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排斥對個人成長的影響有哪些?個人角度而言如何避免社會排斥帶來的負面影響?

這裡說的社會排斥(social exclusion)不是百度百科上的定義。
社會排斥:由於為某一社會團體或他人所排斥或拒絕,一個人的歸屬需求和關係需求受到阻礙的現象和過程。如排斥、拒絕、孤立、無視等。(杜建政、夏冰麗,2008)


看到這個問題,再一次驗證了孕婦效應——當你懷孕的時候,你就發現路上到處是孕婦。
我最近在看關於社會排斥(social rejection)的研究,真的很有意思。
1. 幾個概念
題主用的是social exclusion這個概念,我在上文說的是social rejection。其實除了這兩個表述以外,還有一個近似表達是ostracism。William (2007) 認為這三個表達幾乎是一個意思,他在文章中也不會特別區分,可以當成近義詞替換。在我讀到的多篇論文中也基本上是這樣使用的,因此,在本答案中,social rejection = social exclusion = ostracism = 社會排斥。
2. 社會排斥隨處可見
社會排斥其實在生活中是屢見不鮮的。最常見的戲碼可能發生在小學生群體吧——「哼,我不和你玩了!」
一項研究表明,我們 幾乎每天都要排斥別人(特別是陌生人),研究者預測我們的一生大約要發生25,000次排斥(Zadro Gonsalkorale, 2014)。
其實,環顧一下四周,審視一下自己某一天的經歷。排斥與被排斥確實隨處可見:
請別人幫忙拿快遞——被拒絕;
申請xx大學研究生項目——被拒絕;
向心儀已久的小夥伴表白——被拒絕;
畢業季向xx公司投簡歷——被拒絕;
知乎上邀請某位大v回答問題——被拒絕……
簡直是不勝枚舉。
3. 為啥研究這個
除了上面講到的,社會排斥和大寶一樣——天天見之外,幾個具有代表性的研究也啟發了心理學家對社會排斥展開研究。
3.1 歸屬的需要。Baumeister and Leary (1995) 提出的理論認為人們都有歸屬的需要,並且如果這種需要受到了威脅,那麼後果是嚴重的;(這篇研究可以看做是近年來對社會排斥研究的開山之作,為社會排斥提供了最基礎的理論框架。)
3.2 社會疼痛與生理疼痛 Eisenberger, Lieberman, Williams (2003)發現社會性疼痛與生理性疼痛有著同樣的腦區激活。這告訴我們「心痛的無法呼吸」不僅僅是歌詞,可能真的是那樣的痛徹心扉。為什麼會講到社會疼痛呢?因為社會疼痛經常被用於作為社會排斥的一個有效測量指標。想想看,你向別人表白被拒絕了——該有多心痛!
3.3 發生在美國社會的槍擊案 大家知道,在美國,槍擊案時有發生。(這一問題早已成為了一個社會甚至法律問題——究竟是否該立法禁槍;此文不做深入探討。)最近的研究發現,有過社會排斥的經歷可能是槍擊案兇手行兇的動機。Leary (2003) 分析了發生在1995年以後的15起案件,發現各種形式的社會排斥都成為了案發的主要因素。這讓我聯想到了校園霸凌事件。不僅僅發生在大洋彼岸,近幾年來,我們國家也是層出不窮——特別是在一些中學。
4. 社會排斥帶來的後果
一句話——簡直是太多了!
結合自己的體驗,我們可以想到很多社會排斥帶給我們的影響。我就不一一列舉了(實在是太多……),來講幾個我認為比較有意思的。
4.1 還是心痛。那些苦情歌唱的一點不錯,在受到社會排斥之後,個體確實感受到了心痛。不過,有趣的是,拒絕者也會心痛!Chen et al., (2014) 研究證實了這一點。也就是說,從某種程度上見個,社會排斥對雙方都是互相傷害!被拒的人心痛好理解,為什麼拒絕的人也會心痛呢?研究者認為,我們都不是孤立的個體,大家都是社會人,是社會性動物(social animal),今天你找我幫忙,我拒絕了你,可萬一明天我找你幫忙,你記仇,再拒絕我怎麼辦呢?所以,一想到如此,我也不禁蛋疼起來……
4.2 影響恆久遠。我們剛才講,社會疼痛和生理疼痛可以激活相同的腦區,可是,社會疼痛比生理疼痛更加令人討厭的是,只要你想起那份不愉快的經歷,你就會疼一遍,一遍,遍(Chen, et al., 2008)。這也在一定程度上解釋了,為什麼社會拒絕帶來的疼痛會產生如此大的反應,甚至可能是謀殺。
4.3 更加緊密地團結。關於社會排斥的消極影響很多,那社會排斥會不會帶來積極影響呢?Every coin has two sides. Wyer Schenke (2016)發現,那些被拒絕的人反而更加緊密團結了。這其實很好理解,你被拒絕了,我也被拒絕了,咱倆就別互相傷害啦,惺惺相惜之情油然而生。
5. 如何應對
首先,我們要知道,社會排斥是跨文化,跨種族,跨地域,甚至是跨人格的。我一再的強調,社會排斥如此普遍,以至於你經常排斥別人,別人也會經常排斥你。這樣想一想,受到排斥也就不那麼嚴重了。千萬不要覺得自己是個太陽,誰都要圍著你轉…
其次,社會排斥帶來的影響確實挺大。實驗室研究也發現,稍微一丟丟排斥就能讓對方感受到。因此,訓練自己的臉皮厚也是挺重要的。
我一邊在寫答案,朋友過來問我,要不要去吃飯。
我說,不要。
你看,我不是排斥她了嘛!

參考文獻
Baumeister, R. F., Leary, M. R. (1995). The need to belong: desire for interpersonal attachments as a fundamental human motivation. Psychological bulletin, 117(3), 497.
Chen, Z., Poon, K. T., Bernstein, M. J., Teng, F. (2014). Rejecting another pains the self: The impact of perceived future rejection.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Social Psychology, 50, 225-233.
Eisenberger, N. I., Lieberman, M. D., Williams, K. D. (2003). Does rejection hurt? An fMRI study of social exclusion. Science, 302(5643), 290-292.
Leary, M. R., Kowalski, R. M., Smith, L., Phillips, S. (2003). Teasing, rejection, and violence: Case studies of the school shootings. Aggressive behavior, 29(3), 202-214.
Williams, K. D. (2007). Ostracism. Psychology, 58(1), 425.
Wyer, N. A., Schenke, K. C. (2016). Just you and I: The role of social exclusion in the formation of 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s.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Social Psychology, 65, 20-25.
Zadro, L., Gonsalkorale, K. (2014). Sources of Ostracism The Nature and Consequences of Excluding and Ignoring Others. Current Directions in Psychological Science, 23(2), 93-97.


推薦閱讀:

在家庭暴力下長大的孩子長大以後要如何與父母相處?
如何通過訓練讓自己在強大壓力面前保持鎮定?
如何看待留守兒童問題? ?
在你周圍,性格開朗,樂觀大方的人都是怎麼樣的,他們的想法和態度有什麼不同?
大部分 IT 從業者的薪資漲幅一般是什麼情況?

TAG:心理學 | 成長 | 孤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