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四大名著中哪一部的文學水平最低?

之所以問這個問題是自己心裡確實很迷惑,四大名著我都看過,自己的看法是紅樓夢最棒,但是至於哪本最差並沒有仔細考慮過。之前看徐志摩,魯迅的關於中國小說的評論,以及這周明清白話長篇小說的老師都說,水滸西遊都是要好於三國的,這裡想問問大家的看法。

手動分割
先謝謝大家捧場,希望大家說觀點的同時能多說兩句原因,也歡迎觀點不同的進行激烈的討論。我先說說我,三國和紅樓看過最多遍,看紅樓確實是因為很無可挑剔,看得如痴如醉,三國呢則是因為自己喜歡歷史,而且三國很好看(就是好看,與文學性無關,可能很多人也有這種感覺)。水滸雖看得不多但也看過兩三遍,我覺得行文切入的地方恰到好處,文字比起三國更加有精鍊,但是內容更豐富,人物性格更加飽滿,最重要的是水滸有非常深刻的現實意義。西遊讀的最少,因為裡面參雜很多佛教用語,非常不好讀,但是我認為西遊記對於環境的描寫可以和紅樓夢比肩的。所以我的看法大致是三國演義文學性最低(但是真的很好看,也有答主提到)。現在正在看魯迅先生的中國小說史略,也在上學校的明清白話小說課,迫切希望大家發表自己的見解。再一次謝謝大家。
最後祝您,身體健康。

再次手動分割。
有答主提到文字水平和文學水平之分,確實我沒問明白(我其實主要想問的是文字),既然這樣了,暫時大家就從思想和藝術水平上來談談咯。我對這個問題的看法也隨著大家的回答和自己的學習有所改變和進步,當真是進一步有進一步的歡喜。大家的回答我會慢慢看的,再次謝謝


我還第一次見到,有人要從將軍裡面挑跛子…


紅樓夢的後四十回。


(補:聲明:2016-03-24
註:雖然我對三國演義情有獨鍾,但是我不是紅黑,我是紅蜜。我看脂批紅樓不下三到五遍,著作論文涉獵不少,而且自身也非常喜歡紅樓夢,但是很多評論里,感覺把我當紅黑,尤其是我拿《紅樓》和《神曲》比較時,有人很不屑,我覺得有必要在一開始就聲明這一點。)


《三國演義》文學價值,文學水平低?知乎冤案!

                   ——為三國演義正名,為四大名著正名

  四大名著文學水平誰最低?此問題一出,立刻引來無數圍觀群眾。如此話題怎麼不引人注意?這時,答案驚人的顯示出來了——《三國演義》。《三國演義》?三國演義竟然是文學水平四本書裡面最低的著作?
  三國和紅樓是兩本受眾很極端的書,有一大批愛看三國而無法讀下去紅樓的人,也照樣有一大批愛看紅樓而無法讀下去三國的人,水滸和西遊則一般。原因是:《三國演義》與《紅樓夢》是文人士大夫的文學(註:回復中有人對此極不認可,那請往後看),沒有深厚的學養和積澱,這兩本書都很難讀進去,或者讀透。比如:沒有詩詞修養,很難讀紅樓;沒有史學修養很難讀三國。
  而《水滸傳》和《西遊記》則更多是百姓文學的代表:雖然西遊記其中隱藏暗寓了很多修道心法,但是從文學的遣詞造句和故事結構來說,西遊記照樣是通俗文學。這兩本書講究的是老少皆宜,大俗大雅。從文筆看,作者顯然更多是對已有故事的加工整理,尤其是水滸傳,版本繁多,章回之中水平不一。而且,關於作者到底是誰的討論,這兩本書也是最撲朔迷離的。紅樓夢好歹能確定作者的大體背景和身世,文化水平——無論是不是曹雪芹,總之是一個和曹雪芹很像的人。但是水滸和西遊則不然,作者異同的討論,相差何止千里。
  很多人看不懂或者看不進去《三國演義》,認為它的文筆拙劣,粗糙,這是一個極大的誤區。《三國演義》作為一部小說,它代表了我國最重要的文學體系——史傳文學。史傳文學的最明顯語言特點是:以史傳類文言文作為表達語言的,而不是通俗的大白話。文言文的美,文言文的文學性,不能隨隨便便用白話文學的評判方式去思索。而《三國演義》這本小說,既然講歷史故事,用史傳文學的這種文筆來寫下去,又是多麼恰當!
  更關鍵的是:繼承了史傳文學傳統的《三國演義》,其至奇之處是宏觀架構與敘事能力。從一部小說來看,其結構的安排是非常困難的,《水滸傳》到了後半本,筆力殆盡,加之版本問題,前後銜接矛盾百出。《西遊記》的故事則相對獨立,一個是一個,前後銜接的難度不是很大——捉妖拿怪是同,不同的過程是異,畢竟從《性命圭旨》一類的修道書中,能夠知道這個過程就是性命雙修的過程。《紅樓夢》伏筆甚多,然而後面的內容卻不知所蹤。
  《三國演義》作為四大名著中最早出現,而且至今依舊全璧的奇書(一定要強調一下,三國是四大名著中唯一一本,唯一一本!在文字內容上沒有篡改遺失的著作,珍惜!珍惜!)怎能被等閑視之?所以我先從三國演義的結構布局說起。
  註:有人非常反感我這個說法,因為認為毛宗崗父子對三國演義是篡改,三國志通俗演義二百四十回本才是完璧,三國演義已經不是了。對此我想說:這兩個版本,都在世上,所以無論喜歡哪一個,都不妨礙三國演義的完璧。而相比較,紅樓西遊水滸,最初版本何在?哪一個版本是?以這個意義說,三國更是全璧。另外,我更喜歡毛定120回本三國,不覺得是篡改。

一、宏觀結構是四大名著中最優秀的

  三國的結構之精密,起承轉合之妙,令人乍舌。其最難之處是,它不能脫離歷史事實,在不脫離歷史事實的前提下,要將這百年的故事,主次分明,條分縷析的寫下來,這本身就是一個浩大工程。而羅貫中竟然令這本書的敘事結構跌宕起伏中法度井然,真是令人驚嘆!想想《隋唐演義》吧,一共不過數年的事件,結果寫得完全背離歷史,幾乎徹底構建新宇宙了,到最後依舊難逃筆力匱乏之評!(有評論說隋唐有幾百年歷史,可能版本不同,我看到的,從楊廣篡位到唐統一就完了,是不是聽評書多了,連月唐和薛家將都算上了?)
  -看到前面的回復,我知道要和一群看不下去三國的人談三國全書結構,那是對牛彈琴。(如果真有興趣,可以參看鄭鐵生的著作《三國演義敘事藝術》)。所以舉一些大家都看得懂的小例子。
  比如第一回談的是桃園三結義,而這回的內容至為緊要:需要說清三國的歷史背景,時代背景,還需要為後面的故事作歷史事實的鋪墊,與如此宏觀的歷史事件背景之下,還要寫出袖珍的三個人結義的事情,並且毫不違和,其難度可想而知。
  而在羅貫中筆下竟然如此有序,而且別開生面,毛宗崗的分析最有道理,我直接翻譯大概的意思。
  三國的故事從古至今都有,大家都說三國里魏國是佔得天時的,因為曹操起兵最早,又挾天子以令諸侯;吳國是佔地利的,因為他有長江之險,所以吳國起家時,沒有太多麻煩;而劉備是占人和的。那麼對應這個問題,羅貫中的方法是將黃巾起義作為引子。用黃巾起義作為線索,首先可以交代清當時的歷史背景,而黃巾起義的首領他設定了三個人:天公將軍,地公將軍,人公將軍——這三個人分別暗示了魏、蜀、吳的興起。毛宗崗稱之為「以三小寇引出三國」。而這三人是同姓兄弟,在第一回裡面,又正好可以引出異姓兄弟三人——劉關張。
  這種設計,利用數字和讖緯,將史傳的隱筆發揮到了如此高度,又將小說的結構梳理的清清楚楚,怎不令人叫絕?

