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才能細緻生動的描寫小說人物心理?

如題


【大圖】
轉自一個很喜歡的大大的微博

http://t.cn/zHdhl8V (二維碼自動識別)

15.12.25
寫完這個答案以後我開始寫我喜歡的cp的同人,還真的加入了一個寫作練習群…現在好好一條工科狗整天想著寫寫寫寫說到底還是你萌這群點贊的壞人的錯ˊ_&>ˋ


給題主推薦幾位擅長心理描寫的作家。
《安娜·卡列尼娜》的作者托爾斯泰。
《紅與黑》的作者司湯達。
《象棋的故事》的作者斯蒂芬·茨威格。
甚至《罪與罰》的作者陀思妥耶夫斯基。

關於托爺,有個很著名的文學術語:「心靈辯證法」。
何為心靈辯證法?大抵是通過心理變化的過程展示人物思想性格的變化,注重的是心路歷程本身,專註於如何由這一種情感心理轉變成另一種情感心理,描寫對象是抓住心理形態的多樣性和內在聯繫。
如《復活》中,涅赫柳多夫在法庭上第一次與馬斯洛娃相遇,對女主的憐憫,同時又模糊的厭惡;對自己過去行為的羞愧,又害怕被認出併當眾揭發;盼著審訊早點結束,又忍不住去偷看女主。

逃避不能,承認不敢,又是煩躁,又是擔心,甚至不願相信眼前的事實就是由他造成的,但又清楚地意識到自己脫不了干係;於是一場精神的復活與救贖掀開序幕。

在《安娜·卡列尼娜》中,安娜著名的自殺,更集中地展現了托爺的心靈辯證。
或者,按照昆德拉的說法,關於安娜自殺前那大段大段的心裡獨白已是一種意識流寫作了。

簡單地說,托爺關注的是人在一種特定情緒中是如何去做決定的,然後將做決定的過程完全展現出來,接近於意識流,但不完全是,因為意識流屬於非理性,而托爺在描寫安娜的情感變化時是帶著理性思考的,是有節制的,意識的流動是有邊緣的。


重點是與筆下的人物共情——當然,首先大前提是你文筆要過關。


我很想回答,但「寫好」這兩字像個夾子夾住了我的眉頭,我點起一根煙,深深吸上一口,把壓力弄清晰。我反覆提醒自己,對於最高級的形容詞和誇張手法都是深惡痛絕的,偉大的人物一般都是謙虛謹慎的。屁股的汗讓內褲變得很粘,我抬起後庭用手捏住一點布拉開一點空檔,這讓我輕鬆了許多,但價值觀的衝撞讓我無所適從,不自覺地把煙猛往肺里灌,嗆到了,如果我選擇回答問題,我是不是自認能寫好,變得自以為是?


角度。
心理描寫的呈現著重在角度兩個字上。而關於角度,我們可以有很多種表現方式。
1.多角度。
多角度是從幾個不同的方向對人物的心理進行描述。這樣的好處在於能夠讓人對人物的心理有一個全面的了解,更貼近上帝視角,層次分明。但這個心理描寫一旦角度多了,就會顯得客觀,而主觀的心理描寫出客觀的感覺,就鮮有代入感,不容易引起讀者共鳴。
2.單一視角。
這個是相對於多角度的描寫而言的,單一視角僅僅從當事人或者旁觀者的角度進行心理刻畫。類似於電影的長鏡頭,這種描寫方式會顯得比較單調,但如果對於筆力足夠的作者來說,可以將人物的心理展開得很全面,讓人能夠代入其中,設身處地,猶如親臨。
3.細節與宏觀。
心理描寫並不是越細膩越生動,太多的描述有的時候容易把讀者弄暈,相反,偶爾幾個恰到好處的細節抓住了,能夠一針見血地挑出想要表現的心理。而且在宏觀方面也需要有相應的鋪墊,如表現人物的痛苦,可以描寫緊握的拳頭,咬緊的牙關。然後在宏觀上說明一下,「他好像有一萬頭草泥馬在腹里撒歡打滾」。兩相呼應,能夠里外對讀者施加暗示,他很痛苦。

總結。
心理描寫實際上是將抽象物具體化的過程,我們需要藉助一些現實中能夠具體理解的事物進行指代。這些指代物往往要具有共性和辨識度,寫出來最重要的是要人理解,這是第一要義。所以在心理描寫的時候精度常常能夠左右整個段落表達的效果。上面提到的幾個方面或方法,在不同環境不同要求下,能夠在精度上面進行一個較為滿意的定位。
語言雖然也是心理描寫的一個要點,但其重要性要遜色以上幾點。
這個日後我再看情況補充。
以上均為個人觀點。


