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麼控制情感不哭,?
不管看什麼電影電視都會哭貼別是關於情感的哭的一愣一愣的。還是男孩子!
2500多年前,佛祖釋迦牟尼在菩提樹下靜坐七天七夜之後,於第七日凌晨睹明星而悟道,之後四十九年(一說四十五年)里,浩浩說法千萬言,開示眾生世間因緣聚散,苦集滅道之理。
然而在佛的後半身,開講大乘法後,卻時常否定自己的所做所為——謂自己四十九年」未曾說一言,未曾說一法,未曾度脫一個眾生「、「說法者,無法可說」。也於靈山拈花,引得迦葉會心一笑,所謂「言語道斷,心行處滅」,從此於文字演說之外獨辟一宗,「唯論見性,不論禪定解脫」。
佛睹明星而悟道,究竟悟的是什麼呢?
答案是:緣起性空,性空緣起。緣起性空_百度百科
緣起性空是佛教用語。所謂「緣起」,就是說:世間上沒有獨存性的東西,也沒有常住不變的東西,一切都是因緣和合所生起。所謂「性空」,就是說:因緣和合所生起的假有,本性是空的;如果自性不空,則不能有,這就是「真空生妙有」的意義。
了解這一點,我們大概可以來談談如何「控制」自己的情感了。
我們用「緣起」的思想來理解人的情緒,即「萬法唯心所生」,一切思想狀態都是由於「心」的作用而生起的,「心」(此心非彼心)的本性之一是「依他起」——我們的情感依其所緣外界事物,而於心中變現而生。此為「緣起」。
但「緣起」的「自性」必然本「空」,我們需要著重理解一下「空」的內涵(我在這裡曾經吃過很多虧啊!),「空」本意不是「無」、不是「沒有」的意思,我們的思想情感念念因外界的事物而起,念念因外界事物而遷移,欲留一念而不可得,因其具有這樣的性質,所以佛才說世間諸法皆虛妄不實,說其性質為「空」。
總之,快樂是存在的,悲傷也是存在的,所有的感情都是真實存在的,但存在的東西沒有任何事物可以長存。
以上作為根本思想和指導原則,需仔細理解,任何改變都不是一蹴而就的,在「行」之前,「知」一定不能錯。以下是雞湯:
題主問的是如何控制自己不哭,我乾脆把範圍擴大點說:如何控制自己的情緒?
文字是心靈的交流,當我寫下的文字超越空間與你相遇,而對你產生影響,一年兩年甚至我都不用再活著時,我仍然能藉助這段文字與讀到它的人交流。只因為 生命中有一種共通的東西,對一個感人故事的情感上的共鳴,老友見面時的開懷,遭受打擊時的啜泣難過等等,超越了種族、地域、語言、空間和時間的限制,這就是我們的情感。
如果生命就是你,你就是生命,那麼還有什麼事情比你如何去體驗你自己更加神聖呢?!
我們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接受。生命可以很美好,但生命也可以很卑劣,其極限是旁人遠遠難以想像的。而情感是體驗生命的工具,她是一個完整的整體,如果因某種情緒是「消極的」、「負性的」而去否定她的存在,就是否定生命本身,這是病態的。殘忍彰顯了善良,悲傷造就了喜悅,完美的存在是因為有不完美。對於「消極的」、「負性的」情緒和情感,我們要去覺察而不是譴責,承認而不是拒絕,否定的事情就是在加強她,接納了不完美的自己,才能通往完美。
因此,接受吧,接受會流淚的事實,這並非不好的事,如果生命是一個圓環,任何感情的空缺都帶來不圓滿。
其次,我們能做的事就是改變體驗。既然「緣起」的「自性」本「空」,那「真空」也能生「妙有」。世間沒有永恆不變的存在,我們對事物的認識和理解也是一樣的。事實上,從小到大,關於生命、關於人生、關於世界,我們的理解一直在改變。生命本身的意義在於你賦予他什麼樣的意義,這需要努力修正自己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沒有衝突的內心能帶來外在的和諧,沒有衝突的外在生活,能加強內心的和諧。內在觀念的改變能夠帶來不一樣的人生體驗,讓我在悲傷的時候也能感受到喜悅,在無助的時候也能充滿希望,我相信世間沒有審判,也沒有人需要被救贖。
因此,改變和創造吧,改變並創造你對自己會流淚的看法和觀念,她是你表達自己的方式,是你感情的外露,是生命帶給你的禮物,是你對生命的體驗,能有什麼事情比這更神聖嗎?
