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樣是講故事,寫劇本和寫文學故事(小說之類)有什麼區別?

甚至都知如何提問才比較準確,我的意思是,搬上熒幕或舞台進行表演的劇本,與文學作品,在創造過程中,有什麼不一樣的地方?


有很多區別,每一條都可以碼個長文。不過對於新手而言,第一個需要了解的重大區別就是文字描述和影像表達的差異。

舉例而言,你在小說里可以這麼寫:

唐缺坐在電腦前,準備擼一管,他看著屏幕上的沖田杏梨,心裡充滿期待。但這時電腦音箱突然壞了,令他十分惱怒。

這兩句話如果放到劇本里,就是兩句無用的廢話。「準備擼一管」和「心裡充滿期待」「十分惱怒」,根本就無法直接對應為影像。你在劇本創作中,必須通過觀眾可以看得懂的畫面與表情、動作,讓觀眾理解到唐缺準備擼一管、對沖田老師很期待。而「他看著屏幕上的沖田杏梨」這一句,對鏡頭也指代不明。「電腦音箱壞了」,也是需要鏡頭表現的。

那麼應該怎麼寫呢?比如可以這樣(請忽略格式,這個輸入框不好調整):

唐缺坐在電腦桌前,褲帶已經解開。鏡頭轉向電腦桌,桌上放著一盒抽紙,電腦屏幕上可見正在寬衣解帶的沖田杏梨。

鏡頭轉回唐缺的臉,他的鼻翼微微瓮動,抿著嘴唇,目不轉睛地盯著屏幕,呼吸慢慢變得粗重。(編輯說明:經 @Multivac 老師提醒,表情描述應該寬泛一點,過細了不好,那是演員和導演琢磨的事。所以此處基本可用【目不轉睛地盯著屏幕,神情十分專註】一類的字句就夠了)背景音里可以聽到沖田杏梨銷魂的呻吟聲。

突然,沖田杏梨的呻吟聲戛然而止。唐缺伸出手,重重拍了拍電腦桌上的音箱,臉上露出惱怒的神情。

唐缺(憤憤地)
草泥馬!一到關鍵時候就壞!潘海天這孫子老賣我次貨!

總而言之,在不使用旁白或內心獨白的情況下,表現心理活動和其他一些客觀描述一定要通過具體的畫面和動作來實現。環境、道具、人物表情動作對白、音響音樂等等,都可以成為表達元素。


出自Chuck Palahniuk(《搏擊俱樂部》作者)的建議(Nuts and Bolts: 「Thought」 Verbs):

不可以使用「思想動詞」。

思想動詞包括:想,知道,理解,意識到,相信,想要,記住,想像,渴望等等等等你喜歡用的動詞。

思想動詞還包括:愛和恨。

還有些無趣的動詞,比如「是」和「有」,也要盡量避免。

不可以寫出這樣的句子

  • 李雷想知道韓梅梅是否願意晚上和他出去約會。

你必須寫這樣的句子

  • 這是一個早上,李雷錯過了昨晚的最後一班列車,所以只能支付了高昂的打車錢回家。回家後他發現韓梅梅在裝睡,因為韓梅梅從來不曾睡得這麼安靜過。以往,韓梅梅只會把自己的那杯咖啡放進微波爐里加熱,這一天,兩個人的咖啡都加熱好了。

你的角色不可以「知道」事情
,你必須把細節展現給讀者看,讓讀者自己「知道」到這些事情。
你的角色不可以「想要」一件東西
,你必須把這件東西描述給讀者聽,讓讀者自己「想要」這件東西。

你不可以寫

  • 李雷知道韓梅梅喜歡他。

你要這樣寫

  • 課間的時候,韓梅梅總是會緊緊地靠在李雷經常打開的儲物柜上。她單腳站著,另一隻腳的高跟鞋則頂在儲物櫃的門上,留下一個高跟鞋底的印記,也留下她的香味。這樣當李雷來使用儲物櫃的時候,密碼鎖上就會有她的體溫和香味。到了下一個課間的時候,韓梅梅又會靠在那裡。

也就是說,你在描寫人物的時候不可以走捷徑,只能描寫感官細節——動作、氣味、味道、聲音和觸覺。

通常來說,寫作的人把「思想動詞」用在段落開始,先用這些思想動詞陳述了段落的骨架,然後再來描繪。例如:

  • 凱特知道她這次趕不及了。車輛從遠方的橋那邊就開始堵塞,擋住了八九個公路出口;她的手機電池用盡了;家裡的狗還沒有人帶出去溜,這下肯定要把家裡弄得一團糟;她之前還答應了鄰居幫忙給花澆水……

