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渡河有什麼方法?

讀《匏有苦葉》注釋中寫古人將葫蘆綁在腰上渡河,稱為「腰舟」,這可行么,還有什麼方法渡河


古人把葫蘆系在身上過河,可行么?

這要看系在哪個地方,一般都是系在腰上,謂之「腰舟」。系頭上就不行,很傻:

從上古,到莊子《逍遙遊》,再到現在,都有腰舟。

所以你問可行不可行,那當然是可行嘍:

而且非常可行哦:

然後還有一種叫「浮囊」的東西。

道理和葫蘆一樣,就是吹羊皮使之膨脹為囊,然後渡河。古語云,渡海浮囊,設損一微塵許,亦有沉溺之患。看起來浮囊不僅可以渡河,甚至可以渡海。小浮囊羊皮做的,大浮囊牛皮做的,吹起來紮好口,這需要巨大的肺活量。能吹牛皮,那證明你口氣很大,內容很虛,後演化成「吹牛屄」三個字:

如此舉一反三,只要浮力大,抱什麼都是一樣的,譬如木頭。

說好了舉一反三,那麼,放到現在,就還有:

非要過河而無他法,可將怕水物放入其中,吹起幾個大氣球,揣包里,抱著包,慢慢悠悠漂過去。或者揣到褲腿里,形成一個完美的浮囊:

當然,我們最常見的,還是坐船。

船,有大船,如隋煬帝三下揚州醉江都:

有小船,一葦亦可渡江:

現在的賽艇和一葦渡江有著莫大的關聯:

當然我們正常人還是要求個穩當、省錢,都坐不大不小的船:

狠可殺人越貨,善可懷胎十月。

就這樣嗎?

不,我們還可以造橋:

「趙州橋」三個字,筆力是很深厚的。

緊急行軍要湊船連鎖搭浮橋:

沒有船,直接上人,紅軍就經常這麼干。

傳說中有踩水的絕技,實際上身子要往下陷,只露出奶子以上,不會像裘千仞一樣在水上飛起來:

大家都知道裘千仞他哥裘千丈冒充裘千仞玩水上漂,實際上是有暗樁:

這種樁如果是在水中想讓人過河的,自然會伸出水面,這在各朝各代都是很常見的,在園林上,它叫「汀步」:

於是我們想,要是碰見沒樁沒橋的河,也不想濕身怎麼辦?

可以這麼辦:

這是法國兵過河的場景,之所以用三根腿,是因為怕摔水裡起不來,這證明他們踩高蹺的技巧有待提高。

中國有句古話,叫「踩著高蹺過河——半截不是人」。事實上廣西那片有很多人都是踩著高蹺抓魚的,過河當然也不在話下。

浮橋的長度不夠,又不想濕褲腿,怎麼辦呢?

可以這麼辦:

以前巨野的韓善人,遇見老人和小孩,也是會背著他們過河的。解放軍入三危之地,女同志來例假,男同志就主動背她們。但女同志們堅決不同意,說要和男兵比高低,於是手拉手過了齊腰深的激流冰河。

話說,水上漂的腳法,常人無法練成,但可以換一種方式成功:

二十年前,山東電視台曾經有一檔欄目,是表演絕技的。有個胖哥哥,表演的就是水上漂著淹不死,在水裡泡了一天,果然淹不死。

鋪橋難度大,水流特別急,則可溜繩過河:

很多小同學上學還是要這麼上的:

如果上頭有東西,那麼盪鞦韆也是可行的。

古代行軍,著急了連浮橋也不搭,直接截流而渡。這裡的截流不是堵水,而是說直接踏馬而過,或浮囊、自由泳漂過,「況區區這衣帶水,難道不好徒涉么說畢,將馬一拍,競躍入水中,截流而渡。各軍見主將渡河,自然跟了過去。就是未曾騎馬的步卒,也鳧水徑達對岸。」有馬的踏過去,沒馬的游過去。

也有用大象的:

還有一種神奇的方法,叫摸著石頭過河。因為你不知道深淺,也不知道有無深溝和障礙,否則大大咧咧往前沖,會導致這個結果:

對於北方的大部隊來說,他們往往會等著凜冬的到來,鐵馬過冰河,就如履平地了:

還可掏隧道。

公元前2100多年,幼發拉底河下就被掏了個隧道:

中國古代的隧道,基本都是穿山的,都江堰就是這麼辦的。穿河底的不多,畢竟比起造橋,太費勁而且沒什麼必要,危險係數還很高。但也不能確切地說沒有,畢竟瀑布下掏出個過道是不稀奇的。鄭莊公跟他媽斷絕關係,說不到黃泉不見面。後來為了見他媽,就挖了個地道,挖到了地下水,就在這種地方跟他媽見面了。

最粗暴的還屬塞流法,古人也是會「囊土塞流而涉」的。

直接把河堵住,人就能過去了:

如果你不想用那麼俗的方式,光想裝逼,那麼比較玄學的就是「遁法」。有金、木、水、火、土五種遁術,傳說土遁最便捷,因為無處無土,次之是水遁,這兩樣都可以過河。根據《五雜俎》的說法,明初有個冷先生,名謙,字啟敬,導著人進了太倉偷錢,被抓後此人趁求水之機,用水遁逃跑。

顯然你要是會這種法術,就沒必要用在過河上了,畢竟這是基本功:

此法太玄,也只有冷謙這樣的能辦到,當然也有可能是後生們在吹牛屄。因為如果牛屄吹得賣力一些的話,我們就可以過河了。


雲南大觀樓聯,裡面有一段,「漢習樓船,唐標鐵柱,宋揮玉斧,元跨革囊」,講的是雲南一代的歷史。

「漢習樓船」指漢武帝派遣人出使西域,南方的一支隊伍來到了雲南洱海,與當地人發生衝突,雙方開打,由於漢軍不識水性,打敗了,回去之後上奏給漢武帝,漢武帝於是派人仿洱海修建了昆明湖,練習水軍。「唐標鐵柱」是指唐朝打敗吐蕃,奪回洱海,立下一根鐵柱。「宋揮玉斧」說趙匡胤曾用玉斧指著地圖上的大渡河說『此外非吾所有也』,所以宋150年來雲南無邊患。

其中「元跨革囊」是說第忽必列率領10萬蒙古大軍破雲南之事。忽必列南下越大渡河,西向金沙江,入麗江東部,南攻大理,是年9月,忽必列軍到達金沙江西岸,命令將士殺死牛羊,塞其肛門,「令革囊以濟」,用做渡江之用(地點在現在的長江第一灣),渡江後入麗江,大敗大理守軍。


請位大哥推過去。


作為一名在黃河邊上土生土長的寧夏人,我要驕傲地大聲地喊出四個大字:羊皮筏子

就是這個東西,非常非常地神奇,非常非常地好用。

以下內容來自百度百科:

羊皮筏子,是黃河中上游古代先民藉助河水之力,運輸人員、物資而發明的水上工具。上世紀四五十年代,陸路交通不是很發達,羊皮筏子是寧夏人民及黃河中上游兩岸的人們的重要水運工具。如今,人們節假日出行旅遊,到寧夏中衛的沙坡頭河段,或在甘肅景泰石林龍彎村河段,都能乘上羊皮筏子這古老的運輸工具,在黃河中領略大漠風情和黃河石林這粗曠壯美的西部景觀。

而且比較有趣的是:

羊皮筏子需要人用嘴吹氣,使其脹滿,故當地人見到有人誇海口,說大話,往往以「請你到黃河邊上去」來譏諷,意思是讓其去吹羊皮囊或牛皮囊,據考證,俗話「吹牛皮」就來源於此。

最後,歡迎你們的來乘羊皮筏子~~

(PS:寧夏不止有羊皮筏子喲,還有很多好玩的地方和好吃的東西,比心)


問問達摩老祖吧,他挺會過河的。


前面大神回答已經很精彩了,我從另一個角度談談:
講一下臨時的情況,都是準備不充分過河。
在沒有現代交通工具的情況下,古人今人渡河都是一樣的。
有腦子,身體好,不怕死,你就能過!
我自幼喜歡遊山玩水,這方面有些許經驗可供你參考。
走水路,太複雜了。
你不要妄想從書本中得到所有答案,即便是水文專業書也不會告訴你如何過河。
山谷溪流,泥沙少,石頭多大而稜角鋒利,水深超過膝蓋就要警惕了,岸邊折一長棍,邁腿前先探路,不要踩坑裡,腳會卡住,不要踩苔蘚,落腳前試試落腳點穩不穩,所以,緩慢移動,保持重心穩定。
在河道有巨石裸露的情況下,走水流衝擊巨石的那一面,不要走巨石背後,因為巨石後情況很複雜,運氣好還會有動物躲石頭後。
十米,這距離就是你判定河道寬度能否涉水的標準。
十米之內河道,一切盡在你眼中。(摸著石頭過河是不對的,受傷風險太大了,不管是趴著還是彎腰,都把頭部暴露在在前方了。)
有人說,扔石頭,聽聲音判斷水深。這個方法在開闊水域是沒用的,只能在相對封閉的深潭或許有用。
不要踩高蹺,,你沒那實力。。受傷風險更大。我們過河就是要把風險降到最低,安全保障做到足夠。
山谷涉水還需注意天氣,在你慢慢過河的幾分鐘里,上游降雨已經朝你移動了兩三公里了。不要在水中逗留嬉戲,耗時越少,風險越低,只有陸地才是相對安全的。

