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沒有可能用音游的顯示方式來替代琴譜?


這個問題的本質是「有沒有比五線譜更好的記譜方式」。

首先要回答爲什麼。五線譜有什麼問題?樂譜是一種很不精確的記錄音樂的方式,但這是不是缺點,則需要分別討論。對於古典音樂演奏傳統 / 生態圈而言,恰恰是樂譜的這種不精確爲演奏家留出了「演繹」的空間,讓部分樂迷熱衷的「版本比較」有了存在的可能。但對於比如說電子音樂(例如 Aphex Twin),樂譜的不精確根本無關緊要——因爲這種音樂不需要傳統意義上的樂譜,也沒有樂譜。它的第一存在形式就是錄音(黑膠或 CD 或數字文件)。如果你願意,可以把作曲家用的軟體的工程文件視爲樂譜,但目前音樂界並沒有「出版」這些工程文件的習慣,即便想出版,也沒有相應的工作流程與標準。這些「樂譜」很可能就存在於作曲家的硬盤上,碰到沒有良好備份習慣的作曲家,或許一次搬家就會導致這「樂譜」永久損毀。

這一點適用於今天幾乎所有的流行音樂。在貝多芬的時代,他沒有錄音技術可用,用五線譜記錄音樂是當時最好的、也是唯一的方法,但在今天不是這樣。作曲家可以讓音樂以自己想要的方式精確地存在於錄音介質上,他不需要用漸強、漸弱這些無法量化的表情符號來指示演奏家。因爲他自己本人就是「演奏家」。

回頭看題主的問題。他提出以音樂遊戲的方式來記譜,我們先假設這真的是比五線譜更好的方法,那麼首先它在今天會失去用武之地,因爲如上所述,今天的很多音樂沒有樂譜,也不需要樂譜——或者說不需要一份完整的、可出版的、印在紙上的樂譜。我們能不能把 Kraftwerk 的 Europe Endless 或是 Taylor Swift 的 Welcome to New York 以音樂遊戲介面的方式視覺化?當然可以。做 infographic 的熟手設計師在受過音樂訓練的朋友的幫助下都可以做到。但沒有意義。

何況題主的這個假說並不成立。事實上,這類音樂遊戲的介面在概念上和五線譜與音樂軟體的時間軸並沒有本質區別:在 XY 兩軸的座標上,用一條軸表示時間,一條軸表示不同聲部。把圖中的屏幕順時針旋轉九十度,和 Ableton Live 之類的軟體就已經很像了。音樂遊戲的介面恰恰是學習了五線譜;它是簡化了的五線譜。

題主提到的幾點「優點」反映出他對傳統五線譜接觸不多,對「節奏感」這個概念也不怎麼理解。這些問題在此不多說了。


其實本質的問題在於序列化。
複雜的樂曲是無法僅靠即時的反應完成演奏的。在這種情況下,樂譜可以將音樂信息序列化,而序列便於辨識和記憶。
演奏者演奏時看下樂譜,可以迅速的記住這些序列信息,並按記憶進行演奏。而即時交互的音樂遊戲很難做到讓音樂遊戲玩家對音樂形成完整、清晰的記憶——他們只能依賴即時反應能力。而反應能力是有極限的。在演奏複雜樂曲時,演奏者很難保證準確。
對音樂信息的序列化是必要的,但不能掩蓋音樂遊戲的優點。我認為它們可以作為學習樂器技法的輔助手段。


synthesia
帶樂譜,帶指法,帶伴奏,想雙手彈就雙手彈,想單手彈可以讓電腦彈另一隻手的,單樂器可以全部自己彈,多樂器可以指定電腦自動演奏其他部分,有琴的時候彈88鍵,沒琴的時候用電腦鍵盤也能彈個10鍵,超出的部分還是由電腦彈。總之想練琴可以正經練琴,不想練了也可以降低難度當休閒遊戲。你還想要啥?
以下彈奏界面,五線譜、指法提示、鍵名提示均可設置。

