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中國每年去留學學動畫或電影製作的人那麼多,拍出來的動畫或電影卻始終與國外差距不小?

每年都能看到報道,說中國的出國留學率怎麼怎麼高,基本每行每業都位居前列。

也不難看到一些動畫或電影製作的團隊也蠻「高大上」。。

可是為什麼拍出來的效果卻總是不令人滿意?
是真正有真材實料學好的都沒回來?
還是在後期拍攝製作受到什麼限制了?

我只是覺得每年交了那麼多學費學成歸來,拍出來的成品卻還是被人吐槽。。
戶主沒有崇洋媚外,只是很多方面不得不承認人家做的確實比咱們好~

而且前幾天看了《超能陸戰隊》之後,心裡更是說不出的滋味啊~~
不甘心啊有木有?錢都被老外掙了有木有?不爽啊有木有?

多謝各位的回答~
戶主因為是學廣告的,在學校那會開始都是模仿國外大師的作品,
結果被罵的狗血淋頭啊!!!

說是畢業後要是這麼做東西,就等著喝西北風吧。。
不知道動畫和電影是不是也是同樣境遇?

唉,評論里被罵賣個蛋萌了。。。
果斷不賣了。。看來題主實在不適合這路線。。。


目前回答這個問題的回答基本都跑偏了...變成了老生常談的「為什麼中國動畫/電影」不好……求你們看清楚題主的問題是【為什麼中國每年去留學學動畫或電影製作的人那麼多,拍出來的動畫或電影卻始終差很大?】好不好!?

本人傳媒大學畢業,周圍許多同學和認識的很多動畫和電影的朋友都是像樓主說的去留學學動畫和電影,和他們也交流了很多的,所以可以回答這個問題。

我覺得核心的答案是:拜託!留學去學動畫和電影的現在看似很多,但是其實也就從08年剛剛有人想到出國去念電影類(動畫也歸在其中),就我們中國傳媒大學動畫學院師哥師姐們的情況,直到06級(即2010年畢業)那時候開始,才開始有有人出國留學,逐年比率增長。以前壓根本科畢業都沒人想去藝術類留學的


理由呢?很簡單啊,一個是政策,一個是經濟。
美國留學簽證也是08年金融危機後才大幅度開放,以前別說藝術類了,其他專業留學獲得簽證的難度估計不用我說也知道。

還有個就是經濟,學動畫和電影都是藝術類,基本同學們出國念的都是MFA或者MA(國外MFA和MA剛好和國內相反,國外MFA是藝術類最高學位,基本要讀2-3年,MA都是短期1年的項目,而國內MA是學碩,要讀3年,MFA則叫專碩,是2年,所以造成了國內你讀藝術類的學碩專碩結果再外國人看來是相反的……)

藝術類留學意味著什麼?
意味著基本90%都沒有獎學金,需要完全自付學費!無論你多麼牛逼,我們學校有很多真的本科就橫掃國內外各大獎的巨巨們,去了國外留學人家還是一毛錢獎學金都不給,最多發了2000美金的買電腦費……尤其是留學去英國美國的。

有獎學金也沒有用,大家都知道學藝術類是需要拿錢砸的,不說社交,你拍學生作業要錢吧,一個畢設十萬或許就沒了。(去年拿了美國學生奧斯卡劉雨霖同學,她的那部片子說是學生作業,但是明眼人一看我去,起碼幾十萬上百萬……還要加上她爸爸劉震雲刷臉請來的製作團隊)
所以留學讀藝術類的人不能說非富即貴吧,至少家境算是中國中產以上,比較優越的,讀藝術是很奢侈的。

曾經Calarts的招生主任來央美宣講,就問為什麼這裡這麼多好的人才,不來美國讀書?當時幫她翻譯的是一個搞中介的,就說:因為他們英語差。
結果被央美同學鄙視死了,他們罵他:哪裡是英語差?是學費太高昂了!Calarts一年5-6萬美刀誰負擔的起。

