繪畫中如何表現出人物和空間的透視感?

類似

還有些圖片在電腦上,從不同角度的透視能給人帶來很強的震撼能力。大家分享下經驗吧,或者有沒有系統學習透視構圖的資源和書籍?
也歡迎大家分享相關的圖片~
--------------------
題主是業餘學畫畫的,可能透視在專業學習中是基礎吧,但我找不到相關的教材,希望大家知道的話可以推薦一下
--------------------
有人提到追加下,場景和人物透視結合起來人物容易飄,怎麼穩住呢


畫著玩的,題主隨便感受一下吧(大半夜不想幹活凈畫這種東西……
說「透視感」一般其實指的就是大廣角,恨不得沖著魚眼奔過去,我這裡其實雖然寫了lv0,lv1什麼的,實際上並不是追求大廣角就是好看,長焦有長焦的美嘛~根據不同的畫面需求去選擇需要的透視就好啦。


謝邀。前面諸位說的都挺在理的。我也來寫寫自己的看法好了。
透視的理論前面的小夥伴已經說得非常好了(‵▽′),一點透視,兩點透視,三點透視,組合透視,還有空氣透視這些……(其實常用的還有魚眼透視)。一點透視和兩點透視常用於場景圖,而且準確來說一般都是組合透視,因為單一的物體基本都是不規則的幾何體,所以一張圖只出現一種透視是比較少見的。
咳咳,正經完了,根據知乎文章的格式接下來省略答主我為了學習透視凄慘的過去一萬字。——————————————————————————————————————————
才怪咧,題主說這是基礎中的基礎。但事實上透視這個東西100個人背了理論能真正用好的只有10個人。剩下都是像我一樣沉浮在透視的汪洋大海中找不到北的。
比如說我當時看了人家畫的場景,嗚哇!好棒~筆刷塗出來的筆觸雜而不亂,街景我也要畫成這樣

事實上我苦心專研透視一天,實地取景,苦心作畫,龍飛鳳舞畫出來的是這樣。

事實證明了透視和其他基礎是綁定出現的(。
以及我的看上去有那麼點印象派的味道(不對)
但是我當時畫完第一反應就是——這畫的什麼鬼!!!和說好的不一樣,教程明明寫的很簡單的啊。
所以總的來說,透視要學好最重要的不是找教程理論,因為你如果沒有長期的實踐背下來也沒用。所以建議題主根據自己喜歡的圖,先模仿著視角和透視關係來練練手。這樣的好處我之後再說~誒嘿~(這樣你們就會看下去了對不對(。
————————————————————————————————————————————
我是嚴肅的分界線
於是來講講常用的透視的實踐。
一點透視(例子用的是我自己拍的照片)

常用於表現場景的縱深(書上是這麼說的)以及速度感(比如漫畫里的某些鏡頭),這種透視先要找到消失點(也稱滅點)例如這張圖的滅點就是中心(因為滅點的數量所以稱之為一點透視)然後根據它引線就能確定在這張圖內前後景物的透視關係

比如我扔個自己畫的草稿進去(。

然後再旁邊補點景物之類的,一下就會畫帶人物的場景了!是不是很棒!

兩點透視(這得找個箱子)
因為物體是立體的,所以某個單個物體一般都有兩個滅點或以上,這個在上面幾位小夥伴的回答里已經有了。具體應用方法是用來畫某個建築分解圖之類的。比如以下世界建築經典圖鑑的圖

實際應用就是畫個立方體!~然後磨磨磨!噹噹當!我畫好了。 三點透視
這個前面的小夥伴也有講解。這個應用的話是先塑造空間在腦海里的感覺,然後把三個滅點的位置定下來。上或下一個,左右各一個。

人物方面也可以應用,會顯得很帥,具體做法就是和這個一樣,畫個立方體把人裝進去。比如三輪老師的圖(大的關係是個三點透視,人本身就很複雜不可能只有一種透視)

在這裡我要安利一個台灣畫師。Krenz,他有新浪微博,ID就是這個名字。他的透視練習圖對我幫助很大,裡面關於人物的三點透視應用(應該叫組合透視)很容易理解。上圖,以下都是來自這位老師的微博

