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尼 α6000 有哪些鏡頭推薦?


18mm的法蘭距決定了大法優秀的轉接素質,峰值對焦又使得手動鏡頭的可玩性進一步提高。轉接鏡頭雖然沒有原廠頭那樣百般配合,但高素質的轉接頭搭配合適的轉接環在有些情況下可能更能將機身的性能推向極致——當然,這句話是我現編的。對於大多數人來說,轉接別家全幅頭的最大原因,大概還是窮。要是有那買FE55 1.8甚至FE50 1.4、FE 16-35的預算,誰還費那勁兒。

答主並非專業人士,只是在其他答案的基礎上繼續補充一些適合a6000的鏡頭,專註於以下人士:

  • 不害怕折騰(部分只有二手,需轉接、手動)
  • 有一定的後期能力(ACR足矣)

除此之外,本答案也已事先篩選剔除了一些可能帶有放射性(釷)的超復古頭。

---------------------------------

1. Carl Zeiss Planar 50mm ?/1.7 T* [C/Y] 價格區間 $160 ~ $200

圖片來源:Nice fit | mike

答主也不是沒有原廠E50 1.8,但自從入了價格不到其三分之二的此頭之後,好像就再也沒有用過前者了,因為無論是焦內焦外,此頭都完勝。75的等效焦段,除了光圈全開時散景極為溫和柔順、無旋焦扭曲之外,色彩表現甚至不輸我的索蔡E1670Z(千真萬確),f2.0至f2.8時銳度更是驚人,因此非常適合近距離的人像和微距拍攝。雖然是純手動,但對於拍固定人和物來說,熟悉MF之後很多時候可以得到更佳的拍攝效果。另外,C/Y的卡口乍一看似乎有些非主流,但也不是什麼大問題,10刀左右的轉接環(不用買更貴的)可以完美解決。

圖片來源:答主 | flickr (請點擊原圖,ACR直出)

答主 | flickr(少量液化、可選顏色)

答主 | flickr

從光學上來說,此頭唯一的明顯缺陷可能就是高光邊緣溢出的色差了,當然CA這個問題也很普遍,這也是我為什麼在前面說使用者最好有一定的後期能力,因為紫邊的問題基本可以在ACR或LR里解決。總而言之,這是入手後絕對不會後悔的一個頭。

2. Minolta MD 50mm ?/1.7 或 ?/1.4 [SR] 價格區間 $20 ~ $65

Sony A6000 w/ Minotla MC 50mm f/1.4 Rokkor-X

這兩個頭非常有名,出片量極高,其他答案也有提到,可能是性價比最高的手動標頭了(沒試過國產的)。MD和MD Rokkor-X只有對焦環和最小光圈上的細微差別,1.7可以用200多人民幣的價格淘到,1.4稍貴一些,全開時要比1.7稍肉但對於追求虛化的人來說也可以接受。 另外注意美能達這套標頭也是有AF的,價格在400至700左右,因為是A卡口所以需要配合更貴的電子轉接環。

Sony A6000 + Minolta 50/1.7 Rokkor | Paul White

A6000 with Minolta MC Rokkor-PG 50mm 1:1.4 | Milk with Tabasco

_DSC2248_Minolta_50/1.4_ILCE6000 | grillec

與前面提到的Zeiss Planar 1.7相比,美能達這款成像上在中心銳度、對比度和色彩上都稍稍遜色,眩光和色差也更嚴重,勝在價格。下面這篇此鏡頭的測評十分詳盡,除了是裝在A7上之外很值得參考。
Review: Minolta MC Rokkor 50mm 1:1.4
更多:
$30 Minolta MD 50mm f/1.7 on a6000 A6000加美能達50F1.4雜拍~ a6000 + minolta AF 50mm f1.4 50mm MD 1.7 vs 1.4 rokkor-x?

3. CANON new FD 50mm ?/1.4 [FD]價格區間 $80 ~ $100

CANON nFD 50mm ?/1.4 on SONY ?6000 | mike

50/1.4的選擇那麼多以至於只能從又便宜又好的開始挑了。這款佳能FD時代的傑作也很出名,是當時佳能最好的標準鏡頭之一,直到80年代末第一款EOS系列的推出使得FD卡口不再適用。FDn或者nFD是更新的一款,它的價格只比美能達貴了二三十刀,但是銳度和整體素質要更優一些(但比上述50/1.7要弱),且很輕,只有235克。

?6000 with vintage manual CANON nFD 50mm ?/1.4 + 2x Teleplus(ACR直出)

?6000 with vintage manual CANON nFD 50mm ?/1.4 wide open

?6000 with CANON nFD 50mm ?/1.4 wide open

看到這裡你可能發現了,怎麼我貼出來的凈是些毒片?是的!答主看一個鏡頭,最注重看的就是自己的機身配合這個鏡頭拍得出怎樣的好片,能好到什麼程度。如果別人拿相同的器材能拍出自己拍不出的照片,那麼可能我更應該反思提高的就是自己的拍攝技術,而不是整天尋思著換一個更牛的頭了。

