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尋找興趣愛好,分析自己的長處,如何找到目標?
在這件事上有幾個原則:
1.隨便走走比原地不動好。
2.總有難以避免的彎路。
3.越是開始越容易徒勞無功,進入一定階段後自然會一日千里。
4.走錯了重新來。
5.很多天賦是一種衍生品,而非原生態。
6.懶人必須死。
把手邊的事做到很好,就知道下一步怎麼走了。
---------------------------------------------------
如果你不知道下一步往哪走,就把手邊的事情做好。把手邊的事情做好,做到很好,就知道下一步怎麼走了。
為什麼這麼說?
因為你如果不知道自己喜歡什麼,不知道自己以後的生活怎麼安排,只能是因為你的思維不夠有高度。你想不到幾年之後的自己。
另一個原因是你沒有足夠的能力——分析能力,溝通能力,合作能力,發現問題的能力——去做你想做的事。
「看似複雜的現象,其實不過是簡單的投影。改變視點,或者把視點提高一個觀察角度重新來看待問題,其實答案就簡單明快地出來了。例如十字路口交通堵塞問題,三維的觀點用立交橋就可以解決。」
這是稻盛和夫在《活法》中說的。只要思維能力提升了,問題自然就解決了。也就可以很明了自己近幾年的安排。就會知道下一步怎麼走。
思維的提升和做好手邊的事情有什麼關係
深入做一件事就會突破思維的局限。因為做事的時候是在直接體驗事實,而不是通過語言來認識事實。如果你的思維總是停留在現在的水平,是不能把一件事做好的。為了把這件事做好,做得超出你原來的能力,你就要開放自己的頭腦,學習新的知識,提升自己的思維和技能。
你為什麼會遇到這樣的困難?而別人沒有遇到?你為什麼會這樣想?而別人那樣想?因為這是你的獨特性造成的。也就是說通過在做事過程中遇到的困難,我可以認識自己。這也是張德芬講的「每一個關係都是認識自己的通道,每一件事都是包裝特別的禮物」的意思。
通過做事,做一件事,深入地做一件事,可以認識自己,提升自己。隨著事情做得深入,你的思維也就在提升了。思維提升了,義理上的辨析也就沒必要了。
做好一件事,這也是一個人通往自我解放的道路。佛教中的「精進」也是這樣的道理。「精進」可以提升人的思維能力。用哲學的話來說,就是在改造世界的過程中改造自己。
同時,你在做好手邊的事情的同時,也鍛煉了你的分析能力、總結能力、合作能力等等。這樣,你也就有了做自己想做的事的資本。
《聖經》上說,「凡奮鬥的必經歷成長。凡含淚播種的,必含笑收穫。」這其實是古老的哲學智慧,而不應該僅僅被理解為信仰的範疇。
如果你是真心發問的,我相信做兩件事你就會有很大的改善。答主親測有效,強烈推薦。名字我自己起的,重點看做法:
1)50個重要經歷。
方法:現在(對就是你看到答案的這一瞬間!),在紙上寫下50個印象比較深的經歷,描述自己是怎樣的人,自己想做什麼,自己擅長做什麼,內容不限,隨便寫。
說明:50個只是最小數目,越多越好。為了增加動力,減少疑惑,我說一下我的經驗:一般寫前10個事情的時候沒啥感覺,而且都比較外在。但是寫到20個事情以後就會感覺到有困難了,你因為對自己的了解可能還不夠寫20個事。但是沒關係,繼續寫,寫到30-40個,就會有感覺了,會覺得自己很多想法慢慢湧現出來。到了50個的時候你會覺得還想寫。寫完以後你可以回顧一下,你會對自己是什麼人,喜歡什麼,擅長什麼,想做什麼有更深的認識。整個活動大約30-60分鐘。
2)3件牛X的事兒
方法:今天開始(對就是今天也算!),每天晚上(或早上,根據自己習慣),記錄一天(或者前一天)做的比較讓自己覺得牛bi閃閃的事情,3件。
說明:理想狀態是每天3件,想不出來就1件,重點是堅持。100天(或者某個具有意義的時間點,比如21天,一個月,一個季度等)後回來看一下,你就會發現自己做什麼事情做得最牛bi,這個問題應該也會得到一定程度的回答。
最後是要說一下大家的答案中都提到過的,嘗試。你可能覺得我都試了那麼多方法,問了那麼多人都沒了解自己,這兩個事兒真的靠譜么? 我只能說,反正都試了那麼多了,再試一個嘛。如果這兩件這麼簡單的事情都不去嘗試,那再看多少人的答案,可能都沒法解決這個問題。
-------附上樓主做的記錄,用來證明這個事情確實是可以做的-------
分享一下我的體會:
1、從簡單到複雜,從隨意到專註。大多數時候,我們上網看一條新聞,其實並不是自己本來就想搜到這條新聞去看的,而是被動的看,很明顯這不是我們需要的信息。但是我們為什麼還會看呢?就是沒有目的性,再進一步說是沒有企圖心,不知道自己要做什麼。還有一個原因是沒有緊迫感,但想一下我們每次臨近考試了,是否很有緊迫感,會看完平時幾天都看不完的書。
看完一條無用的新聞後,接下來大多數人會幹什麼,繼續無目的的跳轉鏈接,一看時間竟然過了多半天了。這麼浪費時間,那我們是不是就不應該看新聞了呢?其實並不是這樣,回想一下這多半天你是否也學到了一點東西呢?肯定是,這就像汪洋大海你只撈起一滴水,但是某些傢伙可能憋在圖書館一天,看了一部大塊頭50頁,那他撈起了一碗水,一周後,一個月後,一年後,日積月累他他找到了自己的方向,變成了你心中的牛人。你就是從簡單起,而大塊頭就是找到路了。同樣的道理,不要指望一下就找到你想要的、喜歡做的事,這本身就是一個過程,在尋找的過程中,你會不斷修正,慢慢找到。從刷新聞到上路,這只是一個過程。
