難道中國現在又流行病人問診、醫生手錄了?
問題聽上去可能有點荒謬無稽,來源是豆瓣上一個北京的醫生寫的一個帖子:http://www.douban.com/note/210469042/ 看來看去,列出來的這些問題,特別是開頭幾段,一條一條的就是醫生問診的內容。難道不應該醫生提問,而得是病人背熟了醫生手冊,主動交代,坦白從寬,抗拒從嚴??
這個指南有點過分了。
對於病人來說,最重要的就是:問什麼答什麼!
這樣的情況是很讓人抓狂的:
A:我覺得我應該是上呼吸道感染了.
B:為什麼呢?你有那些癥狀?
A:我以前有過這樣子,去過醫院,醫生這樣說的
B:我想問下你究竟有那些癥狀?
A:恩,我有點咳嗽、喉嚨痛、怕冷,怕風
B:你咳嗽多久了?
A:啊,好像有好久了!
B:有多久?一個星期還是半個月還是幾天而已?
A:恩,我想下,好像之前還有點發燒,然後最近都沒有了, 只有點咳嗽了!
B:(有點抓狂了)我想問下你的發燒癥狀是多長時間?能給我個準確的時間嗎?
A:可能有20多天了吧。。。。。。。。早先有點燒,我去吃了點頭孢,以前醫生都這樣給我開的,
B:用了多久?
豆瓣的帖子寫的有點過了。
除非是學過醫的,否則大多數人是不了解問診流程和技巧的,也沒必要去了解。難道我不懂醫生問診流程我就不能生病了?我得病了去醫院看病,只要把我覺得重要的不舒服告訴醫生就行了,其他的你還想了解就由你來問,我如實回答就成了,為什麼還要我來背什麼病人手冊?這種要求太過了。
那個帖子寫的更像是一個給剛剛學習診斷學的醫學生看的,介紹一些問診技巧。比方說,你不能把病人滔滔不絕的說的話全都記下來,而是要從一堆信息里迅速找到自己想要的。病人不知道自己得了什麼毛病,只是知道自己有哪裡不舒服,可能有些東西是沒有關係的,你不能被病人牽著思路走;還可能有些東西病人忽視了以為不重要就沒告訴你,你要注意發現並且提問,來獲得你需要的信息。
病人只要如實回答問題就行了,沒必要記住那麼多,還手冊。如果醫生該獲得的信息忘了問了,那肯定是醫生的責任,關病人毛事?
以下的內容出自果殼網 金色葡萄 的日誌,可以看這個,比豆瓣的好多了
金色葡萄 2011-09-27 16:40:50
本文遵守創作共用-署名協議,歡迎傳播
您可以自由:
* 複製、發行、展覽、表演、放映、廣播或通過信息網路傳播本作品
* 創作演繹作品
* 對本作品進行商業性使用
惟須遵守下列條件:
* 署名 — 您必須按照作者或者許可人指定的方式對作品進行署名。
如何看病(-):該看不該看
1. 我不想討論醫療制度如何如何,只是在現有的條件下,儘可能幫助需要醫療救助的人,使人們看病的效率更高。
2. 請質疑任何從網路上獲取的醫學知識,包括本blog
3. 歡迎傳播
問題1: 該看不該看
人的身體是有自我修復能力的。而且這種能力很強,顯然比電腦和汽車厲害。有些疾病並不需要治療,有些疾病是有「自限性」的——也就是時間到了自己就好了。
不過,能夠發生在人身上的疾病,也是伴隨人類進化了同樣長的時間,也不是等閑之輩。
如果自己身體不適,是扛著,還是去醫院就診。這是個問題。
1. 如果器官的功能受損,需要立即就診:
眼睛的功能是用來看東西的,突然看不見了,應該馬上看醫生。同理,突然聽不見了,四肢運動突然出現障礙。。。值得注意的是,人類有許多器官是雙份的,比如眼睛、耳朵。。有些人一隻眼睛的視力突然下降,另一隻卻完好,有可能忽略了壞眼的問題。
2. 不能忍受的疼痛。
疼痛是身體發出的火警,不要去挑戰疼痛。如果遇到不能忍受的疼痛,應該儘快就診。比如腹痛、胸痛、眼痛。需要提示的是,即使你到了醫院,通常醫生也不會立即給你止痛。疼痛是火警,是了解身體狀況的重要信號,沒有人會在消滅火災之前,先把附近的電話線都砍了。
3. 反覆發作的不適
老毛病了,忍忍就過去了——大部分的癌症就是這樣度過了無人騷擾的童年期。對於反覆出現的不適,應該認真注意誘發的原因、緩解的方式。
對了,最重要的是——自己的年齡,&>50歲的,最好去看看,免除後患。
4. 已經處於某個疾病進程中,但是感覺突然發生了變化。
大夫可能已經告訴你這個病沒什麼,過幾天自己就能好,開始的時候,感覺也是一天比一天好,可是今天突然惡化了,那麼最好再去複查一下。
5. 別人看出來的疾病
通常不用著急,人類的身體有發達的自我檢測系統,如果自己沒有什麼不舒服的感覺,多半沒有太大的問題。(注意:醫生經過身體檢查發現的除外,比如身體上的包塊之類的)
典型的是結膜下出血。一般是「白眼珠」上有鮮紅的血跡,自己毫無感覺,不疼不癢視力不降,通常是照鏡子或者是被其他人發現,這種不是「眼底出血」,這種是「白眼珠」上的細小血管破了,跟磕青了沒什麼區別。咳嗽、便秘、揉眼睛。。。都可能引起。
===
定期體檢是必要的。
自己的身體只有自己保護,兄弟靠不住、組織靠不住。
如何看病(二):急診還是門診?
