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哪些聽了有流淚的衝動的古典音樂?

某一天聽 德沃夏克的弦樂小夜曲
好聽到快要哭出來

順便求問「聽到好聽到流淚的古典音樂是怎樣一種體驗」


網易雲歌單:http://music.163.com/playlist/133938819/2912350?userid=367683471
應邀建了一個蝦米歌單:http://www.xiami.com/collect/143622824?success=2
其中曲目稍有改動,前半部分都是鋼琴曲,後面新加入瓦格納,布魯克納及馬勒等人的作品。(所以前後風格會相差很大,做好心理準備…)

*順便安利一下我做的的另一個歌單!
怒斥,怒斥光的消逝——最燃的古典樂
http://www.xiami.com/collect/144238045?success=2

我覺得給人流淚衝動的古典音樂無非兩種:一種是用動人的旋律一下子抓住聽眾的耳朵,一種是娓娓道來地抒發複雜的情感在無意之中把人打動。前者旋律優美有歌唱性更大眾化,後者旋律通常很難唱出來,不會聽一次就喜歡上,但往往是後者更能給人更深的震撼和感動。
本答案里描述的古典音樂大多數是第二種,往往不太容易欣賞。

因為這些曲目中大部分不適合入門聽,我決定把欣賞難度按我自己的感覺大致標一下。(可以先從欣賞難度1星的聽起)

以下正文
===================
知乎首答!

「Why do we cry when we hear something beautiful? It"s because we fear it"s too beautiful, too beautiful to last.」 ——Michael Tilson Thomas


——「我們為什麼會在聽音樂時流淚?」
——「因為我們恐怕那種美好會稍縱即逝。」

看了大家的回答很受啟發,也勾起了不少共鳴。
以下介紹幾首符合題目要求使人聽了有流淚衝動的曲子。(每一首都附有土豆和YouTube兩個鏈接)

先從肖邦開始。
1)夜曲 Op. 48 No. 1
欣賞難度:2星

最喜歡的一首肖邦夜曲。
感覺此曲甚能渲染氣氛。從3:40秒開始到結束,三連音營造出一種緊張感,像是孤獨地在雷雨夜中行走,雨聲淅瀝,聽完內心都覺得糾結。
Arthur Rubinstein plays Chopin Nocturne Op48 No1 in C minorYouTube鏈接:https://www.youtube.com/watch?v=-7mntyrW3HU

2)肖邦第四敘事曲
欣賞難度:3星

覺得比第一敘事曲更感人,也更難欣賞。
開頭給人一種湖光山色的愜意景象,到2:24氣氛逐漸變緊張,之後的十五秒片段寫得還是很感人的。從7:40開始,左手的快速跑動配合右手飄逸的旋律讓人覺得內心波瀾起伏。
Samson Francois plays Chopin Ballade No4 Op52 in F minorYouTube鏈接:https://www.youtube.com/watch?v=yKgX5HNEAFo

再說一說李斯特。
3)奧伯曼山谷
欣賞難度:3星

旅行歲月里最鍾愛的一首。
開頭旋律雖然不起眼,但如果從頭到尾停下來,會感覺整個故事娓娓道來。尤其從11:14開始一直聽完,那種美輪美奐的旋律加震撼感真有可能把人感動哭。
Liszt - Vallee d YouTube鏈接:(從10:00開始聽)https://www.youtube.com/watch?v=U95F8I821wY

4)b小調奏鳴曲
欣賞難度:4星

三十分鐘長的單樂章奏鳴曲讓很多人望而卻步,無標題讓人可以自由發揮想像。
第一次聽時覺得沉悶無比,聽過很多遍後特別喜歡從14:30到16:50那一段(聲音調大後效果更佳),如狂風暴雨打在靜如平鏡的海面上,大海從深處傳來自然之力的咆哮。風平浪靜之後一段優美至極的旋律浮現,真的很打動人。以前看到過有鋼琴家彈這首時把自己感動哭。
Vladimir Horowitz plays Liszt Sonata in B minor Rec 1977 YouTube鏈接:https://www.youtube.com/watch?v=JL_efKcbR2A

斯克里亞賓
5)b小調幻想曲
欣賞難度:3星

這首雖然沒有Op. 2 No. 1,Op. 8 No. 12,Op. 42 No. 5這三首出名,但也絕對好聽。
我覺得很多斯克里亞賓的作品都是這樣,經過一大段苦澀混亂的鋪墊後冷不丁地冒出一句特催淚的旋律。這首也是如此,從1:30或4:30或6:58開始聽,那種感動無法用語言形容,或許只有被苦澀夾雜才能襯出如此之美。
Heinrich Neuhaus plays Scriabin Fantasie in B minor Op28 YouTube鏈接(音質比土豆好):https://www.youtube.com/watch?v=XIWP06GoyqY

順便一提,斯克里亞賓的練習曲Op. 8 No. 12有一個罕見的大調版本,比原版更催淚,強烈推薦聽聽!
貼一個YouTube視頻:https://www.youtube.com/watch?v=sGvYVy7ZyP4

拉赫瑪尼諾夫
6)第三鋼琴協奏曲
欣賞難度:4星

拉三可以說是聽得遍數越多越喜歡,比拉二更耐聽。
比較喜歡的部分:第一樂章11:50的華彩,視頻里是簡化版,其實原版更沉重黑暗。華彩之後13:14緊接著一段婉轉的長笛,和之前狂暴的鋼琴形成極大的反差。第二樂章23:57到25:12是全曲中飽含情感而動人的一段,感覺描寫了掙扎,打擊,奮鬥和勝利,每次聽到這裡都會起雞皮疙瘩。之後就是銜接二三樂章那一段,從28:45到29:10非常燃,可以說雙手在琴鍵上飛舞,從低谷到高峰,再被打落低谷,絕地反擊,完美地銜接了第三樂章。建議從頭到尾完整聆聽熱血沸騰的第三樂章,跑步時我就腦補這首,特勵志。41:06開始慢慢向結尾高潮進發,沒見過比這個更輝煌的結尾。如果在音樂會裡聽現場,感受了之前40分鐘的酸甜苦澀和喜怒哀樂,不少人會在結尾流淚。
有多少人都是聽完現場拉三後發誓這輩子一定要練會。
找到一篇寫得不錯的樂評:拉二與拉三_鋼琴吧
拉赫瑪尼諾夫--第三鋼琴協奏曲【指揮:梅塔鋼琴:霍洛維茨】. YouTube鏈接:https://www.youtube.com/watch?v=D5mxU_7BTRA

勃拉姆斯
7)第一鋼琴協奏曲
欣賞難度:3星

6:49或18:25開始往後聽兩分鐘,像是坐在長椅上慵懶地看著夕陽柔和的光暈,感覺心靈都被凈化了。總覺得勃拉姆斯的旋律都是集莊嚴與深沉於一體,很容易觸動到聽眾。
勃拉姆斯 D小調第一鋼琴協奏曲 YouTube鏈接:https://www.youtube.com/watch?v=arKoBwtmuX0

