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基礎,怎樣學習篆刻印章?
沒有國畫/篆刻基礎,卻喜歡上了印章,該如何學習?
篆刻,七分篆三分刻。練好書法才是重點。這裡直接講如何簡單粗暴刻出一個章好了。
首先準備工具。
1. 8mm和5mm的刻刀各一個,永字牌的,不要心疼那點錢買便宜的,不能用的好么,不要問我怎麼知道的。:)
刻刀有薄有厚,有大有小,也有方口刀。好用與否看個人手感。剛開始用最普遍的永字就可以。
一個厚的和薄的刻刀。
2. 砂紙多張,600的最常用,1500的用來打磨光滑。100左右的也要買幾張,雖然太粗平時用不上,但是如果你不小心刻崩了角就有用了,相信我對於初學者來說這事不少見,不要問我怎麼知道的:)
當然鑒於練習章很便宜,我們一般都懶得磨石頭,刻壞了就換快石頭重新刻。┑( ̄Д  ̄)┍
3. 青田石練習章多個。練習章便宜大碗,杭州這邊5塊一個,其它地區可能稍貴。反正不要超過10塊就行。
選石頭要注意不能有裂紋,不要有砂子,有砂子的章會給你帶來極大的痛苦,不要問我怎麼知道的:),有白黃顆粒斑紋的一般砂子多。老石頭比新石頭好。如果不會選青田石就買凍石,木有砂子,貴幾塊錢,但是手感不一樣。想買好石頭買壽山石(壕做友)。
不過關於如何選石頭這種事么… 我只能說,多教學費自然就會了… 並沒有其他的辦法……
秀下我部分石頭,除了第一排右一青海石(不好使)、右二蕭山紅石外,都是青田石。可見青田石的顏值也是頗高。第二排都是練習章。
刻青田石刀鈍一點好。太快了容易滑刀。
4印泥。袋裝的便宜,盒裝的貴。買30克就夠用了。怎麼處理印泥可看這個答案:零基礎,怎樣學習篆刻印章? - 牛津的回答(註:如果我有推薦的答案鏈接什麼的,是覺得其他答主已經寫得足夠好了,不是我懶得寫,真的:))我的印泥是最便宜50塊錢的盒裝(請忽略它糟糕的顏值)。
5.連史紙。用來鈐印的紙。用普通宣紙也行。具體怎麼用看這個:篆刻:請問紙上的圖樣怎麼翻到石頭上啊? - 篆刻 或者用其他方法翻印上石也行,可參考下文。
6. 印台。個人感覺沒有什麼用。只是入門的話可不買。
7. 書。推薦篆刻五十講 - 搜狗百科、《石鐘山房印舉選》。
刻章分朱文白文。朱文的,文字印在紙上是紅色的。
畫梅乞米,臨摹吳熙載(清代篆刻家、書畫家)作品。(感謝知友徐青楚在評論區指正;))
白文,印在紙上時字是白的。
準備好工具就可以開始刻章啦~
註:這個答案里寫的是如何快速刻成一個章,速成類的文章不要多看。如果正兒八經想學刻章必須學篆書。 可參考學習篆刻,一定要有書法功底么? - 書法
剛入手時推薦臨漢官印,不推薦臨流派印。推薦刻白文印,易練技法。不要覺得漢官印無聊少變。先平實後怪奇,基礎走紮實些,刻什麼都輕鬆了。
當然一開始就想原創也可以,以自己興趣為準。
-------------------------------------------------------------
首先想好自己要刻什麼。不知道想刻什麼的可參考四個字(文藝點的)可以刻在印章上的? - 篆刻 、有哪些類似「一期一會」這樣深刻而高雅的詞,可以用來刻章送人? - 文化、有哪些有意思的閑章? - 印章
然後磨石頭。用600的砂紙,把上面的蠟磨下來。磨石時最好下面墊塊玻璃,比較平。手壓石頭要緊,用胳膊的力量推動石頭。磨幾圈就把石頭轉90°再磨。磨完後可把印面壓在玻璃上輕輕晃動,看有沒有不平。可參考篆刻磨印石總是磨成斜的一角高一角低,磨印石這有什麼技巧么? - 篆刻
然後在紙上設計印稿,包括排版布局和字體設計等,多參考資料(可參考樓上相庸知友的印稿設計過程)。注意這是一個印章精妙與否的最最關鍵之處,不要輕視!
然後印稿上石。
印稿上石有很多方法,篆刻:請問紙上的圖樣怎麼翻到石頭上啊? - 篆刻
臨摹可以1.用鏡子照著章,把鏡子里的章臨到紙上。
2.複印書上的章,然後用香蕉水印到石頭的印面上。
如下是複印稿
話說為啥怎麼上傳都是倒的?知乎的問題嗎?大家湊合著看吧,就當治頸椎病了,抱歉…
用香蕉水印到石頭上的效果。註:不能印第二遍,印痕會非常淡。
這是練習刀法用的,所以不一樣大也沒事。如果很介意不一樣大的話,在紙上設計好了再翻到石上也可以。
原創的話。買個篆刻字典,或者手機上下個篆刻字體的軟體。 先在字典上查好想刻的字,或者用手機查到合適的字體。然後在紙上設計好。 然後拍下來,鏡像翻轉,再用鉛筆臨到石頭上。或者用毛筆描一遍設計好的字,再上石。具體見篆刻:請問紙上的圖樣怎麼翻到石頭上啊? - 篆刻 (真的不是我懶,請相信我。:))
注意設計字體的時候,是篆書就都是篆書,是隸書就都是隸書,不要混。隸書可以篆書化一些,篆書不能隸書化一些,太奇怪了。
然後就開始刻啦~
刻刀的標準握姿是這樣的。有些像握住毛筆然後躺倒。食指和大拇指抓住刀,無名指抵住石頭,拇指食指中指一起抓緊刻刀推動刻刀。如果想刻長線,拇指食指就離遠中指一點。拇指食指越高線刻的越長。刻刀要向外不能向內。
這裡說下有朋友刻章後右手食指指節會腫的問題!如果你是一天8小時都在刻章,那手指可能會磨出繭,但不會指節腫。尤其是大家只是一天一輛個小時刻章,手指更不會出問題,指節腫是因為抓刻刀姿勢不對。
正確姿勢如下
反面教材1如下,中指本應該抵住刻刀,但卻墊在了刀底下,只起到支撐作用而沒有和拇指食指一起發力。可想食指的壓力增大,很容易指節腫
反面教材2如下。刻刀尖向內而不是向外。試過就知道現在食指不光要負責推動刀滑動的作用,還要負責原先由拇指負責的壓住刻刀的任務。食指指節很容易腫!大家要養成良好習慣,如果覺得刻得不順手可以轉動章找角度,但絕對不要刀尖向內!還有就是要中鋒用筆,不要側鋒。寫在下面。
刀與想刻的線呈90°角,這是中鋒,角度小一些是側鋒。和毛筆的感覺一樣。
從旁邊看這個角度是這樣的,角度越平刻出的線條越粗,角度越接近90°刻出的線條越細。不過容易滑刀。
