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餓卻拚命想吃東西是為什麼?

其實有時候根本不餓,但為什麼一到飯點就覺得改吃東西了,而且還要吃很多呢?
或者有時候時時刻刻都想吃東西。


原文發表於:你不是餓,只是寂寞


你自己或者你身邊一定有些人,總是想減肥,但卻總是覺得餓,所以總是吃得停不下來。最近有研究證明,這些人也許是弄錯了。


其實你不是餓,只是寂寞。

最近一項新的研究提出了這樣一種可能的解釋——孤獨會讓飢餓感更強烈,飢餓感迫使人們增加食物的攝入量,那麼人們因肥胖而產生健康問題的可能性也增大了。而肥胖則會增加人們罹患癌症、心臟病、糖尿病和中風的概率。


特拉華大學心理與腦科學學院Lisa Jaremka教授和她的同事們就「孤獨和飢餓感之間的關係」做了一個實驗研究。實驗要求42位女性(平均年齡53)在來實驗室之前的12個小時內不吃任何東西。早上在她們到達後,Lisa給她們每個人930卡的食物,包括雞蛋、香腸、餅乾和肉汁。在她們吃東西前和之後的七個小時內多次測量她們的飢餓程度。

這些被試此前在另一項研究測試過她們的孤獨感。實驗還在飯前、飯後2小時和飯後7小時測量了她們血液中的ghrelin水平(一種促進食慾的激素)。 結果顯示,在標準體重的女性中,那些孤獨感指數更高的女性的ghrelin(一種促進食慾的激素)水平更高,她們的飢餓感也更強烈。我們也許會覺得孤獨時人會比較低落因而會缺乏食慾,而實際情況是,越孤獨的人,越容易覺得餓,而且越容易想吃東西


這一結果和她們的另一個研究結果不謀而合——女性的人際壓力越大,她們的ghrelin水平(促進食慾的激素)更高、leptin水平(抑制食慾激素)更低。也就是說,人際壓力越大,女性越容易想吃東西


孤獨感是為什麼會和飢餓感聯繫起來呢?


Jaremka和她的團隊猜測這可能是進化的遺留反應。社會聯繫在人類發展早期是至關重要的,飢餓產生進食行為,進食行為強化社會聯繫。研究者解釋道:「吃,在人類進化中是一項高參與的社會活動,直到現在我們大多數時候都是和他人一起吃飯。」另一項研究顯示吃一些可口的事物能拉近關係。所以當我們覺得孤獨,本能讓我們去尋求食物,本質上是想通過食物尋求社會聯繫。


因此,當人們感到被孤立的時候就身體就會產生更強的飢餓感,迫使人去找食物。一方面吃東西本身會提升人的愉悅感,讓孤獨感降低。另一方面,吃東西增加了社交機會,你需要走進餐廳點菜和服務員交流,或者你需要去買菜和售菜商販交流;或者到了飯點就會有很自然的理由與其他人展開對話,一起約飯;或者吃飯的時間是你和他人交談最多的時候。當你的身體在表達飢餓的時候,你心裡渴望的是有人來陪你


不過,這種機制在肥胖女性中卻不起作用,還未找到具體原因。另外,本著嚴謹的學術精神,Mimi必須指出,這一實驗還存在一些方法上的漏洞:

1.孤獨感的測量是否準確?2.沒有男性被試這可能對研究結果的普適性和準確性產生一定的影響,需要今後的研究來進一步驗證。

所以,對於那些想要控制進食,但總是覺得餓的朋友來說,比起殘酷斷食然後忍不住暴食的惡性循環,也許你可以試試走出房間,交些朋友。也許不知不覺間,你的食慾就會發生改變。

參考文獻:

Jaremka, L., Fagundes, C., Peng, J.,Belury, M., Andridge, R., Malarkey, W., Kiecolt-Glaser, J. (2015).Loneliness predicts postprandial ghrelin and hunger in women Hormones andBehavior, 70, 57-63 DOI: 10.1016/j.yhbeh.2015.01.011


----------------------------------------

本文來自微信公號KnowYourself(knowyourself2015)

心理學領域逼格最高的公號,做有審美、有態度的先鋒學術ICON.


被贊到90多,作為一個知乎小透明感到好開心~ 為了不辜負這些贊我就再補充一些吧!
先補之前說到的那個暴食症患者的視頻截圖(隔著屏幕都能感受到深深的壓抑):

(直接拿臉盆吃,用手抓)
視頻鏈接:https://www.youtube.com/watch?v=MxMQ73ZmVuQ

之前提到的導致暴食症的自身原因(不自信,完美主義等等),這裡具體講一下完美主義為什麼會導致暴食症。
完美主義有兩個方面可以引起暴食症:選擇性概括(selective abstraction) 和 「全或無」的思維方式 (「all-or-nothing」 thinking
style)。selective abstraction指的是根據個別細節對整體做結論。具體在這個問題上,就是把個人身材當作一個人成功與否的主要因素。 減肥圈裡很流行這樣的話,「連體重都控制不了何以控制人生」。這句話就很明顯得體現了selective abstraction這一思維模式。 「All-or-nothing」 thinking
style 呢,是指以絕對化的思考方式對事物作出判斷或評價,要麼全對,要麼全錯。舉個栗子,A正在節食,每天三餐只吃水果,直到有一天忍不住多吃了一包餅乾,A就會覺得自己的節食計劃完全失敗了,各種懊悔,自責湧上心頭。對於A來說,多吃一包和多吃10包區別不大,只要是偏離了節食計劃,就都是失敗。而感到失敗以後,就容易自暴自棄,開始暴食。