8)第二鋼琴協奏曲
欣賞難度:3星

比起第一鋼協來說更喜歡這一首,圓號開頭極有特點。7:40開始的鋼琴獨奏霸氣附體,蒼涼悲壯感撲面而來。極喜歡第三樂章,28:40開始一段大提琴獨奏,肅穆悲涼又柔情萬種。31:22鋼琴如清風一般慢慢地撥雲見霧,如沉思,如留戀,如徘徊,如暗流般涌動。
勃拉姆斯降B大調第二鋼琴協奏曲(齊默爾曼演奏) YouTube鏈接:https://www.youtube.com/watch?v=y4YqWXmF9Dg

9)鋼琴四重奏Op. 60第三樂章
欣賞難度:1星

勃拉姆斯作品中的小清新。比起前面那些以複雜與震撼感動人的曲子來說,這首真的非常非常接地氣。基本上第一次聽就會喜歡上,我第一次聽時就被開頭大提琴的旋律吸引住了。1:37小提琴加入時像呼吸一般輕盈。6:25鋼琴重複了開頭大提琴的旋律,靜謐地飄浮在糾纏在一起的低音伴奏上。總而言之,單曲循環很多遍還是覺得這旋律寫得絕妙。
Brahms, Piano Quartet, C Minor, 3rd mvt, Andante, opus 60 (animation version 2) YouTube鏈接:https://www.youtube.com/watch?v=idJHl9rB7Cc

舒伯特
10)奏鳴曲D. 960
欣賞難度:3星

聽舒伯特比較少,這首是我目前最喜歡的。開頭給人得印象特別深刻,像是身處一片灰霾之中,四周都暗了下來,2:06時鋼琴沉重的敲擊後迎來一道曙光,6:50是更強烈的一次打擊,如同雷電一般,9:06和20:12又是一次次重擊後迎來曙光。聽第一樂章像是在經受一次次的洗禮,莊嚴神聖的旋律下潛藏著猶豫與孤獨。里赫特這個版本有些地方處理的比較慢,更能表達一種莊嚴神聖感。第二樂章從25:49開始,25:49和31:44的旋律更好地抒發出了孤獨,脆弱和糾結感。總是感覺第二樂章的意境和斯克里亞賓練習曲Op. 2 No. 1很像,都有一絲無法用言語形容的鄉愁感。舒伯特的音樂本來在我印象中是很平靜的,這首卻在平靜之餘用波濤洶湧的情感傳達給人一種難得的感動。
Sviatoslav Richter plays Schubert Piano Sonata D960 in B flat major YouTube鏈接:https://www.youtube.com/watch?v=tWuuf4Qd3UI

拉威爾
11)G大調鋼琴協奏曲第二樂章
欣賞難度:2星

終於輪到拉威爾了,他的很多鋼琴曲我都特別喜愛,尤其是這首鋼琴協奏曲。在這個視頻里,伯恩斯坦自己演奏鋼琴並同時指揮。開頭三分鐘都是鋼琴獨奏,旋律很動人,每次聽著都感覺像是在周末午睡過後躺在床上發獃。以前見一人評論得特別贊,大意是「每次聽到都會聯想到灰色的一天,一個人坐在海邊靜靜出神忘記了時間,3:25當長笛伴隨著鋼琴顫音進入時,驀然回首,身邊還伴隨著一群最要好的朋友。」從6:56開始,溫柔治癒的旋律加上鋼琴在高音區美輪美奐的伴奏,絕對是整曲最戳淚點的一段。
Ravel-_Piano_concerto_in_G_-_II_Adagio_assai_(L__Bernstein) YouTube鏈接:https://www.youtube.com/watch?v=ud6nbX5XKVk

12)Pavane pour une Infante Defunte(悼念公主的帕凡舞曲)
欣賞難度:1星

拉威爾除了波萊羅之外最流行的作品,據說題目和音樂沒有任何關係,只是他喜歡這幾個詞,就拼在一起了。我以前試著練過這首,雖然聽上去簡單但也不好彈,2:37和5:39重複了開頭的旋律。總的來講,這首和上面的G大調鋼協第二樂章氣質很相像,都有一種黯然神傷感。
Ravel: Pavane pour une infante defunteYouTube鏈接:https://www.youtube.com/watch?v=PuFwt66Vr6U
雖然我也很喜歡拉威爾的水之嬉戲,水妖和小丑的晨歌,但和流淚的衝動都掛不上鉤,就不放上來了。

巴赫
13)恰空
欣賞難度:3星

剛入門古典音樂時最喜歡的作曲家就是巴赫,而巴赫的作品中最鍾愛恰空,勃蘭登堡協奏曲和哥德堡變奏曲。恰空本來是為小提琴而作的,之後被改編為了鋼琴和吉他版,三個版本都極好,這裡放的是布索尼改編的鋼琴版。
小提琴版:https://www.youtube.com/watch?v=QqA3qQMKueA
吉他版:https://www.youtube.com/watch?v=BtT9cEipTos
十幾分鐘彷彿創造了一個世界。開頭主題簡樸卻惆悵,充滿幻想,隨著六十四個變奏的展開,或風馳電掣,或躊躇滿志,或喜悅中夾雜苦澀,或悲傷中充滿希望。巴赫帶領著聽眾一步一步游弋穿梭於一座迷宮似的城堡,最終回歸俯瞰時,一座恢弘的建築最終震撼的呈現在眼前,結尾又返璞歸真重現了開頭的主題,真如一場夢。(比較感動我的片段:3:42-4:53以及14:05到結尾)
恰空舞曲 巴赫YouTube鏈接:https://www.youtube.com/watch?v=sw9DlMNnpPM

同樣非常喜歡古爾德演奏的巴赫的哥德堡變奏曲,只是不太符合題目要求,這裡放一個視頻鏈接:https://www.youtube.com/watch?v=N2YMSt3yfko

莫扎特
14)第二十三鋼琴協奏曲第二樂章
欣賞難度:1星

莫扎特的鋼琴曲大多數給人的印象都是歡快的(比如K. 330和K. 331),而這首卻從頭到尾營造了一種蒼涼悲傷的氣氛。開頭鋼琴的獨奏彷彿是在一片森林中踱步,只有微弱的陽光從樹葉之間穿過來,1:03管弦樂如烏雲一般擋住了那一絲微光,第一次聽準會被那種蒼涼感所感染。雖然之後音樂中浮現了一絲自然的歡快感,但是整體感還是壓抑的。4:00又重複了開頭鋼琴的旋律,5:23時天空又被漆黑的烏雲遮住,雨滴開始從烏雲中滴滴答答地落下。7:12,7:20,7:27鋼琴重複演奏的音符像是小雨滴,打在臉上,落在樹葉上,滴在池塘里,濺起水花,激起漣漪,擾動心弦。
Hélène Grimaud Mozart Piano Cto No. 23, AdagioYouTube鏈接:https://www.youtube.com/watch?v=j8e0fBlvEMQ

貝多芬
15)第九交響曲
欣賞難度:4星

貝九就不必多介紹了,歡樂頌名氣太大。但我覺得能欣賞貝九還是不簡單的,我之前一直對貝九無感,直到去聽了一場現場音樂會。起初覺得最後的合唱過於冗長,聽音樂會時卻怎麼也不想讓合唱結束,被末樂章感動得無話可說。經過前三個樂章壓抑,掙扎,奮鬥,甜蜜等情感的鋪墊和醞釀,第四樂章歡樂頌會給你帶來一種前所未有的感覺,就算在古典音樂中也很少有作品能讓人體會到這種博愛感。沒有多少音樂會比貝九更讓你接近流淚的感覺。(第四樂章從42:57開始)
Beethoven Symphony No.9 - AbbadoYouTube鏈接:https://www.youtube.com/watch?v=yXC8BoiYFdU

