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開闊自己的眼界和見識,增加豐富的人生閱歷?
拙見是,首先對不同的人生體驗具有一定的熱情、承受各種痛苦的勇氣,對不可預知的未來擁有信心。其次,人活在這個世界並不是孤立的群體,可以通過其他人的體驗開眼,通過交流和閱讀來等其他獲取信息的方式來豐富眼界,也就是說需要一定的技能去獲取開眼的條件。最後,是通過自己主動或被動不斷的接觸各種事,比如興趣嚮導,職業需要等等。這些都是我個人胡思亂想,純想法,並無可操作性,藉此希望能夠與前輩們交流一二。
本人大學快畢業,沒什麼社會經驗和閱歷,接觸的人很多都是大學同學、老師,生活眼界局限在大學圈子當中。懇請各位前輩能結合自己的生活經歷,提出一些普世的非雞湯可操作性的建議。 ———————————————————————————————————————————
1、初來知乎提問,感受到了前輩們的熱情,謝謝大家。
2、問題可能沒描述清楚,我的本意或許這麼問,為什麼有些人的眼界和見識那麼高那麼廣,閱歷那麼豐富,為什麼?我想每個人剛開始成長的時候,總是局限在一個小的範圍(空間+思想)當中,接受的人和事都是有一定限制的,可是後來慢慢的長大,這種局限隨著與周圍的各種事物發生交流交互,慢慢擴大。我猜想這種局限一直伴隨人的整個一生,只不過每個人的局限不一樣而已。舉例來說,徐霞客走遍大半個中國,對於地質、地貌的認知肯定遠大於一般人,但是他只在中國地區,而世界的其他地方便是他局限的外面。可以以此推知人各方面的局限。
局限雖然存在,但是人與人之間肯定有差異,有的人的眼界和見識就是非比尋常,他的局限比一般人要小得多。我想探求拉開局限的原因,以期獲得方法論層次上的答案,即可以親力而為能做到的(這是我對可操作性的解釋)。有幾位前輩說到旅行,閱讀,我想這肯定也是答案的一部分,這是可以做到的,但是具體怎麼做那因人而異了。
3、碼字太多,不好意思。
小學時,我對爺爺說:「爺爺,我都長這麼大了還沒有去過縣城,我好想去啊」。爺爺笑著對我說:「等你把書讀出來了,哪裡都可以去,別說是縣城,出省都可以。」
初中時,我問爺爺:「班上同學經常到縣城裡面玩,我為什麼還不能去?」爺爺還是說:「等你把書讀出來了,哪裡都能去」。
後來中考畢業,我直接放棄了縣城最好的高中,選擇去市裡面,而到現在為止我一直認為這是我做出的最正確也是最錯誤的決定。
正是因為我來了市裡,才發現原來別人家的孩子一雙鞋的價錢就已經夠我買齊兩年過年的新衣服,來了市裡我才知道原來坐電梯是這個感覺,輕飄飄的,也是來了市裡才明白,其他同學已經開始在問父母「我什麼時候能去省城玩?什麼時候能去北京玩」了。那會兒我已經不問爺爺自己什麼時候能去縣城玩了,反倒是我每月回家給爺爺奶奶講一些我在市裡面遇到的新鮮事,偶爾帶點他們從來沒有嘗過的點心蛋糕之類的。
而我認為這個決定的錯誤之處就在於來市裡讀高中的代價是父母每學期必須要承擔昂貴的學費,還好那時候家中情況稍有好轉,儘管要為了我的學費支出一大筆錢,但還是勉強夠維持一屋子人的生計。
高考結束,我本意是填省外的大學,沒錯,我依舊想走得更遠,想去看更大的世界,想去接觸更多奇妙的玩意兒。但是這次事與願違,錄取通知下來後,我只能去省城,不過這樣我也滿足了,因為我已經看過那個初中同學不敢奢望,高中同學想要去的地方。
到了省城我又發現,原來周圍很多同學都在考慮出國的事了,假期也是在焦慮該去韓國還是日本遊玩。這次我急了,想想自己連省都還沒有出過呢,感覺再也追不上同學的步伐了。
大二時,我攢了許久終於湊夠了出省的錢,獨自一人去了趟青海,見識到了北方景色的大氣磅礴,與異族人民擦肩而過,同陌生人談笑風生,彼此分享故事與情懷。
現在,我開始打算去尼泊爾……
