軾是走不出漢語世界的。

蘇軾所關心的是自己的人生、生活、仕途等等,而莎士比亞所關心的,超越了自身的存在。所以在思想上,蘇軾難以企及莎士比亞的高度。

「宇宙的精華!萬物的靈長!」

「生存還是毀滅,這是一個值得考慮的問題。」

「脆弱啊,你的名字就是女人!」

「誰料過去的繁華,變作今朝的泥土。」


這些莎士比亞的這些名句流傳極廣,世界上很多國家的很多人都津津樂道。

木心說:莎士比亞,僅次於上帝的人。

研究莎士比亞的書早已成了圖書館,我們的評論不過是對他的喝彩。

我們中國人的問題不是妄自菲薄,而是眼界太小,高度不夠,總以為自己的文化有多麼燦爛、多麼偉大。殊不知,在世界文化史上,有多少偉大的天才,我們中國所謂的天才和他們相比,不過是點點螢火和皎皎明月。中國的文學已經衰微很久了。

如果能和莎士比亞相提並論的話,中國文學史上,大概沒有幾個,在這幾百年里,也只有一個曹雪芹可比了,其他人在莎士比亞面前都是微不足道。


關於兩者沒有可比性這一點我就不說了,我實在不知道題主是怎麼得出下面這個結論的:

莎士比亞是樹榦,文學的主梁,蘇軾是樹枝,花很多很漂亮。

莎士比亞的戲劇我讀不下去,不作評價,但是蘇軾的精神、蘇軾的曠達、蘇軾的讓人拍案的作品,怎麼著就變成「很多很漂亮」的「花」了?題主這麼說是指蘇軾的作品不過是用來裝點文學的嗎?

題主我不得不問一句,您讀過幾首蘇軾的詞?

蘇東坡的詞,讓多少人在面對坎坷時如醍醐灌頂一般,豁然開朗?讓多少人在夜深人靜時沉醉於字裡行間,黯然垂淚?

說實在的,題主您喜歡莎士比亞而不喜歡蘇軾,是您個人的事,別隨隨便便在大家面前下了定論。


推薦閱讀:

把周杰倫的中國風歌曲,播放給蘇軾這樣的古人大家聽會怎樣?
如果嫁給蘇軾,蘇大公子會一生只娶我一個人嗎?

TAG:文學 | 中國古代文學 | 蘇軾 | 中國古典文化 | 威廉·莎士比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