終於輪到馬勒了
我是一年前開始接觸馬勒的,第一次聽是他的第六交響曲慢樂章,直接從路人轉粉。他一生中寫的作品不多,不過大部分都質量很高。每一部交響曲都值得去反覆聽。這裡列出來幾首比較符合題目的:
第二交響曲整首,第三交響曲第六樂章,第四交響曲第三樂章,第五交響曲第四樂章,第六交響曲第一樂章和慢樂章,第九交響曲第一和第四樂章。(第七,八,十聽得還不熟,不評價了)
下面重點介紹其中一首:

16)馬勒第二交響曲
欣賞難度:5星

毫不誇張地說,這一首比上面介紹的所有音樂都更接近題目要求。但欣賞難度也很高(也就是說,很難只聽幾遍就體會到它所帶來的感動。)如果沒有聽過的話,至少把上面介紹的15首中的10首以上聽熟後再來接觸這首。
然後強烈推薦這篇來自豆瓣的樂評:聽馬勒的《第二交響曲》
聽馬勒的樂趣就在於自己去發現探索,這樣才會珍惜馬勒給你的每一份驚喜與感動。很可能第一次聽覺得一片亂糟糟,隨著仔細聽的遍數越來越多,你會在這裡那裡無意中發現許多感人肺腑的片段(具體在幾分幾秒就不劇透了,等你去發現),再多聽幾遍你就很可能會成為馬勒的粉絲。
如果你很好奇為什麼這首會作為本答案的壓軸,請直接跳到1:26:08一直聽到結尾,感受一下伯恩斯坦的肢體動作和表情。想像自己在大教堂里欣賞如此帶感的演出,主題還是關於復活,如何能不被感染?
馬勒《c小調第二交響曲(復活)》伯恩斯坦指揮 YouTube鏈接:https://www.youtube.com/watch?v=Bdc5n562zZg

「Beauty makes us cry because we fear it can"t last. Mahler teaches us to cherish the wonder of each moment.」——Michael Tilson Thomas

「音樂之美稍縱即逝,美妙的事物都不會持久。
馬勒讓我們學會珍惜生命中每一刻的驚喜與感動。」

以上這句話和本答案開頭那句話均出自Keeping Score系列紀錄片:《Gustav Mahler: Origins and Legacy》強烈推薦觀看!
第一部分鏈接:Keeping Score:-Gustav Mahler: Origins on Vimeo
第二部分鏈接:Keeping Score:-Gustav Mahler: Legacy on Vimeo

之後是題外話。
第一次在知乎回答問題就收穫了這麼多贊真的很令人驚喜,謝謝各位!
整個答案有點長,雖然這些音樂都可能給人流淚的衝動,但真正讓人達到流淚地步的音樂,我聽過這些裡面只有馬勒第二交響曲。我從聽古典音樂入門到現在一共就兩年多,很多古典樂的領域還接觸不多。對於喜歡古典音樂的朋友們來說,只要你喜歡就去多聽多探索。

我覺得好音樂不一定非要把你感動到流淚,比如說讓人會心一笑的古典樂也很難得啊: )

謝謝觀賞!


上個月聽了一個現場的馬勒八。情緒一直是很不穩定的狀態,到現在想到這部作品仍然不穩定。一方面被音樂本身感動(我現在聽音樂已經很少有情緒化的波動了),另一方面,我覺得在馬勒的第八交響曲面前,我寫的所有東西都是沒有任何意義的。讀碩士的時候,我的老師跟我說過,他讀博士時候的一個作曲老師,某一天開始就再也不寫新作品了,因為他覺得自己再寫也超不過之前的那些大師,所以自己的寫作沒有任何意義。當時我還不太能理解這種頓悟感,聽了馬勒第八後,我現在也懂了。


(持續更新中)
Saint Saens - Danse Macabre 聖桑-骷髏之舞。這首曲不是因為感動而感動,而是因為好聽而感動,而想哭。我聽得CD版本是西電版本的費城交響樂團(還是波士頓)演奏的,迄今為止聽到最好的版本,當然很大一部分得益於錄音技術。但還有一個重要因素,速度夠!哈哈。骷髏之舞,如果速度不夠,那種驚悚,一大波骷髏逼近的壓迫感出不來。除了速度,弦樂器摩擦琴弦的那種特有質感也要出來,金屬音,狼音,摩擦,都不要緊,要的就是吱吱咯咯的骨骼摩擦的效果,不然就失掉這首作品的趣味了。
5.19更新
交響曲:
Tchaikovsky Symphony No.1 柴一。https://www.youtube.com/watch?v=81DUYeWLUFY
推薦一個比較好的演俄羅斯作品的樂團,Orchestre du Theatre Mariinsky conducted by Valery Gergiev馬林斯基劇院樂團,指揮為瓦列里 格吉耶夫。他們在法國演了老柴的交響曲全集。這個團不僅顏值高,而且在瓦列里的調教下,演奏風格充滿濃郁俄羅斯風情。瓦列里,著名的「小牙籤」指揮家。
繼續更新
Brahms Symphony no.3 # 3rd mov. 勃拉姆斯第三交響曲 第三樂章。 這裡強推Sergiu Celibidache 指揮慕尼黑交響的版本以及Sir Barbirolli指揮維也納愛樂的版本。看過阿巴多,蒂勒曼,伯恩斯坦的版本,都處理得過分慢了,個人覺得失去了旋律本身自帶的流動性,而且旋律在各聲部之間來迴流淌的連貫性不夠,導致少了那種一波接一波,音樂迴環曲折但依然不斷向前的感覺。
Celibidachehttps://www.youtube.com/watch?v=KWqnvV28op0
Sir Barbirollihttps://www.youtube.com/watch?v=2tB2SLLnPZg

繼續修改,歡迎討論

-------------------------------------------其實我這是我打出來的昏哥線--------------------------------------
接受了題主的私人邀請。結合個人欣賞的和演奏的經驗,枚舉了一些:

交響樂:
1.首推 dvorak no.9 symphony 2nd mov.德沃夏克新大陸交響曲 第二樂 章.個人比較推薦Sergiu Celibidache 指揮德國慕尼黑交響的版本,欣 賞他的指揮藝術!雖然處理得比大部分的版本要慢,但是樂曲情緒表 現得很充分。https://www.youtube.com/watch?v=_9RT2nHD6CQ
2. Beethoven no.7 sympnony 2nd mov. 貝七第二樂章。大部分因悲傷 的情緒觸動淚腺的都出自交響樂第二樂章。當所有聲部最終彙集的那 一刻,才體會到由簡單旋律迸發出的偉大力量。https://www.youtube.com/watch?v=pKOpdt9PYXU
3. 怎麼能少了Smetana My fatherland 的 Vltava。斯美塔那-沃爾塔瓦 河。原先看的一個不錯的現場版找不到了,先上這個,速度和音準還比較舒服。https://www.youtube.com/watch?v=Zz9okzlhDSk
4. Verdi- the force of destiny overture 威爾第的命運之力序曲。https://www.youtube.com/watch?v=GHk1RmPzA5E瓦列里版本的 :)
5. 來個Stravinsky fire bird final 鎮樓。斯特拉文夫斯基 火鳥終曲。https://www.youtube.com/watch?v=RZkIAVGlfWk瓦列里+維也納愛樂,速度比不上美國樂團,個人覺得stravinsky的序列作曲法旋律線不能得到充分體現。
6. Tchaikosky March slav老柴斯拉夫進行曲。https://www.youtube.com/watch?v=YwqdOhF6LhE伯恩斯坦版
7. Liszt Hungarian Rhapsodies李斯特的匈牙利狂想曲交響樂版。https://www.youtube.com/watch?v=goeOUTRy2es