家境就是硬條件,所以導致了其實能出國留學的人的數量還是很少的。
所以不要看留學人數多,藝術類上的留學人數還是有限的,基數首先是個問題。

好了,留學的同學裡面,其實題主顯然對動畫和電影還是不很了解。
從來沒有一個叫「學動畫」和「學電影」的專業,這兩個學科包含的東西太多。

比如同樣動畫留學
又分日本留學、英國留學、法國留學、美國留學……
這幾個地方的動畫和電影教學幾乎天差地別,比如題主問的,可能是偏向商業的,於是我們就把歐洲的不討論了(歐洲被好萊塢碾壓,差不多都去搞藝術了,學電影和動畫,如果想好萊塢大片那樣,必須絕對肯定是美國)

有偏技術的學校,比如薩凡納、羅切斯特理工、舊金山藝術大學,紐約視覺等。
這些學校里主要教的就是美國業界需要的人,直接學的就是技術。裡面還分專業,三維動畫、後期特效、Motin Graphic。

有偏藝術和實驗的學校,比如羅德島設計藝術學院、芝加哥藝術學院、加州藝術學院(加州藝術學院MFA動畫只有實驗動畫),學的東西就是像搞先鋒實驗的了。完全就不是動畫了。

有電影類綜合學校的
比如南加大USC,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UCLA,紐約大學(其實紐約大學MFA沒有動畫),他們培養的方向更像散養,就是讓你們ONE PEOPLE ONE FILM,去一個個片子練出來,姑且可以簡單叫培養導演的學校吧……

電影留學也是這樣的,分為編劇、導演(其實很多學校都是叫Film Prodoction,沒有直接開Director的)製片、錄音、剪輯等等……各個學校的風格又千差萬別,有不少同學去了後傻了眼了,明明想學好萊塢商業的,結果去了一個啥都不叫就讓你們當獨立藝術家的學校……

所以題主明白了么,去留學學動畫和電影的人,是去留學,但是他們之間的差距非常大,每個人的發展方向和所學都不一樣。

下面來談談【為什麼中國每年去留學學動畫或電影製作的人那麼多,拍出來的動畫或電影卻始終差很大?】

核心原因就是最開始說的……這幫人還沒學成出來呢,和國內做電影的不是一批人啊……學電影的MFA很多都2-4年,從我們學校我說的2010年後的留學風氣開始,許多人還在學校讀書,還沒出來呢……即便出來了才剛開始找工作(美國藝術類就業非常慘……因為動畫和電影類都是項目制,很少Full-Time-Job,所以非常不利於工作簽證,而且文化差異很大很大……真不是那麼好混的)

這些人裡面分畢業後美國本地找到工作的和直接回國的。
直接回國的,就要面對0經驗,再有才也要適應的過程……中國國內電影行業就是個江湖,一紙美國藝術類學歷除了當老師,否則找工作還是看作品和人脈……

在美國找到工作的,多數都是技術類,比如有師哥學後期或者三維動畫找到了暴雪的綁定師工作)
他們其實是會因此學到好萊塢最頂尖的技術……但是我估計他們基本不會回來了……倒不是說福利待遇什麼的(當然,國內外差很多),而是主要是那邊學的國內不能用啊……軟體、項目管理、流程都不一樣……國內行業一大致命問題就是:各自為政,各自開發的不專業流程。完全是和好萊塢兩碼事……國內特效業還可以,BASE,PIXIOMODO,PO等等攢了很多年外包經驗,技術豐富。遊戲、動畫、電影就完全土作坊……

所以技術類的留學人才很難迴流輸入中國產業。

學藝術搞實驗的應該不在題主的問題範圍內,不過可以很肯定的告訴題主,我國電影和動畫的學生藝術片其實達到了很高的水平的,基本所有獎項都有中國人的身影。無論是學生奧斯卡、法國戛納、日本文化廳,人才真的很多很多。

那當導演的人呢?
走導演路線的留學同學我真的非常非常佩服,因為首先,美國政策、文化、工作屬性就決定了走導演路線要從好萊塢出頭太難太難太難太難太難太難太難太難太難太難太難太難太難太難太難太難太難太難太難太難太難太難太難太難太難太難太難太難太難太難太難太難太難太難太難太難太難太難太難太難太難太難太難太難太難太難太難太難太難太難太難太難太難太難太難太難太難太難太難太難太難太難太難太難太難太難太難太難。
可以說基本沒機會。
但是天才還是有的,比如遊戲領域的陳星漢能達到那個程度真的是究極天賦+機緣。
我認識的這樣義無反顧,就是想學導演,寧死不屈去學自己不喜歡但是好找工作的技術類專業的,最後真在好萊塢闖蕩出來了,現在發展特別好——自身努力和貴人提攜,當然最重要的是——他本身本科在國內時候就是他那個年齡最頂級的人。
這樣的人萬里挑一。