話說回來,佳能的這個老頭掛在全幅機上更是大放異彩,已經有好多篇測評提到過。它配合A7的樣片就不在這裡貼了,有興趣的朋友可以看下這篇文章: Canon new FD 50 mm 1:1.4 Review,真的有毒。

此頭答主配合a6000樣片:

_DSC1758

_DSC24262

4. 更新中


窮人三寶
E1650 自動變焦頭,優點小巧便攜,對焦超速,價格親民。

缺點:成像質量差,廣角畸變嚴重。白菜價,600左右。


E50 1.8 人像頭,大光圈,銳度不錯,柔美焦外。

缺點:紫邊較嚴重,光圈全開不那麼銳。價格1400左右。


E55210 中長焦變焦,沒用過不做過多評價,價格有優勢,素質據說和1650差不多,1200左右。


推薦廣角頭,三陽12 F2.0,大光圈廣角,銳度超好,視角大,拍星空利器。缺點:需要手動對焦,抗眩光差一些。價格2000左右。

KXD35 F1.7 ,國產頭,手動鏡頭,光圈大,焦外還可以,顏色拍出來有電影的質感,拿這個頭拍視頻簡直完美,都不用調色。缺點:需要手動對焦,光圈全開畫面比較肉。價格300-400。


感謝各位點贊,然後這一年我又嘗試了新的鏡頭,那就再更新一個。

強烈推薦的適馬鏡頭 30mm F1.4 ,全稱貌似是 S30 1.4 DC DN 。

專為E卡口定製,30焦段相比E50更靈活,適合室內拍攝,1.4的大光圈,全開可用,銳度杠杠的,紫邊比E50要小,對焦速度快於E50,對焦環手感非常順暢,類似橡膠的手感,比E50 E1650這類的塑料材質手感要爽很多。

缺點暫時只能想到,跟E50相比,焦外不是那麼柔滑,或者說是沒那麼奶,價格2000左右。


@七尾南琴梨 代為補充Wesley 34mm f/1.7。
2016年4月入手,累計拍攝了900餘張,主要是靜物特寫、人文,最主要的其實是博物館展品。
現在已經出手,換上了適馬30mm 1.4。

總的來說,這個鏡頭最適合的定位是在預算不足的情況下體驗人文焦段,還能充分滿足「數毛」和「虛化」的需求,以及冒充微距鏡頭。至於暗角+藍調的「電影風格」,見仁見智吧。
另,X寶的廠家店裡,這個鏡頭贈品比較齊全,很符合「窮人樂」的定位。
現在X魚上二手行情在¥250左右……因為我的那顆就是這個價位賣掉的。

這個鏡頭,裝機效果是這樣的:

這樣的:

體積比較小巧,不帶遮光罩和濾鏡的話比展開狀態的16-50套頭還要短一點,全金屬外殼,手感明顯比套頭要重。
對焦環在前,光圈環在後,對焦旋轉方向與套頭一致,阻尼略微偏大。

拍出來片是這樣的:

可以看出偏藍的傾向。

這樣的:

中心銳度很不錯,放大可以數頭髮。

這樣的:

色彩還不錯,也沒有明顯的色散。

這樣的:

焦外合格,沒有旋焦。從參數來看,這顆鏡頭適合的是人文題材,然而手動對焦意味著很難捕捉瞬間,即使靠目測距離預調+峰值對焦,平均也要三秒以上才能對焦完畢。所以掃街只能等拍靜態場景。
但這個鏡頭的最近對焦距離只有20cm,對焦環上,30cm到20cm佔了差不多一半的行程。

於是這個鏡頭很適合擺拍小靜物,甚至利用較小的對焦距離來冒充微距鏡頭。
但這種指數式分布的對焦刻度,在距離1-2米時,略顯尷尬:景深依然較淺的同時,對焦環的行程卻太小了,對焦需要非常仔細,甚至打開放大對焦才能確保合焦。
另外我這一顆無限遠不能合焦。
色彩方面,優點是色彩較濃艷,缺點是偏藍。
雖然聲稱像場接近全幅,但依然有比較明顯的暗角,
以及畸變。
紫邊有,但不是大問題。真正嚴重的是炫光:

充分體現了廉價鏡頭的鍍膜水平。


A6000是索尼14年出的機子,其升級產品A6300也已經上市,但6700的單機售價對於入門用戶還有點難以承受,而機身價格降到3000左右的A6000成了許多入門用戶的最佳選擇之一。對於A6000的機身,不用說太多,除了塑料機身略顯廉價,其整體性能放在2016年,也不落伍。

下面我會結合自己的經歷談一點對於攝影的看法以及A6000鏡頭的推薦,有不當之處,請多包涵和指正。

目錄如下:

(1)鏡頭清單
(2)A6000使用體驗
(3)A6000鏡頭群構建
(4)拍攝樣片

具體內容如下:

1、鏡頭清單
大法家官網鏡頭一共29枚(不包含增距鏡),其中全幅16枚,殘副13枚,據說在年底還有多枚E卡口鏡頭髮布。分為GM、索蔡、G頭和普通頭。列表如下:
(1)GM FE24-70 2.8,FE70-200 2.8, FE85 1.4
(2)索蔡,FE 35 1.4, FE35 2.8 ,FE16-35 4, FE24-70 4,FE55 1.8;
E24 1.8, E16-70 4
(3)G頭 FE70-200 4, FE70-300 4-5.6, FE90微距,FE28-135 4電影頭;
E18-105
(4)普通頭FE 28 2, FE50 1.8, FE28-70, FE24-240,
E35,50 1.8,E16,20 2.8, E30,,3.5微距頭。E16-50 E18-200(三枚),E55-210。

副廠鏡頭,包括三陽、中一光學、長庚老蛙、蔡司等在內的手動頭就不一一列舉了,有興趣可以私信我。

副廠的自動對焦頭,
(1)sigma 19 30 60 2.8以及30 1.4 DC DN共四枚鏡頭。
(2)韓國三陽14 2.8及50 1.4
(3)蔡司(非索蔡)batis全畫幅自動對焦FE卡口鏡頭18 2.8, 25 2 ,85 1.8
touit apsc自動對焦E卡口鏡頭16 2.8 ,32 1.8,50 2.8共六枚鏡頭。
(4)騰龍18-200 3.5-5.6


2、A6000使用體驗

最開始買微單就是因為camlogic。閆偉說,單反太大太重,微單多有格調,小巧精緻,性能強大,相機,於愛好者,能帶出去才是最重要的。對於愛好者,在手機之外,微單和大底卡片機都具有便攜的特徵。

當初選擇相機的時候,在微單和大底卡片機之間猶豫了好久。逛論壇,很多人說變焦都是不懂攝影的新手玩的,想真的入攝影門,還得找到適合自己的焦段,用定焦,雖然後續覺得這種說法很片面,但無可否認,玩攝影,總會玩到定焦上面去,大光圈和優秀的畫質誘惑不是變焦鏡頭所能代替的。差點傻傻的入了GR,幸虧,當時忍住了。我很慶幸入了微單(這樣才有可能隨身攜帶,隨時去拍,才有可能在熬過新鮮勁之後還能靜下心審視自己當初選擇攝影的原因並且繼續下去)。

並不是說GR不好,最本質的原因在於,對於攝影初學者,最重要的不是情懷,不是逼格,不是牛逼。是興趣,並且把這些興趣培養和堅持下去的理由。只有把興趣培養起來了,然後才有可能談情懷、談逼格、談其他的。而培養興趣,最重要的是兩點:

第一,要有的拍,多拍,這就需要相機方便攜帶;


第二,嘗試,更多的嘗試,風景、人文、人像、長焦、微距,都試試,看遍花花世界,才有資格談剃度出家。

綜合這兩點,排除單反和大底卡片機。

對於A6000,套頭不用說了,個人推薦入門第二款一定得是50,f1.8或者sigma 30 1.4,前者1400左右,後者1700左右的價格並不算貴。而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大光圈虛化。攝影不能成為大光圈虛化黨。但大光圈所帶來的油潤焦外和銳利焦內,很容易把主體從畫面裡面剝離出來,形成強烈的視覺衝擊,真的很迷人。

這倆鏡頭在拍半身人像時候的虛化已經很不錯了,拍花花草草或者小物品,更是焦內如刀,焦外如油。當然,定焦帶來的畫質和暗光時大光圈的通光量也不是狗頭能比的。對了,之前有人說有女朋友上50,沒女朋友上35。我不認同,畢竟,都有女朋友了,還上個毛的50呀,必須35,你懂得;沒女朋友,必須50,也是你懂的。除非說有人不想找女朋友,那個另說。

這段話其實是有調侃的意思,說的是50mm等效135相機75mm,視角太窄,在室內施展不開。但實際上35mm等效135相機52.5mm的視角,在室內依然是勉勉強強。適馬30 1.4 DC DN在室內倒是可以用用。

第三個就該是55-210的長焦了, 16-50+55-210等效之後是24-315,基本能夠覆蓋全焦段了。至於長焦,我最開始的理解是打鳥,我開始買這台機子的目的也是打鳥。但事實證明我錯了,且不說這個頭受限於成本和體積,解析度一般,對焦速度一般。光圈不夠大,光線稍微暗一點,快門速度下降,210mm端很容易糊片子。

這個頭我更多的用來拍一些花花卉和植物(也就是拍植物的性器官),然後就是拍一些人像。打鳥實在有點難為它了。如果資金寬裕,我還是建議FE卡口的70-200 4,6000+的售價還能接受。對於喜歡長焦的朋友來說,畫質還是需要考慮的。如果只是玩玩,55-210倒也夠用。但相對於18-200這種一鏡走天下,16-50+70-200 4才是合理的選擇。

第四個頭可以選擇適馬19 2.8,喜歡微距的朋友可以選擇30 3.5。
剩下的鏡頭,選擇的意義已經不大了。因為當玩轉這幾個鏡頭之後,人像、風光、遠射打鳥、微距都試了一把,之後,如果不再專註攝影,可以把相機放下,偶爾想起來的時候玩玩,也夠用的。