-------------------------------------------------萌萌的分割線-------------------------------------------------------------

我想講講一種可能,暴食症。希望更多的人能意識到這個問題,也不要覺得暴食症遙不可及。
你不滿意自己的身材,一直在(或者試圖)減肥。給自己定下的減肥計劃又很嚴厲,攝入量很低。這種情況下,一般都堅持不了太久。看到食物會有異常的慾望,一個剋制不住就會吃很多。明明飽了,還是狂吃,更有甚者,吃到身體已經感到不適,還是停不下來。吃滿足了之後(更多的是心理上的滿足),又會開始沮喪,懊悔,愧疚,覺得減肥計劃功虧一簣,覺得自己怎麼一點意志力都沒有,於是又開始嚴苛的減肥,暴食,減肥,暴食…如此循環,這種情況叫暴食症。我曾經看過一個視頻,一個很有勇氣的暴食症患者,把自己暴食的樣子錄下來,傳到網上。她整整吃了40多分鐘,一直吃,很快速,沒有間歇。看她吃東西,根本看不出享受,她就像是一個機器,不停地把食物往嘴裡塞下去。這個情景我一輩子都忘不了。

暴食症中有一種叫做bulimia nervose(我不知道確切中文名是什麼,可能是神經性貪食症)。如果有人在每次剋制不住暴食之後,還會迫使自己把之前吃的都吐出來的(大多數人選擇誘嘔,其他方式還包括吃瀉藥,大量運動,然不多。總之意圖都是把吃掉的排除乾淨),且這種情況有一定的周期性,基本上可以確診為bulimia nervose了。為什麼會這樣?兩個字,怕胖。這時候,暴食行為已經無關飢餓了,是一種強迫性行為。一般患了這個病的人,大都不怎麼胖,因為他們很在意自己的身材,平時吃的一般都不多,暴食了之後又會把吃過的全部吐掉。還有一個很明顯的特徵,就是大多數患者,都為自己這種行為感到很羞恥,不會讓別人知道,所以一旦暴食,都是偷偷進行,通常患者親友都不會發現異常。
這個病,對身體的傷害自然是有的,比如自行催吐使胃酸逆流引起蛀牙、食道炎、唾腺腫大,也可能發展為厭食症。但是心理上帶來的傷害,更為嚴重。之前說了,患者會對暴食行為感到很羞恥。其實他們本身是很厭惡這種行為的,然而擺脫不了。隨著次數增多,精神上會有很大壓力,覺得自己不正常,又不敢和別人說,獨自承受。患者往往會越來越不信,厭惡自己,看輕自己。想擺脫卻擺脫不了,陷在無盡的節食-暴食-誘吐的循環里。
bulimia nervose,究其根本,是對自己身材的不滿意(不夠瘦)。至於為什麼對自己身材不滿意,原因很多,有自身原因,也有外界原因。自身原因包括,不自信,完美主義等等,這裡先不多說了。外界原因,其實也不言而喻。在這個幾乎人人都追求瘦的時代,瘦代表了太多東西。瘦了就美呀,想要有人追?先減肥啊。連體重都控制不了的人何以控制人生?網路上這樣的言論不少吧?這個說法,其實是漏洞百出,我個人真的很不認同。你用來激勵自己減肥,沒關係,可不要誤導別人,尤其是青少年。是,以貌取人的情況一直存在,每個人都希望有個優美的體態,每個人都有權追求美好身材,可是如果當這種追求已經病態,那麼停下腳步吧,好好想想要不要讓你的這種對身材的熱切執念掌控你的人生。

現在很多國家開始要求模特bmi指數不能低於一個值,就是不希望媒體傳播以極瘦為美的思想。


第一次在知乎答這麼多字。我算經歷過這些曲折,不希望更多的人經歷。沒多少人生下來是完美身材(大多數人眼裡除了胸哪裡都瘦)的,追求瘦千萬不要過度。
另外,如果發現自己有暴食症的癥狀,請找心理醫生幫助,我不是專業醫生,無法提供有效幫助。


這個問題我在專欄里寫了很多相關的文章,我們現代社會的人,把食物作為一個工具,正在被濫用,

被濫用工具—食物知乎專欄,當我們充滿各種負面情緒的時候,比如:憂愁、悲傷、憤怒、緊張、焦慮、痛苦、恐懼、憎恨,無聊,寂寞,空虛,心冷,等等。我們就要吃東西。

很多年輕人都在面臨這個問題,生活沒有重心,每天被各種負面情緒籠罩,信息越來越繁雜,大腦幾乎成天處於高速運轉的狀態,每天都在緊張,焦慮中度過,學習導致焦慮,戀愛導致焦慮,無聊導致焦慮,等等,最後自己無法控制食慾,嚴重者暴食,更甚者抑鬱,更嚴重者則輕生,國外已經把這個問題當成一種疾病,有專門的官方機構來幫助解決這個問題,比如說,National Eating Disorders Association。哥倫比亞大學的ED機構,Center for Eating Disorder