但是電影和動畫是需要歲月積累的,不過最終在好萊塢打磨後還是會回到中國。不過還要等些年數。
最近這些年,留學回國的青年電影人逐漸回來進入這個行業,並且最後融入了國內電影行業,開始發展,比如目前最有名的是在FSU(弗羅里達州立大學)學電影的金依萌,不過最近她拍的新電影《一路驚喜》算是留學生中現在能指導院校商業片的最有名的人吧,不過那部片子票房也一般。

國外留學電影回來,進入國內電影需要一個轉換,因為國內是江湖,電影是資本、藝術、政治結合的行業,水很深很深,很多中國本土的問題的答案,是不能靠留學或者外國人告訴我們的,也絕對不是照搬外國經驗能解決的。(尤其是文化行業,不要忘了,是國家重點監控管制的領域)

所以總結是:
藝術留學才開始了不到六七年,由於留學人數少,技術類迴流難,其中能當導演指導院線商業片的人更少,他們現在還沒成長到行業的中流砥柱,目前留學生對中國電影的影響還不是很大,基本微乎其微吧……
不過未來隨著時間,以及全球化,能大逃殺進入到行業最高層,最後成為行業中流砥柱的留學精英,這批人想必一定會給我們帶來驚喜。


看了幾個高票答案,說得都很有道理。不過我想,也許還有一個原因,就是這些電影留學生的能力並沒有預想的那麼高。這是比起國內的院線片導演而言。

我們看國產爛片時,經常有一個錯覺:導演這爛水平,換隻猴子來執導也比他強啊。於是料想,那些在國外和各位電影大師做校友的畢業生,水平一定是極高的,歸國來一定是諾蘭、昆汀一般的存在。事實可能比較讓人失望,這些人並沒有體現出秒殺土著導演的能力,甚至很多時候還有所不及。可能還是too young吧。

我看過不少電影名校的學生作品,老實說,技術水準很高。光看片段的話,你告訴我這是院線電影,我也是相信的。只是這樣的短片看得多了,漸漸發現一個問題:它們大多是老生常談的內容,也總是刻意地向某個導演、某部影片、甚至是某種風格化的鏡頭看齊,缺乏獨創性。

它們大多在兩萬美金左右的成本,用的是Alexa攝影機,配樂會找職業的作曲師。這些作品一定可以獲得幾個中小電影節的短片獎項,因為製作水準到位了。反倒是聖丹斯短片電影節對製作上的要求頗低,單反畫質都不要緊,但是故事都很有新意。

他們很熟悉西方的一套理論,知道《救貓咪》的十五個序列,熟讀《故事》等編劇寶典,每一個鏡頭都很標準,製作上努力向專業靠齊。但是有時候看問題還是too young too simple。這些技術上的優勢在拍短片時可以讓他們迅速脫穎而出,瞬間秒掉沒上過電影學校、拿著單反拍片的窮屌絲。可是一旦拍起長片,和其他導演站在同一起跑線上,這些技術優勢便不再存在,故事架構上的欠缺就暴露出來了。

最典型的,某美國電影名校畢業的導演,短片作品製作精良獲獎無數。後來拍起了院線片,豆瓣評分4點幾,票房只有幾百萬,成本都沒收回來。好像他突然變得不會拍電影,其實仔細看看他的短片作品,除了製作上的投入,本來就是平庸的濫觴之作而已。

在國外學電影(特指導演)本身就是一件比較拼家庭、財力的事情,這也就意味著所謂的電影名校必定漏掉很多根本學不起電影、儘管很有想法的人。諷刺的是,這種結果似乎有它的道理:把學不起的學生招進來,將來他既出不起錢拍片,又養不活自己,這不是把人給坑了嘛。

反倒是國內,近來湧現出不少出色的電影人。比如畢贛,比如在FIRST影展聲名大噪的七萬塊《中邪》劇組。

總之,指望這些電影留學生回國後迅速崛起力挽狂瀾,還是不太現實的事情。


Interesting

好久沒有在知乎回答了。看到問題有點興奮。

問題本身就有主觀的意見,並不是不好,只是讓人看了有點來氣。換句話來說,我看到的第一層意思是:出國了那麼多人,應該裡面有優秀人才,既然優秀,為什麼作品還是那麼糟糕?


