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與千尋》是否是一部經典作品?宮崎駿成功在哪裡?
作為宮崎駿的代表作之一,它是否是一部經典作品?為什麼
先說結論,它的巨大成功,主要因為三點:
時代因素、集體努力、宮崎駿個人思想的平衡
第一,時代因素
《千與千尋》選擇的題材,與時代是相呼應的。
上世紀末,EVA的爆紅,反應了那個時代人們的集體意識需求。王道作品固然受歡迎,但是那些勇敢、積極、進取的角色,越來越難以在新千年的孩子身上得到共鳴與認可。同時,當時日本動畫的「宅氣」並不濃重,來自作品受眾的限制幾乎不存在。
拿宮崎駿的話來說——「還沒有一部真正給十歲孩子看的作品」。十歲的孩子並沒有神奇的冒險,也沒有催人淚下的感情,他們無知、弱小且懦弱,「不能判斷自己是不是幸福」。
於是,宮崎駿創作了他作品中第一位怯懦、軟弱、猶豫的主角——荻野千尋,這位少女相較於其他宮崎駿作品的女主角來說甚至有些醜陋。
光是怯懦、猶豫的主角,是無法獲得廣泛認可的。宮崎駿切入點的妙處就在於,荻野千尋這位少女沒有沾染其他眾多軟弱主角優柔寡斷、令人厭惡的矯情元素,也沒有變成只掛著一張軟弱的外在實際還是「光偉正」的理想角色。
說穿了,宮崎駿選擇的這個故事是——
千尋她很棒,但換作是你,你也可以辦到!
充滿狂想,卻腳踏大地。《千與千尋》找到了當時社會群體的共同欲求,選擇了最佳的角度切入,這是它獲得廣泛認同和讚譽的最基本。
同時,此時的日本動畫開始確實地在國際上受到關注。
在《千與千尋》之前,以《攻殼機動隊》、《幽靈公主》為代表的作品以及在國際上打開了名聲。1998年,宮崎駿獲得了安妮獎,可以說,世界都在等待著這位巨匠帶來他的新作。
第二,集體努力
千尋的成功,絕對不止宮崎駿或者吉卜力的努力與奮鬥,還有很多人的集體努力。
首先,它在票房上獲得了空前的巨大成功。
《千與千尋》當年票房收入高達304億日元(之後再次小規模上映,又有增長),觀影人次高達2350萬。這是什麼概念?
日本人口約為1.2e,按照比率進行推算,如果換在中國,它會獲得(單張票價計30元,中國人口計13億)——76.4億人民幣票房。
這種級別的票房,單靠作品實力絕對是不可能實現的。吉卜力一直的票房號召力,加上強而有力地宣發、排片,讓《千與千尋》獲得了史無前例的票房成功。
其次,國際推廣強而有力。
代表就是,它拿下了奧斯卡最佳動畫長片。(配圖為宮崎駿接受終身成就獎頒獎)
這個「歷史第一」,絕不是說僅靠質量就可以拿到手的。
沒有那些國外發行商的幫助,千尋是絕絕對對不可能拿下奧斯卡的。
而這些重大獎項,毫無疑問極大促進了《千與千尋》這部作品在世界範圍內的傳播,讓它獲得了空前廣泛的認可和讚譽——這些反過來,進一步增強了它在各個方面的成就。
最後,還是宮崎駿和吉卜力的努力結果。
宣發只是手段,這部作品能到達什麼高度,還是要看它的質量。
而《千與千尋》的質量,極其出色。
出色在那裡?
它完美的將大氣、深邃的世界,濃縮在了一個有些狹隘的怯懦少女的成長故事裡。
太厲害了,在觀看的時候真的沒感覺有多麼出色,但細細一想,這幾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廢柴主角遇到各式各樣的人,發生各種故事,最終獲得成長。這種故事在日本動畫中有太多太多太多,但那些故事往往不是讓觀眾大呼矯情胃疼就是一龍傲天,讓觀眾看得要麼無聊胃疼得要死,要麼太空洞脫離實際,要麼顯得太小家子氣。
這些缺點,在《千與千尋》裡面連一丁丁點都沒有。
「你們能理解他的感受嗎?你們知道他有多努力嗎?你們能為他設身處地地想一想嗎?他只是個孩子,你這個年紀遇到這種事情不知道會搞砸成什麼樣子……」
這種話你在《千與千尋》上聽說過?
沒有,也不可能有。
千尋的害怕、怯懦,顯得那麼真實、有力,她的努力與成長又深入人心而能搏得共鳴。這是吉卜力與宮崎駿的動畫實力的結晶。
千尋拉媽媽的手,開頭與結尾兩次,一次代表探知未知的恐懼,一次代表畏懼失去與發自內心的珍惜,這每個人都是能自然感受到的。
千尋害怕下樓梯,沒有在那裡嚷嚷「我好怕啊我好怕啊我不敢下去嚶嚶嚶」,而是默默蜷縮在角落、瑟瑟發抖地慢慢挪下去,觀眾感受地非常真切且自然。
千尋遭遇了一系列不幸的事件,終於暫時落得一處安身之地,這時候她沒有哭,而是突然感到疲憊、困頓而不舒服。休息時獨自在被窩裡瑟瑟發抖,卻也沒有痛苦流淚。反而是看到父母、吃下白龍給的食物的時候才淚如雨下放聲大哭。
這一串人物心理的表現,真的是恰到好處而讓人擊節稱嘆。人在遭受莫大苦難的時候,往往不會在那裡當即就哭得死去活來的。而人在陌生之處與人共處,就算心裡再累再苦也是不會宣洩自己情感的。只有遇到自己真正的家人、朋友,心靈得到慰藉和放鬆,才會釋放自己壓抑已久的情感。在觀影到這個時候,觀眾緊繃的情緒也隨著千尋的嚎啕大哭反而得到了舒緩,轉而卻勾起了自己心裡某塊最柔軟的地方,會感覺百味雜陳、不可言說。
小時看到這裡,只感覺「哎呀,可以鬆口氣了」。而在我打過自己人生中第一份長工之後再看到這裡,想到自己工作時受到的種種莫名的委屈,真的是眼淚自然就下來了。
這種片段,還有很多。最著名的,就是這一組鏡頭。電車上人來人往,看似熱鬧非凡但我們卻看不清任何一人的臉。列車向遠處駛去,千尋和無臉男、寶寶,默默地等待著未知的未來。它並沒有敘述多麼深刻的內容,但這種鏡頭看上去,就有著超出於電影作品本身的力量。
《千與千尋》為什麼老少皆宜,因為不同年齡的人都可以從裡面感受到什麼。也許是希望,也許是孤獨,亦或者緊張刺激的冒險精神乃至於環保主義。觀影后,沒人會認為這部作品不是做給孩子的,但也沒人會認為這部作品是低幼而無趣的。它不需要過度解讀,也不需要刷好幾次才能看懂,無論你怎麼看都有它的可取之處。
《千與千尋》這部作品的情緒,不是主角鬼哭狼嚎或者大吼大叫所激發的。它的情感自然地在流露、自然地在積累、自然地爆發。為什麼能如此自然,這都是製作時一點一滴的心血。
這不是偶然,而是宮崎駿深厚的功力與將之實現的吉卜力的實力。宮崎駿當時已經年近六十,對生活和人的觀察、思考非常地透徹。
舉一個例子,在製作《虞美人盛開的山坡》時,宮崎吾朗絞盡腦汁都無法自然地表現女主的「幹練、積極」,製作陷入困境。宮崎駿給出的建議是什麼?
女主早晨醒過來,三下五除二整齊地疊好被子,噔噔噔噔有力地下樓,身體前傾、大步快步地走路,大聲和路邊的人打招呼。
看完這一段,是不是有種「恍然大悟」的感覺?好簡單啊。是啊,非常地簡單但非常地有用。這就是對生活的理解和觀察,是歲月的沉積。
這種特點,在《千與千尋》里做到了極致。以畫面作為絕對的表現核心來推進故事,這一點顯著區別於其他動畫作品。
在評價宮崎駿的作品特點時,往往會這樣說:畫面的壓服性,以及強大的計算能力。
即,縱使故事劇情不嚴謹,甚至基本的故事性都有所欠缺,作品依然成立。你完全不會在意「千尋的父母的衣服呢?」、「無臉人把人家都給吃了,就這麼跑了?」、「白龍的目的到底是什麼?」、「這到底是一個怎樣的世界?」這種問題,而是不由自主地沉浸於故事之中、按照作品所期望的那樣進行觀賞。
宮崎駿的作品,用「重劍無鋒,大巧不工」來形容,再合適不過。
配樂強不強?強。
配音強不強?強。
作畫強不強?強。
演出分鏡強不強?強。
但是你看完之後,滿腦子想得都是這個故事、那個世界、那些人物。
第三,宮崎駿個人思想的平衡
宮崎駿的作品雖然老少皆宜,但他總是會試圖往作品裡加一些「私貨」。
私貨多了,作品就變得晦澀難懂而不再具備普世性。比如《風之谷》漫畫,比如《起風了》,比如《幽靈公主》。他是個悲觀的現實主義者,如果他執著於此,對於作品的殺傷是相當大的。
在前面我們講的那些優點,在其他宮崎駿作品裡沒有嗎?有,當然有。但為什麼《千與千尋》會獲得如此巨大的成功和讚譽,成為宮崎駿最具代表性的集大成之作呢?