你看,開頭那一句「知道」把後面的那麼多描述都給劇透了。不要這樣寫,如果你真的想寫「知道」,那你可以把這句話放到段落的最後面,或者乾脆改寫成

  • 凱特這次肯定是趕不及了。

思考是抽象的,知道和相信是無形的。你只需要用有形的動作和細節來描述你的角色,然後讓讀者來「思考」和「知道」,你的故事寫出來就更好了。


愛與恨也是。


不要直接告訴讀者

  • 露西討厭吉姆。

你應該像個法庭上的律師一樣,一個細節一個細節的講,把「討厭」的證據一個一個列出來。

  • 早上點名的時候,老師剛念完吉姆的名字,在吉姆剛要答到的時候,露西輕聲的說了句『呆逼』。

剛開始寫作的人常犯的一個錯誤就是把他們寫作的人物孤立起來。作者可能在寫作的時候是一個人,讀者在讀書的時候可能是一個人,但是你筆下的人物只可以在很少的時候是一個人的,因為一個被孤立的人物會開始「思想」。

  • 馬克開始擔心這趟出門會花太久的時間。

更生動的寫法是這樣的

  • 公車時間表說車12點的時候回來,馬克看了下表,已經11點57了。這條路一路看到頭,都沒有公車的影子。司機肯定是在很多站之外的地方偷懶停車睡午覺呢。司機在會周公,馬克卻會因此而遲到。當然這還不是最糟糕的,司機可能還喝了點小酒,最後載著馬克開著開著就撞了……

一個被孤立的人物會進入想像和回憶中,但是即使這樣,你也不可以用」思想動詞「。

而且,你也不可以用」忘記「和」記得「。你不可以寫

  • 莉莉還記得吉姆是怎樣給她梳頭的。

要寫成

  • 大二那年,吉姆會用自己的手溫柔的給莉莉梳理長發。

不能走捷徑,要寫細節。當然,盡量不要讓人物孤立,讓人物互動起來,讓他們的動作和語言和展現他們的思想,你作為作者不要去干預你的人物想什麼

另外,在你努力避免使用「思想動詞」的時候,盡量減少「是」和「有」這樣單調的動詞


不要寫

  • 「安的眼睛藍色的」或者「安藍色的眼睛」。

要寫成

  • 安輕咳了一下,用左手輕輕的拂過臉龐,把煙從她藍色的眼睛旁邊拍散,然後她微笑著說……

盡量少用「是」和「有」,試著把這些細節掩藏在人物的動作後面。這樣,你就是在展現你的故事,而不是簡單的說故事。

你如果真的按我說的在寫作時候給自己這些約束,你一開始會很討厭我,但是過了半年之後,你就可以不再糾結這些約束了,到時你就習慣了這樣的寫作方法。


謝邀。
如唐缺老師所說,每一個方面都夠寫好長的了。
不過在下沒有正經寫過劇本,只是接觸過給班級里拍攝視頻或排舞台劇的小劇本,都是小打小鬧,所以只能是試著說說。

小說可以有大量的心理描寫,可以直接拆解人物的內心活動。劇本不行,劇本不能有心理描寫。劇本應該用最直白的動作描寫和簡單的神態描寫外化人物的內心活動和情緒狀態。而且劇本對於一整個動作過程,小說可以簡單選擇重要的節點,簡單略過,但是劇本需要呈現的瑣碎動作和環境描寫會比小說要多。
但反過來,一些過於細緻的描寫可以在小說里大書特書,在劇本里卻不應存在,因為那會限制後續導演和演員的發揮。
這一部分,樓上的大牛們已經說得很清楚了,也就不班門弄斧。
劇本對戲劇性的要求也比小說要高,因為劇本就是要演戲演劇的啊。小說可以沒有起伏沒有大衝突,一樣有它的味道。

小說不需要考慮故事上演的舞台,劇本需要。舞台劇和電影的要求是完全不同的,依體裁寫劇本。

小說可以不用考慮拍攝排演的能夠滿足故事在現實生活中實現的條件,劇本需要。給什麼樣的劇組寫劇本,能拿出多少預算去實現劇本構架的場面,拍攝取景的範圍有多大,能作出什麼級別的道具,這些都限制了劇本的發揮。

小說不需要考慮讀者接受整個故事所需的時長,劇本需要。小說的節奏要去和劇本節奏要求不盡相同。劇本需要考量這樣的容量需要多少時長才能全部呈現,在某一時間要求下某一段劇情應佔多大部分、多少時長,都需要考量在內。

