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煩惱不外乎 12 字:放不下,想不開,看不透,忘不了。但是如何才能避免這十二個字?

人生面對的迷惘的問題很多,但是這個問題我卻一直想不通,但是我也不願去刻意追求,我希望順其自然地生活。


感謝邀請:)
問如何解脫煩惱。
先說世間法再說佛法。

世間法:
NLP中的「抽離」是解脫煩惱的最上策,遇到煩惱時,從四個位置看待煩惱:
第一位置:從你自己的角度,如何看待自己的煩惱?
第二位置:從與煩惱有關的人的角度,如何看待自己的煩惱?
第三位置:想像自己靈魂脫體,靈魂在高處會如何看待自己的煩惱?
第四位置:想像自己是上帝,會如何看待自己的煩惱?
依次切換位置,直到放下想開看透忘記。

佛法:
如是我聞:
心生種種法生,法生種種心生,諸法本無,以心故有。煩惱與菩提,皆是一心,本無自生,能轉煩惱為菩提:前念著境即煩惱,後念離境即菩提。
複次浮生若夢,夢裡明明有六趣,覺後空空無大千;夢中之夢,一念之間,有何可惜。


謝邀請,試答。

我想樓主問錯了,應該是做到:」放得下,想得開,看得透,忘得掉「,簡單點就是「去執」的過程。
樓主說,迷惘的事很多,不願去追求,希望順其自然的生活。
其實我真的很希望你能做到,「順其自然」這四個字所蘊含的「道」也是正老子所追求的,等我們做得到時,上面的12字言便是徹底的小問題了。

我們說,人生面臨很多困惑,而當我們試著去理解他看透他的時候,便踏上了尋「道「的路,而等我們想回過頭來不去想的時候,這些想一探究竟的想法卻不再散去,若不解決則一直糾結。所以趁此機會,不如拾級而上去解決這些問題。樓主說的不去追求,我想應該是不要落入追求的執著當中,而當你這麼想的時候便很難再落入其中了,其中自有平衡不必擔心。

那麼如何去求道? 這個問題卻不單單去想通的,那隻能叫做胡思亂想,我們應該配合著看一些書來獲取一些材料,這樣會讓我們的思考得更順暢更清晰。比如一些語言或某種思維的角度便會讓你豁然開朗。我的經驗是「記錄下自己胡思亂想的東西+看書思考+用心感受及重新定義身邊的一切」。哪個不懂哪個不明白,便去看這方面的書,直到這些問題在自己心中清晰明了為止。若是樓主有明顯的性格缺陷給自己造成困擾,那麼趁早改掉,心不靜無法讓自己的心沉澱下來。這是一個過程,1年-2年你會發現自己有了明顯的變化,心靈也會隨著自己安靜下來。這時你也會發現,自己對很多東西看淡了,很多以前在乎的現在不再執著,很多以前的問題現在不放在眼裡,身邊的一切變的不同,因為思考的角度不同了。我想生活中基本能夠做到上面的12字了。

然而想完全的放下卻是不可能的,因為時刻都有新的問題誕生。這還只是個開始。當你了解一個問題的同時會引來無數個新的問題,我們都有這個感受,自己看的書越多卻發覺自己知道的越少。所以我們只得順著這條路走下去,我們會發現,原來以前一直追尋的不過是肉體所需要的、很多小時候便形成的東西,那麼這些是不是自己真正所需要的? 那個時候是不是真正的「自己」 ? 我們的很多行為、思考模式是不是從小以來便被決定了? 如何找到真正的「自我」 ?又是誰在覺察著這個肉體的我? 這些都是會遇到的問題。路漫漫,一切都待去追尋。唯有用自己的思考感悟和書籍去了解了。

希望能給樓主一些啟發和支持。


人生閱歷甚淺,且試說之:

放不下
我們入世為人,沾染紅塵,自然有許許多多我們放不下的東西,這些東西正式我們煩惱的源泉
細思之,放不下的,無非以下四物:
名、利、情、命
正因為在乎,所以怕失去
那麼我們是否可以換一種思路,為什麼要去放下?
一世為人,總是要有所擔待有肩負的,無牽無掛倒是逍遙自在,那一輩子的追求又在何處呢?