有兩種基本刻法:切刀和沖刀。剛開始時推薦用切刀
向著左上角用力,刻完後是一個小三角,一小塊一小塊地刻。如果是刻青田石,會有很明顯的崩掉了些小碎片的感覺。刻時用些力,線條刻紮實。
一個個小三角連起來,然後再把章反過來從線條那頭刻過來,就得到一個中間磕磕巴巴但兩邊直直的線條啦~ 比如那個橫折就是標準切刀切出來的~
如果要刻交叉線,比如刻一個十字,可以把十字交叉處的一個角刻圓,以顯出變化。
沖刀就是簡單粗暴地直衝過去啦,可見上圖中間幾條直線(和切刀對比很明顯),不好控制,也是要正著沖一遍反著沖一遍。零基礎還是用切刀吧。
然後就用這種方法愉快地刻章吧~
邊框
有很多章,外圍有邊框。白文基本上沒有邊框。但是一般會處理章的邊緣,比如一個狂放型的章,敲掉一些邊緣,讓章的風格比較統一。漢印敲邊不多,流派印敲的多。
刻朱文的多邊框。如果章的風格是狂放型的,邊框可以故意刻碎一點,有斷有連,或者邊框上大下小上方下圓等,不是單純的直線,做一些變化。(可見「畫梅乞米」那個章),如果是比較娟秀的風格,元朱文_百度百科(不是圓朱文),邊框也是規整的,一般比文字要細一些。
雲霓,我老師刻的閑章,標準元朱文。(答主木有放自己的章是因為水平不夠,求不黑/(ㄒoㄒ)/)
邊款
邊款也是一個章的組成部分,是直接刻上去,不需要鏡面翻轉。保存邊款的方法是「拓」而不是「印」。
篆刻厲害的人,邊款刻出來和毛筆寫的感覺是一樣的。一筆下去有起有終有方有圓,非常厲害。(請忽略因為我們的打擾而滑的那一刀)
我老師刻的邊款,王獻之的洛神賦。
本來想重頭刻一個章把各個階段的圖拍下來,但是最近結課忙到死。等有空了就發過程圖哈~
發一個近期幫人刻的藏書章~
順帶:有不懂的問題可以在評論里提出,我會儘力回答。
有想刻姓名章或者閑章什麼的盆呂可以私信我,也可聯繫零基礎,怎樣學習篆刻印章? - 藝術和如何入門篆刻? - 中國這兩個問題下的答主們,或者在淘寶里搜「篆刻」,找賣家刻章。注意,淘寶里10塊多一個章賣家都是機器刻章,不管標的是不是「人工刻章」。人工刻章比較貴一點,100塊一個普通章這個價格以上都比較靠譜。買前多和賣家溝通,確定好自己要的效果。祝大家都能得到自己喜歡的章~ :)
(圖多文長)
刻的部分已經更新完了,在前面補充兩句話:
想找我刻印章的,以及在杭州和上海想跟我學書法篆刻的朋友,歡迎私信,但這兩樣都是有償的。
----------------------------------------------------------原答案----------------------------------------------------
這是一個無法回答的問題。
「零基礎怎樣學習某技能(藝術)」這類問題和「如何評價……」、「……是種怎樣的體驗」等問題是不一樣的,回答這類問題需要同時兼顧「學習」和「某技能(藝術)」兩個點,要在一篇回答中將體系龐雜、需要豐富實踐經驗的某樣技能或藝術闡釋得完整、清晰有邏輯,同時讓看答案的人能夠明白,並且真正學會這樣東西,這幾乎是不可能的事情。
就拿學習篆刻來說,篆刻本身是一門複雜的、承載悠久歷史的、與傳統文化審美密切相聯的藝術,你如果想從零開始學習這樣一門「偉大而又瑣碎」的藝術,就必須了解學習過程中整體步驟該如何規劃、每一個具體的步驟該如何進行、遇到問題又該如何解決……這些是沒辦法用網路上的一篇回答講清楚的。在學習某樣東西的過程中可能會碰到無數種問題,每個人碰到的問題又都不一樣,解決的方法只能是帶著自己的問題去當面請教靠譜的老師,進行更直觀、有效的交流。
我瀏覽了一下其他朋友們的回答,發現剛好證明了我的觀點——沒有人能做到兼顧「學習」與「篆刻」兩點給出完美詳細、能真正使人搞明白零基礎怎樣學習篆刻的回答。
有比較專業的、篆刻不錯的朋友寫了答案,展示了自己篆刻的步驟和作品,但沒有說需要經過哪些學習積累才能用相同的步驟刻出像答主一樣好的作品,讓人不知道該如何開始學習;有些朋友給出了切實可行的操作方案(比如用在軟體里把要刻的字輸入進去,然後按照軟體給出的效果去刻),這些方法比較簡單,便於模仿學習,但是嚴格來講,這樣做出來的作品並不能算作「篆刻」,因為它不具備一件篆刻作品的核心元素,只能算「用刀在石頭上刻了字」(這一點在後文還會詳細講)。
所以如果想零基礎學好篆刻,最好的方法是跟一個靠譜的老師勤奮學習,在知乎上看答案是沒辦法學好的。
看到這裡你可能已經陷入深深的失落中了——在知乎上學篆刻的夢想破滅了。
也不要太悲傷,我畢竟不是那種吐完槽轉身就走、留你自己獨自在角落裡黯然神傷的人,雖然在這裡沒法教你零基礎如何學好篆刻,但是我還是可以告訴你「想要學好篆刻需要學些什麼」。
----------------------------------------------------------------------------------------------------------------------
正文:
感謝 @劉芒果老兄 邀請,印章已經刻好了,等颱風停了就寄出(這是之前寫的,現在你應該早都收到了╮(╯▽╰)╭ :
江湖規矩,先上圖,都是些平時刻的印。(平時漢印風格的刻得比較多,考慮到各位看起來可能會感覺有點單調,於是穿插幾張美圖過的。哈哈。)
花樣裝x結束,寫內容。
首先,題主的問題是「如何學習篆刻印章」,嚴格來講這句話有語病——」篆刻」本身就是一個完整的表達,可以說「如何學習篆刻」,也可以說「如何學習刻印章」,把」篆刻」和」印章」連在一起就顯得累贅了。
上文說過了,想靠上知乎做到零基礎如何學習篆刻是不可能的,所以只能寫一下想要學好篆刻需要學些什麼。
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需要簡單了解一下關於篆刻的基本問題
一、篆刻是什麼?
