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麗塔勾引亨伯特在前,但是洛麗塔悲劇的發生,亨伯特和洛麗塔誰的責任更大 ,為什麼?
《10放》畢竟是需要考慮「引導大眾價值觀」的節目,所以總是在自我閹割,比如評論《洛麗塔》說:這是一個病人。這種評論水平很低,非常低,但是愚昧的大眾很喜歡,很認同。話說,影片的小細節中,男主角推脫的借口用的都是波德萊爾,導演的良苦用心,被愚昧的人全部忽略了。
話說,我是百度」night24「才聽說波德萊爾的名字的。
影片臨近結尾,17歲懷孕的洛麗塔坐在椅子上抽著煙,微笑著看著男主角,不同意跟他走。那肯定不是愛情,但是,那到底是什麼呢?截圖1,男主角在得知洛麗塔不願意跟他在一起之後,仍然把自己所有的積蓄給了她。截圖2,洛麗塔準備親他一下表示感謝,男主角悲傷地拒絕了。
注意到截圖裡的台詞:你一碰我我就會死。「不瘋魔,不成活」。程蝶衣,張國榮,以及《洛麗塔》里這位男主角,都是這樣的人。《10放》簡單粗暴地斷定「這是一個病人」,一下子拉低了自己的水平。因為知道洛麗塔對自己不是愛情,所以,所有的親昵,都是對自己的殘忍。他無法承受這個打擊,於是舉槍殺人,然後說:陪審團的女士們先生們,我對自己殺人的行為,毫不後悔。
《洛麗塔》講述的是這樣一個故事:他喜歡未成年少女——每一個愚昧且粗暴的人都有權利認為他是變態——然後他遇到了洛麗塔,她以一種類似西門慶挑逗潘金蓮的方式,讓他認為,她對他也有感情。於是他們一起浪跡天涯,他名義上是她的繼父。後來洛麗塔不辭而別,他苦苦尋找,到頭來發現,原來她對他從來都不是愛情。他留下了錢,但拒絕了她表示感謝的親吻。他黯然離去,生命從此終結,因為生命的意義,已經不再。圖示:即使擁抱著,他的眼神里也滿是不安和不知所措,他不知道如何去愛,並為此深感羞愧。
《洛麗塔》的主人公,也是以「早熟」為特徵,但是和杜拉斯的《情人》似乎有明顯的不同:早熟的「熟」,如果是指成熟,那就應該是一種承擔責任的能力。洛麗塔顯然不具備這種能力,她在床上中途漲價,然後滿床撿錢,和《情人》里的小女孩事前要錢,性質是完全不一樣的。
《洛麗塔》的故事,大約可以概括成:一張遲到的好人卡。《藍宇》里,胡軍對劉燁的背影怒吼:「別以為不收錢老子就不是玩你!」但是,胡軍給自己的這張壞人卡,畢竟是虛假的自我欺騙,真相是,愛一直都在,只是生命太脆弱,承受不起。而《洛麗塔》的故事裡,有性而無愛,封塵三年的最終底牌翻開,只是是好人卡。好人不長命,於是他舉起了槍,走向毀滅。他心裡恨,恨那個讓他從美麗謊言中回到殘酷現實的那個人,恨到可以去殺人,然後從容接受審判。
洛麗塔對男主角,只是」不反感「,她的主動勾引,其實並沒有什麼特異性——她可能會主動吻任何一個她不反感的男人。她面對男主角焦急的發問,大笑著一言不發,她面對男主角殷切的期盼,卻說:你瘋了。因為不反感,所以看到男主角給她那麼多錢,她想習慣性地用自己的方式表達感謝。可以親一下,也可以睡一回,這個都很OK的,因為她不反感,她沒有任何損失,性對於她而言,是普通的表達方式,可以給予親近的朋友,和握手鞠躬差別不大。
然而,正是她的這一回答,讓男主角意識到,自己最終只是得了一張好人卡。
這張好人卡,是生命不可承受之重。
男主角脆弱的生命,最終難以承受,於是走向毀滅。
大部分答案都是在認真分析這段情感。也有些說年齡不是問題。
水果硬糖里有一段話: 戀童癖的借口有那麼多,她先挑逗的,心理已經很成熟啦之類的。然而一個女孩去模仿女人不代表她真的做好了成為女人的準備。