如16-70, f4,確實,畫質什麼的好多了,可是,買那麼貴的鏡頭,過個一年半載就不玩了,何必呢?畢竟對於新手來說,什麼暗角、邊緣畫質、鏡頭畸變、色散、解析力等等,真的不是關注的重點,重點在於好玩並且有的玩。以上五枚鏡頭加起來的價格大約6000-7000(選擇70-200 4另算)之間,加上機身,總價不超過1w。而這套組合能夠在學習階段嘗遍萬花。

進入攝影門,是一個學習和玩結合的過程。對大多數人,玩的屬性排在前面,為了玩的更好而學習。當把基本的攝影原理、鏡頭特點、機身要素等等搞明白之後,如果依然想追求風光大片、唯美人像、故事人文、長焦萬物等等。這個時候需要的是更換機身而不是鏡頭了。而對大多數人來說,是堅持不到那個時候的。

至於後來的,是全幅微單還是單反,那就看個人了。但這之前,這套組合絕壁是最適合攝影入門的器材。

3、A6000鏡頭群構建
關於A6000的鏡頭群構建,本人的另一個答案A6300鏡頭選擇有詳細說明,兩台相機類似,這裡就不贅述了。附上答案鏈接:
索尼A6300應該怎麼選配鏡頭?請講解幾款E卡口代表性鏡頭 - 張小凡的回答

其實對於A6000來說,當前的鏡頭群已經夠折騰了,大法從2013年開始就不再更新基於apsc畫幅鏡頭。之後出的全幅頭無論是體積還是價格,適合在殘副機上使用的都不多。值得關注的有如下幾款:

(1)fe28 2。這是一個性價比很高的鏡頭,雖然不是G和索蔡。28mm用在apsc上等效全畫幅42mm當作標頭用也可以。

(2)FE50 1.8、FE55 1.8、蔡司85 1.8、三陽50 1.4,這四個頭主要用於apsc上的人像,追求的自然是虛化。後期若換全畫幅也可以繼續使用,但是問題還是價格,太貴了。我倒是期待sigma60 2.8的後續60 1.4。看看sigma 30 1.4的體積控制和畫質表現,這個頭適馬應該會出,而且應該會賣的不錯。比較sigma 30 1.4 DC DN市場反響很好。

(3)FE70-200 f4或者FE70-300 4-5.6。長焦,還是追求畫質一點吧?就不要在意體積和價格了。

4、自己拍攝的一些片子

(1)套頭E 16-50 3.5-5.6

(2)E 50 1.8

(3)E 55-210

(4) sigma 30 1.4 DC DN


A6000體積小,重量輕,當做備機或者隨手拍的機器很合適。裡面提到的同樣適合其他的索尼APSC微單,比如A6300,A5100,A5000,NEX6,NEX7等。
APSC微單鏡頭我覺得應該保持小體積,而且全畫幅不斷降價,在APSC鏡頭上投入太多也不太值得,不推崇殘幅牛頭,尼康17-55就是一個教訓。

(NEX-6轉接尼康AF-S Nikkor 17-55mm f2.8 ED DX,亮晃晃的金圈,在尼康全畫幅數碼單反出來之前當之無愧的APSC牛頭。不過價格在全畫幅當道的今天看來真的高得可怕,還被拿來和幾百塊的尼康18-70VR甚至18-55比素質,可見真的有點慘。)

因為畫幅轉換係數的存在,為了等效50mm而在在APSC上轉接一個價格貴、體積相對大也相對重的35 1.4鏡頭實在是有點捨本逐末……比如這樣

(NEX-6轉接佳能EF 35 1.4 L USM。下面引用的圖片只做外觀上的參考,機身並不都是A6000。有些來自CHH或者色影無忌,侵刪)

=====================正文分割線========================
索尼鏡頭的素質?我個人概括原廠鏡頭就是——素質基本都不錯,價格當然也很貴,少而精,沒有富士那麼全面的選擇。

索蔡,那就沒什麼好說的了,一句話就是不用為了畫質收光圈,儘管全開放心大膽用,蔡司代表一種信仰。APSC畫幅的就說兩個,24 f1.8 ZA和16-70 f4 ZA。配上A6000出色的對焦性能,這兩個頭真的是通吃不少題材,人文掃街人像都可以兼顧,24 1.8ZA素質還能吊打蔡司自己的Touit 32 1.8。你說f/4光圈小?不怕,有鏡頭防抖。
16-70ZA和2418ZA,一變一定,索家APSC微單最發燒的鏡頭。有小藍標當然好,但是不是所有人都有那麼多銀子投在上面。前面也說了,殘幅牛頭應該是比較雞肋的。看你舍不捨得,你買了不會讓你失望,買不起的也不要太口水,實話實說。