魚眼透視,這個太高深了其實我也不太懂。不誤人子弟直接上圖吧,一樣是上面那個老師的練習圖

————————————————————————————————————————————
咳咳終於到重點了,我要說的是!!!還有一種透視風格!叫做——我流。
顧名思義,就是自己的風格,前文提到我說背透視理論作用不大的原因就是當你如果用身體(重音)理解了的話,你就不一定需要按照常理出牌了。畫畫本身就是非常自由的,就和我在這裡胡說八道一樣,不要糾結對錯,只要符合自己的審美,都是好的,就是這麼任性。(商圖不在討論範圍)一般這種我們都叫做藝術變形和誇張(。
我找不到我想舉例的圖了……用張朧村正的圖來說一下吧。

以上所述終究是我個人理解,若是能幫到大家深感榮幸~~~~當然幫不到你們也別來打我!(((゜Д゜;)))


身邊畫寫實類繪畫的人,經常強調的「透視感」,我常常在想,畫畫的人,包括當初教這些畫畫的人的老師們,有沒有仔細想過,何謂透視感?為什麼我們要強調口中的「透視感」,它是否應該,或者是否被過度強調了?

我接下來想說的,其實是想稍微批判下,咱們一直以來,寫實美術教育的僵化之一,即「矯枉過正」。

先插上我塵封已久的破板子……學美術的時候,像下邊這樣的圖:

上圖上下兩部分,基本不出所料,先謝一定會批判上邊那張沒「透視感」,而下邊那張「小子』透視感『有一點了但就是畫太渣!」……好吧,忽視渣畫,在基本確認了下邊的比較有透視感後,大致畫個血腥的輔助線:

下邊的有「透視感」,無非是創造了「縱深感」和「成角(透視)」,可平行透視不也是叫「透視「嗎?」平行「為什麼要無端端受欺負說人家沒得」透視感「?沒辦法,不是受欺負,上面的圓柱體,至少目前看來,還真沒啥」透視感「,為什麼呢?先賣個關子,後文分解。

首先我想問:「當我們在討論『透視感』時,我們在討論什麼?」

初學寫實繪畫,要達到一個目的,即在平面的二維紙面上創造三維的東西,這是素描教學的大目的之一。

比如上圖右,不管是否更渣,但相對上圖左,一定更「三維」,更有立體感些吧?右圖大抵是素描要訓練的,讓物體更有立體感,即是讓物體透視更強烈些,擺脫扁平化。

因為先謝重要的事情不停強調多遍,更立體、更立體、更立體,所以我們最後來滿足先謝:

……先不管質量,暫且用我這張瞎塗舉例,這圖的透視已經快突破天際了(?),透視夠大夠立體了吧?但,這就是我們素描追求的嗎?顯然不全是。

我發現,大家愛強調的「透視感」,用攝影的例子最直觀,說穿了,作為我們這個時代的人,觀察事物早就被影像深深的影響了,以至於我們其實並不完全是用先天的「肉眼」在觀察,反而可能是藉由鏡頭。

用電影攝影舉例:鏡頭「焦距」的不同,呈現出的透視效果也會不同,焦距會改變影像中事物的寬廣度、景深以及大小,三種鏡頭:

一是廣角鏡頭,焦距長度小於35毫米,

廣角鏡頭簡言之就是誇大景深,前後景距離差別顯得更大。

二是標準鏡頭,焦距在35~50毫米間

它的效果是最像人眼觀察到的,前後景距離不會延長,景深也沒有誇張。

三是長焦鏡頭,景深積壓了,使物體像「擠」在一起,比如這張《邊走邊唱》截圖,人群和後邊的河流顯得很貼近,實際上河流不會和人群靠得那麼近。

回到繪畫上,大多數人提到的那種「透視感」,如果在以上三種鏡頭裡來選擇表現的話,「廣角鏡頭」最有「透視感」,「標準鏡頭」次之,最沒有所謂「透視感」的,當屬「長焦鏡頭」了。