我不認為這兩個人的關係是對等的。這本書從第一人稱的視角出發,讀者很容易對男主移情,理解他,最後為洛麗塔的幻滅難過。然而,冷靜的看一看,男主絕對是個應該被判死刑的貨。他利用成年人的優勢掌控未成年少女的生活,滿足自己的幻想,也不在乎洛麗塔本人的想法。
就像在養寵物。
其實洛麗塔當時被歐美封殺諷刺,因為在主流媒體的解讀中,《洛麗塔》是衰老的歐洲誘姦了年輕的美國,或者是年輕的美國誘姦了衰老的歐洲。
首先亨伯特是個法國人,而且還是一位貴族出身的,有學識的典雅的法國人,而洛麗塔也是年輕的美國女孩,她衣著暴露,滿嘴嚼口香糖,對性愛觀念應該沒有亨伯特那麼強(詳情看洛麗塔在學校跟幾個男孩偷偷的做愛)她會引誘亨伯特大抵是不排斥,但是遠遠沒有愛的程度。這種引誘稱得上勾引,但是絕不是因男女之愛的勾引,但也不是未成年女性對成年女性的模仿,但是無論怎麼說,都掩蓋不了亨伯特的慾望,悲劇(或許吧)的原因就是慾望,無關其他。第一章亨伯特就寫明白了,洛麗塔,我的生命之光,我的慾念之火,我的罪惡,我的靈魂。沒有洛麗塔,亨伯特就沒有罪惡,沒有慾望了?不,沒有洛麗塔,會有尤利婭,莉莉婭,安娜絲達絲婭。。。霍姆斯讀本中寫過,你靈魂的慾望,是你命運的先知。
作者也說過靈感來自於猿人被馴服說做的畫,畫面是被囚的鐵柵欄。亨伯特貌似被年少的初戀所囚,一生沉迷於「寧芙」的追求中,然而通篇我覺得洛麗塔根本不像安娜貝爾,甚至亨伯特在回憶的時候安娜貝爾也是有兩個意象,一個模糊不清,一個宛如洛麗塔。而通過我的大致推斷,安娜貝爾身世,英國荷蘭混血,有僕人家境不錯,理想到亞非拉當護士。而洛麗塔,美國女孩,開朗成熟,女房東的女兒。這兩個人形式作風或許完全不像,而亨伯特卻把對安娜貝爾的慾望轉移到洛麗塔身上,其實只是亨伯特對少女鮮嫩肉體的渴望轉移了。這一切都是靈魂的渴望在騷動啊,亨伯特只是慾望的趨勢下對自我慾望的畫地為牢罷了,我對此的解讀是,人猿被外部所困,他只能看見困住的牢籠。人被自己的慾望所捆,那人就只能看見自己的慾望。結局洛麗塔是不愛亨伯特的,那亨伯特愛不愛洛麗塔呢,我想是愛的,結尾的她可以褪色,可以枯萎,怎樣都可以,只要她看我一眼,萬般柔情便湧上心頭。所以他最後走向了自我毀滅。
~~~~~~~~~~~~
以上是不正規的解析,一家之言,歡迎討論!其實你們都too young too silmple 洛麗塔其實是納博科夫男神秀英語的(?ˉωˉ?)大家都散了吧,這是男神與英語的風流韻事⊙_⊙233總之洛麗塔是一部很偉大的作品,儘管他用近乎偏激的表達方式,華麗的語言,但是他不得不說反映了某種壓抑的東西,或者將某些情況通過極端特定的方法呈現出來
洛麗塔的悲劇個人認為和亨伯特沒有什麼太大關係。即使沒有亨的出現她的未來想必不會平順的,因為要注意到,在夏洛特還在的時候奎爾蒂就看上了洛。而且對於洛來說,亨真的是個可有可無的人。可以說亨可以被任何一個類似的男人替代。
而lo是h特別喜歡性感少女類型.類似在多年以後還原過去未正式結束的感情.但是對lo來說只是一個上鉤的房客.一個最開始用來和討厭的媽媽賭氣後來當作atm.經歷來源的依靠 " 而且看後面她的丈夫而且她對h的反應充分說明她真的不愛他也不愛他的類型
(不排除一部分是奎爾第的原因
這種事情追究誰的責任不是很有必要吧,人性是很複雜的,也是會變的。
一個人也許前一刻愛你至深,後一刻就可能行同路人。何況他們是這樣一種特殊的感情。
我記得影片中好多處都表現了他們二人的糾結和矛盾,看過影片的想必都有印象。悲劇來源於洛麗塔自身,而非亨。洛麗塔並非真正意義上不諳世事的十四歲的女孩,形容準確點更像較為早熟的少女,她知道自己的行為和意義,但她更願意去放縱,不計後果和不負責任,這不是洛麗塔的天性,而是人的天性,人天性中未受修復和肆意放大的醜陋的一面。