我越發明白「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這句話了。
眼界本身就是人為設定的一個詞,你看到的世界,就是你的人生。走的更遠,看過的風景也一定更美,當你還沒有能力做到出去看看的時候就得沉下心來認真讀書了。
貧窮人家的孩子走過的路總是要長一些,但是也別怨天尤人,請永遠保持微笑,當你心情愉悅了才更能發現世界的美妙。
分享一首泰戈爾的小詩「 我今晨坐在窗前,「世界」如一個過路的人似的,停留了一會,向我點點頭又走過去了。」我試著回答一下。
首先,我覺得有必要先弄清見識的本質是什麼,這樣我們才好對症下藥。
我覺得它們本質上是一種知識,卻和一般知識又有所不同。
舉個例子,如果分享這樣兩件事情
- 在Cornell跳瀑布的感受
- 在圓明園划船的感受
我想大部分人都會覺得第1項比第2項更讓人感覺有見識。原因我認為很簡單,因為見識是一種普通人沒有獲得到的知識。它的逼格於知識獲得難度成正比。
弄清楚以後,就好回答這個問題了為什麼有些人的眼界和見識那麼高那麼廣,閱歷那麼豐富,為什麼?
見識的獲得主要有以下3種渠道
- 人與人的交流、傳授
- 自我推理,發現,領悟
- 從較為小眾的渠道學習
第一項的道理很簡單,因為很多人的知識並沒有公開在互聯網或者其他地方,你獲取到的知識很可能其他人並不知道。一個年輕人見識很廣,很可能是因為他的父母很厲害。
你可以通過,多交朋友,多和人交流等方式加強這一項。
第二項上面有很多答案提及了,旅遊,增加特殊的人生經歷都是很好的方法。你自己感受到收集到的知識,是很難雷同的。
第三項無非就是書籍(一些非暢銷書嘍),一些專業論壇或者圈子中獲得。所以我們會發現一些特殊領域工作的人會顯得很有見識,因為他們的圈子我們大眾完全陌生。而在知乎答案中引用英文論文的人也是炫酷的不行——因為正常人絕對不會看過這些東西的。
就先說到這兒吧~
btw,眼界我認為和見識不同,是在存儲很多知識後生成的高階能力。這個以後有機會再聊吧~
看紅樓夢,你可以了解到這世間的人情事故。
看天龍八部 你可以感受遭受不白之冤的痛苦,愛慕的女子想得卻不可得的無可奈何,身世經歷的浮沉。
看蘇格拉底的法庭審判,你會明白為了追尋真理會有人會付出生命的代價。
等等
早有太多人用他們的一生來向我們闡述經歷這種東西,你覺得沒有是因為你不曾經歷 。
不曾為了愛勇敢一次,就不會明白勇敢是多麼可貴的品質。
不曾遭受千夫所指,朋友背叛,狼狽不堪, 就不會明白還有親人摯友站在身後的溫暖。
不曾為了一個決定放棄另一個選擇,就不會明白這時的轉身有多麼的華麗。
與其說如何開闊眼界和見識增加豐富的人生閱歷,不如說增加自己的人生閱歷來開闊自己的眼界和見識。
趁年輕讀書+旅行
知行合一就是將書中的道理運用到旅行中與人相處去,積累得多,就會明白了。
生活+電影
你的生活方式與電影中人物的異同,你可以通過電影,了解不同人的人生
工作+上網
有些事別人不點醒你,你也許永遠不懂。上網的意義在於擴展視野的同時,也許某一刻點醒你。
觀察+談天觀察每個人的肢體語言,有聲語言,面部神態等等,看久了就懂了
1.多讀書。我覺得,當書本給我講到聞所未聞,見所未見的人物、感情、思想和態度時,似乎是每一本書都在我面前打開一扇窗戶,讓我看到一個不可思議的新世界。--高爾基
2.多社交。社交能豐富人的人生閱歷,越停留在自己的小圈裡,就越孤陋寡聞,久而久之,就沒有自信和優秀的人交往。
3.多旅行。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走出去才知道什麼是偉大和渺小。所以每年沒事兒就出去溜達溜達,國內也好,國外也好,在異處重新認識自己,趁著年輕用心感受用腳丈量不同的世界,讓自己的視野以及心胸開闊起來。
4.多賺錢。沒有錢,很多東西會無法享受,自然會限制人的眼界。
你以為人生閱歷跟電腦軟體一樣是可操作的嗎?