簡單說就是在石頭上鐫刻文字或圖案,發源於古人「以印為信」的觀念,由於現代人很少用印章,就算用也大都是用機器刻制,篆刻已不再具有功用性,逐漸轉變成了純粹的藝術。
二、篆刻創作需要哪些工具?
關於這一點其他答案已經講得很詳盡了,網上隨便搜也都搜得到,不多贅述。
三、完成一件篆刻作品需要哪幾個步驟?
1、準備工作
比如想好要刻的內容、準備工具、開印面(剛買的印石上面有蠟,需要在細砂紙上把蠟磨掉以便進行後面的步驟)等。
2、設計印稿(關鍵步驟)
在這一階段要確定好刻什麼內容、刻朱文還是白文等等問題,最重要的是要把所刻內容在紙上依據石頭的形狀寫下來,並通過反覆的設計、調整把效果調整到最佳。
3、印稿上石
把上一步在紙上設計好的印稿反寫(或通過其他方式使字呈現)到石頭上。
4、鐫刻(關鍵步驟)
用刻刀在石頭上把寫好的內容刻出來並反覆修改,做到採用適合的線條、表現效果使印章最終得到最完美的呈現。
5、蓋印蛻
鐫刻完成後把印章蘸上印泥,在紙上蓋出來。
6、刻邊款
在石頭的側面或頂面用刻刀落款。
了解以上幾點基本知識之後我們就要研究最重要的問題:學習篆刻究竟要學些什麼?
答案很簡單——就是學習」篆」和」刻」兩件事。
「篆」對應剛剛講的第二步驟——設計印稿;「刻」對應第四步驟——鐫刻。所以我剛剛已經在這兩項旁邊標註過「關鍵步驟」了。
好像稍微有點頭緒了,但還不是特別清楚,「篆」和「刻」這兩件事又到底是指什麼呢?
放上知乎篆刻話題的圖標以助理解:
這是一方印章,是一件篆刻作品,它最終的藝術效果主要是由兩方面組成的:
第一,齊白石在構思時通過對「大匠之門」這四個字的造型和整體的協調排布,確定了這方印章基本的「直線條為主、疏密對比強烈,同時又有細節處理很耐看」的構成效果,是為「篆」。
第二,在鐫刻的過程中,齊使用了他偏愛的「單刀法」,使線條呈現「蒼勁而猛利」的效果,同時把邊框進行了十分大膽的殘破處理。這樣的鐫刻手段完善並豐富了印章的視覺效果,是為「刻」。
「篆」與「刻」相結合,形成了整方印章大疏大密、蒼勁渾穆的效果。
所以,」篆「和」刻「是一件篆刻作品的核心元素。
所以,如果沒有在這兩件事上花功夫,只是把軟體給出的樣式或是在字典里查出所刻內容的篆書寫法用刻刀在石頭上刻出來,這樣的方式只能算」走了一個刻印章的流程」,這不是「篆刻」。
所以,想要學好篆刻就要學好「篆」、「刻」。
問題基本明了了,想要學好篆刻就要學好「篆」和「刻」,接下來再深入地展開一下,更充分地了解一下「篆」和「刻」到底是什麼、學習哪些東西才能練好「篆」和「刻」。
「篆」
「篆」的概念源於印章中大多使用篆書入印的傳統規律,在實踐中可以理解為「為了使印章最終具有完美的視覺構成效果而在設計印稿階段對入印文字及組合效果進行三方面的調整」。
(為了幫助理解,用一方具體印章的設計印稿的過程做例子,但是請注意,這不是教你學習篆刻的步驟、讓你跟著學起來,只是為了更明確地闡釋篆刻的兩個核心因素中的「篆」到底包含哪些東西,以便於更有效率地學習。)
1、確定風格
作為一門傳統藝術,篆刻有著悠久的歷史,隨著時代的變遷形成了不同的、階段性的風格,適於我們學習的主要有三種:古璽、漢印、流派印。在初學階段應以漢印為主,所以我在這裡簡單以漢印為例,如果想詳細了解篆刻風格的歷史流變、藝術特徵等問題,可以參考沙孟海先生的《印學史》一書。
在第一步,確定風格這一階段,我們需要明確我們想刻朱文還是白文、刻古璽還是漢印還是流派印等等,為整個作品先定下一個大的基調。
例子來了:我要幫我同學的爸爸刻一方印:周國寧印,我在最開始先確定風格——我要刻漢印風格。漢印一般都長這樣:
2、確定所刻內容的篆書寫法
篆刻大多數情況下要用篆書入印,但是篆書不是生活中常用的書體,絕大部分人對篆書都比較陌生,所以我們需要在刻印章之前查字典,可以查《篆書字典》、《篆刻字典》以及專門適合漢印風格的《漢印分韻合編》、《漢印文字征》等等(如果刻的多了比較熟練了,一些基本字的篆書寫法就不用翻字典了)。
在這個過程中一定要做到確保書體使用得正確、合理。書法、篆刻這類以文字為基礎的藝術作品,在創作過程中對文字的使用應該持嚴謹態度,不論藝術水準如何,首先文字應該使用正確、得當,因此在這一階段應該注意:不應出現錯字(比如有的答案里自然的「然」沒有刻下面的火,也就是四點底);另外一般情況下不能將不同的書體混用(比如大篆小篆混用)。
我要刻「周國寧印」四個字,查到篆書:
第二階段結束。
3、依照想創作的風格將篆書進行調整形成「印稿」
我們要刻漢印風格,漢印風格有怎樣的特點呢?
