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電影學院的學生作品平均質量如何?為什麼?

想要準備申請研究生,就看了下北電,NYU,和FAMU的學生作品。NYU的中規中矩,FAMU的很藝術,都不算完美,但誠意十足。但北電的畢業聯合作品卻非常俗氣,毫無美感,構圖音樂選角劇情都透露著濃濃的粗製濫造電視劇風格,完全看不出是世界排名第三的電影學院的水平。

這問題不是為了黑北電,北電出過一批很厲害的電影人。我只想知道北電現在是否已經衰落,已經被國內浮躁的電影市場影響了?謝謝。

我要補充兩句,我的問題從來都不是北電是不是所好學校,我一直承認北電是所好學校。我只是好奇北電作為一個世界第三的電影學院,為什麼他的學生作品質量會普遍低於世界上其他同等級的電影學院。一群北電學生氣昂昂來襲,說出「就算在國外拍的最好,也沒北電發展的好。」「就有這種人身無分文還心憂天下。」「你拍的也好不到哪裡去。」「自卑就自卑別藏著。」甚至對我進行私下人身攻擊,只會讓我對北電的教育質量和人員素養產生更大的懷疑。我是來這裡心平氣和請教問題,而不是來給一個機會讓部分北電學生秀優越性和自我膨脹的。

我一直相信電影是靠人的藝術,是人的世界觀的視覺化產物。能說出以上那些話的人,恰恰可能是北電的金字招牌被質疑的原因。戾氣和血性方剛是有區別的。


真的別跟國外比,沒可比性。

現在中國絕大多數行業只要能抄到國外一些東西就已經能夠橫掃中國市場了。

拿電影這個本身就和國外差幾十年的行業比也太看得起電影學院了。放在國內,電影學院的畢業作業已經不錯了。

你覺得片子爛說明不了什麼,我們也覺得爛。但是有基本的審美和能製作一部美的電影之間還有太多路要走。

接下來說點實際的。

1 我猜測你看的應該是最近的展映。展映就是所有拍完的片子都放一遍,學校並沒有做一個質量的把控。

2 導演中心制的問題在聯合作業中體現的尤為明顯。往往由於導演系別不同導致片子不同部門重視程度完全不同。攝影系重畫面,文學系重劇本,美術系重特技。想出一部各方面都好的片子很難。

3 不和國外比還有一點最重要的原因,連基本的資金,都有巨大的差距。歐洲美國學生拍片,投資在10W 美金左右,電影學院聯合作業基本上在8-12W人民幣,最近幾年有所上漲也不會超過20W。

然後,其實聯合作業里是有好片的。
《拾荒少年》拿了那年的金馬
《黑魚》我最喜歡的,很有感覺。
題主有空可以看一下。


沒錯,看到那些片子實在不想承認,連我們自己的同學都是給一星差評的。我也想知道為啥這麼爛。目前我看到的情況是,首先,大部分老師審美庸俗,其次,審美不庸俗的老師在圈子裡受排擠。這就是風氣,急功近利,老師們催著還沒學什麼乾貨的小毛孩趕緊出作品,出名要趁早……
很贊同上面答主的一段話「當有天分的學生髮現老師也不過如此的時候,就變得不知天高地厚起來,厲害的學生之間也因此互相不服時而傾軋,默契和合作也就無從談起,這可能是作業質量下降的一個原因。」
我想要提高作品質量,老師的質量首先要提高吧。


平心而論,北電的整體水平確實太參差不齊,但是根據我的觀察,每年還是可以出幾部國際水準的作品,真的沒有題主描述的那麼一文不值。我參加isfvf那年,《明月的暑假日記》和《安魂曲》都是令人驚艷的作品,前者好像拿了慕尼黑學生電影節大獎,後者入了洛迦諾的短片單元,所以可以說拎到國際上毫不遜色。亞洲區的各個電影節都能看到北影的作品,所以哪怕這幾年衰落了,至少在大陸地區依然是前列。(這幾年台藝大越來越強了)

