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小說《三國演義》中呂布跟了曹操,曹操能有效地調遣呂布嗎?小說情節的形勢會不會因此改變?
白門樓如果曹操沒有斬殺呂布,後續會有怎樣的發展?
這個問題頗有趣,開下腦洞啊。
下邳城曹操鏖兵,白門樓呂布殺人
卻說呂布兵敗被擒,白門樓上兀自亢聲大叫,曹操愛才,方欲釋之,顧劉備問曰:「如何?」玄德答曰:「君不見丁建陽、董卓之事乎?」遂令牽出殺之,然忽見一旁程昱頻頻示意,搖手目送甚急,曹操會意,令且收監,明日再問。
待眾散去,操召昱問曰:「今日何故阻我殺布?」昱從容對:「布三姓家奴,無信無義,殺之可也,然權且寄首數日,某有一計,可收一舉三得之功。」操:「卿且言之,」昱:「劉備,人中龍鳳也,久必為患,不若早圖之,然備素聞仁德,無故殺之恐絕人歸附之心,而今日劉備一言欲致呂布死,不念轅門射戟之惠,是其險惡處,呂布更是恨之入骨,待某晚間說布,令其私斬劉備,如此,一則去劉備一大患;二者,備屬下關、張二將亦為雄傑,劉備一死,關張必為其兄報仇,彼時復擒布殺之,關張必感恩戴德而為我所用,明公又添一大助力;三者,呂布終歸要殺,然不若替明公儘力作成此事,死於今日,何如三日之後?」曹操聞之大喜,復問曰:「呂布能聽汝言乎?」昱笑曰:「布,一莽夫爾,說之何難!」當下計議已定。
當晚程昱直入布囚所,釋其縛,進酒食,曰「將軍之事恐不諧矣,某傾慕將軍已久,遙想當年虎牢關將軍勇絕天下,何等豪邁,今日見將軍難逃一死,特來道別,」言罷奉酒一卮,呂布接過一飲而盡,道:「君其知我!某征戰十載,未逢敵手,今死則死爾,人各有命,只說起那大耳賊,某嘗轅門射戟救其一命,今日反來害我!恨不能食其肉,寢其皮!」昱亦為之唏噓,更進酒數杯,乃曰:「將軍尚有一線生機,願聽否?」呂布乃無望之人,如溺深淵而得援手,如何不聽。昱復道:「想那劉備,名雖仁義,實則狡獪,今日丞相原有意釋汝,奈何劉備一言,不得不殺,幸我阻之,但劉備一不作二不休,既已得罪於將軍,又何能容得將軍存世?即令今日不死,他日亦必害汝。」呂布點頭稱是,鬚髮皆張,昱復徐言曰:「劉備小人,丞相亦恨之久矣,方今之計,汝可趁其不備,私截刺之,為汝絕一後患,亦為丞相立一大功,劉備一死,吾再為汝進言,丞相必然釋汝,且得重用,只奈何劉備之關張二人勇武,恐將軍未必能勝之耳。」呂布聞得此言,遽然起立,道:「當日虎牢關某以一敵三尚有餘力,況今日乎,縱有千百萬人,吾何懼哉!今唯君命是從!」程昱暗喜,知已得計,遂予寶劍一柄,令其靜候,三更時分有人來喚。
卻說程昱復遣人往備處,說丞相有邀,商談降兵處置事項,劉備今日一言欲致呂佈於死地,卻未成功,心下正自惴惴,正欲往諫呂布不可留,其時關張會同曹仁清點兵杖器具遲遲未歸,遂不待關張歸來,孤身上馬便走,行至半道,恍惚見得一人立於道中,夜深莫辨,待到近前,只見昂藏九尺,再一瞧面目,赫然便是呂布呂奉先!當時唬得啊呀一聲,直墜馬下,一交跌在地上,好個呂布!大踏步趕上,一手捉其胸,穩穩提將起來,大喝一聲:「大耳賊!汝也有今日!」言畢一劍穿心,復割下頭顱,可嘆劉備半世雄傑,命喪呂布之手,兀自瞋目結舌。