二、微觀描寫是四大名著中獨樹一幟的

1.史傳文學的春秋筆法運用極當

  前面說了,三國繼承的是史傳文學,史傳文學有個重要的特點就是春秋筆法,既要隱晦,又要讓簡練,既要客觀記錄事實,又要暗中表達出作者的觀點態度。那麼,這方面《三國演義》做得如何呢?我們知道,四大名著,最難讀的通常是第一回,所以我們接著看第一回,就知道自己什麼叫做文化修養不足了。
  第一回一上來就描寫了東漢末年國家中發生的種種怪異,這些描寫可不是瞎寫,都是有所暗指的,諸位看仔細:
(1)大青蛇坐到了御座上:漢朝是斬白蛇起義的,青蛇出現,是凶兆。白娘子死了,小青來報仇,這不是坐等被滅的節奏嗎?毛宗崗批:白蛇斬而漢興,青蛇見而漢危。
(2)大雷大雨,加以冰雹,海水泛濫:漢朝最信五行終始的歷史觀,官方聲明漢是火德。羅貫中這樣描寫,被知音毛宗崗一眼看出,批曰:水將滅火。(有評論說漢是水德,請見三國演義中無數次的「炎漢、炎劉」稱謂。)
(3)雌雞化雄:雌雞這裡指宦官與後宮,宦官和後宮屬陰,化雄,屬陽了,成了男的。那朝廷就成了陰,陰氣橫行,焉能不敗?
  由此,羅貫中引出「十常侍」。朝廷之亂,引出黃巾賊蜂起之端。

2.各種描寫亦毫不遜色與另外三部名著

  讀三國,因為是文言文居多,所以描寫上的功力很難直接與口語白話類的文學作品比較。但是,若仔細讀來,則會發現很多文學性極高的描寫,甚至為中國的成語詞典裡面貢獻了很多傑出辭彙,比如說:「光陰荏苒」,這個成語就出自《三國演義》。
  談這個之前,一定先要了解,三國的文筆貴簡練,崇警潔,描寫的字數很少,要想體會,需要逐字聯想,慢慢咀嚼。因為他的史傳文學特點,決定了他不能每一句都像白話小說一樣,好像有導遊帶著你欣賞,不知不覺你就入港了……而更多像自由行,需要你自己本身能品味,願品味。這個意義上講,他的散文筆法據有了詩歌的高度。什麼叫做詩歌高度?就是你能看一整本古詩集,並且津津有味的看下去,探討之,你就有了詩歌高度。詩歌高度,是文學裡的自由行。

  我來挑幾個描寫不錯的片段,這些片段如果您用品詩的態度讀,會有完全不一樣的感受,什麼叫品?您小口喝過茶么?一口一回味,不急向下看,一字一字的想像,結合人物環境想像,這時才能看到三國之美:

(1)時值隆冬,
   天氣嚴寒,
   彤雲密布。
   行無數里,
 忽然朔風凜凜,
   瑞雪霏霏,
   山如玉簇,
   林似銀妝。

  ——這是寫卧龍崗之外的雪景的景物描寫。寥寥幾字,天、地、遠、近、風、雪、山、林,盡收筆下。而且按照文言特點,基本都是四字一頓的,除了後面加個「忽然」二字。這裡的景物描寫,簡而明,而且和前後的人物語言,事件一點兒都不違和。《西遊記》的景物描寫和詩歌,違和感太強了。

(2)雲大喝一聲,
   挺槍驟
  諸官皆至王宮大宴。正行酒間,左慈足穿木履,立於筵前。眾官驚怪。
  左慈曰:「大王今日水陸俱備,大宴群臣,四方異物極多,內中欠少何物,貧道願取之。」
  操曰:「我要龍肝作羹,汝能取否?」
  慈曰:「有何難哉!」取墨筆於粉牆上畫一條龍,以袍袖一拂,龍腹自開。左慈於龍腹中提出龍肝一副,鮮血尚流。
  操不信,叱之曰:「汝先藏於袖中耳!」
  慈曰:「即今天寒,草木枯死;大王要甚好花,隨意所欲。」
  操曰:「吾只要牡丹花。」
  慈曰:「易耳。」令取大花盆放筵前。以水噀之。頃刻發出牡丹一株,開放雙花。
  眾官大驚,邀慈同坐而食。少刻,庖人進魚膾。
  慈曰:「膾必松江鱸魚者方美。」操曰:「千里之隔,安能取之?」
  慈曰:「此亦何難取!」教把釣竿來,於堂下魚池中釣之。頃刻,釣出數十尾大鱸魚,放在殿上。
  操曰:「吾池中原有此魚。」慈曰:「大王何相欺耶?天下鱸魚只兩腮,惟松江鱸魚有四腮:此可辨也。」眾官視之,果是四腮。
  慈曰:「烹松江鱸魚,須紫芽姜方可。」操曰:「汝亦能取之否?」慈曰:「易耳。」令取金盆一個,慈以衣覆之。須臾得紫芽姜滿盆,進上操前。
  操以手取之,忽盆內有書一本,題曰《孟德新書》。操取視之,一字不差,操大疑。
  慈取桌上玉杯,滿斟佳釀進操曰:「大王可飲此酒,壽有千年。」
  操曰:「汝可先飲。」
  慈遂拔冠上玉簪,於杯中一畫,將酒分為兩半;自飲一半,將一半奉操。
  操叱之。慈擲杯於空中,化成一白鳩,繞殿而飛。

  再看看對美女的描寫,看看這描寫可差?
  貂蟬故蹙雙眉,做憂愁不樂之態;復以香羅頻拭淚眼。
  卓方食,布偷目竊望,見綉簾內一女子往來觀覷,微露半面,以目送情,布知是貂蟬,神魂飄蕩。
  見貂蟬分花拂柳而來,果然如月宮仙子。

  最近宮斗戲也比較火,看看宮斗吧再:
  何太后見董太后專權,於宮中設一宴,請董太后赴席。
  酒至半酣,何太后起身捧杯再拜曰:
  「我等皆婦人也,參預朝政非其所宜。昔呂后因握重權,宗族千口皆被戮。今我等宜深居九重,朝廷大事,任大臣元老自行商議,今國家之幸也。願垂聽焉。」
  董後大怒曰:「汝鴆死王美人,設心嫉妒。今倚汝子為君,與汝兄何進之勢,輒敢亂言!吾敕驃騎斷汝兄首,如反掌耳!」
  何後亦怒曰:「吾以好言相勸,何反怒耶?」
  董後曰:「汝家屠沽小輩,有何見識!」
  兩宮互相爭競,張讓等各勸歸宮。
......
六月,何進暗使人鴆殺董後於河間驛庭。

  高智商辯論什麼的如郭嘉諸葛亮,尤其是舌戰群儒什麼的,我就不寫出來了吧?還是摘一摘,就摘一段兩人的辯論,一段諸葛亮自己的雄辯——為什麼呢?為了反駁底下的回復中,有人酸葡萄的說:三國演義,還算得上士大夫的小說?!呸!——我就納了悶兒了,諸位看官,看下面的兩段內容,自己評判,三國演義到底算不算得上是文人的作品。

(1)二人辯論

  座上忽一人抗聲問曰:「今曹公兵屯百萬,將列千員,龍驤虎視,平吞江夏,公以為何如?」
  孔明視之,乃虞翻也。孔明曰:「曹操收袁紹蟻聚之兵,劫劉表烏合之眾,雖數百萬不足懼也。」
  虞翻冷笑曰:「軍敗於當陽,計窮於夏口,區區求救於人,而猶言不懼,此真大言欺人也!
  孔明曰:「劉豫州以數千仁義之師,安能敵百萬殘暴之眾?退守夏口,所以待時也。今江東兵精糧足,且有長江之險,猶欲使其主屈膝降賊,不顧天下恥笑。由此論之,劉豫州真不懼操賊者矣!」
  虞翻不能對。

(2)孔明雄辯的一大段獨白

  儒有君子小人之別。
  君子之儒,忠君愛國,守正惡邪,
  務使澤及當時,名留後世;
  若夫小人之儒,惟務雕蟲,專工翰墨,
  青春作賦,皓首窮經,
  筆下雖有千言,胸中實無一策。
  且如楊雄以文章名世,而屈身事莽,不免投閣而死,此所謂小人之儒也。
  雖日賦萬言,亦何取哉!

  這段話麻煩誰告訴我算不上士大夫文學級別的原因?難道您眼裡只有晚明晚清專攻詩詞歌賦的紈絝子弟的文學才叫文人士大夫作品?三國演義是元末明初,民生凋敝,戰亂頻仍時代的作品,麻煩您的審美稍微高級些。

——————————————————————————————————————————

  總之,我不知道那麼多說三國文學造詣低的人,是怎麼得出那驚人結論的。
  最後再說說到底哪部文學水平最低。這個問題首先就是一個水平很低的問題。都四大名著了,還最低?選出它們當四大名著,本身就是因為他們各自代表了極有特色的一面。它們的特色其他作品無法進行比較,所以根本談不到誰高誰低。
  所謂文學造詣,不是詩詞歌賦,精妙辭藻那麼簡單,於樸素中見高華的作品比比皆是。四大名著的文學水平都非常高,有人就說過,你接納的這幾本名著越少,只能證明你水平越低,你的欣賞水平越高,你才能接納的越多。
  但是,《三國演義》的筆力,無論從結構上,還是文辭上,都極為雄健,他看著簡略,是因為用了很多人不習慣的文言體。但如果細細品味,就會發現能夠駕馭《三國》與《紅樓》之人,定能駕馭《水滸》《西遊》,不是不能為,只是未想為也。所以,《三國》和《紅樓》才是古代高級知識分子的創作高度,只不過是兩個極端罷了。
  那麼《水滸》和《西遊》就不好嗎?大錯特錯!!!
  雖然三國和紅樓的作者定能駕馭水滸和西遊這樣的題材,但是風格自然就要其變化。《水滸》之毒辣,《西遊》之戲謔,未必是三國紅樓的作者能大寫特寫的。不過,水滸西遊的作者,無法完成三國與紅樓這樣的大題材卻是事實。
  所以,謠言羅貫中幫助施耐庵創作水滸傳,簡直就是扯淡,甚是施耐庵到底存不存在還是一回事,還要拽上羅貫中干甚?