一般醫院都有急診和門診。
急診是給緊急需要救治的病人準備的。
門診則是給不那麼緊急的病人準備的。
急診的設置是為了使病人在短時間內脫離危險,因此配備的藥品都是應急的、速效的,配備的檢查手段也是基本的,能夠快速做出判斷的。
所以,如果你得的是不那麼緊急的病,甚至是慢性病,其實在急診,並沒有針對你的病的療效好副作用小的藥品,而且化驗檢查並不是很全,輔助檢查的設備也不是都能做的。
不要僅僅因為白天上班,不好請假,而在晚上去看急診。你得不到最好的藥物,不能完成最好的化驗檢查和輔助檢查。身體是自己的,工作是國家或者資本家的。僅僅為了不請假而在晚上看急診,你為了節省一天的工資而放棄給自己最佳的診斷和治療,又侵佔了分配給急症患者的醫療資源,是損人不利己。。
需要去急診看的病:
1. 剛剛發生的疾病。
一個病已經得了三天了,還跑到急診去看,我會態度很好的在心裡痛罵。
2. 這個疾病可能在8小時內使器官的功能造成不可逆的損害。
嚴格一點,需要急診處理的眼病只有:視網膜中央動脈阻塞(需要在10分鐘內救治)、眼球破裂傷、急性閉角型青光眼急性發作。(補充下,還有化學傷、燒傷等等。)
突然發作的腹痛、胸痛、眼痛、頭痛,還是應該到急診看看先。
如何看病(三):看門診的時間
我國是地大物博人口眾多,很小的可能性,乘以13億,都是無比巨大的數字。
任何你覺得合適的時間,一定是門診人多的時間。
1. 一定要避開三個的時間:
星期一上午,星期一上午,星期一上午
只能用人海茫茫來形容。
為了您和家人的健康,請不要在星期一上午看病
請轉告您周圍的人,「為了您和家人的健康,請不要在星期一上午看病」,並請他們也轉告周圍的人。
2. 通常來說上午看病的人多,下午少,周一多,周五少。到了周五的下午,基本看病的人就很少了。看來辛勤的工作有益於身體健康。
3. 季節性
放假了去配個眼鏡吧——老老實實排隊吧
等天涼快了再做這個手術吧——老老實實排隊吧
等放假休息有時間了再去看這個病吧——老老實實排隊吧
4. 惡劣的天氣
颳風下雨是看病的最佳時機,雨越大,人越少。其實,天氣對許多人的出行,並沒有太大影響,如果工作很忙,需要在短時間內看個病,然後趕緊回去上班,最好是在下雨的天氣去看病。
如何看病(四):看病前的準備
相信您已經選擇好了看病的日期,下面介紹一下看病前的準備。
1. 回顧歷史:
* 請在看病之前,回顧一下您的病史,從什麼時候開始發病?發病的時候自己有什麼感覺?如果有時間,請用本子和筆寫下來。
* 回想一下是否對藥物過敏。藥物過敏史對於醫生非常重要。如果您在以前用某種藥物出現過嚴重的不良反應,請記錄下來,在看病的時候向您的醫生諮詢是否屬於藥物過敏,如果是的,請醫生在您最常用的病歷封面上寫下過敏的藥物名稱。
* 回憶一下曾經接受過的治療,以及正在使用的藥物,和它們的商品名稱。如果您還能找到藥物的說明書或者空的藥瓶或者剩餘的藥物,請帶上它們。
* 帶齊以前的病歷記錄,曾經做過的檢查結果。每次看過病後,也請收好所有的檢查結果和病歷,有些檢查結果是由熱敏列印,時間久了容易褪色,請複印一份保存。
2. 準備行政用品:
* 帶上信用卡和足夠的現金,有些醫院不支持刷卡,而取款機前面排隊的人可能很多。注意看管好自己的隨身財物。如果您是小偷,盜亦有道,請勿在醫院行竊。
* 帶好身份證、社保卡、醫療藍本、退休證、離休證、醫院的就診卡等等一切跟醫保可能有關係的東西。平時除了身份證,這些東西最好專門使用一個透明塑料文件袋放在一起。
3. 安排好病假當天的事務:
* 請好病假,安排好當日的工作。工作是國家的或者資本家的,身體是自己的,只要不給同事添麻煩,離開工作崗位是沒有問題的。
