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怎樣的努力才有用?

我們都在假裝自己很努力、都在努力做事、但是慢慢的在周遭環境的帶領下越來越覺得努力沒有用、自己什麼都改變不了、然後不再努力、是這樣的嗎?


謝邀。


樓主問的這個問題讓我想起了以前的我。

其實我覺得我從小到大雖然沒有很刻苦,但還算是挺努力的。

後半句話的意思就是,我對待學習的態度比較認真。上課的時候專心聽講,下課好好完成作業。先寫完作業再玩。寫完作業之後給自己找點事兒干:看書,或者學點什麼之類的。

前半句話的意思是:我特別愛睡覺,所以我很少熬夜做功課(畢業班除外)。我不喜歡犧牲自己的睡眠時間用來學習。所以每次看到學霸或者學神能就睡幾個小時,然後玩命做題,我做不到。

所以上高中的時候我還挺痛苦的,因為高一一下子知識就難了好多。雖然我中考之後已經做好了心理準備,而且暑假也去提前學了一些高一的英文(可能還有數學我忘了),但是沒有像很多學霸一樣一個暑假把高一的數理化都學了。


我理解理科的內容比較慢,因為我總是喜歡刨根到底去想一些比較本質的原因,而不是只是關注於解題本身。比如我小學的時候會好奇為什麼要學約分和通分,後來才知道是為了分母不同的分數加減法服務的,但是當初我的老師並沒有提前講,所以我當時就很困惑。後來大學學微積分,我就在想,為什麼要學微積分?它是用來解決什麼問題的?


很遺憾的是,我當年能把這些本質性問題都講透徹的老師實在是太少了。因為上課老師沒有講明白,所以我下課做題就很慢。問題很多不能一直霸佔老師問問題,因為這樣別的同學還在後面等,這樣很自私。其(zhen)他(shi)原因包括:問太多問題老師會覺得你笨;他自己其實也講不明白;他不明白你哪不明白之類的。。。


我還是一個很缺乏宏觀能力的人。高中學歷史的時候,我沒法通過自己看書而總結出歷史事件之間的因果關係。我需要有人幫我總結和理解。但是我很多歷史老師都是讓我們一個一個站起來念課文,然後總結兩句。所以我看書和做題的時候就扣細節很多,卻沒法看清宏觀藍圖。那個年代,沒有網易公開課,沒有coursera,只有百度貼吧和百家講壇。


高二那年我第一次看到《明朝那些事兒》,第一次看到易中天的《漢代風雲人物》,我欣喜若狂,發現歷史真的像當年明月說的那樣可以很有趣,很好理解。然而我看完才發現,那整本整本書的知識只不過是歷史書上不考的章節里的一段小字而已,對我考試沒有任何幫助——但是卻讓我明白了更重要的東西:如何學歷史的方法。


後來我來了美國,在美國的歷史教材上開篇就寫到:如何像一個歷史學家一樣思考?如何甄辨一手資料和二手資料的區別?哪些信息更為可信?我念著念著就淚流滿面。如果我當年也能看到這樣的歷史教科書,也許我的歷史會更好一些。(大家可以參考這篇文章:美國教材是如何介紹中國古代史的? - 美國教育漫(bā)談(guà) - 知乎專欄)

他們小學的科學教材上也是開篇就寫著:如何像一個科學家一樣思考?要提出假設→做實驗→收集數據→分析數據→看是否與假設一致→不一致:提出新的假設。所以我在看美國教材的時候總是淚流滿面。如果我小時候也用這種書,我現在會不會更聰明一點?