嗯……

  1. 出國留學和必然有學習優異成果之間沒有等號。
  2. 出國留學生的作品是和誰的作品在比較?留學學校的同期留學生作品?同期外國本地學生的作品?還是拿學生作品和工業作品作對比?
  3. 對所謂的「留學生的作品」,了解有多少?
  4. 確定自己帶有主觀的提問有資料或者經驗的支持嗎?起碼,我在描述中沒有看出來。

@water five 的分析,不管是從留學生的背景,留學的困境,以及中外製片,都解釋得差不多。我是一名想當導演的女同學,目前在國內發展。在好萊塢這個全是白人男性的團體中,中國的男同學們如此艱難都留不下,更何況是女同學。回國發展也會被貼上「留學歸來女性導演」的標籤,被各種意淫揣測。夢想的背面往往是苦楚,夾在中間的困境和煎熬。這種感受,讓我想要分享一個故事,雖然和電影的留學學習不完全相關,但是這種留學前後的感受和處境,很類似。


「留學生」這個詞,在中文語境中,一直都有一種必須要「高人一等」的感覺,這和中國「留學生」的歷史有很大關係。

中國早在清朝就有派遣幼童留學生出國留學,特別希望學習軍隊管理、機械製造、電報通訊等知識。周期為15年,選拔優秀的學童,9 ~ 15歲左右,學成歸來剛好是壯年,可效忠國家。這群娃娃出國後的經歷,翻天覆地的變化,人文環境的衝擊不說,他們也慢慢被潛移默化,並以優異的成績進入大學學習,其中就包括耶魯大學,哥倫比亞大學,等等名校。這些留學生,其中就有蔡紹基、詹天佑、鍾文耀、唐紹儀、沈壽昌、李恩富等等歷史中赫赫有名的人。不少人後來投身建設鐵路和電報系統,開辦銀行報業,從醫救人,甚至還有人蔘軍、擔任外交官員等等,滲透當時急需存在的行業當中。然而回國後,在腐朽的清末體制中,他們施展不開拳腳。一方面他們不在科舉的體系內,另一方面當時外國知識在清末的處境很尷尬。和當時日本對改革的支持和開放對比,有種特別的心寒。


倡導者是容閎,早年也是跟隨傳教士到美國學習,後回國報效,深知留學對改革的重要性,他在耶魯讀書的時候就已經開始策劃這件事情。而當時,日本都還沒有開始明治維新。果不其然,回國後他很失望,體制的完全保守和人們的愚昧落後讓人非常沮喪。西方的技術被視為偷雞摸狗弄巧成拙的小技巧,大天朝的學識,老祖宗的教訓才是最重要的。當時的清政府所面對的,哪是什麼老祖宗的「經驗教訓」能拯救的?這份愚昧讓容閎掙扎了16年。

終於第16年,在曾國藩的幫助下,以科舉制度體制外的「特殊需求政策」為名義,寄希望於留學生,望他們學成急需技術後,馬上投入朝廷工作。當時,包括開國後很長時間,都是公派留學,學成回國必然是有工作保證的,因為你學成歸來不為建設祖國工作,我幹嘛派你出去學習?

可惜。曾國藩在第一批幼童出國的一年後過世。

很多當時的史料都表示,李鴻章接手後,絞盡腦汁支持,艱苦經營,苦苦等待幼童們學成歸來。在開展的第10年,朝廷內黨派鬥爭,李鴻章被保守派以留學孩童忘本,忘了祖宗、被西化為由彈劾。為顧全大局,李鴻章妥協,全部召回。這個回歸祖國的曲折故事就不提了,各種 reverse culture shock。有趣的是,他們反而更想報效了。在強烈的對比下,擁有知識的使命感,報效祖國的強烈願望,他們自行挑起了重擔,開始在各行各業中展露頭角。如果用「希望」來形容這一切的話,他們就是當時的「希望」,而他們自己也「希望」自己學成的本事能被派上用場。事實上,也有史料表示他們在戰場上也是最勇猛的一批。


