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釵到底喜不喜歡寶玉?
我的感覺是寶釵對寶玉有動情【詳見寶玉挨打等處】,也考慮過嫁給寶玉的可能性,但是對寶玉並不算愛情,就好比相親的時候遇到了一個人不錯條件也不錯的對象所產生的那種好感,卻不是弱水三千只取一瓢的愛情
假設最後寶釵並沒有嫁給寶玉,寶玉娶了黛玉或者另娶,我想她也並不會因此就如何黯然神傷,她只是隨遇而安罷了
不喜歡。對寶玉只是親戚間的關心,沒有男女之愛。
首先,寶釵自身的屬性是「任是無情也動人」,看到寶玉黛玉多愁善感的行為也只會說「愁多焉得玉無痕」,寶釵和雙玉根本不是一路人,完全是大人看小孩。
書中原文:薛寶釵因往日母親對王夫人等曾提過「金鎖是個和尚給的,等日後有玉的方可結為婚姻」等語,所以總遠著寶玉。昨兒見元春所賜的東西,獨他與寶玉一樣,心裡越發沒意思起來。幸虧寶玉被一個林黛玉纏綿住了,心心念念只記掛著林黛玉,並不理論這事。
寶釵遠著寶玉,並且慶幸寶玉被黛玉纏住。
= =不要太明顯好嗎?無情的牡丹花對幼稚的寶玉真的愛不上
這個問題有點拿現在的觀念套古人的嫌疑。裡面的姑娘有幾個不喜歡寶玉呢?就算其他家的,看見寶玉也會喜歡,那樣的家勢,那樣的人物。寶釵喜歡是肯定的,不過這個喜歡應該是建立在當時的觀念下,而寶釵又是個在當時很正統的淑女,她更喜歡自己改造過的寶玉,將來像他父親一般。如果從愛情的角度來說的話,我覺得她不會理解當代人這種愛情觀,也不屑。過日子罷了
感覺沒法給出精準的回答,
寶釵前期是沒看上寶玉的,
她一開始是去選妃的,
她那個時候是一心想入皇室,
後來落選了,才開始關注寶玉,
後來是慢慢愛上的,
說實話,也是沒選擇的選擇了,
不像我們自由戀愛,他們的婚姻有許多政治算盤在裡面,沒有黛玉和寶玉之間的感情純粹。
喜歡的,直接上原文啦。
寶釵見他睜開眼說話,不象先時,心中也寬慰了些,便點頭嘆道:「早聽人一句話,也不至有今日。別說老太太、太太心疼,就是我們看著,心裡也」剛說了半句,又忙咽住,不覺眼圈微紅,雙腮帶赤,低頭不語了。寶玉聽得這話如此親切,大有深意,忽見他又咽住不往下說,紅了臉低下頭含著淚只管弄衣帶,那一種軟怯嬌羞、輕憐痛惜之情,竟難以言語形容,越覺心中感動,將疼痛早已丟在九霄雲外去了。
這是寶玉挨打,寶釵探傷的一段,三十四回。寶釵少有的直接(不小心)說出內心感受,並且為自己的情感的表露感到害羞。
那黛玉卻來至窗外,隔著窗紗往裡一看,只見寶玉穿著銀紅紗衫子,隨便睡著在床上,寶釵坐在身旁做針線,傍邊放著蠅刷子。
這裡寶釵只剛做了兩三個花瓣,忽見寶玉在夢中喊罵,說:「和尚道士的話如何信得?什麼『金玉姻緣』?我偏說『木石姻緣』!」寶釵聽了這話,不覺怔了。
以上是三十六回,襲人出去走走,寶釵不由得坐在襲人位子上,拿起針線來做起花肚兜,並意外聽見寶玉說起木石姻緣。
襲人替寶玉縫肚兜合情合理,而寶釵替寶玉縫肚兜就多少有點違和了吧,又是這樣貼身的東西,花紋是鴛鴦圖案。多多少少反映了寶釵的期許,想和寶玉親近,甚至是做寶玉的妻子。正沉浸中,忽聽得寶玉對金玉的不屑,寶釵怔了,也許此刻答案已經很明了,內心的失落已不必說了。
寶釵何曾看得上寶玉。
我覺著寶釵喜歡黛玉
真的是覺得寶釵看不上寶玉的。
這個看不上不是說寶玉差,而是他兩人的三觀著著實實太不一樣。
我還看不上王思聰的張揚呢,但能說思聰差嗎(頂鍋蓋溜)
寶釵該是看不上寶玉的「不求上進」,也該是看不上寶玉的「奢華鋪張」。
按我看來,寶釵和三姑娘倒是像的。但凡是個男人,早出去了。白看著自個兒哥哥占著男兒身份,卻不好好地利用,心裡肯定是又羨慕又惋惜的。
這樣有大格局的姑娘(是在當時環境的限制下,姑娘們可能有的最大的格局),情情愛愛是難入眼的。
至少該是一個與她格局相符的男人,才能真正走進她的視線。
寶釵應該是考慮過嫁給寶玉的,但是這和喜歡寶玉是兩碼事。
像前面有答主說的,寶釵看寶玉是相親對象,考慮的是自己的婚姻,能不能幫瀕死的薛家續上一命。處得來就處,處不來就算,即使寶玉娶了別人她也不會傷心。
從我的看法來講,我更欣賞的是寶釵這種以家庭為重的觀念,而不是寶玉的以自我為重。從出生在世家的那一刻起,就開始享受身為世家子弟帶來的福利,自然也就肩負起了扶持世家的義務。
拿高中政治學的話來講,權利與義務是相統一的。哪有隻享受權利,不承擔義務的道理?!