* 如果是去看急診或者自覺比較嚴重的器官功能問題,比如嚴重的心前區疼痛、視力突然喪失等,帶上手機和充電器,您有可能會需要住院或者留院觀察。
* 最好能夠找個比您更健康的夥伴陪同您去看病。
* 預計前往的時間,不要在上午11點以後,或者下午4點以後才去醫院挂號。因為,恐怕沒有號了,或者雖然看了醫生,但是到需要做檢查的時候,已經過了下班時間,其他的科室已經沒人了。
* 估計一下交通情況,選擇合適的交通工具。最好不要自己開車或者騎車,請打車前往醫院。一是醫院附近很難停車,停車費高昂,二是您接受的某些治療可能再不適合開車或者騎車。
* 查詢一下當日的天氣。天氣越惡劣,看病的人越少。
4. 選擇合適的醫院:
* 如果您已經具有相當的醫學知識,您可以根據自己的病情來選擇醫院。
* 一般社區醫院和二級醫院都非常的清凈,去看病取葯會很舒適。建議您首先去社區醫院或者臨近的二級醫院就診,至少可以獲得相應的醫學建議和轉診建議。如果您對這些醫院的醫療質量不放心,也可以事先諮詢一下有醫學背景的朋友,去哪裡看比較好。
* 當您選擇了三級甲等醫院看病,也就意味著選擇挂號難、看病難。
5. 挂號
* 沒什麼好說的,太難了,甚至對於醫生自己看病也很困難。如果是外地病人到另一個城市看病,而且要看某個特定的專家,試試提前在網上預約之類的方法,免得到了以後掛不上號,要等幾天甚至一周,在北京最低的生活費也是100元/天,一旦等起來消費驚人。
6. 調整心情
* 得病不是一件愉快的事情。但是人總是會生病的,遲早也是要病死的。所以疾病降臨到自己身上,也沒什麼好抱怨的。
* 去醫院看病,並不能一定能夠治好。實際上,給您看病的醫生,最後一定看不好他自己的病,100%是病死的。
* 與您的醫生合作,共同對抗您的疾病。
* 《史記?扁鵲倉公列傳》「故病有六不治:驕恣不論於理,一不治也;輕身重財,二不治也;衣食不能適,三不治也;陰陽並,臟氣不定,四不治也;形羸不能服藥,五不治也;信巫不信醫,六不治也。」翻譯成白話文就是:一是狂妄、驕橫、不講道理的人;二是只重視錢財而不重視養生的人;三是對服飾、飲食、藥物等過於挑剔、不能適應的人;四是體內氣血錯亂、臟腑功能嚴重衰竭的人;五是身體極度羸弱、不能服藥或不能承受藥力的人;六是只相信鬼神、不信任醫學的人。對於屬於上述六種情況之一的人,他們的疾病不論中醫還是西醫都很難治好。
7. 穿著打扮
* 不要化妝。也許您會有面色蒼白、黑眼圈。這些都沒關係,這些恰恰是醫生需要看到的。即便是去看那個很帥或者很漂亮的醫生。
* 盡量穿容易穿脫的衣物,比如上衣建議是開襟的衣服,而不是套頭的衣服。
* 袖子要比較容易的挽起來或者脫下。比如冬天,最好穿厚實的大衣,而裡面穿相對薄一些的衣服。
* 口罩。如果有的話戴上,醫院是疾病最集中的地方。本來您就處於比較虛弱的疾病狀態,不要再感染了其他的疾病。口罩從醫院回來以後要清洗,手也要好好洗。
8. 檢查確認上面的各種準備事項,帶齊所有的東西,出發。如果能戰勝疾病,就藉助醫生的力量一起戰勝它,如果不能戰勝疾病,那麼從醫生那裡學會如何與自己的疾病共存。
如何看病(五) 怎樣與醫生交流
您與門診醫生接觸的時間
---
如前所述,當您選擇了就診於三級甲等醫院的時候,您也就選擇了挂號難和看病難。同時也意味著其他的病人也同樣面臨挂號難和看病難的問題。為了儘可能的緩解這些問題,一位醫生會在出診時間內看儘可能多的病人,特別是專家,有可能今天額定的挂號量是看20位病人,但是通常會因為外地病人、可憐的病人、重症的病人、有權有勢惹不起的病人而加號到30甚至40個。如果上午的門診是30人,從早上8點看到12點,共4小時,中間沒有喝水上廁所的時間,那麼平均接待每位病人的時間是4*60/30=8分鐘。不錯,這就是您凌晨爬起來,裹著軍大衣在醫院挂號室門外在寒風中等了三個小時以後掛上號,又從上班起等了3小時以後換來的就診時間,8分鐘,平均值。