協奏曲
1.受 @乙丙丁 的啟發,dvorak cello concerto 德沃夏柯大提琴協奏曲 Mischa Maisky的版本,以及Elgar cello concerto 埃爾加大提琴協奏曲Du pre 的版本,用生命在演奏。https://www.youtube.com/watch?v=llB7NaWLUc4 Du pre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_7vO1YlnNqQMaisky
2. Sibelius violin concerto 西貝柳斯小協,Heifeitz 或者Maxim Vengerov 的版本都很好。https://www.youtube.com/watch?v=YsbrRAgv1b4Maxim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yvy9lS5DC4Heifetz
弦樂小曲
1. 白毛女四重奏版,認真的。
2. The song my mother taught me 帕爾曼版。https://www.youtube.com/watch?v=IDGYNFXbKV0
3. Bach cello suite no.1 in G巴赫無伴奏大提琴組曲,推Mischa Maisky 教堂版本。https://www.youtube.com/watch?v=mGQLXRTl3Z0
4. Chopin nortune n.20 肖邦夜曲20號,Sarah Zhang的版本。https://www.youtube.com/watch?v=M45OqxSOYMc放了個小時候的,情緒特別乾淨,還有梅紐因作為她的導師的採訪
5. 突然想到了vitali 的恰空舞曲Chaconne,管風琴的聲音下雨天聽很舒服。Heifetz版本https://www.youtube.com/watch?v=97xlBipnzG8有人說海菲茲技術過於冷峻,個人認為正是技術到達了爐火純青的地步,感情也得到了進一步升華,摒棄了很多矯揉造作的部分,更顯得直接富有力量。


沒想到一個古典音樂的話題會有這麼多人關注。

EPISODE 1

兩年前有一次出差,坐飛機回來途中,照例插上耳機。貝多芬D大調小協那熟悉的旋律回蕩在耳邊。

《貝多芬d大調小提琴協奏曲》(大衛·奧伊斯特拉赫)(廣告較長)

大概是人在三萬英尺高空,離上帝較近的緣故吧。在那一瞬間,我突然覺得自己回到了大學時代,在寢室里坐著聽貝多芬小協。

眼淚止不住的下來——突然覺得大學時代是如此的令人懷念,那段時光是如此充實,陽光和草坪,自修室、機房和球場,漂亮的女生和白髮的先生。而現在身處社會,日復一日,不是在地上就是在天上,光陰歲月就像按了快進鍵一樣飛快地在眼前掠過。

我就這樣一直下去么?在貝多芬小協的背景音樂中,我暗自下了決心,也是人生中第一次產生如此決心:賺錢不能作為人生的唯一目的,我一定要活得更有價值。

第二天,我就註冊了知乎。


柴可夫斯基鋼協一。最近一次回國,飛機在午夜途經空闊的西伯利亞,舷窗外一片漆黑。我再向外看的時候應該是剛飛過葉卡捷琳堡,那瞬間才明白小時候常常在作文里說看到了滿天繁星有多蒼白——像這樣,星斗就在自己身側,滿眼的璨爛,根本不知道該看哪裡好。遠方紅色的一顆在當時的季節應該是參宿四吧。靜默的時空,像旋進了銀河。那時候正好播到鋼協一,不知道老柴寫的時候是不是想到了這片土地上的高山大水。但彼時的我覺得這旋律里恢弘的驕傲能把山,把水,甚至把其上的這片星空都裝下。鋼琴的悲壯和篤定和終於在提琴噴薄而出的時刻被烘托出一種旗幟上揚的氣氛,很有種儀式感。嗯想到最貼切的描述又是個中學作文常用的浮誇詞兒,摧枯拉朽。

拉二拉三就不用多說啦,好聽的感覺如果能用文字描述出來,要浪漫主義幹嘛:)

另外有一次激動到淚奔的經歷大概是被一種叫民族自豪感的東西促使的。兩年前北京交響來倫敦southbank centre演出,李飈一首打擊樂鎮場,最後譚利華指揮北交和部分倫敦交響樂手合作完成了貝九。第四樂章本來就那麼燃,加之台上神情專註的樂手們的熟悉的臉孔,我還沒到結束就已經控制不住的哭了。最後全場起立鼓掌的時候心想,在英國這麼多年,還是第一次這樣為同胞驕傲呀。

同樣的感覺也發生在2014年bbc proms第二場,中國愛樂演奏了pomp and circumstances和老柴等等,安可了天佑女皇,把英國老頭老太太逗得不亦樂乎,各家review也一片叫好。

最後想說的是,也許對俄羅斯作曲家的偏愛與小時候聽慣的歌曲(比如紅歌,比如新聞聯播開頭),甚至是整個民族性的審美基礎有密切聯繫吧。說都來自東方,說文化基底同宗同源似乎太玄,但那些優秀的經典旋律的創作者,誰能說他們不曾深受影響呢。


看到基友答了...也來獻獻醜...

聽到現在我真的聽哭過的有兩首,莫扎特安魂曲安魂和布魯克納第七。雖然當時聽哭和心境也有點關係,但莫安魂是我接觸馬勒布魯克納之前在我心中地位幾乎和貝九等同的曲目。尤其是切利的神版...一開頭木管一響起就有要流淚的感覺...

布七的話,我覺得不用多說了,被用來做帝國輓歌的曲目...雖然它是節制,理性的,但在我聽來卻幾乎是極度的痛苦...雖然說來有點民科,但自己覺得布七蘊含某種對人類與宇宙的關係的思考,有種無盡的渺小,孤獨感,以及無力感。【誤

其他有衝動的話就很多了...馬二大家都有提到了。第一次聽到的時候真是簡直要哭出來了,最後的高潮感覺幾乎達到了人類情感的極限了。

馬三也有提到了我也就不多說了,聽現場的時候Literally想要跪下來痛哭...

沒人提貝五我還是挺驚訝的,反正我第一次聽到富特巨人宮的時候簡直要哭出來,從此再不比較貝五版本。還有Egmont也是。

然而馬四卻沒人說...自己是馬四入的馬勒坑,聽了三次現場,每次都有聽哭衝動...【然而現場聽什麼都會聽哭233】雖然馬四是馬勒最「短小精悍」的一部作品,尤其是在前三作一部比一部宏偉的情況下,馬四算是一個很大的風格轉換,然而這並不妨礙馬四精巧的結構和對位。馬四第三樂章美的完全不亞於馬三末樂章,而最後的Das himmlische Leben 算是我聽過的最innocent的音樂,尤其是伯恩斯坦那版特地選了小正太來唱,心都要化了的感覺,只感嘆此曲只應天上有。
Kein" Musik ist ja nicht auf Erden, Die unsrer verglichen kann werden.

