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哪些細思恐極的古詩詞?


杜甫有一首古絕:
二十一家同入蜀,惟殘一人出駱谷。自說二女嚙臂時,回頭卻向秦雲哭。

詩的背景是唐永泰元年,大將僕固懷恩遭宦官駱奉先誣陷,遂勾結吐蕃、回紇叛唐。關中既亂,流民四散,蜀地與關隴只有秦嶺之隔,且較為封閉安全,故多有避亂入蜀者。

二十一家同入蜀,說的就是由秦隴入蜀的一批難民,共計二十一家。古人一家並非現在的一家三口,常常三世一家或者更多,那麼這個難民團體至少得有百人以上規模。

可為什麼這麼多家要結伴逃難呢,傴僂提攜、瞻前顧後豈不很麻煩?
因為他們從關中入蜀得通過儻駱道

儻駱道,因南口曰儻(在陝西洋縣境內)北口曰駱(在陝西周至縣境內),故名,又叫駱穀道,長約五百里。在中國歷史上穿越秦嶺的諸條古棧道中,儻駱道最靠近秦嶺主峰太白山,途中要翻越太白山周圍的五、六座分水嶺,人煙稀少,猛獸出沒,是最便捷也最艱險的一條。秦嶺橫亘中國中部,被稱為華夏龍脈,最高峰太白山海拔3767米,是南北氣候的分水嶺。 古道穿越秦嶺,艱險不言而喻,詩仙李太白有《蜀道難》嘆曰:西當太白有鳥道,可以橫絕峨嵋顛。地崩山摧壯士死,然後天梯石棧相鉤連。

時至今日,我們會有一種錯覺:人類已經把地球上的角角落落開發完了。但倘若把您置入秦嶺深處,恐怕不會與一千四百年前的唐人有什麼兩樣——面對自然洪荒的無助與渺小。
所以這二十一家要結伴而行。結伴,不僅是為了人身安全,更是心理安全。

可結果怎樣呢?
惟殘一人出駱谷。只剩一個人,活著走出了駱穀道。
詩人既然能寫這首詩,那麼一定有一個講述者,而講述者只能是那位唯一的倖存者。這就有點意思了。
一個事情的發生,叫做客觀事實,但對於同一個客觀事實,每個目擊者都可以產生不同的主觀看法。他人若想還原客觀事實,需要儘可能多地向各個目擊者收集資料,進行綜合分析。
但本詩所記錄的這件事,只有一位目擊者存活下來,其餘的都死在莽蒼秦嶺之中。
如此,主觀就是客觀。當然,謊言也可能成為事實。

這個存活者講述了什麼呢,作者並沒有詳言,這是由於詩的體裁所限。但『他』肯定是交待出了一個合理過程,作者只透露了其中一幕:自說二女嚙臂時。
存活者應該有兩個女兒,她們也在逃難的隊伍中。嚙臂,字面意思是咬著手臂。但也是一個典故:

《史記·孫子吳起列傳》:與其母訣,嚙臂而盟曰:起不為卿相,不復入衛!

這裡的『嚙臂』,就是訣別吞聲。那麼我們先以典故論之,這句是說,當他講起與兩個兒女訣別的時候,再也忍不住淚水,回頭向北面的秦嶺痛哭流涕。
我們通過這句至少可以推測:他的兩個女兒在最後分別的時候還是活著的。但她們因為某些原因不能再繼續走下去。於是,他放棄了她們。

駱穀道,有五百里。古代行軍,在安全、糧食有保證的情況下,平原地帶以『三十里為程』,達到五十里,便是急行軍,騎兵在追擊時,可以超過一百里。
而處於這樣一個亂世,深山巨谷之中,一隊傴僂提攜的難民走完五百里駱谷,需耗時日可想而知。中途糧食吃完或丟失等於死亡;掉隊等於死亡;生病等於死亡;遭遇猛獸、山洪等於死亡。面對他人的死亡喪失走下去的勇氣,也等於死亡。所以活下來的人,一定是殘忍的。很大可能,也是卑鄙的。

