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才能不畏懼失敗?
如何才能在只有一次嘗試機會的情況下做到最好,不去想失敗的後果而影響發揮,使自己全情投入,全部發揮
1。如果你是基督徒,那麼「神讓萬事效力,叫愛神的人得益處。」
2。如果你是佛教徒,失敗在所難免,苦海無邊,回頭是岸。
3。如果你什麼都不信,來二兩二鍋頭應該有幫助。
將一切看作是實驗,看作是作業而已。
潛意識裡改變自己的觀念很重要。一旦嘗試並堅持這種自我暗示,你的恐懼會好很多,經歷幾次挫折之後,你就不會在意失敗了。
另外,多豐富自己的生活,目光局限在一件事情上會讓自己太過在乎。
音樂和運動會有助於調整狀態。如果很是糾結,有必要諮詢心理輔導。為什麼人就不能畏懼失敗?畏懼是人的本能之一;為什麼我們要主動面對失敗?沒有人會為失敗本身而歡喜,對不對?如果明知失敗還要去干,那不叫勇敢,叫愚蠢。
但是為啥我們還有知其不可為而為之的說法?儒家雲知其不可為而為之,乃不可為,非不當為也。知其不可為,不是因為怕失敗,而是因為知道做一件事的意義比得失成敗都要重要。如果用簡單的成本核算原理來說,失敗的損失相對於做這件事本身的意義來說可以忽略不計了。
現在話說回來,如何才能不畏懼失敗?- 看明白得失:如果失敗了,我們能否承受得起損失?如果成功了,我能得到什麼?兵法雲,未知勝,先知敗。別隻眼睛盯著我們能得到多少,也要想一想失敗了我們會失去多少,
- 搞清楚目的:我們的目標是自己利益最大化?群體利益最大化?還是做成這件事?
我的經驗里,這裡最難的不是第一條,而是第二條。算得失不是問題,小算盤打得很精其實不難,但是往往就是因為太會算計,有時候忘了自己的目的。
一個真實的例子:
2010年六月,我的前女友(那時還是女友)要求我回北京。六月份回北京考察兩星期,若干次面試不利。七月份通過在美國的朋友找工作,依然找不到合適的。幾經考察,決定暫時放棄等待下次機會。
(插曲,女友坐實了我對愛情的不忠誠。噹噹當,我從男友升級為前男友)
2011二月,終於有了一個部門同意給我面試機會。經過八輪面試終於成功拿到offer。所有朋友同事都勸我不要回北京,但我還是回來了。
分析過程:- 去年六月回京觸了我的底線。以2010年的通貨膨脹速率和房租漲幅,在工作都沒找到的情況下勉強回北京,我無力負擔父母的醫藥費和在北京安家的開支。事實上,我不但不可能向家中尋求支持,而且還必須保留一部分積蓄作為應急的醫藥費。因此我對工作不但有要求,而且工資不能太低。
- 今年回來是兌現自己的許諾。是的,我知道我的工資跟美國比砍掉了50%(算股票可能更多一些),我知道我有很大的風險從此不再有升級的空間,但是這工資加上我的積蓄,足夠在北京安家和照顧父母了。求財求官,都不是我關心的東西。
事後有朋友問我:
- 有沒有想過如果去年直接回來,可能有機會和女朋友結婚,進而得到她家族的支持?我反問:我的目的是獨立在北京生活,也要贍養父母。我不要自己家裡出錢支持,會要求她向她父母開口么?
- 回來了,沒了錢,沒了事業,沒了兄弟,跟父母鬧翻了,還分手了,後悔么?
哈哈,想好了就去干吧,求仁得仁,復何怨也。
最好的辦法就是準備準備再準備,一直到你覺得胸有成竹為止. 這樣你已經儘力了, 即使失敗你也不後悔也問心無愧了. 同時, 由於你準備的足夠充分, 有把握, 你就不會那麼害怕了.