——————————————————————————————————————————

  最後總結幾句:《三國演義》是羅貫中和毛宗崗父子二人創作編纂的結晶,取材了《三國志》、歷代民間故事,與《紅樓夢》一樣,是中華文化的集大成之著作。作為中國人,不看三國,看不懂三國也就罷了,可不敢貶低它。這說淺了是三代人的心血,百年的創作過程。說深了,是上千年淬鍊出的花朵,怎容你等肆意抹殺?
  這裡我再強調一下,

———————————————————————————————————————————
  @五台山 看到底下有人回復說,三國演義文學水平差是稍微了解點兒古代文學的人公認的事實......拜託我真的不想罵人......據說古代文人罵人不帶髒字,可是我的水平實在不夠,只能不罵了。好吧,找證據:
  所謂稍微了解點兒古代文學的圈子,是個什麼圈子呢?我想圈定在漢語言文學專業本科生的水平應該是大家認可的。好,本科生水平的人學什麼呢,一般學袁版的中國文學史,ok,拿出來看看這個代表一般了解古代文學水平的教材是怎麼給出「公認」的結論的:

  還得聲明一點,為了怕您說我水平太低,我選擇的這段評價中,包含了漢學界愛熱捧的日本學者的發言,算是一箭雙鵰之。

  「目前朝鮮、日本、印尼、越南、泰國、英國、法國、俄國等許多國家都有本國文字的譯本,並發表了不少研究論文和專著,對《三國》這部小說作出了有價值的探討和極高的評價,如日本作家吉川英治在其編譯本的序言中說:『《三國演義》結構之宏偉與人物活動地域舞台之廣大,世界古典小說均無與倫比。』 俄譯本附科洛克洛夫論文則說:『《三國演義》在表現著中國人民藝術天才的許多長篇小說之中佔有顯著的地位』,『它可說是一部真正具有豐富人民性的傑作』。它不但在中國文學史上,而且在世界文學史上都應該具有崇高的地位。」

  簡單翻譯,就是自三國之後,演義小說橫行,然而無論古今,遑提中外,如此宏大歷史題材的文學作品,和《三國演義》作比較,那就是:一直在模仿,從來未超越!全世界都如此服膺,為何中國人妄自菲薄?說實話,你拿水滸西遊紅樓去和外國同類小說比,真的能保證能贏?
  《紅樓夢》詩詞水平高吧?文化內涵豐富吧?人物塑造鮮活吧?
來,和但丁的《神曲》比比?至多是平手。

(有人對此不屑一顧,好吧,請大家自行看看《神曲》的西方文學地位再黑不遲。)
  《水滸》和《西遊》可相提並論的也不在少數。
  正是您看不起的《三國演義》替中國人在世界小說之林爭了一口氣!
  好吧,事實勝於雄辯,請您拿出一本如此宏大的架構的歷史題材小說比一比:
  有人說《權力的遊戲》......我就,我也就真的無話可說了......


———————————————————————————————————————————
  另,學術界對三國演義的研究一般鎖定在二百四十回本的羅貫中原本《三國志演義》這個版本上。但是實際上大眾接受的是一百二十回本的毛宗崗父子定本,毛宗崗父子去繁冗,剪蕪雜,令三國演義在文學高度上提高了不少,所以我在這裡是代表一百二十回本在發言,要是想討論的話不要逃離我設定的範圍。
  註:一百二十回本首先將二百四十回兩回合併成一回,回目名用基本對仗的形式起好。內容上刪除了大量用於評書表演時的詩讚,話盤兒。為了情節需要,對人物的語言有極小範圍的改動。至此,毛評本一出,《三國演義》遂為定本。所以,我一直認為,應當把毛氏父子兩代人的心血算進作者一欄。
———————————————————————————————————————————

  《三國演義》初讀者推薦:
  直接看《毛宗崗批評三國演義》,配合看人民文學出版社的一百二十回注釋本。然後深入了再看二百四十回原著和相關學術著作。
  毛批三國的批註是你讀懂三國的重要鑰匙,不能丟了,很多看不下去三國的人,拿起毛批,都讀下去了,其幽默的批註,警醒的理解,深刻的文學理論,讓人叫絕。毛批適合初中以上文化水平,大家放心買。
  這正如紅樓夢,我十幾年前在本科時讀進《紅樓夢》實在靠脂硯齋的批語所賜,當然還有周汝昌的《紅樓小講》,後來《脂硯齋重評石頭記》庚辰本為底本,所有脂硯齋批都包含的那種電子版。我至少看了三遍左右。煞是精彩!

———————————————————————————————————————————
答某些觀點。有人回復說:三國演義不會寫人,臉譜化嚴重。

  試聽我言:三國的人是出現在特定時空中的,即政治場合,在政治場合中的人不臉譜化,真TM見了鬼了。但是即使如此,眾多謀臣武將,前後不同時期各有不同個性和轉變,實乃神作~!如果三國演義還要寫寫悲歡離合,幕後故事,這本百年歷史需要多厚?三國的事件大都是發生在軍事、政治的公開場合的,這種場合,誰告訴我,你自己在這種場合的生活中不是臉譜化的?
  再者說,不臉譜化就意味著高級?臉譜化就意味著低級?這是多麼過時的討論方法?那這麼說京劇崑曲也別當什麼國粹了。臉譜化有它獨有的魅力和藝術風格,也是中國儒家文化所推崇的一種形態,這本身也是文化遺產,怎麼到了現在就成了打擊對象了?

———————————————————————————————————————————
有人說《三國演義》脫離史實,我強行認定三國的宏觀架構是未脫離史實的,所以非常打臉。這個問題需要解釋一下,不是為了我打不打臉,而是一個重要的三國知識:
  作為一部小說,三國有大量虛構和嫁接的內容,這誰都知道,為什麼說三國沒有脫離史實呢?有以下幾個標準:
1.歷史跨度沒有變
  三國演義沒有把三國的歷史時間任意變化,如果你看過其他歷史類小說,你就會發現,有多少小說任意改變時間軸的。
2.人物身份\地位沒有變
  隋唐演義裡面,徐茂公和魏徵是個老道,秦叔寶威風八面,瓦崗寨的故事成了主軸。大部分內容和李世民有半毛錢關係?但真實的歷史呢?魏徵如何先與李淵相識,又到竇建德處,又跑回李建成那裡謀害李世民,又如何被李世民慧眼識英才?
  可以說這種演義類小說,幾乎全與歷史脫鉤,除了人名一樣,其他都不一樣。
  三國演義呢?
  人物的官職\身份\地位,都是與歷史相符的,而且大量人物應用了《三國志》的本傳,這樣架構人物的寫作難度,就是為了對應歷史。試問:有哪本小說出其右者呢?
3.重大事件沒有變
  三國演義中重大的歷史事件沒有變,是指其中事件的起因\經過和結果都沒有變化,而且相對應於起因經過和結果,所有人物的對話設計,也都是恰當的。比如官渡之戰,所有過程都與歷史相仿,而起因之前很多回的鋪墊,郭嘉荀彧等人就在曆數袁紹的弱點,這些論述,尤其是郭嘉的十勝十敗論,即是出現在《三國志》中的原話。
  赤壁之戰的內容,或者說涉及到諸葛亮的情節,是虛構成分較多的,但這些內容早已流傳,是三國野史傳奇,不是羅貫中一個人想寫就寫或者想改就改的。
4.大量參考史料,有歷史眼光
  宋本三國志評話,將三國的歷史原因歸為天命、世俗因果,而《三國演義》直接看到了治亂之由,從十常侍開刀,這就是歷史眼光。是儒家思想。三國演義中取材史料的原文就佔了很大篇幅。

  以上都可以說明,三國演義在架構整個行文脈絡的時候,是基本貼近史實行進的。其駕馭難度是可想而知的。不存在打臉問題。

———————————————————————————————————————————
看到點贊上了250,我這個250就再給大家分享一個戰爭描寫的故事,找個冷門神秘的,讓大家再回顧回顧三國裡面最出彩的戰爭描寫,到底有多高深~!