我也一直想為國內的暴食者做一些事情,現在寫了很多相關的文章,很多讀者都有很多收穫,我以後也會致力於去翻譯一些國外有關【暴食者如何康復】的文章,希望自己能為暴食者提供力所能及的幫助,如果可能的話,以後也做一個ED的平台,專門幫助暴食症患者。

===========================

其實,這個問題真的很複雜,不是一兩句話能說清楚,我看了很多的國內外的很多資料,還有我公眾號粉絲的反饋,我了解到現在年輕人(特別是女孩子)大部分都在受Eating disorder的煎熬,所以,如果你也有這個癥狀,請不要著急,我要告訴你一個好消息,大部分暴食者,隨著年齡的增長,生活的穩定,都慢慢的自動變好了,如果你想早點逃離暴食的困境,可以嘗試慢慢去改變,我的公眾號里有相關的文章可以參考。

他們不餓特別想吃東西,吃完瘋狂運動,催吐,等等不正常行為,最後讓很多人內心崩潰。

寫這個話題的時候, 我想先說說飢餓感,飢餓感這個很奇怪的東西,以前小時候,餓了才想到吃,但是隨著慢慢長大,我們變得越來越複雜,飢餓感,食慾這個問題也變得越來越複雜了。

=========================

首先,我想說說飢餓感這個問題。(此文在公眾號發過,看過的請自行忽略

不知道多少人已經忘記了飢餓的滋味了,以前人類總是挨餓,但是現代社會裡,有飢餓感彷彿是一件不應該的事情,或者說一件罪惡的事情,稍微感覺到餓,我們的心理就會有一萬種聲音告訴我們,趕緊去吃,不吃就有一萬種不對,其實,偶爾讓身體有飢餓感是非常重要的,不僅僅有利於減肥,更有利於健康。

其實,有時候感覺,現代社會中,飢餓已經變成了一種奢侈品,或者忍受飢餓變成了一種超能力試想下,為什麼僧人能辟穀,而我們俗人卻只會暴食呢,區別在哪裡?就在我們的內心,我們沒有僧人那種淡定的內心,我們每天面對太多的誘惑,焦慮,壓力,我們無法平靜下來,所以,我們雖然飢餓,但是比任何人都更加需要食物。


這幾天我問周邊的朋友,你們多久沒有看書了,他們很多人都說,畢業之後基本上沒有看過一本完整的書,我問,為什麼呢?他們的回答是,事太多,心太亂,根本看不進去,這讓我忍不住思考,這個社會,能靜下心來已經成為一項超能力,能不受食物,各種誘惑的擺布,已經能了一種特殊的能力。


我們為什麼有飢餓感?


飢餓感,我們應該曾經都有過,肚子餓得咕咕叫,腦袋缺氧,眩暈的感覺,為什麼我們會有這樣的感覺呢,其實科學對這個解釋是不一致的。


傳統的觀點認為飢餓感是因為身體能量供應下降導致的,一方面腦子中部的下丘腦給身體發送血糖過低的信號,同時胃壁肌肉收縮讓你知道它已經空了,有時隨著胃部肌肉收縮,肚子發出的響聲連附近的人都能聽到。


因為是血糖過低,所以你會大腦會渴望多糖的食物,當你攝入食物時,血糖升高,飢餓感就會自動消失。


但是,這個觀點,也會引起質疑,根據這個理論,如果你一直不吃食物,你會感覺到越來越餓,但是事實上不是這樣子的,我們很多人都體驗過,【餓過了】的感覺,也就是說,你扛過一波飢餓感,你就不會感覺到再餓了,第二波飢餓感會來得比較慢,如果你再扛過一波,第三波會來得更慢,慢慢的,你就感覺不到飢餓了。


我當然不是推薦你們這樣做,很多人控制食慾,走了這條極端的路徑,最後得了厭食症,因為他們永遠都感覺不到飢餓了。


所以,另一種觀點則認為,飢餓和食物匱乏的關係不是很大,這個觀點認為,即使你很苗條,你的體內仍存有足夠可以維持一個月的能量,對於身體肥胖的人來說,不吃飯只喝水,僅僅依靠自己身上的脂肪,有人的生命甚至可以維持一年之久。


這種觀點認為,造成飢餓的原因不是營養匱乏,而是因為你想到你要吃食物時,你的身體激素髮生了變化當你知道就餐時間到了,你的大腦程序會告訴你,這個時候你該吃東西了,而一旦你意識到這個問題,你就會想吃,只要你一想到好吃的,胰島素就開始被釋放,轉移血液中的葡萄糖,你就會接收到血糖過低的信號,然後你就會感覺到飢餓啦。

這個原理解釋了幾個問題:

1,為什麼我們很多人,一到吃飯點就感覺到餓。


2,為什麼有時候因為工作太忙,腦子裡沒有考慮吃飯的事情,從早上忙到晚上,都感覺不到餓,因為大腦太繁忙,程序自動屏蔽了【到點要吃飯】這個信號。(這點題主也說道到,一到飯點就想到吃東西)

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一位博士paul rozin做了這樣一個研究,兩個因腦損傷導致嚴重健忘症的男子,他們甚至記不起前幾分鐘發生的事情,他們在進食午飯後,不到半個小時,再喂第二頓,雖然他們中午飯已經吃得很飽,但是他們誰也不記得剛剛吃過中午飯,他們又高高興興的吃了第二頓。