2、從你到他的過程,就是找到自己喜歡做什麼的過程。大家都知道大塊頭成了牛人,你也想學。於是直接學他去圖書館悶一天,結果可想而知,連一頁你也看不下去。那為什麼造成這種結果呢?錯在哪了?你太想走捷徑,直接就想要看經典、學專家、上路。可是你有那底子嗎?沒那底子,潛意識就抗拒,潛意識抗拒就犯困。這麼一折騰,估計忙了一年,也就才一瓢水的量,現在讓你一碗一碗的撈水,志比天高啊,可是腦袋空空,簡直不如跳海放棄。那你還有沒有機會呢?當然,那個大塊頭,都是和你一樣過來的,刷手機,某天學了點新東西,看了條新理論,再刷,又看到一點,底子又厚了一點,也是日積月累的,有了些底子,後來你就看到他坐在圖書館啃大部頭了,這時他當然不困了,前期做了那麼多準備,手機不是白刷的,潛意識並不抵觸這些專業書了,良性循環,再加上一些興趣和目標,越讀功力越高,越讀越經典越專業,當然就變得高出普通人來了。而你呢,其實一直都走在路上,何時是個頭,這是個量變到質變的過程。你想快點撈滿水,那隻能投入更多精力,集中大量時間在你感興趣、關注的方向,那自然就快了。
3所以說呢:耍手機(這裡只是以玩手機為例、可能是籃球、可能是打遊戲、旅遊等)不要時間太長,跳過來跳過去,漸漸的從一個緩慢的過程中你就會找到喜歡的方向、事情。從簡單入門開始,多讀、多想,大量的專註於你所感興趣的方向。在入門中,會不斷的有某個領域的專家、達人常被提起,以及他們介紹的書籍或所在領域的知識信息,那就是你應該了解的。看過這些後,你就會有提高進步,再結合自己的狀況,你已經很了解自己了,自己喜歡什麼,要怎麼辦,看什麼書,怎麼找這些書你都就清楚了,已經不需要問別人了,而是回來幫助小白回答問題,分享經驗了。
4切記沒有基礎的,不要總想找捷徑,上來就要找到方向、目標、興趣,先從簡單的開始。
分享一下我的觀點,先是如何尋找興趣愛好(你所喜歡的),如何找到目標(你所想要的):
假如不能馬上想到自己喜歡什麼,想要什麼,不妨先從做減法開始:想想你討厭什麼,不要什麼,並把這些一一排除。慢慢地,你就會發現你的選擇越來越少,你喜歡的東西和你想要的東西會逐漸有一個模糊的輪廓,照此下去,你會漸漸清楚你喜歡什麼和你要什麼。在這個過程中,需要做到思考和行動的結合:當通過思考無法作出選擇時,不妨大膽地先做一個選擇然後儘力嘗試;當你在儘力嘗試後發現越來越迷茫時,不妨停下腳步思考是不是該換一換路了。如果經歷種種嘗試和思考後依然無法找到你所喜歡的和你所想要的,那或許你喜歡的、你想要的不過是簡簡單單、平平凡凡的生活,請不必強求自己一定要有某些高大上的興趣愛好及人生目標,只要你能維持自己生活,不妨礙他人,且你自己樂在其中,那就足夠了。(當然這些話是在你完全儘力嘗試後才能說的,假如跑十米路就說腰疼,那我也是沒什麼好說的。。。)
再說說如何分析自己的長處:
長處這個東西是會改變的,幾乎在任何方面,只要你去努力,你都會獲得一定程度上的進步,漸漸地就會變成自己的一項長處,但你在這方面可能仍然比其他所有人都差。所以我想題主想問的應該是如何分析找到自己的過人之處。如果是這樣,那就要通過比較來找,具體的話可以通過參加比賽或競技、聆聽別人的評價、以及平時注意觀察身邊的人並和自己比較等得出,方法很多,就不一一贅述了。
興趣篇-熱愛生活,增加閱歷
1,多讀書 書中自有顏如玉,書中自有黃金屋
每一個書都是很多人的人生和很多人的生活方式的集合,你只有知道的多了,你才會知道你會愛什麼,你會喜歡什麼。很多故事裡的情節,場景都有可能引起你的共鳴。
2,增眼界 一個人的眼界決定了他以後的方向
總是困在一個地方,一個行業,一個城市。你有多久沒出去走走看看了,是的你應該出去旅行一樣了,你之所以不知道自己對什麼感興趣或者對什麼都沒興趣,是因為你長期以「自我」為中心,忘記了遠處的風景,過多的關注了身邊的事情。去遠方看看吧,把世界的萬物都忘記吧,去海子的故鄉看一下,去非洲,歐洲,美洲都感受一下,走一圈真實的體驗下當地人的生活,或許你會知道自己愛什麼了。
3,勤交流 我們總是將焦點集中在內部溝通,而忘了對外與朋友的溝通。
總是在埋頭苦死自己喜歡什麼,愛什麼。你有多久和朋友沒來一次透徹心扉的溝通了,上一次多久你還記得是什麼時候嘛?多和你的朋友交流,讓他們指出你在做什麼事情的時候最入神,聽什麼事情的時候最安靜,或許你留點心關心這些東西,說不定就是你的愛好。
4,憶童年 童年的時光最美麗
還記得年少時候的夢想嘛。很多優秀的人大都是在童年的時候發現了自己的興趣,例如莫扎特等。
找小時候的日記看一下,回憶小時候的語言,想想那些美好的時光,想想有什麼東西自己還心心念念的,關注著,甚至把你手寫的同學錄取出來,說不定哪一位同學的簽名就會引起你曾經的興趣點。
案例篇-一個逗比如何發現自己喜歡產品經理的
在北上廣打拚的單身年輕人的生活狀態是怎樣的? - 逗逗的回答
目標篇-你若盛開,清風自來
如果不知道你的目標,就把你眼前的事情做好
眼前的事情有多重要?
很重要,很重要,很重要!重要的事情說三遍。
只有把眼前的事情做好了,你才有資格說你的目標。
如果你是大學生,請你多參加一份實踐,多做一次實驗,多交一個朋友,現在這個社會更多是相關性而不是因果性。
如果你是白領,請你做好一份ppt,寫好一份需求,安排好一次活動,每一次成長都意味著一次進步。
你的思維境界不夠
沒有目標意味著你對自己的現狀無法評判,對自己的將來無法預估,同時也證明了你的思維境界不夠。
怎麼辦?