另一個不推薦索家E口鏡頭的理由是,萬一有天你想換全畫幅A7系列了,這些不是全畫幅的E卡口鏡頭在A7上統統都不能用,有黑邊或者極大的暗角,要不就是自動裁剪成APSC畫幅——你要買A7當APSC機器用嗎?這些鏡頭你統統都得出掉換新的。攝影求的是樂在其中,而不是折騰花錢,那就太不值得啦。

G鏡頭素質也不錯。有一個比較便宜的PZ 18-105 f4 G,電動變焦,α6300等拍視頻用戶必備,3000左右。

定焦,只推薦E50 1.8,1000塊,人像不錯,等效75mm。索尼E35 1.8是個好東西,可是看到價格以後你會陷入沉思的——其他比較貴都不是很推薦,而且素質很一般,比如E16 2.8。
不玩轉接也好玩【窮玩NEX】系列第二期――E50 1.8 OSS_最數碼科技論壇 此處有點關於E50 1.8的掃街隨筆。

副廠,可以用適馬DN系列代替,適馬黑科技Art,19 2.8、30 2.8和60 2.8三個,效果也很好,對焦稍微比原廠慢一點點,而且適馬黃不明顯。新出的30 1.4 Contemporary也非常不錯,推薦。

(舊版的30 2.8 DN,新的Art版沒找到圖……參考一下體積)

便宜白菜?
如果你有E16-50套頭,那麼請你留住,不要出掉。等效24的廣角端拍風景比等效~28mm的更廣,原廠最基本自動對焦,配上A6000的對焦性能,日常、抓拍、旅遊風景兼顧。

剩下的,想享受手動對焦的樂趣和廉價高畫質,各種各樣的老頭歡迎你,不用擔心膠片老頭不能滿足A6000,收到2.8足夠。轉接意味著放棄自動對焦,但是玩起來很有樂趣,誇張點說就是滿足了情懷又激發拍照的慾望,真的。

(NEX-7轉接美能達MD ROKKOR-X 50mm f1.7)

(NEX-5轉接柯尼卡AR Hexanon 40mm f1.8,俗稱『小剃刀』,可見其銳度了得。價格~600)
【受無忌啟發】

(NEX-6轉接尼康AF Nikkor 50mm f1.8 D,俗稱『人類光學精華』,也是另一個傳奇了。同樣非常傳奇的一個鏡頭,具體就不轉載了請百度「人類光學精華」或者「標準的力量」。)

最便宜的,Super-Takumar 55 1.8,超級太苦瑪。
雖然看上去有點戰鬥成色,不過堪用,陪伴我邁出了攝影的第一步。Super Takumar成像比較淡雅,S.M.C版的由於鍍膜的關係,抗眩光能力相對較好,顏色也比較濃郁一些。所有這些老頭使用的時候都稍微注意一下逆光拍攝可能會引起眩光。

東德產Pentacon 50 1.8,潘太康。400塊價格享受所謂德味(當然不等同於徠卡蔡司的那種德味)。和超級太苦瑪一樣,全開光圈求氛圍感,收到2.8有銳度。有錢買多層鍍膜版(MC版)就是最好的。

同理,所謂的味道還有東德蔡司Biotar 58 f2,俗稱「東蔡小B」,有很多個不同版本。

蘇聯戰後山寨Biotar 58 2的Helios 442 58mm f2,俗稱『八羽怪』,最有所謂韻味的鏡頭,價格也相對很低,好像是不到300。以焦外的旋轉出名,當然,旋焦不是人人都喜歡,有人覺得有味道,有的人覺得頭暈,請搜樣張來觀察。

尼康Auto NIKKOR-H(或者H.C) 50mm f2(550元)

50年前的銳利(1964-1974年在產),許多店家都會註明「銳度不輸徠卡」,延續了尼康一貫的銳不可當風格,全開到f8都有銳利明快的成像。色彩優雅,反差適中(大光比場景不會因為反差太大而死白死黑),對紅色有位敏感。在今天能完全無壓力餵飽2400萬CMOS。H版和H.C版成像無差別,H.C為後來改進的鍍膜,抗眩光能力巨額好。其實說攝影是玄學,很多關於「玄學」的討論都是在最簡單最基礎之中培養的,什麼解析力、反差、空氣感等,自己往往都能琢磨會了。

或者,國產Wesley 33 1.6,小體積,低價格,也是200來塊,銳度更是沒的說,等效接近50(同焦距鏡頭在APSC畫幅上使用是有等效轉換係數的,索尼的是x1.5,所以50*1.5就變成了75,33就剛好接近50,所謂的人眼視角),12片純圓光圈,缺點就是紫邊有點大,收光圈影響不明顯,樣子和微單真的不搭……不過這個價格有這樣的銳度(新手一般喜歡大光圈和數毛)我相信是絕對不會讓你失望的。

直接看圖:
性價比之王?――國產C口鏡頭俱樂部(原Wesley 33mm/F1.6)
這個鏡頭出了應該被稱為第二代的版本,Wesley 34 1.7,外觀和原來的不太一樣,介紹說改進了紫邊的畸變,而且像場接近全畫幅,我沒用過沒有發言權,價格388。
http://forum.xitek.com/forum-viewthread-tid-1492925-pid-62549961-ordertype-1-extra.html#pid62549961

