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飽吹餓唱"有沒有道理?原理是什麼?
12-06
俗話說飽吹餓唱,那麼請問飽吹餓唱有沒有科學根據呢?
吃飽了才有勁吹奏樂器
唱歌的時候氣息的流動更加激烈,更加直接作用到膈肌,所以吃太飽了來唱歌容易打嗝
甚至反胃作嘔,當然這是在會唱歌的情況下,不會唱歌大白嗓則不會出現這種情況
這個問題,早年問過村裡鼓匠班子的吹嗩吶的人。
他說:
吹的人坐著,唱的人站著。
我以為是鄉民智慧的一種隱晦表達,表示願聞其詳。
鄉民智慧通常比較粗淺,倘若直白地說出來,便一點都不像學問,於是表達的人要專在表達形式上下功夫,讓它初聽起來讓人腦子一懵,產生了這個效果之後,他再給你解釋,你便有醍醐灌頂的感覺了,敬佩便油然而生。
於是,嗩吶手繼續說:
吹嗩吶要憋氣,把氣都存得好好的,一點也不能跑,送進密密眼兒里——密密,就是哨子,插在嗩吶尾部含在嘴裡的口笛——才能吹響。這樣,就得使勁往回吸肚子,才能給這口氣鼓上勁兒,你肚子里吃飽了,本來就佔地方,所以鼓氣的時候就省勁兒。【他的意思是用腹肌收腹,飽脹的時候,用力不需要太多就能達到效果】
唱戲唱曲不能憋氣,相反,要讓氣順起來走起來,同樣是往回吸肚子給氣流鼓勁兒,吸多大勁兒、吸多少,得跟著調兒走,肚子是個調節器,調節嘛,寬寬鬆鬆才好調度,吃飽了塞得滿滿的,沒有活動餘地了,唱出來都是直的,也沒法拖得很悠長,不好聽。吹嗩吶的氣要直要緊要密,跟唱戲正相反,肚子的情況也相反。
看來他並不是在講鄉民智慧,這是正經的嗩吶演奏里的胸腹式混合呼吸法以及聲樂里的腹式呼吸腹腔共鳴法。
謝邀。個人覺得是有一定道理的。吃飽了再唱歌的話會影響橫膈的振動,因為胃裡滿滿的食物在消化,部分人會打嗝(比如我),使氣息不流暢,影響正常的演唱。沒吃飽的話是沒力氣吹奏樂器的,因為沒勁兒吶。
飽吹有沒有道理我不知道,餓唱是肯定的。
這要說到唱歌當中的「腹式呼吸」所謂氣沉丹田真的是在用肚子呼吸嗎?氣息怎麼進肚子的?非也~
腹式呼吸其實是吸氣時,橫隔膜放鬆下降擠壓下面的消化器官給肺騰出空間,相比「胸式呼吸」的橫向拓寬而言由於肋骨的存在限制了可拓展容量,所以腹式呼吸更有利於唱歌時量更大的氣息需求。
如果吃飽飽了胃裡塞得滿滿的,哪還有空間給你擠啊?然後就出現了氣息飄、虛弱,音準控制不好等演唱水平下降的情況了。
另外演出的時候,一是除了唱歌可能還要跳舞、二是防止腹瀉等情況出現,所以我們一般都是演出完再吃飯,你們看那些明星開個演唱會就搞個慶功宴,不就演唱會開完了嗎?有什麼好慶功的?浮誇!
其實不是、慶功不是真正目的,是大家實在是餓壞了??
如果我下午要給客戶提案,中午就要吃的很少,有時候就只吃一塊糖,或者一瓶可樂。
我稱之為飽吹餓唱。
推薦閱讀:
※為什麼吻戲是影視作品中必不可少的內容?
※「劇場表演」和「影視演出」本質上的表達方式有哪些差異?
※張國榮為什麼那麼紅?
※作為演員,演電影和演電視劇有什麼不同?
※如何評價《演員的誕生》中各位演員的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