想不開
正所謂當局者迷盤觀者清,我們之所以看不開,正是因為我們正在煩惱裡面
往外看,看不清我們所處的局面
往內看,看不清我們內心真正所求
於是,怎能想開?

看不透
看透是一個過程,人不可能以出生就看透世事變化,正因為我們是人,我們在成長,我們在經歷,經歷之後,去回味,去權衡,去參透
為什麼有人活一輩子都沒有活明白?就是因為沒有看透,看透活著是個什麼意思,渾渾噩噩飽食終日無所用心,殆矣

忘不了
對於因為忘不了而產生的煩惱,我覺得其實還是源於前三種「放不下想不開和看不透」
如果放下了,想開了,看透了,那麼記不記得又有何妨?
記憶,不正是自己活過的證據嗎?


別生下來就可以了,生下來你就要認真打怪


不在乎放下不放下,於是放得下,
不執著想開想不開,自然想得開,
不糾結看透看不透,才能看得透,
不牽掛忘了忘不了,於是忘得了。


人生的煩惱根本來自兩個字:贏和淫。贏的意思是不明就裡的怕眼前的利益失去。其實眼前失去的可能會讓你更好。淫的意思就是人生過的過於驕淫奢逸,不計後果。都是一個意思:成了一個無信且目光短淺的人。


放不下,想不開,看不透,忘不了
人生五味盡在這12字當中,無悲何來歡,無苦何來甜。無論是好還是壞,這都是生命賦予我們的,都是我們成長中所必須要經歷的,如果人生的一切都已經放下,想開,看透,忘了,那活著還有什麼更大的意義,和樂趣。
我就是在這12字中體味著生命,經歷著成長。我就是要 放不下,想不開,看不透,忘不了。


  • 做好自己的事
  • 不管他人的事
  • 不操心老天爺的事

施主,菩提即煩惱,煩惱即菩提。隨我入佛吧


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


其實如果能知道自己確實是「放不下,想不開,看不透,忘不了」的話,就已經悟道了

放不下,就承認自己還在懷念
想不開,就承認自己的苦惱
看不透,就承認自己還不懂
忘不了,就承認自己其實還在乎

這些都是人的本性啊,為何要跟本性鬧彆扭?
酒肉穿腸過,佛祖心頭坐。


請看學誠法師的漫畫《煩惱都是自找的》。

以下是我的讀書筆記:

  • 我執,就是一切以自我為中心,執著於自己的感受、想法、面子,時時刻刻在意「我」、保護「我」、追求「我」的凸顯,由此產生種種對立、煩惱。
  • 痛苦不是他人造成的,是堅固的我執在傷害自己,外在的障礙來自內心的對立。
  • 以執著心對無常事,是痛苦的根源。
  • 所謂的感情,只是一份交換,一份我執與我執的較量,所以總是在傷害別人或被人傷害。痛苦的根源不是感情,而是我執。只有逐步放下我執,才能感受到真正的快樂。
  • 無我,不是沒有我,而是以智慧照破了心識上的執著的我,無有掛礙。
  • 追求虛榮的人是世界上最不快樂的人,因為他永遠活在別人的看法里。
  • 希望對方多關心自己一點、多在意自己一點,生怕自己付出太多而得不到相應的回報,世人往往把這種交換當作愛,所以在愛恨情仇中苦苦掙扎。
  • 你無法改變事實,但可以改變態度。
  • 在乎別人的看法,其實是在乎自己的形象,總是想保護自己、凸顯自己,是內心虛弱的根源。唯有放下對自己的執著,才能放下對外界的依賴。
  • 要強,是執著於結果,不服輸,不願被人看低,事事想做到完美,證明自己,這即是痛苦的根源。修行的本意,就是要讓我們突破「我執」的束縛,踏入生命的全新境界。
  • 做計劃但不執著於計劃,有計劃才能從容應對變化。
  • 低谷,就意味著從哪個方向走,都是上坡路。上坡路必定是難的,但又有何懼呢?
  • 生活太安逸,人就容易變得越來越脆弱,對外境的依賴越來越強。苦不是挫折,而是很好的老師。
  • 磨難給我們加倍的艱辛,但這不是自卑和退縮的理由,而是讓生命更閃亮的磨刀石。
  • 危機就是轉機,在一切境界中汲取教訓、增長經驗,把痛苦的經歷轉化為人生的寶貴財富。
  • 痛苦讓我們懂得反思,不失為一個清醒的機會。
  • 看得更遠,就能超越眼前的矛盾。
  • 不要把逆境當成障礙,而要當作成長的好機會。
  • 你不會樣樣順利,但你可以事事盡心。
  • 有智慧的人,不會總把孩子保護在溫室里,而是懂得給他機會嘗試失敗,經受磨練。有智慧的愛自己亦復如是。
  • 魯迅先生的作品中曾經描寫過一個可憐的人——祥林嫂,她遭遇了莫大的不幸,但最不幸的是她總是活在那個陰影之中。
  • 不是因為多付出才受傷,而是期待回報的心讓自己受傷。
  • 活在過去的人,會錯過無數個希望。
  • 佛法中說放下,是放下內心的貪執、嗔恨、愚痴,並非行為上的隱匿與淡漠。相反,一切有利於佛教、有利於眾生的行為,都要積極勇猛地實踐,一切自己應該擔當的責任,都要毫不猶豫地擔起。
  • 真正的忍辱是用智慧化解內心的煩惱,缺乏智慧的忍辱是傻忍、硬忍,除了活活憋屈自己之外,毫無意義。
  • 把一切當作成長的機會。說的對,接受;不對的,正好練習自己的度量和包容。
  • 心很小,外在的事情就會很大,一點風吹草動或別人一個眼神都會讓自己卡住很久。解決的唯一辦法是把心放大,多去承擔責任,為他人付出,在這個過程中慢慢成長。
  • 包容不是無奈,而是一種力量。
  • 想想這個世界,勝過自己的人實在太多了。傲慢,只是井底之蛙的狂妄。
  • 一天沒有發現自己的缺點和毛病,一天就沒有進步!
  • 自己不改變,寄希望於別人改變態度,絕無可能。慢慢成長,改變自己,才能改變別人的看法。
  • 修行不是要等待來生,而是要創造今生。今生越來越好,來生才會更好。改命就是改念頭,善念越來越多,就是命運越來越好。
  • 所有成功的人,不是因為他的路永遠一帆風順,而是他能在困境中堅持自己的方向。
  • 因上努力,果上隨緣。
  • 不要跟別人比,要跟自己比。自信,就是相信自己能夠不斷成長。

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台。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


我覺得別人的建議大都沒用,只有靠自己,因為每個人覺悟的程度不同。
那麼,最好的辦法就是:聽之任之,感受它,品嘗它,享受它。


做好最壞的大算,就容易放的下;將心比心,就容易想得開;多看多聽多想,慢判斷,就容易看的透;我從來就希望忘不了,苦也不想忘,樂也不想忘,可惜人的記憶終歸有限,那也就順其自然,最後一個沒有經驗,沒有判斷。


噫!
那些所謂開導想不開人的道理,全是胡扯。比如這句:「你不要看自己沒有鞋了就傷心,還有沒有腳的呢」
這句話的錯誤,一是它沒有對沒有鞋這個事實沒有任何改善。比如說有個人對你訴苦:「唉,我學習太差了,全年級1000人,我才900名呢。」你說:「嗐,那有什麼,不還有100個人比你差嗎,所以你的學習成績很好啦。」你看他不抽死你丫的。
二是同樣的苦難對同樣心理承受能力的人造成的影響並不是一樣的,把我的右手砍了,我可能就覺得有點不方便而已,要是砍了畫家的慣用手,那就是大麻煩了,所以你看別人貌似受了比你還多的災難但是沒你那麼沮喪,沒準兒他們損失的都是不在意的東西,那跟損失了人生基礎的沒法比。
說到底,是因為你在跟別人一樣的環境里思維跟別人不同,所以別人才會覺得你「想不開」,原本就不是說「想不開」是你思維不同的原因。問「人要不煩惱就要避免想不開,怎樣避免想不開」,就跟問「人要想壽終正寢就要避免意外死亡,怎樣避免意外死亡」一樣,沒什麼意思