剩下價格需求的,歡迎討論。

為什麼極力吹捧定焦?
為什麼一個新手用單反拍的照看起來像是手機拍的?——因為廣角啊,手機的等效焦距一般是28mm,一個18-55mm變焦鏡頭的等效也是28mm,加上光圈小,f/4.5起步,長焦端小到5.6了,毫無虛化可言,那不看起來就像手機拍的了嗎。在你對攝影懂得還不是太多的時候,大光圈帶來的虛化會讓你覺得攝影很有意思,也看起來稍微有點格調;大光圈進光量大,讓你在餐館這種光線不足的室內環境拍照也不會太蛋疼;最重要的,牛變不如狗定,定焦無弱旅,50mm大光圈鏡頭一般都是各家廠商最便宜的定焦,素質也比較高,銳度是套機鏡頭不能及的,讓你不要在意太多,享受拍照的樂趣。

==========================Part2=================================
入門轉接——變焦:
本來不想多餘寫這一段的,因為有原廠E16-50、E18-55這兩個套頭了。但是既然你會有2.8變焦的需求,想必也是有一定了解了的。
除了原廠的E16-50、E55-210,騰龍的18-200,還有什麼便宜的(1500或者更低)轉接變焦呢?
那麼,以等效28-70mm這個焦段出發,光圈要比原廠大。

適馬17-50mm f2.8 DC OS HSM

被譽為『可能是2000以內最好的掛機鏡頭』,2.8大光圈不需要解釋,全開就很好,只管全開用就是了。
親自用過,個人認為比騰龍的17-50 2.8更好。
建議選擇佳能口,然後配個電子轉接環,最便宜的不到300。能調節光圈,傳遞焦距、光圈、距離等信息,不過自動對焦很慢,基本不可用,好好扭手動。

比如這種。
當然,你有條件,你完全可以用適馬的轉接環。這個環上了佳能EF口的鏡頭,對焦速度能達到E卡口鏡頭一樣快。價格1499元。

長焦如果你有耐心完全可以用手動,但是拍抓拍,比如打鳥,手動就會拙計,這時候,E55-210就能派上用場。

唯一的好處就是體積小,自動對焦。壞處就是,光圈本身就很小,不是白天基本上無法用,而且真正要論畫質就必須收到f/8甚至更小的光圈。不過1000塊的東西又是原廠還要什麼自行車呢?相比E18-200已經很良心了。
現在我已經不用A6000了。偶爾拿到同班同學的用一用還是有點懷念,那個清晰的快門手感,清脆的快門聲,超輕的重量,把鏡頭卸下來蓋上機身,帶上那麼幾顆小體積的鏡頭,裝在小小的攝影包里,這些都是換了A7以後無比懷念的。


如果只要一個鏡頭,首推必須18-105G

第一次看到這個鏡頭時:喲,G鏡頭!變焦範圍不小嘛~比18-200還便宜?恆定F4光圈!內變焦什麼鬼?
後來上網查了一下,感覺索尼做這個鏡頭時絕逼處於精分的狀態。按定位,這貨是個視頻頭,然而畸變卻機嚴重,必須要校正(人稱枕頭鏡頭)。當然,拍照時無論是機內校正還是後期校正都很方便。但對於攝像來說,這麼嚴重的畸變就是個大坑。
再去DxOMark上看了一下分數,竟然不遜於索蔡16-70。估計這貨因為畸變還掉了不少分。算了一下,性價比簡直了,於是果斷入。
現在基本就把這個鏡頭當天涯鏡用,有人懷疑105mm不夠?那我放一張在達沃斯拍的松鼠好了。

最後再說個缺點:每次關機後鏡頭無法保持原來的變焦位置,開機後還有來回跑一趟。這啟動速度確實不太利於抓拍。
PS:大法又出了18-110G,這才是APS-C的專業視頻頭嘛,重量和價格往上跳了好幾檔,滿滿的信仰。


很久不玩

機子是NEX-5、A7R2
鏡頭還有一堆,貼點圖,順帶介紹
基本是NEX-5R拍的(比A6000還老的機子)
現在忙,這愛好基本荒廢。退燒、退坑了

以焦段分開來說,我是轉接黨,鏡頭品牌區別其實沒那麼大。
選鏡頭還是選參數!!!不要被各種毒文感染!


個人偏愛定焦,28mm~50mm是我最常用,也是鏡頭最多的焦段,光這個焦段,不算已經出手的,我現在還有七八枚


前方多圖警告!!流量黨慎入!!


