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時候自卑,悲觀,到底對長大的我們有什麼深遠的影響?
對於這個問題我有困惑是因為我的一個同學,對於我來說,從小家裡離異,所以長大之後不管跟爸爸還是媽媽住,一直都是處於「我是在寄人籬下,終歸都不是我的」這種心態下,所以可能性格就變成了一個盡量能迎合別人的人,看知乎知道這是小時候一直處於一種被否定的狀態,自卑導致,其實我也甘願接受並且努力改變,因為這畢竟是你性格的一部分。
但是直到我遇到了一個同學,她總是會把自己的價值觀,世界觀強安在你的身上,對於她來說,我可能從表面看是loser(性格太好沒脾氣,也許?)就不會去理會我們關於各自價值觀的探討,因為她不會去相信我這樣的人有什麼可以值得學習的,並且假如有哪方面我比她強一點,她就會去試圖超過我,我自己的想法是她可能也是因為從小,家裡並沒有給她足夠的關懷,因為自卑,所以長大後一定要比別人強,那麼問題來了,如果起因都是自卑的話,為什麼我們各自的發展不太一樣?是自身的思想方向不一樣嗎?因為我發現現在的小孩,太容易太自卑的環境里長大了,但是為什麼沒有一個大體的共性呢?而是有各種的不同甚至完全相反的發展呢? 求解惑
在精神分析的理論中,自體心理學有很完整的理論體系來理解人,人的自卑的心理。不過我覺得對於大眾而言,這樣的理論會顯得十分的晦澀,所以我想能夠用盡量簡單的方式來描述一下我對這個問題的理解。
我覺得你描述中所提到的兩種不同的觀察,說明你真的有嘗試去反思和理解你自己,而且現實中確實是存在這樣的現象的。所以不禁也讓人覺得很困惑,看似都是同樣的原因「自卑」,為什麼表現出來的行為的差距就那麼大呢?
所謂自卑,進一步的理解:人對自己的評價很低。其實每個人對自己的評價是因事務、事件高低起伏的,有的人在學習上對自己評價很高(因為成績好),而在人際上對自己評價比較低(不善於言辭),一般很少有人做到自己樣樣都是能手,樣樣都有高的評價。通常情況下,大家對自己的自我評價也是有一種客觀的認識和理解,並且也接受自己對自己的評價。所以,幾乎每個人,在某個方面都可能會有「自卑」(自我評價低)的時候。
不過,我們經常所談到的自卑的人,更多的是形容那種各種事情上都缺乏自信,對自己評價很低的人。我們對自我的評價,需要維持在一個平衡狀態,如果持續處於比較低的狀況,可能會影響到你對事物的看法,影響到你可以有的更好的發展。
每個人,都有著自己一套生存法則,一種保護機制,幫助我們來維護自己內心的平衡。而對於自我評價低的人,他們可能會有兩種很不一樣的應對方式。
一種,是盡量避免競爭,聽從服從,在沒有競爭的環境下,那麼我們內心就不會不斷把自己和他人進行比較最後還得出一個讓自己很傷心的「差評」的結論。如果沒有競爭,或者我們是跟隨服從別人的,那麼可能不會受到別人的質疑、挑戰,也避免出現了「失敗」「落下風」的情況,也避免了一再的讓自己內心體會到自卑的自我評價低的感受。保護了我們內心不再一度的受挫。
另一種,是盡量競爭,通過比較不斷證明自己並不差。有時候,這種競爭可能帶有過度競爭的意味,可能會給人一種和這個人在一起總是會不太舒服的感覺。他們可能會比成績,比事業,還可能會比穿著打扮,顯示自己的優越感(可能其他人並不覺得是真的優越)。然而這些「努力」(很多是無意識的行為),也是為了保護自己內在不受到外部的傷害。儘管他們不斷證明自己不差,但是內心還是會有很多的焦慮、擔憂和無助,像一個黑洞一樣,所以他們才會不斷的尋求比較,讓自己「充實」。
所以你會發現,真正內心很沉著自信的人,是不害怕別人指出自己的不足,也不害怕失敗的,因為即便失敗,他們也依然會認可自己。
遇到自己喜歡的人不敢表現出來 永遠活在陰影下 永遠不能主動追求幸福 就算有人追求你 也沒有勇氣跟ta在一起 不敢把自己暴露在人群里
首先世界沒變,社會環境相同。不同的是血脈和靈魂。
同樣父母不給小孩子隨心所欲的吃肉。在小孩子的心理世界,思維邏輯分析出來的看法就會有多種。父母是最好的朋友,他們多吃點;我小,少吃點;我也想吃,可是胳膊小,腿短,無力爭雌雄。
然後想法之後的行為。沉默,或通過哭鬧的行為暗示不開心,或者直接問之,理辯理。
看到了嗎?不一樣的是我們的心。在這多重不同的選擇背後當然會產生不同的結果,亦產生更多的蝴蝶效應。
作為父母能給孩子的,最重要的是一個七竅玲瓏,與眾不同的心。
而這心,這靈魂,具體來說,就是文化儲備,豁達的心胸,明辨是非的能力,獨斷獨行的勇氣與魄力等等,而這條件並非缺一不可。
可以說我是和小時候給人感覺是完全不一樣的人。我很早就意識到了,作為一個小孩子在我的家庭里沒有話語權,只有服從的權利,所以我基本不會試錯。別人看來我是一個沉默的小孩,卻又有心思,不笨。到了寄宿讀書的時候,我偶爾會說出一些有道理又點我發言的時機。
所以呢,當然有啊深遠的影響。如果不是我的家庭,我永遠都不會成為一個說話三思的人。後來我開始覺得語言實在太好的藝術,當一個沉默的人,存在感太低了,這是一個浮誇的時代,我開始說一些一說就穿的牛皮話,可以看成逗哏!我自己說的話我自己都信了,我根本不去思考那些話,語言的本質就是欺騙。說話是有目的的。所以我對於較真的人是拒絕的。
你說自卑?是的我很醜,那又怎樣?我有一個有趣的靈魂。
被欺負?不被重視?屌絲?(自卑,悲劇)
這不正好是一出好戲的開始嗎?
同樣被生活給了一巴掌,我拒絕第二掌,你呢?
推薦閱讀:
※多愁善感+愛哭 怎麼治?
※怎麼看待上帝試探亞伯拉罕殺兒子以撒來證明忠心?
※精神分裂症患者怎樣走出陰影?
※因為患了抑鬱症休學而導致成日不思進取,如何拯救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