從最初的挑逗,到引誘,再到和亨做愛,從對性的好奇,衝動,到厭惡和將其視為工具對亨的操控,洛麗塔自始自終的行為都表現出主導性和意識性,她深知亨對她的愛,對於這份愛,她好奇過,試探過,利用過,卻沒能去接納過。在影片中,洛麗塔除了玩樂和享有亨給她的一切外,沒有付出任何,哪怕是對亨的愛,亨對她來說更像帶她週遊世界的同齡玩伴(雖然亨的模樣不是如此)而已。
洛麗塔對亨的背叛也不過是她對除了亨給她的安穩世界外的另一個未知世界的探索和好奇,她自我感覺中的對另一個男人的瘋狂和痴戀,也只是人性中對於自己無法控制和得到的東西產生的執念和幻想罷了,時間一久,如果那個男人同樣愛她,她也會再次陷入背叛,找尋下一個讓她好奇的世界。為什麼?因為她不懂愛,少了責任感,也不懂付出。註定會被新奇的世界所吸引,卻很難找到內心的安穩和篤定。
有人說洛麗塔是聰明的,後來因為終於清醒,源於恥辱,想和亨撇清關係,忘掉過去。這不符合洛麗塔之後做的事。她在落魄時寫信給亨,前面的話語最終引出來的是想得到亨經濟上的支援。這一點看得出,她的確是聰明的,她再次利用亨對她的愛,讓亨為她做事,實現她的願望。她不願跟亨走那二十五步,不是她清醒了,是她厭煩了。一個人在自己不付出時卻得到太多的愛時,帶來的最初是被愛的快感,而後會心生厭煩。
她看到錢的欣喜和對亨的付出毫無感動形成的強烈的反差,也著實讓人心疼,當愛情里只有一個人形單影隻時,是多麼的卑微和渺小,對另一個人又是多麼的不值得一提。
沒看過原著 看的電影 。
看到最後我都不覺得這是個戀童癖的故事了 相反 亨愛洛 不論她是以前的妖女 還是現在枯萎的臃腫的懷著別的男人孩子的女孩 只要看她一眼 萬般柔情 湧上心頭 。給我一種錯覺 他第一眼就愛上了洛 可碰巧洛是個洛麗塔 。
個人認為沒有亨的出現 洛的悲劇也會發生 本身就是個輕佻淺薄的女孩 是她自己把自己毀了 別人只是個誘因 。
洛最後那句我寧願跟奎爾第走 隔著屏我彷彿聽見了亨心碎的聲音
我認為如果要追究責任的話,就會毀滅這本小說的一部分樂趣。亨伯特愛洛麗塔,非常愛,超出了正常範圍的那種愛,他可以給洛麗塔太多東西,但是他毀了洛麗塔的一生。
小朋友不知道這件事的後果 老男人知道 成年人有責任克制情感,錯只在男方
個人認為並不一定是勾引亨伯特在前,原著是從亨伯特的視角來寫的,他的濾鏡和自己的邪噁心理可能會把洛一些正常可愛的少女的行為都蒙上淫穢色彩,所以勾引其實是不一定的。
個人認為來源於亨伯特。
可是整個在場的論證中,最難堪的就是這一點,在我們反常下流的生活中,我的墨守成規的洛麗塔漸漸清楚明白,就連最悲慘痛苦的家庭生活都比亂倫的烏七八糟的生活要好,而這種生活確是我能給這個孩子最好的東西。
這是原著中的一段話。我們都知道無論是不是亂倫之戀,強加的愛都沒有意義。並且我很贊同在另一個問題「如何看待小說《洛麗塔》?」的最高票驚蟄回答,整本書的前半部分亨都沒有真正走進洛的內心世界,他只關心他的性感少女魅力有沒有消減。原著中的確是如此,這又讓亨的強烈的愛多了些巨大的缺憾。洛只是一個少女,你給予她再多的愛也好,何況這種愛還是畸形的,有點膚淺的,那這就是對她的人生進行的毀滅。
認為亨伯特毀了洛麗塔人生的,是由於洛麗塔對亨伯特無愛可言。如果兩人有愛,那麼必有溝通,不會一味地順從或者說是屈就,只為了自己所求。電影中的洛麗塔為了利益而一而再地順亨伯特的需求,顯而易見是沒有愛的。而亨伯特雖說是愛洛麗塔,但他也是建立在了滿足自己單方面的需求上。兩個為了各自需求而捆綁在一起的人,碰撞出來的又怎能不是悲劇的火花呢?