多讀書,多旅行,多交流。
做好眼前的事情和思維能力的提升有何關係
你經歷過各種困難,想過各種辦法,遭遇過各種突髮狀況
最終你把眼前的事情做好了。
你的思維能力提高了,解決事情的能力提高了。
剩下的一切都來了。
下面這些文字希望能給題主一些啟發和參考~
孩子們的特點是興趣愛好廣泛,他們的世界裡充滿好奇與探索,雖然經常會有疑惑和闖禍,但更多的是樂趣與開心。
成年人的生活里則滿是規定和責任,效率與確定性霸佔著高地。特點是認命、乏味與淡漠,少有情趣。
01
我已經是一個徹徹底底的成年人了,正在奔三的高速公路上一路疾馳。
我還有一個成年了的哥哥,親的,比我大兩歲,還有兩站地就到站了,如果一年算作一站的話。
我和我的哥哥之間交流極少,也許是因為從小就大我兩歲的緣故。後來我一琢磨,不對,是因為我哥哥初中沒畢業就因在校打架不正混被勸退了。離開學校十多年,基本上沒離開過縣城,除了開車到外地給人送貨,最遠的地方也沒出過安徽省。
而我則是一路讀書,研究生畢業後便來到帝都工作了。大學期間,也只是寒暑假回家,跟哥哥的交流也只限於在一塊看電視的時候聊聊電視節目的內容,其他的再沒聊過。
不是不想聊,而是真的不知道該聊什麼,我們倆人所接收到的信息完全不同,知識儲備和見識也差別很大。我倒不是想說明讀書多、去大城市就更加牛逼,而是說如果你停止學習、停止探索就會跟其他人差距越來越大。互聯網時代,網上各種學習資源到處都是,而且很多是免費的,你選擇停滯不前,誰也拿你沒辦法。
我的哥哥就是這麼一個停止成長的人。現在的他除了開車出去送貨,回到家便是玩遊戲、看電影,電腦壞了,就用手機玩,反正家裡有無線wifi。家裡面沒有一本書,除了我侄女的漫畫書。
要問我他有什麼興趣愛好,我只能回答玩遊戲。哦,對了,還有夏天幹活兒回來喝幾瓶冰鎮啤酒,再也找不出其他的興趣愛好了,如果打牌打麻將除外的話。
02
記得初中時候的哥哥特別喜歡踢足球,後來退學之後,就一直沉迷於網路遊戲,足球這個興趣與成長的心態一同枯萎了。後來他又去女朋友的親戚廠里學機床,後因分手了索性放棄了,估計他對機床也沒多大興趣。
再後來,哥哥學會了開車,幫著鄰居家的傢具店送傢具,慢慢掌握了組裝傢具的手藝。就這樣做了好幾年開車送傢具,上下樓搬運以及組裝的苦力活兒。
後來,結了婚,有了小孩,但是依然干著這些苦力活兒。平時不幹活兒的時候,就在家玩玩遊戲,看看電視,或是出去跟朋友吃吃飯喝喝酒。
這就是我的哥哥,這就是我哥哥現在的真實生活,也是很多人的生活寫照。
自從加了他微信之後,看到他每天發的朋友圈,了解到了他平日里的狀態。他朋友圈裡發的都是不成句的方言,我就不引用了。總結為一個字:煩;兩個字:煩毀(這句是方言,就是「真他媽煩」的意思)。
我的哥哥未必知道他為什麼這麼煩,但是我知道。
他停止了成長,停止接受新的信息,停止了學習新的知識與技能,停止了發掘和培養自己的興趣愛好;
他被綁架了,被工作綁架,被家庭綁架,被養家糊口綁架,被責任義務綁架,被周圍的人綁架......
被綁架了的他,沒法探索自己的興趣愛好,沒法真正知道自己到底喜歡什麼,想做什麼,沒法發揮自己的優勢潛能,更可悲的是他甚至都不知道自己的優勢是什麼。
用「綁架」一詞感覺有些殘酷,但事實就是如此,我哥哥確實受制於周圍的人際環境而動彈不得。
我爸媽從來沒有誇獎過我的哥哥,正面的形容也僅限於說我哥「人太老實」,這個「太」字就把「老實」原本的褒義打了個半折,甚至還帶有些消極的語義。我爸媽包括我的嫂子經常說我哥不會說話,酒桌上也不懂得主動敬酒,不論是生活上還是工作上總是說我哥不思進取,啥也不管,回家就玩兒遊戲。
從沒有人問過我哥他真正想做什麼,對什麼感興趣。你要是問我哥身邊的人:他有什麼優勢?他們會瞪大雙眼,驚訝的看著你,然後撓撓頭說:會開車,能幹體力活兒和會安裝傢具算優勢嗎?
03
我哥也早已習慣周圍人對他的看法與評價了,破罐子破摔,嬉皮笑臉,該工作時工作,有時間就玩遊戲。
再怎麼嬉皮笑臉,也掩飾不住他內心裡的無奈與煩躁。
會開車的他,充當了我們家的車夫。上哪兒去都得他開車,過年走親戚他開車,朋友親戚有事要幫忙他開車,去看電影他開車,去逛商場他開車,回家看望奶奶他開車,老人生病住院他開車,孩子頭疼腦熱他開車,我去火車站他開車,平時工作一整天也基本上都是在開車。看得出來,大多數情況下哥哥其實不太情願老這樣,但是出於壓力與責任,也不得不這麼做。
好在老爸老當益壯,正在駕校練車。
前幾天,在哥哥的朋友圈看到他髮狀態,事情是這樣的,已經八點半了,估計是我侄女吵著要去大潤發商場,因為那裡有好吃的好玩兒的,還有電影院。
哥哥很無奈,但是悶聲不說話。能想像得到我媽媽跟我嫂子執拗不過我侄女,最終妥協的畫面。然後肯定是扔給我哥哥一句話:你去開車。我哥肯定就乖乖的去開車,儘管心裡滿是無奈,但從不說出口,我見過很多次這樣的場面。
心裡委屈的哥哥只能在朋友圈裡發發牢騷,去之前發一通抱怨,去之後發一通抱怨。
04
像我哥哥這樣的人不在少數。
很多人離開學校,進入社會工作之後便不再有好奇心去探索自己真正對什麼感興趣了,之前的興趣愛好也慢慢在工作與養家糊口的重大壓力下消失不見了,囿於一堆纏身的義務和責任舉步維艱,想再拾起以前的興趣愛好或是培養新的興趣愛好難之又難。更別提什麼多看書,多思考,多探索了。
有調查顯示,中國人的年均閱讀量還不足5本。現在大家都在用手機閱讀,但是看看很多人的公眾號里訂閱的都是啥內容就都明白了,我知道的有:內涵段子、爆笑視頻、花邊新聞、笑話大王,故事會,糗事集錦......
這些我也都能理解,畢竟如果你沒有興趣,不知道看什麼,硬著頭皮看書是一件苦差事,有些人一看書就犯困。看書還要動腦思考,多累啊,不如看點故事會,聽點段子,追追韓劇日劇,連播幾段搞笑視頻和綜藝節目來得簡單,笑的爽快。
不看書,不探索,不思考,不在智識上有所追求我都能理解,畢竟大多數人覺得生活過得去就行啦。可是,如果你在生活中沒有一兩個興趣愛好,那你的生活註定是乏味的,你的心情註定是煩躁的,因為生活中沒有什麼能讓你提得起興趣,沒有興趣就沒有樂趣,這是最糟糕的生活方式。
不管你是主動選擇,還是被逼無奈。
05
我身邊就有這麼一群老大爺,基本上也不怎麼看書,但是人家有共同的興趣愛好:踢足球。最近兩個多月,每周都會去北大踢野球,每次都能見到這幫老大爺在球場上跟一幫年輕有活力的學生一起踢球,踢得還很不錯。
看得出來,他們年輕的時候都是足球愛好者,都曾是年輕力壯的足球青年。幾十年來,他們一直保持著他們的這個興趣愛好。有的老大爺都五六十了,興趣絲毫未減,儘管體能和靈活性都不行了,但是球技好著呢。
我在天師大讀研期間,學校足球場也經常看到同樣的一群老大爺,他們經常一起約著踢球。其中有一位我印象特別深刻,他球技特別好,光著腦袋,喜歡穿一件暗紅色的短袖T恤。不僅球技好,為人也特和善,經常笑成一尊彌勒佛。
那麼多大爺叔叔都經常來踢球,為何我單單對他印象特深刻呢?
原因不僅僅是他為人和善,經常笑呼呼的特點,還有他踢球半年前後的變化。一開始跟他一起踢球的時候,他還是個特別胖的胖子,活像一個兩頭細中間特別粗的畸形梭子,體重至少也在250斤以上。
由於去實習要住在中學宿舍里,近半年沒在學校踢球了,實習返校再去球場,嚯,他的腰部整整瘦了一大圈,大肚子也減下去不少。本來人家球技就好,現在剪掉幾十斤的他,靈活無比,各種帶球過人,各種配合助攻,各種進球得分,羨煞旁人啊!