我只是一心想當作家的某渣而已,但是也積累了不少經驗。

首先,文筆。有人可能會告訴你文筆不重要,情節才是一切。但是我要告訴你,文筆是教會你的基本功,如果沒有在武當山的苦修和後來無意間打通的任督二脈,張無忌打死也學不會九陽真經。

第二,經歷。或者沒有經歷也可以,感同身受,做到能夠體會文中的角色,如果我遇到這種情況,或者文中的人遇到這種情況,他會怎麼想?他會怎麼做?內容自然而然就來了。

第三,把握節奏。新手寫小說的通病就是節奏快,明明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嗖嗖嗖幾百字就心急火燎的寫完了,而有點兒經驗的新手則節奏太慢,這個也想寫,那個也想寫。激烈的打鬥拖拖拉拉扯到角色身世,然後是武器好壞,然後是世界背景,最後又扯回來,結果幾萬字搭進去了,像泡發的麵條,淡而無味,鬆軟無力,一點兒都不筋道。

心理活動尤其這樣。有的時候你要考慮清楚,我寫這段在文中是什麼作用,我寫這個故事是為了講述什麼,這段話和這個目的有沒有關係。沒關係,但是你又捨不得刪可以先留在筆記里,但是這篇文章里,不需要。

做到這三點,雖然不可能下筆有神,但是也應該可以稱之為「會寫」了。


雖然不是什麼作家,但也說一下自己的觀點。普通小說其實就是腦洞加廢話。

想要細緻生動的心理,首先你自己要和描寫的人物共情,然後是反襯。

比如小明喜歡小紅、但小紅喜歡小李,小明和小李還是朋友。然後小明看到小紅和小李談笑風聲。讓你描寫小明此時的心理。那麼如果你是小明會怎麼樣?會煩躁,生氣,埋怨,各種複雜的心情。但肯定不會衝上去。好了,你差不多知道要描寫一個怎樣的心理狀態了。然後你還不能直接說…(因為廢話要多)要用周圍的東西or景物來襯托。或者用不變的東西來襯托「動」的心理狀態。比如這個時候小明站在那裡,你可以描寫路人、流動的車流、歡聲笑語、甚至他低頭看到的螞蟻。或者你讓他在車裡,擺弄車上掛的平安結。這些就看你怎麼來了。
以上。是一個啥也不懂得人在瞎說。


要細緻地描寫心理可分為,從比喻上。當然比喻的內容也要細緻,如描寫受挫的失戀新人的心理,整個人就像碎一地啤酒杯渣子旁的酒。
一從人物外貌上旁敲側擊,如描寫興奮的重拾舊愛的中年人,他今天換上了多年不穿的禮服。特別是胸口上還別了一枚紅色蝴蝶結。
從語言上,這裡我能不能借用失戀三十三 的台詞啊,「因為我從來都沒有在意過你。」聯繫上下文可知女主是喜歡他前男友的,語言與現實的反差反應了她內心的矛盾。很細膩。
從動作上,很多電影用爛了的,在打死離別之時。男主為女主拭淚。反應了男主的不舍。(其實這個在沒用爛前真的 不錯)
從心理上,比如描寫失去親人的人:想到第一次看到父親頭上的根根銀絲 ,想到父親去年夜裡在「新葉齋」沒喝完的老酒。

-------------------------------------我是分割線君

總之,想到的東西也有一定要是細膩的。當然我並不是完全贊同樓上那個大大。但他有可取之處。其實想這個詞是完全可以用的。只要不是濫用多用,讓作者的作品與讀者之間產生的隔閡感是可以用文字即視感消除的。怎麼說呢,就比如想到我們日常生活中,每個人都會接觸 到的——某個期末考試考完,我和往常一樣走在回家的路上,聽到肚子叫的時候我(想起)了我媽燒的蛋炒飯。
這樣就不會出現如上樓大大所說的。這可以說是一種文字上表達的限制。而且一味的用語言,動作,環境去塑造情節,倒像一種作秀。有時候應該把讀者的心理也給納入情節人物的心理。