野外開放水域和千米寬河道:

1.自己游過去
2.自製工具輔助游過去
3.自製筏子
首先注意安全渡過淤泥沼澤地。
不要低估淤泥的深度,足夠陷下去你半個身子。當然爬過去啦,先把背包取下來拖著再爬。
1:首先判定自己是否經過長距離游泳訓練,是否接受過自救訓練,游泳前是否出汗過多,攜帶物品是否能防水,是否信心足夠(很重要),是否有足夠安全保障?
2:有背包的情況下,確保背包浮力足夠,計算背包浮力的中心,使浮力最大的一頭支撐頭部①上半身趴在背包上,腿做動力前進。或②背包用繩固定在腰帶處,仰泳省力前進,要注意經常回頭看前方是否有浮木、船等障礙物,避免碰撞。
注意,背包過重時不宜背負在背上泅渡,除非你腳力過人~
用外套或褲子的情況下:褲子本身不防水,我們可以用塑料袋,避孕套等吹氣球 塞進褲管,紮緊褲管,萬一游到一半氣球跑出來就over了!
有竹子的情況下:竹子比樹好。確保你的竹子足夠粗,浮力足夠。
綁竹竿,當然三根捆在一起容易固定。希望題主有設計船模的經驗,確保竹筏足夠穩定。
或者砍成小臂長短,綁在胸前,固定好。
或者只有一根竹竿的情況下,砍了做個長方形框最好,趴上去穩定。不要做三角形,這不是搭房子,你扎不穩。最好不要用長長的竹竿直接下水,能砍成小臂長短是最好的,也就是一個竹節。
不要用一根長竹竿游泳,此法極其愚蠢。
有塑料袋,避孕套的情況下,檢查是否漏氣,吹氣球 後塞入上衣外套,確保不會壓迫氣管,即可下水。
以上方法均可使頭部不入水。
游泳方式方法以及水中險情不討論。
3:自製筏子,使上半身或全身不入水。
三根長竹竿搭三角形,三角形難紮緊。人在其中,雙肘撐住,腳為動力前進。
一根竹竿如前文所說,砍了,一就是不行。
兩根竹竿:各穿過背包肩帶,竹竿尖端固定,背背包,肘部撐住,腳為動力前進。這個很可靠,背包提供後面的支撐,竹竿提高前面的支撐。
可樂瓶子搭筏子:沒人身上會帶那麼多瓶子。
搭個完整的筏子不現實,材料不夠,不要學貝爾格力餌絲,人家在拍戲。

千米以上寬度的河道:別問了,你直接call我,我幫你叫救援。

更新(●—●)
-——-
養條大狗,別養二哈。


我來說個牛X的古人渡河。

夸父逐日

遇見大江大河攔在路上,一口氣喝乾。渡河?河在哪,喝乾它。

夸父表示,身為古人就得這麼叼。

此處應該有配圖,然而我懶。大家自行發揮吧。


公無渡河


一葦渡江唐生智


古人?當然是踩葉子過江啊!


我們都學過一篇課文,名字叫《趙州橋》
還有一個職業叫擺渡


阿骨打抱著一根木頭就能渡過黃河


可以參考一下貝爺的《荒野求生》,雖然貝爺過河的筏子基本都沉了,但木筏、氣囊、獨木舟之類的在古代應該還是有操作意義的


推薦閱讀:

讀長恨歌時我有個疑問,就是詩經里出現了楊貴妃為什麼?
怎樣在30天內寫好特定的幾個毛筆字?
關於詩經樛木的一個問題,《詩·周南·樛木》:「樂只君子,福履綏之。」 求這裡的 綏 字解釋與讀音?
詩經里最美的情話是什麼?

TAG:文化 | 冷知識 | 詩經書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