  再來一點戰爭描寫,找個冷門的,極其神秘的戰役:
  (這個戰役,初唐貞觀時期李靖破突厥,擒獲突厥可汗與之異曲同工)
  先鋪墊一下兒:
  曹操率領眾將攻打張任楊昂把守的山寨,先鋒夏侯淵等大敗,曹操要斬他們。結果親自探查發現:
  操次日自引兵為前隊,
  見山勢險惡,林木叢雜,
  不知路徑,恐有伏兵,即引軍回寨,
  謂許褚、徐晃二將曰:
  「吾若知此處如此險惡,必不起兵來。」

  沒想到許褚虎楞虎楞的,說非打不可,至少要去看清楚寨子什麼樣!曹操一想你大哥我難道年老力衰不成?豈能讓虎痴笑話,於是硬著頭皮去了......,結果:

  三匹馬轉過山坡,
  早望見張衛寨柵。
  操揚鞭遙指,
  謂二將曰:「如此堅固,急切難下!」
  言未已,
  背後一聲喊起,
  箭如雨發。

  多虧賈詡早就料到,曹操也是有些防備,算是安全撤回了本營。到這裡是一個結契,說明了山寨堅固,久攻不下。然後,二貨楊昂出現了,兩邊兒幹了五十多天不分勝敗,楊昂年輕氣盛,要干一架。沒想到中了二高人的密謀之術:

  曹操傳令退軍。
  賈詡曰:「賊勢未見強弱,主公何故自退耶?」
  操曰:「吾料賊兵每日提備,急難取勝。吾以退軍為名,使賊懈而無備,然後分輕騎抄襲其後,必勝賊矣。」
  賈詡曰:「丞相神機,不可測也。」

  結果老天爺這時又不止在正面戰場幫了曹操,側翼去包抄的夏侯淵也賺了便宜。

  是日,
  大霧迷漫,
  對面不相見。
  楊昂軍至半路,
  不能行,
  且權紥住。
  卻說夏侯淵一軍抄過山後,
  見重霧垂空,
  又聞人語馬嘶,
  恐有伏兵,
  急催人馬行動,
  大霧中誤走到楊昂寨前。
  守寨軍士,聽得馬蹄響,
  只道是楊昂兵回,
  開門納之。
  曹軍一擁而入,
  見是空寨,
  便就寨中放起火來。
  五寨軍士,盡皆棄寨而走。

  這神奇的經歷徑直讓夏侯淵的人品跌了很多百分點。日後被劈死在定軍山確也活該。
  但是從這裡完全可以看出,羅貫中對戰爭描寫,是多麼的細心雕琢!


當年也有這麼一群儒生,他們對杜詩指手畫腳,說杜甫前期的詩英氣勃勃,到了晚年變得隨意了,不如年輕時了。
這時候,詩壇盟主黃庭堅站出來了:老杜晚年,居然能寫到這等境界!不可及,不可及啊!
於是他們又轉而聽信黃庭堅的說法。
百年之後,朱熹對這群人做了尖銳的評價:「正如矮人看戲一般,見前面人笑,他也笑,他雖眼不曾見,想必是好笑,便隨他笑。」

我相信樓上說《三國演義》最差的各位,未必就真的認為《三國》擠在四大名著中間有多麼不堪。恐怕也不過是道聽途說了些觀點,人云亦云罷了。

就算真如各位所說,《三國》有種種的缺陷,也希望各位在批評時,能常常想起毛姆的這句話

當我一想到小說家們不得不克服多少障礙,避開多少圈套,於是最偉大的小說也有缺陷也就不足為奇了;我所驚奇的反倒是,它們的缺陷何以如此之少 。——毛姆 《巨匠與傑作》


吐個槽:

那些義憤填膺為《三國演義》正名的同學,你們回答問題時看清題目好嘛……

沒有人說《三國》文學性最低,大家說的是四大名著中《三國演義》文學性最低,這根本就是完全不同的兩個概念好不好。

你要反駁,根本就不能從「三國演義有多好」這點出發啊,三國演義好還用你說嗎,中國幾千幾萬本小說排進前四的,誰不知道它有多好?你應該從「四大名著中XX比三國演義差」入手好嘛,這不是文學題,而是邏輯題。

就像有人問「清華和北大哪個差一點」,有人說北大差,你反駁「北大怎麼就差了?北大出了多少人才你們知道嗎?北大為祖國做出多少貢獻你知道嗎?北大學生多刻苦你知道嗎?」這根本沒有說服力啊。

你應該答「你清食堂多,但妹子少啊;你清工科牛,但學校偏科嚴重啊;你清二好歸好,可就是沒有我北大好,你打我啊」。

那些為三國演義正名的同學,你們好歹說出來四大名著中哪個比三國文學性差啊,否則說個毛線啊


反正肯定不是《紅樓夢》。


真不懂為什麼要做這種比較,四本書的作者都這麼偉大,好不容易用畢生心血寫成,為什麼要評價他們各自的高低呢?為什麼要把四個大文豪放在矛盾的對立面討論呢?何況四本書的類型完全不同,如何比較?要麼把西遊和封神演義作比較嘛,要麼就把三國和隋唐演義作比較嘛,要麼就把紅樓夢和霸道總裁愛上我作比較嘛,這神怪小說和歷史軍事小說怎麼能放一起說?


我童年生活過得相當的無趣,畢竟跟隨爺爺奶奶長大的孩子過得都比較不快樂,更何況我爺爺奶奶對我並不好。
小時候怕黑晚上不好睡覺,又特別容易被古人那些道德高尚的行為感動就會特意模仿,頭懸樑錐刺股這種程度做不到,但是挑燈夜讀還是可以的。
我爺爺家裡當時有三本書我到現在還有記憶,一本是《三國志通俗演義—上卷》、一本是《羅通掃北》、一本是《薛丁山征西》,都是歷史演義小說。當時不認識的字還會用字典標註,不認識的詞還會用字典查找,《三國志通俗演義—上卷》幾乎是我童年最親密的朋友。《三國志通俗演義》並不是純粹意義上的《三國演義》裡面有些詞句用法不一樣,而且有超大量的詩詞,印象最深的是張飛和馬超挑燈夜戰,幾乎兩年的詩詞。而現行的《三國演義》並沒有這麼多的詩詞。
我扯了這麼多:只不過想說明一個問題,我們現在所看到的名著如果僅僅看文學性即文字與寫作技巧,那麼所謂的名著文字與寫作技巧並沒有真正意義上那麼高端,真正的名著代表的是一個時代的精神面貌和價值取向並為社會提供一個情感的宣洩口。
或許我這個只是一家之詞,這是我個人閱讀經驗的總結。
有兩種類型是我讀不下的名著,一種是《堂吉訶德》這一類型文化及時代的差異讓我很難理解《堂吉訶德》所表達的意思,同時這是一本比現在小白文還小白文的小說,我讀不出文學性、思想性、趣味性。另一種是《戰爭與和平》這一類型我至今仍然無法理解一個作者對服侍、傢具、建築的熱愛,通篇細緻入微的環境描寫到底是為了表達什麼。或許當時的社會情況,人們對貴族生活的好奇及嚮往成就了這一寫作類型,比如《京華煙雲》的巨大成功,也是託了當時群眾對貴族生活的好奇的福。
各類暢銷書中除了名著之外,還有另外一些作品,簡而言之書籍貼上名著的標籤,賣點在於名著所帶來的文化價值和思想價值,大部分暢銷書的賣點是迎合大眾口味。
解釋完對名著的定義之後,我再來對題主的問題進行回答。
中國古代文學史有四大奇書一說,《三國》、《水滸》、《西遊》、《金瓶梅》。後來《紅樓》大火,又因為《金瓶梅》一定程度上的情色描寫,《紅樓》成功上位頂掉《金瓶梅》與《三國》、《水滸》、《西遊》並稱《四大名著》。除了四大名著之外和《金瓶梅》之外中國還有一本地位極高的小說《儒林外史》,這六本書在中國文學史上的地位其實是並稱的。
中國其實很注重細節,其實不僅僅是中國,人類就是很注重細節的物種。人很在意排位和座次,比如九大常委的座次名單是不會有改動的,改動了問題就嚴重了。所以亞瑟王的圓桌騎士流芳百世在於減弱的座次這一具體形象。真的嗎?其實嗎圓桌仍有座次,面向門的是主位,然後依次是主賓、主陪、次賓……不信你們可以回憶下平常吃飯主位和主賓位,這依然有講究。
問題來了,從《三國》到《儒林外史》似乎暗示一種問題便是《三國》到《儒林外史》的地位是依次類推的,雖然絕大部分人都通過時間順序的方式來解答這一疑問。
這是真的嗎?絕對不是,姑且不論《三國》和《水滸》的成書時間早晚並無定論,僅從施耐庵是羅貫中的師傅這一說法來說就無法斷定《三國》成書在《水滸》之前,更別說四大名著除了《三國》的作者是羅貫中之外,學術界爭論從未停息。
那麼按照我的說法,四大名著或者是六大名著的提法是否代表著上下之分?類似於《水滸》中的排位?
答案是肯定的。莫說《水滸》中排位的地位顯明,就說大家所熟知的初唐四傑王、楊、盧、駱,照樣有前後之爭。
如果有人指出這是因為他們是同一時代的人,自然容易分辨向後,而四大名著並無先後之分。
那麼我給大家舉一個例子,中國中古古時代最偉大的政治家、思想家是誰?其實這並沒有什麼疑問,這個人是周公旦。如果將上古時代改為先秦時期,那麼思想家八成會落入孔子手裡,政治家八成落入李斯手中。你們肯定會覺得周公旦的成就不如孔子和李斯,孔子開創千年孔教,李斯創造的郡縣制至今仍影響中國。而事實上孔子廢盡一生想恢復的不過就是周公旦所推行的制度——至於推行的怎麼樣這裡不做討論。李斯改革的政治制度郡縣制只不過改變周公旦創造——至少是完善的分封制。周公旦的歷史地位之所以低於孔子及李斯,其實是我們的文化得益於周公旦較低所以就選擇性的遺忘周公旦的功績。而與周公旦同時代的姜尚不到做了長達3000年的武聖知道明代被關羽代替,至今仍是中國武廟第一人。
所以無論從四大名著或者四大奇書過六大名著這幾種提法的排序情況,《三國》毋庸置疑排在第一位,無論任何時代、無論任何人都沒有能力質疑《三國》所具有的文化性、藝術性、思想性,質疑《三國》作為中國名著的代表而登上世界小說史的舞台。
我並沒有質疑其他名著而吹捧《三國》的野心,我是《水滸》的忠實讀者,是《西遊》的迷戀膜拜之人。簡單的給六大名著進行系列劃分:
《三國演義》——中國第一部歷史小說,引領了中國歷史演義小說的潮流。中國作為歷史文獻保留最為齊整的國服,歷史演義小說的輝煌是常人無法想像的。而《三國演義》作為第一部歷史小說所獲得的成就既成前無古人後無來者,歷史演義小說的典範,最成功的歷史演義小說。
《水滸傳》——中國第一部描寫農民起義小說——我至今難以理解農民起義如此亂安放的當代學術界是如何解釋的。同時也是最成功的古典格鬥類小說——我個人喜歡歸於這一類。通過《水滸》所延伸的小說是中國小說史上僅有的盛況。一共有兩類,情節擴張累如《金瓶梅》,另一類是情節續寫類如《水滸後傳》、《蕩寇志》。
《金瓶梅》——中國第一部描寫市井之徒的小說,作為一本續書,獲得成就超過想像,通過反倫理的描寫、誇張的情色描寫獲得高的曝光率和流通率。通過描寫西門大官人的一生,不和倫理的暴富以及窮奢極欲,到最後暴死,展現當時明代社會的種種亂象。其實我想加一句,當代中國和當時明代十分相似,《金瓶梅》可能不久會大火。
《西遊記》——中國第一部志怪小說,同時也是唯一一部走出中國的小說,很難想像在當時交通考的是舟車行步,一個人一生最遙遠的距離可能只是如果一次縣城的中國古代勞動人民能寫出如此瑰麗的作品。李白的浪漫主義情懷我不止一次懷疑是李白年輕時的仗劍走天涯的經歷賦予的。如果將《西遊》這樣一部劃時代的小說列位兒童讀物,真是對這部小說最大的抹殺。仿《西遊》諸書中最著名的是《封神》,此書的地位和《西遊》再次不在類似。
《紅樓夢》——中國第一部通過描寫家族興衰——注意這一家族並非帝王家族——展現一個時代的面貌以及興衰。我個人並不喜歡《紅樓》提法可能不準,不在多說,免得被紅學家批鬥。
《儒林外史》——中國第一部描寫儒家文人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思想及行動。這本書沒有看過,不再多言。
這裡就出現另一種情況,就是不同的類型真的有上下之分?我個人認為,不是的,意識流小說並未並寫實小說更高端,武俠小說並非不能出巨著。就如西方的魔幻小說能獲得20世紀最偉大的英文小說這樣的榮譽,中國的武俠小說也應當能獲得恰當的評價,對武俠小說的不合理評價也應該到了重新定義的時候。
名著之所以是名著,應當通過我上述的標準進行定義。