因為它私貨少啊。
站在《千與千尋》對立面的,就是《幽靈公主》。《幽靈公主》就是直接用它的故事和內涵把觀眾砸得頭暈眼花、不知所措進而進行思考,它的確優秀,但不夠從容和普世。宮崎駿在《幽靈公主》之後,放下了自己的對人與自然以及人類社會發展的尖銳矛盾思考,以一種從容、寬容、包容的態度進行了藝術創作。
《千與千尋》製作對於「環保思想」的體現,可謂節制而含蓄。點到為止,不深入展開、不影響故事架構。不讓作品背負一個過大的主題,留給觀眾足夠的空間、時間去感受故事感情與思想。
宮崎駿思想上的剋制和平衡,讓《千與千尋》成為了最普世的宮崎駿作品。它的受眾之寬泛,內容思想之普世,完成度之高,都讓人讚嘆不已。
總結:
宮崎駿曾經說過,魯邦是時代之子。那麼毫不誇張的講,千尋也是時代之子。當一部足夠優秀的作品碰撞上時代的洪流,那麼它就成為了一部不朽的名作。
在兩個月之前,這部16年前的作品第八次在日本電視台上播出,而它仍獲得了接近20%的收視率。好的作品的光芒不會隨著時間流逝而褪色。
轉自豆瓣,侵刪。
千與千尋:讓我們感動的內涵
孩子不是父母手裡擁有的東西,他們要學習這個世界的規則,發掘自己心裡的美麗。
千與千尋,就是用童話的形式講的正在孩子身邊發生的現實的故事。
1 父母
父母是普通的城裡人,比較重視自己的快樂,生活對他們來說就是規矩,適應別人的規矩,也讓別人適應自己的規則。爸爸喜歡開快車,媽媽和千尋就得忍受。媽媽喜歡輕鬆地觀賞景色,所以千尋就不可以緊緊抓住她的手。他們要穿過那個陰森的門洞,千尋如果不願意 跟隨,就只能留在車裡,千尋怎麼想他們根本不想要聽。小孩子家家,懂的什麼?
他們的管教不會帶來快樂,所以千尋的眼睛失去了光澤,爸爸說這裡好看,媽媽說那裡好看,他們的眼睛只顧看外面,也不管自己的孩子有多孤單。孩子的心是童真的,千尋看見花蔫了會傷心,看見石像會害怕,父母的反應卻是那麼平淡,是他們放棄了和孩子的交流, 錯過了與孩子交流的美妙時光。
管教的意思,就是不讓孩子給自己惹麻煩。他們是成功的,當他們在沒人的店裡大吃大喝,千尋不會哭也不會喊,只能一個人默默地走開。父母一定想:千尋這個孩子可真任性。可正是由於這種任性,才使千尋沒有和父母一起,被變成肥頭大耳的豬。要說懂事,千尋至 少知道,沒經主人的許可,是不可以動別人東西的。單這一點,就比自己父母強呢。
在鬼氣森森的街上,父母因為貪吃奉獻給神明的食物,被變成了豬。千尋只能自己照顧自己,在這個場面的背後,隱含著宮崎一貫的命題:成年人因為自身的缺陷,註定要被社會淘汰,孩子們能夠依靠的,只有自己。
2 朋友
只要走出家去,孩子並不孤單,會有追捕她的湯鳥,也會有幫助她的白龍。爸爸媽媽說過,不要和陌生人說話,可是如果爸爸媽媽都變成了豬,能信賴能依靠的,就只有陌生人了。白龍遞過來一個藥丸,千尋記得媽媽說過,別人只會給你迷幻藥,讓你什麼都聽他的擺布 。對著孤單的小女孩,所有的男人都流著三尺長的口水。
千尋不想要,可伸手去推的時候,自己的手卻從白龍的身體穿過,才發現這回真的遇到問題,真的需要別人幫助。在張口的那一瞬間,她學會了信任,才發現友情的種子就埋在自己心裡。
隨著白龍奔跑,過橋,屏住呼吸,千尋知道,朋友就握在自己手裡。雖然因為吃驚,吐了一小口氣,朋友依然緊緊拉住自己。飛快穿過那些怪物,躲進小屋還不忘了安慰自己:"你已經做的很好了"。千尋從此懂得,朋友就是不發脾氣,就是原諒,寬容和鼓勵。
3 鍋爐爺爺
魔法油屋的天條,就是每個人都要工作。不幹活,就變豬。這正是我們時代的寫照:變豬意味著輕鬆的生活方式,追求輕鬆的人可以說比比皆是,他們要走"捷徑",他們要享受生活,卻忘了,沒有汗水和夢想,生活就不再是生活。
即使是工作,來的也不容易。鍋爐房沒人理她,誰也不信她能幹活,當她費盡九牛二虎之力,把煤塊送進鍋爐,那些黑黑的搬煤工居然集體罷工,抗議這個人類來搶他們的飯碗。
而不管怎麼說,千尋還是憑著勤勞打動了鍋爐爺爺。雖然自己不能收留,他還是把千尋介紹給了小玲。千尋慌慌張張往外跑,又受到小玲的訓斥:鍋爐爺爺那麼照顧你,就不會說聲謝謝嗎?
孩子總是這麼毛手毛腳,丟三落四,但是在別人的訓斥中,她學會了禮貌。
4 湯婆婆
小玲讓她找湯婆婆簽約,千尋好象長大了,躲在白白胖胖的蠶神後面,居然也不那麼害怕了,走出電梯,居然還對蠶神點頭致意。看來千尋真的是懂禮貌了呢。
面對空無一人的走廊,想到自己的命運就要在這裡決定,心裡不禁充滿不安。
三個綠油油的大人頭在地上跳著,人頭也可以當寵物來養嗎?可是,來這裡不是觀光的,是要為了工作和生存努力爭取呀。千尋大膽地說:"請讓我在這裡工作"隨後發現,自己的嘴被湯婆婆用魔法粘住了。
湯婆婆大罵:"你又任性,又愛哭,又笨,這麼沒用,到底能幹什麼?"而千尋知道自己一定要活下來,活下來才有機會救自己的父母。所以才忍住所有的恐懼,一滴淚也不掉,只是一再懇求:"我想在這裡工作",這就是憑心中信念,在看不到希望的黑暗中狂奔。在 我們的世界上,那些有能力,有想法,有夢想的年輕人,最缺的就是這種堅持。他們工作一不順利就想跳槽,可跳到哪裡都是一樣沒有機會。那些中層的領導不能容忍新人的能力超過自己,年輕人都不敢為了夢想堅持到底。他們敢辭職,卻不敢越級上告,不敢把整個公司鬧 的滿城風雨。千尋這個小孩,卻一直堅持著,最終得到了工作的機會。
5 豬
簽契約的時候,自己的名字被奪走,從此,千尋只記得自己叫"千"。白龍和小玲雖然對她很好,但是當著別人的面,就擺出一副冰冷的表情,千尋覺得不好受,好象自己低人一等。好象當著別人關心自己,是件很丟臉的事。
再一想,那些貪吃的人都變成了豬。人類在這個社會中,地位也和豬差不多吧。想想現實生活中人對豬的態度,媽媽一定會捏著鼻子嫌它們臭,這大概就和自己現在的遭遇差不多吧。千尋唯一能做的,只有認真工作,讓這些鬼鬼神神明白,人類也不都是象豬一樣貪婪, 也有努力工作的好孩子的。
白龍帶她去看父母。在豬圈裡,爸爸媽媽一動不動地躺著。千尋還以為他們得病了呢,沒想到白龍卻說,他們只是吃了太飽,睡著了。千尋氣得大喊:"你們不要再吃了,會被人宰掉的!"看到父母這種下場,千尋更加堅定了信心:絕不要做和爸爸媽媽一樣的人!