拿大量的錢出來消費,消費的種類和範圍越廣,開闊的視界越廣。
多認識人,多交流,每一個人都是一個獨特的人生。
多上當,多受騙,讓時間去沉澱自己。
九流三教無所不識,不以物喜不以己悲,遊山玩水不亦樂乎。
什麼是眼界,是對世界的了解,了解事物的屬性,了解人性,了解事物的運行方式和規律。
因此拓展眼界的方法是學習、實踐、思考。從書本和實踐中學習,配合以經常性的積累、思考、總結。這裡從書本和實踐中學習是基礎,所以勤奮,要做一個勤快人多走出去、多工作、多和人接觸;
實踐並且將自己的工作做好甚至做到極致,以獲得新的更高的平台和環境是拓展學習層次的重要方法;
思考,是拓展視野的必要條件和核心,生活在同一個環境下的人之所以產生差距,原因就在於是否思考,最佳的思考方法是將思考機械化並用寫作來幫助思考,即寫日記,一件事情做完寫總結。
去嘗試新事物,去分享給朋友。抓住任何的機會接觸到新的東西。
例如你沒吃過的糖,特產,在生活中有機會就嘗嘗。
沒穿過的衣服樣式,牌子,沒去過的地方,見識不同的風土人情。
還有認識各式各樣的人,人們有著不同的經歷和職業,信仰,所有人都有著自己的獨特觀念。所以多交朋友。
參加很多活動,比賽。即使你在電視上看到,但真的坐在演播室里又是另一種體驗吧。就像很多人沒做過飛機,或是很多人沒沒潛過水,沒
出過國,做過這些的人算不算有些眼界?
我以為如果你覺得世界上奇葩很多,那麼是你見過太少。體驗新的東西,理解各樣的人。
讀萬卷書,行萬里路,交萬般友。
但一般人都沒那麼多精力去做這麼多事情,特別是讀萬卷書。在現代通訊和交通工具的幫助下,後兩個都好實現,尤其是網路,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階級和地域局限,既讓秀才不出門,便知天下事,也讓不同階級的人的交流成為可能。但書卻還是要老老實實讀的。我記得有一個調查說中國人年均讀書6.7本,讀萬本書要……一千多年吧~
話說工作後你會發現閱歷和眼界只能是扯淡的資本,精於一個方面才能在起步階段有更大發展。
以上~
只有看的多,才能開闊視野:只有思考的深,才能有識見。別的沒有了。
去開個眼角吧,眼界會開闊很多
做個有心人。
不狹隘,有辨別;降低獲取信息的門檻,提高吸收知識的門檻
這個要自己經歷的,多和不同的人相處,交流,多吃點虧,吃點苦,做自己不願意做的事,除違法亂紀的事外,找點相關的書看看,然後結合實際,運用於實際,不斷思考!希望對你有用!
(1)
如何打開眼界和見識,增加豐富的人生閱歷?