避不開這一切,那就面對吧,沒有經歷圖和能看透呢,所以,不必想太多,迎上去就行。


但凡放不下 都是你潛意識裡不想放下的
但凡想不開 都是你潛意識裡還在意的
但凡看不透 都是你潛意識裡排斥的
但凡忘不了 都是你潛意識裡不想忘記的

所以 何必強求 對的起自己的心很重要
所謂放不下 想不開 看不透 忘不了 所誘發的心境必是真情相待
如若真情 何必追問傷過幾何

沉溺吧 沉溺代表靈魂依存。


吃不了的時候就可以避免了


其實很多時候,人生的煩惱不止這十二個字,而這十二個字,也並非是相互獨立,他們有交集,而且他們的合集並不是所有的煩惱~有很多事情,例如愛情——分手,即是放不下,又是想不開,同時忘不了,是你沒看透。
我對生活也沒有多少經驗,談不上什麼不惑,或者知天命,但曾經在一部典籍中看到過,人生,有八苦:生、老、病、死、愛別離、怨長久、求不得、放不下。
在我看來,許多人想避免這些苦恨煩惱,大家覺得這些雜念讓自己難過,傷心。可我們生命的意義,不就在於此嗎?生命不僅要有快樂,一定會有悲傷,它們總是成對存在的,如果你忘記了悲傷,你一定會失去快樂,因為沒有了悲傷與煩惱,你怎麼會知道什麼是快樂?
-------------------------------------------------------------------------------------------------------
請原諒我在這裡說了這麼多無用的東西,因為我不知道如何放下煩惱,同時,我卻樂於沉浸在這悲喜交加的生命中,因為,我~不是佛陀。
我不能告訴您怎樣避免煩惱,能告訴你的就是,理解煩惱,享受煩惱。


想不開、放不下的事情,一是被世俗綁架了,二是能量不足,三是智慧不足。
一、被世俗綁架
按照馬斯洛理論,人的七層理論是有次序的,滿足了一個需求、下一個需求才會變成主要矛盾。
比如飽暖思淫慾就是很典型的例子,人在貧困的時候不是沒有淫慾,而是他不是主要矛盾。被壓抑回去了。人的煩惱來源於壓抑。

為什麼說煩惱的第一層被世俗綁架了呢?因為我們很多問題不去找解決方法,而是找儒家的仁義禮智信,為什麼我仁義禮智信還會有這樣的結果,他為什麼不仁不義。把自己的情緒的需求、被尊重的需求生生憋回去。


二、精力不足,很多煩惱是因為沒有精力去把他徹底解決掉。比如,工作上或者出去辦事情,辦成了。但是距離你的心理滿意還差那麼一點點。由於沒精力去做了,總覺得有點遺憾。
慢慢這個煩惱就會變成遺憾,放不下、忘不掉。

三、智慧不足。
很多事情,我們沒有辦法改變現實,但是可以改變我們對這個事情的看法。
有一次,我去拜訪一個客戶,給他講一個功能的實現演算法,要講解數學公式,講了一遍他沒聽懂。結果他說:「你上過學嗎?哪個學校畢業的?講的是什麼東西!」。
我當時並沒有生氣、也沒有被侮辱了的感覺。只是覺得他很可笑、很可憐。不懂數學演算法、也沒有修養。
然後我就平心靜氣的又講了一遍,這次他沒那麼急躁了,聽懂了!然後和我道歉,說對不起,剛才失禮了!

以後遇到煩惱的時候,我就聯想這件事情。然後我就看和這個問題相關的,更宏觀的問題。然後就睡覺,睡不著就站樁!培養自己的智慧。智慧足了煩惱就解決了。

佛雲,般若波羅密,依靠智慧才能到達彼岸!


推薦閱讀:

如何在好朋友因為機遇過上更好的生活的時候,激勵自己繼續踏踏實實堅持奮鬥?
今天你為何而生氣?
傲慢與偏見最讓你心動的一段台詞是?
樂觀愛笑是不是因為沒有經歷過磨難?
為什麼看別人秀恩愛時,會產生一種被虐的感覺?

TAG:人生 | 心理 | 心理調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