說得再簡單些,繪畫所追求的「透視感」,實際上是在追求「更誇張的透視」。這是繪畫先天形式決定的,繪畫不是攝影,能動用的元素較抽象(指不那麼具象)和有限,比如用線來表現物體的空間關係,如果不對透視有一點誇張,往往容易得到「無趣」沒空間感的畫面。

上圖在只有簡陋線條下,沒太多誇張的,透視感不強。

誇張過後的,(不管孰優)透視感更強。

因為繪畫的先天特性,所以得加強這種對景深、空間距離誇張的訓練,這是無可厚非,也是非常重要的。但,它是否是金科玉律呢?無論如何,訓練的最終目的,是要幫助你的創作,而不是「訓練要你怎樣,你創作也要怎樣。」大多數人學畫,是在小時候,青少年時期,老師教的東西最容易「入腦」,也最容易成為你深信不疑的一部分,如果在之後的創作中沒有反思基礎訓練的缺點,就「僵化」了,而在美術高考這種應試教育流毒幫助下,不中毒呵呵可以說很鬼難…

再來談談兩個運用透視的例子,不用繪畫的例子,我直接上電影了:

以上是幾張文藝青年很鬼愛的導演王家衛的《墮落天使》截圖,用的都是廣角鏡頭,幾乎不用對畫面元素做什麼分析,直觀上,因為比例的失真,畫面就很有「透視感」。

再看王家衛後來拍都市情愛自己集自己大成的《2046》

是不是「透視感」沒那麼強?自然,沒法否認,它沒有《墮落天使》那種大透視,它大多戲的攝影呈現出的是一個逼仄、私密的空間,但,不管是不是繪畫,我覺得它依舊充滿了「透視感」,試亂塗分析下:

靠近鏡頭的旗袍上的亮片高光,因為對比最強,形成了最前的前景,拉開了和周慕雲的空間距離,假設沒有這片高光區會怎樣?如下:

透視感瞬間弱爆,因為前後景沒有拉開,只剩周慕雲那唏噓的眼神和性感的鬍渣。

第二張透視感更微妙,假設打光不打到章子怡身後的鐵門,

除了國際章和後景糊在一起外,本來縱深就不強的畫面徹底扁平了。

這張主要靠影調重輕度來區分前中後景,呈現出透視感來。

同樣是杜可風攝影,《墮落天使》和《2046》拍出截然不同的透視感,這完全視乎創作內容決定,簡言之,前者拍的是「後現代」的香港,而後者拍的是「前現代」的香港。

電影例子最後再看一個更極端的,也是文藝青年很鬼愛的Wes Anderson。要說韋生是當世最不愛「透視感」的導演,基本沒什麼異議吧?

《水中生活》為了表現整艘船的活動,硬是在影棚搭了個等比例的游輪截面,類似的把影片發生的空間當成模型一樣的全景鏡頭的手法,之後的作品比如《布達佩斯大酒店》也頻繁用上了,韋生壓根就是用偏執狠勁消滅透視感。

韋生還喜歡展現人物的鏡頭裡,讓跟人物有關的細節包圍人物,比如這是一張,類似的還有很多,即強行剔除「透視感」,讓它更像是一張「插畫」。(韋生自己也會畫插畫,他哥就是插畫家,這明顯影響他影片里的美學。)

但韋生就沒有「透視感」了嗎,要說,他的透視感,很微妙,是高度風格化的透視感。

比如這張,典型的韋式對稱構圖,試想,要是紅色的沙發沒有側向鏡頭,形成縱深,這畫面就徹底扁平了。

包括這張,也是對稱構圖,但單靠前景簡單的大腦袋,比例上的對比(中景腦袋數倍小於近景),一樣形成透視感。

在這個畫面里,遠處人物的虛焦,近處特寫細節的清晰,對比形成縱深感。

最後看張Rushmore里的:

這畫面,夠不講究透視感了吧?即使遠景有建築物比例的對比,能看出前景和遠景的距離。但它製造透視感的方式,卻挺妙,試想,要是沒有中景的水痕,把近景人物和遠景建築距離漸漸聯繫起來、延伸下去,像這樣:

因為沒有水痕對縱深感的暗示,比如近大遠小,以及越來越細密的鋪排,除了畫面缺少生氣外,就是透視感消除了,畫面徹底扁平沒層次起來。

以上雖然是電影攝影例子,不過完全可以啟發繪畫:當基礎訓練里一味的強調「誇張」的透視感後,我們在創作里自然而然就會這麼運用,無他,因為習慣了。量產的訓練導致量產的創作,可是繪畫總歸是藝術,如果藝術家不努力玩出自己一套,訓練得到的可能是危險的,即使不是危險的,也有可能是限制藝術家的。

這裡稍微列舉一些方法,不一定是通過透視誇張,也可以製造「透視感」。

其他還有很多,比如顏色上利用對比色,包括構圖上採取一些變化,也能得到透視感,不一一列舉了。

回到前面那個沒有透視感的圓柱體,因為平行透視,它顯得沒什麼「透視感」,套用上面有的方法,或者韋生截圖最後那張,其實我們只要建立一個參照物,就能呈現透視感了。

用韋生大法加點不知道啥大概是碎屑的東西,透視感便更加強一些

先謝在教學中,最容易犯的,就是強調誇張的「透視感」,卻不從別的角度,去欣賞更富有「暗示性」的透視感,這就是我想說的傳統基礎教學的僵化。

透視感,誇張與否,用什麼方式來呈現,最終是由藝術家的內容、風格決定的。「大開大合」有透視感,「小情小調」不代表沒有透視感。

還是那句話:不是訓練要你怎樣,你創作也就怎樣。最重要的,還是你要創作什麼?創作中要調用訓練過的什麼?怎樣用?

最難的還是找到自己風格,老生常談了,寫這個答案,當作共勉吧!


來晚了,恐怕沒有贊了。

一幅圖解決你的疑問!!!

有個美國作者寫了一本書——《30天學會繪畫》(事實上,我花2天讀完了這本書,然後再花3天花完了裡面的40幅小畫),作者在書中提出了創造「有深度的視覺幻覺」(透視)的九大基本法則。它們分別是:壓縮、位置、尺寸、重疊、陰影、投影、輪廓線、水平線、密度。

其實也就是說,如果你跟我一樣只是想入門,最少只需要5-7天便可以學會最粗淺的繪畫(當然主要是素描),並且能很好地領悟透視。

好吧,上一下我臨摹的渣圖吧:excited!!


我想試圖揭露一下「透視」的本質

在中文中我們提到透視,就好像這是一種繪畫技巧
而「透視」的英文單詞是什麼呢?Perspective
所以我覺得我們應該把透視看作是我們觀察事物的角度與方式

而我們的世界有三個維度,以二維的方式投影到我們的眼中(雖然有視差但仍可看作是一個平面)
或者至少當我們要將三維世界呈現到二維平面上時,是在做一個投影
由於我們的視線是以眼睛為中心呈發散狀的,所以這個投影是近大遠小的

「近大遠小」這是 perspective 的第一層


三個維度自然給投影以三種呈現方式
面、線、點

當觀察對象的一個面與投影面平行時,就只有一個維度會發生透視形變
或許可稱之為「一點透視現象」
以此類推。。

只有與投影面不平行的線與面會發生透視形變,perspective的第二層


x點透視現象不等同於「x點透視法」
透視法是一種簡化

所以我們通常只使用一點透視來呈現像遠方延伸的路之類
兩點透視最常見的大概發生在我們觀察房間的一角

但在設計素描中,我們通常使用「兩點透視法」是因為其中的一個維度可以近似地看作與投影面平行,其透視形變並不明顯
同時,一個面與投影面所成角度越大,透視形變越明顯

綜上,在表現透視時,instead of 照搬書上的「x點透視」,想像一個與中心視線垂直的投影面,思考觀察對象與投影面的位置關係,對正確真實地呈現透視效果更有幫助

註:這裡的透視形變是個偽概念,大約相當於物體的線條向滅點的收縮
注註:理解以上也許需要一丁點的對高中立體幾何知識的印象


以上是我理清思路之後重新寫的,下面雖然思維有些混亂但或許會對理解上文有一定的幫助。。。

-----寫於2015.1.30的分割線-----

我以為,不要刻意去追求什麼「透視感」,讓我們先來想想清楚到底什麼是「透視」。

我看的是據說最好的設計素描教程,可第三遍看到書中講透視法則的地方,我還是有一種「你說的我都懂,可為什麼是這樣呢」的感覺。
我找來了亞馬遜上排名第一的專門講透視的書,一整本都是在講透視啊,可也沒有看到我想要的,不過我覺得我可能自己想清楚了 ; )