此研究表明,飢餓感不是他們進食的原因,只要他們滿足幾個條件,忘記自己剛剛吃過,看見了食物,或者聞到了食物,他們的大腦會發出錯誤的信息,刺激胰島素釋放,導致他們有明顯的飢餓感。


雖然飢餓的精確機制尚未明確,但是有一點是清楚的,飢餓感至少有一部分是因為心理因素,很多時候我們因為習慣性飲食,無聊時進食,焦慮時進食,憤怒時進食,基本上這些進食行為,都不是因為生理性飢餓,而是心理性飢餓。


其實有時候,我們的身體需要體驗飢餓感,也就是說,餓餓更健康。


我們一直以為,一日三餐必須正常吃,千萬不能餓肚子,餓肚子就是壞事,在知乎的一篇文章評論里看到一個評論,很有意思:

一日三餐或一日兩餐,來源於以前上層階級為了方便管理勞動人民而定下的規矩,並不符合人體激素的分泌規律。

我們暫時不考慮這句話的科學依據,但是我覺得,如果一個人長期保持飽腹狀態,肯定是不利於健康的。

所以,餓肚子一定是壞事嗎?不一定。其實,偶爾餓肚子反正有利於健康,我在 們到底應不應該嘗試間歇性斷食?知乎專欄 一文中講得比較清楚

你餓了還是不餓,到底誰說了算?


這個問題其實不好回答,我之前說過一句話,教你如何區分,生理性飢餓和心理性飢餓。

【生理性飢餓】——輕緩,伴隨著胃部肌肉的收縮,有時候會發出旁人都能聽到的響聲。


【心理性飢餓】——急促,伴隨著心理的不安,焦慮,無聊等負面情緒,你想立刻馬上吃東西,有時候你可能意識不到【自己正在吃東西】這個行為。

所以,有時候,當你無意識的拿起東西的時候,你可以突然停下來,很嚴肅的問問自己,你為什麼要吃?


或者當你明明不餓,也想吃東西的時候,你好好想想,是不是真的餓了,或者細細品味自己此刻的感受,嘴裡可以碎碎念出,【哦,原來,這就是焦慮想吃食物的感覺,原來這就是心理性飢餓,我要記住這種感覺。】

============================

我們很多時候不餓,卻拚命的想吃東西,食慾被各種負面情緒控制,我在 為什麼明明不餓,還是不停的想吃? 知乎專欄 一文中說了這個理論。此文在公眾號發過,看過的請自行忽略

我們很多人都有過這種感覺,明明非常清楚自己肚子不餓,心理卻十分渴望食物,而且這種感覺你越壓抑,會變得越來越強烈,這是為什麼呢?其實很多人,很多時候是

因為焦慮

焦慮,這是我們現代社會人每天都要面對的問題。

人人都會有焦慮

現代社會的複雜性,功利性,讓我們人人都變得越來越焦慮,如果我們要生活在這個社會上,就每天都要和焦慮打交道,可能只有幾種人沒有焦慮,神經病患者,遠離社會的隱士,虔誠的宗教信徒,如果我們暫時做不到每天花七八個小時冥想,不和現代社會接觸,我們就無法避免的要每天和焦慮打交道,所以,首先我們要認識到焦慮是一個非常正常的現象。


我的焦慮小故事,昨天(星期六)下午,我打完籃球,因為很久不打了,打籃球的時候打得不是特別好,還有一些碰撞,摩擦,心情不是特別爽,打籃球之前我送一個電飯鍋去售後服務維修,說好的6點過去取,等我打完籃球後,準時來到維修點。


我發現維修工人卻在和別人閑聊天,完全忘記了我的電飯鍋的事情,他看到我之後,馬上意識到了,說要我等20分鐘,我為了表現出禮貌,壓抑了自己的情緒,之後我很快就感覺到自己內心的焦慮,我氣憤,我不爽,但是我沒有發泄出來。


我當時心理最大的想法就是,「找點東西吃」,但是我非常明確的知道,自己一點都不餓,其實以前打完籃球我基本上都不想吃東西,但是這次的感覺完全不一樣,我在大街上轉了一圈,看到很多東西都想吃,後來我忍住了大吃一頓的慾望,只是買了一瓶運動飲料安慰自己。


我想,我們很多人基本上都在面對這樣的情況,當我們內心焦慮的時候,我們需要食物來給自己安慰。

為什麼會有焦慮?


雖然說人人都會有焦慮,但是產生焦慮的原因卻各有不同,焦慮主要來源於對自己目前狀態的不滿意不滿意自己的身材,不滿意自己的工作,不滿意自己的感情生活,對未來充滿了恐懼,自己在做自己不願意做的事情,等等。


還有可能來源於對自己行為的不滿意,比如說,我明明知道自己該好好工作,卻總是無法激發自己的鬥志,我明明知道自己應該好好看書,卻總是無法集中精力,我明明知道自己該好好鍛煉,卻總是無法邁開雙腿,這種情況下,產生的焦慮有時候自己都無法意識到,我們很多人都知道自己該做什麼,自己卻無法行動的話,有時候,因為無法行動而產生的焦慮,比不行動本身更可怕