她要象自己的朋友白龍一樣,熱心幫助別人。白龍幫助她找回了自己的名字,她從此知道,找回自我是一件多麼好的事。以後遇到那些迷失本心的人,自己一定要努力幫忙。
當無臉人孤零零地站在雨中,千尋為他留了一扇門。
6 腐爛大人
工作真的很苦,10歲的女孩,再怎麼努力也比不上那些大人的。
千尋比別人強的,大概就是盡心。當腐爛大人來洗澡,別人聞到惡臭就躲的老遠,千尋卻強忍著站在旁邊。從腐爛大人手裡接錢。又粘又滑的泥漿一起落到手上,千尋一身雞皮疙瘩,頭髮倒豎。但還是硬撐著沒走。
為了給客人沖涼,千尋在沒膝的泥漿里艱難地挪著腿,客人嘴裡的臭氣撲來,她還是拚命伸手夠著拉下了開關,自己還不小心跌進了浴盆。無意中,發現客人身上插著一根刺,她又鑽進水裡把繩子繫上,讓大家一起拉。吆喝中,破舊的自行車出來了,亂七八糟的垃圾出 來了,大堆的泥漿也出來了,原來這位客人是河神,被人類污染成了這個模樣。
清亮的河神被污染成"腐爛大人",也是只有我們這個時代才有的童話。
河神在地上留下了金砂,給小千留下一顆藥丸,大笑著離去。正因為小千的努力,隱含著"為人類贖罪"的意思,所以才得到了大家的敬重,湯婆婆也表揚她了呢。
7 無臉人
無臉人變出了金子,當青蛙過來揀,一口就把它吞了下去。別人都搶著送他好酒好菜,只有千尋對著他手裡的金子搖頭。可是當二掌柜說千尋不懂事,要好好教訓她,無臉人又一口把他和一個浴女吞進了肚裡。
無臉,是找不到自我,找不到自己的喜怒哀樂。變金子,是因為別人喜歡,是對別人曲意逢迎。沒有自我的人,只有在別人的誇獎和逢迎里才能快樂。而吞下青蛙,則是對自己也是對別人的厭惡:我不該這麼下賤,你不該比我更下賤。
這樣的人,是現代社會的父母培養出來的。從小教孩子聽話,教孩子討好,教孩子拜金,就是不教孩子什麼才是真正的自己。現代人有一個通病,就是只有花錢才能讓他們找到自信,自信不在自己心裡,而在別人尊敬的眼神里。 油屋的規則是拜金,有錢就是上帝,這恰恰是現代企業的通病。企業是為普通人服務的,普通人需要的不僅僅是商品,更有尊敬和關心。千尋關心無臉人,所以才得到人家的尊重。而二掌柜只關心人家的錢,沒有拿出真心和客戶相對,所以就被人吞了下去。
宮崎是想通過這小小的情節,讓孩子們了解未來社會競爭的規則。拼的不是誰會討好,而是誰會真誠,誰會關心。大人們都說生意不好做的時候,宮崎在悄悄告訴他們:你們做事情的方法,有一點點問題。
8 朋友
白龍受傷了。朋友救過我,我一定要救我的朋友,於是鼓起勇氣,踩著懸空的鐵管往前跑,又一層一層爬著鐵梯,終於到了湯婆婆的屋裡。
這裡的巨嬰要他陪著玩,三個人頭要把白龍推下地洞,湯鳥盤旋著要啄他,千尋真的應付不來了。幸好湯婆婆的姐姐錢婆婆,借著千尋身邊的紙鳥現身,把巨嬰變成了老鼠,湯鳥變成了烏鴉,三個大人頭又變成了巨嬰的模樣。可她也是要來殺白龍的,千尋和白龍只能無 力地跌下地洞里的深淵。
他們到了鍋爐房,鍋爐爺爺說:白龍就要死了。千尋沒有別的辦法,只能把那個用來救父母的河神藥丸,分了一半餵給白龍。這一刻,千尋看清了自己的心,朋友對她來說,比父母更加重要。父母只顧自己變成豬,丟下她孤零零一個人,而朋友,卻在她最需要幫助的時 候,挽救了她的生命。
白龍吐出了錢婆婆的魔女印章,這裡已經沒有千尋可以做的事,她要把印章物歸原主。她從父母變成豬的那一刻起,就深深地記住:別人的東西不可以拿。雖然自己的朋友千方百計才把它偷到手,但是千尋相信,做人應該幫朋友彌補錯誤,而不是把朋友往錯誤的深淵裡 推。朋友是要走正路的。
9 希望
無臉人把油屋搞的大亂,湯婆婆想讓千尋當替死鬼。而千尋的武器,只有心裡的愛與關心。無臉人已經忘記了自己的家,忘記了自己的爸爸媽媽,他甚至連自己的聲音都沒有,已經沒有地方可以去了。
這個人需要幫助,千尋不能不管,就把剩下的半個河神藥丸塞進了他的口中。半粒藥丸,是救父母最後的希望。可無臉人是自己帶進油屋的,他需要自己的幫助。因為愛,因為關心,千尋真的為他難過,就把自己僅有的,都付出了。
於是無臉人開始大吐,把山珍海味都吐了,把吃的人都吐了,把討好,拜金,虛榮這些現代社會的通病,統統吐了個一乾二淨。這時,他才可以跟著千尋去錢婆婆那裡,給千尋幫忙。
錢婆婆問千尋:你知道你還給我的印章,是幹什麼用的嗎?千尋搖頭:"我只知道它對您很重要,我替白龍向您道歉。"
這就是孩子的善良,是每個孩子心中都有的財富,也是這個世界未來的希望。
10 充滿期待的旅程
千尋幫助白龍找回了他的名字——琥珀川,白龍也想起了他們當年的相遇。兩個人笑著,手拉手在空中飛,淚珠從眼角滲出來,隨風飄向天上。
按照魔法世界的規矩,千尋必須從十二頭豬里找出自己的父母。它們看起來一模一樣,他們都沒有千尋心目中父母的親切與慈祥。千尋心裡,想著父母受過苦難變好的模樣,於是說:他們不在這裡。
魔法契約從此解除,千尋強忍著沒有回頭,一直追上了父母,才發現,他們還和從前一樣,自私,冷漠。只是這時,千尋已經不一樣了,她知道自己該怎樣生活。
片尾,千尋一個人坐上電車。宮崎說:比起無臉男大鬧或者和湯婆婆交戰,對孩子而言,最重要的是一個人坐上電車,展開充滿期待的旅程。
原作者: chenke
原出處:豆瓣
原鏈接https://www.douban.com/doubanapp/dispat承蒙某位知友厚愛,已經修改了回答。
不過曾經的答案在末尾便已註明轉載,不知有什麼好舉報的。
如果要用一句話來概括宮崎駿和他的《千與千尋》的意味,可能會是這樣一句:「就算是無臉男,也值得活一生」。
在日本東京郊的一座灰色三層小樓里,宮崎駿帶領吉卜力工作室成員,創作了一部又一部令全世界驚喜的動漫作品。有人說,有了宮崎駿,我們就不會沒有夢做。這位成名較晚一直工作到77歲才宣布退休的白髮白須老爺子,奧斯卡終身成就獎得主,用他的作品治癒了太多人。
1983年在籌備《風之谷》期間,他見到了當時還沒有名氣的久石讓,聽了其為《風之谷》創作的印象音樂的片段後,立刻說:「就是這個了。」 換下了已經指定的音樂人。「導演宮崎駿 x 配樂久石讓」這完美組合從此誕生。
宮崎駿的電影都是沒有腳本的。他筆下所有的故事並非來源於已經寫好的劇情,而是從他繪出第一個畫面開始展開,「誰也不知道故事將會走向哪裡,我們只是追隨著故事本身的發展足跡,順其自然地製作著電影。」
他還說,拍電影從不考慮邏輯,而是更多地仰仗記憶、對人性的理解以及潛意識:「所有人都能用邏輯來拍電影,但我的方法不是那樣。每次製作電影時,我都會鑽入自己潛意識的深井,井蓋打開,我所有的想法和畫面都冒了出來。」
不過,宮崎駿也說:「最好不要完全打開井蓋——你會很難再過好真實的生活。」
平凡女孩也能拯救世界
同樣是以女孩為主角的動畫,宮崎駿的小女孩經常被拿來與迪士尼的公主電影作比較,被認為是「跳脫出了傳統的少女形象」。
宮崎駿本人就曾毫不留情地批判說,迪士尼電影是「千篇一律的公式」,「把世界上的尖銳矛盾簡單化」。在迪士尼的童話里(特別是早期作品中),女性形象大多是小公主,她們妝容精緻,生活在城堡中,衣服有著大大的裙擺,與王子一同演繹著英雄救美的故事。
宮崎駿的動畫則不同。他的故事主角都是一些平凡的女孩,她們勇敢、純潔、充滿力量,擁有一種樸實的英雄氣概。
在1984年的早期作品《風之谷》中,女主角娜烏西卡就是如此,而娜烏西卡的形象,也幾乎奠定了之後所有女孩形象的基礎。她身著利落的藍色裙子、平底長靴,(其實,宮崎駿本來為娜烏西卡設定的是穿短褲,露出一截健康的小腿;後來因為環境太過殘酷,露出小腿會很危險,才被迫修改過來),乘著飛行器在山谷中穿行。
研究日本文學與動畫的教授蘇珊·納皮爾評價說,娜烏西卡是典型的宮崎駿女孩,在她的身上,同時存在著早熟與天真無邪——而這兩者並不矛盾。
娜烏西卡是早熟的。她是族長的女兒,父親的11個孩子中,只有她活到了成年;在母親早逝,父親身體衰弱的情況下,她被迫代父參戰,承擔起在腐海的威脅下,幫助風之谷的居民尋找新世界的任務。
但讓女孩最終帶領族人找到新世界的,並不是超能力,而是一種天真。對於人人都懼怕的腐海、王蟲、巨神兵,她不但沒有害怕和敵意,反而喜歡親近他們。她試圖和王蟲溝通,才發現真的可以和它們用言語交流;她在腐海探險、實驗,即便自己的腳不慎被腐蝕,最終在海底找到作為「終極凈化之地」的森林;她從來都不是抱著擊敗敵人的念頭去戰鬥,而是先去了解和接納敵人,最終感動了巨神兵,讓他甘願為她服務。
「我想要告訴人們,英雄正是這些平凡的、在日本街頭隨處可見的女孩,而不是那些會飛的、或者擁有超能力的人。」宮崎駿說。
《千與千尋》中,10歲的千尋也是如此,她並未與惡勢力有過格鬥和交鋒。在整部電影中她所做的,不過是在等級森嚴、主人利欲熏心的湯屋(澡堂)里,做好自己,完成份內的工作,用天真、善良感染著周圍的人,最終拯救了小鎮。
事實上,千尋的形象原本就取材自宮崎駿朋友的小女兒。在設計《千與千尋》的情節時,每當需要給千尋一個任務或挑戰,他都會問自己:朋友、鄰居家的那些女孩能夠做到這些嗎?
「為我自己,做一個我自己的英雄。」在我年紀尚小看宮崎駿的時候,我就曾這樣暗暗在心裡向自己許諾。
無臉男是壞人么?