隨便找一方漢印為例:
a.簡單排列
首先可以看出,這方印章里四個字是按照「從右至左從上到下大小(基本)均勻」的方式排列的,所以我們也照這樣的方式把查到的四個字排一下:
印稿的雛形已經出來了,但是感覺有點怪,距離我們要模仿的漢印風格差得還有點遠(我知道有些人看到這一步就覺得已經OK了可以刻了),我們再分析一下漢印:
與我們設計的印稿相比,這方印章有四個明顯特點:
齊:筆畫和筆畫、筆畫組與筆畫組、字與字之間能夠對齊的情況下盡量對齊;
平:筆畫都比較平、直,不像我們設計的有很多曲線;
方:轉折、筆畫起收筆都處理得偏方硬;
勻:筆畫之間空隙很勻稱。
齊、平、方、勻就是漢印的特點,依照這個特點,調整我們的印稿:
b.初步調整
和之前比,已經有些漢印的感覺了,這一步驟主要目的就是根據自己的經驗把普通的小篆轉化成所刻風格的篆書,這對於一方印章來說十分重要,但只做到這樣還不夠(雖然我知道百分之七、八十的人看到這裡已經覺得完全可以開始動刀了)。
4、將印稿「深度美化」
再觀察一下漢印
多來幾方
通過上面幾方印章我們可以看出一個問題:漢印講究齊平方勻,但是在平、方的大前提下,也會偶爾出現與之相對的圓、曲的線條,或者說漢印中的線條往往是在平、方的基礎上略帶點圓、曲的意味,而非百分百的直方。
再看。
仔細觀察之後可以看到:漢印講究齊平方勻,但是也會在齊、勻的大前提下偶爾將線條排布成位置參差、空間不均的效果,或者說,讓齊勻的各個部分放在一起產生參差不均的效果——比如這段話上面的「殿中司馬」一印,左下角的「馬」字,上面四個橫是排列均勻的,下面五個豎也是排列均勻的,但是兩部分放在一起就會發現下面比上面要更加疏朗,形成了上密下疏的不均勻效果。
稍作總結:通過觀察我們發現,漢印的高明之處就在於確立齊、平、方、勻的前提,做到藝術語言的統一;又通過略帶參差、波動、圓弧、不均等效果呈現出對比。這其實也就是篆刻或者說所有藝術共通的一個基本審美理念——在趨向和諧統一的同時又有反差對比,兩種效果共生於一件作品中,使作品在成立的前提下還富有韻味,能夠做到既好看又耐看。
現在再看看我們的印稿
只是盡量地做到了齊平方勻,沒有考慮對比的問題,呆板而不豐富,所以我們需要再次調整,我將這一步驟稱為「深度美化」。深度美化不再是單純地為了貼近我們所要模仿的風格,而是為了使作品能夠具有更高級的審美追求,任何篆刻作品在表面的風格下都需要作者的美學思想來做支撐,只不過我們是以漢印為例。
「深度美化」之後的印稿:
在這一階段盡我所能地去把它調整成統一而不失韻味的效果,但這仍然不夠(雖然百分之九十的人可能已經覺得設計到這一步必須可以開始動刀了),因為我看到右下角「國」的方框有些稍稍太偏向圓了,方的感覺不夠有點不精神;我還看到「國」右下方「或」的一撇彎得有些彆扭;還看到左下角「印」的上下兩部分分得有點太開……我需要再調整。
5、整體調整
最後把印稿進行一次調整,力求讓整體效果和每一個局部都看起來很舒服,但是畢竟是用毛筆畫,不是真正地刻,所以難免會有一些小的地方因為手的控制力不夠,沒做到最完美的效果(比如某一筆不小心畫太粗之類的),這個時候就沒必要再去苛求這些細節,只要能做到心中有數、刻的時候知道這些地方該處理到什麼程度就可以了。
五個步驟已經完成了,最後用對比稿的方式回想一下:
1、確定風格
2、確定所刻內容的篆書寫法
3、依照想創作的風格將篆書進行調整形成「印稿」(分a.b兩步)
a.簡單排列
b.初步調整
4、將印稿進行「深度美化」
5、對印稿進行整體調整
以上就是篆刻中的「篆」所包含的五個方面。
所以,為了學好「篆」,完成「篆」的五個方面你分別需要學習——
1、印章的歷史、基本風格
2、常用字的篆書寫法及篆書的結字規律
3、不同風格的印章的藝術特徵
4、篆刻中的基本審美規律以及藝術創作中審美、美學的相關內容
其實這樣一列出來挺嚇人的——這四樣中的任何一樣都夠鑽研一輩子的了,而且這還只是「篆」的部分。不過我認為作為熱愛這門藝術的人,我們都該樹立這樣的心態:如果在學習之初就梳理清楚需要學習這些東西,至少是找對了方向,接下來努力就是了,至於最終到底能夠達到怎樣的境界就是另外一回事了。。。
「刻」
簡單來說就藉助刀和石頭,將設計好的、停留在紙面的印稿更立體地呈現出來,並且在呈現的過程中對作品有相應的充實完善。
劃線部分強調的意思是「刻不是簡單地用刀把印稿複製一遍,對於最終的作品來說刻也是創作的一部分」,因為很多人(包括一些有一定篆刻基礎的人)意識里存在這樣的誤區——設計好的印稿就是最終效果,刻只不過是用刀把印稿原封不動地謄寫一遍。
請記住,
鐫刻不只是把線條刻出來,修改不只是把線條加粗,而是在以下方面對於整方印章的最終效果起到至關重要的影響:
一、線條
1、線條的基本刻法
要講關於線條的創作首先要簡要說一下用刀在石頭上刻線的基本方法,包括執刀、運刀等等。篆刻的執刀方式有很多種,這裡以「三指平刀外刃」為例(名字是我胡謅的):
從自己的角度看是這樣的:
(以上兩張圖片來自網路)