我個人瞎猜的話,大家不要太較真,北電的困局其實所有中國大學都面對的:吸引不到高質量的外國生源。試想,全世界有天賦的學生可能都去了NYU, USC,但是你不能吸引到其他國家的天才來,自然很難跟人競爭。很多外國學生不來不是因為嫌電影學院水平不高或者器材不行,而是沒有渠道。首先,語言的障礙實在太大了。別說北電了,作為一個清華畢業的留學生,我知道一個中文不好的外國人在大陸學習是很痛苦的。雖然有英語教學的課程可以上,但是平時的的實驗或者工作環境就不是英語的,對於不是想在中國發展可能只是過來學術交流的學生其實障礙很大。

中國的大學用中文無可厚非,沒必要去配合別人的語言,but就算你中文很好,好的別人完全認不出你是外國人,事情也不會變得順利很多。入學的問題倒不是很大,問題是畢業以後的發展前景,實在太不樂觀。目前還沒聽說過外籍導演可以在大陸電影界成功的。橫向對比,趙德胤就不說了,我知道台藝大出身的一位馬來西亞和菲律賓籍導演,已經在國際電影界嶄露頭角,後面陸續還會有更多人,因為台灣電影界現在努力在吸納各國的人才。香港雖然電影業本身在衰弱當中,但是從香港的大學畢業可以獲得一年的逗留簽證,找到工作就可獲得工簽,而我從中國最頂尖的大學畢業,竟然只能選擇打黑工或者離開。

所以如果你是留學生,你會怎麼選?


1,北京電影學院完全不是什麼世界第三水平,隨便拿出幾個綜合大學的電影系出來,都比電影學院強出百倍:USC,UCLA,莫斯科大學,洛茲電影學院……太多了。連韓國,比如西江大學都比不上。真的,不服不行。
2,電影學院的招生體制,使得拍攝畢業作業的人基本還是毛嫩的年輕人,電影拼的是人的世界觀,而不是什麼技術。我真的不相信一個二十歲出頭的,對人生的感悟還很幼稚的人能拍出多偉大的電影作業出來,這個世界的天才不是可以批量造出來的。現在這種情況越來越嚴重。
3,電影學院原本還算有的自由學術空氣早已被體制管制和庸俗市場經濟摧毀,不僅老師素質下降,學生素質下降更為嚴重,此電影學院早已不是當年。
4,看整個國家,人民的電影素質和電影修養還是零蛋的狀態,指望電影學院能標新立異,鶴立雞群,除非把電影學院從西土城路挪到火星上。


雖說我曾黑過學校技術勢力過大 但技術教育確實是不可缺的
更何況純藝術教育不是人人都有能力接受還有紙上談兵的嫌疑
所謂什麼「電影藝術的精髓是藝術觀世界觀」的話其實只不過是高貴冷艷版的「1+1=2」 是事實 說出來卻沒有意義
電影產業技術人員和藝術人員的需求從來不是相當的:技術人員的需求量要大的多
有能力學習藝術理論的人自然會去學習 並不用學校刻意去教(何況我們學校也有教很多) 否則沒有任何意義
技術人人能學 當然是教育的重點
你可以黑學校 但是黑的要有分量


你跟國外比,那沒什麼好說的。中國電影行業確實比美國差了不是一星半點兒。
整個行業的各個方面都有差距,細說起來夠講一天一夜。
問題等同於:為什麼中國電影比美國差?為什麼中國足球比巴西差?為什麼人民幣匯率比美元低?

但是你要在國內範圍比,目前我還真找不到那個學校電影教的比明顯北京電影學院好。
至於樓主說的人人認識的那個北電學生,只能說是個例,哪個學校哪個班級都有優秀的和平庸的,但是對比學校好壞,應該不能用個例來比吧?要比也是比平均值,或者優秀人才之間比,用這兩種比法的話,北電在國內真的還是數一數二的。