我們回過頭來想,如果嚙臂二字按字面解呢,囓,噬也。——《說文》。字亦作嚙。鳥曰啄,獸曰囓。
野獸咬東西才叫嚙。
或者說,人像野獸。
這不禁令我想到洞穴奇案(The Case of the Speluncean Explorers)。
當然,這種可能僅僅存在於我的腦補中,杜甫儉省的筆觸,讓人無法尋找更多的證據。

無論怎樣。這都是一個恐怖的故事。
何況,僅僅是倖存者的敘述。


白居易《九年十一月二十一日感事而作》

禍福茫茫不可期,大都早退似先知。

當君白首同歸日,是我青山獨往時。

顧索素琴應不暇,憶牽黃犬定難追。

麒麟作脯龍為醢,何似泥中曳尾龜?


大和九年十一月二十一日,甘露之變爆發,白居易有感而作。

甘露之變是唐代後期的一次血腥政變,唐文宗籌劃剪除宦官卻為宦官所制,從此受制於家奴。

當時宦官完全控制中樞,大肆殺戮,族滅十七家,其中王涯等宰相四家,士人罹難數千人,有宦官甚至揚言要殺光長安城裡所有的儒生,長安城一片混亂,直到二十七日才基本恢復秩序,從此唐文宗受制於家奴,形同傀儡,而朝臣上朝則與家人訣別。


當時白居易在洛陽,如果在長安,會怎樣?很可能九死一生。

因為白居易得罪宦官集團由來已久。

元和四年,上《論太原事狀三件》,抨擊宦官李輔光、劉貞亮擅權,李輔光是老資格的宦官頭子,劉貞亮是擁立憲宗登基的主要宦官;

元和四、五年,上《論承璀職名狀》、《請罷兵第三狀》等,反對以宦官吐突承璀為鎮州行營兵馬招討處置使,吐突承璀是憲宗潛邸舊人,元和年間宦官集團領袖;

元和五年,上《論元稹第三狀》等,抨擊仇士良、劉士元等宦官凌辱元稹,仇士良是甘露之變的罪魁禍首。

白居易不但上書,而且寫詩,《宿紫閣山北村》、《賣炭翁》分別抨擊神策軍欺凌、掠奪百姓和宦官宮市強買強賣。

詩歌流傳極為廣泛,影響很大,引起宦官強烈反彈,白居易自己也知道,《與元九書》:「聞《宿紫閣村》詩,則握軍要者切齒矣!」所以,在甘露之變後宦官肆無忌憚,為所欲為的情況下,白居易如果身在長安,宦官集團趁亂殺死白居易不是不可能。


白居易創作《與元九書》是在貶謫江州不久,傷感之餘還是頗有道德優越感,相信自己貶謫是因為做了符合道義之事;甘露之變,真正見識到宦官的厲害,深深的恐懼催生出由衷的慶幸,慶幸自己還活著。

白居易退守洛陽是在大和三年,雖然是主動退守,但是,難免心有不甘,甘露之變後,不甘蕩然無存,從此樂天知命,終老洛陽。


正是江南好風景,落花時節又逢君

盛唐就在這平白的十四個字里凋零了


不算古詩詞,如果說細思極恐只是描述一種令人震顫的感受,勉強能對題。是《莊子 逍遙遊》中的一句,「天之蒼蒼,其正色邪?其遠而無所至其極邪?」
每次發新書,同學們每每翻到古文就怨聲載道,我偏偏喜歡這個,語文書一拿到手就要先翻古文,逍遙遊是名篇(當然語文書上無一不是名篇
「北冥有魚,其名曰鯤……」
莊子的道和自然我說不清楚,但是看到這句「天之蒼蒼,其正色邪?其遠而無所至極邪?」的時候我深受觸動,由於自然科學的發展我們從小就知道,地球是圓的,包裹在茫茫宇宙中,藍色的天空之外是更深更寂靜的黑暗。然而莊子絕不知道,想像兩千多年前一位先哲席地而坐,仰望天空,思考它藍色背後的無盡宇宙,真是不得了!太需要想像力了 !這種思想上的高遠使我肅然起敬,而兩千多年後,我一個平凡的學生竟知道了他疑問的答案,微妙的穿越時間的聯繫又讓我深受感動。