刻的時候拇指、食指和中指用力,無名指和小指作為輔助,會拿毛筆的朋友用五指執筆法的方式拿起一把刻刀,再向右放倒就是這個姿勢,刻下去的時候是從右向左橫著刻。
a.切刀和沖刀
你想刻一條橫線,如果是向下用力,一點一點「積點成線」地刻,就是切刀:
如果是向左用力,一個動作刻過去,那就是沖刀:
切刀刻出來的線條比沖刀刻出來的更斑駁,一般在創作過程中可以講兩者結合,酌情使用。
b.單刀和雙刀
你刻一根橫線,由於所用的刻刀是平口的,線條兩邊的效果會有不同:刀刃接觸的那一邊比較光滑,刀身接觸的那一邊比較斑駁,這種刻法及線條效果叫做「單刀」:
你想要兩邊都比較光滑的線條,於是把石頭旋轉180度,在剛剛刻出的單刀的線條上重新刻過去,就得到一根兩邊差不多的線條,是為「雙刀」:
一般印人創作以雙刀為主,偶作單刀,但近代大家齊白石就偏愛單刀。
2、線條的質量
初學寫字時,在學會握筆和書寫方法之後,要學會如何寫出有質量的線條,篆刻也是一樣。
一般情況下我們認為,紅圈裡上面的線條不如下面的有質量,因為上面的線條「不直」——線條邊緣有起伏,線條的中軸線也在波動;但是下面的 線條雖然邊緣也有起伏,而且還有粗細變化,但是線條的中軸線是直的,這種線條更給人勁挺的感覺。
在初學階段要努力做到把線「刻直」,刻出有質量的線條,但是「有質量的線條」不等於「適合的線條」,在作品中「適合」永遠是第一位的。
3、線條之間的對比關係
刻一個「田」字,你可以把六根直線刻得差不多:
你也可以儘可能地讓這六根線之間產生對比關係——斑駁與光潔、完整與斷續、起伏與平整、有粗細變化和前後同樣粗細等等:
一般來說,一方印章里是需要線條之間呈現出對比關係的,這種對比的多少、強弱是由創作者來決定的。
二、印面效果
把印章當作一盤菜來看的話,設計印稿相當於食材的準備、處理階段;鐫刻線條相當於烹炒的過程;而印面效果的營造就相當於菜品出鍋的瞬間撒入味精、蔥花的最終步驟——這一步驟的作用可大可小,也許只是簡單地點綴,也許可以使整道菜在色香味上提高一個層次。
1、做舊
簡單來說就是「通過人為的手段模仿古印自然磨損的效果」。
你可以「敲邊」:
可以砸角:
還可以「打點」:
2、小技巧
刻得多了,就會總結出點利於出效果的小技巧,之所以叫「小」技巧是因為這些都屬於「討巧」的方式,需要建立在前面實打實的基礎之上。
比如刻一根線的時候可以用刀刃輕輕刮擦線條兩邊,把線條和印面直接的交界初颳得比較平緩,在打上印泥蓋出來的時候線條兩邊會有一些偶然性、比較生動的起伏:
還可以刀刃輕輕敲擊線條兩邊,這樣的線條蓋出來效果更蒼勁:
類似的技巧還有很多,就不一一列舉了,大家可以自己在練習中總結摸索——自己總結出來的往往是最適合自己的。
刻的部分要說的基本就這麼多,為了幫助各位更好地理解上面的文字,我貼出我刻的一些印章的初稿和最終稿,各位可以通過兩稿之間的區別,體會鐫刻過程中對於線條和印面效果的處理是怎樣實現的,以及這些處理對於印章的最終效果起了怎樣的作用,鐫刻不只是把線條刻出來,修改不只是把線條加粗:
陳香君印:
只在此山中:
劉瀟鴻印:
還有前面一直在設計的周國寧印:
該裝的x都裝完了,最後從頭捋一遍:
零基礎怎麼學習篆刻→
這個問題在知乎上是回答不了的→
但我可以為大家梳理清楚學篆刻需要學些什麼→
概括地說就是需要學「篆」和「刻」→
「篆」就是依託「確定風格」等四個方面為作品的最終效果奠定視覺基礎→
為了學好「篆」、完成「篆」的五個方面,我們需要不斷地學習四樣嚇人的東西→
那「刻」呢→
要想會「刻」,首先要掌握線條的基本刻法→
然後通過經驗的積累學會處理出線條之間的對比關係→
之後再積累一些手段營造一下印面效果→
就ok了。
最下面有更新哦。
~~~~~~~~~~~~~~~~~~~~~~~~沒錯,我就是分割線~~~~~~~~~~~~~~~~~~~~~~~~
噹噹當,小蜜我又登場啦!
雖然認真回答了好多問題,但是目前只收到一個贊,再加上某人無情的嘲笑,好桑心哇~~不過,人家還是要加油為大家解答問題滴(*^__^*) 嘻嘻……好歹學了十幾年書法和篆刻,也能算是科班出生,給大家介紹的時候,順便自己也理一理思路了咯,不能老是迷迷糊糊哈~~
好了,廢話少說。
零基礎學習篆刻的話,得要看你是什麼目的。如果是決定好好學習,建議還是現實中找個老師,從書法開始,一步一步走,才是正路。不過如果僅僅是當做愛好的話,到可以看看我下面的簡單入門教程喲~~
首先是準備工作。下面我列的幾樣東西都是我在某寶查過可以買到的。
- 字典。字典的選擇的話,我個人比較推薦的是羅福頤的《漢印文字徵》(上下冊)。舊版的不好找了,但是10年北京紫禁城出版社有新的,還不錯。國美的學生都是用的這個哦。不過有點小貴,如果要求不是太高,買別的也沒事。
- 印譜。相比較字典挑來挑去就那樣,這個就有點讓人眼花繚亂了。不過我的建議仍然很明確,我推薦的印譜有兩本,《上海博物館藏印選》和《故宮博物院藏古璽印選》,老版和新版的某寶都有,印刷質量大同小異。這兩本從先秦璽印到宋遼九疊都有收錄,非常全面,尤以秦漢為主。我們常說篆刻是「印宗秦漢」嘛。現在考美院的高考生學篆刻,這兩本書都是必備哦。另外為什麼不買別的,主要是流派印,新手接觸的話還是太早,而當代的個人印譜良莠不齊,也不建議大家去買。