還不夠準確,這8分鐘並不是您坐在診室內和醫生交流的時間,在形成初步診斷以後,醫生會給您安排一些檢查,大多數是當天就能夠完成的,所以您拿著化驗單檢查單做完檢查以後回到醫生那裡,還要再給他看結果。想必您已經注意到了,在您等候過程中,總有些人沒拿著挂號條就衝進了醫生的診室,其實那些很可能是做完檢查給醫生看結果的病人。
也許您會非常好心地幫助醫生維持就診的秩序,堅決制止那些加塞兒的人。我建議儘可能在診室外進行,也許您一把拽出來的是那個剛剛跑了幾層樓憋了半天尿才做完B超想拿給醫生看結果的病人,他也只有平均8分鐘的時間與醫生交流。
與醫生說話
---
不論您是看中醫還是看西醫,中醫講究望聞問切,西醫講究問病史和查體。醫生都需要和您交談才能夠知道您的疾病是怎樣的。我們的身體裡布滿了各種自檢的信號線,它們會將身體的損傷通過它們自己的語言向您的大腦做彙報,比如疼痛、酸脹、無力、燒灼感、異物感。請向醫生報告這些感覺,他才能幫助您。
中醫不是僅僅切脈就可以摸出您是什麼病,西醫也不是僅僅靠CT、B超、化驗單就可以知道您是什麼病。診斷疾病就像是CSI做調查,全面的證據才能指認真兇。
雖然很少,但是確實有一些病人到醫生面前一句話不說,手一伸或者臉一挺,醫生要先猜出他的主要癥狀和不舒服,說對了以後,他才繼續看病。從前我出門診,在相對閑適心情也不錯的時候會陪著他們玩一會,答對的話他們 會很心服口服的。
另一種人很多,他們會不斷的陳述。比如,"我從20年前就開始胸悶了,那正是小平同志南巡的那一年啊,改革開放以來……"有時候這種傾訴是不自覺的,尤其是老年人。老年人必須依靠事件來回憶時間順序,所以我在《看病前的準備》里寫需要事先回憶一下病史,並且記錄下來。當傾訴與疾病無關的時候,醫生會打斷您,或者是您的長輩,這不是不尊重或者態度不好,而是您只有8分鐘。
區分事實和判斷
---
請儘可能學會區分陳述事實和判斷,區分這兩點是需要極高的知識和智力的,而且稍微不小心即使具有極高知識和智力的人也可能混淆。
如下是事實陳述:「我眼睛紅」,「我發燒最高到39度」,「我嗓子疼」
如下是判斷陳述:「我眼睛發炎了」,「我發燒很高」,「我上火了」
除非是在精神科或者心理門診,否則請您儘可能陳述事實。
對於您的感受,請按照不舒服發生的感覺或者表現,以及它們發生的時間來描述,比如「尿尿尿不出來3天」是非常好的描述,而「尿不出來很久了」則仍然沒有給醫生提供足夠的信息。我的建議是
* 慢性病請精確到年或者月,比如「運動後胸悶5年」,
* 近1-2年發病的,請精確到月,比如「雙眼視力下降6個月」
* 近1個月內發病的,請精確到日,比如 「尿尿尿不出來3天」
* 急性病請精確到小時,比如「左眼前發黑看不見東西1小時」。
如果您有數字能夠描述您的病情,請儘可能告訴醫生數字。比如,「這個星期我的血糖最高到過13」,但如果您僅僅說「這個星期我的血糖很高」,那得看您跟誰比了。對於醫生的提問,特別是有「多少」這樣的關鍵詞的提問,請盡量以數字回答。不過很遺憾,通常當我問起「您得高血壓多少年了?」 80%以上的回答是「很久了」。
疼痛與痛苦
---
看病,哪怕是急診,醫生不會馬上給您解除痛苦。