————————————我是無敵的分割線————————————

既然這是關於《水滸》的主題,我個人再次對《水滸》的作為名著所具有的特徵進行分析。
對於前文提到的《水滸》是第一部描寫農民起義的小說,這一提法我個人認為並非肯定正確。中國乃至世界有一個很嚴重的問題便是文學作品嚴重流失。文字作為語言的承載,語言作為思想的一種表達,是必須需要一種載體才能呈現。所以文字是思想的載體,語言是具有哲學性的,語言哲學的興起是有哲學根據的——我個人對語言哲學不感冒,雖然熱愛羅素。文字需要載體,從最早的石碑到羊皮到竹簡到紙,這個過程也限制了文學作品的長短。你能想想將六十萬字的《史記》刻在石碑上是多麼壯觀嗎?你能想像《追憶似水年華》如果寫在竹簡上是什麼情況嗎?明清小說的興起與活字印刷術的推廣和明清經濟繁榮有關。任何文化都是從詩歌演變為歌劇再演變為小說的過程,這並不是什麼文化上的高低。所以小說的地位並不低於詩詞歌賦,所以應該給小說一個公正的評價。而文字需要載體這一事實,也導致了載體的滅失會導致文字隨之滅世的尷尬情況。沒有任何人可以斷定《水滸》就是第一部描寫農民起義的小說。
我個人認為《水滸》最大的價值和意義在於《水滸》是第一本反體制的小說,並在反體制的同時獲得世人認同的偉大著作。
為什麼說《水滸》是反體制的?有一個很明顯的事件便是《水滸》曾被封殺,是禁書。時至今日我仍然對這類型的文字獄嗤之以鼻,對當今文學思想上的桎梏深感痛心。誨淫誨盜指的便是《金瓶梅》、《水滸傳》,自從《水滸》貼上了農民起義的標籤之後,《水滸》從此登堂入室,而《金瓶梅》仍然見不得光。所謂的淫穢,世人除了1%左右的無性戀者,我不認為有人會不在意。
除了政治上定義《水滸》的反體制之外,描寫的人物具有極其強烈的反體制傾向。我個人認為《水滸》最成功的地方在於寫人,而最成功的人物是三個林沖、宋江、武松,重要如魯智深、李逵其實是串聯全書的作用。上述五人都是反體制的存在。
林沖屬於極度想靠攏組織、走近體制的一員,一個極度想靠近組織的人卻被體制拋棄在外,或許這是最高端的反體制。也是所以反體制人物中最悲劇的存在,逼上梁山便是指林沖。 如果梁山沒有林沖這一逼上梁山的人,那麼梁山就沒有資格自稱正義。如果林沖最後不是病死六和塔,那麼《水滸》可能會更完美。
宋江屬於體制內如魚得水的人物,在官場和江湖擁有極高手腕的人物。這樣的人其實如果運氣好,做到蔡京的位置,恐怕也不弱於蔡京。宋江屬於看透了遊戲規則,終於在一個兩難的情況下選擇了保護名聲的方法謀取更大的勢力同時在自認為獲取巨大的勢力之後,才發現自己不過是遊戲的一份子,不是救世主,不是the one,這時候之後看破了遊戲規則,選擇順從遊戲規則的人。當我們看到一個情商、智商都極高的人——別否認宋江的智商,吳用其實真的吳用——終於俯首帖耳的時候,自身會有一種挫敗感,隨之而來的產生一種感覺——體制是不可以反的,反體制是失敗。
武松作為一個雙親皆喪由兄長武大郎養大的男人,不難理解武松的性格以及他對武大的孝義,同理可知武松對潘金蓮並非簡單的嫂子這般看待,而且一種對母親的情懷。或許武松與潘金蓮如果通姦還達不到母子亂倫的標準,而在武松心中,或許這就是類似於母子亂倫。母子亂倫中的子,對女性整個世界觀都扭曲了,他會認為這個世界所有的女人都是骯髒的。所以武松從一開始尊重女人(潘金蓮)到後來對女人的不信任(翠蘭),都是可以理解的。而一個對一半的人類(女人)產生如此重大懷疑的人,怎麼可能還會是一種體制內的人?沒有推倒體制,恐怕已經是萬幸中的萬幸。
魯智深的反體制是成功的同時也是高尚的。或許道德就是反體制的,道德要求我們約束天性,對性的輕視,對食物的輕視,這兩個生物最大的主體——繁衍基因與個體生存——就這麼被道德排除異己了。佛陀的成就,基督的成就或許莫種意義上就是反體制的成功,只是反體製成功了,便成為一種體制。魯智深的偉大,是圓滿的、全面的、高尚的。魯智深是人世的佛,魯智深是滿天飛白玉的圓滿,是大地做黃金的智慧。如果梁山沒有魯智深這一道德標杆,那麼梁山也豎不起替天行道的大旗。如果《水滸》沒有用魯智深作為開篇,那麼《水滸》的道德底線便已經落空。
李逵的反體制,無需多言了吧!而李逵的反體制正是全書最令人喜愛的人物。這人物具有喜劇人物的一切特徵和經典橋段,體制外的人是不容與體制內的,無論是行為還是思想,一個徹徹底底的反體制人物,所帶來的藝術魅力,並未比上樹四人少,反而多了一種天真爛漫,畢竟一個人只有在孩童時才會真的明白什麼天真,因為那時候我們是孩子,還是是不需要遵守體制的,孩子有自己的體制,就如同李逵有他自己的體制一樣。
我於兩年前重新閱讀四大名著,對《水滸》《西遊》情有獨鍾,不在像少年時崇拜《三國》前後翻閱七次,也不在隨波逐流推崇《紅樓》,其實一本名著,一生一本足矣。
希望寫一篇能為題主解惑,同時也為不知道何為名著的人解惑。


讀完之後,各人有各人的定論。

就怕沒讀完就有定論了。


四大都是好書,高低自排,但是不要說。因為有可能你會被打臉或者是斷絕了別人讀四大的偉大理想。

這個理想說實在的可以有,可以有很多年。


我雖然不是什麼紅樓水滸西遊粉,古代文學知識也少得可憐。但是看到十根竹子老師的答案居然這麼多票,我十分震驚。

三國文學性差真的不是文學界共識嗎?