甲午戰爭中,不管是在戰場上,還是談判桌上,都留下了這些學成歸來的留學生的身影。清、日雙方的留學生,他們在留學生涯中學業競爭,回國後,在國家大事中競爭。數據顯示當時日本派出留學的人數有一千人以上,而清政府在10年間派了不到300人,剛剛召回就是甲午戰爭。開戰三分鐘,我們落後的鎮遠號,載著歸國的勇士們的腦漿沉入了海底。最需要人才,正是展示結果的時候,這個痛心疾首呀。日本方面,明治維新的需求,在體制變革的趨勢下,重用了不少留學生,這些留學生也很爭氣地提高了各種國家實力;而當時的清政府還是我們教科書中的清政府,老佛爺開心就好,在科舉制度對出仕的保護下,這些留學生最厲害也就貼身翻譯。後面的故事大家都知道,各種喪權辱國的條約。被怪罪的留學生們,各個都是握著拳頭說不出一句話。

是這些留學生的能力不行嗎?


詹天佑修建鐵路,途徑不少墳墓,多少官員以「不能驚動老祖宗」為名要求改道?詹天佑又得花多少錢幫他們辦理「老祖宗」的安撫祭祀才能重新開始工程?


一句 「為什麼中國每年去留學學動畫或電影製作的人那麼多,拍出來的動畫或電影卻始終與國外差距不小?」


雖然現在的留學生和當時的留學生組成的成分有很大的變化,但是大部分留學生其實感受了文化差以後,反而對自己身份更有認同感這件事情,其實也表現在回國後,希望自己的能力多少能促成某些事情。然而電影製作的「江湖」註定很多事情不能像國外的製作一般公開透明,每個詞語的定義都發生很大變化。同樣是保證創作得以繼續,國外的製片只需要按談判好的規定和協議走就好,中國的製片要保證部門的頭頭們能在可控的預算內,能貪一點的同時完成作業。:)出資方突然覺得要在一個戰爭片中,加「大IP」的「商業元素」,突然我軍團長變成孫悟空,他要打殭屍,出現了唐僧,然而其實是美女,要被強姦,他們最後要去盜墓…… ……


…… ……


「煤老闆們」的腦洞,讓創作者也是嘆為觀止。

在我看來,和詹天佑花錢補償害怕「驚動老祖宗」的官員們,又有什麼區別?


哎……


當然,現在的中國和當時的清政府有著本質的區別。影視的留學生現在都還是集中在末80後和90後身上,大家都還年輕,電影也是一種文化,需要沉澱,時間應該會促成一批留學歸來的年輕電影人。如果細看,其實各大電影節上,各大新興媒體平台上,年輕的電影人們都已經開始出來了。拭目以待吧。


看到大家都在噴體制……我來說點實際的吧……
沒錢啊!!!(╯°□°)╯︵ ┻━┻

目前日本一集TV動畫的成本平均1500萬日元,約等於75萬人民幣,一季13集動畫就需要975萬,這還不算各種宣傳啥啥啥的

超能陸戰隊的成本是1.6億美元,也就是9.6億人民幣

好吧,中國人工成本便宜,技術也沒那麼高,各方面原因,咱打個折

一集20分鐘動畫成本咱壓縮成30萬,一季也要近400萬……

至於動畫電影………額,中國所謂的 大製作 真人電影也就是剛上億成本?夜宴黃金甲啥啥啥我估計成本都在請大明星和各種衣服上面了吧……?_?

可是縱觀迪士尼近幾年的動畫電影,冰雪奇緣1.6億,長發公主2.6億,無敵破壞王1.6億……

依照目前 一億人民幣 就算「大製作」的電影,你給我找投資人投資6億人民幣在動畫上………???


怎麼可能嘛(;_;)


我是來罵街的,滿滿負能量,不愛看的別看,別自找難受然後在評論里吵架,不喜歡的評論一律刪除,我這人最小心眼了。

電影就不談了,單說國產動畫。你以為學過就能做好?別說國內教育如何,市場如何、觀眾如何,就說近年來我天朝推動「國產動漫」的事,一些地方還開了什麼狗J8動漫產業園,各種優惠政策、財政扶持。結果如何?上騙政績下騙撥款。有關係的B養裙帶關係戶靠著「學雷鋒」、「XX列車」(逐幀抄襲日本動畫)等垃圾作品發了大財,沒關係的熱血青年死了一地。大家合夥從財政哪裡騙錢而已,你跟著湊什麼熱鬧?認真你就死定了,禿羊禿乃衣服。

能做成動畫電影的太少了,咱們就說一般的TV版,做完動畫你得賣給電視台吧?沒關係你想都別想,就算有關係你知道一集要給人家多少回扣嗎?給到你連成本都出不來!你都得奇怪這動畫是你做的還是電視台領導做的!除非你二包三包四包,最後能降到幾百塊一集的成本(你們知道我在說誰),才能餵飽這群狼,可都到這地步了,你還談他媽什麼做好動畫片?!