此時暗地裡閃出程昱,撫掌大喜:「將軍真神人也!今立一大功!且隨我來,」呂布此時寶劍在手,心念一轉欲趁夜遁去,卻見程昱身邊影影綽綽,正不知多少伏兵,聞得呼喝,巡夜兵丁亦須臾即至,自己身無甲胄,又無長戟,料難突圍,只得隨程昱去了。
話說關張二將正在清點兵械,今日曹仁得了密令,故意夾雜不清,只說賬目不對,反覆計較,直捱到天將欲曙方得歸家,歸家已聞得噩耗,說是呂布夤夜私脫看守,刺殺劉備。關張聞聽此言,恰如晴天霹靂,那張飛,瞋目出血,綽矛上馬,尋得呂布囚所,此時呂布早已為程昱所匿,飛一腔怒火無所發泄,直打得門窗桌床俱為齏粉,沒奈何,只得大哭一場,回去找關羽商議。關羽恐張飛敵布不過,也隨後趕來,二人見面,又是抱頭痛哭,徑尋曹操而去。
此時曹操正安睡片刻,聞得門外擾嚷,聽關張痛哭號啕,知劉備已死,心中暗贊好個程昱,忙溫言撫慰,通告全城,克日緝拿脫逃呂布。
不數日,程昱縛呂布至,關張二人直欲手刃,為眾將所阻,遂唾其面,布曰:「吾轅門救汝等性命,爾劉備卻要害我!」,關羽怒道:「三姓匹夫!汝奪我徐州在先,怎麼不說!」正紛擾間曹操大喝一聲:「事已至此,毋復多言!呂布身為降將,私脫看守,擅殺大臣,罪不容誅,即時斬首!」這時程昱急急將一破布塞入呂布口中,速速牽出斬了。曹操復以監守不嚴之罪,斬了兩個小兵,關張二人大仇得報,自此安心歸於曹操帳下,數年後張飛北戰匈奴,關羽南略江東,此為後話。
轉過天來,下邳城諸事已定,曹操趁夜巡城,行至一處,忽聽得女子啼哭聲,隱隱有悼呂布語,須知那呂布素行無良,眾叛親離之餘,卻不知何人在此哭他,曹操遂仗劍推門而入,只見一張供桌上擺著一個牌位,上書「先夫呂布奉先之靈」,下首跪著三個女子,見有甲士闖入,其中二人驚惶退避,只余得一人長跪於地不為所動,定眼看時,只見:
兩道蛾眉,如早春柳葉,
一雙淚眼,似剪水清泉,
纖腰裊娜,不堪盈盈一握,
玉臂輕舒,掬得月色清寒,
柳眉微蹙,千般相思千行淚,
檀口輕吁,一喚夫君一斷腸,
梨花帶雨,燭光中愈見俏麗,
素色戚容,暗夜裡更惹風流。
正是那,呂布遺孀,貂蟬。
曹操頓時看得呆了,噹啷一聲寶劍落地,半晌只說得二字:「嫂嫂……」,隨行許褚、曹仁見此光景,相視一嘆,搖頭退出,
欲知後事如何,且聽下回分解。
(轉載請私信)
2月14日更新。
說明:上文情節本已完整,其貂蟬一節,為吾之惡趣味,實乃畫蛇添足,本無下文,向後自行腦補即可,而諸君之熱情,實出我意料之外,一日內已接私信若干,雅不欲拂眾人之請,但爾等之要求,非我之初衷,續之可也,然續篇節操俱無,諸君休要怨我。