記得魯迅說過:「顯劉備長厚而似偽,狀諸葛多智而近妖」呀~

另外駱玉明版的文學史也港三國不如水滸…

另外古代文學界的文學水平可以和文字水平分開談?人物臉譜化也不是致命傷嗎?

另外袁本文學史也不是什麼厲害的文學史,至少也要看看駱玉明、游國恩…日俄漢學家港三國很厲害沒錯…但又沒說它是四大名著最厲害的…更何況我也可以找一些吹捧其它三大名著的漢學家言論也不難

三國頁數少又能說明什麼呢?文言文字數就是比白話少呀~三國比較半文半白一點嘛…

好奇。

期待有好心人解答一下我的困惑…
-----------------------------------------------------------3.23更新

我舉魯迅,駱玉明等人的話是佐證」 三國文學性不強/三國不是四大名著第一「 這是文學界的共識,並不是想說魯迅一句話能定性三國。

單從文學角度評價,四大名著以及《金瓶梅》這五部小說該如何排列座次? - 知乎用戶的回答

馮夢龍的四大奇書:三水金西

《續金瓶梅序》中的三大奇書:水金西

魯迅《中國小說史略》中的說法:【明季以來,世目《三國》《水滸》《西遊》《金瓶梅》為「四大奇書」,居說部上首,比清乾隆中,《紅樓夢》盛行,遂奪《三國》之席,而尤見稱於文人。】但是沒有指出「遂奪《三國》之席」說法的出處。求教。

聶紺弩的「三紅金水」之齋

錢玄同言:中國近五百年來第一流的文學作品,只有《水滸》、《儒林外史》和《紅樓夢》三部書

胡適:故鄙意以為,吾國第一流小說,古人惟《水滸》、《西遊》、《儒林外史》、《紅樓夢》四部。今人惟李伯元、吳趼人兩家,其他皆第二流以下耳

李漁云:昔弇州先生(王世貞)有宇宙四大奇書之目,曰《史記》也,《南華》也,《水滸》與《西廂》也。

周暉《金陵瑣事》載:李贄在刑部時,好為奇論,曾說:「宇宙間有五大部文章:漢有司馬子長《史記》,唐有《杜子美集》,宋有《蘇子瞻集》,元有施耐庵《水滸傳》,明有《李獻吉集》」

如果有人真的想反駁我,需要舉出文學家、文學史家等文學界人士證明三國優秀的例子才行。

拿太祖說事真的太業餘了。我不辯了。

我本人不是四大名著任意一家的粉,市面上基本的幾種文學史我都讀過,中國文學批評史也讀過。談客觀評價不讀文學史單憑個人好惡我是十分反對的。


簡略修改一下答案,半年前的答案確實略顯幼稚,感謝評論區同仁的批評。

談文學價值的對比,需要明確一下什麼是文學價值。沒有了解過很專業的概念,只有一點不成器比較樸素的觀點。

一是作品的情節、懸念、代入感、敘述結構之類,簡而言之就是可讀性;二是作品的風格、文筆,人物形象的刻畫,上上之選自然是應該行雲流水富有韻味;三是作品所傳達出的思想價值,或說「境界」。一些暢銷作家在這三點上做的不錯,比如說胡塞尼以及春樹等等,做到這三點,我可以說它是一部不錯的作品了。在此基礎上,如果有其中任意一點做到極致都可堪稱不朽。第四,作品的闡釋空間,對於我們所討論的四大名著以及金瓶梅這類作品而言,這一點應該算是比較重要,闡釋空間越大,值得探究的點越多,文學價值隨之水漲船高。

當然這是對普通的文學作品而言的,對於名著可能還要細化,這也完全是一孔之見,看官見諒見諒。

題主問題問得很明確,孰高與孰低,硬要回答的話,個人認為紅樓夢的文學價值最高,三國演義的文學價值最低。

從情節、敘述結構兩點來考量,四大名著相去不遠,但凡讀過,應該沒辦法說哪本的故事不精彩,水滸傳可能在後期筆力稍怠,略顯潦草冗長,但是它前期的精彩足以彌補後期不足,結尾也足夠讓人驚嘆神工,所以可以講相去不遠。

但是在人物刻畫方面差距就很大,單憑紅樓夢的「正邪兩賦」就完虐三國演義,這無疑是中國小說史上的一座里程碑。《紅樓夢》塑造人物繁多,性格對照就形成一個很複雜龐大的系統。在這個系統中,各種人物的排列組合,又形成幾個子系統,例如十二釵性格的對照系統;眾奴婢性格的對照系統;賈氏姐妹的對照系統等。每一個對照系統又包括若干對照層次,例如奴婢系統中,有賈母的奴婢層,有寶玉的奴婢層,有寶釵的奴婢層等等。

而這僅僅是紅樓夢人物性格的外部對照。還有內部對照,寶玉憐惜尊重女性,也有怒斥茜雪耍富家公子脾氣的時候;寶釵穩重大方,也有童真流露追蝶撲蝶的時候。等等等等,人物性格是複雜的矛盾的,所以也是完滿的。更有人物性格的高級對照方式,對照雙方的人物性格自身都是一個生氣勃勃的世界,他們彼此互相陪襯,互相補充,任何一方都不是對方性格的工具奴僕,比如林黛玉和薛寶釵所形成的性格對照方式,二者是平等的、互相補充的、各盡其妙的,林與薛代表兩種不同的審美,以至於我們不能說孰優熟劣。三國演義非好即壞,忠則全忠,佞則全佞。甩多少條街?

思想價值方面,紅樓夢水滸傳自不必說,西遊記尚有諸多政治隱喻,對比之下三國演義相形見絀,一個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可不足以說明問題啊。闡釋空間上,紅樓夢這種百科全書隨意甩出個點就夠咱喝一壺了,茶、酒、吃食、人物、詩詞等等簡直難以勝舉,縱觀中國小說文學史,除卻金瓶梅以外無出其右者;水滸傳也有鐘相楊幺、吃菜事魔教以及「古公亶父,來朝走馬,率西水滸,至於岐下『』等等可供鑽研,西遊記不是很熟沒什麼資格談,比較之下,三國演義的闡釋空間確實有限的很。

論人物刻畫論思想性論闡釋空間,三國演義略遜一籌。但是這種比較方法對於三國而言並不公平,因為它畢竟是歷史演義類小說,除卻人物刻畫方面不談,其思想性和闡釋空間是受歷史真相的限制的,完全可以理解。不同種類的書,實際上不太方便比較,一定要強行下一個結論,四大名著中它的文學價值應該靠後。

同題材比較的話,它仍然處於當之無愧的第一序列,三國演義代表著中國歷史演義類小說文學的巔峰。

手機黨,省略了很多內容,見諒。


一年了還有人撕來撕去,看得我很捉急。

想起有次線下詩會交流。有讀者問多多,里爾克的秋好在哪裡?

多多用一種這首詩的好處顯而易見的語氣講了幾句,然後說,如果你第一眼看不出這首詩的好處,那麼就與它無緣了。

有些答案表現出答主的文學鑒賞能力還沒建立起來,怒剛一波無非是自己喜好和道聽途說。

有一回參加@ 文冤閣大學士 老師的講座,他說喜好文學不能流於表面,那是附庸風雅。

所以你在網站為自己喜好的作品爭個虛名有何用,不如自己用心對比讀讀這幾本,順藤摸瓜再讀讀那幾個文學性標準好的作品。自然明白其中的樂趣和好壞,而不是滿足於狗血和套路。

我也不裝,讀書也是初窺門道,比一些豆瓣知乎的資深書友差得遠。

可惜這個問題下的答案多是虛晃一招,高贊為三國演義正名的答主虛招太多,另有一部分內容我不敢苟同。

所以針對幾個觀點,我也不想細談,拋出來讓大家看看。

1、個別人黑紅樓夢的局限是兒女情長,遣詞造句只是華麗,脫離世俗。

顯然這位沒讀過紅樓夢,語文成績也很差。官方評價紅樓夢講得是封建社會,家族興衰。紅樓夢中下流的句子不少,齷齪的地方也不少。說紅樓不接地氣的看看這個書中的金句: 世事洞明皆學問 人情練達即文章。

2、有人講水滸的文學性差。

我想他不知道什麼叫寫作技巧,水滸傳有不少學者分析其中的結構如何巧妙有力。另推薦讀博爾赫斯、 科塔薩爾 的小說,感受什麼叫技法高超。

還是三國和西遊爭議最大。

3、三國臉譜化,非黑即白。

三國演義是英雄式小說,古代的英雄塑造向來是形象鮮明,不會像現在的文學關注個人內部的矛盾和不完整性。這若是缺點,司馬遷筆下的英雄也不行,荷馬筆下的英雄也算不成功。

所謂狀諸葛多智而近妖 ,三國的設定沒妖嗎,水滸沒妖嗎?這種漏洞不是漏洞,就像我一直有個疑問漫畫中英雄打鬥時褲子是何材料所做?