@Ada Wang 幹嘛邀我回答這種傻*問題?!
好吧,一般這樣的問題我是懶得回答的,因為這樣一竿子打死一幫人的問題里有太多偏見、太多懶惰。題主究竟是看了多少電影學院的作品就得出這樣結論呢?
第一,好作品這件事是個概率問題好不?全世界每年幾千部電影中能稱得上好的有幾部呢?幾萬(幾十萬?)集電視作品裡有多少能算是經典?好東西在任何地方都是概率問題。北電真的沒有好的作品么?不是吧,每年都會在畢業作品中出現那麼幾部相當不錯的。北電每年畢業400個學生,不到三分之一的人會拍出短篇作品畢業(畢聯只是其中很小的一部分),每年有那麼幾部在技術層面、故事層面甚至藝術層面都不錯的短片,概率很低么?真的很低么?不知道題主是從什麼渠道看到各個學校的學生作品的,但就從這個問題的水平來看,這個考察的樣本量應該並不大,所以我對你的結論保持懷疑。
第二,如前面各位所說,電影學院是專才教育,並且畢業的學生都很年輕。專才教育意味著每個系的學生有所長。攝影系的畫面、錄音系的聲音、美術系的場景、導演系的試聽、文學系的編劇技巧、管理系的商業運作等等,4年(本科)或3年(研究生)的學習能讓這些學生在某種程度獨當一面,還有人覺得這個教育是失敗的?就畢業生的平均水平看,專業技術水平在學生水平中放到任何國家也不丟臉。實話說,大家的專業技術水平離影院長片的標準還很有距離,但是別忘了這裡走出去的都是二十多歲的年輕人,已經拿到了行業認證的最好的入場券,未來十年二十年的時間不夠他們走么?
第三,題主問題中好的標準應該是指的藝術性。藝術性是世界上最抽象的「性」(笑),沒有多少人能親身感受的好么?真正心向藝術的人心裡都應該明白一個道理:藝術是自己的修行,需要很長的時間需要很深的體驗。這意味著,藝術水品這件事和學校沒太大關係,跟自己才有很大關係。電影學院一方面專註培養學生的技術水平,讓大家在畢業時可以有一技之長謀生(試問有多少學校能做到?),另一方面整體的藝術基礎課程重在打開學生的視野和內在(樓上罵電影學院的校友們,你們上的好課都被狗吃了么?),在於引導和啟發,打開學生今後十年二十年甚至一生的探索之門。至於有多少學生真能成為藝術家,我能說師父領進門修行在個人么?如此看來,電影學院作為一個學校做得不夠么?么?么?
最後,關於題主的選擇問題。如果題主的目標是個藝術大師,那上哪個學校都無所謂好么?這跟學校真的沒多少關係,我見過很多沒考上電影學院但是藝術修養讓我跪拜的人,這些人上不上好的電影學院都能行。但是那種幻想著讓學校把自己「培養」成藝術家,一出校門就是大師,畢業時沒有做到就怨天怨地怨學校的人,我只能說,好高騖遠、懶惰幼稚如廝,六一節大兒童還是回家找媽媽吃奶吧!

btw,很多人吐槽電影學院的老師如何如何,恩,我承認學校的老師現在水平嘛...確實...但是這也是行業的現狀。電影學院和行業是一脈相承的,現在是電影行業最好也是最壞的時代,同理可得電影學院。還是那句話,不用去怨學校怨老師,做自己嘛。