羨慕嫉妒恨的不只是旁人,還有我啊~俺從初一開始踢球,中學六年,大學四年,十多年的球齡,雖說不是專業的足球運動員,但啥時候咱也都是球隊的主力呀。
06
自從讀研後,課業研究任務繁重,再加上要打點兒零工賺點生活費,足球的興趣基本上荒廢了,體重逼近140斤,曾經以體力好又靈活著稱的我,如今也變成了腰上掛滿贅肉的小胖子。你說我能不羨慕嗎?
更可氣的是,畢業參加工作,在辦公室空調屋裡一坐就是一天,在家裡也是吃完就躺倒了,因為工作一天累得夠嗆,只有上下班搭公交擠地鐵時才是站著,還是被逼的。
如今的我,不僅僅是奔三,而且還直奔150呢。沒臉再提當年既能跑耐力又好了,現在爬個五六層樓都能累得腿酸氣喘的。
最讓我接受不了的是,我的踢球時間都被無情的擠壓沒了,這無情的人就是我自己。我總是抱怨沒時間,工作忙,沒人一起踢,球場離家遠等等這些動動腦子就能克服的借口。
於是,我再也忍受不了這些贅肉對我的非人性摧殘。新年一過,我就下定決心重新拾起我最割捨不下的足球。注意,我不是減肥,不是減肥,因為我從來不承認我自己肥,減掉贅肉只是為了幫助我重新找回那瀟洒靈活又漂亮的帶球過人。嘖嘖,彷彿看到了和當年一樣飄逸靈動的假動作過人,這畫面感歷歷在目的說。
好了,意淫結束了。其實,重拾興趣愛好,又想恢復到當年的狀態與水平,還是沒那麼簡單的。我一直提醒自己:慢慢來,不著急,怎麼說咱也才是二十多歲的青年才俊啊。
沒有特殊情況,基本上是每隔三天去北大踢一次,平均下來每兩周3~4次。已經堅持了兩三個月的我,雖然還沒有恢復到原先頂級狀態的一半水平,但也恢復了不少,進步了不少。年紀大就是有一點好:心態好,沉得住氣。
其實,每一次踢得不好,感覺不爽時,我都暗自鼓勵自己,並且啟動了【足球恢復與發展成長日記】方案,每一次踢完球,不管今天發揮的怎麼樣,感覺好不好,我都會在公交車上,用發展性思維寫下當天的「足球恢復與成長日記」。
我貼了兩張圖在下邊,有時間給大家詳細介紹下這個由斯坦福大學德韋克教授研究發現的這種非常重要的思維模式,又叫成長性思維(Growth Mindset)。
後來我就在想,如果一直也沒能恢復到以前的水平也沒關係,通過重拾這個我鍾愛的興趣愛好,我能和一幫老大爺與年輕學子在北大的操場上投入的配合,揮灑著激情的汗水,體驗著足球的魅力與樂趣,也是蠻好的。
07
那群老大爺雖然不讀書,也沒有好奇心去探索了,但是憑藉著足球這項興趣愛好也能讓平淡的生活過得有滋有味的。
大多數人也都是過著這樣的生活,或是朝著這個方向努力。他們有穩定的工作,團圓的家庭,再培養著自己的幾個興趣愛好,比如養養花草,溜溜寵物,游游泳,打打球,下下棋,寫點字畫點兒畫,釣釣魚,跳跳舞,再搗鼓搗鼓古董啥的。
對一般人來說,這樣的生活方式已經是不錯了,也是很多人的生活常態。
但是,如果你想再有點追求,過更加彭勃豐盛而又完整的人生,有一點一定不能缺失:那就是童年裡寶貴的好奇心,即探索求知的渴望。
我因想試一試我到底有多大潛能,毅然決定從遼寧科技大學退學回家,復讀重考。我因在華中科技大學就讀的生物專業無法滿足我對自我的探索,毅然決定跨考心理學,一直自學積極心理學。
近一年來,我又痴迷於探索宇宙的本質,看了大量的相關書籍,探索出了宇宙的本質是一切關係的總和,宇宙由六大基本元素構成:時間、空間、物質、能量、精神、信息。
為了探求時間與空間的本質,我看了《時間簡史》;為了探索物質的本質與起源發展,我看了《萬物簡史》、《人類簡史》、《全球通史》,準備看完全球通史,接著看《中國通史》;為了探索能量的本質與轉化,我打算看已經買來的《技術簡史》;為了探求信息的本質與作用,我打算看《信息簡史》;為了弄明白人類的精神與意識到底是怎麼回事,我學了心理學與生物學。
在這方面,我從未停止好奇的探索與發問,就想看看這個宇宙世界在時空這個大容器里它的本真與存在到底是如何。
作為成年人,雖說是因為世俗與責任而到了逐漸喪失好奇心的年歲了,但是人老心不能老。對於自個兒的興趣和其他方面的探索與嘗試一刻也不能止步,我是不願意停步,因為這是我生活的核心支柱。在準備申請英國大學的時候,自己著手寫personal statement的時候認真的在想這些問題。
以前自己也在一直問自己到底喜歡什麼,自己的長處是什麼,但是沒有嘗試過我也不敢說自己是不是到底喜歡。我以前以為自己喜歡英語,喜歡翻譯,直到今年去上了翻譯課,才發現自己並不喜歡翻譯,一直以來的喜歡都是自己自以為的喜歡不是嗎。
直到在寫personal statement的時候,每個寫過personal statement的孩子都大概會有一個brainstorm,頭腦風暴,也是認真思考自己的時候。我在紙上列下了從小到大所有我有印象的值得寫出來的事,不斷的問自己為什麼是這個專業為什麼是這個學校,私戳了qq上幾乎所有好友"你覺得我是個怎麼樣的人"這個問題,誰知道的是,我本意想申請的是傳媒專業,但是最終我發現我喜歡的是電影。不是因為喜歡電影而想學電影,而是通過這個探求內心的過程,我發現以往的種種無論是排話劇,還是製作電子書,畢業紀念冊,在這些過程中的設計都是從電影的角度出發的。扯遠了,想說的是,如果樓主可以的話,也可以有這樣的重新審視自己內心的過程,進行一個brainstorm。當然,也要嘗試,The wrong is not failure, is not trying.我始終相信這句話。
現在在等待申請結果,不管最後會不會被錄取,我始終會感謝它,讓我有機會發現自己探尋自己。最後附上我當初寫下的brainstorm.(很抱歉字比較丑,如果大家看到請見諒。但是如果大家耐著性子看完我深夜寫下的這些,真心的謝謝大家。)
下面的這篇文章摘自李開復老師的《寫給中國青年的七封信》,希望對題主有幫助。
有些同學問我,如何像我一樣能找到自己的興趣呢?我覺得,首先要客觀地評估和尋找自己的興趣所在:不要把社會、家人或朋友認可和看重的事當作自己的愛好;不要以為有趣的事就是自己的興趣所在,而是要親身體驗它並用自己的頭腦做出判斷;不要以為有興趣的事情就可以成為自己的職業,例如,喜歡玩網路遊戲並不代表你會喜歡或有能力開發網路遊戲;不要以為有興趣就意味著自己有這方面的天賦,不過,你可以盡量尋找天賦和興趣的最佳結合點,例如,如果你對數學有天賦但又喜歡計算機專業,那麼你完全可以做計算機理論方面的研究工作。