- 刻刀。刻刀不要買太小的,雖然沒有規定刻刀的大小,但是我建議大家不要用小刀。一來用小刀容易養成刮、修得毛病,二來不易發力,出不了效果。某寶搜索篆刻刀,琳琅滿目,各種牌子……我推薦的是成都倚天齋工貿有限公司的高級型(其實是最便宜的系列)8MM篆刻刀(我真的不是在做廣告(*^__^*) 嘻嘻……)。真正搞篆刻的,除了定製刀具,貌似百分之九十九都在用這種刀。價格的話二十幾到三十幾,也不貴。
- 印泥。印泥的選擇學問也很大,我這裡推薦的是性價比最高的滬泠潛泉牌的鏡面硃砂。推薦大家買袋裝的,不要買盒裝的。袋裝的便宜,幾塊錢再多買一個印泥盒就得了,買盒裝的一來不划算;二來袋裝的是密閉的,盒裝的見過很多人買過放久了發乾的。某寶價格也不高,30克(一兩)大概三四十塊,60克的七十幾。
- 印床。某人說篆刻不該用這玩意兒的,不過我都是用的哇,而且對於新手來講難免手滑咯,傷了自己就不好啦。而且印床到底該不該用還是有爭議的啦~~這個東西可優可劣,幾十到幾百的都有,我建議圖上這種就不錯啦,幾十塊錢。
- 石頭。這個是最重要的喔。石頭的種類和挑選以後有機會給大家講哦,入門的練習石的話一般都是用青田石的,但是這幾年青田石越來越多裂和釘(石英顆粒,刻不動),所以有些替代品也是不錯的,我比較推薦的就是印度石啦(就是訛傳的「浙江紅」,當然,也有綠色的)。一般價格不要超過10塊錢啦。另外不推薦大家用的幾種低價練習石有青海石(崑崙凍)、遼石(遼凍、丹東綠)、萊石等,這幾種石頭都是看起來好看,其實石性很不好的喔。
- 其他。連史紙,是鈐印的紙張哦,很薄的,如果要求不高,也可以用普通宣紙代替,不過貌似要拓邊款的話,就必須要用到了咧。砂紙,普通的砂紙就好哦,一般印面用600目打過就行了啦~~玻璃板,用處有兩個:一是放在上面磨石頭,二是在上面鈐印。
好了啦,準備工具大概就是這麼多了咧。另外我要特意說明的就是,建議大家不要買什麼套裝之類的喔,很不實用的咧,都是騙騙初學者的咧。
下面我就把某人先前發給幾個學生的篆刻過程偷過來了咧~~
首先挑選石頭喔。這裡選用的是一方如意鈕的昌化黃凍啦。看上去像不像豆糕~~
然後自然是磨石頭啦~~將砂紙在玻璃板上放平,然後摁住石頭前後做勻速的摩擦動作。說實話,這個是我平時經常乾的活。。。另外忽略某人的爪啦~~都是老繭,有礙觀瞻。
下面就是畫稿咯。查字典,先確定印文內容的每個字的結字,也就是說這個字怎麼寫。當然,這裡某人示範的不是一般的漢白文印,而是將軍印一路,所以~~
算了,大家將就看看吧,我就多打點字給大家介紹介紹。
因為沒有宣紙,男盆友是直接在A4紙上畫得稿。另外因為是寫意印,他的稿子很隨便。。。大家不要學~~初學的話還是儘力畫到最工整、與你想要的效果最貼切為好。
然後就是上石。一般有兩種,一種是反寫上石,一種是水印上石。
反寫上石的話,就是將稿子反寫到石頭上,而水印則是要在宣紙上用濃墨寫好稿子,然後覆蓋到印面上,略加水,將墨痕過度到印面上。這個過程很多新手不會,我以後一定會專門做一期的咧~~
某人是直接印面塗黑刻的,這樣做的好處是黑白分明,在刻的時候也已自行調整。但是很難把握,所以對於新手來說不推薦。
我們主要看下圖的執刀方式,這是沖刀法的執刀圖,用刀方向一般有兩種,一是向左,二是向前。兩種無所謂優劣,他是習慣向前的,我習慣向左。向前易於發力,但是不好控制;向左的話比較便於力道的控制,更適合做一些細節。至於切刀,下次有機會再做咯。
另外有一個小細節,跟大家講一下。
刻印的時候是靠手腕發力,不是手指,很多人刻不動、手指酸痛就是因為發力部位的錯誤。
還有就是中指的作用。
中指最後一個骨節處(圖中註明「抵住刀」的老繭凸起處)用來抵住篆刻刀,而指甲變形變斜的地方,用來抵住石頭的側面,這樣用刀,可以做到心中有數,防止滑刀、跑刀,而且在刻一些長線條的時候能保證線條挺直。(我跟某人在一起完全是因為某人彈得一手好古琴,這幾年那雙手~~哎~~)
因為某人刻的不是一般我們常見的漢白文印,制印過程,我們就將就看看咯。
這裡主要是體現一方印的刻制過程,如何練習、臨印還有制印的細節,我會在以後給大家介紹(突然發現,說了好多以後~~)
這裡,第一個字已經完成了咧。注意到沒有,某人有在印面上用刀尖輕輕划出範圍哦。大家在刻印的時候可以用鉛筆畫範圍,然後毛筆寫印稿。
又完成倆字,三分之二了已經~~
繼續ing~~
這裡看一下,建字改了咯,跟原來的印稿不同。在實際操作的時候,我不建議大家這麼做。
有一句話叫「小心畫稿,大膽奏刀」。大家最後將印稿畫好,在刻印的時候切忌臨時改稿。
因為這是從某人在群里教學生的視頻中截取的,而那群學生基本都學過篆刻,所以也沒在意,我直接發到這裡來的,沒辦法~~只有跟大家說明了。
做一下邊框和細節。
鈐蓋。
補上邊款,完成咯!
這方印不僅僅是示範作品,原本是給馮建國老師治的喔~~希望馮老師看見不要生氣的喔(*^__^*)
到這裡就告一段落啦!