局外人來說幾句不公道的公道話。
1、和國外,我覺得不是比不過,是不在一個維度上的問題。拿行業標準比較,我班主任是紐電的MFA,紐約電影學院的專業設置很通才,偏向實踐(國內稱之為專業型碩士)就一個電影攝製專業。兩年研究生接受的都是成熟的好萊塢工業體系培養。然後回來到國內的攝製組水土不服,不是不懂業務,美國人劇組裡都是12小時工作制,下班就拿包走了。我國的電影工業體系並沒有完善起來,跟個組不都是一天16小時+的那麼干,燈頭們就是從某省的某影視縣出來的除了一身力氣啥啥沒有,各種職務缺乏專業素養,更不要說幕後的投資方的那些點心眼了。。。
行業體制都這樣,那教育差這麼多也是合情合理的。
2、排名這玩意,別在意。不過電影學院能給的硬體中國其他學校都給不了,人家在用膠片攝影機的時候我們還沒有磁帶攝像機,好的硬體對於有腦子的學生來說會給予太多的幫助。前提是有腦子的
3、關於樓主被人身攻擊。。。我想這是精英教育死亡後的不好的遺產。我國現在幾乎都實行了大眾教育,人人都上普高然後絕大多數人接受了「正」的三觀。然後憑藉著這一點或者哪一點的才氣或者是根據相關法律不予顯示的渠道來到了原本好的藝術學院們,然後就真以為自己是精英了。。。
真正精英者,在於其靈魂出淤泥而不染。偽精英現在哪都一抓一大把,看著艾麗莎就對著發朋友圈,看著明星來學校就一擁而上,看著老師獲獎了啥啥的就那啥啥的。。。其實都是渣渣而且以女生不在少數。畢了業的生活狀態無非就那幾個套路。
4、個人覺得,我國下10年」好電影「會進一步消亡。16-18歲是一個處於現代文明的人開始建立自己三觀的時候,看看我們現在的高中朋友們在怎麼建立三觀吧。三觀都大差不差了,那導演的思想基本也差不到哪去,看多了都覺得LOW LOW的是正常的,老美有點思想的人看好萊塢更反感。電影學院每年能撈到為數不多活下來的知道自己是什麼人的人,也會漏掉更多的人。忻鈺坤考了電影學院導演系兩次都沒考上,不是文化不行啊,人家第一部電影比這個世紀畢業的太多電影學院的人都好。所以說之前所說的人品包括能力有問題的人就堂而皇之的進來了,某系不就是指定關係的系么。。。鄭洞天說當看到學生們追著明星要簽名的時候,我們的學生變了。生活的好時代是文藝的壞時代。 當然,我依舊相信電影學院還是有些能人,中國這麼大,藝術一時半會絕不了。
5、對聯合畢業作業不做評論,對其工作制度很是羨慕。這是個集體創作的活,一個人頂不起來。


又能看到高手在民間這樣的論調了....還有人談國內別的學校如何,電影學院再不濟,在國內電影教育層面都是翹楚,甚至有廣院出身的老師直接說,他在電影學院進修班學一年比廣院本科四年學的還多。
至於和國外的學校,純技術層面不會輸,器材儲備比絕大多數國外學校都強,南加大回來的老師說和南加大是一個檔次,VR學院也是前段時間成立,一直走在亞洲前列是沒有問題的。真正論和NYU這類大學的差距,更多的是在教育體制,教育體系,還有審美上。中國電影本身落後好萊塢幾個身位是不爭的事實(當然這其中電影學院自己要承擔一定的責任),但是只能說,在學校呆過的人會明白,電影學院和南加大的差距,要比中國電影和好萊塢的差距小的多。

------------------------------------------------------
上午發過那通牢騷之後,現在也冷靜多了。電影學院有再多的不好,也過了原先膨脹不自知的年代。老師也經常拿畢贛之類的人物刺激我們,每年的課程和考試形式也不斷的做調整。我也希望大家能夠更多的來到電影學院,看看每年的學生作業,看看電影學院自己辦的國際學生電影節,「電影學院學生作品普遍較差」這句話實在有些偏頗。
很多電影學院的學生過於膨脹,在這個問題上顯得比較極端,一方面是這個問題的回答中充滿了對電影學院的誤解,大家都知道民科之於科學是多可笑的存在,在知乎上黑中醫黑崔永元都快形成政治正確了,為什麼一到藝術領域,卻又開始質疑,世界第三又不是電影學院自己評的,美國人這麼認,要指責也看個對象好吧?
另外一方面,確實在中國,電影教育資源太不平衡,沒有任何一個學校,在電影教育上能和電影學院相提並論(我指的不是其他學校出不了人才,而是大的教育概念),也讓很多電影學院學生忘乎所以。
比如南藝,在藝考生眼中,應該是全中國最頂尖的幾所藝術類大學了吧?但是我曾看過南藝副院長導過一個主旋律禁毒片,實話說整體製作水平相當於電影學院大一學生里的中游水平。這絕對不是誇張,這是中國電影教育悲哀的事實。
等用電腦之後貼一組對照,南京的一個民辦影視學校抄襲電影學院的宣傳片,雖然很不公平,但是可以作為一個電影教育的對比。