看宮崎駿的作品,時常會想到毛姆在《月亮與六便士》中的一段話:「那時我還不了解人性多麼矛盾,我不知道真摯中含有多少做作,高尚中含有多少卑鄙,或者,即使在邪惡里也找得著美德。」
在他的故事中,不僅拯救世界的英雄只是普通女孩,也往往不存在真正的「反派」,你總能發現,那些看起來是反面人物的角色,卻令人反感不起來。宮崎駿曾經說,「我的劇中角色,沒有善與惡的簡單對立,沒有好人反對壞人。不論是正方還是反方,都能夠盡情享受人生。」
就好像《風之谷》中的巨神兵——一個外形巨大丑陋的人工生命體,原本是土鬼國用來攻擊的武器,具有毀滅性的力量。但後來,它卻認為娜烏西卡是自己的媽媽,並自願充當她的守護者。
更深入人心的,還有《千與千尋》中的無臉男。表面上看,無臉男是一個吃人和動物、吐出金子的怪物。他戴著白色的面具,永遠看不見面具下的表情,在湯屋裡,他發現金子能夠換來人們的善意,變得越來越貪婪。但短短几個鏡頭卻暴露出了他的內心,他哭著對千尋說,我很寂寞,真的很寂寞。
他很像是那些在人類社會的邊緣、活得自卑而孤獨的人,沒有自我,也缺乏存在感。他想要付出,獲得人們的歡心,卻無法找到恰當的方式。他把所有的金子、最好的食物遞給千尋,千尋沒有接受,她說「我真正想要的東西,你給不了」。
但千尋沒有像其他人一樣厭棄他,而是接納了他,帶他一起登上列車,離開湯屋。最終,在錢婆婆家裡,無臉男與大嬰兒一起快樂地織著毛衣,當上了錢婆婆的助手。
宮崎駿的電影中,對無臉男這樣的角色設置也充滿了善意。他們往往都會被女孩的純真、善良所感染,擁有一個更美好的結局。
「我是個悲觀主義者,但人生值得一活」
宮崎駿的女孩們往往都要在很小的時候,就要承擔起拯救世界的任務,這令她們猝不及防,在突然到來的成人世界中勉力應付。——就像很多現實世界裡,在很小的時候就不得不充當「家裡的大人」的那些孩子一樣。
這其實也是他自己的人生寫照。宮崎駿的前半段人生,也可以用「艱難困苦」來形容:生於二戰時期,戰時與全家失散;從小母親患肺結核,被迫經常搬家(在多部電影中,都出現了母親罹患肺結核和搬家的情節);他體弱多病,曾被醫生認定活不過20歲,因此不能進行任何體育運動,只能選擇安靜地繪畫。他在晚年說,自己的童年是非常孤獨的,很少得到關心。
20多歲的時候,他進入東映動畫工作,企劃常常不被採用。他自告奮勇,給已經是名導演的高畑勛打下手(後者後來也是吉卜力工作室的靈魂人物)。直到43歲,《風之谷》才使他初露頭角。
在晚年,他常常感嘆,在大部分時間裡,自己也被迫陷於一成不變的生活中,每天走在同樣的路上。「對自己有一種不可推卸的責任感,常常想放棄了,卻又不能。」他在採訪或紀錄片中反覆說這些話。而自由則意味著「我既可以決定自己做什麼,又可以決定自己不做什麼」。(不知道這樣兩種信念的拉扯是不是他晚年不斷隱退又不斷復出的原因之一呢)
宮崎駿曾多次被記者問到:「你的電影為什麼總是讓人感覺如此積極,充滿信念和希望?」 他說,「我其實是一個悲觀主義者,經常希望大地震爆發,期待日本被海洋淹沒。」他如此回答。「但我對生活本身的態度是積極的——我認為人性很醜陋,但生活是美好的。即使世界變得一團亂,人還是得活下去。」
最後,我們曾跟大家分享過這樣一段話,放在這裡作為結尾再合適不過。「面對你我身上都具有的愚蠢、貪慾、粗暴乃至卑劣,既能敏銳而毫不留情地指出,又能寬容地諒解這些對真正有價值的東西總是漫不經心的人們,容忍他們身上的種種缺陷,痛惜他們遭受的種種不幸,即使在最殘酷黯淡的時刻也決不放棄改善我們自身和周圍生活的希望和勇氣,並耐心等待人們身上表現出的善意溫暖的光芒,這些才是這個灰暗世界中真正的烏托邦。」(尤瑟納爾)
以上。
原文發表於 宮崎駿:就算是無臉男,也值得活一生
了解更多與心理相關的知識、研究、話題互動、人物訪談等等,歡迎關注KnowYourself - 知乎
宇宙中最酷的心理學社區,人人都能看懂,但只有一部分人才會喜歡。
看了幾十遍了,每次聽到片尾的音樂還是感到溫暖又心酸。
這部電影讓我明白,真正的愛情,就是千尋為了拯救白龍而下定決心的勇敢,也是白龍不惜粉身碎骨也要送千尋回家的溫柔。
如果仍然相愛,那再見就不是再也不見。親情亦然。
這部體現了對人性的思考,充滿了深沉的愛和柔情的悲劇,縱使讓我看千遍萬遍也不會厭倦。
在我很小的時候,看過這部電影,感覺莫名其妙,但是這部電影在我小的時候,的確是轟動亞洲,轟動我們小學,當時的男生女生無論是誰都會問你,看過千與千尋么?如果回答是「no」,就會認為與你沒有再談下去的必要了。當時的我為了迎合廣大青少年兒童的fashion,飯後有些談資,成為他們之中的一員,也看了這部電影,但是我和廣大青少年兒童一樣沒看懂,但是沖著它斬獲n多獎項,我們硬是說出一長串看懂它的理由,實際上,那麼小的我們,既不懂愛情,也不懂自然,更不懂人文親情,歷史關懷,什麼都不明白,但依然有自己的見解,至於是什麼見解我不太清楚,時間太久早就忘記了。
在電影中,千尋從城市搬向鄉村,第一次收到花而就是同學送的離別的花,看得出千尋很珍惜這束花兒,很珍惜過去發生的故事,她在父母的車上陷入回憶因而傷心不止。父母的車在岔路口迷了路,鑽進一條山林小道,由此進入了一個奇異的世界。
奇異世界看起來蕭條落後,古樸的滿是歲月塵埃,父親說這可能是日本九十年代經濟蕭條的那段時間建造的仿古的主題公園吧,看著主題公園似的廣闊場景,風吹過草面像靈魂踏空飛行,隨後一家三口步入「主題公園」一樣的世界裡,父母兩人肚子餓就先行吃了看起來無人的街上的食物,千尋再叫他們,都不再作聲,來到無人的小鎮,一個人都沒有的時候,並不是沒有人,只是看不到有人而已,其實一直有人在的,或許心靈上有人在看,只要有一個人,其實就有很多人,當你記憶下一個人的存在之後,你已經有了那個人的部分特質。一句話說:我們的靈魂生長在他人的心上,所以我們的心上有著他人的靈魂,我們與彼此緊密相聯。
千尋順著小路走到澡堂的橋上,白龍看到千尋神情猶豫了那麼一下,就催起千尋回去,這時天色漸漸黯淡了,無人的街上開始出現灰色的影子,黑影里可以鑲嵌入任何人的,任何食客的身體,可以是你,可以是我,他們都是電影里無關緊要的路人,沒有露臉的機會,在天黑之後,才漸漸展現,像工作族白天工作忙於事業,只有夜裡才會去參與娛樂,工作族在夜裡的時候,才算是真正的活了過來,於是從透明(無存在感的狀態)變成黑色(有存在感的狀態),但天黑之後,從另外一個世界來的千尋,她的身體卻在漸漸變的模糊不清,回到父母所在的地方,發現他們已經變成了兩頭巨大的豬,貪吃,喪失神智,受到驚嚇的千尋只有往回跑,跑回去卻發現原來的陸地竟然變成了水域,在岸邊眺望河對岸,金碧輝煌,有一種日本古代的風格,看到這一切的千尋,以為這是做夢,任性的閉上眼睛,希望眼前的這一切可以消失消失,但是再睜開眼睛的時候,卻發現自己的身體在消失,因為如果不吃這個世界上的食物,就會漸漸消失不存在,這樣的寓言是在表達:如果不融入世界,世界上會沒有自己的位置,就會缺乏存在感,缺乏生存的依據,與世界沒有聯繫,變成透明的人,生活的旁觀者局外人,成為像無臉男那樣的虛無的透明人,想要世界消失是不可能達到的,但是世界可以輕易使自己消失。當自己變得虛無飄渺之後,缺少勇氣,人容易缺乏行動力,雙腿站不起來。小白龍給她吃了藥丸,並治癒了她的腿,使她恢復行動力,那樣的魔法其實是小白龍的關愛,是他的愛心恢復了她的行動,吃了這個世界的東西,身體漸漸變成實體,泡沫唯有幻滅,才能融於大海,千尋唯有與世界有聯繫,承擔一定的責任,才能融入新的世界,融入新的世界的同時,也不要忘記自己最初的心。
小白龍提議,帶千尋去老爺爺那裡,但是在路上不能呼吸,不能說話,這樣就沒有人會發現你是人類的身份了,澡堂里迎來的都是四方神明,象徵著地方權貴們,有官有權的人,他們的存在也是在暗諷大人們不再具有人性,而是複雜的動物屬性,怪物屬性,宮崎駿把成年人,變作怪物,野獸人類的模樣,用異化變形將現實社會裡的真實殘酷,軟化成各色形象,他們(這些客人,僕人)說人的味道臭,是因為這裡唯一的人類就是千尋,她單純弱小幼稚,不能夠融入怪物們的世界裡,所以怪物們不喜歡她那樣的氣息,怪物象徵著成年人,而人類只有千尋一個人,她象徵的是孩子,暗示著現實社會裡的人成年人被畸化之後,變成牛鬼蛇神,並且成年人不歡迎孩子進入成年人的世界。在跟隨小白龍的時候,路上不能夠呼吸,不然就會被發現,如果一個人不呼吸,多數情況大概就是這個人已經死了,不存在了,不能再說話了,千尋不呼吸就意味著千尋不能進入成人的世界。