的確非常有感慨,所以分享給題主,莫要嫌棄(&>﹏


雪胔白骨滿疆場,萬死孤忠未肯降。
寄語行人休掩鼻,活人不及死人香。

此詩為《題城牆》
無名氏。徐鼐《小腆紀傳·閻應元傳》記載,順治二年乙酉(1645)清軍下江南,江蘇江陰縣前後典史閻應元、陳明遇共同率領軍民聯合抵抗,堅守城池八十一日,殺清兵七萬五千餘人。

後城破,清兵屠城,城內被屠者九萬七千餘人,城外被殺者七萬五千餘眾,江陰遺民僅五十三人躲在寺觀塔上保全了性命。

屍滿街巷池井。有女子不詳姓氏,提詩城牆云云:
雪胔白骨滿疆場,萬死孤忠未肯降。
寄語行人休掩鼻,活人不及死人香。


不知道算不算跑題,是李白的《答王十二寒夜獨酌有懷》

用典較多,簡單翻譯了下,原詩用黑體:
昨夜吳中雪,子猷佳興發。
題目是「答王十二」,王十二具體是誰不太清楚先不管。後半句李白也借王子猷「乘興而行,興盡而返」的典故說了:我這首詩答不答的不重要,主是要罵個盡興。  
萬里浮雲卷碧山,青天中道流孤月。
孤月滄浪河漢清,北斗錯落長庚明。
懷余對酒夜霜白,玉床金井冰崢嶸。
孤冷絕美的景色做鋪墊。
人生飄忽百年內,且須酣暢萬古情。
人生不就是幾十年么,喝了就得罵的爽。
君不能狸膏金距學鬥雞,坐令鼻息吹虹霓。
你別玩鬥雞,玩兒鬥雞當了官還吹牛逼。
君不能學哥舒,橫行青海夜帶刀,西屠石堡取紫袍。
你別學哥舒翰,為了陞官人都搞死好幾萬。
吟詩作賦北窗里,萬言不直一杯水。
世人聞此皆掉頭,有如東風射馬耳。
我現在說話不值錢,大家都當耳旁風。
魚目亦笑我,謂與明月同。
我是珍珠亮瞎眼,他們當成死魚眼。
驊騮拳跼不能食,蹇驢得志鳴春風。
我是屈才的千里馬,瘸驢都敢嘲笑我。
折楊黃華合流俗,晉君聽琴枉清角。
我是真正的搖滾樂,他們卻只聽五月天。
巴人誰肯和陽春,楚地由來賤奇璞。
唱不到一塊,吃不到一鍋,總之全都不識貨!
黃金散盡交不成,白首為儒身被輕。
老教授一樣到處花錢打點,竟然還沒進中科院。
一談一笑失顏色,蒼蠅貝錦喧謗聲。
我談笑風生嚇死你,你們這些蒼蠅捉文捕句,就想搞個大新聞。
曾參豈是殺人者?讒言三及慈母驚。
我本來行的端走得正,結果還真是讓你們搞了個大新聞。
與君論心握君手,榮辱於余亦何有?
悄悄地告訴你吧朋友,其實我才不在乎。
孔聖猶聞傷鳳麟,董龍更是何雞狗!
孔子都知道保護珍(wo)稀(zhe)動(zhong)物(ren),
董龍之徒算什麼JB玩意兒?
一生傲岸苦不諧,恩疏媒勞志多乖。
天生驕傲不解釋,但是也沒幹出個屁。
嚴陵高揖漢天子,何必長劍拄頤事玉階。
我要做嚴光這樣的高人隱士,不給皇帝當保安。
達亦不足貴,窮亦不足悲。
有錢吃肉夾饃,沒錢光吃饃不夾肉,能咋的。
韓信羞將絳灌比,禰衡恥逐屠沽兒。
說不幹就不幹,丟不起那人。
君不見李北海,英風豪氣今何在!
君不見裴尚書,土墳三尺蒿棘居!
你看李邕都死了!裴敦復也死了!
少年早欲五湖去,見此彌將鐘鼎疏。
年輕的時候就喜歡說走就走的旅行,不幹了正好馬上啟程。

為什麼細思極恐:

先說這一句
君不能狸膏金距學鬥雞,坐令鼻息吹虹霓。
狸膏、金距都是鬥雞的裝備,坐令鼻息吹虹霓,說玩兒鬥雞的都趾高氣昂的。
罵的是誰呢?罵玩兒鬥雞的人:
「唐高宗時期,親王、大員們狂愛鬥雞運動......唐玄宗在即位前就十分喜愛鬥雞活動,特別是到了每年的元宵節、清明 節、中秋節,唐玄宗更是一定要聚眾鬥雞,以示天下太平。即位以後,在宮中專門修建了雞坊,選養了千餘只「金毫鐵距、高冠昂尾」的雄雞,並派五百 小兒專門負責訓養(500人哦,好傢夥)。皇帝如此,達官顯貴爭先效仿。 許多人為此不惜重金,以至傾家蕩產......
「唐代文學家陳鴻《東城父老傳》記有:玄宗(公元712--756年)在藩邸時樂民間清明節鬥雞戲,及即位,治雞坊於兩宮間,家長安雄雞,金毫、鐵距、 高冠、昂尾千數,養放雞坊。可見當時玩鬥雞到了何等程度。」
以至於有了賈昌這種因為會鬥雞而拜官的,乃至「朝服鬥雞,兆亂於太平「。確切的說,李白是借鬥雞罵雞犬升天的「奸佞」,罵唐玄宗玩物喪志。
膽兒夠肥!
實際上唐朝之前就有一個膽兒肥的,是初唐四傑之一的王勃:「乾封初(666 年)為沛王李賢征為王府侍讀,兩年後因戲為《檄英王雞》文,被高宗怒逐出府。」
這事兒李白不會不知道吧,還敢罵,真是肥中自有肥中手。(不過這年他本來也是賦閑,可能是覺得when you got nothing, you got nothing to lose吧~)

下一句
君不能學哥舒,橫行青海夜帶刀,西屠石堡取紫袍。
這句說的是當時的名將哥舒翰,石堡城之戰,正所謂一將成名萬骨枯,死了好幾萬人,打贏了。李白直接罵說他這是為了加官進爵不顧底下人死活。
根據李白年表,這首詩作於天寶八年(公元749年)冬。
哥舒翰打下石堡城是天寶八年6月,同一年。這時哥舒翰正是皇上跟前的大紅人兒啊。其後幾年哥舒翰一路高升,加官進爵。直到敗於安祿山之前(公元756年),都沒有失勢。

再看:
君不見李北海,英風豪氣今何在!
君不見裴尚書,土墳三尺蒿棘居!
這是說李邕、裴敦復被李林甫害死的事。
他倆被害是公元747年。李林甫到753年病死,也都沒有失勢。

大家可以查一下哥舒翰、李林甫排除異己的手段。

從」魚目「到」董龍「幾句,又可以得罪多少人?

這時再看杜甫的《不見》
不見李生久,佯狂真可哀。
世人皆欲殺,吾意獨憐才。
敏捷詩千首,飄零酒一杯。
匡山讀書處,頭白好歸來。


"世人皆欲殺"可能並不是一種誇張。
細思恐極。


《秦婦吟》。
作為一首長篇敘事詩其實不需要太多的細思,吃人什麼的,場面都明明白白地告訴你了。可是回過頭來再看一遍開頭四句,真心嚇人:
中和癸卯春三月,洛陽城外花如雪。東西南北路人絕,綠楊悄悄香塵滅。

想像一下,你開車進京,從房山開到北京西站,一個人一輛車沒有,就綠化帶上的樹沙沙響……


「...... 美人醉燈下,左右流橫波。
王孫醉床上,顛倒眠綺羅。
君今勸我醉,勸醉意如何。」
—— 《酬樂天勸醉》,是元稹寫給白居易的。
嗯,也許不能算細思極恐,是細思即此處略五百字。