這裡可以說說動畫這一塊的情況。跟國外真心沒可比性,你應該跟傳媒比,實話說還是有點比頭的
北電這兩年的勢頭確實有點不給力,傳媒大學在迎頭直上,學生商業文藝都玩的轉,北電的東西那麼幾年了,還是那個老樣子。
這其中,很重要的原因在於北電的教師編製非常成問題,新聘請來的優秀教師沒法給編製,而占著編製的閑人又趕不走,導致留不住好老師。之前動院曾經返聘過一個上美的資深老動畫師來當教授,但是人家來了,沒辦法給人家解決編製,因為沒有編製也沒法給高薪,連退休金都成問題,沒辦法解決家人來京問題,最後這個老師就被吉林動畫學院給挖走了。

實話說北電的學生比北電的老師要有天分的多,北電老師水分很大,當然也不乏真才實學的老師,但【醉心政治沽名釣譽的】【靠背景走後門賴學校當老師的】【自己剛畢業就來帶學生,剛吃進去就吐出來紙上談兵的】這幾個品種有時也實在是橫行的不忍直視……
這幾年來,最可惜的恐怕就是收來的好料子,進來什麼樣,出去還是什麼樣,老師所起的作用十分有限,學生也不服老師,而沒有給力的老師教授前輩做指導,就導致了有天分的年輕人的自負無限膨脹,當有天分的學生髮現老師也不過如此的時候,就變得不知天高地厚起來,厲害的學生之間也因此互相不服時而傾軋,默契和合作也就無從談起,這可能是作業質量下降的一個原因。

北電的老師的作品審美也十分有問題,凡是懷舊的,幾個光屁股衚衕串子小孩流著鼻涕捅雞窩的,向老一輩狂致敬的,就是「有民族特色,有生活情趣」,通通都是高分,給他們來點現代題材手法,表達一點年輕人想說的,就一通給你戴三觀不正的帽子,你說學生做作業敢有「誠意」嗎?

國外的大學,都是隨便拽一個教授保不齊就是得了什麼獎的泰斗,或者哪個頂尖公司的什麼O,再牛B的學生見著這號老師他敢造次嗎?而且作業都是個人計分,聯合作業你也打不成醬油,國外的大學的辛苦程度相當於我們的高中,沒那麼好混畢業的,越是好大學,學習氛圍越是高壓,想要拿文憑不掉幾層皮可不行

沒啥可說的,這就是很樸實的教學水平和教師隊伍風氣的問題,幸而北電還憑著自己的招牌,每年生源一如既往的高質量,這些學生即使不上北電其實也差不到哪去,也難怪他們都自我膨脹的厲害,只不過這種招牌紅利能持續多久呢?

===============================================
順便一說我大概知道題主說的那個人是誰
一個沒事就把自己系同學的校內和微博粉絲翻來覆去刪著玩以體現自己的「大師」范兒,當年還號稱人肉推土機的傢伙,也好意思來代表北電,我就只能呵呵
名聲壞在他身上真是一點都不奇怪


前面說的國外學生作品我不是很了解,不做評論。但個人覺得這種比較沒有意思,學生作業的製作水準除了個人原因,最重要的就是學校支持吧,北電雖然有青年電影製片廠支持,但畢竟中國電影工業孱弱的基礎在這,跟美國歐洲的大學還是沒發比。但是單從編劇、「導演術」方面講,我覺得北電的畢業作品還是非常棒的。
我是上海戲劇學院的學生,有機會看到他們的片子(每年創想周的時候都會有北電畢業作品展映),下面說下我看完後的個人感受。
—————————————————————
今年是看到了很多優秀且有誠意的片子我覺得特別棒的有四部《小馬和林沖有個約會》《潮哥的iPhone》《惡意》《游泳回家》結束後和同學們討論,大家也都覺得這幾部特別棒,而且這四部各具特色,但是論電影質感,我覺得最震撼的是《惡意》,完全不輸任何院線電影。當然也看到了一些比較一般的片子,主要都是在劇本上出了問題。總的來看,不愧是北電的畢業作品,真的很優秀。
去年北電只有部分的片子過來展映了,應該是篩選過的,所以到現在都有印象。《瓚珠》講了一個老爺爺對逝去愛人的懷念,把關注點放在了空巢老人和穆斯林的生活,特別有誠意。還有一部特別酷炫的紀錄片《刺青少年》超棒!
—————————————————————
大概就是這樣,我覺得中國的影視學院是可以培養出優秀的人才的,至少看了北電的片子,我這樣覺得!


