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性別是後天形成的還是天生的?

長期以與自己生理性別不同的性別生活的話,會形成跨性別嗎?比如說有的家庭會讓兒子穿裙子。還有中國傳統戲劇里的男旦、女小生,和寶冢的男役,把台上的性別當成了自己,遂喜歡起同性來,這是後天形成的跨性別嗎?


  感謝@破雅邀請,要分析跨性別是一個本質主義(先天)還是社會建構(後天)的概念,首先我們要明確跨性別的定義是什麼,這樣我們才能綜合其他因素來判斷。

  性學教授彭曉輝曾經專門解答過這個問題,即跨性別分為三個層面的意義——生理跨性別、心理跨性別和社會角色跨性別。生理跨性別指其由於先天或後天主動改造後,染色體性別與其第一或/和第二性徵相反;心理跨性別指其心理性別和生理性別相反;社會角色跨性別指其從事的社會工作和性彆氣質違背/反叛了傳統(男權)社會性別規範(父權規範,heteronormativity)。

  在狹義的跨性別範疇上講,它僅指第一層面的意思,即生理層面。由於性別認同與其生理性別不符,而進行改造的「過關」的個體(過關指生理進行了性激素或手術改造),稱為跨性別者。而因為喜愛或其他因素的變裝者(Crossdress,CD)則不是跨性別者,因為其性別認同沒有問題。

  這二者的區別,在於前者是認為自己的性別與生理不符,而穿著異性服飾。後者在生理性別認同上沒有問題,而是因為其他因素(如男異性戀者為了刺激自己的性慾進行手淫,男同性戀者為了欺騙男異性戀者和自己性交)為目的,而穿著異性服飾。前者稱為跨性別,而後者顯然不是。

  我個人傾向於稱呼前者為變裝,後者為易裝。但是請注意,雖然LGBT已經成為共識,但是跨性別的非病理化還沒有獲得成功,世界衛生組織第十版國際疾病分類(ICD-10)中,不論是前者(跨性別,易性癖,疾病編碼F64.0)和後者(異裝癖,疾病編碼F65.1)都屬於「可以治療的精神疾病」。

  而我國的《中國精神障礙分類與診斷標準》第三版(CCMD-3)中,同性戀依然還沒有被剔除。當然,這裡針對的是「非自我和諧型同性戀」,但我認為依然不妥,這就是歧視,因為這裡可沒有對應的「非自我和諧型異性戀」。

  而從廣義上講,我們每個人都是或多或少的跨性別者,絕對的「男人」和「女人」註定只能靠重複不斷地表演,去接近一個註定無法到達的「性別模型」。跨性別運動以一個新的角度來詮釋同性戀和變性反串中的性別表現:同性戀不是男人或女人,而是跨性人;變性反串也不是本質上非男即女,而只是以男女「面貌/裝扮」現身的跨性人。

  談到這裡,就不得不提到「女同性戀女性主義(lesbian feminism)」和「跨性別女性主義(transfeminism)」兩大性少數流派的論戰。眾所周知,女同性戀女性主義用「女同性戀連續體——女人認同女人、女人愛女人」的說法來將女同性戀收編到婦女運動內,但是這個說法遭到跨性別女性主義的反對:他們認為「女同性戀不是女人」,也有人重新提出「同性戀是第三性」的概念,還有人認為連續體的說法完全忽略了同性戀的「性」(因此需要提出酷兒理論)。此外,他們還認為女性主義的同志政治基本上分化了男同性戀與女同性戀,這也遭致了一些團結男女同性戀運動者的反對。

  最令人爭議的則是,女同性戀女性主義認為「區分T/P」是政治不正確的(或至少是可疑的、不值得提倡推廣、需要被多元化的),認為女同性戀運動應該朝向「不分」T/P的方向,而且還認為「變性反串」是強化性別刻板印象等等。從跨性別女性主義的立場來看,這些批判立場歸根究底就是不肯也不願將男女性別當作構成主體的一種「成份」,而是將性別當作構成主體的「本質」。這是什麼意思呢?