《周易》有句話說: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同樣一件事,不同的人,看到後做出的解讀是不一樣的。
同樣一件事,有人解讀出好運,有人解讀出悲觀;有些人一眼就能解讀出核心本質,有些人思索半生都力有未逮;有些人的思想,就像夜明珠一樣照亮照亮世間,而有些人的思想,總是讓人視而不見。
比如國家發布房地產政策,有人解讀出要大漲然後去買房,也有人解讀出來房價要大跌趕緊賣。解讀出未來正確的趨勢,就像「站在風口上的豬」,躺著都能飛上天。
那為什麼不同的人對事物的解讀不一樣呢?怎麼樣讓自己對事物做出最優秀的解讀?
《莊子》里有一篇很厲害的文章叫《秋水》,很多流傳幾千年的成語,就是源自於《秋水》這篇文章;比如不辨牛馬、水天一色、望洋興嘆、井底之蛙、夏蟲語冰、井蛙之見、以管窺天、邯鄲學步、太倉一粟、望穿秋水……等等。《秋水》裡面講了三個故事,從三個維度解答了以上問題。我們先來看看這幾個故事。
(2)
秋天到了,秋雨令河水暴漲,讓兩岸的牛和馬看起來都「不辨牛馬」了,河神就覺得天下的水都來這裡了,自己已經天下第一了,好得意。結果順著河水到了北海一看,這「水天一色」好大的水啊。於是河神就對海神說:「聽了很多道理,卻依然過不好這一生……呃不是這句……,是……聽了很多道理,就總以為誰都不如自己,說的就是我這種了。」
海神看到河神有種自知與自我反省的態度,就指點了河神一番:
「處世最睿智的宗旨是,不要去試圖指點不自知、自以為天下無敵的人,也別跟他們講道理。為什麼?因為他們的眼界被三種東西所限制。看你很有自省的態度,那我就跟你講三個故事,讓你去領悟這三個局限眼界的東西吧。」
「上次我們北海的土鱉……不是,是海龜,到處去旅遊,有一次來到一口井那兒,跟井裡的一隻青蛙說,我來自北海,那北海啊全是水,真是波瀾壯闊巨浪滔天啊。井裡的青蛙白了海龜一眼,說,你騙人,世界上哪有什麼大海這東西。」
「後來海龜又旅遊到了一個很熱的海島,遇見一隻夏蟲。這種蟲子壽命很短,春天出生,只能活到夏天就翹辮子了,所以叫夏蟲。海龜跟夏蟲說,我見過冬天的冰雪,那真是滿天飛雪,冰封萬里,太壯觀了。夏蟲說,你騙人,哪有冰雪這種東西。」
「再後來海龜旅遊到某國的某個農村,遇見一位60多歲的小學畢業生,別看這位小學生呢,沒讀過多少本書,但是在本村可是最有學問的書生。海龜告訴書生說,我在西京、下海、淺圳遇見過很多牛人,什麼CEO、大作家都有,其中有『馬無雲』這樣的做天下的生意讓你沒生意可做的大佬,也有智慧堪比陽明先生的大作家『霧滿不攔江』,還有『鬼角七』這樣的托缽行走幾千公里的邊修行邊寫作的覺悟者,他們都好睿智啊。書生說,你騙人,這些人哪裡睿智,換我去干他們這行,可是比他們強多了,我的點子如天上的閃電層出不窮,隨便一條就能打敗『丑國』,讓我朝變成天下第一。」
故事講完,河神就懂了,於是接著問:「那麼我們的胸懷、眼界以天地為最大,以毫毛最尖端為最小可以嗎?」
海神說:「不可以。你要知道,物質沒有極限,時間不會停止,一切得失皆無常;所以毫毛的最末端並不是最小的刻度,天地的盡頭,也不是宇宙窮盡的地方。」
原來,我們自以為的都不是自以為的,即使我們以為的最小與最大,也沒有準確的答案。
(3)
東方、西方很多修行的宗派,修行者經過一系列修行,最終都會來到「空無」的哲思之下,會要求修行者做到把自己「放空」,不被觀念所束縛,用多個角度、視角來觀察理解事物,不執著於某個想法;做到這些,差不多就是「覺悟者」了。因為,這個世界上所有的東西都不會永恆不變;佛家四法印之一講的就是:一切和合事物皆「無常」。時間是永不停止的,今天的角度、想法、地位,隨著時間流逝,總是會變得那麼不那麼穩固。這些說起來好像很簡單,實際上,我們總是沒那麼容易改變,特別是被「空間、時間、學識」所限制的觀念,更是非常難於打破;所以,古往今來無數「修行者」,大都是歷經多年修行都難於「破執」,或者今天破了這個「執」,明天又來了個別的什麼「執」。
從莊子的文章里,我們可以看出,我們的眼界,被三個維度所桎梏著:井底之蛙,是被「地理空間」限制了眼界;夏蟲,是被「時間」限制了眼界;小學生是被「學識」限制了眼界。
要打開眼界,首先就必須要設法打破這三個限制。
那麼,想要打破這些限制,該怎麼辦?