小說不用考慮角色和現實中的人是否有對應或契合,劇本可能需要。有時候需要為了某個現實演員專門編排某一劇情,或者直接依某一演員為原型寫一個故事,小說不必管那麼多。

暫時能想到那麼多。


這個問題,我曾經跟我的師妹說過多次。如果要說的神秘一些的話,我總覺得小說是會呼吸的活體,而劇本則是雕刻精美的蠟像。這當然並不是說二者有高下之別。
舉個例子吧。遲子建的小說《黃雞白酒》的開頭是這樣的:
哈爾濱這座城,能氣死賣胭脂的吧。長冬一來,寒風就幻化成一團團粉撲,將姑娘們的臉頰塗紅了。那些八九十歲的老人,聞著霜的味道,就開始「貓冬」了。他們在暖洋洋的屋子裡,一呆就是半年,黑臉的捂白了,白臉的捂得失了血色。那些日子過得好的老人,在家裡看電視聽收音機,喝清茶嗑瓜子,逗弄籠中的鳥,觀賞魚缸的魚,摩挲著懷裡跟他們一樣懶洋洋的貓,偶爾摸摸撲克牌或是麻將,隔窗望飛雪,昏沉沉想往事,有一搭沒一搭地和兒孫嘮閑嗑;過得不如意的,粗茶淡飯,忍受著病痛的折磨或是兒女的白眼,日暮黃昏中,嘆青春不再,苦海無邊。

這個小說的第一句話就讓我印象深刻。「哈爾濱這座城,能氣死賣胭脂的吧」,直接的把哈爾濱寫出了生氣。當然,後面的句子相對就不那麼的出彩。那麼,如果我打算把這部小說拍成電影,劇本該怎麼寫?大約也就是這樣的:
大風猛烈的刮過哈爾濱的街道,路上的行人圍著厚厚的圍巾,臉被凍的通紅。
在劇本里,「哈爾濱這座城,能氣死賣胭脂的吧」是一句完全沒有意義的廢話,更不能用影像表現。正是從這個角度上說,電影終究也不會取代小說。


可以把劇本理解為故事。
文學故事就是用文學手段演繹的故事,可加入大量文學性描寫,很多好的文學故事側重角色內心感受和描寫,是成品。
劇本則幾乎等同於故事,可讀性比較差,裡面寫的東西都需要有明確的畫面感,可以通過畫面聲音表現出來,是半成品。


從故事的完成度來說,劇本連半成品都算不上,而小說卻是一個完整的故事。打個比方,劇本只是一張大樓的施工圖,小說則是一幢建好的別墅。

在創作方面,小說和劇本的差異如下:

在敘事手法上,小說最多可以達到百無禁忌的程度,原則上,沒有誰能硬性規定你到底該怎麼寫。劇本則有若干」不「,就如答友們所說的:不能敘述劇情,不能有心理描寫(人物旁白除外),不必有外貌描寫,不必詳寫人物動作,不必詳寫環境,等等,因為這些都會限制其他參與者的發揮。

在時間的流動上,劇本很少頻繁進行時間跳躍,絕大多數情況下,影視單一場景中的時間流和現實的時間流是一致的。這就要求編劇充分利用每一分每一秒來規劃劇情,一分鐘一張紙。小說在這方面就靈活到飛起了。你可以用一本書寫一間房子一天內的故事(《尤利西斯》),也可以用一萬字寫幾十億年內發生的故事(《最後的問題》),也可以用一章來寫一瞬間發生的故事(《斗破蒼穹》主角上雲嵐宗)。也可以說,小說是以情節來確定時間,劇本卻是用時間來確定情節。

個人認為,小說和劇本的人物對話很值得單拿出來說說。由於文字天然具有任意改變時間流的」敘述「功能,在極限狀態下,人物對話甚至可以只負責表現人物性格和情緒,情節推進全交給敘述。

影視缺乏敘述能力,強行敘述,就相當於屏幕上不停地切換場景和人物,觀眾可受不了這一套。並且很多劇本的主體內容就是人物對話,有些時候人物對話不得不承擔推動劇情的作用,人物的性格和情緒則讓演員演出來。所以在人物對話的設計上,小說和劇本有時共通,多數卻是劇本的人物對話信息量更大,小說創作可不能一味借鑒影視里的人物對話方式。

比如小說中可能會出現的——就說《笑傲江湖》里的桃谷六仙吧,大量屁話都是插科打諢,表現六丑之搞笑的,但轉成電視劇的時候就幹掉了大量屁話,甚至在新版里連六仙都一併幹掉了。因為影視劇本對話不允許單純的搞笑。人物對話加不進劇情信息,這個配角的存在價值就不大了。有人詬病新版幹掉六丑不尊重原著,實際上這正是編劇專業的表現。

以下似乎是個反例。

平心而論,《亮劍》的電視劇比小說要精彩。電視劇里,李雲龍打平安縣時說了一句成了」網紅「的話:」二營長,你他娘的義大利炮呢?給我拉來!「這句話在小說里是這麼說的:」 炮兵呢?給我把炮拉上來!娘的,我倒要看看這破磚房經得住我幾炮。給我打!」 顯然,小說里的人物對話信息量太大,像破磚房什麼的,完全可以在此話之前在環境描寫或劇情敘述中一筆帶過,結果卻拖進了對話里,顯得有氣無力,削弱了李雲龍的豪情。電視劇中那句才叫神來之筆:雖短小精悍,卻十足顯示了李雲龍的性格與悲壯情緒,另一個也達到了推動情節的目的——下面可要進入「炮打媳婦」的高潮了!