另外三國臉譜化這個東西顯然是錯誤的,三國裡面人物塑造的層次通過時代變化已經體現出來,比如之前覺得曹操是反派,奸臣,風評不佳。後來呢,開始為曹操翻案,到現在喜歡曹操不在少數,還有人看出了他的可愛。這是臉譜化人物能產生的變化嗎?

那麼三國的人物塑造是否成功,顯然是非常成功。以至於很多人把三國演義的人物和故事當歷史來看。

4、三國受歷史限制

正因為受限制才能體現出作品的水平,這個應該很好理解,知乎有很多命題作文,像一百字以內的故事之類的。如果別的方面同樣優秀的作品,一個作品用百萬字,另一個用百字。這兩部作品呈現出來的文學水平高下立判,所以有人說詩是文學的塔尖。

事實上題材不受限制,你能看出那麼多人想像力是多麼的匱乏。以為想一個種族、想一個招式、想一個世界體系就說明想像力高超了。這是術級別的想像力,某種程度上可以叫比葫蘆畫瓢。不是道級別的想像力,多看些優秀的科幻小說就知道什麼樣算是想像力。所謂西遊不過是加強版的人類社會罷了。

我能想像到網文那些想設定的作者被限制條件後創作是多麼的乏力。西遊本來就是神話故事上多次加工、創造的。

作為同為民間創造的三國和西遊來講,其實想像力是一個量級的,只是角度不同罷了。

5、三國文筆差

我以為三國和西遊的文筆好壞程度可以歸為一檔。由於三國中有存在辯論,計謀等情節的出現,文筆有加成。而西遊記除了個別論道悟禪的地方文筆有加成外,別的文筆平平。

6、三國的思想性差

我想說這方面的有些答案可以歸為如何拔高一部作品。

先看傳統思想,三國表現出的忠孝仁義思想很成功,以至關二爺香火旺盛。三國中儒家的入世思想宣傳也很成功,男兒立志實現自身抱負,學文成孔明式的謀士,習武成關羽這樣的名將。政治上對天下統一的訴求,對正統的堅持等大格局的政治思想也深入人心,另外對人才、管理、外交等方面的思想觀點影響深遠。西遊呢,有人講融合了佛道儒三家。這叫中國式融合,任何信仰在中國都是拿來用的,最好能一起用。所以把三清、如來、孔子放一起拜就算融合了,不覺得可笑嗎?這還沒談哲學呢,當然這也算是比較成功的「融合」,至今多數國人的信仰認知屬於這個體系,當然,後來又加上毛爺爺一起供上。至於政治隱喻,這就是陰謀論。

那麼再看先進思想,這方面西遊遠勝於三國,個體的覺醒,體制權威的反叛,然而這一切都消解於猴子帶上緊箍的那一刻。

總的來說西遊的思想性優於三國。

西遊三國各有優劣,總得來說,我認為三國文學水平高於西遊。


原答案:

看到這個問題,首先想到紅樓排第一,應該沒爭議。排第二呢,略一想,水滸排第二也沒問題。剩下三國和西遊需要分析一下。

我粗略地談自己的看法,不一一列舉分析。四本名著都讀過,不過三國隔的時間最長,水滸次之,最近兩年還在看紅樓和西遊,紅樓夢開啟版本對讀劇情。

談論這四本需要先確定它們的創作,其作者有爭議,版本繁多。紅樓夢系曹雪芹原創,另外三本都是在之前的傳說故事,話本上再加工整理而得,而且書評人編輯校對也提升了其文學水平。一個作者創作自由,而一堆作者反而束手束腳。這是紅樓夢的優勢,即便取八十回也穩坐第一。

水滸傳表現的寫作技巧不是三國和西遊能比的,不解者可以看看金聖嘆的批本。

那麼三國和西遊的文字水平,在我看來都一般,更傾向於文字簡練的三國。當然文字不是簡練或者華麗就好,關鍵看文字的表現力。

敘事能力,顯然三國講出來的事情比西遊講得多。西遊的敘事非常簡單,就是大家集合中路推過去。三國講得主線支線很多,而且大家都看得明白,這個是大手筆。

接著就是人物,三國的人物也比西遊多,大家鍾愛的人物估計雙手數不完,有印象的那就更多了。西遊的人物比較簡單,除了師徒四人,觀音老倌外,別的人物就像NPC。
有人講三國臉譜化,西遊一樣臉譜化,而且人物塑造遠不如三國。你能去分出妖怪的壞有什麼不同嗎,又能區分神仙的好有什麼不同嗎?三國里同樣是壞人曹操董卓司馬懿都不一樣的壞,好人里孔明荀彧魯肅也是不一樣的好。

這兩部書套路化很嚴重,三國里武將怎麼打仗,謀士怎麼設局都挺模式化。西遊過八十一難更是知道大師兄,師父被妖怪抓走了的梗。

情節和結構上,三國也比西遊複雜。至於有人講三國是文史小說,我覺得它和史記還是有距離,不管是寫法還是思想上。

綜上所述,三國優於西遊,位列第三。西遊末之。

最後有個問題,評價一個作品是看縱橫的。不同時期的作品,早出現的要加分,不然紅樓夢優勢太大。


-

三國的文學性相對較差,是一個顯而易見的問題。深受儒道兩家影響的中國,在文本上,偏放於寓言,索隱,追求潛伏在語言之下的更深層隱喻,這使得依託於歷史的演義體系非常不討好。在小說藝術原本就不發達的時代,大家都忽略了歷史演義這一題材對文學性的限制,小說的發展之初是十分依託於歷史人物和故事的。三國在大體脈絡上都做到了求真,稱其為歷史紀事也不為過。而其餘三本則大可以稱之為Fiction,虛構性小說,大大的擴張了它們文學表達的可能性。

作為歷史紀事小說,三國的表達重點理所當然的不在於文學上,而在於對歷史中的人物進行藝術和戲劇上的加工。在敘述上,它大量保留了歷史寫法的簡潔明了,力求人物的真實,這種真實,並不是歷史的真實,而是人物意圖的真實,相當於是對歷史真實的一種補償。在宏大場面上,比如赤壁之戰,這是決定三分天下的關鍵所在,作者本可以寫成雨果《悲慘世界》里滑鐵盧卷那樣幅員遼闊,可作者卻在人物之間遊走,戰爭不重要,戰爭前的準備才重要,幾萬軍馬和將領的死亡,都是寥寥幾筆。這是文學空間的喪失,幾萬生命的死亡,它可以控訴,可以哭泣,可以悲憫,可以升華到一個非常高文學境界,但在歷史上就是一頁風雲散的事,從不渲染什麼,冷漠到極點。所以歷史和文學的寫法區別非常大,都各有其側重點。

三國刻畫出的人物十分的臉譜化,就等同於告訴你,這位人物已經定性了。然後作者給你看到的是,這類已經成型的人物,在歷史上,面對不同事件所做出的行為,所得到的後果。我們就能學到不同情況下,什麼樣的人,會做出什麼樣的行為,而我們遇到同等事情的時候,該怎麼去做,會有怎樣的預期結果。三國的所有事件,都在為人物服務,展現出的是一場高超的人物動機和意圖的推定,這種意圖與動機的推定過程,就大大地提高了其藝術價值的空間,這才是三國演義的筆法所在——時代下個體命運的無常。

-


評價一部作品優劣,如果只會拿別人的現成定論壓人,那就真是不成器的。巨人是用來站在其肩膀上的,不是跪在其腳下歌功頌德的。譬如積薪後來居上,這一點道理都不明白,只能說前人的書白看。

文學方面,待凡閱讀前人學術層面的東西,觀點結論不是最重要,思考範式、切入角度、旁逸斜出的靈感才是真傢伙。思考的時候,別指望拿個某學者的話做定論,文學不是歐幾里得幾何,這是個更鼓勵想像力的領域(當然,數學、科學也需要想像力,只是不如文學批評這麼需要)。

自己評價的時候,注意和作品的閱讀交互,注意比較,則優劣自見。

具體到西遊、水滸、三國、紅樓,能不能比較其優劣?當然可以。

紅樓屬文人自創,以現實筆鋒寫平常生活,人物刻畫活靈活現,敘述筆法從容有度,紅樓一出,可謂是終結了才子佳人類型。紅樓前面能學的,有一部金瓶梅。二書對方言的運用都非常地道。此外紅樓的故事有一種強烈的「空間美」,酷似明清士大夫的園林之好,讀紅樓,宛如在人物長廊里移步換景,各種造景、借景、柳暗花明、曲徑通幽的筆法,可謂所在多有。精神稟賦上,近於莊子,譬如以大荒山無稽崖起筆,頗有莊子格局及寓言之風。其中夢遊太虛似莊周夢蝶,而好了歌,與莊子鼓盆亦有異曲同工之妙。四部著作里,紅樓似乎最優。