可憐無定河邊骨,猶是春閨夢裡人。


二八佳人體似酥,腰間仗劍斬愚夫。雖然不見人頭落,暗裡教君骨髓枯。


大早晨看到這個問題一個激靈嚇醒了。作為一名後主廚,沒來得及為鳳閣龍樓連霄漢扼腕,就被這首詩嚇哭x 大晚上看毛骨悚然。
幸後湖開宴賞荷花作
蓼梢蘸水火不滅,水鳥驚魚銀梭投。
滿目荷花千萬頃,紅碧相雜敷清流。
孫武已斬吳宮女,琉璃池上佳人頭。

這兒初中生才疏學淺,現在才發現這首詩就三句……還想問問是為啥。
這個詩不需要註解大概能看明白。前面兩句非常美非常意境。「紅碧相雜敷清流
」千萬頃荷花綻放在水面上,滿池荷葉紅碧相間,醒目異常,絢麗異常(好的flag已立)。 然而最後結局的想像,卻充滿了血腥和不祥,「這千萬頃的荷花,宛若當年孫武斬落的宮女之頭。」試想一下:那千萬頃的荷花千萬頃人頭,而如火的蓼花映照下的水面宛若一池血水。
還沒完,這首詩見宋?無名氏《分門古今類事》卷十三「讖兆門上」,其內容系合併《翰苑名談》和詩話而成:
江南李後主嘗一日幸後湖,開宴賞荷花,忽作古詩云:蓼梢蘸水火不滅,水鳥驚魚銀梭投。滿目荷花千萬頃,紅碧相雜敷清流。孫武已斬吳宮女,琉璃池上佳人頭。」當時識者咸謂吳宮中而有佳人頭,非吉兆也。是年,王師吊伐,城將破,或夢丱角女子行空中,以巨簁簁物,散落如豆著地,皆人頭。問其故,曰:「此當死於難者。」最後一人,冠服墮地,云:「此徐舍人也。」既寤,徐鍇已死於圍城中。
南唐滅亡的同一年,李煜寫下這首詩。宋朝阮閱《詩話總龜》認為是李璟所作,但是同樣將其列入「詩讖門」,並說:「識者謂:雖佳句,然宮中有佳人頭,非吉也。」
然後安利一下上文提到的兩本書,「讖兆門」上的詩都細思恐極。
以上參考文獻 中華書局《怡情書吧—李煜》


「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

光憑這一句就能寫出一個恐怖故事啊!


未央牆西青草路,宮人斜里紅妝墓。一邊載出一邊來,更衣不減尋常數


制芰荷以為衣兮,集芙蓉以為裳。


黃台瓜辭

種瓜黃台下,瓜熟子離離。
一摘使瓜好,再摘使瓜稀。
三摘猶自可,摘絕抱蔓歸。

文明元年(684年),武則天廢帝主政,遣酷吏丘神勣赴巴州校檢李賢居所。丘神勣至巴州拘禁李賢,逼令自盡,終年二十九歲。天子無親由此可見一斑。


這個問題,還有救……

細思極恐。這個要求很低,很多深入到本質的詩,讀起來都讓人震恐的。

作為陶公的鐵粉,我先安利陶公的《歸園田居》其四:

久去山澤游,浪莽林野娛。試攜子侄輩,披榛步荒墟。徘徊丘壟間,依依昔人居。井灶有遺處,桑竹殘杇株。借問採薪者,此人皆焉如?薪者向我言,死沒無復余。一世異朝市,此語真不虛。人生似幻化,終當歸空無。

粗體四句,當時讀到真是渾身一顫。死了,沒了,什麼也不剩下了。

再如他的《形影神三首
》:

貴賤賢愚,莫不營營以惜生,斯甚惑焉;故極陳形影之苦言,神辨自然以釋之。好事君子,共取其心焉。

形贈神

天地長不沒,山川無改時。
草木得常理,霜露榮悴之。
謂人最靈智,獨復不如茲。
適見在世中,奄去靡歸期。
奚覺無一人,親識豈相思!
但餘平生物,舉目情凄洏。
我無騰化木,必爾不復疑。
願君取吾言,得酒莫苟辭。

影答形

存生不可言,衛生每苦拙;
誠願游崑華,邈然茲道絕。
與子相遇來,未嘗異悲悅。
憩蔭若暫乖,止日終不別。
此同既難常,黯爾俱時滅。
身沒名亦盡,念之五情熱。
立善有遺愛,胡為不自竭?
酒雲能消憂,方此詎不劣!