疼痛,是大自然賜給人類的禮物,雖然那是無人想要的禮物。疼痛是身體發出的火警,是診斷疾病和判斷疾病進展的重要信號,是您生病的身體部分直接向醫生的報告。在沒有明確診斷之前,醫生是不能夠幫病人止痛的,就好像沒有查明報告火警的位置,我們不可能把火警的電話輕易掛掉。也許您或者您的家人在檢查床上疼得死去活來,醫生還是會冷漠的用手摸這摸那,甚至使勁壓一下問您是否更疼,此時也請告訴醫生您的感受。
另外,值得說明的一點,也需要向低年醫生強調的一點是,那種顯示出痛苦,大聲叫嚷的病人,另一方面也說明他們有強大的生命力,而另一類蒼白的悄無聲息的病人,卻更有可能有生命危險。所以當您在急診看到醫生不顧您大聲叫嚷的同伴,而去看另一個悄無聲息的病人時,不要去阻擋醫生。
態度
---
如果您收入不高,生活不充裕,請直接跟醫生說,相信很多醫生會和我一樣給您選擇相對便宜的藥品和治療。不過同時相對便宜的藥物也意味著療效,特別是副作用的不同。
如果您在路上堵車,找不到停車位,在挂號室門前受凍,坐在門診等候一上午無所事事,請盡量不要將怨氣宣洩在那個為您看病的醫生身上,他在上班路上一樣堵車,一樣找不到停車位,您在挂號室門前受凍的時候,他在病房檢查住院的病人,您在門診等候的時候,他在診室里奮力看病。
很多時候醫生的態度是由科室決定的,越是緊急和危急生命的科室,醫生的態度越冷漠甚至惡劣,在急診室不可能有醫生和顏悅色地跟家屬說話,有且只有厲聲命令家屬去做什麼。醫生不會也不應該把病人當作自己的親人來對待,事實上很多醫生不敢給自己的親人做手術,因為感情因素可能會影響判斷。
希望您能明白,醫生的態度與醫學水平沒有直接的關係。
期望
---
相當多的疾病是不能夠消除病因的,比如常見的高血壓、糖尿病、青光眼、類風濕……現在的醫學也無法解決這些問題,醫生能夠提供的是儘可能控制疾病進展的方法,使疾病無害化,血壓降低到正常值,意味著您幾十年以後死於腦出血的可能性要減小;眼壓降低到目標眼壓,意味著您丟失視野的速度能夠減慢,甚至停止。您能夠在醫生這裡找到的不一定是戰勝疾病的方法,而往往是學會如何與疾病共存,共同生活。
新聞或者報紙上出現的某個疾病的治療「希望」,並不等於真正在醫院就可以給您用上。醫學是非常保守的學科,一種治療方法要經過幾年、十幾年甚至幾十年的研究才能確定下來,一種新葯上市至少要經過十年的實驗和審批才能夠進入醫院的藥房。
即使是經過那麼多年的研究確定下來的治療方案,仍然不可能100%的保證治好您的疾病,絕對不可能。治病和修車不一樣,不是您交了錢,就一定可以拿到一輛修好的車。
請您一定記住:花了錢,絕對不可能得到保證治癒,絕對不可能保證沒有風險。
萬一你得到了醫生這樣的保證,說明:
a)醫生在安慰你;
b)跟你說話的壓根就不是個醫生。
知情同意
---
如前所述,您絕對不可能得到保證治癒,絕對不可能保證沒有風險。在侵入性的操作治療或者手術之前,醫生會給您看一個知情同意書。這個知情同意書就像是您在購買股票、基金時聽到的「入市有風險,投資需謹慎」一樣,是要告訴您可能發生的危險的。
1. 知情同意書上寫的每一種風險,都是真實發生過的,至少有一個真實的病人,真真切切地經受過這樣的痛苦。
2. 知情同意書上寫的出現的風險,一旦發生,醫生也會繼續全力地幫助您。
不證自明的公理
---
1. 人都是要生病的。
2. 人都是要病死的。
別老一去看病就買個新的病曆本,什嗎都解決了。
我覺得豆瓣文章中提到的「優秀病人」標準並不是一個硬性指標(肯定不是啦其實我在說廢話湊字數),而是代表了從醫人員的一個美好的願望。誰不希望辦事效率高、省時省力啊~每個大夫有他擅長的領域(應該吧),有些東西人家就是一時沒想起來要問啊,如果你覺得有必要說那就主動說出來怎麼了?