可以選擇聽曲、熟悉指法、熟悉節奏、正式彈奏,每種彈奏都可以單手練習:

樂器多的時候可以選擇哪些由你彈,哪些由電腦彈,哪些靜音:

自帶了一些曲子和指法練習,也可以自己添加.mid格式的曲子。

就這樣。


居然會有人認為LZ的想法很好。。
我把五線譜豎起來拍,你看這是什麼,音游譜面啊。一個個往上讀就好了。多的大家都說了,我不廢話。


喂喂喂,樂譜表示的不是低層次的「在第幾秒按下那個按鍵/吹哪個聲」,而是表示更抽象的東西——這樣演奏者就能更快地記住樂譜,然後現場演奏出來。


我覺得五線譜的美感遠遠超過八十八根麵條。


之前也想過這個問題,但稍微難一些的曲子,注意是稍微難一些的。用這種方式顯示,會比五線譜亂上無數倍。再偏難一些的,你會瘋掉的。

光是想想搞88個這樣的「音槽」,就已經凌亂了。


Synthesia 算啥,都已經有人這麼賣琴了啊。壹枱The ONE智能鋼琴

然後其實所謂黑樂譜這種極端情況,一般並不會在實際演奏中出現啦。


你好。
1. 不管學什麼,打基本功的時候都是枯燥的。
2. 請使用節拍器。
3. 請先熟練掌握五線譜。
4. 唉,一聲嘆息。

沒有捷徑的沒有捷徑的沒有捷徑的沒有捷徑的沒有捷徑的沒有捷徑的沒有捷徑的沒有捷徑的沒有捷徑的沒有捷徑的沒有捷徑的沒有捷徑的沒有捷徑的沒有捷徑的沒有捷徑的沒有捷徑的沒有捷徑的沒有捷徑的沒有捷徑的沒有捷徑的沒有捷徑的沒有捷徑的沒有捷徑的沒有捷徑的沒有捷徑的沒有捷徑的沒有捷徑的沒有捷徑的沒有捷徑的沒有捷徑的沒有捷徑的沒有捷徑的沒有捷徑的沒有捷徑的沒有捷徑的沒有捷徑的沒有捷徑的沒有捷徑的沒有捷徑的沒有捷徑的沒有捷徑的沒有捷徑的沒有捷徑的沒有捷徑的沒有捷徑的沒有捷徑的沒有捷徑的沒有捷徑的沒有捷徑的沒有捷徑的沒有捷徑的沒有捷徑的沒有捷徑的沒有捷徑的沒有捷徑的沒有捷徑的沒有捷徑的沒有捷徑的沒有捷徑的沒有捷徑的沒有捷徑的沒有捷徑的沒有捷徑的沒有捷徑的沒有捷徑的沒有捷徑的沒有捷徑的沒有捷徑的沒有捷徑的沒有捷徑的沒有捷徑的沒有捷徑的沒有捷徑的沒有捷徑的沒有捷徑的沒有捷徑的沒有捷徑的沒有捷徑的沒有捷徑的沒有捷徑的沒有捷徑的沒有捷徑的沒有捷徑的沒有捷徑的沒有捷徑的沒有捷徑的沒有捷徑的沒有捷徑的沒有捷徑的沒有捷徑的沒有捷徑的沒有捷徑的沒有捷徑的沒有捷徑的沒有捷徑的沒有捷徑的沒有捷徑的沒有捷徑的沒有捷徑的沒有捷徑的沒有捷徑的沒有捷徑的沒有捷徑的沒有捷徑的沒有捷徑的沒有捷徑的沒有捷徑的沒有捷徑的沒有捷徑的沒有捷徑的沒有捷徑的沒有捷徑的沒有捷徑的沒有捷徑的沒有捷徑的沒有捷徑的沒有捷徑的沒有捷徑的沒有捷徑的沒有捷徑的沒有捷徑的沒有捷徑的沒有捷徑的沒有捷徑的沒有捷徑的沒有捷徑的沒有捷徑的沒有捷徑的沒有捷徑的沒有捷徑的沒有捷徑的沒有捷徑的沒有捷徑的……