主觀上,大家都認為亨伯特責任更大,首先是洛麗塔是個小姑娘而亨伯特是個成年人,就像現在法律上規定的不管未成年人是否願意與之發生關係,都當做強姦,其次,洛麗塔是個女孩兒,一般大家都認為在這種事上,男人要付更大的責任。
洛麗塔的出現讓亨伯特回想起年少的缺憾,點燃了他對少女的執念。為此,他假借與女房東結婚以接近洛麗塔,「礙手礙腳」的女房東的死亡其實是羅伯特內心的投射,為了佔有洛麗塔亨伯特變得卑鄙,殘忍,自私,千方百計地把洛麗塔留在自己的身邊。
然而,花兒終究會凋謝,少女終究會長大。時隔三年,當他再次見到洛麗塔的時候:「垃圾堆和陰溝,以及蟲蛆孽生的菜園,蒼白而瘦削的臉,裸著的小腿和胳膊失去了原來的那種棕褐色,把毳毛都映出來。」亨伯特痛苦、懊悔不已,他本來可以幫助洛麗塔變得更好過上更好的生活的,卻因為一己私慾,毀了這個少女的一生,也毀了他自己。
這本書是亨伯特的角度寫的
我覺得最令人難受了就是亨伯特哭著走了以後,洛麗塔那麼高興的歡呼著叫她的丈夫,說有錢了。
不知道怎麼說,愛就是愛,不愛就是不愛,你可以把全世界都給她換回一時之歡,卻無論如何都無法得到她的心。有時候,如果你喜歡的人能陪你一小會兒,你都會覺得很開心,更不會有更奢望的想法!但可惜她不愛你的話,連看都不會看你一眼。。。所以對這個故事我只能說,三年血賺死刑不虧。
我認為在享伯特,而且享伯特也是這樣的悔悟......
洛麗塔的悲劇是必然的,雖然任何男人都有可能造成她的悲劇,但是最終是亨伯特的到來導致了這一切,不同的地方在於,也許換成別人,洛麗塔不會收到真心的愛,而亨伯特則是那個真正愛她的人
不論亨伯特多愛洛麗塔,這也是不倫之戀,我無法認同他的感情,但是我能理解並對那個執著愛著洛的亨伯特產生同情,但洛麗塔的悲劇確實自己要負很大責任,她的淺薄和未成年的幼稚使她變成了男人心中的女妖,這不是一個普通女孩子,她默認了亨伯特對她做的一切,甚至是引誘,這些少女的錯誤是一個沒有正確三觀的女孩子犯的,在亨伯特之前,她也已經不是處女,而亨伯特更造成她一生的毀滅
這真的不是偉大的誘姦犯亨伯特同志的一面之詞么……
而且不止是他,很多強姦犯給自己辯護的時候都是這個套路呀,"那女人露著胳膊大腿看著就很風騷我忍不住就……了","她後來也沒反抗啊還挺享受的我們是你情我願"。
假如題主還是不能理解的話,有一種更接地氣的說法"精蟲上腦的時候看老母豬都是雙眼皮"。
推薦閱讀:
※雨果是一個怎樣的存在?
※莫泊桑的作品好在哪裡?
※如何評價保羅·奧斯特的《神諭之夜》?
TAG:心理學 | 西方文學 | 納博科夫VladimirNabokov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