最好的尋找興趣點的方法是開拓自己的視野,接觸眾多的領域。唯有接觸你才能嘗試,唯有嘗試你才能找到自己的最愛。而大學正是這樣一個可以讓你接觸並嘗試眾多領域的獨一無二的場所。因此,大學生應當更好地把握在校時間,充分利用學校的資源,通過使用圖書館資源、旁聽課程、搜索網路、聽講座、打工、參加社團活動、與朋友交流、使用電子郵件和電子論壇等不同方式接觸更多的領域、更多的工作類型和更多的專家學者。當年,如果我只是乖乖地到法律繫上課,而不去嘗試旁聽計算機系的課程,我就不會去計算機中心打工,也不去找計算機系的助教切磋,就更不會發現自己對計算機的濃厚興趣。
通過開拓視野和接觸嘗試,如果你發現了自己真正的興趣愛好,這時就可以去嘗試轉系的可能性、嘗試課外學習、選修或旁聽相關課程;你也可以去找一些打工或假期實習的機會,進一步理解相關行業的工作性質;或者,努力去考自己感興趣專業的研究生,重新進行一次專業選擇。其實,本科讀什麼專業並不能完全決定畢業後的工作方向,正如我所強調的那樣,大學期間的學習過程培養的是你的學習能力,只要具備了這種能力,即使從事的是全新的工作,你也能在邊做邊學的過程中獲取足夠的知識和經驗。
除了「選你所愛」,大家也不妨試試「愛你所選」。有些同學後悔自己在入學時選錯了專業,以至於對所學的專業缺乏興趣,沒有學習動力;有些同學則因為追尋興趣而「走火入魔」,畢業後才發現荒廢了本專業的課程;另一些同學因為在學習上遇到了困難或對本專業抱有偏見,就以興趣為借口,不願意麵對自己的專業。這些做法都是不正確的。在大學中,轉系可能並不容易,所以,大家首先應儘力試著把本專業讀好,並在學習過程中逐漸培養自己對本專業的興趣。此外,一個專業里可能有很多不同的領域,也許你對專業里的某一個領域會有興趣。現在,有很多專業發展了交叉學科,兩個專業的結合往往是新的增長點。因此,只要多接觸、多嘗試,你也許就會碰到自己真正感興趣的方向。「數字筆」的發明人王堅博士在微軟亞洲研究院負責用戶界面的研究,可是誰又能想到他從本科到博士所學的都是心理學專業,而用戶界面又正是計算機和心理學專業的最佳結合點。另一方面,就算你畢業後要從事其他的行業,你依然可以把自己的專業讀好,這同樣能成為你在新行業中的優勢。例如,有一位同學不喜歡讀工科,想畢業後進入服務業發展,我就建議他先把工科讀好,將來可以在服務業中以精通技術作為自己的特長。
人生的路很長,每個人都可以有很多不同的興趣愛好。在追尋興趣之外,更重要的是要找尋自己終身不變的志向。有一本書的作者曾訪問了幾百個成功者,問他們有哪件事是他們今天已經懂得,但在年輕時卻留下了遺憾的事情。在受訪者的回答中,最多的一種是:「希望在年輕時就有前輩告訴我、鼓勵我去追尋自己的理想和志向。」相比之下,興趣固然關鍵,但志向更為重要。例如,我的志向是「使影響力最大化」,多年以來,我有許多興趣愛好,如語音識別、對弈軟體、多媒體、研究到開發的轉換、管理學、滿足用戶的需求、演講和寫作、幫助中國學生等等,興趣可以改變,但我的志向是始終不渝的。因此,大家不必把某種興趣當作自己最後的目標,也不必把任何一種興趣的發展道路完全切斷,在志向的指引下,不同的興趣完全可以平行發展,實在必要時再做出最佳的抉擇。志向就像羅盤,興趣就像風帆,兩者相輔相成、缺一不可,它們可以讓你駛向理想的港灣。
以前看到過一個理論,算是理論吧,意思是很多事情,在你入門之前都是極其枯燥乏味的。只有在你努力入門之後,才有底子去欣賞,才有可能把某一樣事情當作愛好去做。
興趣愛好這東西,你以為沒有,其實一直存在你心裡。
剛畢業的時候我也覺得我是一個沒有興趣愛好的人,大學聽父母的學了個機械製造,畢業去國企當數控學徒,講真我已經想到我20年後做的事了,細思極恐的後果就是,瘋狂的找招聘信息,什麼58、拉鉤、智聯、內推、外推......足足找了一個月,終於鎖定了一個公司。
我就對自己說我要干這行。互聯網營銷、文案、策劃。
可能到這你就覺得這故事和你沒關係了,有可能從職業性質上看的確是和你沒有關係。可從過程上看呢?
故事得從高中開始,理科生,男,不學無術,唯一愛好,寫小說,看雜誌。語文作文百分之八十都是直接寫個短篇小說。以至於多年以後的今天隨便寫東西不用署名同學們也知道是我。
唯一的一次轉折,寫了語文老師教書生涯看到我這年齡段的第一篇散文。要我回想內容其實我是想不起來的,只記得那時候起,老師叫我去學編導,那時候覺得編導好高大上,又編又導,學到高考,成績炸了。
現在回想起來,我高中學的所謂編導,其實學習的是一個思維方式,任何事看多面性,有些事針對性,沒有事找事性。按我現在的思想就是看文案策劃得各方面利弊評估,有些文案思考他的目的和原因,不知道用戶的擊破口就去找調查,避免自嗨。看,我的愛好就這樣出現了。
愛好出現的原因首先是你有擅長的地方。這個擅長的地方並不是說和別人比你的優勢,而是你自己單方面能力的體現,有些人一想,遊戲啊。如果遊戲是你最擅長的地方那你應該站在電競舞台上而不是寢室座位上。是吧,把遊戲當做愛好的人數不勝數,靠遊戲賺錢的也數不勝數,這並沒有什麼不妥,愛好,哪分對錯。
可是最重要的是,遊戲真的是你最擅長的事?仔細想想,活了十幾二十年,你打遊戲難道是你花費時間最久的?不是吧。大部分人的天賦都是符合一分耕耘一分收穫這個公式,你幹什麼最久,那你最擅長哪件事。當然你不能拿個三四十歲的來比,畢竟吃的鹽比你走的路還多,有熟練度這個東西,得說像我這類二十來歲的人,你做什麼業餘活動花費最久才是你最擅長的事。
如果你還不知道什麼是你最擅長的事,那繼續第二點,得說心理活動了。
今天下班剛進知乎就看到這個問題了,什麼都沒想就直接打字了。一步一步寫到這裡還能寫下去就三字「不甘心」。我都想了寫了這麼久,不寫完我能忍?回過頭一想,我都喜歡文字喜歡了這麼多年,不讓我去做,我甘心?