接下來,就讓我們一起走進「透視」的本質……

其實,從「透視」這個詞開始,就已經對整個概念充滿了誤導性。看到這個詞,我們想到的是什麼呢?(這裡只討論繪畫角度,想歪的拖出去打。。)
近大遠小?一點兩點三點透視法?甚至,所謂的「透視感」?

可是透視不是什麼神奇的方法,特殊的效應。透視就是這個世界呈現在我們眼中的樣子,世界很大,而我們的眼睛只是一個點,想像你的眼睛是一個點光源,這個光線照射得越遠,覆蓋的範圍就越大。

「Perspective」,這是透視對應的英文單詞。
前綴 per- 是全面、完全的意思,而 spect 就是看。
詞典中的解釋是:The art of representing three-dimensional objects on a two-dimensional surface so as to give the right impression of their height, width, depth, and position in relation to each other.

所以透視其實是客觀全面地去觀察你所處的三維世界,在平面上去真實地去呈現它的長寬高及位置。

(咦?)

而我們會本能地將我們看到的充滿透視現象的世界腦補成一個個符號,一個個簡單的圖形,此是方的,彼是圓的,一個人總是看得到兩隻眼睛,兩隻胳膊一雙腿的。。。

(喂喂喂,內位看官你先別急著走,下面就是乾貨了。。)

先說結論,一點透視法和兩點透視法都是對問題的簡化,三點透視才是最準確的。
(你說這個很顯然?可是我覺得正是因為太明顯才容易被忽略,影響我們對透視現象的理解)
而清楚意識到這所謂的「透視法」是一種簡化,我們才能開始思考什麼時候適合用哪種方法。
而維度的概念也很重要,三個維度——x y z,兩個維度構成平面。


再來釐清幾個名詞的概念。

horizon 地平線,這是什麼?地面和天空相交的那條線嗎?我覺得它實質上是地面這個無限大的平面在無限遠處收縮成的一條線,不要去管天空了。
我看的書上說,這條線跟 eye-level(下面譯作視高)是一致的,可是為什麼呢?
這是一種近似,因為我們人的視高相對我們到地平面的距離是可以忽略不計的,如果在高空,視高和地平線當然就不能合二為一了。

因此地平線就是 vanishing line (自造的偽概念),我們同時將其當作視平線,所以有兩個維度的滅點(vanishing point)在其之上。

(啊呀呀重點終於要來了!!)
(我們這裡的主要針對正方體來說)
(在講透視法則的時候很少被提及的東西)

一個非常重要的概念是 picture plane,度娘說叫顯像面,可以理解為你與物體之間一個透明的,與你的視線垂直的一個平面(過直線上一點有且僅有一個平面與其垂直)。
誒?等等,可是我的視線並不是平行的啊

嗯,這就是問題的關鍵了
這個僅跟 eye-level 視線垂直的顯像面就是對透視問題的簡化

之前提到三個維度,於是:
一點透視實質上是在一個維度上向滅點收縮
兩點透視實質上是在兩個維度上向滅點收縮
三點透視實質上是在三個維度上向滅點收縮

再進一步推論
一點透視有一個平面在顯像面上
兩點透視有一條直線在顯像面上
三點透視,僅有一點在顯像面上
而顯像面有什麼特徵呢,這個面上的形狀是沒有透視形變的

這就是我想說的「透視」,看物體的角度和方法,利用顯像面作為輔助

想清楚這個問題,我們才能明白什麼時候適合使用一點透視

而這些為什麼幾乎是錯誤的透視

為什麼兩點透視畫立方體看起來就好一點

但其實還是不太對,不過在視平線上下一定的範圍內可以近似用這種

而豎直方向特別高的建築物則一定要用三點透視了

希望我說明白了,沒說明白也不想解釋了。。。
天生愚鈍,這樣一個問題我竟然想了大半天才完全想明白
但願我是真的想明白了。
有一種走的太遠,忘記為什麼要出發的感覺。。。
懇請大家指出這篇答案中存在的問題