只說一句話:
做你害怕的事,直到你獲得成功的經驗。
怎樣才能不畏懼失敗? 打敗它。
怎樣才能戰勝失敗? 了解它。
怎樣才能了解失敗? 正視它。
怎樣才能正視失敗? 正視自己。
怎樣才能正視自己? 以人為鏡。
一無所有時你會忘記恐懼,進而無視失敗。恐懼的非是失敗,而是放不下。
人對於失敗的恐懼源於人對於所擁有物質的失去的恐懼。當一個人一無所有的時候,他往往能全力一搏,毫無畏懼,因為他什麼也沒有,失敗對於他來說只是停在零點;而當一個人擁有太多卻沒有領悟「捨得」真諦的時候,他往往會畏首畏尾,做任何事情都害怕失敗,因為失敗就以為這要失去,包括金錢、前途、榮譽、尊重等等。
因此,要克服這樣的心裡一定要深刻領悟「捨得」的真正含義,所謂有舍才有得。你站在原地,
要是你前進的話,可能會跌倒,大不了是回到原點,失敗和成功的幾率分別氏50%。
但是要是你不敢前進的話。你成功的幾率是0%。世界上沒有失敗,只有成功和經驗。
墨菲定律說越怕什麼越來什麼。與其患得患失不如集中所有精力去考慮如何達到目標。只要努力去做,就能坦然面對失敗。
喬丹在很早以前就告訴我們,在你成功之前必須先學會如何面對失敗。
一定要爭取一次把事情做對;
尋找所有的解決方法,然後比較優劣;
把可能遇到所有的問題一一列舉,仔細斟酌,通過各種渠道尋找解決的方法(資料,找高手討教等等);
在不能達到預定目標的時候考慮降低目標是否能夠接受;
總之,當你細緻地做了規劃,那成功率會非常高的。切記不可抱僥倖的心態,幸運只能偶爾光顧。認真想好失敗的後果,敢於承擔ta
從細緻現實的角度看問題
改變思維的方向 不要上來就想這個問題有多難 我怎樣做不到
去想解決這個問題需要做什麼事情 每件事情我能怎麼做
一次把一個問題拆分成很多小細節
每個小細節你都能簡單做到 培養起自信 這樣就不會害怕失敗了
恐懼源於無知。
- 儘快去了解你要做的事,成功的時候是怎麼樣,失敗的時候又是什麼樣。
- 得失心不必太重,在你失去的時候,其實你也在獲得。
失敗的原因無非兩種:覺得自己力不能及,覺得自己遊刃有餘。
有一種說法是這樣的,失敗是一種常態,如果你不常遇見失敗,說明你不夠 ambitious ,你做的事情都過於保守。
註:只是有一種說法,並不代表我認同或者推薦你認同這種說法。堅持自己認為是正確的 就沒有失敗
因為我們知道,一般來說,隨著年齡的增長,你失敗付出的代價會超越線性速度增長。就是你會越來越失敗不起。而到那時你會發現與失敗後收穫的經驗值相比,現在失敗支付的代價少的可憐。——前提1
我們還知道,你的人生還會遇到很多個只有一次的機會,而你不可能一生一次都不失敗。——前提2
所以,你需要面臨的是做兩種選擇。
A.現在逃避了可能的小(代價)失敗,由於失敗經驗的缺失導致將來的大(代價)失敗。
B.現在小(代價)失敗,累積經驗,從而避免將來的大(代價)失敗。
選哪個很明顯吧。
不過,其實以上結論還有一個前提假設,那就是……
你是能從每次失敗中獲取到經驗的。——假設1
如果推翻了假設1,你就會發現第三種隱藏選擇。
C.現在失敗,不會從失敗中學習,導致將來人生一路失敗。
推薦閱讀:
※現代人為什麼會浮躁?又該怎樣克服?
※為什麼女寫手很難在男頻道火?
※下載囤積癖怎麼破?
※為什麼有些女生願意獻身「渣男」而不願意做出更好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