「音游譜」——我們暫且這麼稱呼,跟其他答主說的那樣,橫過來就是各種 DAW 使用的 piano roll ,優點是好編輯,直觀。在任何軟體里,用滑鼠拖曳去改變方塊的長度,位置,總是比把五線譜上一個音符改變時值改變音高要更方便操作。而且通過細微的位置調整,可以做出一般五線譜不易表達的細微拖拍搶拍之類的表達情感的小時值。
這都是它作為編輯工具的優點,如果作為視奏用的譜子,那這些優點不僅蕩然無存,還會出現以下缺點:
1.單位面積信息量太少,不適合視奏。
2.正好是作為編輯工具的優點變為彈奏譜子的缺點,有些長短(時值)肉眼不好區分。
3.限制你的彈奏,比如獨奏你已經無法在節奏上有稍微的變化地去表達情感
4.跟吉他的六線譜一樣的缺點,樂理更渣……(自學吉他手的通病)

你確定這個比五線譜好彈???


KONAMI試過類似的音游。KEYBOARDMANIA

但是很可惜,這個在音樂遊戲愛好者中也是小眾。
相比GuitarFreaks和DrumMania,KM死的很慘。。


音游那樣的模式看重的是對音樂的瞬間反應力,而簡譜、五線譜更看重對音樂的全局理解。兩者各有優缺點。


音游里的 ex 難度我們平常人打不出來,就是因為瞬間信息量太大了,處理不過來。很多音游高手打 ex 難度也都是看視頻,然後轉換成譜子的形式,再背譜才能打出來。這是因為他們需要用一種全局的眼光來處理瞬時的大量信息。這時候簡譜、五線譜的優點是最顯而易見的。


秀一個我自己打的譜,音游 BanG Dream(バンドリ!ガールズバンドパーティ!)里 ex 難度中最簡單的一首歌「キミにもらったもの」的高潮部分。說明一下:數字表示的是鍵位,非音高,符號 ^ 表示空音符,之所以不用0是因為這樣更直觀一點。連音符表示要持續按著的鍵,上箭頭表示要滑動打擊的鍵。

題主可以試著在腦海中將其還原成音游的樣子,看看瞬間複雜度有多高


缺點在於:
1、無論deemo還是cytus都只有個位數個按鍵點,數量少決定了單鍵寬度寬,圖示易於區分。
而鋼琴有88個鍵,電子琴76鍵,尤其節奏快鍵變換多的時候,瞅著瞅著就跑偏了。。

2、對於熟練的演奏者,看譜可以一目十行,預知下一節的內容,但圖示卻不行。

而且,如樓上答主所說,通過圖示控制節奏比起識譜彈琴來說難得多。這也就是為什麼我所玩過的音樂遊戲,從osu起,包括你所列舉的兩種遊戲在內,玩家要做的大多數都是【打拍子】或在現有音樂基礎上加以敲擊,而非【憑空彈曲子】。

所以,用圖示來學習鋼琴,可以作為為初學者提高樂趣的入門玩物,卻最終不能代替傳統的琴譜。


用一句話來回答:對於接受傳統專業訓練的鋼琴演奏者而言,這種模型看上去可能很彆扭,然而,同類的數據呈現方式在音樂工作里早已有之。

詳細敘述:

先說第一個方面——這種呈現方式是否可以在音樂界的視奏用途上全面替代五線譜(和其它傳統琴譜)?

個人認為短時間內沒有太大可能。

器樂演奏的學習,事實上是一個入門門檻較高且專業性較強的過程,它相對而言不是很大眾化的。相對於大眾圈子那種以用戶喜好為導向的狀態,專業圈子裡,要求人適應現有規則的力量要強得多。對於絕大部分專業學習鍵盤類樂器演奏的人而言,五線譜的使用是一定會學的,這是專業傳統而在適應了一種傳統的視奏方式之後,再讓人去改變自己的習慣,無論是技術上,還是感情上,都很難。所以,即便這種視奏方式具備實用價值,想讓學院派的專業人士真正接納它,短期內可能性也很低。

事實上也有一些不看五線譜的鍵盤演奏者,其中還不乏雅尼、埃羅爾·迦納(Erroll Garner)這樣的人物。那麼,他們會不會用這種音序落下型的記譜方式視奏呢?