有人可能又拿喜羊羊、藍貓當例子,人家可是先有菜才買的鍋好不好?你沒有那種關係和背景做完了誰屌你?再說人家根本沒面向中高端觀眾,和「做精品」就沒TM什麼關係。更別提什麼《超能陸戰隊》,你寫個國內一流大學發生爆炸案的劇本試試,能過審我把腦袋給你。

見過政府舉辦的推動動漫產業大會,領導講話1小時全是「大力…深度…新高潮」之類的狗屁話么?
見過各類領導大中午滿嘴酒氣對你勒索刁難的狗臉么?
見過黑心老闆各種騙錢不要臉的想法和伎倆么?

也別說國內沒有一心一意靠自己能力想把動畫做好的人,有,可有多少?有多難?有這個功夫你去參加NBA選秀也差不多了,何必跟這幫王八犢子浪費時間呢,去他MLGB的吧。

所以看開點,這年頭就是哪的土壤好就去哪,胸懷大志報國無門的事少干,死了也算你畏罪自殺,絕對不算烈士。老話說得好:你愛郭嘉可郭嘉愛你么?拯救國產動畫,拯救TM個大血葫蘆逼啊。醒醒吧騷年!


凡以為文化是可以量化的,
是可以大幹快上,
是可以集團作戰,
是可以搞房地產兼弄動漫基地,
是可以下決議開大會端正思想,
是可以花大錢辦大事體現社會主義優越性,
而唯獨不需要付出時間代價的想法都是錯誤的!
牛逼動畫電影的背後,都是深厚的文化氛圍和產業積累。
題主的想法和很多國人思考問題的方式很像:電影不是電影,電影是政治,是民族主義佐料。外國人賺走中國人的錢,中國人要拿電影反擊!我急急急,我比誰都急!
這心態,一萬年也拍不好電影。

上點小菜開開胃壓壓驚,看看我朝勵志成長陪伴我們的是啥:


@cinemaker 說得很好。國產動畫的技術積累已經差不多了,今明兩年會有一波大作井噴,希望能在市場上得到好的回饋,形成良性循環。很多人對國產動畫的認識還停留在十年前,其實這幾年進步還是相當厲害的。我來安利幾個新片。

1.《一萬年以後》

這個片子混搭得有點飛,整體上應該是後啟示錄風格的奇幻片。人設有些囧,感覺有成為雷片的潛質。不過從預告片透露的信息來看,視覺效果應該還不錯。
2.《西遊記之大聖歸來》

這個動畫我已經看過試映了,相當精彩。故事和人設受好萊塢的影響比較大,是一個借用西遊記設定的全新故事,風格類似《功夫熊貓》,走冒險輕喜劇的路子。《大聖歸來》是國產片里學好萊塢學得最好的一部,雖然有些地方還不夠完美,但是整體上已經非常成熟。人物性格鮮明,敘事節奏明快,尿點少,尤其可貴的是沒有國產動畫祖傳的說教大法。前半段的追逐戲裡有一個長達1分鐘的運動長鏡頭,調度複雜,非常過癮。

3.《小門神》

剛出了一個預告,小清新神話片,技術水準也很高。


  1. 目前沒有一個對影視有興趣的投資人對動漫電影或動漫電視劇有興趣。
  2. 中國的動漫沒基礎作為支撐,一個技術的出現、成長、達到巔峰都需要有一定的時間和歷程。

所以目前的狀況是:
有興趣有技能的人沒錢,有能力投資和建造動漫生產流程的人沒興趣,也不懂。
商業電影更容易被商人理解,也更容易獲得看得見的產出,動漫產品也許需要更長時間周期、有不確定性,大多數中國商人不願意花時間在這上面。


所有的科研、藝術創作都需要金錢投資。
中國還沒什麼人願意投資在不知道有沒有產出的事情上。
但其實小規模的動漫作品也有很不錯的,包括傳媒大學的學生作品,感覺有個資金支持和創作領導者也能夠做出不錯的產出。


In the USA, we often talk about all the members of an animation team being "on the same page" when a project is started... and since there is a surplus of people with talent and skill, the producers and directors can easily put together a team without too much trouble.