(4)
成語買櫝還珠里講了個故事,說楚國有個商人在鄭國賣珠寶,他用名貴的木蘭雕了一隻裝珠寶的盒子,將盒子用香料熏制,用美玉來裝飾和點綴盒子。有個鄭國人把盒子買了去,卻把盒子裡面的珠寶還給了他。原來如果一個人眼界不夠,就會像那個鄭國人一樣,即使把珠寶放在他眼前,他也會視而不見,只能看到裝珠寶的盒子。
而我們,也時常因為眼界問題,而看不懂這個世界,從而錯失了很多「珠寶」。
為了打開眼界,來發現世間無數無人知曉的「珠寶」,或許我們可以通過做到以下幾點來試試:
一,是時常保持好奇心,不斷吸取不同的知識,甚至是一些矛盾的;我們走過的路,看過的風景,發的朋友圈,並不是為了炫耀,而是,在我們打開眼界的時候,能告訴自己,這些都在我的視野里,並沒能讓我驚奇。
二,是追求智慧,智慧決定了每個人的高度,而高度決定了眼界;我們只會相信自己眼界里看得到的東西,而眼界外的珠寶放在眼前,也會視而不見。當我們擁有了足夠的智慧,那就能夠擁有一切。
三,是提升「哲學素養」,事物如果沒有哲學深度,就如同人沒有了靈魂。如果你留意,就可以發現,絕大部分大成功人士,都有很高的「哲學素養」。比如蘋果的喬布斯早期特地去印度「取經」中部哲學,比爾蓋茨的父親在他17歲之前,就已經用哲學把他培養好了,他對未來的人生早已不迷惘。我們不但要學習東方哲學,還要能理解西方哲學,攀爬各個哲學大山,包括東方的儒家道家哲學,中部的釋家哲學,西方的蘇格拉底等各哲學流派,只要能爬到山腳,我們或許就能夠擁有更強大的「靈魂」。
四,是時刻覺察自己的不足,成為一位「修行者」。這裡的修行不是讓人去當和尚道士;為人處世,一切都是「修行」,吃飯喝水是修行,與人為善是修行,讀書賺錢發大財也都是修行;只要能夠時時精進不已,就是最大的修行了。如果不太能理解修行這個東東,推薦讀一本歷經上千年都毫不過時的書,書名叫《菜根譚》,這本書講的就是修身、修行之道。
(5)
我們行走於世間,周圍都是迷霧,當你突破那些無形的時間、空間、學識桎梏,打開了眼界,就像撥開了迷霧,彷彿站在萬山之巔,能俯瞰萬里無雲,也能仰望高空中漫天的熱烈陽光;你能出世而寧靜超脫,也能入世而上流涌動;能上善若水,也能無為而為;你能懂得愛別人,更能懂得愛自己。
這時候,你的智慧,能夠讓你想要的一切都變得鳥語花香,你的整個世界,都將變得溫暖而美麗;你的「夜明珠」,也將得到整個世界的認可,它將變成你恆久的驕傲。
當小三
書,旅行,和優秀的人做朋友。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