外地劇組中,看到此題怒答!

不問是不是,就問為什麼,在知乎可是耍流氓呢~

正式答題:
我承認聯合作業每年水準不一,但是,每年有拍的濫的,也有拍的很不錯的好嘛。


就我個人而言,上學時看到過的所有學生短片中,文學系作業《熊》,攝影系的《孤者定律》,聯合作業中的《車頭庄》,《雙喜》,《入道》都是很不錯的作品。


題主你看過多少電影學院的聯合作業呢,拍的不好的名字能先說一句嗎?

準備開工了,
剩下的具體分析稍後說


不能針對北電吧,中國哪個大學的哪個專業,現在出現了極為優秀的專業人士了?


其實也挺喜歡高曉松的一些觀點
藝術,音樂大師之所以能夠成為大師往往他們都是在集中在一個大師的年代,
潮起潮落是必然現象,沒準再過幾年各種好片就誕生而出了。


我也去看過1次聯合作業,感覺是 ,裡面 偏個人表達 范的比較多 ,好好講故事或者類型化明顯的 比較少,這是我很個人的一個感覺。 私下裡跟北電的一個老師交流過這個問題,他說北電的風格就是不喜歡和不鼓勵學生在學生階段就往商業風格上靠。 這點其實跟美國很多學校的畢業作品的風格很不一樣,LZ不妨看下 FSU, CHAPMAN的一些畢業作品,不是商業化吧,但是你看完短片後,你能看懂,而且覺得挺棒,技術水平也是很合格的。導演要是再拍,你可能還想看。 但北電的一些短片,我就沒看懂,而且感覺挺無聊,可能他再拍我也不想看了。。。我覺得還是說明些問題的。


這裡小小的黑一下北電吧,也是事實,去過北電看過好幾天國際短片展了,邀請很多外國學生展映他們的作品,但是每到QA session,我作為台下觀眾,就開始替北電臉紅,台上的主持人和翻譯通常只能翻譯出 觀眾的問題或是拍攝者的回答 中 20%的 內容, 只能像看小品一樣看著台上尷尬的氣氛 , 有一次吧好不容易主持人英語挺好,但是她居然自己給拍攝者的回答添油加醋,說了一堆人家根本沒有說的東西,還顯擺自己翻譯的地道。。。。這可是堂堂中國最好的電影學院啊。


國內大多數高校畢業生的畢業設計都不怎麼樣,北電何德何能可以例外?


國內哪行哪業跟國外比都有極大差距,電影尤其如此。北電在國內應該還不錯,因為國內水平就這樣,大家都知道。要說它能排名世界第三反正我是不相信的,生產的學生數量全球第三我倒願意相信。就算被豆瓣吐成渣渣的變4那水準也夠你們抄一年了。


這兩年的衰落是肯定的,指的是整個氣氛問題,官網「蓋大樓,拍大片」的辦學思路都寫出來了。都是體制問題,跟學生無關。歷屆學生都有動人之作,至於跟國外比,只有異同,難以分高下。綜合大環境跟美國比那不在一個時代,這個也完全沒必要爭論。學生階段能全力以赴做誠意之作即可,無須太在意地位高低。


要麼自由,青春可以揮霍,盡情揮灑。。。

要麼有生活,學院給你工具,引導你如何沉澱。。。

現在是,兩者都沒有。

說到底,終歸是體制問題。
整個中國的教育,通過二十年的體制改革,終於證明,教育全面失敗了。。。

電影學院都是忽略不計的。。。


當我進中戲半年後我就覺得差不多是個技校的意思。


推薦閱讀:

哪些人適合讀博士?
讀研讀得想退學怎麼辦?
日本研究生轉修士實際是什麼情況?
哭著考完試都是什麼感受?
研究生是不是最迷茫的階段?不清楚自己的未來方向,不知道自己該做些什麼

TAG:電影 | 藝術 | 研究生 | 大學教育 | 北京電影學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