很多人有一個這樣的經歷,喜歡一個人很久付出了很多,結果讓你放棄,就問一句,你甘心嗎?我想大部分人是不甘心的,愛好也是這樣一個原理,你甘心做什麼不甘心做什麼。很容易分辨出來,你甘心做的就是愛好,不甘心做的就不是,可能會有人說,不有很多人甘心一輩子混吃等死嗎?那我明確告訴你,混吃等死就是他們的愛好,毀三觀嗎?
給你更毀的,我家鄰居有條狗,我呢就經常給它吃剩下的肥肉,一開始它只是舔幾下就走開了,然後我每天都丟肥肉它碗里,幾天後它吃肥肉了,到現在鄰居家就著急了,狗吃多了肥肉身體不好。可狗不知道,它吃習慣了就覺得能吃就行,那你能說肥肉是狗的愛好嗎?狗也不甘心浪費肥肉是吧。那還真是,那狗現在的愛好就是吃肥肉,只是加上一些其他潤腸胃的。
舉這個例子我沒別的意思,其實也就是你想像的那個意思,除此之外最想告訴你的,就是環境會改變你的愛好。愛好也並不是憑空出現。
要想找到愛好,兩個了解的方法,一是去了解你最擅長的方面,一是了解你最甘心做的事。
我這沒有酒,只有飯菜
每天嘗試一點新東西,最好是你從未做過的事。多問問自己想要什麼,而不是別人想要什麼。當你發現你在做某一件事情時從心底感到無比的舒適與快樂。恭喜,你已經找到自己的興趣所在,甚至那會變成你的信仰。相應的,這很容易就會變成你的特長。
關鍵的是,快去動手做吧。
假如你是一名城市風物攝影師,如何在偌大的城市中發現那些迷人的小景緻?在懷著這樣的目標的情況下,若每天還是走同樣的路,每次還是吃一樣的菜,你說能「發現」得了嗎?那些最終能夠分享出城市有趣事物的人,一定不會害怕經常嘗試走走陌生街道,嘗試下下那些看著吸引人的館子。他所做的事情的本質,並不是那些分享出的迷人城市景色風物的照片,而是對於"探索"這座城市的堅持。
找到自己興趣的路也是如此,保持熱情不斷嘗試,才有可能找到那一個心動的點。很想分享一個我自己的經歷。2013年的秋天,我和幾個來自歐美國家的朋友一起去巴塞羅那旅行。夜晚我們暴走城市,手裡提著幾罐啤酒來到海邊。風不大而且海水依然暖暖的。同行一共五個人,沒有人帶了泳衣。兩個美國人和一個加拿大人毫無顧忌,脫了外衣,穿了貼身衣服就跑到海里嬉戲了起來。我和哥倫比亞的女孩兩個人在岸邊面面相覷,我們覺得這件事有點超出自己能接受的範圍,要知道,幾分鐘前我還是那個連坐在沙灘上都要拿一張紙墊著的人,下海不穿泳衣,怎麼行?看著他們玩得很開心在呼喚我們,我竟然變得特別羨慕,心裡那些猶豫的冰塊竟然慢慢融化了。衣服髒了回去洗洗不就得了?於是我心一橫,把秋天的薄毛衣一脫,就一起衝去海里了。
(白日的巴塞羅那海邊和夜晚的巴塞羅那海邊)
這簡直是打開了新世界的大門——我這才發現,夜晚的海水是多麼舒適愜意,而我在這其中嘗試著和溫柔又蘊含著能量的海浪相處,這種感覺是多麼美妙。在巴塞羅那之前,我去過青島,大連,東京灣,法國大西洋沿岸以及地中海沿岸的一些城市。竟然從沒有想過這樣勇敢地奔入海中享受這種美妙。而哥倫比亞女孩最後也克服了心理的障礙,撲騰下水,和我們一起留下了美好的記憶。從那時候起,我確定了:我喜歡大海,我喜歡在水中的感覺。後來,無論是冬天經過馬賽的峽灣,還是春寒料峭的時候在西西里島,或者是炎熱的夏天在象山的海島,還沒真正學會游泳的我,只要有機會經過海邊,一定會都義無反顧地奔向大海,即使是穿著救生衣游泳,赤腳艱難地在海浪拍打著的礁石上行走,或者是在冬天的海水中凍得瑟瑟發抖。
(馬賽峽灣:幾分鐘前還是冬天大衣的我和幾分鐘後跳下水的我)
因為我的第一次嘗試,我才發現了我喜歡的事情,才會在後來克服困難奔入海中。正是因為喜歡海,喜歡水,我後來也堅持不懈地利用中午工作休息的間隙,終於在2015年的冬天自學會了游泳。
在你苦苦思索而不知道自己的興趣是什麼的時候,你體驗過多少種可以被稱之為"興趣"的事情呢?如果你的心裡隱藏著衝浪的天賦,但你從未去過海邊嘗試,而是想著各種各樣的可能的障礙,你如何知道自己的興趣是衝浪呢?對於怎麼找到自己的興趣所在,最重要的不是"我的興趣到底是什麼",而是"找尋"這個過程,結果自然會浮現的。
對於目標,這是非常必要的。如果沒有一個明確的目標,怎麼能堅持去做好一件事呢?還是分享我自己的經歷:我喜歡架子鼓並且目前在跟著老師學習中,我喜歡架子鼓的原因是沉浸在節奏和鼓點中的感覺讓我非常心動,這是一種感覺,我享受這樣的感覺。我願意為這種心動的感覺付出時間和精力,但如果僅僅是這樣,我會一直在原地踏步,逐漸地,心動也許會變成厭煩。我給自己設定了一個近階段的目標:我要在今年上台演出。我告訴自己:我的每一次上課,每一次練習,都是為了能夠在舞台上的完美呈現做準備。也許你可以認為這只是心理暗示,但若這是積極有益的心理暗示,可以用來激勵自己。如果我能從中獲取一些快感和虛榮甚至是經濟利益,比如讚美、掌聲、或是門票收入,我為何要抗拒之呢?但在成為鼓手的道路上,我的頭腦一直保持著清醒,明確這兩點:1、我無意成為大師或者依靠這個愛好謀生,所以每次練習的時候都保持著簡單純粹的心態,單純去享受它,少了一些偏執。2、我最初僅僅是被鼓點和節奏所吸引,無論我練習鼓到什麼程度、經歷了什麼樣的體驗,吸引我的依舊還是它的鼓點和節奏,上台表演無論獲得什麼樣的結果、周圍的人無論給我的是積極的還是負面的評價,都不會影響我的"初心",我依舊會享受沉浸在鼓點和節奏中的感覺。所以說,找到一件可以稱為"興趣"的事情不難,難的是你對自己的興趣的管理和維持能力。
=======
更多有趣分享,歡迎關注公眾號:
avaronbleu(阿芙蓉島)
作者:vivi
鏈接:如何發現和培養孩子的天賦 - vivi的文章 - 知乎專欄
來源:知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商業轉載請聯繫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註明出處。
每個孩子都是帶著自己獨一無二的不同基因來到這個世界上的!至少目前我們還無法解讀每個孩子的基因秘密,要想打開這個基因秘碼,只能靠家長對孩子全方位的觀察和培育了。因為基因不同,所以同一個家庭養出的孩子天賦卻完全不一樣!即便是雙胞胎,在不同的環境下長大,成人後的個體稟賦也會有很大差別!天賦不僅和基因有關還和後天的環境刺激有關!環境的刺激對發現和培育孩子的天賦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天賦與其說是發現的還不如說是激發和培育的!那個看不見摸不著的基因默默的隱藏在我們身體的每一個部分,如何讓它顯性的展現在我們面前還真是一個不小的課題!通過感官刺激和參加興趣課程不斷激發潛在的天賦不失為一種不錯的選擇!