還有可能來源於和別人的對比,活在別人的眼裡,這樣的人,看世界只有兩套準則。

第一,哪些是別人有的,我卻沒有?這樣的心理,極其容易讓自己產生心理不平衡,焦慮就來源於這種不平衡。

第二,哪些是我有的,別人沒有的?這樣雖然會獲取短暫的滿足感,但是很快就會發現,其他人會有更好的,心理很快會有一種落差,重新進入焦慮的狀態。

還有,他們會非常計較別人評論了自己什麼,有時候別人的一句話,會讓自己好一陣子都焦慮,不爽。

面對焦慮,大部分人都在犯錯


面對焦慮,很多人選擇了逃避,或者繼續麻木自己,到處尋求安慰,尋求別人的認可,刷存在感,表現形式有,發各種能引起別人注意的朋友圈,微博,散播負能量,期待更多人的關注。


或者分散自己的注意力,表現形式有,刷朋友圈,看無聊的小視頻,看電視劇,綜藝節目,玩網路遊戲等等,這些能讓自己獲得短暫的歡愉,長期來說卻適得其反,等待自己的是,越來越焦慮。


長此以往,很多人會變得越來越麻木,他們的潛意識裡,會主動去選擇輕鬆愉快,能麻木自己的事情,會主動排斥一切積極的事情,因為他們不喜歡那種面對正能量時的愧疚感,這就是為什麼這個社會,反雞湯盛行的一個重要原因。


如果說焦慮是一種病,那麼上述行為就是嗎啡,是毒品,能讓自己獲得短暫的快樂,長期來說只會讓自己變得越來越焦慮。

如何緩解焦慮?


首先,我們要直面焦慮,找出自己焦慮的原因,針對性的去尋找緩解焦慮的方法,其實方法都在那裡,你可能也聽了很多次了,但是總是輸在行動上,總是邁不出第一步。


1,養成習慣

每天刷牙這種習慣,我們很小的時候就養成了,無需什麼強大的意志力,也許我們可以依靠同樣的模式來培養自己的新習慣,比如說每天早起半個小時,早睡半個小時,每天進步一點點,微小的進步,比經常雄心壯志卻總遭遇失敗要強得多,千萬不要著急,成功自會像滾雪球一樣越滾越大。


2,寫日記


這個方法不一定適用於所有的人,我也一直沒有養成這個習慣,但是我會自己去思考,一直沒有養成寫下來的習慣,我也在慢慢的改變,但是寫日記絕對是一個非常有效的方法,各種研究表明,這是提高效率,認識自我,改善幸福程度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幸福的方法》本教授建議,每天寫下5個讓你因感恩而快樂的事情,可以重複,只要你做到了。。。


3,簡單的運動


做自己喜歡的,享受的運動是緩解焦慮,情緒非常好的方法,如果你不享受高強度的運動,我建議你從最簡單的散步開始,從任何自己喜歡的運動開始,回想自己小時候都做過什麼運動,嘗試再去體會體會,每周3-4次半個小時左右的運動,可能減肥效果不明顯,但是對,釋放情緒,提高幸福感,改善心情的作用非常明顯。


4,冥想


冥想是認清自我的一種非常好的辦法,只有認真嘗試過的人才能真正體會到,那種每天都和自己溝通的感覺,那種一點一點的了解自己,進入內心感覺,我們都在忙碌,雖然我們都是高效率完成工作的能手,但是在這樣忙碌的世界中,我們非常容易忽略自己內心的感覺,參考之前的兩篇文章,如果你不能進入自己的內心,你將一無所有,冥想,緩解各種負面情緒的利器。


5,深度閱讀


深度閱讀是認清自己,讓自己靜下來的開始,也是緩解情緒的利器,我們很多人都知道閱讀的重要性,我們有非常好的願望,但是總是心有餘力不足,很多時候,強迫自己看書,看幾頁就看不下去了,看著看著思維就開始飄走,這是非常正常的現象,我的建議是嘗試去寫作,寫一些東西,給別人分享,慢慢就會發現閱讀的意義了。


6,給生活做減法,給思想做加法

看完梭羅的《瓦爾登湖》,你可能就會明白這句話的意義,他在瓦爾登湖住了兩年多,什麼都不做,主要是閱讀,思考,種菜,養花等,真的,我覺得,只有簡單的生活,才能讓自己淡定,減少焦慮源,再通過閱讀,思考提升自己的思想,慢慢的你會發現,你的焦慮會越來越少,對未來的幸福越來越篤定。


7,主動和朋友或者陌生人分享自己的變化


這就是我在做的,其實我的這種分享,有時候是一種自我救贖,是對自己的一種逼迫,這其中很多話是說給自己聽的,有人說這是個人成長最好的方式,我也相信,當孔子在周遊列國的時候,他一邊去教導別人,同時也是想讓自己更快的成長。

走出焦慮的心理準備:

從長期的墮落,負面情緒,消極態度中走出來,真的不容易,這需要長期的努力,去一點一點有策略的去改變自己的生活。


一個人長時間的墮落,會讓你心理上主動迴避各種積極的影響,有時候偶爾打雞血,努力一下,自己會非常容易感動,心理的補償機制迅速開啟,會想著要給自己一點獎勵,然後又開啟了一輪新的墮落,就在這樣的循環中無法自拔。

為什麼我有清晰的目標,很努力,還是焦慮?