分享一下自己的經驗。

  我在寫人物心理的過程有點類似在演戲,我會把自己完全代入角色,體驗他所有經歷過的事、愛他愛的人、恨他恨的人,想他想的事,他就是我,我就是他。

  拿我最近在寫的一篇小說好了,第一人稱,主角是個敏感自卑高傲卻又懦弱的人。
  我在寫的時候就很喜歡出去走走,坐在轎車副駕駛座上,看著公路上變化多端的雲彩,思考著我與那個人的關係,又想到我那偉大又可悲的父母親,每吸一口氣都吃力的像是無法繼續存活下去。我戴著耳機,把自己隔絕在獨自一人的空間,只有我、音樂,和我愛的卑微的那個人。
  回家後我就記得這種完全沉浸在這個角色裡的感覺,把自己寫作的地方調整到最舒適的地步,戴上耳罩式耳機,伴隨著日落的陽光,我要把我的心情全部寫下來。
  對我來說,「寫作地方的舒適」對我很重要,但這個舒適的意味其實更靠近「有氣氛」。像是有時候我需要獨自一個人吃便利商店的微波食品作晚餐一邊寫、有時候是抱著一塊枕頭,打開窗簾讓陽光灑落進來一邊寫、有時候是跳一支即興舞蹈大汗淋漓得寫,全看我當時心情和需要的氣氛跟直覺,你需要什麼你的直覺自然會告訴你,就像是你不斷咳嗽就是身體要告訴你你生病了。一切都到位了,我才會寫出我喜歡的東西。
  有時候可能沒辦法完全代入角色,那我就會退而其次,只求氣氛到位,這樣也可以,沒那麼好但也沒到力不從心的地步。
  這個時候我就是用我日常生活中的心情來套入角色,但是那終究是你自己不是角色本人的心情,所以最好我還是推薦完全代入角色的方法。

  這個時候問題就來了,你可能會被角色完全帶著跑,忘記你身為作者應該掌握的節奏。
  這個問題很嚴重,就算你在懂這個角色,他終究還是整個小說裡的一部分,你還有很多別的要去調整,小說整個劇情的節拍、劇情如何才合理,這都很重要,如果你成功代入角色,整體氣氛、細節、感情都不會差到哪裡去,但是你被帶跑就很慘了,小說整體性整個崩掉,一輛廢棄物外表再如何美它還是廢棄物。
  所以你在沉浸氣氛的時候你心裡必須要有一部分是清醒的,那一部分的你就是導演,你掌控著整部片子的節奏,不論演員表演得再如何動人出采,你都不能失去理智。
  這非常重要。

  還有一點是你不能讓你代入的角色影響你太多,很多體驗派演員一個不小心入戲太深自殺了這種事相信大家都有聽過,當然一般來講不會那麼誇張,但是我有一個實例是我的主角對他愛的人迷戀過深、美化過度,導致我沒辦法客觀描寫那個角色,我也就沒辦法更深入那個角色了,這就像一群人天天在你周遭喊什麼什麼好,你理智再抵抗還是不可避免的會被洗腦。
  還是那句話,你演員的那部分再激動、再狂熱,你導演的那部份都還是要保留理智,讓演員自己high,你可以稱讚他演得很好但是不能跟著他一起起鬨。

  以上聽起來可能有點不可思議,你可能還覺得有人格分裂的風險……
  代入不是說代入就代入這麼簡單的,你需要在你的內心去尋找符合那個角色的一部分,打個比方,我寫的那個內心細膩、敏感脆弱的人,我就必須去知道他的過去到底發生了些什麼,有的時候我可能一開始有設定,有些時候是寫著寫著角色自己告訴我的。
  這個內心戲很多、瘋狂迷戀著某個人的小夥子到底發生過什麼事?寫到一半我突然就懂了,他喜歡的人很像他媽媽、那偶爾的嚴肅冷靜也像他爸,他從小缺乏父母的關愛、表面風光的父親只會給他錢,其他是完全的冷漠、他美麗的母親憑著自己無邊的風情在數個男人的懷裡來回遊轉,內心空虛寂寞毫無一物,只是非常偶然不經意的,會給他一絲溫暖,而他就是依靠著這幾點暖意存活的。
  而那個使他完全陷入愛河的人,那個人有著他父母親的特質,卻又會給他關懷喜愛,他感覺回到了好久以前,媽媽牽著他的手在逆流的人群中行走的感覺,媽媽的手有些冰冷,大抵是生活日夜顛倒不健康的原因……還沒等他感覺完,走出人海後,媽媽就放開了他的手,徒留一片空氣冰冷。那個媽媽又變回了疏離的母親。
  那個人的手跟母親的手一樣白、一樣嫩,只是因為是男性的,所以大了點,卻還是比他的要小得多。而這個人,好像會一直牽著他的手。

  像這個角色,內心很細膩、對父母關懷的渴求、在父母面前卑微的姿態,這些都是他的標籤,如果我要去代入這個角色,我必須去瞭解他的一切感受。再瞭解了這個角色的情緒後,代入就相當簡單,我在腦海裡搜尋最符合這個角色的正是伴隨我已久的自卑、不自信、自我懷疑的心理,在加點料,這個角色就是我內心的一部份,代入就相當easy了,你只要想起那一部分的你自己就好了。
  有些時候,比如「在父母面前卑微的姿態」,因為我跟我家人都是平等相處,所以我不懂這是什麼感覺,所以我就必須在我的記憶裡尋找「卑微」的感覺,我就想起很小的時候,我爸爸莫名其妙地拿起黃色塑膠水管狠狠抽我腿的記憶,那種毫無理由的被強大權威侵犯卻無法抵抗的卑微深深烙印在我的腦海裡。這就是一個很好的題材,你就把這個心情寫成角色的就好了。但就像我說的,這是我的次選,除非我真的找不到跟角色的共同點或是我沒辦法演繹出我想要的特質,我才會選擇這個。

