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中國詩詞以及歌詞很喜歡用「誰」、「何處」、「幾時」之類的疑問詞?

相信聽過一些中國風的歌曲,讀過一些唐詩宋詞的人,都會和在下有這樣相同的感受吧?為什麼很多寫得很不錯的歌詞、詩詞裡面,總要帶上「誰」"何處"這樣的疑問詞呢?
隨便舉些例子(詩詞備註的是作者,歌詞備註的是演唱者。):

二十四橋明月夜,玉人何處教吹簫。杜牧
在哭啊哭暗了天狼 在笑啊透骨的丹砂。 河圖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蘇軾
在用琵琶彈奏一曲東風破 歲月在牆上剝落看見小時候。周杰倫
永夜角聲悲自語,中天月色好看。杜甫
兒時鑿壁偷了家的光 宿昔不梳 一苦十年寒窗。許嵩
人面不知何處去,桃花依舊笑春風。 崔護
萍蓬蹤跡幾時休。盡飄浮,為君留。侯置

然後上次看到一個嚇了在下一跳的、一個叫做恨醉的詞作者填的一首歌詞……這裡也附帶過來。
《無憑誰聽》詞:恨醉 唱:HITA

滿城飛花問弦歌

願低聲和我這一曲

我記得有人乘風萬里

我記得當時曾天河懸星

長劍祭啊

青絲祭啊

瀚海桑田如今還依稀

卻不知當時少年何去

雲煙盡處晚來西風急

有人引弓挽劍射天際

閑倚修竹看月朗星稀

想平生盡付流水三千里

剎那煙花啊

剎那瀲灧啊

繁華盪碎了一池清音

如今徒留下一朵漣漪

後來仗劍把天涯走盡

等到朱顏逝去華年裡

又想起那煙雨滿江籬

獨自看它萬千浮雲過盡

韶華何去

飛花何去

不必低聲和我這一曲

唱此瑤琴無憑有

韶華何去

飛花何去

不必低聲和我這一曲

唱此瑤琴無憑有

唱此瑤琴無憑有

歌曲沒聽,當時在天涯上看到這個歌詞的時候只想說一句……有問題你倒是問百度啊!老是自己糾結會得心病的!


於是想問,為什麼很多中國詩歌都喜歡在句子裡面加疑問詞?

另外,的確很多詩歌因為加了這些疑問詞而變美【比如在下上面列的那些例子(不包括恨醉的那首),當然,只是在下自以為那些句子很美。】,即便如上面的恨醉那首詞,在下並不覺得它美,但是當詞作者寫出這些詞來的時候,她應該是希望自己能寫出一首好詞的——也就是說,她認為加入這些疑問詞能讓歌詞變美。既然是古風墨明棋妙團隊裡面的,她對寫歌詞想必也是有一定心得的。

那麼,這些疑問詞讓詩歌變美的原因又何在呢?

最後,是不是只要我用了疑問詞我的詩歌就能變美?如果不是,那麼在詩歌中使用好這些疑問詞讓它們產生錦上添花效果的訣竅何在?

因為外國詩歌看得少,所以不知道外國文學是不是也這樣,如果也是這樣的話,那麼這個問題就可以變成「為什麼詩歌的創作者總是喜歡在作品裡面用疑問詞」了吧。

請賜教!


錢鍾書《談中國詩》:

有時他不了了之,引得你遙思遠悵:「美人卷珠簾,深坐顰蛾眉;但見淚痕濕,不知心恨誰。」「松下問童子,言師採藥去。只在此山中,雲深不知處。」這「不知」得多撩人!中國詩用疑問語氣做結束的,比我所知道的西洋任何一詩來得多,這是極耐尋味的事實。試舉一個很普通的例子。西洋中世紀拉丁詩里有個「何處是」的公式,來慨嘆死亡的不饒恕人。英、法、德、意、俄、捷克各國詩都利用過這個公式,而最妙的,莫如維榮的《古美人歌》:每一句先問何處是西洋的西施、南威或王昭君、楊貴妃,然後結句道:「可是何處是去年的雪呢?」
巧得很,中國詩里這個公式的應用最多,例如:「壯士皆死盡。餘人安在哉?」 「閣中帝子今何在,檻外長江空自流。」「今年花落顏色改,明年花開復誰在?」「同來玩月人何在,風景依稀似去年。…春去也,人何處?人去也,春何處?」莎士比亞的《第十二夜》里的公爵也許要說:
夠了。不再有了。就是有也不像從前那樣美了。
中國詩人呢,他們都像拜倫《哀希臘》般地問:
他們在何處?你在何處?
問而不答,以問為答,給你一個迴腸盪氣的沒有下落,吞言咽理的沒有下文。餘下的,像啥姆雷特臨死所說,餘下的只是靜默——深摯於涕淚和嘆息的靜默。


我問了一個問題,但我並不是真的想問這個問題;你也不必回答。
只不過我問了,你便知道我在想什麼。這比我說我想什麼更能讓你相信。
再說了,我問就問了,君今來嚙吾乎?


題主我真的真的非常非常慎重地搬出知乎上很多人答題時候強調的一句話「先問是不是 再問為什麼」
會有這樣的疑問真的可能是讀太少想太多 或者是 想當然 或者是 沒有調查妄自發言
當然話說回頭我的調查也不一定有啥意義 但是像我這麼無聊的童鞋不多啦!
我去翻了一下《唐詩三百首》裡面的七絕部分,文本是參考唐詩三百首全集賞析 手頭沒書沒辦法
一共51首七絕 其中8首符合題主的條件 即包含疑問詞(我可不敢保證數字沒問題 我現在困死了)
私以為這個比例不大的 至少遠小於題主想當然爾
當然 我的這個調查一點意義也無 題主可以隨手寫幾行代碼跑跑全唐詩什麼的 我只是想要表達最開始抬出來的那句話
-----------------------------------------------------------------
反正這答案也沒人看 我也知道我的確是沒正經調查也在妄自發言 某天風和日麗我覺得我不介意來一發正經的數據考究 但是慎重地提示題主 唐詩的字頻詞頻什麼的網上結果不少 你可以簡單地為疑問詞大概求個和什麼的
-----------------------------------------------------------------
順道吐個槽 評論里有人說題主你去研究下是不是吧 然後題主引用的葉涉同學引用的錢老先生的觀點來證明自己沒問題。私以為葉涉答主的問題只在考慮疑問詞的作用,但是事實本身和答主所言不一定一致 以及錢老先生說的是「中國詩用疑問語氣做結束的,比我所知道的西洋任何一詩來得多,這是極耐尋味的事實。」 切莫歪曲了先生的意思


推薦閱讀:

世界範圍內魯迅地位如何?

TAG:文學 | 詩歌 | 詩詞 | 修辭 | 古典詩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