我認為曾經動過要嫁給寶玉的念頭,然後發現他不像樣,出言提點過他幾次,但是被嗆了之後就放棄了。
起初看金鎖的時候是有想法的,所以才借扇機帶雙敲,看看這人有沒有救,說了兩次被嗆了。
然後發現賈寶玉就是個敗家子,沒什麼志向,人倒是個好人,但是嫁了靠不住,所以後來就不遠不近當弟弟看了。寶釵的態度變化還是很明顯的。
很多人和我以前一樣,用影射代入的方法,去揣摩一個生活背景、環境、時代完全不同的貴族小姐的情愛,是不甚客觀的。「皇帝用的是金扁擔」,「何不食肉糜」,就是指人很難突破階層向上或向下思考,唯有考據,才有說服力。
薛寶釵出生「紫薇舍人薛公之後,現領內府帑銀行商」的皇商家族,在「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的封建時代,處於一個比較微妙的位置。皇商,為皇室服務,簡易地說也就是御貢品的供應商,錢多,關係網深,人面廣。但確實不能與書中另一位女主角,世襲侯爵,父親又是探花出身,真真正正「鐘鼎玉石,詩禮簪纓」的林黛玉相比。況且到寶釵這一代,人丁並不興旺,薛蟠也是成事不足敗事有餘,已日漸式微。寶釵父親倒不是一般的認為「女子無才便是德」的庸俗男子,原文描述,"當日有他父親在日,酷愛此女,令其讀書識字,較之乃兄竟高過十倍。"一個人情達練世事洞明見識深遠的皇商,精心栽培的才貌雙絕的女兒,自然不能和現時那些一般有錢人家曬個chanel,度假,自拍,玩個小清新的姑娘相比。父親過世後,嫡兄不成器,可惜寶釵是個女兒身,在那個時代,女性是不可能拋頭露面去科舉或者經營工商,唯一的作用也就是進宮或聯姻。寶釵最初,是作為待選女官入京的,以此為契機看能否像元春那樣實現從女官到妃子的飛躍。(就清代而言,四品以上之女才有選秀的資格,寶釵也許還不夠格,因此待選女官。)她是背負著家族的希望和使命來的京城,暫居賈府,只不過出師未捷,種種陰差陽錯,錯過了年紀,使命難負,只能另覓良配。如果說林妹妹是真正清高尊貴出生,沒有那種「他年若逐青雲志」的迫切,那寶姐姐則是從小就被教育要無可指摘,恨不能「花開時節動京城」的。
一個待字閨中的姑娘,對大觀園唯一一個身份年紀相當的風流俊俏的男子,說沒有心動,也是不現實的,但起碼不是初衷,寶姐姐的第一志願當然是直指皇城,她筆下很多作品折射出心中所想,例如「好風憑藉力,送我上青雲」,作為一個剛出閨門,還在幻想著美好未來的貴族小姐,這首《臨江仙》非常直抒胸臆的表達了她的心志,也可以窺見她的深深傲氣,「蜂團蝶陣亂紛紛: 幾曾隨逝水? 豈必委芳塵? 」其他人不過是「蜂團蝶陣亂紛紛」,自己表面交好,無法交心,「 豈必委芳塵」。
只是「世間情動,終不過盛夏白瓷梅子湯,碎冰碰壁叮噹響」,她再怎麼有雄心壯志,也不過是個芳齡少女,荷爾蒙的小爆發小萌動,就有了「羞籠紅麝串」,漫漫的等待里消磨了傲氣,破滅了夢想,京城貴族小姐們的社交圈裡,任是「淡極始知花更艷」的寶姐姐,也是鬱郁不得志,寶姐姐喜歡不喜歡寶玉?喜歡啊,以她的身份,所處的位置,為何不喜歡?但如果有個更合適的人出現,她也還是會喜歡的。如果說林妹妹代表「道」,寶姐姐就是「儒」,存天理,滅人慾,合適的「當家主母」,但絕非「玉人兒」一個,什麼情,什麼愛,壓抑再壓抑,冷香丸來兩打。
而且私以為寶哥哥,還真搭不上寶姐姐,在寶釵的角度,嫁給並沒有共同語言的對象,何嘗不是一種痛苦。
感覺是有好感,建立在多方面權衡利弊上的「喜歡」。畢竟寶玉顏值高,性格好,家世好,又是可以親上加親的表兄弟。
但是總覺得沒有什麼「愛」的成分在裡面……寶釵這個人極度冷靜理性,心胸也大,也沒什麼去戀愛的熱情。
喜歡,但沒有到愛。
自然是喜歡的,寶姐姐見了寶弟弟,也不知臉紅心跳多少次了,雖然有些礙於封建禮教的嫌疑。但若真礙於此,怎會有接著襲人,坐在襲人的位置,替寶玉做針線來
說到底,選秀失敗的薛寶釵的老公備選項又有多少呢?寶玉不過是無奈之中的最佳選擇罷了。按照寶釵入京的初衷來看,她最心儀的對象應該是皇帝。
推薦閱讀:
※為什麼金釧勾引寶玉被趕,彩雲與賈環有染卻沒事?
※《紅樓夢》中薛家作為皇商 那麼有錢 為什麼薛寶釵及媽媽卻住在賈府?
※放在當下社會,像林黛玉和薛寶釵一樣的女生會是怎樣的?
※對於《紅樓夢》中秦可卿有什麼細思極恐的細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