上大學的時候,很多人都喜歡在自習室自習,但是我比較喜歡在圖書館呆著,因為我們學校有很多原版的外刊外報,那是我第一次看到《經濟學人》(The Economist),我第一次發現原來英國人可以這樣黑自己,好喜歡這本雜誌,然後抄了很多片語和句子下來,還給很多封面照相。我覺得學英文應該多看外刊外報之類的authentic materials,而不是像高中一樣只是死磕書本和做題。但是我大學四年卻一次獎學金都沒有拿到。


沒有就沒有吧(嘴上雖然說著無所謂,心裡卻還是挺不樂意的哼)。很詭異的是獎學金都是來美國以後拿到的=。= 所以我覺得自己可能真的更適合美國教育。


出國念書時,從研究生到念教師資格證,同樣的事情一遍遍地再次發生:我覺得自己做的是對的,但是為什麼我的努力付出和回報不成正比呢?雖然我知道你努力不一定會有回報,但是不努力就真的沒有回報,但是我什麼時候才能看到我的付出開花結果呢?我什麼時候才能證明我的想法和理念是對的呢?


直到我終於拿到了offer開始在美國公立學校教課,開始寫公眾號美國教育漫談(USA_edu),開始在知乎上回答問題,開始幫助一些人做職業規劃,開始做公開講座得到大家的熱烈反響,開始有越來越多的人開始贊同我的理念和看法,感謝我提的建議,開始在知乎上看到很多成功人士提到自己的時間管理方法和我是一樣的時候,我才開始逐漸相信自己多年以來所堅持的一些方法和想法是正確的。

寫了這麼多,其實我想說的是,就像台灣清華大學教授彭明輝所說的那樣,生活是一種長期而持續的累積過程。(點擊閱讀:[閱讀分享] 生命是一種長期而持續的累積過程)
其實你每次的付出和努力都在成長,只是有些人比較慢,或者你自己都沒有注意你自己在成長和進步。但是當你回頭再看過去的自己的時候,你會發現,當初你一步一個腳印,腳踏實地地走過來,所有的付出都會在一個恰當的時候開花結果。當你所有的努力從量變產生質變的時候,那種成長的回報是十分可觀的,是可以感知的。就像下圖那樣。

但是如果在你成長的過程中,能夠有一些好老師或者一些好書來引領你的話,你可能會進步得更快。在這個信息爆炸的時代,比當年有太多可以自學的機會和資料。我們的生活中再也不僅僅有百度貼吧和百家講壇。我們可以更加自由地做research,去搜索更加高效的學習方法。比如這篇文章:《你造如何學習最高效嗎?》

最後,甩個公式吧,大家不都是很愛看公式么。

正確科學的方法+持之以恆的努力+明確的目標+運氣/機遇=成功。

與君共勉。祝好運。:)

PS:

文中提到的公開講座名為《為什麼只念Tesol找不到工作?從職業發展角度往回看留學擇校: 北美12所學校7大教育專業就業前景》

錄音在這裡:【為什麼只念Tesol找不到工作?李小喵首次公開講座錄音】在線收聽

PPT在這裡:http://vdisk.weibo.com/lc/1wvSqXaliKoCBhAo80V 密碼:NJJS

如果有興趣的童鞋可以聽一下~


本文來自我的知乎專欄:為什麼我們無論如何努力都然並卵? - 美國教育漫(bā)談(guà) - 知乎專欄


給別人賺錢當然是越努力越累,越努力越沒用。

反之亦然。

不要提打工皇帝,幾億個出一個,不要拿出來比。


你也知道是假裝努力了,當然沒用。

無論做什麼,當你的努力是自願的行為,他就會產生力量。

很多時候,你抱怨的時候,其實是你太急,太功利了。儘力去做,為了一個目標,盡自己最大的努力,即使失敗了,也有你想像不到的回報。

我曾經想當一個詩人,很努力、很努力的去當一個詩人。結果,我成了一個程序員。但那時的努力給了我很強的理解能力和自學能力。

當我沉浸在某個事情中,心無旁騖,奮力學習和工作的時候,就會創造奇蹟。我知道,自己的潛力永遠超過自己的想像。

希望你也知道。


在醫院輸液的三天里,每天固定時間都會出現一位大叔,個子不高,南方口音,每隔一小時就會出現在輸液室擦一遍地。

當時我就想,他即使再多努力工作可能也並不會給他升職加薪的機會,如果換一種方式或掌握新的職業技能才會讓努力變得更有用吧


我處在待業期的時候,每天焦躁不安,除了煩惱無所事事,桌子邊,床邊滿是煙頭,甚至迷上了網路賭博。

當然,我也會假裝學習,某天早晨醒來讀讀英語,打打籃球,在晚上寫寫文章,看看書,甚至有時候會堅持一兩個月。

但我心裡明白,那根本是無用功,我從來沒有把心放在那上面,只是為求自我安慰而已,以免哪天把自己一事無成的原因歸結於不努力。

那其實是一種對生活不甘心卻又無能為力的深深絕望。

我曾經想過那是待業期這種特殊環境下的一種病態生活。

隨著時間的增長,接觸了越來越多的人,我慢慢地發現,原來這種生活瀰漫在了許多人的人生中。

有許多對生活不甘心的人處在自己的人生困境中都會選擇假裝很努力,就像一隻飛不出去屋子的無頭蒼蠅,反正已經亂撞著努力過了。

我看到過逢人就述說自己把時間全部用在家務和孩子身上而抽不出時間自我提升的一位媽媽卻每天把大把的時間花在和街坊鄰居閑聊。

我也看到過一位嘆息著上班碌碌無為混日子的上班族在每天下班後都會抽出兩個小時來學英語,卻在半年後連一篇英語短文都讀不了。

我還看到過更多的人拿著努力的幌子在彌補著內心的空虛。

其實不是我們不懂,只是我們不願意承認,自我提升是一項系統性的工程,是結果導向的。堅持一年半載隨隨便便讀些書不是自我提升,三天打魚,兩天晒網更不是,那隻能是一種好的消遣習慣。

如果硬要說自我提升是什麼的話,保持把你每天的學習結果記錄到一個筆記本上,一年後你就懂了。

我們真的不需要很努力,那又不是自我提升。


不講故事,只說大道理:
努力之前有自己的目標,並且目標不脫離現實也不過於渺小,努力的過程中從來不忘初衷並且做事做人願意為了自己的目標而適應環境想出方法,最終,達成自己的目標。
努力就有了結果,於是選擇下一個目標繼續努力。
當然,這過程中涉及一個人的智慧,閱歷,情商和自我適應能力。


你都知道你是假裝了,怎麼又說什麼努力沒用o(* ̄▽ ̄*)o


努力跟天賦是不可比擬的,當我們坦然面對自己就很厲害了。努力不過富土康,天賦不過1%。(是千分比符號哈哈 不是句號。)
但話說回來,士有志則不甘為下流。我們可以試試,萬小時成才論?或者什麼的,反正年輕何不試試呢?
對了,不會的,不知道看什麼書的要問老師,跟專業的人。不要太指望知乎喲,行動起來。(●°u°●) 」


如果努力的邊際掙錢效率太低就努力過的開心


答:非也。世間賢愚不肖,不可一以論之。
易曰:「趨吉避凶。」
心生萬物,萬物唯心。古人云:「吾不憂富貴,而憂富貴相逼。」人非惡富貴也,懼其不義也。
天有陰晴,世有治亂,事有可為不可為。知其理而為之謂之明智,反之則為愚蠢。
木秀於林,風必摧之;人拔乎眾,禍必及之,此古今不變之理。是故智者將有為也,必先處晦以觀明,待時而擇機。用晦在時,機如流星,稍縱即逝。
故曰:修德養心,處靜觀動,識幾而待,擇機而動可也。


可能每個人的都有這樣的困惑,比如現在的我,都說三十而不惑,我希望,我的成長能讓我把一切看的越來越清楚,而不是越來越迷茫和混沌。。。


這種問題其實問了也是白問,根本無解。因為再努力,都還有機遇問題。雷軍說,在風口,豬也能飛。


可以實現貨幣增殖的努力最有用


推薦閱讀:

TAG:努力 | 勤奮致富 | 「標籤」類話題 | 勤奮 | 個人努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