我看過精神病人的世界,裡邊講述的案例中,有人總是把其他人當動物看,不同的人是不同的動物,恰好我就是這種喜歡把人當動物記憶的人。可能宮崎駿也是這樣的人吧,所以才會創造出豐富的怪物形象,利用不同動物的形象,暗喻不同類型,不同職業的人的通病,性格,在這種病人眼裡的世界裡總是有很多豐富的人物怪物,因此生活永不單調。
之後千尋成功的進入了鍋爐房,眼看到無數煤灰扛著煤塊,做著艱辛的體力勞動。煤灰們每一個他們都一樣,毫無區別,代表著這個世界上最廉價的礦工,體力勞動者,通過他們也體現出了統治階級的殘忍與吝嗇,如果不做煤灰,不再工作,就只能去當青蛙,去成為喪失神志的動物,失去存在感,失去與世界的關聯,承受因為過分輕薄毫無壓力所帶來的飄蕩的虛無感,會削弱生命的存在感,那是一種不可承受之輕,這麼辛苦的勞動為的也就是生活在這個世界上,保有一份記憶,獲得存在的價值,哪怕一日三餐都只是簡單的爆米花。在燒水小屋裡,玲子小姐指著千尋說:「啊,這是人類,吵吵鬧鬧的,人類不好。」這時的口氣,正如指責闖進工作區的小孩一般,通過這句話,可以印證出成人討厭兒童參與工作,因為這樣大概可能會成為他們的負擔吧。本來玲子是不太樂意帶千尋上樓見湯婆婆的,但是鍋爐爺爺送給玲子小姐一隻上好的碳烤蠑螈,於是玲子小姐就願意了,這點可以看到什麼呢?玲子小姐保持著人的身體,沒有變成動物,包括幾乎所有的女僕人,都是女人的模樣,不是動物的樣子,所以說這世界上最好的就是女人,在柔弱中保持著兒女情懷,可以變通,有情懷。永恆之女性,引領我們上升。蠑螈在日本象徵著王權,電影中這是一個古體制的日本世界,人們喜歡吃碳烤蠑螈,隱晦的表達了弱勢群體受壓迫想要逆襲反抗的意識,王權大概就是湯婆婆的嚴酷管理吧。女僕帶著千尋上樓的時候遇到了一名男僕人,他聞到了千尋的味道,還好玲子用碳烤蠑螈擋住了男僕人,女人和男人都愛吃蠑螈也說明管家在內的很多人其實都在默默的反抗著體制的束縛。在路上的時候,有一句對白:「現在的年輕人,還真是的,怎麼關都管不住」暗指當今的小孩子,無理取鬧,不懂禮節。
發現了一個有趣的現象了么?店裡的服務生可以聞得到千尋的味道,而與千尋同坐一廂電梯的大白胖怪物竟然對千尋毫無反應,這是為什麼呢?在之後湯婆婆說這個澡堂歡迎的是四方神明,四方神明無非是執掌生殺的人,四方神明是高官權貴們,這又是一個嘲諷的點兒,宮崎駿通過這樣的表達說明了高官權貴們對人類無法分辨,因為他們與勞動無關,他們更像是無事可做閑來泡澡的孩子。
大澡堂其實就是日本社會紛亂怪象畸化的人類們匯聚的大染缸,有一些卡通人物的形象,頗似日本流行的暴走族。
婆婆的幾個手下,狗腿子,有頭但是沒有身體,應該是充當智囊吧,也可能是受懲罰而失去身體只剩頭的僕人,儘管受傷,依然趨炎於湯婆婆身邊,湯婆婆的兒子是一個巨型嬰兒,在湯婆婆的溺愛下得不到成長,學不會走路,永遠是一個嬰兒,變大的只有身體,而不是心靈,也不是成長,在嬰兒被吵醒之後,辦公室一片狼藉,湯婆婆用魔法將很多雜亂的收拾乾淨,魔法在說明的是她個人能力突出,當簽下契約後,某某千尋的四字名,變為了千,名字由複雜變單一發音,說明人被迅速壓縮,壓縮成一個單音節那樣的簡單,像是被簡化為一件工具,再也不是一個立體多面的生靈---人類,現在的公司哪裡把人當人看了?不都是把人的意義縮減成工具,簡化成一個代號。
畫面一轉,有一個鏡頭是千在被簽約後,白龍走在去往湯婆婆那裡的石階上,獨自一人在想事情,為什麼不坐電梯呢?這是我的疑問,因為白龍在思考怎麼幫助千,而且他需要時間,坐電梯會來不及思考。並且他並不喜歡湯婆婆這個人。煤灰代表下層可愛的勞動人民,無面人是另一個時空里那個因為得不到救助變得透明的千尋。無面人,以及澡堂里的很多人都忘記自己是人類了,只是因為生命尚有壓力,他們不至於承受生命的毫無重量,變成一個透明的無臉男,只是會因為壓力的畸化而忘記自己的本來面目,戴著面具繼續活下去。
婆婆是會拿走別人名字的,名字一旦被奪走,就再也回不去了,白龍的名字就被拿走了,於是他找不回離開這裡的路,名字是他進入社會(湯屋)之前的記憶,是他過去的一切,但是由於工作,生活,他距離當初的自己越走越遠,也漸漸忘記了最初自己的心,於是小白龍就再也回不去了。過去的自己,是未來的自己的基石,都不可失去,沒有空中的樓閣,沒有過去,人將無法面對未來,所以人在新的環境里容易多愁善感,回憶過往,回憶是前進的動力,所以要記得自己小時候的事,比如兒時的朋友,夥伴,玩具,乳名,還好有人記得千尋的名字。我們需要有人在自己長大之後,替我記下自己的小名,乳名,這樣那個人與我經歷坎坎坷坷,依然能夠有他幫助找回迷失的曾經,「我把自己的名字忘了,可是我還記得你的名字」一見鍾情式的愛,就是這樣子,用魔法做的飯糰其實相當於我們的親人父母用愛做的,魔法在在這裡是愛,是心血是關愛,千回來之後,睡在燒水房那裡,因為那裡的一切都是無害的,勞動人民單純而弱小,爺爺是小白龍推薦的,所以千信任白龍的選擇,
下一個劇情轉折是,形似腐爛神的的河川主人前來洗浴,被認作腐爛神的他滿身臭乎乎的泥漿,污水,把所有人都驚呆了,但是腐爛神也是神啊,只好安排千前來招待賓客,千忍著惡臭,收下了幾文錢,在眾人的嘲笑下,她堅持完成了自己的任務。在這個故事中,腐爛骯髒與金子有關,而腐爛神,一百八十度逆轉竟然是河川主人,河川主人換一句話說就是大自然,一個受傷的神,是大自然,換而言之就是一個受傷的大自然,前來向人類尋求幫助,把人類自身的骯髒歸還給人類,在這裡體現了宮崎駿對自然,生態,的重視,把金錢並列於糞土,當腐爛神身體里的人類垃圾,自行車,電冰箱,廢舊玩具清出身體,象徵著自然在被人類玷污。洗澡之後,顯出原來的面目,河川主人,一條神龍,他贈給千一顆靈丹作為獎勵,這一幕中,千為湯婆婆立下了大功。
電影中玲子小姐說小白龍是湯婆婆的人,對人很兇惡,是一個壞人,而我以為最好的人,往往都隱藏在最壞的人之中,在他們的身邊,幫他行兇,行惡,正因為有他們的行惡,所以惡才被最大限度的被保留,所以壞事才不會被別的真正的惡人,徹頭徹尾的做絕,這樣做以便於有效的控制他人行惡,制止無底線的肆意傷害他人,所以好人,那些好人,至好的人,都在壞人身邊,幫助壞人做壞事,並且犧牲掉自己的自由,小白龍無疑就是這樣的人了。
關於無面人,他把金子撒給青蛙服務員,之後引誘他一口把它吃掉了,再把它吃掉之後,無臉男終於說話了,在這之前無臉男一直都在沉默。這樣我想到;「真理從來不說話,它只是默默地起作用,他只是藉助萬事萬物的聲音,語言,來行動表現出來。」他可能在之前是一個流落在這個奇異世界的人,因為不願意吃這個世界上的食物,不工作,身體變得透明,成為一個透明的可有可無的人,在湯婆婆的規則體系里,他與世界沒有聯繫,毫無存在感,所以湯婆婆感覺他是一個壞東西,遊手好閒的人難免中邪。因為在湯婆婆金錢至上的規則下,無臉男是很容易被規則下的潛規則,變作壞人,一個邪惡的人。無臉男本身很純凈,是透明的,局外人,毫無存在意義的生命體,對自己漫長而又無可奈何的寂寞生命,寂靜等待死亡的孤獨者,對世界抗拒強烈反感的這麼一個人,他本身純凈,但是在尋找生命意義的過程中,見到的人多了,也就漸漸變壞了,其實他是個哀傷的男人,是個會表達但是不知道說什麼好的透明灰黑色的憂傷生命,黑色的身體可以加入任何感覺自己是無臉男的人,因而極易與觀眾產生強烈的共鳴,像蘋果廣告里的人物陰影,使人聯想到使用iPod的人可以是自己是每一個人都可以鑲嵌進入那陰影。。