以及居然沒人提馬九.........馬九我花了很久才聽進去...然而第一次聽就覺得開頭的動機很美...如同一個童話的開篇"A long long time ago......"。 馬九第四樂章是我覺得馬勒作品中最煽情的一個樂章了,用「聽哭的衝動」來形容真是遠遠不夠,幾乎每一個音符都在敲打我脆弱的心靈,最後一切一切歸於平靜已經讓我有種死而無憾的感覺了【嗯我就是這麼矯情】

最後說個大俗...巴赫的Air...雖然是俗的的不能再俗的曲目,雖然東德大師和東京現場已經被吹爛了,但還是不得不說之前無意間聽了凱格爾自殺前89年東京現場里的Air...實在是太太太動人了...自己都非常驚訝會被Air所感動,那種超脫的平靜感和悲哀絕對是比聽哭高級的多的情感。


首先我覺得,「聽了有流淚衝動」這種感受,可能對每個人來說都不一樣。音樂之所以讓人有流淚的衝動,多半是讓我們想起了某種場景(可能是自己一段悲傷的回憶,或者一段他人憂傷的故事),但是每個人對於這些場景的喚起是不同的。所以其實這題挺難回答。另外上面的答主們也說了很多優秀的曲目。

所以--這裡講幾個客觀上比較有戲劇性和情感因素的,和古典音樂曲目相觀的小故事好了&>_M,帶視頻鏈接方便直接點進去看

1.埃爾加大提琴協奏曲(杜普蕾):埃爾加大提琴協奏曲1樂章——杜普蕾

很多文藝少女(?)都看過一個電影,叫《她比煙花寂寞》,其實這部電影是根據天才大提琴家杜普蕾的經歷改編(誠然改的有點離譜),比如百度圖片搜「杜普蕾」出來的排在第一名的圖片其實就是電影劇照。

這個妹子呢,從小就特有音樂天賦,拉琴風格也是吊炸天。十六歲就成為職業演奏家。和無數名團名指揮合作,遺憾的是不到30歲就患了多發性硬化症,很快就離開了舞台,去世時不到40歲。《埃爾加大提琴協奏曲》是她的成名作品,也是她在最後一次公開登台時演出的作品(電影里也以此曲為主題不斷反覆),第一樂章的旋律將演奏者本人命運的戲劇性與悲劇性無限放大。著名指揮家祖賓梅塔都說了:「那是杜普蕾拉給自己的宿命之歌。」

2.莫扎特《安魂曲》(伯恩斯坦紀念亡妻版):莫扎特 安魂曲(伯恩斯坦悼念亡妻版,中文字幕) 視頻

話說莫扎特有個電影啊你萌有沒有看過(跑題了親),總之呢,看了大家就會知道,《安魂曲》這個作品,算是莫扎特在臨終前斷斷續續創作完成的,也許是感到了上帝的召喚吧,反正也是神作級別的曲子。

這個版本呢,指揮是伯恩斯坦。著名指揮家伯恩斯坦老師呢,其實是個真基,年輕時結過婚有過孩子,不過後來就果斷出櫃了。對,你們也許要問了,都出櫃了還紀念啥亡妻!其實伯恩斯坦老師作人還是挺厚道的,在出櫃好多年以後,他太太查出來得了癌症,老師毅然回到妻子身邊照顧,直到兩年後妻子去世。在妻子去世一年後,他錄製了這張唱片,並以妻子的照片當作唱片封面,就是這個:

好看啊……總之雖然普遍(?)認為這個版本和莫扎特曲子的原旨有出入,指揮在某些處理方面因為感情因素作了一些拖慢延長處理,不過也不失為值得一的的演繹。

(不過我覺得聽音頻就好,伯恩斯坦老師的指揮風格太跳脫,總感覺像萬磁王在發功啊有沒有……


3.舒伯特《未完成交響曲》(琉森樂團紀念阿巴多版):2014-4-6琉森節日樂團紀念阿巴多音樂會

舒伯特的《未完成交響曲》呢,是一個比較特別的作品,一般交響作品,都有四個樂章。這首呢,只有兩個樂章,不過儘管這樣也很完美大家不要在意。

阿巴多和上面的伯恩斯坦老師一樣,也是一位傳奇指揮大師(廢話),中國人民愛稱他為「紅太陽」啊有沒有……琉森樂團呢,算是由他一手復興的樂團。他去世前與琉森樂團合的最後一首曲目就是這首《未完成交響曲》,在他去世後的紀念音樂會上。琉森樂團以「無指揮」的形式再次演奏了這首曲目。

指揮台上沒有人嗎?

不,那裡有阿巴多的亡靈。

(我在說啥?)

最後說一句啊,國外觀眾素質就是高,曲子結束之後大家集體默哀沒有一個亂鼓掌的。

先寫這些吧……大概……待續?


目前聽到最符合題中描述的應該還是馬勒第三交響曲第六樂章…

----------------
看大家都答了好多 我也稍微加幾個。抱歉全都是大部頭作品,我就喜歡聽大部頭的(*/ω\*)
莫扎特安魂曲。@Mario Andretti 也提到的,從第一個音開始就止不住流淚(誤
莫扎特第20鋼協。去年剛拿到新出的阿巴多和阿格里奇的版本時第一樂章開頭真聽哭了……
馬勒第二交響曲(主要是最後幾分鐘)。阿巴多的琉森復出音樂會聽哭過……
順便提下馬三聽哭的也是和阿巴多有關,尼爾森斯指揮琉森的阿巴多紀念音樂會。為什麼總是阿巴多_(:з」∠)_
馬勒第十交響曲(庫克版)。這個得聽完才哭得出來吧(我是這麼覺得)。
布魯克納第七交響曲。Literally好聽到哭。
布魯克納第八交響曲。第四樂章響起時,不知如何用文字形容內心的感受。
布魯克納第九交響曲。第三樂章的結尾……
貝多芬第九交響曲。我覺得這個應該不用多說。
勃拉姆斯第一交響曲。這個是在聽現場的時候第一次有這種感受的……
勃拉姆斯海頓主題變奏曲終曲。
穆索爾斯基《圖畫展覽會》之基♂腐大門。
弗雷安魂曲。
埃爾加大提琴協奏曲。
瓦格納《尼伯龍根的指環》。要全曲一口氣聽完,你會淚流滿面的相信我嗯。
理查·施特勞斯《阿爾卑斯交響曲》。尤其是日出(Sonnenaufgang)那一段,同樣是日出,比查說感人多了。

// 本來想說老肖,但總覺得他的作品前一樂章悲壯到哭,後一樂章立馬齣戲,還是算了……
評論有人說我黑老肖( ̄へ ̄)那我來推薦幾個
肖斯塔科維奇第八交響曲第一樂章
肖斯塔科維奇第十交響曲第一樂章


別的想到了再加……好聽的太多了就不一一列舉,主要列一些我覺得符合題目描述的「好聽到哭」以及「有流淚衝動」的作品。


貝多芬奏鳴曲op.109,op.110的開頭,彈幾個音之後就眼眶熱熱的,110的賦格,每次聽都心潮澎湃。

舒曼克萊斯勒偶記!第二段開頭,還有中間插段以後回到主題,但是在降G大調/升F大調上,每次聽現場必哭!