這裡只是簡單介紹制印所需工具,還有一方印的簡單製作流程,以後我會製作詳細的分類教學的喔~~
~~~~~~~~~~~~~~~~~~~我是口耐的分割線~~~~~~~~~~~~~~~~~~~
因為上面我男朋友示範的是一方將軍印,而且具體的一些操作也不太規範,所以我這裡再貼上一些他刻工穩印的時候的印面墨稿和成品的印面圖片。
這些示範的印面墨稿都是採取反寫上石,就是對著稿子直接在印面上寫反字。
對於反寫的墨的選擇,要盡量濃稠,這裡我男朋友用的是自己磨的墨,因為可以控制濃淡,而市面上可以買到的墨的話,進口的玄宗墨也是可以的,不過價格比較高,普通墨汁的話最好放著干一會兒,略顯濃稠再用。
另外,下面是已經完成篆刻作品的印面照片。
如何刻字我就不說了,高票答案說的很不錯了。我就專門說說印泥怎麼用。 買回來的時候是這樣的。
開盒
開缸
書畫印泥是不能這樣直接用的,得攪拌成球,如下:
下一步就是列印泥了。列印泥不能像財務印油那樣使勁按下去,得輕輕的用印面敲列印泥,讓印泥均勻覆蓋印面。因為我只有兩隻手,這一步就無法拍照了…… 然後給桌子上鋪一個平的東西,玻璃板之類的。我用的是專用印章墊
拿出一張宣紙或者連史紙鋪上,將印章用力穩穩蓋下,不能挪且不能晃
OK,結束
印章用完要將印面用軟布擦拭乾凈,同時把印泥蓋好,防止灰塵落入。
印泥要時常攪拌,保持其鮮艷。
順便做個廣告,有需要印章的朋友可以找我
哦,自用送禮都不錯!
幾個自己刻的印章如下:
高票答案寫的好清楚呀,可能我寫的比較簡單粗暴一點吧。
作為一隻設計系學生課程被安插了篆刻,我驚呆了。後來發現可好玩了。
我印的是朱文。
有白文、朱文。
白文是指印出來的是白色的字體 (沒沾到印泥形成的字體)
!!!原諒一個只會動筆的人不善言辭!!
總之,白文長這樣:
第四個【 嘉 】
這可是我經管系的男朋友刻的哦。
當時我割傷了手 他幫我刻作業來著。。
刻的時候,只要刻去這個字,印出來的 就是白文。
朱文就是指紅色的印泥印出來的紅字
例如:
材料:
新手必備:青田石、永字牌刻刀、拷貝紙、熟宣、毛筆、墨、小鏡子
1、圖書館借的篆體字典查出來想刻的名字,然後用毛筆在宣紙上設計,構思。
2、找到一個自己覺得滿意的,長得還不錯的草圖,認認真真,寫上十幾遍,找出最好的那個。
3、拷貝紙,將寫好的字拷出來,其實就是印著再寫一遍=_=
4、利用小鏡子,設想一下你印出來的字體是不是正的。
5、拷貝紙寫的印章,要和石頭的大小保持一致喔 然後注意字的正反,拷貝紙放在石頭上,然後用乾淨的毛筆刷乾淨的水,快速用熟宣吸干,指甲刮幾下,你就會發現字被印在了石頭上。【溫馨提示:這一步請等拷貝紙上的墨水幹了再做,不然墨水會被暈開】
6、開始刻,詳細可以看下大師們怎麼刻的,刀法啥的。當時老師給我們放的是哪位大師,原諒一個上課走神的娃忘記了。小心別割傷手啦。
7、刻完之後,我用刻刀,敲了石頭的邊緣,做出了殘缺感。。因為方方正正的好醜,後來老師告訴我他也是這樣來營造一種歷史悠久的錯覺=_=....
然後你就可以印啦,詳情請看答案下有一個教印泥使用方法的朋友。
但是我們用的是商務印泥。。所以用的時候。。不斷的蘸,反覆蘸,墊一本厚厚的書,就可以印啦
我的名字和男朋友的名字,做成書籤送給他啦。
我的作業:
這裡提下肖型印,相對於其它印來說,它要隨意有趣一些,新手也可以先用肖型印練習刀法。
閑章一枚:禪心似月
畢竟寶寶也只是一個新手!!能說的就到這吧。^_^
認真寫書法,尤其是大篆小篆,先設計正字,按照刻章面積,用鉛筆塗黑,映在章上,
先用蘿蔔刻,用便宜的石頭刻(淘寶有),
篆刻入門,首先要有工具。 平口篆刻刀,通常白鋼或者鎢鋼刀,白鋼鈍了可以打磨,但是鎢鋼不可以。 砂紙或者磨盤。 一些練習章,通常是青田石。 小支毛筆或者用細的記號筆 牙刷用來刷去石屑 鈴印紙,印泥,西泠印社的比較好,最後是篆刻字典
想起來還欠她一方印章,心血來潮買了一些工具,
篆刻刀,印床,印章,磨盤,砂紙,印泥,拷貝紙,描筆,印譜。
憑著感覺
自己摸索著刻了一方印
刻了一個小時
留不住時光,那就刻上你的名字。
等著昂,練好了就刻一方送給你
較好的入門篆刻教學書有吳頤人《篆刻法》、《青少年篆刻五十講》(成年人也適用),對於已入門的朋友,要上升到篆刻創作,建議陳振濂《篆刻形式美學的展開》,馬士達、李剛田合著《篆刻學》(注意不是鄧散木的),同時應該注重對篆刻史學研究的關注,建議孫慰祖《中國印章——歷史與藝術》,這樣可以全面成長。
推薦:
- 對篆刻的基本介紹的文章:一步一步學篆刻_張軍昌_新浪博客 一步一步學篆刻。
- 優酷上有個書法名家教書法,還有一些入門視頻可以搜「篆刻入門」。
- 買材料的話,可以淘寶「金石印坊」,有兩家店,都不錯,可以選一套基本的篆刻套裝,慢慢開始練。
我也是初學者,可以交流切磋哈。
鄧散木《篆刻學》,一本兼具學習功能與提升逼格功能的篆刻經典,你值得擁有
初中同學喜歡篆刻,他是這樣做的。首先,拿透明的薄膜用黑色鋼筆描字帖上的字,全部塗黑。然後,把石頭快速壓到哈過氣的薄膜上,當然,事先尺寸都要計算好。然後,石頭上有了薄膜上的反向的字,刻就行了。十幾年過去了,大體流程應該是這樣。
學啥學,直接買幾塊石頭刻吧~刻著刻著就有感覺了~~~
想刻了就刻一方,目前就刻了九方,自我感覺進步還是很明顯的~
