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書該怎麼閱讀?
每個朝代的發音都不一樣,那麼讀書時候該怎麼讀?用普通話?桐城派一直強調的因聲求氣怎麼實現?
僕才疏,但見諸先生之答案文不對題,故強說一二,拙漏處,還請海涵。
題主問古文之讀法,以傳統而言,讀書當用文讀,亦稱讀書音也,古人讀古文,亦有韻律不通之處,故爲求合韻律,各方言區皆有其讀書音。但如今文讀式微,知之者少,僕亦不知先生乃何方言之使用者,故題主先生用己之鄉音讀古詩文即可,不合韻處,請適當葉韻。
而因聲求氣,是指吟誦也,古有誦、吟、歌、唱之分,此亦因僕不知題主先生爲何方言之使用者,故不敢妄言,還請題主百度搜索「吟誦」一詞。
以下淺說因聲求氣之論。
所謂因聲求氣也,是指吟唸之時,何字拖韻,何處停頓,何處調高,何處調低,皆需長久琢磨,以掌握其規律,長久之後,再寫詩文,則吟味十足,朗朗上口矣。
以一簡單小詩爲例: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呀)遙指杏花村。
下劃線處拖腔,即拉長音,斜體處則音調升高,粗體處是入聲字,故當停頓,若音樂之半拍休止,括號處則是襯字,用以增加韻律感,此即韻律是也。
順安喵~。關於如何讀古書,很多人都談過。甚至胡懷琛先生還為此專門寫了一本書。鏈接是:怎樣讀古書 (豆瓣),言辭中肯,值得一讀。
諸葛亮讀書只略觀大意,陶淵明讀書「不求甚解」。有人說「一物不知,儒者之恥」,孔子說「述而不作,信而好古」。
事實上,這些觀點對於闡述者各自成立,而又相互有所抵觸,然而它們怎樣好或者怎樣正確,都不見得對「你」適用。你總要讀過一些古書之後,才慢慢摸索得出適合自己閱讀方法。這裡只能說一些通用的經驗。
任在何時何地的學者,對於青年們有兩種恩賜:第一,他運用精利的工具,辟出新境域給人們享受;第二,他站在前面,指引途徑,使人們隨著在軌道上走。
——章太炎做國學講演語
1、認識自己的古文理解能力。
讀古文跟讀英語閱讀有些異曲同工之處,至少一點,不懂的地方你要查。語感好的話,不查閱也能看個大概,但大部分人沒經過訓練,語感都不怎麼的。
不過初期選擇一些淺易的作品閱讀,肯定是有益於培養興趣的。個人覺得《人間詞話》這樣子文言文與白話文混著寫的經典文學作品作為開端就比較輕鬆。
但是字句、文法等等這些作為基本功,確實是不練不學不行。
胡懷琛先生在他的書里舉過例子說《史記·儒林傳》中的一段講:
「自孔子卒後,七十子之徒散游諸侯,大者為師傅、卿相,小哲友教士大夫,或隱居而不見,故子路居衛,子張居陳,澹太子羽居處,子夏居西河,子貢終於齊。」
這一段話表達的目的首先是作為史實,然後才附加了文學性。它所表達的實際史實是:「子路死在孔子之前。」但是後人總是在不充分理解的情況下,把這一段改成「孔子卒後,子路居衛。」意義大變。如此,自然也無法理解原文。
2、找到並認清自己讀的題材。
文學作品就是文學作品,經書就是經書,藥理就是藥理,不要混為一談。屈原做的《天問》是文學作品,但是戴震當它是天文著作來研究,這就不那麼妥當了。
3、勤於翻閱、查閱、考證。
舉個最簡單的例證。蘇軾的《赤壁賦》作於湖北黃岡,所說的「赤壁」並非「赤壁之戰」中的嘉魚縣城。稍一放鬆,這個細節說不定就忽視了。
固然,很多時候放過一些看起來不那麼重要的詞句也並不會對理解文意產生大的影響,但是閱讀古書的趣味定然驟減。
呃,要是你實在懶得考證神馬的,你至少要準備一本字典啊。
4、對歷史要有基礎的認識,把自己放到「當年」。男女群居雜處無二別。——《淮南子.本經訓》
男女雜游,不聘不媒。——《列子.湯問》
昔太古無嘗君矣,其民聚生群處,知母不知父,無親戚兄弟夫妻男女之別,無上下長幼之道。——《呂氏春秋》
游,乃是男女兩性間的自由結合,媒,乃是婚姻的中介人角色,聘,則是兩性結合所經過的社會程序。根據類似的表述,學者們推測說:原始群婚之早期階段,兄弟姐妹、上下輩之間的婚配是毫無限制的。雖然這些都只是從文學裡衍生的一種推測和想像,但是若對我國的婚姻制度毫無了解,理解起來則會摸不著頭腦,昏昏欲睡就稀鬆平常了。
5、對古書真偽進行辨別。
關於這一點中華書局也專門出了一本書:古書真偽常識 (豆瓣),它是周傳儒等學者根據梁啟超先生1927年在燕京大學的講義整理而成的,非常推薦初涉者閱讀。
既然來文這個問題,那麼相信題主的目的並不是做研究,而是作愛好,作拓展。辨偽的必要有很多,史跡、思想、文學,有很多的嚴肅的問題都蘊含其中,有刻意作偽的人,也有無心之失者,有的「偽」帶人們走進歷史和認知的誤區,有的「偽」,也蘊含著真知和價值。但是不管閱讀古書的出發點為何,學會辨偽會極大地刺激自身的古書閱讀體驗。誰讀誰知道。
一下子也沒想到更多點來分享,但是用兩句正確的套話來說,漢語博大精深,中華文化源遠流長,嘗試著去探尋古書古物,必將有益於認識現在的自己,發現更大的世界。:)
哦對了,還要給題主推薦這本:章太炎國學講演錄 (豆瓣)作者:輕鬆文言文
鏈接:如何自學文言文? - 輕鬆文言文的回答
來源:知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請聯繫作者獲得授權。
初中三至四年,高中三年,六七年的學習,學生們還是讀不懂文言文。
文言文很難學嗎?我負責任的告訴大家,一點都不難。那麼我們出了什麼問題了?
兩個問題,一是閱讀量少;二是在閱讀量很少的情況下,我們就開始學習語法句式和辭彙用法了。
正確的學習方法應該是怎麼樣的呢?應該是先增加閱讀量,在有一定閱讀量的基礎上再去適當學習一些句式和辭彙。
這就好比小孩兒學說話,一兩年就能學會,難道有人給他們首先講過語法句式和辭彙嗎?他們只是通過一段時間的模仿就學會說話了,然後到了上學後,才開始學習語法和字詞。
到這裡,又出現了一個新問題,就是增加閱讀量說起來容易,做起來並不簡單。
一是時間問題;其次是大部分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並不強,讓他去主動增加閱讀量有點困難;再次是一個大部分人沒有注意到問題,就是資源問題——最初閱讀文言文都需要文白對照的資料,白話譯文一定要直譯的,不能要意譯的——這樣的資料並不好找。無論是線下還是網路上,你去找直譯的,又沒有翻譯錯誤的書籍很難找到。
那麼怎麼辦呢?
微信公眾號:輕鬆文言文,每天推送文言文學習內容,包括一短篇文言文、我編輯的直譯譯文、朗讀音頻。學生要做的依次是,聽我讀、看譯文、自己讀,一共只需用時10多分鐘,不強求每篇都讀懂,但必須認真完成。堅持半年,基本可以應對高考。
隨心,隨緣,隨喜。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