神釋

大鈞無私力,萬理自森著。
人為三才中,豈不以我故!
與君雖異物,生而相依附。
結托既喜同,安得不相語!
三皇大聖人,今復在何處?
彭祖愛永年,欲留不得住。
老少同一死,賢愚無複數。
日醉或能忘,將非促齡具!
立善常所欣,誰當為汝譽?
甚念傷吾生,正宜委運去。
縱浪大化中,不喜亦不懼。
應盡便須盡,無復獨多慮。

這一首的內容且不論,一個人的形、影、神相互問答這個形式,把那一年的我震得話都說不出來。今之眾人,稱實驗體,自以為新,玩弄巧思,構設新意,陶公呵呵笑啊,這都是我玩剩下的。何以早在那麼早的時候,就有了這麼類似當今實驗體風味的詩了呢?從那以後,我才瞭然噓堂公「實驗無體」四個字是什麼意思。

安利,自然少不了謝翱。謝翱公很多詩晦澀,茲舉例一首《冬青樹引別王潛》:

冬青樹,山南陲,九日靈禽居上枝。知君種年星在尾,根到九泉護龍髓。恆星晝霣夜不見,七度山南與鬼戰。願君此心無所移,此樹終有開花時。山南金粟見離離,白衣人拜樹下起,靈禽啄粟枝上飛。

謝翱公是文天祥舊部,南宋敗亡之後,以遺民身份終。 這裡為什麼是冬青樹?粗看一遍肯定茫然不知所云,只是因為不明此段史事:

番僧楊璉真迦掘錢塘、紹興之南宋皇陵,盜寶棄骨於野。時有紹興人唐珏,聞之悲慟,變賣家資,邀鄉里兒男,以荒郊白骨亂真,潛入陵山,自永思陵以下,隨號將諸帝遺骸分別收藏起
來,埋在寶山之陰天章寺前,種冬青樹為記。七日之後,楊璉真迦復取理宗頭顱,截為飲器,有下令裹取諸帝骨骸,部眾只得雜以牛馬枯骨拾來,在臨安故宮中築一高十三丈的白塔壓之,名曰鎮本,以示制勝江南人民之意。

如此再看此詩,是不是感慨莫名。為何是根到九泉護龍髓,為何白衣人拜樹下起,萬代傷心,嘆嘆。

或許,可以安利今人的一個,天台的《睢陽》:

天將覆兮旦或夕,白虹垂兮孤城立。帝君隔遙遙,狼兵滿阡陌。欲啖吾肉寢吾皮,伏屍四門不得入。

時維六月,載號至德。

中州一木,河山半壁。大哉仁,吾志不易。胡云無食?犬馬可食,鼠蟻可食,綠楊葳蕤皮可剔,鉛雲下有飛翎翮。

時維七月,睢陽絕粒。

花氣濡鋼風,爛漫紅與白。斗拱嵯峨,陽光坍塌。一鼎煙繚文廟外,萬瞳深處紅汨汨。大人泣曰:來,食。

時維八月,秋氣如炙。

顫顫裸枝,有物拍翼。遊影白,唇頰白。萬瓴蜷伏,骨骸熾白。荷斧鉞於正午街衢,錄犧牲於忠烈簿冊。鄰裏簇擁,砧聲緩急。走肉蹐蹐,戰士環揖。癡兒勿牽衣,爾亦將報國。巢覆也,毋逸,毋匿。吾肉飼義師,爾可吮湯汁。

時維九月,噬親,噬友,易子而食,易父而食。

昃光窺入低簷窄,煙火圍坐人靜默。骨骸牆下陳枕籍,有人停箸笑啞啞。大人撮土灰,血瘢滿顱額。大人散鬢髮,奮拳擊胸肋。大人曳長刀,中庭呼殺賊。大人裹深衣,瞳底燃磷碧。狼兵畏不前,但設重圍十。胡笳動天地,四門行魂魄。磷光冉冉彌睢陽,壯麗河漢在夢穸。