水滸之前,有大宋宣和遺事,並且話本文學多從民間汲取素材,在這種基礎上,水滸的筆法仍舊可稱一絕。學得是左傳、史遷路子,你看水滸人物隨事件而出,不停轉變核心角色,可謂短篇連綴成長篇,分明就是史傳文學的遺風。筆法上講究春秋褒貶,文字很有嚼頭。章法上,靈活而講究,諸如什麼草蛇灰線、背面敷粉之類,金聖嘆啰嗦的夠多了,實際也無不本自盲左腐遷。跟著史記學做文章,不是沒有道理。水滸似可居第二。

四部作品裡,最省儉也最束縛的就是三國了,所謂七分真三分假,就文學創作言,也就是說還沒破題兒就已經「七分光」了。然而也有難處,這便是「戴著鐐銬跳舞」。三國尊劉抑曹,人物刻畫是其最成功處。可以這麼說,三國一書直接影響了很多人對歷史的理解認知,靠的就是感染力。魯迅固有所謂多智近妖之說,然則多少人看到星落五丈原便感覺興味索然?為的什麼?不就是諸葛所具備的強大感染力嗎?而三國在塑造極具感染力的人物方面,可是不止一個諸葛。此外,正所謂讀史益智,不能要求所有人都看三國志,讀三國演義雖則有私貨,但對啟人心智、喚起對歷史的興趣還是極有幫助的。三國是英雄之書,也是智計之書、政治之書,看這樣的充滿案例、原委完整的文學作品,比看《君主論》不知道形象到哪裡去了。三國似能排第三。

西遊是神魔小說,雖說前面有個《大唐西域記》,實際上已經完全走形,孫猴子才是當仁不讓的主角。西遊極天真爛漫,但是有兩點遺憾,第一是過於喜歡賣弄文辭,大段大段的遊仙窟一般的貫口,更適合評書相聲,獨自閱讀則令人不耐煩;第二是略顯無語的機械降神,自己挖的坑填不上,動不動就要請觀音如來,這一點被很多人諷刺。四部作品裡面,似乎西遊排第四。

最後歡迎關注我的讀書看電影的公眾號:凱鵝。


不是一類,不要亂比。三國應該比封神隋唐英烈傳。西遊應該比聊齋東遊,水滸可以和三俠五義這類比一比,紅樓可以比一比老殘鏡花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鑒於有朋友說我舉的例子不太對,那我做個第二版,不過第一版也留著
《三國演義》 歷史演義小說 適合與《隋唐演義》《說岳全傳》《封神演義》《英烈傳》《東周列國志》等進行比較
《水滸傳》 比較不好說,適合比較的或許是《三言二拍》《三俠五義》等作品,前者取其寫人敘事的文學創作,後者取其刀光劍影江湖背景。
《西遊記》從神魔小說上可以比《封神演藝》,從靈異角度可以比《聊齋》,從遊記角度可以比《鏡花緣》,總的來說,比《東遊記》似乎最好
《紅樓夢》這種純文學作品當然比《再生緣》《鏡花緣》《老殘遊記》等,對了還有《金品梅》


繁體時代,水滸71回之後完全不出版的都有


請先分清楚「文字水平」和「文學水平」


這個問題其實是存在答案的,而且文學史里十分明確,並不能將之比做「將軍里挑跛子」。

從文學角度來談,答案顯而易見是《三國演義》。

原因非常簡單,《三國演義》成書是四大名著中最早的,這是一件非常了不起的事情。

我們簡單分三個方面來講,其文學藝術(相對而言)的欠缺。

第一,《三國》的人物塑造能力,較其他三部作品較低。讀過這本書的同學們應該不難發現,《三國》人物性格最大的特點就是「單一和穩定」。所謂單一,就是性格不複雜嘛,只刻畫其最突出的特點,人物很容易就被固定,如曹操就被固定為「奸雄」;穩定,是指人物性格不會隨著各種環境的變化而改變,人物一出場,就闡釋清楚了他的整個性格體系。
且《三國》慣用誇張的傳奇故事來凸顯人物性格,這就會失真。魯迅評:「欲顯劉備之長厚而似偽,狀諸葛之多智而近妖」。
而在其後的小說中,人物塑造明顯就更複雜、完善了。如魯智深粗中有細,再如林沖先是一味容忍,後殺了官員,逼上梁山;就更別提《紅樓夢》中的人物塑造水平了。

第二,《三國》的語言水準相對較低。和其他明清小說一樣,欲多用口語與方言來顯平易樸實,給人貼近市井生活之感。但在具體的運用上,「文言文」感還是比較深的。
簡單說一下,其實我們現在講的《三國演義》其實是康熙年間,毛氏父子大幅修改、加工而成的,目的是增加文學性和可讀性。
而羅貫中先生寫的實為《三國志通俗演義》,這是最早的刊本,或者再版的《三國志通俗演義史傳》。
也就是說,若無後人的修改,羅貫中的原著可能更加晦澀。

第三,《三國》是我國第一部章回體小說。既是第一部,那就說明,它在「章回體」藝術上只是個開創者,自然有所欠缺。大家翻翻目錄可以發現,《三國》的章節標題雖大致齊整,但依然有參差不齊之處。
章回體小說的成熟,要一直到《金瓶梅詞話》的發表。大家若是翻翻《金瓶梅》的章節標題就會發現,已經齊整十分了。

綜上,《三國》的文學水平稍低,但這並不是什麼值得撕的事兒哈。《三國》粉不必惱怒,恰恰相反,這是一件很值得驕傲的事,因為無論是其他三大名著,還是明清其他優秀小說,在很大程度上都是受到了《三國》的指導與影響,《水滸傳》甚至是由羅貫中親自參與編撰的。尤其《三國》開創性的章回體藝術形式,這可是我國千古第一呀!


————————————————————

歡迎關注我的公眾平台【顧之城】

詩人顧城作品的收集與賞析,並其生平的研究與雜談的整理。

就不上二維碼啦,感興趣的來~


三國演義絕對是文學性最差的,這點完全沒有任何異議。

看看古代文學評論家對於水滸和三國這兩部書文學水平的評價:

「倘出水滸,後必不更創新名。又郎瑛《類稿》記《點鬼簿》中亦具有諸人事迹,是元人鍾繼先所編,然則施氏此書所謂三十六人者,大概各本前人,獨此外則附會耳。郎謂此書(指水滸)及三國並羅貫中撰,大謬。二書淺深工拙,若霄壤之懸,詎有出一手理。

明人胡應麟《少室山房筆叢》卷二十五:

「今世傳街談巷語有所謂演義者,蓋尤在傳奇、雜劇下。然元人武林施某所編水滸傳,特為盛行。世率以其鑿空無據,要不盡爾也。余偶閱一水滸序稱,施某嘗入市肆,紬閱故書於敝楮中,得宋張叔夜禽賊招語,一通備悉其一百八人所由起,因潤飾成此編。其門人羅某,亦效之為三國志,絕淺陋可嗤也。」

與此同時,胡應麟是這樣評價《水滸傳》的:

「不事文飾,而曲盡人情耳。……述情敘事,針工密緻」,「排比一百八人,分量重輕,纖毫不爽,而中間抑揚映帶,回護詠嘆之上,真有超出語言之外者」


看某些人談《三國》,我也真是醉了。

  第一個重要的問題:《三國》是獨立成書的嗎?可以算文人小說之代表?
  《三國志》、《後漢書》、宋代話本、元代雜劇表示哭暈在廁所;《水滸傳》、《西遊記》表示我們揚眉吐氣了。

  第二個重要的問題:小說的好與壞可以通過題材或字數決定嗎?
  寫歷史的就是好,寫家長里短就是差?字數少就是精簡,字數多就是廢話?

  第三個重要的問題:文言文就是好,白話文就是差?
  那我是不是還可以說中文就是比英文好,推得中國小說就是好?

  第四個重要的問題:什麼叫小說的結構?什麼叫敘事方法?
  《金瓶梅》、《紅樓夢》嘔血十石。

  第五個重要的問題:什麼叫人物形象,人物形象是扁平好才是立體好,是一面好還是多面好?
  魯迅哭暈在廁所。

  行了吐槽到這裡……其他問題以及具體論述的回頭再補充。


推薦閱讀:

《水滸傳》中鄆哥「卻不咬下他左邊的來」是什麼意思?
水滸傳的小說原名叫什麼?
如何從領導者的角度解讀宋江?
潘金蓮說「你若有心,吃我這半盞兒殘酒」後,武松如何讓潘金蓮知難而退而又不至於鬧僵?

TAG:西遊記書籍 | 水滸傳書籍 | 紅樓夢小說 | 三國演義書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