人的智能大體分為八種:包括1.語言智能
2.數理邏輯智能 3.空間智能 4.身體運動智能 5.音樂智能 6.人際智能 7.自我認知智能 8.自然認知智能。不同年齡段有不同智能發展的敏感期!依據敏感期來制定合理的激發和培育時間表比較合理!
第一個時間段:0到3歲的感官刺激階段
0到3歲這個階段非常重要,也就是人們常說的早教階段!孩子在這個年齡階段神經系統發育最快!剛剛出生的孩子大約有1000億個神經元,50億個神經間連接傳輸信息的突觸,一歲後突觸數目會增加20倍,3歲時已經是成人的80%。這個階段是孩子們語言智能和運動智能發展的高敏感期!也是孩子視覺 聽覺 嗅覺 味覺 觸覺發展完備的重要階段!這個時期的孩子都具有天才般的吸收能力!
1.語言智能的培養:從孩子幾個月就可以開始。最簡單有效的方式是多對孩子說話,抱著孩子不斷的指認實物。孩子的聽力和記憶能力是先於語言表達能力發展的,你和孩子聊天的內容和實物名稱,已經刻在孩子的大腦皮層中。在孩子一歲多開始可以用完整的發聲系統表達時,他會用這些辭彙給你帶來很多意想不到的驚奇!家長剩下的職責就是認真仔細有耐心的聽孩子的表述,不厭其煩的糾正孩子不標準的發音和病句了。
2.身體運動智能的培養:多數的孩子在1歲多一點已經可以自由跑動和跳躍了。這個時間點他們已經有一定的協調能力和平衡能力,也有一定的速度和力量。如果不再做感官刺激,能力也僅限於此。此階段不妨提供些安全係數高的兒童用三輪腳踏車 小滑板車 電池驅動的小汽車等。可以讓身體的運動協調力和靈敏性再上一個台階,為後期的運動智能培養打好基礎!
3..培養自我認知智能:建立錯誤反省區是培養自我認識自我反省智能的最簡單有效的好方法。3歲左右的孩子已經開始在反覆測試家庭規則的底線,通過錯誤反省區可以讓孩子慢慢養成好的生活習慣,也可以讓孩子開始試著思考和判斷自我行為的對錯!反覆清晰的告之犯錯的節點很重要!
4.養個耳聰目明的寶貝:通過對身體五官的刺激,包括對視覺 聽覺 味覺 嗅覺 觸覺的刺激,可以大大的提高各個器官的敏感度!為發展音樂智能和自然認知智能提供一個好的物質基礎。音樂 短句唐詩可以培養孩子對旋律 音調 節奏的敏感度。對周圍環境的觀察可以提高對物體的辨別和分類能力。如果阻止寶寶對各種味道的嘗試,就有可能在你的手裡抹殺了一個美食家!條件允許要儘可能的為寶寶提供力所能及的嘗試機會!孩子的智能發展取決於你給了孩子多少感官刺激!
天賦只有在發揮出來時才叫天賦。多數情況下,孩子的天賦一直處於沉睡狀態,就像是一塊有皮的玉,等待著家長們去發現它、激活它、雕塑它。而90%的人可能一生中從未發現和好好運用過自我的天賦和才能。
第二個時間段:3到6歲是潛在天賦的激發和篩選階段
因為是天賦的激發階段,所以沒有對孩子有很多硬性的指標要求!最基本的原則是:保護好孩子的興趣之心,儘可能比較全面的讓孩子接觸到8種智能方面的內容,以遊戲和玩樂的形式呈現給孩子!
1.音樂智能的激發:孩子的音樂天賦和其他天賦一樣,剛開始是沉睡的,需要外界的刺激。開始可以讓孩子生活在一個有音樂的環境中,播放鋼琴曲 現代音樂 古典音樂 流行歌曲等等。這個時期的孩子對節奏和音調很敏感,屬於音樂的灌輸期。如果孩子自身條件不錯,可以適當的選擇一門樂器讓孩子接觸和學習。而是豐富的音樂環境會為以後的潛能開發奠定很好的基礎!
2.繪畫智能的激發:每個孩子都喜歡塗塗抹抹,只是孩子表達出來的線條和圖案大人可能無法理解,他們有自己的世界和表達方式。這個時段最忌諱家長用像還是不像的標準來要求孩子。家長的職責就是做一個聆聽著和欣賞著,讓孩子告訴你他們的畫面故事,欣賞他們沒有任何限制的想像力!如果有可能請儘可能多的提供各種形式的工具和材料給他們,讓他們自由表達!
3.語言智能的激發:3歲的孩子已經具備基本的語言溝通和交流能力,可以固定每天的一個時間點給孩子講故事書。孩子這個階段對感興趣的故事會反覆要求家長講述,家長一定要保持耐心,這是這個階段的孩子學習的重要方式,反覆的聽講會提高孩子的記憶力!也可以要求孩子給大人講聽過的故事,鍛煉語言的口頭表達力!
4.數學智能的激發:孩子的記憶力很好,剛開始可以教孩子數數,首先要學會數1到10的數,再擴展到10到20,以此類推到100以內的數。孩子對一個兩個實物有概念後,就可以開始用實物圖片讓孩子建立實物和數的關係的概念了,也就是建立數的概念,這個過程對孩子理解抽象的數的概念很重要!還可以通過積木遊戲認識顏色 形狀 幾何體 長短 大小的不同。從5,6歲開始也可以和孩子玩一些雞兔同籠的數學遊戲,鍛煉孩子願意嘗試的意願!
5.人際智能的激發:基本上這個年齡階段的孩子已經進入幼兒園,開始融入集體生活,會接觸到很多同齡的孩子,孩子在玩耍打鬧的過程你一定會產生矛盾。處理矛盾的時間點是教會孩子學會和人相處的最好時機。可以學會不自私,學會分享,學會等待等等好的品格。
6.自我認知智能的激發:3歲的孩子已經有很強的自我意識,開始有獨佔的念頭,開始把玩具和物品做成「我的」標籤。通過建立家庭錯誤反省區,可以讓孩子慢慢知道那些事情是錯誤的意識。也可以讓孩子開始試著思考和判斷自我行為的對錯!在孩子受到處罰前一定要清楚明晰的告訴到底犯了什麼錯,為什麼要處罰他!