另外在寫答案找圖的時候發現一篇文章,跟我要表達的意思有非常接近的地方,供參考→ 錯誤的透視原理
其實要點就是「一面一點透視,兩面兩點透視,三面三點透視」

我覺得加上視線和顯像面的概念更容易理解透視的本質 : )
而且一點和兩點透視並不是錯的,而是簡化,有其適合的使用場景


嗯?這個問題是什麼來著?
如何表現出透視感
先理解透視是什麼,然後你就正常表現。。
如果想追求強烈的透視感
可以嘗試:
bird"s-eye view
worm"s-eye view
fish-eye view

我覺得我已經不知道啥是透視了。。兩個月不能再聽到這個詞了。。透視真是煩死了,還是學3D建模吧 &>,&<

研究了一個月透視的小白來講一講。

首先需要知道視平線和消失點。
視平線是什麼?
要理解視平線就先要知道視平面。
視平面,包含於連接兩隻眼瞳的直線的平面,且平行於地面的平面就是視平面。
是不是有點拗口?

我們以第三者的角度去看一個人,得出,上圖塗滿線條的那個面就是視平面。當然紙張是有邊緣的,理論來說視平面是無限的。

那圖中的方塊人,他眼中的視平線是怎麼樣的呢?

那就只是一條線了。對,這就是視平線。
下圖仍然是以第三者角度觀察得到:

它是一條與眼睛高度水平平行的線。
當一個人仰頭看天時,視平線在哪裡?當然不會在天上,它仍是你正視前方時與眼睛高度平行的的那條線,所以仰頭時是看不到視平線的。同理,當你90度低頭看地時,你的視平線不會出現在你的畫面里而是在你眼睛的上方。

說了這麼多好像我們真能看到視平線一樣。
呵呵,雖然視平線肉眼是看不到的,但是!我們可以「找到」視平線。

怎麼找?初中數學裡的幾何的最初一章怎麼說的?
點構成了線,想找視平線就要找到消失點,無數個消失點最終構成了視平線。

何為消失點?

來來來,看圖說話。
上圖的消失點是ab,cd的延長線,最終匯聚到的一個點。
為什麼線ab和線cd的延長線最終會香蕉?哦不對是相交。
這個么,就要說到透視王牌原理,近大遠小了。
上圖是正方形,照理每條邊都相等啊,不過呢,近大遠小嘛。明顯線ac較線bd來說離我們眼睛更近啊。所以ac大於bd。所以ab和cd不會平行,不平行必然相交。所以他們就香蕉了啊。
這個相交點就是消失點。

哦明白了,那為什麼會有近大遠小現象呢?
這個道理我還沒研究過,當我研究好了來和你們詳聊。

那是不是只要找到消失點就能找到視平線了?
什麼樣的消失點都可以嗎?
NO!NO!NO!
只有(平行於地面的兩條線的延長線相交的)點才是可以找到視平面的那個消失點。
是不是很拗口?
很簡單,你坐在椅子上,看看身邊的桌子,是不是平行於地面,很好,那你拿只筆筆畫下,桌子兩邊的延長線是不是相交於一點,那一點恰好在你眼睛的高度?
然後你拿起桌子上的一本本子,只讓它的一個角觸及桌面,然後把本子上平行的兩邊延長,看是否相交,相交的那個點的位置是不是和你眼睛同高?
答案很明顯,肯定不是,為什麼,因為這本本子並不平行於地面啊。

所以,得出結論,平行於地面的兩條線的的延長線的相交點才是才是(可以找到視平面的)消失點。

好了,讓我們來找視平面。

在桌子上放兩本本子,隨便放,不要平行就行。然後一本本子的兩條邊,得到一個相交點,同樣延長另一本本子的兩條邊,得到另一個相交點。然後你連接兩個消失點,得到一條直線。

現在讓我們來看看這條直線,是不是和地面平行?
而且和眼睛是同高度的!