肖邦第二敘事曲所有小行板部分,特別是中間部分幾個半音向上進行的和旋,推向急板的高潮那段,簡直。。。

李斯特音樂會練習曲嘆息的開頭,還有小音符快速跑動之後再現的主題(和聲不同,旋律改成三度),如果彈得好那真是。。。

穆索爾斯基圖畫展覽會的開頭,尤其加上和弦的,這種大小調混合的東方和聲真讓我hold不住。。。

先寫這些,以後想到了再補充


我聽音樂流淚一般是因為音樂在恰好合適的心情和個人境遇中觸動感情了。讓我流淚的往往是平時放鬆時聽的最溫暖最舒緩的簡單音樂作品。尤其是當經歷了孤獨,艱辛,無助,內心的痛苦掙扎之後,簡單又溫暖的音樂像五月的陽光一般把人擁抱住,讓眼淚一下子流出來。

(「簡單」並不意味著技巧簡單或者缺乏內涵,僅指一種感受。)

貼個剛聽了隨手排的曲目單:

Britten: A Midsummer Night"s Dream, chorus:" On the ground, sleep sound"

Ivor Gurney: Sleep

Bach: 3-Part Invention, g minor

Goldberg Variations, aria

Monteverdi: Sì dolce è"l tormento

Schubert: Impromptus D 899 No.3

Morten Lauridsen: Sure on this shining night


占坑。

馬勒系列,前面好多人提到的馬二馬三。
馬五第四樂章,打這段話的時候正好聽到第四樂章,雙眼濛霧。
馬六第三樂章。馬六是馬勒入坑曲,其實一三樂章都很棒,第四樂章則是非常震撼,不過有點不符合題主說的想哭的感覺。
我感覺真正想哭還得是馬九。
馬九第一第四樂章。高考英語前一晚洗腦循環馬九第四樂章,邊聽蒙被子里嚎啕大哭到哭累了睡著…那是真的靈魂都在顫抖的感覺,長久時間裡積壓的情感都炸出來了。你與音樂共振了然後爆發出極強的能量。已經不是想哭這種程度了。
總之馬勒的作品很多都有類似強烈的情感,值得反覆地、反覆地,不同版本對比著去聽。


巴赫的《恰空》

尤其是Hilary Hahn的版本。
http://v.youku.com/v_show/id_XNTA3NTk5Nzc2.html?f=18898083

這是首孤獨的曲子。最好在孤獨的時候,調暗燈光,放大音量來聽。
全曲唯一的一把小提琴延綿不絕,穿引的小調和弦像接連的浪頭,能夠淹沒孤獨和自己。
巴赫的《恰空》會讓我聯想到昆德拉的一段文字:「噪音可有個好處,淹沒了詞語。」 …… 所以,在那一刻,他朦朦朧朧卻全心全意期待著的是沒有任何束縛的音樂,是一種絕對的聲音 …… 將一勞永逸地吞沒他的痛苦,無聊,以及空洞的詞語。

恰空本為舞曲,這讓我想起曾經聽過的一句評價:[Hahn的表演]像是與愛人的最後一支舞。每一次溫柔的弓弦相觸,每一聲不舍的音符,不過都是即將終結的幻象。


推薦幾個前面沒人提到的。

Francis Poulenc 弗蘭西斯普朗克
- Stabat Mater 聖母悼歌。 繼承了Faure傳統,新古典主義傑作。從一開始就催人淚下。
- Concerto for two pianos。 旋律極其動人。
- Sonata for flute and piano。 Poulenc極其擅長寫旋律。這首聽來上癮。

Rachmaninov 拉赫瑪尼諾夫
- The Isle of Death 死亡島。取材阿諾德勃克林(Arnold B?cklin)的同名畫作。

Edgar Elgar 埃爾加
- Cello Concerto 大提琴協奏曲
這個不用解釋。杜普蕾的演繹。淚流成河。

Cesar Franck 弗朗克
- violin sonata 小提琴奏鳴曲
- Piano Trio no.1

Gustav Mahler 馬勒
馬勒的每首交響作品的現場都足夠催人淚下(當然是指足夠優秀的演繹)。前面答案提及不少。
這裡提一首他為數不多的短作品Piano Quartet in a minor, a小調鋼琴四重奏。電影《禁閉島》里引用了這一曲。聽來震撼。

Shostakovich 肖斯塔科維奇
幾乎全部四重奏作品。

Sibelius 西貝柳斯
- Violin Concerto 小提琴協奏曲。旋律最動人的小提琴協奏曲之一。

Franz Schubert 舒伯特
- Death and Maiden 死神與少女。
- Gretchen am Spinnrad 紡車邊的格雷琴。
舒伯特的歌曲Kunstlied 甜蜜婉轉,旋律動人。前一首是四重奏,且是古往今來公認最優美最powerful的一首四重奏之一。後一首則是舒伯特創作的無數歌曲中最為催淚的一首之一。

Edvard Grieg 格里格
- Piano Concerto 鋼琴協奏曲
- String Quartet no.1 弦樂四重奏第一號

Leos Janacek 雅那切克
幾乎全部鋼琴作品。 他更有名的是《小交響曲》。但私以為更催淚的是他的鋼琴作品。

符合催淚這一範疇的古典音樂太多。當然古典音樂這一範疇本身就太廣。個人認為當代電影比如《絕美之城》(La grande Belleza)裡面的許多配樂,就屬於極其催淚的古典樂。

另外可以根據樂器或者體裁genre尋找催淚系的音樂。比如Cello sonata或者Cello Concerto是著名的悲傷系音樂。古往今來許多大師在這些genre上創作過極其動人的音樂。


聽古典流淚的次數太多了。隨意記下自己能想起來的幾個。


被音樂之恢宏壯麗徹底征服以致流淚的:

索爾蒂指揮貝多芬第九交響曲第一樂章。我直接就覺得這是富特的1942年3月22日那個神版貝九之後最偉大的貝九版本,其史詩般的宏大氣勢無人能及。

切利指揮貝多芬第七交響曲第二樂章。一開始聽時還嫌慢,聽到高潮部分直接服了。

一個比較冷門的:2010年BBC Proms上Ottorino Respighi指揮皇家愛樂樂團的Stokowski改編管弦樂版巴赫BWV582和BWV565。在Youtube上聽到這兩首,驚為天人,自己轉成MP3下下來收藏。兩首曲子的恢宏氣勢在整個管弦樂團的演繹下簡直令人嘆為觀止,足以和布魯克納馬勒最宏大的作品相抗衡。

約胡姆Altus版布魯克納第七交響曲第一樂章和第二樂章,感覺他老人家指揮完這場基本就羽化登仙了,太神了。

布魯克納的整首第八交響曲,個人心目中的古典音樂史上最偉大的作品,征服我絕對不止一次了。切利的EMI版和里斯本版,朱利尼版,卡拉揚版,旺德的呂貝克教堂版,都是幾乎能把我聽到跪下流淚的作品。