7.運動智能的激發:可以讓孩子參加各種體育運動,或者參加輪滑 游泳 乒乓球培訓班。體育運動可以強身健體,促進孩子的生長發育,鍛煉肢體的靈活性和敏捷度,提高孩子對自己身體的控制能力,還可以鍛煉孩子的毅力和吃苦精神。
8.自然認知智能的激發:大自然是很好的教科書,帶孩子親近自然,引導孩子對自然的觀察。通過郊遊 探險 參觀博物館和科技館等各種形式,為孩子展開一個廣闊的世界。引導孩子對未知世界的好奇和探索。
經過3到4年的智能激發階段,孩子會對某些專項很感興趣!一個人的興趣愛好往往蘊藏著自我的天賦,但興趣愛好不等於天賦。我們可以從自己眾多的興趣愛好中尋找自己的天賦。天賦通常表現為一種學習的能力。擁有某種天賦,學習這方面的東西就會比一般人快而且好,有很好的悟性,某些方面甚至無師自通!在孩子智能激發階段,家長至始至終要帶著一雙觀察者的眼睛。5,6歲的孩子基本上可以看出在哪幾個方面的智能會比較突出了!
第三個時間段:6到18歲天賦的篩選和培育階段
這個階段的家長要依據孩子在不同智能的表現,為孩子篩選出1到2項智能發展比較優越的方面,進行更深一步的培育。天賦只是你的潛力,只有經過不斷的學習和磨練,它才會變成的你的能力。培育階段一定會經歷很多困難,也會產生逃避和堅持不下去放棄的念頭!家長要鼓勵孩子堅持下來,克服一個又一個瓶頸,天賦才會變成你的核心競爭力。才會為你帶來美好的前途和光明的未來!每種智能有很多外在的表現形式!也有適合它的不同工作!
(1)具有語言智能和天賦的人,適合的職業有:主持人、律師、演說家、編輯、作家、記者、教師等。喜歡說話 ,願意和人爭辯,喜歡講故事,編故事,願意在大家面前做表演的人,適合做語言運用和表達相關的工作。
(2)具有數學邏輯智能和天賦的人,適合的職業有:數學家、會計師、統計學家、工程
師、電腦軟體研發人員等。邏輯思維能力很強,有條理性,會總結規律,學和數字相關的內容很容易,可以從事和數學學科關係密切的工作。
(3)具有音樂智能和天賦的人,適合的職業有:歌唱家、作曲家、指揮家、音樂評論家、調琴師等。喜歡聽音樂能夠辯識各種樂器的聲音,有很好的樂感和節奏感,學會一首歌很快音階也很准,可以從事和音樂相關的工作。
(4)具有空間智能和天賦的人,適合的職業有:室內設計師、建築師、攝影師、畫家等。喜歡塗塗畫畫,願意自己動手做些小東西,對動漫電影的人物很感興趣,可以從事和設計相關的工作。
(5)具有身體運動智能和天賦的人,適合的職業有:運動員、舞蹈家、外科醫生、工匠、機械師等。好動停不下來,身體協調性強,能很快學會使用各種運動器械,可以從事和運動相關的工作。
(6)具有人際智能和天賦的人,適合的職業有:政治家、外交家、領導者、公關、營銷等。 喜歡發號施令,願意協助老師為班級同學服務,喜歡拉幫結派,善於溝通協調的孩子具有組織和領導才能,將來有做領導者的潛質!
(7)具有自我認知智能和天賦的人,適合的職業有:哲學家、政治家、思想家、心理學家等。對自己有比較準確的認識,會反思自我,會觀察發現別人的情緒,對其他人也能有一個比較客觀的評價的人,適合從事和心理研究方面相關的工作。
(8)具有自然認知智能和天賦的人,適合的職業有:天文學家、生物學家、地質學家、考古學家等。喜歡刨根問底,對任何事情都比較好奇,經常問各種各樣的問題,願意深入研究和自我去找尋答案的人,適合從事科研工作。
其實我們每個人都會同時擁有8種智能,只是多數人只在一兩種智能上比較出色!這些出色的智能就是天賦所在。教育的目標應該是幫助孩子們培育和找到自己的智能強項,讓孩子們能夠通過這些智能強項發揮自我!一個人成功與否,最主要的是看他是否最大限度地發揮了自己的天賦。
從教科書上看到,可能可以幫到你:
「擁有某種特定智力的人傾向於從別人身上看到這種智力。」
……所以,回想你所看過的電影,電視或閱讀過的書籍,哪一種性格特點深深吸引你,使你記憶深刻或非常推崇。 拋開這些角色美麗的外表和充滿刺激的人生,來看他們身上所具備的智力形式
……或者回顧一下《時代周刊》所列舉的全球年度十大影響人物。什麼是這些人身上最吸引你的地方,你是否也跟他們一樣具有相似的能力。
作為教師最大的感觸是學生表現出的差異性。有些學生的優點顯而易見鶴立雞群。提問過一位學生,她的聲音無論是音色還是音調都是超棒的,你會感慨不當播音員真是可惜。但她自己可能不知道。舉這個例子想說自己的優勢可以從別人的客觀評價中得到。
可事情往往沒有那麼簡單,我們不願意否定自己的興趣,認為這就是自己的優勢。那就放在人群里做一下比較,看看自己的等級,做到客觀認識自己。如果比較後處於劣勢,並且仍然感興趣不想放棄,那就堅持下去,時間會把興趣轉化成優勢。
每個人的人生都有獨特性。
對於興趣更多是從本我去挖掘。
方法就是:
多嘗試。
先學會確認自己不喜歡什麼。
跟更多人去交流。
了解自己對什麼最感覺快樂。
最純粹的去追逐興趣。
但。你知道。做起來不太容易。
多嘗試,首先我自認為題主能問這個問題起碼是個正能量的人或者追求正能量的人。
做自己沒有嘗試過的,比如去滑雪,騎馬,或者讀一本自己從未涉及的領域的書等等,當然在這個過程陪你的人很重要。
也許在嘗試的過程發現不了自己的擅長,但是對於性格塑造幫助還是比較大。
性格開朗的人興趣愛好會多一點,沉悶的人興趣愛好會很獨特,但是也很難發現
興趣愛好一定要培養多人的興趣愛好,單獨的興趣愛好那就是宅
1把所想付出行動,動總比不動好,邊行動邊總結慢慢就能得出來了
2保持專註,不要讓旁邊的事物來分散你
3真切的了解自己內心所需所想
推薦閱讀:
※西南財經大學有哪些奇人?
※为什么有人会有清华北大情结?
※大一要不要當班長 進學生會呢?
※像我這種男的,大學生,不愛打遊戲,不愛打籃球,就喜歡一個人玩古典吉他,學習,所以人緣不好,該怎麼辦?
※住在大學宿舍里的男、女同性戀過的生活是怎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