From what I"ve seen in China, the producers, directors, and investors are afraid of losing control of a project... and they really don"t want to be shamed by younger people who have high technical skill and maybe even some unique talent! Unfortunately, these projects are often developed to protect and glorify the ego and reputation of the leaders, which keeps good ideas and creative solutions from ever being expressed by the smaller team members.

For Chinese students who go abroad, it might be the worst feeling in the world. Some of my Chinese friends who studied abroad tell me that they felt like they had an individual voice in the USA, and they could express themselves to others, and be supported for good ideas. Then they come back to China, and discover that they are considered a threat to the others, and they are often frustrated and disappointed with the situation.

I think this problem will change, but it will still take more time. I"m trying to help, but this is a big country... and I am just one voice actor! My contribution is very small, I will admit...

在美國一個動漫項目開始製作,我們總是在說整個團隊萬事在同一個層面上,進度一樣。在聚集了眾多專業人才的情況下,製片人跟導演很容挑出一個出色的製作團隊。

據我在中國看到的,製片人,導演,投資方擔心對項目的控制,他們不想在年輕人面前丟面子,特別是精通高科技能或者很有天分的年輕人。不幸的是,這些影視項目往往用於維護領導的榮譽還有名聲,團隊里其他成員的好的創意還有創作方案並沒有機會展示。

對於中國在外的留學生,可能感覺非常槽。我的一些在國外學習過的中國朋友告訴我,在美國他們見解是有特色的聲音,他們能向別人展示自己。當他們回國以後,他們發現自己被別人視為威脅,他們非常糾結,對現在的處境很失望。

我認為這種情況會改變,也許需要多一點時間。我也會盡我所能,但是這是個很大的國家。而我只是一個配音員,我的貢獻非常有限,這點我知道。。。。


第一...留學學動畫或電影製作的人真不是很多...
我本科學的是ECE ECE專業里中國人少說佔了10%以上...我畢業之後這幾年人數更是逐年上漲...感覺馬上要逼近50%的樣子
相比之下,我學Visual Effects的學校,整個學校只有我一個中國人

第二 動畫電影這種事情需要很多人力來搞,一個團隊里只有那麼一兩個技術人才或者藝術指導是不行的...整個團隊整體水平要高才行...而且更關鍵的一點是感覺國內這個行業上還是太好面子...很多時候從外國請一個藝術指導不是因為他真的指導得好...而是因為一個外國人做藝術指導在外人看起來很高大上...所以國內有天賦的藝術指導也很難得到機會... 前一陣想回國從業然後調查之後發現做我這個行業的回國的話工資極低....但如果我是美國籍的話在中國工作工資就可以高很多.... 我又很不想入美國籍....所以搞得很苦惱....

第三 中國的動畫電影方面還是缺耐心缺錢。像Pixar的電影從設計角色到設定故事到最後上映一般要5-7年(當然了續集在設計角色等方面上少費很多工夫所以製作時間短很多),而中國不管是動畫電影還是真人電影從開始籌備到最後上映一般都不會超過2年。投資方面差的也很遠,Big Hero 6的投資是1.65億美元,而且美國的動畫公司最後官方宣布的投資一般都少於他們真正的投入。有時候動畫快做完了忽然某個藝術指導覺得自己受不了某個角色....前面做完的工作就都扔了重新做...或者電影做到一半忽然軟體技術有革新,就需要把原來做過的那些全都扔掉用新軟體重做。加上最後的推廣費用,有時候真正的投資要比他們宣布的投資高2-3倍。而中國的動畫電影從來沒有投資超過5000萬美元的....質量達不到好萊塢標準也就不奇怪了...如果本來基礎就不如好萊塢還投入了比好萊塢少四五倍的錢卻能做出和好萊塢同樣水準的電影....那就太NB了....