  簡單地說,在跨性別者所要造就的社會裡,性別已經不以「男人」或「女人」的方式存在,而只是人的一種打扮、一種氣味、一種情慾、一種作料、一種配件、一種成份、一種表演;故而男女性別可以和其它(年齡、種族等)成份同時存在於同一個人身上。姑且不論未來以基因工程、人工生殖技術、生化電子技術之助,如何造就一個多種多樣的第三性(跨性別)或第四性(無法以性別來想像)的社會,即使在目前,透過身體整形、扮裝、荷爾蒙治療、健身、色情產品、性解放論述、代孕、性工作、性愛次文化、藥物等等,一個跨性人的身體也已經可以同時擁有男女成份、各種性慾望、跨年齡與多文化的特色。

  跨性別女性主義認為自己是「徹底追求性別解放的女性主義」,認為不應再度把這些跨性人趕回性別二分的牢籠里,不應將女同性戀限定在女性的範疇內(同理,男同性戀也不應該是男人),而是去發展男女同性戀的跨性別面向,讓雙性戀和變性反串陰陽人等跨性別主體帶領性別運動,使大家最後都「男不男」也「女不女」。

  他們認為「消滅(目前存在形態的)女人男人、消滅(作為主體的)性別」是性別解放的目標,而且科技可以被運用來加速實現這個過程。但是這種女性主義觀點已不多見。相反的,近年來當跨性別主體開始以偏差變態面貌、自在自得的浮出地表時,很多女性主義卻害怕這些主體會成為流行,蔚為風尚。跨性別運動積極宣傳「科技改變社會倫理」的必要性,讚揚那些可以幫忙摧毀目前的人倫、家庭、母職與兩性身體的科技,指出可以促進性別解放的遠景方向的科技。像跨性別所期待的半人半機器的生化電子人(cyborg)或機器戰警式的性機器(sex machine)、基因工程終能複製大批性際人(intersexuals,俗稱陰陽人)、或者陰莖配著聳乳的新身體美學、能代孕的動物等等。


第一反應是這個案例,也不知道切不切題,本人對transgender了解比較少啦。懶得打字,將就看看吧。

PS 可以上網查一下這案例,這裡說得比較簡單。


我看到的是,很多跨性者別想獲得周圍人的支持,想快點手術,多會拚命證明自己是先天的。反之如果一些人不想別人變性,就會拚命說這個人是後天的,是可以治癒的。

結果,不管對於跨性別者還是反跨人士,先天後天之說都淪為了一套話術,一種工具。


謝邀請。我回答問題的風格一如既往,就是結合自己經歷,少一些說理。
要明確這個問題就要正視性別和性別二元論這倆概念。
什麼是性別,我想大多數人眼裡,性別都不僅僅是生理性別,生殖器區別。但我要告訴你,十餘歲之前遇到自己喜歡的人之前,我真的是一個這麼單純著以為的人。我的性情和性向都自在的生長著。後來,因為一段被視為不應該的單相思感情,白痴一樣只認同生理區別的我被丟入一個性別二元化的社會中,苦苦煎熬,不得開解。
所以從這個角度出發,你說,我的跨性別傾向是不是天生的呢?我的性情性向是天生的,純自然的這麼存在著,在我成長重要時期中,我一直做我喜歡的東西,發展我感興趣的技能,沒人干涉我。但我面對的社會,它並不是沿著自然的軌道長起來的,它拿著生理性別的區分圖,規划出了一套完整的性別二元論,滿足了這個社會大多數人。
跨性別是不是天生的?若把性別二元論的自然與否忽略,那跨性別就是天生的。因為我,作為一個人,一個具體的人,我捫心自問,自己一路走到今日,均是造化,並無刻意刁鑽。
若把性別二元論自然的與否的問題拾起,我們會發現,跨性別,至少我的跨性別傾向,是天真未鑿的性與情面對雕琢二分的男與女後的一種選擇。
一種選擇可有天生與雕琢之別呢?
最後,即使是雕刻出的玉石,也有天生如翡翠白菜的珍品。因為天生所以美,因為用心所以美,所以真,所以善,石,菜之別尚能逾越,天生與否,男女如何,何必執著?願價值蓋過概念之迷雲,願諸君對此問題有所開解。


基因是先天的,思想意識可能是後天形成的,比如基因決定了你的身體狀況和別人不同,而這種不同又促使了思想的形成,不然我覺得很難解釋為什麼很多誇性別的身體都有他們想變成的性別的特點,比如誇性別女身材嬌小,長相秀氣,完全沒男孩子的樣子,這個不可能是後天的


題主所提的情況基本上是環境類的情況。

或許題主有意無意地忽略了【葯娘】的問題。

——講點旁的觀點:無論是先天性還是環境原因,跨性別者面對的都是比女性【傳統意義的】更艱難的環境。

當然現在社會層面上對於女性的男性化似乎負面評價較少。

更重要的問題來自是生理為男性的跨性別者,他們遇到的問題最多,也最不受人理解,至少比起同性戀者和女性跨性別者而言如此。

她們或許應該被稱為第1.5性人,如果波伏娃的第二性不適用於她們的話——當然,第二性我還沒讀,不敢做出確實的評論。

可能以上回答冒犯了葯娘群體。向諸位小姐姐們道歉。


我接觸過從小被逼著穿裙子的順性別男孩,等他長大後自然就開始抗拒,他媽的別給我穿裙子,老子是爺們!