當白龍被襲擊受傷的之後,為了救白龍,千勇敢的闖進湯婆婆的辦公室,在這裡遇到了湯婆婆的兒子,巨型嬰兒,他是一個特權子弟,權貴子弟,在湯婆婆無微不至的呵護下成長,在聖光環繞中前進,所以只是在體型上前進了,在成熟上寸步不前,只能永遠是一個巨大的嬰兒,在他的小屋裡,甚至連太陽月亮都是人造的光源,巨大嬰兒他任性而富有特權,那巨大的身軀就是特權的標誌,強壯有力,但是僅僅只是用做威脅他人,哭鬧呼喚來婆婆才是他的殺手鐧。之後因為陰差陽錯,巧合但必然的被變作一隻弱小的小老鼠,連帶著那隻鷹也被變成了蒼蠅類似的小東西,那三個僕人智囊被變作巨大的嬰兒,代替先前的巨型嬰兒,在地板上趴著拍變成老鼠失勢的婆婆孩子,在打老鼠,說明小人得勢,軟弱的狗腿子,平常受欺侮,但是一旦得勢就不再像原來那樣,而是完全釋放內心的陰暗,腐敗,邪惡。就要報復,殺了婆婆的孩子,自己就能永遠頂包他,成為婆婆的孩子,小民的殘忍,心靈卑賤之人一朝得勢,便起殺心,其實錢婆婆把湯婆婆的手下變作了符合他們精神氣質的動物,因為他們外表兇狠強大,但是內心弱小空洞只會仗勢欺人,當肉體衰老,不再得勢的時候,他們只有自己精神上的自己那麼大小。在宮崎駿的電影中,把人拆分成不同的事物,一個人並不完整,總有一些對應的人,物,拼湊成完整的人。把人的精神,外在分開來講,更富有童話的色彩。
千帶著純真的愛,帶著老鼠(湯婆婆的兒子)遇到了湯婆婆,湯婆婆空有一身魔法,但是也看不出來那隻老鼠是自家的孩子。被太強的慾念蒙蔽了雙眼,到最後一切都改變了,也蒙在鼓裡。
千去見無臉男,那是一個悲傷的男人,山珍海味都是污水,其實人們都想無臉男那樣,本身很純凈,只不過見到的人多了,就有了見到的人的屬性,就有了周身環境的屬性,他是一個不會說話的透明灰色憂傷生命,他富有智慧,認為感情和物一樣是可以交換的,當初別人無法拒絕他的金子,但是千尋把他拒絕了,於是顛覆了認知,他們一般過早聰慧,練達於人情世故,可是感情的事情不是一對一的交換。正好我在知乎上看到了關於這種人的評述;
這類人的人格多數以自我型,這類人格體現出的仍是以負面特質為主的人格,「情緒化」,「懼怕被人拒絕」,「認為死亡、苦難、悲劇才是極具價值和真實的生命」,而且多數有著一定的自我毀滅傾向,這是負面特質。
而這類人格的正面特質又是相反的一面,往往表現為喜好幫助他人,而且主動,慷慨大方!但是通過深層解剖,之所以幫助他人的行為動機是渴望被愛,受他人感激和認同,並非為助而助。這類人格的產生應該屬於早年認同的一種,比如小時候就經驗到,如果很乖巧,很討喜時,才會被長輩或周圍的人注意,所以就發展出,要想得到愛是必須相對地付出代價,這就是有條件愛的產生,在這種價值思想的主導下,就會發展成感情是可以交換的思維,比如這個問題中提到的,我用自殺來付出來證明,自然就會得到正面的回應。
再說說這類人往往做事理想化,深切分析理想化人格形成根源:往往是來自自我型人格並從母親處遺傳少許「童話情節」心理,比如小時候我們聽過王子公主的故事,幼年不懂什麼叫浪漫,對美好也沒一個清楚定義。只是覺得喜歡故事中的人與事。心理學中,人的幼年期對其一生的影響是意義非凡的。童年存留的這種童話情節,在你日後遇到相應的事物時會被從幕後意識帶到心理前台,會對事物的預期定在一種完美、動人的理想化狀態。這是存於你的本能意識里的,不易察覺,它作用時也太快。這就是「童話情節」的全貌,每個人或多或少都會有些許「童話情節」 ,而這種心理在以自我型人格主導作用的情況下越發明顯。
總結下來, 現在這人在人格格上表現為易幻想,幼稚的不成熟人格,其成熟的人格表現為極富創造力和行動力。
有人說無臉男是愛千尋的,對這點我表示不認同,因為宮崎駿的眼光怎麼可能這麼狹窄,如果定義為無臉男默默地愛著千尋,並為她瘋狂,暴亂,如果這就是愛情,我只能說這是中國小女生一廂情願定義的愛情,不過如此,沒有什麼深度。中國電影之所以爛,完全爛在觀影人群素質整體不高,以至於編劇們在編劇的時候,總是會想著適應這群低俗觀眾們,把他們當作觀影對象,滿足他們的感情需要,自然寫不出好的劇本,中國要想出大片,好片,就得從國民改良,因為編劇的立足點著實太低了,在湯屋的時候,服務生倡優他唱的曲子是;世界怎可能海闊天空永無止境,有了大爺您的賞賜,·····這裡可以看出他們多麼不知改悔,止步不前,僅僅是追求著金錢,就像湯婆婆的fashion,無視生靈,利益熏心,對那本是泥土的金錢盲目追求,把無臉男捧得高高在上,無臉男對千尋的感情並不是默默的愛,我分析得出的是,無臉男整個人是透明的,缺乏存在感,但是千尋很善良,對好多人都關心愛護,這點帶給了無臉男存在感,因為得到尊重,他懂得感恩,所以喜歡在千尋身邊,他對千尋抱有幻想,以為千尋能帶來自己想要的感受,所以才跟隨著千尋,其實千尋為了白龍,為了父母,而無臉男為的則是感覺,是精神上有寄託,有追求,兩個人的需要不一樣,就算真的在一起,無臉男也是會把千尋吃掉的,把她吃掉這也可以說是喜歡吧,而他用金子,騙來的服務,雖然享盡山珍海味,榮華富貴,可是那些都是拿錢換來的,只要有錢就會有的服務,並沒有什麼非常之處,而他在千尋身邊的存在感,被尊重,不再是空氣,所以他喜歡在千尋身邊,在當時千尋是這個世界上唯一尊重他的人。所以千尋也算得上是他的救命稻草。非要死死地抓住她,不放手,以至於千尋走後,他緊追不捨,從之前我們看出他吃了三個人,但之後又把三個人吐出來,之前吃了山珍海味,之後全部當作糞土吐出來,就可以知道無臉男這個人心底還是頗為善良的,他的心靈最初的意圖(設計原理)並不是用來吃人的。並且對山珍海味也興趣不大,這就像人,每個人都有善良的一面,每個人吃遍了山珍海味,山珍海味對於自己就不再有意義,把它們視作廉價糞土。
白龍告訴湯婆婆你身邊的一切都被調包了,初看起並沒有什麼異樣,但是後來魔法解除之後,湯婆婆認清了自己在不知不覺中失去了一切,失去了很多自己原本珍惜的。湯婆婆是個控制欲極強的人,連孩子的天空都是人造的,把孩子密封在日月星辰都是人造的,陸地海洋動物鳥獸都是人造的世界裡,為了保護孩子,反而培養起孩子的壞習慣,永遠難以成長。
在千尋為救白龍踏上電車,開始了電車之路後,風景異常的美,一切都變得雲淡風輕,只有心情是沉重的。走到錢婆婆門前,看到了一盞燈,一條一條的走過來,它很有禮貌的鞠了一個躬,簡簡單單,很多的事物都因為簡單而美好。錢婆婆很有情調,無臉男在錢婆婆這裡也變得溫柔優雅起來,好像找到了生命的意義,臉是一個人的定性,是一個人的外在,有了這張臉,你才能夠被人識別,你的臉,關聯著你的地位,財富,別人看到你的臉,就自動關聯到你的人生故事,無臉男是沒有臉的,是人最本質,沒有任何修飾,塗寫,無意義狀態下的存在,沒有世俗的價值,存在感,沒有各色賦予的意義,是一個人最純凈的狀態。
無臉男在錢婆婆那裡找到了生活的快樂,他在錢婆婆這裡才會變成好人,而在湯屋的規則下,純凈的未被賦予任何意義的無臉男會變成壞人。
在影片結尾處,小白龍的名字被記憶起來,可以找到回家的路,千尋的父母恢復了,千尋聽從琥珀川的意見,回去的時候沒有回頭,因為任何離別都經不起回憶,回憶像個深淵,將人墜入其中,身難自拔,於是就再也不想回去了,回去的路也在漸行漸慢的過程中變得迷失方向。
這部電影講完了,當然還有其他的講法,我個人很喜歡這部電影的。
最後是片尾一首歌,歌詞如下。
呼喚著在心靈深處某個地方
總想保持著令人心動的夢想
悲傷 雖然無法數盡
在它的對面一定能與你相遇
每次重蹈覆轍時
人總是僅僅知道碧空藍色
雖然永無止境的道路看起來總在延續
這雙手一定可以擁抱光明 別離時平靜的胸懷
雖然從零開始 仍要側子耳傾聽
活著的不可思議 死去的不可思議
花,風,街道都一樣
呼喚著在心靈深處的某個地方
不論何時不管多少次 去描繪夢想吧
與其道盡悲傷的數目
不如用相同的雙唇 輕輕的唱歌吧
走向塵封的回憶 在那之中
總是聽得到不願忘記的細語
即使是在被粉碎的鏡子上
也會映出嶄新的景色
開始的清晨那寧靜的窗口
因為將從零開始 所以會被漸漸充實
不再追尋 大海的彼端
2003年獲奧斯卡最佳長篇動畫獎,是歷史上第一部,至今也是唯一一部以電影身份獲得歐洲三大電影節柏林金熊的動畫作品,在超過20個國家公映,日本本土票房304億日元,日本本土就有超過2350萬人觀看,《千與千尋》至今一直是日本電影票房排行榜第一名。
斬獲無數國際大獎,票房被譽為「怪物」的這部動畫,不論是質量、口碑還是劇情、人物形象上都打造得全方位無可挑剔,得到如此之多的盛讚可謂是名至實歸。
一、作畫無可挑剔