何況有時候病人還會刻意隱瞞病情。我想大家都不用這麼緊張吧~,醫生問了咱就老實回答,他要沒問你覺得應該說的就提出來。
雙方之間建議一個和諧美好歡樂愉快的合作過程不是很好嘛XD
看了下這個帖子,我覺得這個做法還是利大於弊的。
幾年前我得了囊腫,醫生建議我開到手術,說「這個很危險要今早切除」,猶豫不決的我最終找到熟悉的另家醫院的大夫,大夫仔細和我談了半小時後,建議我保守治療,結果我聽了後者的話,半年後囊腫自己消失。
為什麼不同的醫生,給到的建議不一樣?答案就是,看病的過程已經變得程序化。
大家都說,醫生應該採取更多的主動權,我們是病人,我們回答就好。
但就像帖子里統計的:每個醫生面對病人的時間整體上可能不會超過10分鐘。這10分鐘,怎麼可能就能精準的判斷你的病情?如果萬一漏掉了某個重要的問題,是不是就會造成誤診?
當然,我並不是在這裡幫醫生說話,只不過在這樣的體制下,對於不負責的醫院或者醫生的討伐究竟能有多大用處?又能改變什麼?最終受罪的還是老百姓。
我們能做到的,就是盡量的保護自己,看病前作好準備,盡量讓醫生給出最好的治療方案。
之前寫過 如何更好地向醫生描述自己的病情?
當時在原問題里就有其他人指出,如果醫生對沒有醫學知識的患者提出極高的要求,要求患者準確彙報病史,這是不切實際的,也是不對的。這點我當然很認同。原則上,醫生對於難以溝通或者對答不切題的患者,也應該儘可能充分地採集病史。不能因為患者有些時候不配合就把所有問題都甩鍋給缺乏專業知識的患者。
在病史採集和醫患溝通過程中,醫生應該主動設計問題,掌控談話節奏,醫生在談話過程中往往要佔主導地位。
患者能做到儘可能準確理解醫生意圖、言語清楚、問什麼答什麼,不要離題太遠,這就已經很好了。
- 時間先後順序清晰,從發病開始描述,避免插敘,主要癥狀不要遺漏,必要時可以提前寫下來
- 描述癥狀,不要自己給自己下診斷和病名,其他醫院醫生的診斷可以說
- 問什麼答什麼,避免在回答癥狀和發病經過問題時答非所問。答完就停,不要隱瞞病史
- 在交流後半段討論治療方案時補充說明自己的用藥經過、既往疾病史和藥物過敏史
- 個人的其他利益訴求和特殊要求往後放,先讓醫生把是什麼病搞清楚
- 攜帶以前的影像報告、化驗結果、病歷資料,影像報告要攜帶片子和閱片意見
- 盡量採用醫生易懂的語言,語速適當,避免啰嗦
- 如需詳細諮詢,選擇就診時間充分的醫療機構就醫,這可能需要更高的診療費和排隊成本
我曾經因為感冒有炎症,淋巴有點腫,結果被醫院診斷為囊腫,要手術切除。直到手術前一天晚上,來了個頭髮花白的老醫生,他一看而話沒說,直接說這是淋巴。接著就是一群人過來問我,你最近是不是感冒了啊...唉,這件事一輩子都忘不了
推薦閱讀:
※北京有哪些好的骨科醫生?
※如何評價北京僑福芳草地購物中心?
※北京亦庄因何而得名?
※這是北京拍的鳥,請問是啥鳥?
※北京哪裡的衚衕最有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