不過前兩天和幾個美國人剛看了小門神的trailer...他們都感覺這似乎是第一個中國製作的水準可以逼近dreamworks等級的電影,雖然他們看完了完全不知道這是講什麼的....問我我其實也不知道... 但是可以看出來中國的動畫電影還是進步很快的


在國內,國外進口的有1500個按鈕的先進機器,他們最多只能使用到其中150個按鈕。


我覺得這個問題和為什麼中國的醫患關係問題是一個問題:
消費者的錢沒辦法直接給到生產者手上
over。


1、按比例來講出去的並不多
2、出去的好多都不會再回來了
3、這一點我估計很多做設計的人會很懂,也就是你做出來的東西牛不牛逼有些時候並不在於你自己牛不牛逼,而取決你你的客戶傻不傻逼。
一說到這些東西我覺得我沒法心平氣和的說,一說起來就負能量多的要爆出來的。簡言之就是,90—93年左右的時候,中國的電影界覺得,我們是要迎來中國電影的第二個黃金時代了,可他們並不知道,這個時代再那個時代實際上就已經結束了,接下來就是無止境的下墜,且我覺得,現在還沒墜到谷底呢。簡言之,你們還會看到更爛的作品正在冒出來。


知乎見過不少盲目黑中國影視專業的教育制度的文章,不乏知乎紅人

中國的整個教育制度確實有問題,背後的土壤更有問題,所以影視專業的教育沒問題是不可能的,其實任何一個影視專業的學生和老師,都能吐槽出一籮筐問題,而且90%比那些一知半解的知道分子說得更到位,但是呢?

大學只上4年,而你從出生就受著整個大環境的影響,哪個影響更大?就不說行業制度了

我相信隨著影視教育的普及以及和國外優秀團隊/院校交流的增多,中國的影視從業人員會一代勝過一代,不過某些東西還是不要無腦黑為好,傳說中的理中客呢


我猜測:
1)政策原因,導致絕大多數題材你不能碰
2)勤奮原因,當然中國人也是很勤奮的。但是可能比起日本韓國歐美的同業人員還是有差距。這種差距是平均差距。
3)資金原因,別看動畫簡單,實際上也很花錢。可能有時候資金緊張就必須要縮水

4)人才外流,雖說很多出去了,但是出去了不代表就要回來。
我雖然不是動畫行業,但是我這個領域的大牛摸爬滾打的時段肯定都是在最前沿的地方,只有當他們科研不太搞的時候才會被作為專家引進到國內。
現在可能引進專家有兩種形式,一種是確實真牛,但是到國內已經處於基本不做事的狀態了,牌子大於實質;另外一種青年專家則是確實有能力,但是可能因為在國外牛人群裡面太普通了,回國成了明星。
但是無論上述哪一種,他們本身牛不代表他們能帶出牛逼的團隊。
所以我感覺在國內電影動畫這個行業可能這一條也能適用

不是經常看著某某宣傳「好萊塢特效團隊」,「xx億投資大作」,結果做出來的東西仍然稀爛嗎。所以我覺得單純只以所謂光環去評判,根本一點意義都沒有

=====
這麼說吧,動畫行業之外,中國其他領域送出去的人多了去了。不少計算機學科,基礎理論學科。那你看見中國在這些個領域就牛逼了嗎,沒有吧


我從美國留學回來。
我選的導演的路,手裡有幾個我覺得還可以的項目,目前尚未找到投資。


為什麼我們國家的GDP那麼高,為什麼窮人還是那麼多?

要用量能衡量的話,那這事就簡單了。


我有一個學動畫製作的朋友,我問過他類似的問題,他說中國的技術可以達到美國動畫片的水平,但所需要的人力物力財力是很大的,一般的動畫製作公司不會有這麼大的耐心


給多少錢就干多少活,就這麼簡單點事。


上過大學的人那麼多,國民素質為什麼還是堪憂?
讀過書的人那麼多,為什麼大家還是沒錢?
結不結婚自己的事兒,為什麼別人比你還著急?
有邏輯嗎?
知乎真是越來越水了。


推薦閱讀:

電影小丑回魂2017中,小胖胖給小姑娘寫的明信片上的詩是啥?什麼January flower?
如何理解《恐怖游輪(Triangle)》的劇情?
如何評價電影《勇士之門》?
為什麼中國人的演技這麼高。還沒拿奧斯卡?
怎樣評價西弗勒斯·斯內普?

TAG:電影 | 動畫 | 電影製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