切利指揮的布魯克納第四、五、六交響曲也都聽哭過。布魯克納音樂中那種鋪天蓋地宇宙洪荒的氣勢,真的是整個古典音樂史上都難逢敵手的,除了馬勒和瓦格納。

說到馬勒,他在氣勢上最征服我的是第二和第六交響曲,其中以拉特爾的馬二和卡拉揚的馬六最佳。兩首都是經過層層鋪墊,在最後一個樂章迸發出驚天動地的衝擊力,尤其是馬六第四樂章那幾下大鎚子,每一下幾乎都能把人震傻。


被音樂超強的情感衝擊力給聽哭的:

切利指揮的巴赫B小調彌撒垂憐經(Kyrie),別的不說,切利版本把開頭那種悲天憫人的感覺完美表達出來了,每次聽都有一種靈魂被凈化的感覺。

里赫特彈奏的貝多芬第29鋼奏第三樂章。能把我聽哭的鋼琴作品不多,這是其中一個。這個樂章是個人心中貝多芬鋼琴作品的最高成就所在。

喜聞樂見的烏拉尼亞英雄(富特文革勒1944年12月指揮貝多芬第三交響曲)TAHRA版第二樂章,被時間模糊的音質掩蓋不住整個樂章蒼茫悲壯的氣勢,富特的演繹也已成傳奇。

多個版本的馬勒第九交響曲第四樂章都把我聽哭過。沒辦法,這個樂章堪稱古典音樂史上最煽情的樂章,一旦演繹得當,那情感衝擊力真叫個無法抵擋。朱利尼版,海汀克版,卡拉揚的金版和81年版,當然還有心中至高無上的阿巴多2010年琉森版,都聽哭過,我都快把自己是否聽哭來作為評判馬九版本的標準了。

我非常喜歡卡拉揚版本的馬勒第六交響曲,除了恢宏震撼的第一和第四樂章外,最重要的是他將第三樂章的慢板也演繹得無以倫比,

Andris Nelsons指揮琉森節日樂團的馬勒第三交響曲最後一個樂章。這一版本主要突出一個氣氛,因為這是在阿巴多去世後的紀念音樂會的曲目,看視頻時可以看到從指揮到樂手幾乎都是滿臉淚痕,現場觀眾莊嚴肅穆,很難不令人動容。


所以被古典這麼一洗禮過,聽其他音樂都經常覺得不夠勁呀。


看完了排名第一的答案,贊同之餘突然發現完全沒有提到我大柴可夫斯基,要說到感人淚下我柴的音樂應該是不會輸給任何一位上古巨神的啊,所以默默做一個我柴的小專輯:
1.憂鬱小夜曲
視頻封面柴可夫斯基 憂鬱小夜曲 帕爾曼小提琴 特米爾卡諾夫指揮列寧格勒愛樂—在線播放—優酷網,視頻高清在線觀看視頻
2.天鵝湖進行曲
視頻封面世界著名進行曲《天鵝湖進行曲》—在線播放—優酷網,視頻高清在線觀看視頻
3.六月船歌
視頻封面李赫特演奏柴可夫斯基《四季》之六月船歌 1982於莫斯科—在線播放—優酷網,視頻高清在線觀看視頻
4.第一鋼琴協奏曲第二樂章
視頻封面柴可夫斯基第一鋼琴協奏曲 郎朗演奏—在線播放—優酷網,視頻高清在線觀看視頻
5.小提琴協奏曲
視頻封面柴可夫斯基小提琴協奏曲 鄭京和小提琴 (1972) —在線播放—優酷網,視頻高清在線觀看視頻
6.最後壓軸最絕望交響之悲愴:第一樂章就已經能感受到極強的悲劇性與宿命感,第二樂章瞬間讓你 美到哭,第三樂章略微苦中作樂之後第四樂章立刻剝奪你的所有希望。唯一的建議就是平時沒事不要多聽!
視頻封面柴科夫斯基第六交響曲(悲愴)【卡拉揚版】—在線播放—優酷網,視頻高清在線觀看視頻


在知乎第一次認真答題好激動hhhhh。

聽古典樂聽到流淚,從樂曲本身上來考慮可能是因為這個曲子很優美/悲傷/恢弘/...,不過我覺得很大程度上還是和聽者的經歷/聽曲時的心境/對曲子的熟悉程度/... 有關。可能第一次聽一首曲子時覺得它平淡無味第二次聽就渾身起雞皮疙瘩。也有可能對某一個人來說意義非凡的曲子對其他人來說只是個陌生的一個名字而已。所以吧我覺得要想找到能讓自己聽到流淚的曲子還得看緣分hhhhh。

好了不說廢話了分享一下自己喜歡的曲子及youtube鏈接(翻牆什麼的不要問我 [逃])。有的曲子可能現有的答案已經提到不過還是包括在這裡吧,如果一首曲子被很多答案提到那說明它是真的十分好聽(Y)

==========================我是分割線=============================

(以下推薦沒有排名不分先後)

Dvorak String Quartet No.12 in F major (American Quartet), 2nd mvt
德沃夏克第12號弦樂四重奏(又名「美國」四重奏),第二樂章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muCGueV3fbE

既然題主提到了德沃夏克的小夜曲那就先推薦下他的American Quartet。其實整個quartet 4個樂章都很好聽,個人最喜歡第四樂章。不過既然題目要讓人流淚還是推薦一下第二樂章吧。悲傷的基調在主旋律出來之前就定下來了。然後主旋律出來後給人一種如泣如訴的感覺,好像想要放開高歌但又一直有所束縛有所保留,以至於到後面高音放開的時候整個人心都揪緊了。真正喜歡上這首曲子是幾年前一次備考備到心灰意冷,然後當時正好是陰天,於是躺在床上把它循環了一個下午。眼淚是有的,而且悶得快要喘不過氣來。

Schubert String Quartet No.13 in A minor (Rosamunde Quartet), 1st mvt
舒伯特第13號弦樂四重奏,第一樂章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JGO_qd4PTh4 (前14分鐘是第一樂章)

之前聽過這個曲子的live,然後又在Coursera上看一個叫The World of the String Quartet的公開課時對它有了更多的了解,裡面一句 「Schubert smiling through tears" 讓我有一種恍然大悟的感覺。不過要說smiling through tears的話最後到底是高興呢還是悲傷呢。都有吧。

Brahms String Sextet No.1, mvt 2

勃拉姆斯第1號弦樂六重奏,第二樂章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gJd6mk6gDrk

前面恢弘後面浪漫。美到哭。相比原本的六重奏更喜歡鏈接里樂團演奏的版本。以前有一階段寫proposal寫不出來就聽這個。聽著聽著就停不下來了(以及該寫不出來的還是寫不出來hhhhh =。=)

Saint Saens - The Swan
天鵝,聖桑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zNbXuFBjncw

又是一首美 到 哭 (=口=!)的曲子。
出自聖桑的 the Carnival of the Animals (動物狂歡節),很有趣的作品,可以去聽整首。在學校樂團有幸參加過這個作品的演出,印象頗深。當時到了天鵝這個樂章的時候打在orchestra上的燈光暗了下來,只留下兩個聚光燈給 solo cellist 和 pianists。旋律開始的時候真的整個人都陶醉了,就覺得這是我聽過最elegant的曲子沒有之一。(尤其是如果你把它和chicken donkey那兩個樂章放在一起比一下的話你就造了=u=)(當然我聽過的曲子也不多所以不同意這個 「最」 字的也不要噴我 [逃])
視頻帖的是yo-yo ma的版本所以清晰度什麼的都不要介意=u=