  這種寫作方式的優點是人物栩栩如生、可以輕易的將讀者帶入情境、細節出色、感染力強、作者也能享受在這種滿是氣氛的寫作的舒爽感,當然缺點也是很致命的,你琢磨一個角色需要太多時間,沒辦法寫出太多角色,除非你有那個心力,不然格局真的很難大到哪裡去。(當然格局不是由角色數量決定,只是據泥於幾個人之間情情愛愛的東西格局必然不能大到哪兒去)
  我自己也沒有辦法克服這個缺點,好像你寫東西只能在大氣跟細膩選擇一個,但是其實不是這樣,很多人可以把兩者融合的很好。
  我有一個解決這個問題的理論,但是我也沒實際執行過,剛剛才想到的,邏輯性可能不是很強。
  就是「把導演理智的一部分增大」。把它跟演員的那一部分調整到最合適最均勻的比例,搞不好就可以成了。當然這只是理論啦呵呵。

  這樣子的寫作方式也很挑作者,第一你要有足夠的同理心,去理解角色的內心、第二你要感性敏感、第三你要在感性敏感的基礎上又要理智客觀。當然我想能夠寫到一定程度的人都可以滿足這幾個條件,寫久了so easy啦。

  大概就是以上這些了,本來只想寫一點點,沒想到不小心寫了這麼多。這些都是一些我個人的經驗,畢竟也沒去什麼寫作班學過,也沒有什麼權威證明這個方法有效。我想這個答案下很多人的答案都跟我同個意思,只是我把它詳細的說了出來,因為寫作這回事都是殊途同歸。
  跟演戲一樣,三大流派:方法派、體驗派、表現派……再多派系終究都是要上場表演的,哪個好?哪個壞?每個人喜好都不同,但大多數演員都是融合幾個派別於一身。演得出色了,哪怕你是什麼奇怪流派觀眾還是可以給你熱烈的掌聲。
  我個人覺得寫作就像演戲,事實上我個人也挺喜歡演戲的,這齣戲一切都有你操控,你是場控、導演、演員、後務,你是組成這齣戲的一切。在代入角色的過程中你是演員,而你就要去想你要怎麼演這個角色,是像體驗派全心全意投入?還是像方法派把你所經歷的映射在角色上?這些都是需要去好好思考的,像我就選擇把角色的生活當成自己生活。

  以上都是我在寫作過程中從自己經驗中總結出來的方法和理論,如果有人跟我撞車實在是再正常不過的事了,寫作這回事嗎……條條大路通羅馬,剛好有人跟我走一條路上很正常。
  我寫作的時間也不多,大概也就快五年吧?不多不少,卡在這中間挺尷尬的,不過我開始寫的年紀很輕,現在仍然還是乳臭味乾。我只想說,我才十四歲,不要太信我的話,這只是我寫作歷程中一次總結而已,或許幾年後我又會全部推翻。
  雖然我覺得沒人會這麼蠢,但如果你真的最後聽我的去做,入戲太深無法自拔,或是一直被侷限在過於細膩的情感之中,那真的不干我的事,是你自己被你自己侷限了。

  最後我還是要提一下,再去使用這些方法的時候,自身對文字掌控力是很重要的,還有對自己內心是否誠實,如果你這些基本功都沒練好就去學這些方法,在寫作的路途上很可能一個顛簸就不小心翻車了,因為你的底子就是不穩的,不穩的基礎上面不論建了多美的樓都是虛榮。

  ————答案就到此結束————

  我感官還是挺敏感的,而我寫作又需要完全舒適才能放開,我在想現在我的舒適只需要買個東西吃吃、開個窗簾曬曬,會不會以後升級到要一隻波斯貓、大老虎和一個在日光下璀璨生輝的大理石宮殿還有一個俊美的管家我才能放開?這真的讓我挺擔心的。
  求問同類是如何控制自己的享受慾望的?


多看毛子國小說!
《安娜·卡列尼娜》《復活》《戰爭與和平》啥的
陀氏的《罪與罰》里的心理描寫也超級細膩


推薦閱讀:

為什麼中國詩詞以及歌詞很喜歡用「誰」、「何處」、「幾時」之類的疑問詞?
世界範圍內魯迅地位如何?

TAG:小說 | 寫作 | 文學 | 小說創作 | 寫作技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