第一方是玩,當然後面都是玩,第二方想到了可以換個字體,電腦里那麼多字體呢,然後手機搜了下竟然有字體轉換器這種在線工具,就用了下~第三方想挑戰點難的,就找了複雜的字,還弄了陽刻~第四方搜了個視頻,說分古璽和流派,古璽好,就加了個框~第五方換了刻刀,以前都用的啄木鳥的刻木頭的斜切面的,這次用的刻石頭的6mm的平切面的刀;啊~手好疼,我又要歇幾天了~
第六七八方是一次性刻的,這次的進步就是我會注意刻字的時候的刀鋒了,雖然我還不太明白刀鋒是什麼東西,就是我前幾天去南鑼鼓巷看到一家賣章的店,我跟小店員交流了下,竟然發現她跟我是老鄉,同一個市的,她會刻章,兩年了,我給她看了我刻的章,她說我的章沒有刀鋒,我說我刻的章幾乎可以說是磨出來的,先刻,然後磨稜角讓線條更深更順,但我還不太清楚什麼樣的刀鋒是好的,我這次刻的時候就沒有磨了,刻什麼樣就什麼樣,保留了刀第一次刻留下來的痕迹,連續刻了兩個,這次刻的是對章,送一對新婚同學的禮物,先是鳳章,後是龍章,刻完了後我突然發現,男生的姓氏我寫錯字了,天~我又磨去了重新刻的四個字,他的名字筆法挺多的,比女孩的多…圖如下~
第九方是2017.4.4 清明假期第三天晚上,好久沒刻章了,手有點癢,就刻了一方,感覺這方似乎沒啥進步,不過內容挺好玩的,嘿嘿
第十方嘗試了隨形石,沒有了刻床的固定,挺吃勁的。最後最後一個字也沒有刻好,又得磨掉重新刻啊。。。
我還想要進步,我會繼續刻下去…
作品如下:
第一方:
第二方
第三方
第四方
第五方
第六方第七方第八方
發現字刻錯了重新刻的,如下:
刻之前打的草稿:
第九方
第十方
這個得磨掉重新刻,最後一個字刻壞了,刻之前沒檢查印面的平整度,刻後發現「閱」字不平,硬面印不上,這個石頭不是方矩形的,沒法放到刻床上固定,就左手拿石頭右手拿刀,勁不太夠,刻著手挺累的,刻完了,右胳膊肘的神經跳了一周。。。
篆刻學習心得
我本來是自己臨帖學楷書,看這個也好,那個也好,三天打魚兩天晒網,進步很慢。後來網上一個老師說,篆書是學書法繞不過去的一道坎兒,後來就開始學篆書,主要是中鋒用筆。
偶然一次機會去古玩城,看到篆刻,又覺得篆刻不錯,加上我弟弟也挺喜歡篆刻,在某寶上買了套裝,我興趣也來了。西方有句諺語「種一棵樹最好的時間是二十五年前和今天」,想百遍不如干一遍,直接買了一把吳昌碩刻刀(6.5㎜)、一塊青田石、一個印床、印泥,去五金店買了砂紙(240目,360目),(舊牙刷,毛筆,墨汁等我本來就有),這樣我的篆刻歷程就開始了。
我學任何技能基本都是自學,當然不是自己瞎琢磨,而是先從網上找教程,生存義老師的教程比較全面,可以從工具選擇,篆刻技法,拓包製作,邊款設計等全面覆蓋。在這期間我在網上買了一本《篆刻五十講》,其實興趣來了,就已經開始操刀上石了,有時候就不按照書上的一講一講來,所以基礎有點薄弱。同時在網上看了大量的篆刻視頻,用刀的方法各不相同,而書上講的刀與印面成30o角存在歧義,搞不清楚是刀面向里還是向外,老子講「五色令人目盲」,果然是這樣。關於雙刀、單刀、沖刀、切刀理解很快,就是實戰不行。
後來又去了古玩城買印石的人那裡,諮詢她,她說這個用刀真的因人而異,因為刀不像硬筆,筆尖是一個點,刻刀複雜的多,具體方法因人而異,大體方式對了就可以了,多在自己實踐中總結。又看了好多視頻和文章,我自己總結一下。印宗秦漢,初學者先找些工整的漢印,進行模仿。
莊子借《養生主》庖丁的嘴說出「以無厚入有間,恢恢乎其於游刃必有餘地」,篆刻的刃立起來,與兩邊的印面保持一樣角度,那麼很細的線條也能刻出來。這點篆刻家有點像庖丁。所以只要勤學苦練,就能達到很高的水平。
我自己的方法也不知道對不對,也懇請大家多批評。
首先反字上石,方法很多,最基本的就是描字後水拓上石,之後再用毛筆描實,因為書法技能不好,肯定線條有粗有細,就用刻刀輕輕刮掉;第二方法是反寫,反寫也不難,多練練就可以。
其次是我用的基本是復刀,因為我選的漢印是白文印,第一刀垂直印面(直刀、沖刀),先從線條中間刻一條基本線條;然後側刀,側刀用的刀法是雙刀,順著基本線條正反各來一刀就好。
再次是線條連接處不是一刀到位,基本是補刀,視頻講這叫「留有餘地」,我一直這麼做。
說點遺憾,一是我感覺6.5㎜的刻刀有點寬,感覺用5㎜的會好;二是朱文印也刻過,線條不夠細。我一直在努力。部分照片無法解 析,先傳這一張。
本人無書法功底,剛學篆刻四天時間。成果如下。
以上照片按照時間先後順序。
這兩本書比較實用。另外網上也有學些視頻教程。
刻得就那樣,勿噴。。。
我現在跟著一位老師學習國畫
老師單獨講了一期篆刻
因為詩書畫印一體
學習國畫 也要用印
可以免費分享下學習資料
加微信pupu20160616
互相督促學習
蹭個話題,求指點,自學。
今天新刷了技能,首先是路過市場看到壽山石打折~
於是就買了裝備回來了~
先來個哆啦A夢~
小小的也沒什麼壓力,就跟刻橡皮章一樣啦~
然後又心情大好的擼了個青海波~
哈哈哈哈壽山石真是太好玩啦!愛上了壽山石!
我是照初中美術書刻著玩,陰刻陽刻都試過,後來刻過送人。有答主答得很專業了。我只是說說自己的經驗,說不上成熟。
一般買好刻刀、石頭等材料,用電腦設計好想刻的字體(反過來),先做好標記就刻,要注意控制力度和注意安全。還有,我一般會準備一塊磨刀石,把面弄平整,而且刻的時候一般會刻深一點。
個人經驗咯,總之,刻完蠻有成就感的。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