有時候你真的越努力,越焦慮,那是因為你眼裡只有目標,這就是《忙碌奔波型》,他們的錯誤觀念在於,只有成功本身才能給他帶來快樂,他們完全忽略了過程的重要性。


有時候,我們要問自己的問題不是,我快樂嗎?我未來會快樂嗎?這種問題,本身就在犯一種錯誤,這是對幸福的兩級看法,要麼幸福?要麼不幸福?你很容易就認為,幸福是終點,只有達到目標才能幸福,或者說,達到目標了,我們追求幸福的任務就結束了。


所以,我們要問的是:我如何才能讓自己享受當下快樂和未來幸福?這樣你就會更加可能去享受過程,當你享受自己在做的事情,目標自然就會實現。


上面是我在公眾號分享的幾篇文章的內容


還有很多相關的文章,感興趣的可以去了解。


謝謝



我來填坑了啦啦啦啦啦啦
不知道題主是男性還是女性
對於這種不餓還要大量進食的行為,可稱之為強迫性進食
如果您同時還被體重困擾的話,那麼大量進食之後就會產生體重問題,進而內疚,羞愧迫使採用節食等方法來緩解
之所以會有這種情況,很多答案提到了空虛寂寞孤獨冷
說白了就是,我被自己在乎的人忽視/拋棄/背叛,我希望的事情沒有發生,生活真是糟糕透了,唯有食物能給予我安慰,給予我滿足,讓我能在大量的食物中被淹沒,暫時忘記一切不快樂
無論你體重多少,只要你不餓還在拚命吃的情況下,你就是把食物當做毒品,對付「你無法接受的負面事情」,寧可撐死自己,也不肯面對現實
吃東西起來根本食不知味,關注的是食物的數量而不是質量,我有一段時間很喜歡吃白麵包,它便宜而且容易吃,我吃的時候就跟難民差不多,而且偷偷躲起來吃,不喝水,往嘴裡塞,然後吐,但是我在吃的過程中得到了一種安慰,但也是一種「幻覺」「一切根本不可能改變,我的人生就是這麼糟糕,那些人根本就不會喜歡我這麼個胖子,所以還是吃最簡單」「通過吃,我感覺到了自己的存在」
但是之後我就會開始節食,因為吃完了食物所帶給我的那種「滿足感」就消失了,我開始自責,內疚,節食是無可避免的方法
第二個就是,你根本不尊重自己的身體
如果尊重,你不會吃到讓自己覺得很不舒服才停手
對於女性來說,大多數妹紙我覺得都是對自己的體型非常不滿意的,比如說胳膊粗,臉太大,臉上有個疤痕,腰比起XXX還不夠細
我宿友170高,120斤,她天天在我面前說她又矮又胖,對於我一個163高,130斤的人,真的很想建議她去檢查眼睛,這妹子最近在吃減肥藥
跟我宿友一樣的,還有n多妹紙,減肥吧,節食吧,絕食吧,斷食吧走一圈過來,很多帖子都在告訴你一件事情
「你很胖,你很醜,你沒有節制,你活該沒有人喜歡,沒有人要,連自己的體重都掌握不了你根本就掌握不了自己的人生,吃吃吃,胖胖胖,看看你的大象腿,你的水桶腰,還有臉吃」

更有甚者比比皆是,那些話比我寫的還不讓人活了,看不到真正的事實,而一昧的把生活所有的問題歸結於體型,用體重來衡量自己的價值,認為「生而為我,是個錯誤」只有往死了折騰自己,才能得到救贖,你看我都限制我自己了,壓抑懲罰我自己了,那麼,應該會有一個美好的明天吧,難道不會有回報嗎??如果我恨自己到了一定程度,我就會開始愛自己
但是,這怎麼可能?
你認為自己是殘缺不堪的,所以拼了命要補償
可是根本沒有殘缺不堪這回事
你看剛出生的嬰兒,是不是來到世界就很漂亮,值得愛他們的人傾注全部的愛
因為你暗示了,我的身材就可以代表我,既然我的身材一無是處,那麼我肯定也是一無是處
大量無意識的進食並不能拯救你,帶你出疲憊,緊張不安,孤獨的深淵,當你不再強迫自己與頭腦想像的那個自己相匹配時候,你就會停下來
直面你自己的感受,只是去感受,不要批評加自己的意見,真正讓你不爽的,是你對這些感受的種種臆想
但更可怕的並不是這些臆想,而是你根本就看不見它們
還有最重要的一點,跟身體做鏈接,多感受下自己雙手,雙腿,腹部,胸腔的感受
進食根本來說,只有一個目的,那就是為身體提供營養
你吃只是聽從自己身體的需要,是為了獲得營養,用食物來愛自己
所以想意識到自己身體的餓飽,就要靜下來,問問自己
身體只是一個載體,帶著我們四處走動
1,餓了,吃自己「需要」的東西
2,不餓,去體會自己的感受,不要帶任何批判
沒有什麼事情是無法解決的,你本身比這些臆想出來的故事都要更加強大