作畫方面無可挑剔,吉卜力工作室一貫延續的風格,畫風充滿了藝術品和美術品的氣息,彷彿是一幅幅高雅精美的油畫和水墨畫一般,前幾期介紹過日本另一位動漫大師新海誠的動漫,新海誠的作畫方面同樣是無可挑剔,但新海誠的畫風屬於超強寫實風格,極力打造現實生活中的場景,但宮崎駿的畫風是高於生活的,他將動畫賦予了藝術品的氣息,這種畫面像是一幅幅油畫和水墨畫。
同樣都可以給觀影者帶來強烈的好感和愉悅感。新海誠的超強現實主義給觀眾帶去置身其中的感情共鳴和自我代入,而宮崎駿帶給觀眾凈化靈魂,審視世界的精神共鳴。
二、每個角色都有強烈的象徵意義
這部動畫的每一個角色不論是核心主角千尋和白龍,重要角色湯婆婆、無臉男,還是配角坊寶寶,小玲,錢婆婆和鍋爐爺爺都有極其強烈的現實象徵意義。這也是這部動畫能斬獲奧斯卡獎的主要原因,人物塑造極致的豐滿而且濃縮了現實世界的世界觀,體現出宮崎駿對人性的洞察力,他把對現實社會深入的思考融入了千與千尋的動畫中,使得這部動畫遠遠不是簡單的一篇關於千尋和白龍的感情故事。
千尋是一個典型的現代社會青少年的縮影,在父母的溺愛中,在家庭的溫室中成長,因為科技的發展,經濟的騰飛,人們生活方式的多樣化,這些青少年在物慾橫行的環境下成長,在城市裡生活的他們,膽怯,消極,任性,安於現狀,從父母那裡得來源源不斷物慾的滿足。
這一點從開頭就可以看出來,千尋坐在車裡無比消沉慵懶的樣子,她抱怨著離開原來的學校,面對車外的新環境吐了吐舌頭表達出漠不關心的態度。在誤闖入湯屋以後,甚至連一些簡單的工作都做不好,粗心大意,驚惶失措。面對鍋爐爺爺善意的庇護和幫助,千尋連一句謝謝都不會說,甚至還要小玲去提醒。
宮崎駿本人談到千尋這個角色也說道:「說到日本人的沉淪,最令我擔心的已經不是經濟成長,也不是多媒體將會如何發展,而是我們國家的兒童是否健康。」這個問題不僅僅是日本社會,更是全人類社會所面臨的困境。
坊寶寶和千尋一樣,同樣代表了被父母溺愛,在家庭的溫室中成長的孩子,湯婆婆說外面有細菌,出去就要生病,於是讓坊寶寶每天呆在房間里,甚至用魔法製作了人工太陽和月亮日夜更替模擬真實環境,坊寶寶甚至都還學不會走路,被湯婆婆無限滿足的零食喂得如此肥胖,象徵著在父母所謂「保護成長」的溺愛中造成的極大危害。對於坊寶寶使用了誇張的手法去塑造他的形象,具有極強的象徵意味。
無臉男這個角色甚至可以說帶有一些諷刺意義了,這個角色被塑造得相當成功,無臉男一直被排斥在湯屋以外,他沒有朋友,不貪圖享受和物慾,象徵著最初始的人性,正如現代社會一樣,越是這種單純純凈的人,越是要被社會所排斥,於是他沒有朋友。直到一天他遇到了善良的千尋,不像湯屋裡其他的人,沒有金錢沒有利用價值的客人不會被招待,千尋卻主動和他打招呼,讓無臉男對千尋產生了極深的感情,為了報答幫助千尋,他進入了湯屋,發現在這裡的各種人情世故和生存法則,於是學會了變出無限多的金子,發現自從他有了金子,湯屋裡上下所有人都一改常態對他無比熱情,卑躬屈膝,於是他在湯屋開始了物慾橫行的生活,變出無限的金子。這裡象徵了人性最初始最善良的一面被社會黑暗面污染的過程。正如一句話所說,小孩子都看對錯,大人們看利弊。隨著深入社會,一個個原始純凈的心靈被污染成追名逐利的人性。就像千尋所說,這個人在湯屋裡就會變壞。
湯婆婆 錢婆婆 雙胞胎的一對姐妹卻有著完全相反、互相對立的性格和價值觀,宮崎駿希望通過反差和對比帶給觀眾一些思考。湯婆婆住在高大如城堡一般的湯屋裡,追名逐利,對澡堂里的客人笑臉相迎,卻對自己的員工管教嚴格,每天晚上盤算著賬面營利,象徵著那些吝嗇的小老闆,但是他對自己的孩子「坊寶寶」時,展現自己溫柔的一面,宮崎駿通過這一點淡化了她的反面形象,因為整部動畫不存在反派,也不存在善與惡,宮崎駿希望每一位角色的象徵意義和劇情的諷刺性能帶給整個社會反思。相比湯婆婆高大的湯屋,僱傭奴役著大量的員工為她賺錢,錢婆婆則淡泊名利,在一個偏僻的彷彿世外桃源的郊外小屋裡生活。
白龍 這個角色說實話我沒有找到太多的象徵意義,或者說白龍是一個完全正面的形象,身上沒有宮崎駿藉以影射現實社會陰暗和弊病叢生的特點,白龍在這部動畫里從頭到尾都代表了正面的形象,從千尋一開始誤入湯屋,白龍就一直在捨身幫助千尋,正如無數電影作品裡的男主角,勇敢智慧,正直善良,所以反而作為男主,在這部作品影射現實生活這一方面,並沒有太突出的印象。
三、每個角色都在成長
這部作品最讓我感動和驚嘆的是宮崎駿並不是在諷刺影射了現實生活中的一些突出的社會問題之後,以悲劇和殘酷的現實收尾,相反,他表達了一種對美好和善良的嚮往,現實生活中可能永遠也無法改善,但是在他的作品裡可以,他想傳遞一種積極向上的態度給每一位觀眾,於是他讓每一位角色都在成長。
千尋曾經是一個膽怯,消極,任性,安於現狀,在溫室中成長的青少年,但是父母都變成了豬,她不得不獨自一人面對危險,面對絕望,在湯屋的這段時間,她學會了堅強,勇敢,執著。面對錯綜複雜的問題和危難的情況,她學會努力去克服,不僅自己成長,還使在湯屋裡認識的人重新獲了生存的意義,把河神給的本來要用來拯救父母的僅剩一半的丸子給了無臉男,幫助他擺脫受到傳染的貪婪和物慾,幫助坊寶寶學會獨立,最後拯救了父母,在動畫的結尾雖然和開頭呼應,仍然是那樣一幅場景,但是我們可以看到一個成長得獨立、堅強的千尋。
坊寶寶被錢婆婆變成小老鼠和千尋一起去找錢婆婆的路上終於見到了外面世界的美好,並沒有像湯婆婆說的那樣被細菌傳染,結尾回到湯婆婆身邊的時候,坊寶寶還學會了走路。從一開始任性地要求千尋必須陪他玩遊戲,不管不顧白龍的死活,到結尾幫助千尋,「威脅」湯婆婆放了千尋的父母,我們欣慰地看到了坊寶寶的成長。
無臉男也是一樣,湯屋其實就是整個社會的影射,無臉男進入湯屋以後,自以為金錢和食物是代表了世界上人人渴望的東西,他把無限的金子和食物都遞給千尋以後卻遭到了千尋的拒絕,於是善良直率的無臉男因為長期沒有朋友受到湯屋(象徵社會)的排斥造成了心理扭曲和心裡陰影,於是千尋的拒絕讓他重新回憶起從前寂寞的心情,做出了過激的一系列行為,最終在千尋的幫助下吐出所有食物,離開了湯屋,並在錢婆婆的點化下留在了錢婆婆身邊,我們可以看到無臉男從原始單純到受到社會陰暗面污染最後擺脫貪婪和物慾重歸原始和單純,這是一種成長。
極其諷刺意味的劇情設計
首先湯屋代表社會,這點上面解釋過了,錢婆婆的郊外小屋則代表了世外桃源式的存在。而且在整部動畫里還有許多細節設計具有諷刺意味。
比如有一段千尋招待河神洗澡的劇情,這一段不僅僅是為了推動後續情節的發展,是千尋受到湯婆婆認可的重要反轉,更是諷刺了環境污染的現狀。看過這部動畫的讀者應該還記得,小千從河神身上最先拉出來的是一輛自行車。這裡宮崎駿特別解釋過,他曾經看見清理河道的清潔工人真的從河裡撈上來一輛破舊的自行車。
而且不僅僅有自行車,還有洗衣機,水桶等各種垃圾,這些垃圾都是人丟到河裡去的。這個劇情設計非常直白的諷刺了人類對於環境保護意識的淡薄。
大家可以看到上面我總是把金錢和食物放在一起,兩者有點不對等,食物在動畫里並不是單純的代表他們是「吃貨」。
食物在動畫裡面影射「貪婪」,代表人的貪慾,千尋的父母因為吃東西,而且還吃得那麼誇張,在動畫開頭可以看到千尋父親那幅吃相,代表了人類旺盛的貪慾,無臉男把自己吃得體積那麼大,變得無比醜陋和恐怖,撐起他龐大身軀的不僅僅是食物,更代表了貪婪和物慾,也正是象徵著在他心裡瘋狂生長旺盛的貪慾。坊寶寶同樣也是吃得無比肥胖,諷刺了現代社會父母給孩子滿足了多少無限制的物慾。這些物慾都是通過食物來達到象徵的意味。
還有一個小細節,錢婆婆把坊寶寶變成小老鼠,把那三個頭型的怪物變成了坊寶寶,然而三個頭型的怪物並沒有把自己和坊寶寶調換了身份告訴湯婆婆,因為如果湯婆婆一直把他們當作坊寶寶,那麼他們就有源源不斷的食物可以獲取。這裡宮崎駿也特別給了一個吃東西的特寫。
因此,食物在整部動畫里是宮崎駿用巧妙的方法將貪慾和物慾具像化。
四、配合默契的背景音樂
特別要說的是宮崎駿和久石讓,有人用專業的眼光說,久石讓的作曲水平並不是超一流的,但是久石讓有一點是超一流的,就是他能非常透徹地理解宮崎駿的劇情,然後做出來與劇情和畫面配合相當吻合默契的背景音樂。
久石讓是當之無愧的動畫音樂大師!