Borodin String Quartet No.2, 1st 3rd mvt
鮑羅丁第2號弦樂四重奏,第一樂章,第三樂章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GreUeqYWB4M (第一樂章在開始,第三樂章在12:12)

就是喜歡這個調調所以不多解釋了=u=

Dvorak New World Symphony, 2nd 4th mvt
德沃夏克「自新大陸」交響曲,第二和第四樂章
2nd: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J3QZd4KDNoU
4th: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vHqtJH2f1Yk

這個也不用解釋了,喜歡心潮澎湃類型的請戳第四樂章=u=

Mendelssohn Violin Concerto in e minor mvt1

門德爾松e小調小提琴協奏曲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t_uA_W1wB5A

最喜歡的小提琴協奏曲,尤其solo開頭。(我發現我越寫越懶了=.=...)

Oblivion, by Piazzolla
遺忘,皮埃佐拉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WX1hu_ANTqM

致郁向。這個有很多版本。網易雲音樂裡面搜得到一個 小提琴+貌似可能也許是小號(... [捂臉]) 的 duet 版本,挺贊的,不過不知道怎麼帖上來=.=。
另外強推Piazzolla的另一首 Libertango (自由探戈)。雖然可能不會讓人流淚(沒錯我還記得原來的問題是什麼[facepalm]),不過真心經典。

Benjamin Britten - Simple Symphony, 3rd Mvt Sentimental Sarabande

本傑明·布里頓, 簡單交響曲,第三樂章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cbWAxM12eOQ

嗯。曾經跟著學校樂團演出過simple symphony。在台上拉到這個樂章最後時的確已經流淚了。
你看樂章標題里都有個sentimental就知道它是真的sentimental了。
鏈接里的版本不錯。看conductor可以看出這個曲子想要表達的很多東西。
(我有點寫不下去了我要先把這個視頻看完 T. T)
。。。
(好了繼續)

Chopin - Ballade No. 1 in G minor, Op. 23

肖邦第一號敘事曲
https://youtu.be/Ce8p0VcTbuA

(沒錯我就是看了四謊才知道的這個曲子你咬我啊~[逃])
強推這個Krystian Zimerman的版本!強推!有自帶聖光的感覺=u=
(某個晚上睡覺前看的這個視頻。然後就睡不著了。)

好了下面來兩首中國的。

瑤族舞曲

Dance of the Yao People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dtch2HjmBQI

中國樂曲用交響樂團演奏出來,非常好聽。

梁祝
這個連鏈接都不用放。(才不是我懶呢。)

這首曲子吧,每個學小提琴的大概都會學。不過除此之外它對我也是有著特殊的意義。[仰角45度開始回憶。]
在我留學新加坡第一年的那個中秋節,那晚呂思清和廣州交響樂團來新加坡濱海藝術中心演出,演出曲目裡面就有這首梁祝。我當時坐在音樂廳最上面離舞台最遠的那一層。前面半場演出了哪些早就忘記了。只記得最後一首呂思清上台,當他奏出的第一個音符穿越整個音樂廳來到我耳邊時,我就已經在哭了。
可能是首次離家的人從未體驗過這樣一種鄉愁吧。它隨著台上的那些音樂家們飄洋過海找到了你,實實在在包圍著你,一波一波搖晃著你。你咬疼了手指,可是眼淚還是流出來。
一曲結束的時候,我看到周圍很多本地聽眾都在一邊鼓掌一邊抹眼角。
從年齡上來看,大概許多都是新加坡第一代/第二代移民吧。
他們感受到的又是怎樣一種鄉愁呢。

==========================我是分割線=============================

沒想到一下子寫了這麼多。。。
好吧最後讓我偏個題。下面的曲子大概不會讓人聽了就流出眼淚,不過我還是要推薦一下。
肖斯塔科維奇(Dmitri Shostakovich)的曲子第一次聽可能會覺得很詭異不過聽多了會愛上 &<3 。 Shostakovich String Quartet No.8 mvt 2
肖斯塔科維奇第8號弦樂四重奏,第二樂章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5w32a0TYhkk

大概是Shostakovich最出名的string quartet的最出名的movement。

Shostakovich String Quartet No.7 mvt 3
肖斯塔科維奇第7號弦樂四重奏,第3樂章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XvibOB1MF74

==========================我是分割線=============================

好了真的要結尾了。以上只是我作為一個非專業的古典音樂愛好者最近幾年聽起來有感觸的一些音樂。不喜輕噴 =u=
不過話又說回來,聽同一首曲子,每個人都會有不同的感受。所以最後還是要看緣分hhhhh。


最近是門德爾松第二弦樂四重奏。還記得第一次在現場聽的時候心都被融化了(當然阿波羅四重奏很牛逼)那曲子寫在門德爾松少年時間,正值處於人生困惑不得解的時候,很有同感。

以前初一聽布索尼改編巴赫的恰空都好感動,大概是這麼多年也沒去彈彈爛的人太多,又學了這麼多年現在的眼光看已經很難再去有「一聽就雞皮疙瘩」的曲子了。

不過布魯克納第七也很讓我感動。第二樂章是對瓦格納的輓歌。

福雷的鋼琴三重奏。法國音樂總是帶著一絲憂鬱感。。這曲子特別適合雨天喝杯小茶的時候聽。

勃拉姆斯的德意志安魂曲,巴赫的b小調彌撒。

暫時想到這麼多。


?北京喜訊到邊寨?
平莊愛樂樂團版


我好喜歡好喜歡拉赫瑪尼的鋼協2啊!


一些輕音樂就不說了
《埃爾加E小調大提琴協奏曲》,沒錯就是杜普蕾演奏的,第一次聽到第2min+的第一個高潮,有一種淚水充盈感,配上電影當時情節看效果更佳喲~(《她比煙花寂寞》,另我已經不想吐槽《富春山居圖》裡面用這曲子了?_?,當初聽到的時候內心幾乎是崩潰的)

《李斯特匈牙利狂想曲no.2》(英文學名太難拼了-_-||),前五分鐘旋律真的很有感覺,喜歡聽李斯特炫技可以從5"10開始聽,那活潑的感覺也是大讚(前後畫風有點不一樣啊喂)。 《殤》在國內的某電視劇里做過主題曲,叫《太多》吧,直接甩了我一臉的大提琴固執的憂傷-_-|| 其他的像《流浪者之歌》類似的悲惋肯定還有很多,建議題主多關注一些提琴曲~


推薦閱讀:

想要循序漸進地欣賞一些古典音樂,有哪些作品可以推薦?
為什麼說貝多芬的交響曲是無法超越的豐碑?
跟聽錄音相比,自己演奏樂器的樂趣在哪裡?
彈奏巴赫的作品時如何體現「嚴謹」?
彈古典吉他經歷過什麼甜蜜,痛苦,享受以及煩惱?

TAG:音樂 | 古典音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