16-50mm 套頭
必備的人手一隻鏡頭,日常記錄必備,也是到此一游的必備鏡頭,輕便好用。
不要嫌棄他。


沒有接片,16mm端 僅僅裁剪


曝光。便宜套頭也有很棒的星芒

當時騎自行車出去拍的

有段時間玩燈,玩布光
套頭也是非常好用,光圈縮小,非常非常銳利。F11無狗頭嘛~

福倫達 12mm F5.6 超廣角轉接
退燒期買的最後一枚鏡頭,之後徹底不怎麼玩了,
只拿出去拍過這一次
天氣太差,天空是後期做的
超級超級廣角,你需要做的就是做減法,視角太大太大

接下來介紹個更特別的鏡頭
奧林巴斯 20mm F2.0 超微距

只能適用於近距離拍攝,亞顯微鏡的效果,用途非常有限


跳蜘,比綠豆還小

花粉

蒼蠅

螞蚱


用途極其有限,除了微距,無法拍攝其他題材
不過其他普通微距鏡頭也達不到這效果,也無可取代。

蔡司G90mm F2.8
尼康135mm F2.0 DC
還算用過好次吧,我用到過最長的焦距
(200mm或者以上也用過,發現根本不適合我,而且重)

長焦 廣角 套頭 都說了


說標頭和35mm附近的焦距
也就是50mm附近的定焦,大多價格便宜,光圈大,畫質不錯
我有Carl zeiss G 45mm F2.0 全開銳利 畫質極高
Leica 50mm F2 DR 不評價,買了後悔的玩意
奧林巴斯 OM 50mm F1.4 全開畫質軟,自帶磨皮效果
奧林巴斯 OM 50mm F1.8 超便宜,畫質不錯
Nikon AI 50mm F1.8 E 超便宜,畫質不錯
Leica 35mm F2.0 不評價,買了後悔的玩意
Carl zeiss G 35mm F2.0 全開有一點點軟,也不錯,性價比稍低
Carl zeiss G 28mm F2.8 在微單上有點水土不服,邊緣畫質差,中心銳度高 用得少,但卻是轉接完,我所有鏡頭裡最短的一個

簡單說下,Leica是情懷,最不值,也最後悔,性價比就是渣
其他的都很滿意。
用起來區別不大。
用糾結其他的。
不存在能用一萬塊的標頭能拍的,200塊的標頭就拍不了的場景。
一下都是這些鏡頭拍的


不分先後,相信你也才不太出來哪個是哪個鏡頭拍的

拍人的不方便上圖,隨便上兩張同學的吧,臉遮一下

移軸效果,手持用黑塑料袋遮光,拍出來的

對了還漏了一個,普通微距
奧林巴斯那個不算
微距無弱旅,隨便買吧

就這麼多吧,圖片太多,不想找了

最後上一張Leica 我買過最後悔的鏡頭

鏡頭焦段、光圈最重要
其他就是拍攝技術的問題了,狗頭照樣出好片
現在退了燒,想想,就一枚標頭,一枚16-50mm套頭,如果喜歡微距,上一個微距
足夠應付98%以上的場景了


出處: The First Sony E-Mount Lenses You Should Buy

經濟實惠篇:

近焦可變:16-50 f3.5-5.6 OSS (a6000套頭) ,順便還可以當餅乾頭...
(圖就不放了……你看看手裡的照片就知道了)

遠焦可變:55-210 f4.5-6.3 特點就是便宜...(雙套頭套餐裡面的第二個鏡頭)

Kudu

掃街:sel35f18 目前e卡口半幅性價比最高

Rainy days

更白菜可以考慮sigma art 30mm f2.8,但是最大光圈f2.8夜間有些捉急

https://accounts-flickr.yahoo.com/photos/_zack/11479578206/?rb=1

人像:sel50f18 和sel35f18類似,但是使用範圍更狹小一些,自動聚焦速度慢一些,優點是照人像不變形(因為得拉得很遠)

See you next year.

廣角:sigma Art 19mm f2.8 主要還是便宜...而且能自動聚焦

https://accounts-flickr.yahoo.com/photos/50424679@N00/8521710392/in/photolist-dZ2ZBf-ek5Yb4-dYWhAp-dwyi1r-dSU3rJ-dYWhS8-dq7xSw-e1b6nr-dtnnmi-dXoDxQ-e1gMG9-e1b856-e1gND5-e3ec9x-dSNrBi-dZ32Jf-dXihji-dVWXwz-dXoSoA-e3eceH-e1ba54-o7bcYC-otojiK-ooF25K-gXJRfd-gXKN2M-opA8GC-gXKMM8-gXJN9z-gXJPDh-gXM9pi-osMAeH-ooZYb1-op14js-o9nQo8-9K5M1f-9hyhGK-9YUZi7-9YVtdh-9grtpP-9gu4sy-9YVJHU-9YUM35-9YRTz2-9gtZZN-9YVFLd-9Zc5M2-9Zf1oA-9Zc2ez-9YRVFX-9YRKqM?rb=1

便攜:sel20f28 e卡口上面最扁的鏡頭了,安上之後宛如卡片機(才怪)

Street performer in Grafton street, Dublin, Ireland

微距:sel30m35 反正沒的選……

Capsicum annuum

-------------------------------------淘寶廣告注意------------------------------------------

35MM F1.7

無變焦

無自動對焦

鏡頭有曲變

無光學防抖

還有偏色


沒有光學防抖稍微有點不能忍……


但是!只需要450元……

而且還有一點需要注意:

這玩意和a6000外觀極其不搭配!