也接觸過從小被逼著穿裙子的女跨男(生理女),小時候就會抗拒,長大後家長管不了了,終於可以自由穿男裝了。

以我接觸到的實例來看,沒見過哪個跨性別是被「培養」出來的,卻都是頂著各界壓力闖出一條真我的路。

從以前讀到的研究數據來看,在被家長穿反性別衣服的家庭中與其它家庭中出現跨性別者的概率並沒有明顯不同。但概率卻因國家不同而有些區別。


性別認同障礙(GID)又叫「性別認知障礙」,是指一個人對自己的心理性別產生的後天認同障礙。性別認同障礙後天產生的原因與家庭環境、社會環境影響有關係。比如家人長期重男輕女,對生理性別和心理性別都為女性的女兒灌輸女人就是比男人低賤的思想,會使其在成長過程中對自己的生理性別和心理性別感到自卑,逐漸不認同自己的生理性別和心理性別,模仿扮演男性性別身份,出現剪掉長發、剃光頭平頭、束胸、穿男裝、甚至上男廁所等本來不屬於心理性別為女性的女人該做出的行為,這些行為進一步加深其對自己應該是男人、男人才有性別優越感的暗示,暗示久了就產生錯覺,分不清楚自己究竟應該是男人還是女人,但又沒有跨性別FtM那種天生就覺得自己和周邊的女人不一樣、更像是男人的感覺,所以她們很恐慌自己扮演男性角色扮演的不像,就刻意抽煙酗酒打架說髒話顯示自己像個「很爺們」的男人。性別認同障礙者在心理醫生的幫助輔導下一般能重新認同自己的女性心理性別,心理醫生一般不建議性別認同障礙者輕易做變性手術,而且很多性別認同障礙者自身也不願意做變性手術,他們/她們僅僅是有強烈的扮裝慾望並無強烈的變性慾望。
之所以有跨性別者抗議DSM用性別認同障礙來形容他們/她們,是沒有認識到這個世界確實存在性別認同障礙群體需要心理輔導醫治,而精神疾病醫學界為了省事統一用性別認同障礙這個詞來形容性別認同障礙者和跨性別者確實誤導了社會對跨性別者的認知,現在DSM-V版已經廢除了「性別認同障礙」這個極具誤導性的辭彙,取而代之的是「性別焦慮(性別躁鬱)」。

跨性別(Transgender)是一個集合名詞,分為已經做了變性手術的群體(Transsexual)和還沒有做但準備做變性手術的群體兩類,其共同特點是跨性別都認為自己的大腦性別與外生殖器對應的生理性別不符合。比如跨性別FtM是胎兒在母親子宮內(比起認同自己的女性心理性別、接納自己的女性身體的女性而言)暴露於過高的睾酮激素造成的大腦性別發育形態先天偏男性化,是種大腦性別的先天生理形態,跨性別FtM一般3~5歲就能感知自己與周邊的女孩子不一樣,喜好的玩具和遊戲也更像是男孩子喜歡玩的,所以歲數很小的小FtM都會說自己是男生是男孩子,如果父母不能理解FtM孩子的自我性別認知是由於大腦發育先天形態偏男性化造成的,就會忽略孩子的聲音,給幼小的FtM孩子造成心理創傷。所以為人父母應該多了解下性別知識特別是性別少數群體的知識,學會正確對待性別少數群體。下面是個跨性別FtM孩子的例子:
美國5歲女孩做變性手術 3歲時稱「我是男孩」
震驚!英父母分享5歲女兒變性歷程 蘿莉變正太
順便提一下其實這麼小的跨性別孩子是做不了變性手術的,一般是隨著成長年齡逐漸按醫囑使用性別激素拮抗劑來阻止身體性徵發育,等適齡了才做變性手術。


一部分天生,一部分後天形成,
像你說的這種情況可能會導致後天跨性別的形成,但不一定會變成跨性別戀


推薦閱讀:

那些老了的偽娘與mtf,生活是什麼樣的?
知乎上有哪些大v經常被搞錯性別?
為什麼女人要做到矜持,不能大膽表達出最真實的情感?
變性是一種什麼樣的體驗?
在特朗普推特宣布禁止跨性別者參軍以後,美國各界反應如何?

TAG:性別 | LGBTQIA | 跨性別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