時維十月,載號至德。

這詩看得我渾身發涼。張巡守睢陽之戰,我兄 @吳季玄 的一個答案已經說得足夠好(讀史時,哪些故事讓你動容? - 吳季玄的回答),這個詩,我看過之後,覺得身入睢陽城中,慘狀一一在目。「大人泣曰:來,食。」來食的,是張巡自己的愛妾。「癡兒勿牽衣,爾亦將報國。巢覆也,毋逸,毋匿。吾肉飼義師,爾可吮湯汁。」這一段也是不忍卒讀。「時維九月,噬親,噬友,易子而食,易父而食。」冷靜如良史之筆,筆下的酷烈讓人背後發麻。

相似的還有噓堂《舞會記憶》,最後的「蹦恰恰,蹦恰恰。啦啦啦,啦啦啦。」如萬靈舞蹈。我的一個專欄已談到,在此不贅述。(由舞會記憶而來。 - 狂儺 - 知乎專欄)

當然這樣的詩是舉之不盡的,各位還是得自己多讀書。

以上。


慷慨歌燕市,從容作楚囚。
引刀成一快,不負少年頭。

——————————————
寫出這種詩,冒死殺了攝政王的人,是個漢奸?
——————
太多人糾正了現在改一下,是冒死去殺攝政王。
對不起各位O(∩_∩)O


陳琳《飲馬長城窟行》裡面寫戰爭:生男慎莫舉,生女哺用脯。君獨不見長城下,死人骸骨相撐拄。

杜甫的《兵車行》寫戰爭有與之類似的:信知生男惡,反是生女好。生女猶得嫁比鄰,生男埋沒隨百草。君不見青海頭,古來白骨無人收。新鬼煩冤舊鬼哭,天陰雨濕聲啾啾。


------------------
還有一類我覺得恐怖的是讚頌守貞自殺尤其是「望門寡」的詩詞,不要太多,有空來更。


東門更有傷心事,忍把風箏放女娃

其實只有恐極,並不需要細思


屈原的《國殤》

看字面很好說的,就是祭祀為國捐軀的英靈


但是……


操吳戈兮被犀甲,車錯轂兮短兵接。
旌蔽日兮敵若雲,矢交墜兮士爭先。
凌余陣兮躐余行,左驂殪兮右刃傷。
霾兩輪兮縶四馬,援玉枹兮擊鳴鼓。
天時墜兮威靈怒,嚴殺盡兮棄原野。
出不入兮往不反,平原忽兮路超遠。
帶長劍兮挾秦弓,首身離兮心不懲。
誠既勇兮又以武,終剛強兮不可凌。
身既死兮神以靈,魂魄毅兮為鬼雄。


注意這兩句:「操吳戈兮被犀甲,帶長劍兮挾秦弓」

你家楚國自己的軍火呢?

你家楚國自己的軍火呢?

你家楚國自己的軍火呢?


吳國曾經依靠兵甲之利吊打過楚國的啊!難道從此以後楚國國防軍就開始大量採購了敵國的兵器了?


弓箭這個要是沒記錯

楚有弧父。弧父者,生於楚之荊山,生不見父母,為兒之時,慣用弓矢,所射無脫。以其道傳於羿,羿傳逄蒙,逄蒙傳於楚琴氏,琴氏以為弓矢不足以威天下。當是之時,諸侯相伐,兵刃交錯,弓矢之威不能制服。琴氏乃橫弓著臂,施機設樞,加之以力,然後諸侯可服。琴氏傳之楚三侯,所謂句亶、鄂、章,人號麋侯、翼侯、魏侯也。自楚之三侯傳至靈王,自稱之楚累世,蓋以桃弓棘矢而備鄰國也。
以上《吳越春秋》

所以說你家楚國的弓箭技術呢?

為啥還要從秦國進口弓箭呢?


這些就不算細思恐極的話,春秋戰國時代是不是就已經有了遍布全中國的軍火網路了呢?這生意是i誰在做呢?


推薦閱讀:

你看到過的最細思極恐的圖片是什麼?
蠟筆小新令我無法直視,又愛又懼該如何?
動畫片《熊出沒》中有哪些細思恐極的細節?

TAG:詩詞 | 古詩詞 | X中有哪些細思恐極的細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