一股農業重金屬的味道撲面而來……


蔡司(索尼合作)16-70變焦頭是6000最理想的鏡頭


a6000玩了半年,自認為可以回答一下(雖然親自玩過的鏡頭不超過一巴掌,但是看各種帖子積累了很多經驗(雖然是別人的)
剛買了E35的我,被某個回答打擊了一下

————正經的分割線——————
我個人覺得啊,從使用場合來看,低於50的鏡頭肯定是要拍街景或者風光的用途,這種情況很可能是你走著走著隨便拿起來卡擦一下,隨意性很大,畢竟你沒有很多時間在馬路邊搭三腳架~這就帶來一個問題,要有防抖,對焦要快要准,這兩個是剛需,買原廠頭是必然的(大家不要被適馬的銳度迷惑,沒有防抖的話天一暗看你咋辦)。所以E口肯定需要一個原廠的自動風光鏡頭(不要輕易買20餅,雖然小,但是沒防抖,套頭都有防抖這貨兩千多還沒防抖)。E16和E35都幾乎是僅有的選擇(買蔡司的土豪不要繼續看下去了)。
——與之對應的,是人像頭,50或者更高,這種情況下除非是拍幼兒和寵物,如果成人的話還是可以玩一玩手動頭的,而且防抖也可以用三腳架和大光圈彌補,雖然E50在E口頭裡相對算實惠的,但是你可以用同樣的價錢買更加有味道的、光圈更大的手動頭玩(反正你們這些拍人像的不就好這種站在樹下光圈全開嘛)懷著這樣的想法,玩玩老蔡司啊康太時啊福倫達啊美能達啊太苦馬啊潘太康啊,比原廠50定都有趣的多。
—————自打臉的分割線———————
在猶豫了要不要啃蔡司35 2.8之後,我還是投入了適馬E口屌絲三寶的懷抱……一家之言,歡迎批判。


買等效35定焦,微單我個人感覺玩玩定焦拍拍身邊的事和人,作為一個紀實的工具足矣。還有,千!萬!別!買!殘!幅!牛!頭!不!要!把!錢!花!在!辣!雞!上!!!


某寶400不到的KXD35/1.7就行了,除了紫邊稍大之外沒什麼缺點,而且還是原生E卡口


因為銀子的原因入了某寶KXD35 1.7
幾代我忘記了,除了手動對焦有點麻煩之外,我覺得拍人像真的挺不錯的


掃街的話16-50和18-55這兩種狗頭都合適,定焦可以用e35或者適馬的s30,如果想玩手動的話那選擇性就太多了各個廠的便宜老頭隨便挑。


別忘了全幅頭也能用,FE28/2.0,夠便宜,光圈夠大,不沉,缺點的畸變和暗角在C幅下被掩蓋。
不帶防抖,不過廣角大光圈對防抖需求也不大。要說防抖是剛需,那E16哪來的防抖?


一直nex5r+35 1.8 掃街約莫一年多
標頭視角永遠不會錯
這裡是我圖蟲:
https://tuchong.com/989622/


此文是關於全幅與APS-C之間的鏡頭選購內容,基於APS-C視角解析,無圖,鍵攝,放心食用。

原回答鏈接:以恆:索尼a6000是用轉接環還是直接買索尼的鏡頭划得來呢?


必須E50啊

ps:我的機器是A5100

但是這個和機器鏡頭又有什麼關係呢?

分割線--------------------------------------
大豬現在換A7了 用的是fe55
然後根據評論 個人建議 不管全幅還是殘幅的50室內都不好拍全身
硬要拍全身要離麻豆遠 這樣就不好交流了 所以建議想室內拍全身的 殘幅試試s30 全幅35吧

分享一張最近拍的 喜歡的歡迎關注我的lofter http://darkglow.lofter.com/


推薦一下福倫達的40 1.4,因為40這個焦段比較詭異,所以價格很低,但是這個頭卻是個不錯的頭
用料很足,全金屬,夠逼格
色彩很棒(這個東西是玄學,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看法,至少我喜歡)
解析度足夠應付掃街(你要是非和我說拍風光解析度不夠我也沒辦法)
很便宜(鏡頭2400,普通國產環200,近攝環的話600可以有效縮短對焦距離)
以上個人意見


用了a6000一年多了,也考慮過入個定焦鏡頭,但是覺得sony鏡頭都不白菜啊。還不如攢點錢上全幅了,再折騰。


推薦閱讀:

為什麼好多買(千元以下)耳機的人評價的時候總是會和蘋果耳機比?
SONY宣布PS3即將停產,一個時代的終結,應該如何評價PS3?
選擇索尼的理由是什麼?
如何評價索尼手機新推送的節電優能程序?
如何看待抗戰勝利閱兵 使用索尼的攝像機?

TAG:攝影 | 單反鏡頭 | 鏡頭 | 微單相機 | 索尼Son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