第三,我們可以做的是修定。道家有「養氣忘言守」,儒家「知止而後能定,定而後能安,安而後能慮,慮而後能得」,《壇經》言「外離相即禪,內不亂即定。外若著相,內心即亂。外若離相,心即不亂「。定靜功夫的修鍊,一點宗教意味都沒有,修定能夠幫助我們辨內外,明自心。「定」不是指什麼都不想,像木頭一樣定在哪裡,而是在觀察念頭翻覆不止,到逐漸平靜下來的過程中,去體會心得本性能生起各種念頭和情緒,但念念平復後又回歸於自心,進而在日常的生活中,我們至少可以達成以下三點:
1.更加專註於此刻的生活和感受。
2.逐漸學會掌控自己的情緒。
3.放下不必要的執著。
在途徑上,修定並不專指打坐,實際上,打坐只是修定的一種形式。任何時候,你從當前的環境中抽身出來,做兩個常常的深呼吸,伸展一下肩手,我認為也算。也可以定期抽時間調整到自然的呼吸狀態,然後閉上雙目好好的養養神都是很好很好的。:)
最後,放上一段《與神對話》中關於五種自然情緒的對話:
悲傷是一種自然情緒。是這種情緒,讓你在不想說再見時說再見,在遭遇到任何一種損失時,表達出內心的悲痛。那損失可以是失掉你所愛的人或者是隱形眼鏡。
當你的悲傷可以表達時,你就除去了它。孩子們在感到悲傷時,如果可以表達悲傷,長大後對於悲傷就有非常健康的態度,因之往往很快就可度過悲傷。
那些被大人說「不行,不行,不準哭!」的孩子,長大以後卻無法宣洩。因為從小他們就被人告誡,終其一生都不可哭泣。
因此他們就壓抑他們的悲傷。悲傷長期被壓抑,會變成慢性抑鬱,是非常不自然的情緒。人會因慢性抑鬱而殺人,發動戰爭,毀城滅國。
憤怒是一種自然情緒。它是讓你說「不,謝了。」的原因。它不一定有辱罵之意,不一定有傷人之意。
如果允許孩子表達他們的憤怒,他們長大後,對憤怒就有一種健康的態度,通常也容易度過憤怒的時刻。
如果讓孩子覺得發脾氣是不對的,甚至根本不應該生氣,則他們長大以後,就很難處理自己的憤怒情緒。
憤怒如果持續被壓抑,就會變成暴怒,而這是非常不自然的情緒。人會因暴怒而殺人。發動戰爭,毀城滅國。
羨慕是一種自然的情緒。這是使五歲的小孩想要象姐姐一樣可以構到門把,或騎腳踏車的情緒。羨慕是那使你想要「再做一次」的自然情緒;是使你一試再試,不屈不撓,直到達成的情緒。
羨慕是非常健康的,非常自然的。如果讓孩子表達他們的羨慕,長大之後,他們就對這種情緒有非常健康的態度,很容易度過這種情緒。
如果讓孩子覺得羨妒不好,不應當表達,甚至根本不應當有這種情緒,則長大之後,他們就很難處理這種情緒。
羨慕如果持續受到壓抑,就會變成嫉妒,而嫉妒是非常不自然的情緒。人會因嫉妒而殺人。戰爭因之而起,毀城滅國。
恐懼是一種自然情緒。所有的嬰兒都生而僅僅具有兩種恐懼:害怕跌下去,害怕很響的噪音。其他的恐懼都是由學習而來的反應,是由環境帶給孩子的,是由父母教給孩子的。自然的恐懼是為了讓人小心。小心是為了讓身體可以活下去。它是愛的衍生物。對自己的愛。
如果讓孩子覺得恐懼是不對的,是不應該表達的,甚至根本不應該有這種情緒,則他們長大以後,就很難處理這種情緒。
恐懼如果持續被壓抑,就會變成驚恐,而驚恐是非常不自然的情緒。人會因驚恐而殺人。戰爭因之而起。毀城滅國。
愛是一種自然情緒。如果讓孩子可以自然的表達與接受,不加限制,不加條件,不被禁止,不感困窘,則它可以什麼都不再要。
因為以這樣的態度表達與接受的愛,其本身就完滿自足。然而,愛如果受到限制,被設下條件,由規範與儀式捆綁扭曲,被操縱和制止,就會變得不自然。
如果讓孩子覺得他們自然的愛是不好的,是不該表達的,甚至是不該有的,長大之後,他們就會難以處理這種情緒。
愛如果持續被壓抑,就會變成佔有,而這是非常不自然的情緒。人會因為佔有而殺人。戰爭因之而起。毀城滅國。
而當這些自然的情緒被壓抑,就會造成不自然的反應。大部分人的大部分自然情緒卻都受到壓抑。然而,這些情緒卻是你們的朋友。它們是你們的禮物。它們是你們神聖的工具,用以雕塑你們的經驗。
你們生而具有這些工具。它們是幫助你們安度生命的。
————————————————分割線——————————————————————
本來計劃利用周日晚上的時間答題的,但因為下大雨沒能趕回學校,而私人電腦又不在身邊,所以耽誤了一天,見諒。
推薦閱讀:
※性格不好,怎麼改?
※基本每天都會因為不同的人或事而陷入憤怒或孤獨或絕望中,我這樣情緒很容易失控屬於抑鬱症嗎?
※灌籃高手中情商最高的是仙道彰還是水戶洋平?
※知乎有這麼多優秀的男性大V們,不知道誰家女粉絲質量最高呢?
※情商高的人失戀後會有什麼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