最後,再從展示的角度說一下。在展示上,小說是可以借鑒影視精神的,特別是懸疑小說和崇尚「冰山理論」的作者們。因為影視的展示通常是絕對客觀的,利用客觀的展示,懸疑小說可以在關鍵的時候隱藏劇情,為讀者設置疑陣,大家一起開開心心玩智力遊戲。所謂客觀展示,在小說來講就是非全知第三視角,即在鏡頭對準人物時只記錄其言行,不深入人物心理。這個大家都知道,我就不獻了。

暫時想到這麼多,有機會再補充吧。


這個就是我們做動畫的時候,從劇本轉化到分鏡的過程了。我個人愛把劇本歸為「講述性的語言」,用來聽的,而分鏡歸為「展示性的語言,」用來看的。
比如我當時寫的一個劇本「家庭小織布商辛勤地工作,不知不覺中一年便過去了。」講述起來是沒問題的,但是落實到要做動畫,給大家看問題就來了,很多東西都沒有表述清楚。這句當時我給寫的文字分鏡是這樣的:「鏡頭固定在一個窗口前,透過窗口可以看到織布商在工作,幾個動作用疊加淡入淡出的方式出現,窗外的下雪了(冬),植物萌芽了(春),知了叫了(夏),樹上結果了(秋)。」這樣一來,這個句子就會形象化很多。簡單來說,就是將抽象的語言給視覺化,令它可以被看見。

下面再給大家抄寫一段我們老師上課時候的課件:
故事講述案例:
鄰居們都認為傑克是一個愛欺負小孩子的人,他站在街角拐角處,身上穿著黑色的T恤和藍色的牛仔褲,T恤的袖子里還卷著一盒煙。其他的小孩子經過的時候都躲著他,因為這個高年級的輟學生經常威脅過他們,如果誰敢踩到他的路,他就會把自己吸剩的煙蒂扔到那個人的頭上去。
故事展示的案例:
傑克的臉頰上堆滿了雀斑,雖然只有十幾歲,身材卻很是魁梧。她的胸前還換亂刺著骷髏紋身。他站在路上,用穿在腳上的軍用靴子磕著地上,泥巴黏在了他的鞋子周圍。這時,他從耳朵後面拽出一根香煙,然後把它叼在嘴裡。他眼睛匆匆掃過一群上學的孩子,只見他們乖乖地排成一對,急匆匆地從一個很臟很窄得小道上經過傑克的身邊,突然傑克的眼睛盯了一個很矮小的小男孩,這個小男孩小小的肩膀上拖著一個大大的空間漫遊者牌子的背包。傑克壞笑了一下,長長地吸了一口煙,然後迅速地向那個小男孩逼過去。
分析:講述案例向觀眾」講述「了傑克的行為和個性,接下來就要靠觀眾自己想像當時的情景,以及傑克和孩子們的各種動作了 。而展示的案例更加地形象,觀眾已經」看到「傑克在一邊踢著土,一邊從耳後面拿香煙的形象了。


Novels are designed for the reader.
When you read a story, the visual elements come from your own
imagination, instead of being given to you by the writer. Of course
the writer will describe things in detail, but ultimately it"s up to
you to determine their look, feel, and actions in your own mind.

小說是給讀者設計的。當你閱讀一本小說的時候,視覺元素來自你自己想像,而不是由作者提供給你。當然作者也會描寫一些細節,但是最終在你的腦子裡形成,還是你來決定看起來,感覺起來,動作起來是什麼樣的。

Screenplays are not designed for the
audience. They are designed to provide the director and other members
of the production team a guide to follow, as they work to create the
elements of the story (location, action, dialogue) so you can just
watch and enjoy the story, as it"s told from the director"s point of
view.

劇本不是給觀眾設計的。劇本是給劇組的導演和其他成員作為拍攝大綱來用的,他們來完成視覺化故事中的要素(地點,動作,對話)因此你就可以欣賞整個故事,一個從從導演的視角講述的故事。


一 劇本不需要形容詞
二 劇本不需要刻意渲染環境
(想到再補充……)


推薦閱讀:

為什麼有部分藝術家不願意討論自己的創作?

TAG:小說 | 寫作 | 小說創作 | 講故事 | 劇本創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