首先這些演奏者有很多時候並不需要看譜演奏,他們可以即興演奏,可以把曲子背下來演奏,也可以有自己的記譜方式,所以對於他們而言,視奏曲譜也許並不是要過多考慮的東西。而音序落下型的視奏曲譜,是相當依賴現代計算機系統的,因此發展時間尚短,所以即便這是個不錯的想法,有人想用,現在應該也沒成大氣候。

再說第二個方面——這種呈現方式在音樂工作中有用嗎?

答案是,這種呈現方式早已出現,現在很常見。

在電子樂器時代來臨之前,就有一類叫做「自動演奏鋼琴」(Player Piano)的東西。這類系統通過捲動記錄有音序的打孔紙卷或者其它類似物品實現自動演奏——沒錯,就是用機械技術實現的那種音樂遊戲界面,一個個的音序標記捲動到機關上,觸發演奏。事實上,類似的設計在一些機械八音盒裡也有應用。以上部分知識點參考了wikipedia。

到了電子音樂的時代,音樂家們需要一種較為全面方便的音序呈現和編輯界面。五線譜這種記譜方式其實對於音序的編輯而言並不好用,一方面因為五線譜是給人看的,機器處理五線譜很麻煩(當然現在這已經不是大問題了),另一方面,一些細微的參數調節(例如吉他的掃弦音序調節),以五線譜呈現起來即便不是不可能,也是極為繁瑣複雜。於是,鋼琴捲簾(Piano Roll)界面出現了。

以上是DAW軟體Sonar X1 LE的鋼琴捲簾(Piano Roll)界面。

鋼琴捲簾相對五線譜要直觀太多了——音高直接以縱坐標位置表示(不必考慮升降符號那些麻煩事),音的位置直接以橫坐標表示,音值(音長)直接以長度表示。以上這些特性相對於音序的細節編輯而言是多麼有利啊。

事實上,據個人了解,專業的音樂製作中,鋼琴捲簾是主要的音序細節編輯界面,五線譜界面通常只用於一般的全局性概覽。

鋼琴捲簾的主要用途,不是給人的演奏做提示,而是讓人做創作編輯,讓機器演奏。它不僅僅是一種信息的呈現形式,還是一種人機交互界面!

據個人猜測,音樂遊戲的「落下式音序提示」,其設計靈感應該是來自專業音樂製作的鋼琴捲簾界面。

綜上,樓主提到的這類音序呈現設計,在音樂工作中,其實和五線譜、吉他譜、簡譜、工尺譜、減字譜等等一樣,早已在各自的領域起著重要的作用。

補充第三個方面——這種呈現方式和五線譜(以及類似的傳統曲譜)的應用差異源於什麼?

其它答案里有朋友探討了曲譜出版對於現代一些音樂形式的必要性的問題。這裡我也發表一下看法。

要注意,音樂的樂譜和文學的文字不一樣。在絕大部分情況下,文字本身就可以完全承載文學作品,把作品的全部呈現給讀者,但是樂譜需要被還原和演繹成聲音,才能把音樂作品呈現給欣賞者。樂譜本身不是音樂。

但是在錄音技術出現之前,聲音是不能像文字一樣被準確記錄的和複製的。音樂作品,以聲音為載體,有時間和空間局限性。

五線譜(以及類似的傳統曲譜)是為什麼而產生的?個人認為主要是為了突破音樂的時間和空間局限性而產生的。音樂的時間局限性很好理解——以前,如果沒有曲譜,音樂只能靠口耳/手耳相傳才能傳遞下去,失真甚至失傳的可能性都很大。空間局限性——以前,如果沒有曲譜,作曲家寫好了一部合奏的樂曲,要怎麼把樂曲的信息傳遞給樂手?分樂器當著每個人演奏一遍?有了曲譜,通過傳閱、複製、印刷、出版、存檔、傳播,上述問題得到了解決。