好了讓我們回到最上邊,看看視平線的定義,這條線是不是就是視平線呢?

留著晚些寫


推薦貴哥翻譯的教材

這本教材對於理解透視挺有幫助的,但是不能光看不上手。把視頻都看了一遍,再按著教材里的圖臨摹下。卧槽原來透視是這麼一回事!

傳送地址http://pan.baidu.com/s/1bn1Ujb5

今早臨摹這個圖

才發現原來消失點這麼神奇!立馬就有空間感了!(?_?;


關於透視和空間感,比起各種非常玄幻的描述,其實是非常公式化的事情,甚至可以用講數學的姿勢說明白這個事情。

樓上很多人都用各種姿勢講了透視,但我發現講得不是很全面,從頭講一遍吧w

從一點透視開始
一點透視中的一點,就是畫面上有且僅有一個消失點,在無限遠的地方。視平線通過消失點。

這個就是一個很標準的一點透視的例子

兩點透視又叫作成角透視,簡單來說就是一某種角度看三維物體或者景觀,有切盡有兩個消失點,所有參考線都過這兩點。

這個是一個成角透視的例子,你們應該已經看出來了,一般畫室內構造圖或者漫畫室內設定的時候,會嚴格使用這種透視。

下面一種叫三點透視,就是俯視或者仰視,換句話說,就是有三個消失點,其中兩點是成角透視,另一點確定俯視或者仰視。

這種透視一般用來畫在城市裡高樓林立,或者站在樓頂俯視種種場景。

四點透視其實沒什麼意思,簡單來說就是三點透視+它的倒影

五點透視(居然存在)是一種非常有意思的透視,它所能達到的效果和魚眼鏡頭是一樣的,有一種球面拉伸效果:

這就是數學裡的球坐標啊!

(所以說透視不是美術…而是數學啊w


看到已經有的答案都是在說線性透視,雖然描述裡面講了不同角度的透視但是我想大氣透視應該也是屬於表現出人物和空間的透視感的方法吧。
先貼一段百度百科:指通過模仿空氣效果(空氣中物體離視點越遠越灰、越藍)來表現畫面的深度。空氣透視能夠使畫面產生十分迷人的效果和意境,能大大地增強畫面的空間深度感。雖然古羅馬人就已經會運用這個方法了,不過是達·芬奇(1452-1519)最早提出空氣透視概念的。達·芬奇繪畫中背景都偏藍色,體現了他對空氣透視知識的運用,而透納(1775-1851)的風景畫在這方面運用最為出色。

我們先看一張透納的畫,沒有明確具體的輪廓線條,如果不仔細分辨甚至看不出消失點在哪裡,但是那種對空氣的捕捉加強了空間感,讓我們一眼就被恢宏的空間感所吸引了,遠景用色很灰,幾乎快要融入到背景中。
看完透納我們看一張受到他影響很大的畫家莫奈的畫:

注意遠處天空下的灰藍色調和低處天空的灰色調完美的融合到了一起。
把握這種空間感營造的關鍵是強化空氣的這樣的屬性在腦海里的印象,空氣本就不是一塵不染的通透,而是充斥著大量顆粒的,在繪畫中我們甚至可以刻意的去營造這樣的灰色調模糊的低飽和背景和清晰度高高飽和的物體做對比來強化。
之前的例子都是架上畫,這次來CG吧

just kill——小歸mist

尤其是這裡的前景的樹枝和樹葉相對於模糊的漂浮著浮塵背景的空間感的處理,我覺得做的很棒。
答到最後我都不知道是不是回答的是虛實而偏題了,可能題主也是想要的是那樣大的線性透視的營造方法吧,畢竟空間感和透視感不太一樣。。。