女生。
有可能的情況以下:
1.飲食習慣 從小沒有細嚼慢咽的習慣 吃東西都是狼吞虎咽或者機械性進食 無意識性 養成的嘴巴饞 吃吃停不下來 人們嘴裡常說的 嘴巴不得閑
2. 睡眠不足 熬夜多 體內瘦素少 白天會非常容易想吃東西
3. 有過節食 或者腦袋裡有強烈或頻繁的減肥念頭 平時吃東西得不到味蕾上的滿足 經常為了吃減肥食譜或低熱量食物 而壓制大腦對美食的慾望 會變得越來越嘴饞 越壓制越反抗
解決:
吃正餐細嚼慢咽 講究營養均衡 可以每口食物嚼30下 吃著吃著就會自己停下來 吃足人體需要的營養物質(蔬菜水果肉類主食掌握比例 )很自然的不會饞 你饞說明身體需要 這是本能 每個人都如此 不能怪自己自制力不夠
睡夠7 小時至少 充足睡眠會讓身體代謝保持在最平衡的狀態
最後一條 不要為了減肥克制自己 食物的存在就有存在的意義 沒有垃圾食物只有垃圾吃法 你想吃的零食也好 高熱量的任何食物 都可以去品嘗 但要懂得淺嘗則止 只有不苛刻不放縱 才能堅持一輩子 你不可能做到為了減肥 保持身材一輩子一口高熱量的都不碰 但是碰了 做到細嚼慢咽 身體會告訴你 什麼時候放下它。
總的來說 細嚼慢咽吃任何東西 就不會那麼饞。
以上。


以為食物可以填補內心的空虛。


如果不是因為節食引起的,那在一定程度上是缺乏安全感的表現。
食色性也,從進化心理學角度看,口欲的產生是因為我們祖先在遠古時代由於食物無法得到隨時供給,所以哪怕在飽腹的狀態也會有得不到滿足的焦慮。雖然在現代社會,產生這種心理的物質原因有所改變,我們不會再擔心因為找不到食物而產生焦慮,但一旦陷入感到不安全的狀態,我們的焦慮機制會產生作用,尋求滿足感,一部分人就會表現出最原始的慾望即口欲。
但並不是所有人滿足感的尋求方式都是如此,從佛洛伊德的人格階段論看,這也有早期童年經驗的原因,口唇期沒有得到滿足,受到過分壓抑,從而在成年期尋求釋放(如若感興趣可參見百度百科,該階段的具體表現及成因就不再詳細敘述)。

若贊人數多,會考慮整理一下相關的治療方法 ~_~


我想起《Friends》裡面有一集,菲比的有個男朋友貌似是心理學家對他們六個人都進行了分析,其中有一句我記得特別清楚,就是說Monica的,說:that"s food,not love。我對這句話真的是,can"t agree more!!!因為我也是這樣的人。
其實,我算是個比較孤僻的人吧,性格上估計也有點壓抑,然後經常會間歇性地發作,覺得自己一個人很難過、很可憐之類的,總之你們可以想像一個類似怨婦的場景。這種時候我就會暴飲暴食,明明自己一點都不餓,但是卻會一直吃東西,在某種程度上,我認為我是在逼著自己吃東西,因為我的身體明顯的覺得很難受了,但是我的思想意識和行動卻沒有停止。然後我就會一直吃到自己難受得已經不能動了,整個人就死豬似的往床上一躺,睡一覺,這個坎就過去了。所以我覺得,那些不餓還一直吃東西的人,從本質上講,就是沒有安全感、心裡缺愛、沒有目標沒有方向的人。

如何打破這種惡性循環呢?我今年有幾點心得體會:
1、跑步!跑步!跑步!當然你選擇其他的諸如打球、游泳也行,總之就是去運動。運動能夠消耗的精力,讓你不會再專註於悲悲戚戚的場景之中。這半年裡斷斷續續地跑步,我覺得跑步對我來說就是宣洩情緒的一個非常好的方法。

2、把自己每次發作的情況都記錄下來,最好是可以非常的詳細。比如,為什麼覺得心情不好,是因為在一周下來工作太累了還是覺得最未來太迷茫沒有方向之類的(我的發作時間一般都在周五或者周六),然後自己為什麼沒有採取行動而是開始自怨自艾,吃了多少東西,吃完後身體的不舒適感以及內心的愧疚,總之你能想到的都記錄下來,之後當你每次要發作的時候你的腦海中突然就會閃現之前曾經記錄過的東西,就能起那麼一點點的作用啦,雖然不能完全治癒,但是至少能緩解癥狀。記錄是一個很好的習慣,畢竟我覺得我們的大腦會選擇性地遺忘很多事情,反正對於我來說是這樣的,以前我沒有做記錄,經常每次暴飲暴食完之後都會告誡自己說,下次不能再這樣之類的話語,我想每個人都會有吧,但是很快就會遺忘,寫下來的話,能夠加深這段記憶,並且當你能夠平心靜氣地來寫這段文字的時候,你也已經恢復了,那麼也就能夠比較理性地分析自己的行為。

3、盡量地給自己安排計劃,讓自己不會覺得這個是個無所事事的夜晚。對於我來說,一旦覺得無所事事,我的第一個念頭,就是吃!吃!吃! 我不是會做規劃的人,從來也沒有做過什麼新年計劃、職業規劃之類的(所以到現在還在混日子),但是我現在會在公交車上想晚上回去後我要幹嘛,比如跑步、看書、看電影之類的。雖然無法每次都很好地執行,但是相比我以前的發作頻率和發作程度,現在我自己能夠掌控一些了~


我以前病重的時候長期有這種癥狀,後來隨著藥物起效,逐漸減輕。
不知道你有沒有情緒問題,精神因素有可能造成食慾紊亂。


心和胃總要有一個是滿的吧。心裡落空空只好把胃填滿


可能是太閑散了,找些喜歡的事來做吧!這樣就不會總想著吃了。不過還有個可能,就是你壓力大,據說吃東西可以減緩壓力,但吃過後反而更後悔,不合算!!!


that"s food,not love.