到了現代,由於錄音技術的出現,音樂的保存和傳播已經可以脫離紙面上的圖形與文字了。於是,音樂作品向欣賞者傳播的途徑被大大拓寬。

那麼,現代音樂家之間的信息傳遞途徑又有什麼變化呢?一些現代音樂家的作品用傳統曲譜是沒辦法記錄好的。除了上述的途徑以外,他們的作品也會存檔為音樂軟體的工程記錄(突破時間局限性),而在音樂家之間,如有必要,音樂的工程也會通過MIDI一類的數據形式傳播(突破空間局限性)。

進一步講,由於MIDI一類的音樂信息承載形式以計算機技術為背景,所以他們天生擁有很多傳統曲譜不具備或很難具備的特性,例如:即時回放,可更換的多種呈現方式(鋼琴捲簾就是一種數據呈現方式),數據鏈接,等等。

綜上,「落下型音序」和五線譜等傳統曲譜,其實已經不是一個層次的東西了。

最後的一個方面——這種呈現方式是否可以用於視奏?

個人意見:有興趣的人可以試試看,也許將來就有所收穫了呢。也許會失敗,也許會成功。路,是走出來的。

至於樓主想到的「優點」,個人提點看法:

1. 「學琴不再那麼枯燥……」
這個可以有!
2. 「節奏感強……」
這個其實倒沒覺得……畢竟音樂演奏的節奏感是要自己培養的。器樂演奏者的腦海里大都有一個「樂譜緩衝區」,可能掃一眼樂譜,後面很大一段就可以直接彈出來了。事實上音樂遊戲高手也有這個,否則那種「隱譜」沒法打了。我一直認為音樂遊戲中最後操作的節奏一定要靠你的音樂節奏感來實現,不能只靠視覺來完成!
3. 「剛學一首曲子的時候看五線譜的速度比較慢……」
關於「不要偷懶」這個方面,其他朋友的回答已經說了不少了,這裡就不再多言了。但是,我倒是想從另一個角度提供一種思路——不考慮落下音序和五線譜乃至其它傳統曲譜的特點比較,單從圈子文化來講——器樂演奏專業圈,作為一個歷史悠久的傳統行業,它是不是也在有意無意地維護著自己的入行門檻呢?
4. 「聲音的強弱變化可以更好的體現……」
個人覺得這是個探索方向。


死心吧,任何玩者眾多的節奏遊戲,在最高難度下,你都需要背(或者說熟悉)譜面和死磕某些段落。

比如太鼓達人

http://www.wikihouse.com/taiko/index.php?FrontPage


感情何在?裝飾音何在?更為複雜的音樂怎麼辦?怎麼算小節?美感何在?記譜有規律性和方便性可言嗎?音高音位怎麼表示?拍號調號休止符跳音怎麼學?

音遊玩多了只是機械重複,很無聊很枯燥的。琴譜就不一樣了。千變萬化每次都有新感覺。


題主你有沒有聽說過鋼琴捲簾?


首先我想給某些答案提幾個意見

@Lawrence Li 你的答案很有含金量,但是我覺得你在對問題的理解上出了一點問題。工程文件的存在的確在很大意義上取代了樂譜,但是有一方面工程文件永遠不可能做到,那就是幫助人類學習樂器。樂譜的重要功能是通過可視化的形式幫助人類學習樂譜,這是五線譜存在的重要價值,並且不可能被工程文件取代。一個人不可能通過工程文件來學習和演奏音樂,我們探討的是一種可以取代五線譜並服務於人類思維的樂譜。