直線透視
1、平行透視(也稱一點透視)
一個立方體只要有一個面與畫面平行,透視線消失於心點的作圖方法,稱為平行透視(圖示)。
2、成角透視(二點透視)
一個立方體任何一個面均不與畫面平行(即與畫面形成一定角度),但是它垂直於畫面底平線。它的透視變線消失在視平線兩邊的余點上,稱為成角透視,也稱二點透視(圖示)。
3、傾斜透視(三點透視)
一個立方體任何一個面都傾斜於畫面(即人眼在俯視或仰視立體時)除了畫面上存在左右兩個消失點外,上或下還產生一個消失點,因此作出的立方體為三點透視
直線形體透視規律
① 長度相等的線段,距離畫面愈遠,長度愈短,近長遠短。
② 空間間隔相等的線段,距離畫面空間愈遠愈小,近大遠小。
③高度相等的線段,視平線以上的愈遠愈低,視平線以下的愈遠愈高。兩種情況到最遠處均消失於消失點。
④平行透視只有一個消失點,成角透視有兩個消失點。
⑤與畫面不平行的傾斜線段,一定消失於垂直於視平線上的消失點的直滅線的天點或地點上。向上傾斜的消失於天點,向下傾斜的消失於地點。成角透視的直立滅線垂直於二個視平線上的消失點,平行透視的直立滅線垂直於心點。
⑥畫面平行的線段永不消失。
⑦與畫面不平行而相互平行的線段消失點必須嚴格統一。


透視的表現分為線性透視和空氣透視,線性透視就是多點焦點匯聚近大遠小,空氣透視是遠處的物體虛冷弱,近處的實暖強,這是入門級的規律,練好這個你自然會有新悟


其實可以利用sketch up建模...


咱們換個角度考慮這個問題:繪畫是把自己看到的立體畫面平面化的放在紙張之上,理論上講,就是把我們看到的畫面量化成坐標,在紙上把相應的坐標覆蓋之上,就是我們的畫面。

那我們看到的畫面有幾個關鍵因素:
一:焦點
二:大小
三:視焦

焦點是我們視線所能達到的理論最遠處,我們看見所有畫面所看見的
打個比方:
下圖是一個辦公室小圖,看著有透視,其實就是幾條線

大小是指兩個不同體積的物體所在畫面中所佔面積的比例

上圖可以看到,第二圖人和樹的高度(白線)基本相同,但按照透視線,他們的高度就基本還原了。
同樣的,如果不想讓人和環境不協調就可以用這個思路做

視焦的意思是:如果盯著瓶口看,瓶口周圍的東西就相對模糊

下面是我畫的小畫:


透視的本質就是透而視之。在你面前豎起一大玻璃,在玻璃上勾出你看到的線條。
透視是一門科學,與數學完美結合,利用它甚至可以算出一張照片里的人有多高。
如果你想學透視來畫畫的話,可以看下這個: http://card.weibo.com/article/h5/s#cid=1001603818292404967189vid=1954319172extparam=
z
另外,要畫很準確的透視圖,利用3D軟體真的是一個不錯的選擇(比如說sketch up)


謝站外邀。

每次需要透視,我都是3dsMax建模,再畫……


不要被繪畫基礎中的條條框框所局限住。完全沒必要把這些無聊的透視了解的這麼清楚,知道點透視就足夠了,想要畫出精美的作品還是要靠個人的審美能力,而這審美能力一定要高於手頭功夫。大部分成不了氣候的畫師都是眼低手高。

樓主你所說的人物容易飄,我個人覺得是因為你暗部和陰影處理的不夠得當導致的,一般情況即使你的透視存在一點小問題,暗部和陰影壓下去了,人物或者物件是絕對不會出現你所說的"飄"的情況的。

至於空間層次,我這裡想說一下我的見解。黑白畫面:由明度決定空間層次。進而言之,彩色畫面:由飽和度,明度和色相共同決定空間層次。這是很重要的,即使在沒有透視的情況下,解決了這問題,你的畫面依然會很有空間層次感。


定點透視 近大遠小


真相只有一個,定點透視


學好數學,沒事弄弄遊戲引擎……你馬上就理解了


看了大夥的答案總結了一下,透視就是近大遠小 ~


推薦閱讀:

用 Photoshop 處理膚色時,如何做到和背景統一?
請問這種海報上怎麼做的?
很想學PS,AE和會聲會影之類的,零基礎,學起來很難么?上手要多久啊?
在PS畫畫時會出現突然沒有壓感的情況,請問這是為什麼?

TAG:AdobePhotoshop | 繪畫 | CG | 插畫 | 透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