或者說是吃零食吧?人會通過進食來滿足自己的簡單慾望,來保持心情的愉悅和精神的放鬆


其實不餓只是嘴寂寞,胃已經飽了可是眼睛還餓呢。


誒,不知道你到底是多嚴重,如果只是正常人範圍內的控制不住想吃東西,可以找點事情做啊,或者一周堅持兩天餓著肚子睡覺,很快就不那麼想吃東西了


可能的情況是,你「覺得」自己並不餓,但事實上身體很匱乏。說白就是確實沒吃飽。


關於吃飽,很多瘦身教程拚命推薦各種低卡高纖維食物號稱增加飽腹感,可是這樣的食物吃再多,得到的物理飽腹感並沒有什麼用。血糖同是「飽感」的關鍵。被減肥界要求抑制進食量的能緩慢釋放能量,使血糖穩定在一定水平的澱粉類主食才是能量供給的真正主力軍。這塊兒沒夠,血糖水平低,毫無疑問大腦會釋放信號,想吃東西,直到你給夠為止。不給,就在糾結狂亂中隱忍下去好了。同樣,像大家常說的「不吃肉沒力氣」,都是身體的自然反饋而已。


作為一個在減肥問題上花式作過的人,必須誠懇地強調一下「人是鐵,飯是鋼」這句話的重要性。澱粉不給夠,對於需要大力腦力勞動的人來說,實在是大大的殺器。會在想吃這件事上頻頻分心,其實已經是大腦表現水平降低的一個信號。按我個人經歷,在經過花式減肥不好好吃飯不停想吃東西階段到某天忽然覺悟,決定認真吃飽飯之後,確實是飽了就不再想去吃,做事情concentration也好了很多。


當然,寂寞,神經性暴食都是自覺不餓卻不停想吃存在的可能原因。以上只是一個角度,但一定困擾過不少減肥糾結狂。其實,健康體態界、普通瘦界的女孩兒,一不是影響到健康的overweight,二不是演員、model不得不應對鏡頭的情況,就不必為了追求極瘦而自殘了。很多人的減肥不過是花一段時間將身體stress到頂點,然後大力找補回來,又不爽,又往複,像鐘擺一樣在這兩個極端之間痛苦地徘徊。而不管是節食、脂肪分解,還是貪食,都是會使肝腎負擔加重的,消耗身體此為一。其次,人的精力能有多少?全用在跟吃的和幾磅肉較勁上了,生產力都放在自己對自己做功上其實挺沒勁的。Anyway,每個人的身體都有自己的一個balance,找到這個點,no zuo no die,其實也都不會跑偏到哪裡去。然後就解放生產力,發展生產力,把吃下去的能量揮發到該揮發的地方好了。


以前一晚吃三斤的我邀請我來回答,
你是不是有什麼其他想要卻無法得到的東西,想做卻做不到的事?
找到自己慾望的根源,解決它,
才不會用食慾掩蓋,替代它。


恐慌


我也是這樣,怎麼辦

深度焦慮,焦躁的時候就需要吃東西

工作的時候一定要吃東西

沒有意思的時候一定要吃東西

只要自己停下來,就像吃東西

我只有自己忙碌,特別忙碌的時候才不會焦躁

會感覺特別充實

也就不想吃東西了

我非常想改

因為這個我已經胖了10斤了

吃完了我會有罪惡感

但是我不會去運動催吐等等

只有過激時才會不停的去運動,要不然會有一種愧對的心態


有段時間有差不多的感覺。
肚子明明是填滿的,甚至有點撐,但是還是不停地想吃。
個人認為原因在心態。
那段時間心中沒有一個特別想追求的東西,也沒有很多的社交,人比較空虛。於是只能用食物帶來的短暫快感來填補。好像食物變成了自己存活於這個世界的最重要的證據。
不僅僅吃完飯還想吃,是整天都在想吃。吃完早飯沒過多久就滿腦子都是午飯吃什麼的問題。兩餐間隔時間看到吃的就想來點,身邊沒有吃的就腦補,有時甚至美團外賣都能看上半個小時。
做其他的事,甚至都必須附以食物好像才有動力去做。例如起床就為了早餐的食物。「吃了這個就去做某件事」。
但是某一天上稱的時候醒悟了。人不該這麼活著。就像原來高三生活一樣,吃飯都是沖著去食堂或者乾脆就教室隨便解決,吃的時候也在想剛剛沒做完的題目。那個時候,一所好的大學才是心中最重要的追求,一個真正填滿內心的追求。進食,不過一個小小的本能罷了,從未在心中有什麼地位可言。
於是找到了新的追求,一個想想都熱血沸騰的目標。食物,從此一個匆匆過客罷了。


推薦閱讀:

怎樣走出暴食催吐?走出進食障礙?
如何治癒暴食症?

TAG:心理學 | 飲食 | 心理諮詢 | 進食障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