動畫開頭千尋坐在汽車裡,進入湯屋世界,與結尾從湯屋世界出來,與白龍離別,首尾劇情相當一致,On Summer"s day這首BGM,在開頭的時候,聽起來讓觀眾產生舒緩的心情,做好心理準備觀看整部動畫,在結尾千尋回到現實世界,依依不捨地回頭看著,依然是這首On Summer"s day,此時的BMG聽起來讓人有些許的憂傷。同一首曲子被賦予了豐富的韻味。
這部動畫讓我印象最深刻的是那首久石讓的《海》,千尋坐在陽台的欄杆前,小玲說,這裡一下雨,就變成了海。遠方靜謐的黑夜,在皎潔的月光照耀下,一輛列車彷彿在海上行駛,走向遠方孤獨的世界,孤獨的行人,面對未知的未來,面對搖擺的人生,面對不定的行程。
那幅美麗夢幻的場景配合著久石讓的《海》簡直是不能再默契了,每次聽到久石讓這首音樂,我永遠都不能忘記動畫里的那幅場景。
這次我沒有過多的講述白龍和千尋之間的感情故事,其實網上對於白龍和千尋之間究竟是不是愛情都還有一些爭議,可見宮崎駿對這段感情的刻畫實際上並沒有過多的渲染,不像新海誠的那些愛情故事那樣刻骨銘心,激發共鳴。千尋和白龍的感情只能說是一段美好的緣分,千尋幫助白龍找到了自己的名字,白龍就是在若干年前救了落水的千尋的那個河神。關於白龍和千尋的感情,我想大多數看過的觀眾都已熟悉。
但是僅靠這樣一段愛情故事是不足以讓這部動畫獲得奧斯卡獎的,正是因為宮崎駿將現實生活中的社會問題,帶上他的思考和對解決這些社會問題的呼籲和擔憂,融入了動畫中的角色,讓每一個角色,每一個意向,每一段劇情都有很深的象徵意味和諷刺意味,才使得這部動畫能夠獲得如此多的國際大獎,獲得如此高的全球票房,獲得那麼多人的認可和感動。
然後還有兩個常見的疑惑,我說一下自己的看法
1.為什麼結尾千尋能猜對那幾隻豬裡面沒有她的父母?
這個問題作者並沒有在劇中進行明確的解釋說明,但是可以通過前面的劇情對比得出,這個就需要各位觀眾細心了。
前面有一段劇情看似非常無用,但其實是宮崎駿特意為結尾湯婆婆的這道題埋下了伏筆,前面千尋拿到河神為感謝她贈送她的丸子以後,特別高興,因為這顆具有魔力的丸子應該可以將她的父母變回人類,當晚她做了一個夢,她夢見拿著河神的丸子去豬圈裡找父母,但是那麼多隻豬,她並不知道哪兩隻是她的父母,於是她沖著所有的豬喊著,「爸爸媽媽,這是河神給我的丸子,只要吃了這個一定可以變回人類!」
根據前麵湯婆婆所說,這裡所有的豬應該都是誤闖入湯屋的人類因為貪吃被變成了的豬,所以所有人一聽吃了丸子可以變回人類,全部擠過來,蜂擁而至,冒充千尋的父母,騙來河神的丸子變回人類。
結尾,湯婆婆讓千尋找出哪兩隻豬哪是她的父母,猜對了才能救回父母,但是聰明的千尋發現,與夢中那個場景不一樣,這幾隻豬完全沒有表現出那副貪婪的樣子,只是靜靜的呆在那裡。
沒有表現出貪慾,據此千尋判斷出它們都不是人類,所以才告訴湯婆婆,裡面沒有一隻是她的父母。
結尾這個謎題同樣是影射了人類的貪婪和自私,危難面前,為了變回人類,不惜違背誠信,坑害他人。
2.為什麼結尾錢婆婆送給千尋的頭繩閃了一下?
這個不是錢婆婆的魔力在起作用,也不是說湯屋的那些經歷對千尋還有什麼後續的影響,這個就是簡單地提醒觀眾注意一下頭繩,是錢婆婆給的頭繩還戴在千尋的頭上,說明千尋經歷的這一切都不是夢,而是真實的。
為什麼特地要證明呢?因為這部電影的開頭是千尋和父母闖入湯屋世界,結尾千尋回來,發現父母什麼都不記得了,責備她亂跑讓父母擔心,因此很有可能,千尋只是做了一個夢,或者在湯屋的這一切只是千尋的幻覺,因為很多作品都有這樣的橋段。
因此宮崎駿這裡用戴在千尋頭上的錢婆婆贈予的頭繩,來證實這一切都是真實的。白龍和千尋的感情也是真實的。
全部都是個人原創,首發在個人公眾號:半圓儀,公眾號還有秒速五厘米,言葉之庭,螢火之森,你的名字的影評解讀,以及適合在校大學生和年輕人的話題,歡迎關注越是好的東西,越是很難說清楚哪好,這麼簡簡單單寫上幾千字就能說清,老爺子還花幾年做動畫幹嘛,別說文字說不清,就連漫畫都說不清,別忘了老爺子還是牛逼的漫畫家呢!
但我始終認為,宮崎駿最棒的作品是龍貓和幽靈公主,另一個魔女宅急便屬於個人最愛。千尋只能排前五。幽靈公主當時是當做收山作,大氣磅礴。千尋在製作的時候時又當了一回收山作,集大成,也能證明能力,所以雖然在獎項和票房上上很成功,但個人感覺缺少了輕鬆靈氣的感覺,表達大於娛樂。後來的金魚姬更是想超越龍貓,同時又要探索新的動畫表達,情感上又弱了一些。
至於說宮崎駿的成功,看看那些動畫花絮就知道了,他老人家心裡壓根就沒有所謂成功的概念。做完風之谷他就已經成功了,剩下的,只是做自己想做的動畫。
因為很有趣,有趣就夠了。(老爺子原話
看過不下五十遍。
它的成功大概在於豐富的想像力、華麗的畫面和緊湊的情節。
想像力:構築了一個迥異於人類世界的異世界;
畫面:吉卜力工作室首次嘗試3D電腦畫圖;
情節:進入異世界→父母變成豬→在小白幫助下成功簽約→工作期間遇無面男,解救小白→去錢婆婆處歸還印章→成功解救父母返回人類世界。
故事鋪陳展開,所有情節環環緊扣,矛盾衝突迭起。在不到兩個小時的時間裡,讓觀眾毫無喘息餘地,感官完全被包裹在光怪陸離之中。
此外電影里還有一種無所不在的孤獨感:千尋無論如何抗議都不被父母重視;周圍的行人都是黑影,看不到容貌,無法交談;歷經千辛萬苦解救了父母,父母卻完全沒有發現。
最後我最喜歡的地方是:代表「惡」的湯婆婆,居住在臨近人類世界的地方;而代表「善」的錢婆婆居住在異世界的腹地,要長途跋涉才能到達。看過好多遍,每次不一樣。親情,愛情,善良,慾望,人性。
看湯禎兆的《日本映畫驚奇》中有一篇專門談論《千與千尋》的文章,摘抄部分如下:
「……是的,劇中的重心自然以千尋的成長曆程作中心。我佩服的不僅是宮崎駿對大場面的精彩處理——如千尋收服無面人及千尋初見釜爺的兩場,都令人印象深刻——更重要的是他對細節的安排,如千尋在入隧道及出隧道的時候,均緊握母親的手:第一次純粹因個人的驚恐而求助,而第二次則是飽經風霜後的堅強表現。在整部作品中,千尋哭了四次:第一次是趕不及離開異域時在河邊失聲痛哭,這是不知所措的惶恐表現;第二次是千尋重見已變成豬的父母時,立即忍不住流下淚來,但她已明顯決意要救回父母;第三次是在錢婆婆家中,她不再有任何恐懼,不過擔心Haku 而急得流下淚來——可見千尋已由個人導向(受自己的情緒控制)轉化成長為他人導向;最後一次流淚是乘在Haku 身上飛翔,那是喜悅之淚,令人感到她成長後的真正快樂。正因為宮崎駿在這些細微之處也一絲不苟,才深深地牽引人去感觸其中的大千世界。」我喜歡它裡面的那種小溪流過綠茵間,一抬頭看天空,天空是藍的還有白雲,時而風起,山坡上綠草被輕輕撫動。還有那份溫情感動
最近一次看的時候感動之餘多了很多悲哀憂愁
分明是繁華熱淚的成長,回憶起來卻似喧鬧蕭條夢一場。
你懂了什麼,這才是最重要的。不然再好也與你無關。
主要是因為,從2000年往後,國內才能方便地看到這些片子,《千》趕上了能上電視的好時機。
個人而言更喜歡《幽靈公主》《風之谷》《天空之城》,但是因為時代的原因這些片子沒能及時在國內傳播開。這個道理就好比速7票房爆棚,不是因為素質逆天,而是因為趕上好時機了。
而《千》往後,宮崎老爺實在沒什麼驚世駭俗的片子拿出手了,個人感覺吉卜力在那之後一直在走下坡路。因此成就了《千》的大名。
宮崎駿內核,懷舊式設定,已經在困難面前成長的主題,這個內核比較永恆。
無邊無際的幻想與精細手繪的畫面,
大片的運作模式
感覺日本的動畫,音樂,文藝電影,包括文學作品都是很有深度的
宮老師的作品畫風清新不造作,有趣,會跟我們產生共鳴
如果不站在民族的角度單單用欣賞的眼光來看待日本的藝術作品的話,我認為它們可以稱得上 精緻
宮崎駿: "我沒有任何劇本。老實說,我也不知道最後這會成為一部怎樣的電影(起風了)。"
「就像電影通過你自行創作?」
宮崎駿:"對…否則我們會陷入困難。聽起來或許荒謬。我的員工曾對我說他們完全不懂我的電影,我的作品的世界。當我在創作《千與千尋》時,我也不懂。在我眼中,或許我們永遠不會懂。"
宮崎駿:「我們對這個世界有多少了解?當我們還是德間書店的附屬機構時,我們也不充分了解這個公司也不構成問題。因此,為什麼要看懂這些電影呢。世界不是能用言語解釋那麼簡單的。你能感受到我被抑制的憤怒嗎?…女人問,男人怎麼可以了解一個女人的感覺?那些微妙的變化…對我來說很透明。」
在普世價值觀下打上自己民族的烙印
可能是因為每看一次都有不同的感受和感悟吧,就和《小王子》一樣,即使是童話(動畫片),卻感覺可以看一輩子呢。
以上是個人想法,么么噠~
推薦閱讀:
※如何評價生田斗真的新片《預告犯》?
※小說和電視劇里,間諜們卧底們是怎麼把毒藥藏在牙齒里的?
※《指環王》《霍比特》系列,是一下子拍完三部,還是拍完一部看效果再拍下一部?
※比較好的微電影網站有哪些?你看過最好的微電影有哪些?
※莫文蔚的歌曲《廣島之戀》和法國電影《廣島之戀》有沒有什麼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