把這個問題概括為『有沒有比五線譜更好的記譜方式』,是有失偏頗的。

樂譜的價值關鍵在於可視化,把一段抽象的音頻變成一段可以整理易於學習的文字模式,是五線譜突出的有點,也是單純的錄音不可取代的地方。我們討論的中心應該在於可視化。

還有一個匿名回答,目前是贊成數第二。你打的『沒有捷徑』的次數並不能夠幫助我們相信真的沒有捷徑。同時,你提到的『使用節拍器』這一條以及回復中講到的估時問題,我想說,使用遊戲形式的樂譜並不意味著不使用節拍器,這種形式的樂譜也可以通過區分四分音符和八分音符的方式來區分時長,而不一定需要通過長短來判斷。

其他的某些答案的思考方式就有點匪夷所思了。什麼說遊戲靠反應的,拜託,這是樂譜,不是遊戲,不是你沒有點出哪個音哪個音就過去了,它和五線譜是一個性質的,只不過是豎過來而已了。我真的想不出來它哪一點會妨礙記憶和背譜了。

接下來是正文。

我必須要稱讚題主的想像力。這真的是一個很好的腦洞,有很高的可行性,當然也存在一些弊端。

首先講講優勢。

作者所描述的遊戲形式的樂譜(其實不如描述為橫版樂譜)相比於五線譜有一個思維上的突破,那就是不再以音符為單位,而是以音為單位來記錄樂譜。形象點說,不再是把一堆葡萄串在一根棍子上來表示一個時間點的音,而是把每個葡萄都作為獨立的單位,它可以在任意一個時間點上出現,而不一定要和一串音在一起。我不知道我講明白沒有。

但是同時它有一個致命的弊端。題主在思考這種記譜方式時有一個思維定勢,那就是這種記譜方式是服務於鋼琴的。顯然當你需要演奏的樂器是鋼琴時,這種樂譜顯得極為直觀,但如果是其他樂器呢?小提琴?吉他?單簧管?這種記譜方式顯得更不直觀了,為了模仿這些樂器人們只好去發明更多種類的樂譜,以達到可視化的效果。但是如果這樣的話,通用的樂譜就不存在了。因此我想題主會明白,五線譜的最大意義之一就是『它適用於所有樂器』,儘管做不到最大程度的可視化。


已經有一個吉他遊戲就是這麼玩的了
有 PS4 和 xboxone 版
光看試玩視頻的話 覺得蛋疼無比


佔用空間太大,或者解析度不足。在音高和時間兩個維度上都有這個問題。
音高維度上,五線譜壓縮掉了大量的半音,使用升降號來表示這些半音;時間維度上,五線譜用音符修飾來表示時長,壓縮掉了長度。你要是把這些都直接用幾何尺寸來直接地可視化,那得多大一張紙?換成屏幕,得多大一個屏?
考慮鋼琴,其實可以這樣:線表示黑鍵,間表示白鍵,這樣音高維度是直接可視化的。然後,依然使用音符表示時長。


我回答過一個關於「記譜法改革」的問題,如題是所謂「鋼琴捲簾門記譜法」

對人類而言,五線譜是識別效率最高的記譜法嗎? - 知乎用戶的回答

對人而言,五線譜不是識別效率最高的樂譜表示方式

總論:

  • 五線譜的高效率和優越是建立在使用傳統鋼琴鍵盤譜曲演奏的前提下的。

  • 在使用傳統鋼琴鍵盤時候,五線譜和鋼琴鍵盤實現了上下-音高——左右-琴鍵對應關係。

  • 在演奏吉他等樂器時,由於五線譜沒法與吉他六根弦產生對應,所以是低效率的

  • 人聲也是如此。人聲往往單聲部,無和弦。直接看五線譜是低效率的

因此:對於傳統鋼琴鍵盤來說,五線譜是高效率的,但不是最高效率的。

不是最高效率的原因是以下兩點:

其一:

  • 傳統鋼琴鍵盤的高效與否是存疑的。
  1. 傳統鋼琴鍵盤的黑鍵分布使得不同調難以上手。舉例:零基礎者一周內無法流暢演出《致愛麗絲》、但僅僅稍加變更的平均律鍵盤就能夠大幅度加快上手速度。
  2. 傳統鋼琴鍵盤的布局使得大幅度快速跨八度演出極其難,以至於淪為炫技
  3. 傳統鋼琴鍵盤的裝飾音、顫音的使用局限在兩隻手指能夠到的範圍內;換言之,傳統鋼琴鍵盤限制了「鬼畜」級別的鋼琴曲誕生(至少在電腦音樂技術誕生前是如此)

  • 詳情可以參見:鋼琴為什麼不設計成 6個白鍵 6個黑鍵呢?這樣不同調學起來不是更輕鬆?
  • 關於Jankó Keyboard的進階閱讀:The Uniform Keyboard

*聲明一下,我本人沒有見過Jankó Keyboard實物,甚至不清楚國內有沒有這實物,Sorry 這方面我只能看別人的資料來判斷*

這個問題就跟我回答的「自動鉛是不是高效素描用筆」一樣。不是傳統就是好的,而是往往傳統蒙對了很多高效的地方,造出了某種劣幣驅逐良幣(一個想法,不一定對)

*類似的例子有:現在電腦使用的 Qwerty 鍵盤當時設計的時候是為了讓大家打字慢點,因為當初的鍵盤反應不過來,可是現在機械水平提高了,為什麼沒有人設計一種幫助大家打字的鍵盤呢?

*更極端一點的例子是前面幾個鏈接沒提到的,某種計算機鍵盤,昵稱為「恩格爾巴特的左手」,有興趣可百度

不是最高效率的原因其二:

  • 即使不考慮鋼琴鍵盤布局是否高效,傳統鍵盤布局和五線譜也不是完美對應的。

鋼琴鍵盤是多個八度的重複,直觀上感受,是一個幾何圖形的幾次重複:

但五線譜並非含有如此重複(簡譜卻包含):

就說 C(do)吧。一些 C 在線上,另一些 C 卻在間中間,並不直觀。

*這一點其實不是很重要的理由,因為可以靠訓練快速反應的。即使像我這種非專業人士,識記五線譜也不是很難(當然花了時間這是肯定的)。我之所以要提這一點,就是指出現在的五線譜並非完美對應鋼琴鍵盤,仍然有設計上提升的空間(五線譜改進的某一種 比如 六線譜)。一個東西如果對初學者不友好,不一定是這個東西效率低,但是一定是這個東西不完美存在設計缺陷。

對此有多種多樣的改進方法,其本質都是:在不能動鋼琴鍵盤布局的前提下,改進記譜方法,使得譜子上的音符和鋼琴鍵盤上的案件,處於一一對應、黑對黑白對白、符合幾何圖形重複的前提。

比如:

郝氏譜 Hao Staff(haostaff.com)

郝氏譜 - 好識譜,輕鬆入門學彈琴
郝氏譜 - 好識譜,輕鬆入門學彈琴

卡夫亞斯利寶記譜法(Klavarskribo Staff)

詳見:
英國klavar音樂基金會北京辦事處
英國klavar音樂基金會北京辦事處

圖1顯示的是鍵盤局部。認真看一下,黑鍵分別是兩個一組,三個一組。中央C音記為C。
沿著黑鍵由上至下畫長線。這就是豎式鍵盤記譜法中的譜線。譜線分別為兩條一組或三條一組。黑鍵是黑色圓點,被譜線穿過;白鍵是白色圓點,位於譜線之間。

我加粗的是重要部分。這個區別能夠很好的反應鋼琴重複的八度的幾何特徵。

幾個練習曲:

這是不是很像是打音樂遊戲的時候的畫面?

當然最經典的莫過於鋼琴捲簾記譜(Piano Roll Notation)

只不過這種方法的問題在於沒法(很難)處理同時發音之類的問題(所謂黑樂譜


推薦閱讀:

TAG:音樂 | 鋼琴 | 科技 | 音樂遊戲MusicGame | 電子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