書接上文,話說那日曹操一見貂蟬,魂飛天上,手足俱酥,但自宛城折了典韋,於女色一事,卻也自律,又見貂蟬面帶戚容,宛如仙子,凜然不可輕犯,遂正色道:「嫂嫂,吾曹操也,方今亂世,天下板蕩,什不一存,孤之父祖,亦喪於兵燹,正所謂「數天涯依然骨肉,幾家能夠」,今呂將軍已先汝而去,不知眼下意欲何往?左近可有親人?若無人投靠,不若來我府上,自當以禮相待,且富貴可期。」貂蟬聞言嘿然良久,復長嘆一聲,徐言道:「奴家命賤,自幼孤苦,輾轉飄零,苟全性命於亂世,安敢復望富貴耶?然目下並無親人可依,亦無處可去,願為丞相執箕,但先夫新亡,容我哀悼七日,然後一依丞相。」曹操聞言亦深敬重之,派兵日夜守護並齎柴米日用之物不提。
數日後,諸事齊畢,曹操大宴群臣,論功行賞,席間人人誇耀,個個爭雄,歡歌暢飲,熱鬧非常,曹操殊愛關羽,令將呂布所用軍馬器具全搬將上來,對眾將言道:「劉備,君子也,仁德之名播於四海,惜乎天不假年,為呂布所害,凡布應用之物,今悉數賜予雲長!」這時兵丁牽上一匹馬來,正是那追風赤兔,端的神駿非凡,關羽見之亦大喜,朗聲道:「謝丞相!」眾人皆嘖嘖稱羨,但關公點檢一番器具,金盔銀甲,蟒袍玉帶,並不離去,操怪之,問曰:「雲長尚有何事?」關羽躊躇再三,道:「丞相適才所言,凡呂布應用之物,盡皆與我,丞相可守信乎?」曹操大笑:「雲長何作此小兒語!孤統帥三軍,縱橫千里,一言既出,豈能兒戲!卿且言之,尚有何物未與汝耶?」見有變故眾將一時俱寂,眾目所指,但見那關公昂然道:「貂蟬。」
續二:
曹操聞得此言,一口酒嗆入鼻息,咳喘移時方定,但大庭廣眾之下,言之鑿鑿,自不好反悔,咬牙道:「好,吾得大將一員,又何惜一女子!貂蟬一併與汝!」言畢轉身索水凈面,已是淚眼婆娑。關羽此時復道:「謝丞相!」轉身欲去,操戟指大呼:「且慢!」,「關二哥如此義簿雲天,再賜錦袍一件,錦帽一頂,時時穿戴,以慰我心,丟了管補,壞了管換,要綠色的,綠的!」好個關二爺,一個趔趄,隨即穩穩站住:「謝……謝丞相!」當日盡歡而散。
續三:
話說關羽喜讀《春秋》,既領得貂蟬回家,終日閉門不出,共參周公之禮,不料那張飛數日不見關羽,找上門來,拍得大門震天價響:「哥哥,在家否?」關羽正待要說「不在!」,貂蟬道:「這是何人,如此無禮?」,關羽:「這是我那三弟」,貂蟬:「奴家早聞得桃園三結義,卻不知那張飛是何等英雄,我欲見之……」關羽只得整袍束帶,戴好小帽,開門相迎,張飛此時已等得焦躁,進得門來,愀然不樂,正待說話,忽見後堂款款步出個美貂蟬,眼波流轉,巧笑倩然。張飛看了半天,穩住心神,對關羽道:「兀那婆娘,不是呂布之妻么,還留之作甚,待我捉住一刀殺了!」
續四:
貂蟬大驚失色:「叔叔好生粗魯,我喜……」話未說完,關羽趕忙護住,道:「使不得!」張飛左右端詳,開口道:「你二人終日不見,悶在這小屋內做甚麼哪?」貂蟬道:「叔叔取笑了,孤男寡女,共處斗室,你說能做得甚好事?」關羽聞之,騰地面紅過耳,口不能言,忙將貂蟬逐入內宅,與張飛道:「弟弟,休聽她婦道人家胡唚,」張飛怒道:「大哥新亡,服喪之日未滿,爾卻做得此等苟且之事!」關羽百口莫辯,忽福至心靈,急道:「我,我這是在復仇!你看,那赤兔寶馬,日日鞭撻,美女貂蟬,夜夜折磨,為的是一雪心頭之恨!丞相賜我仇人之物,不正為此么?後人有詩云:「曾因酒醉鞭名馬,生怕情多累美人」,正謂此事。」張飛:「當真毫無淫念?」羽:「毫無淫念」,飛:「當真一心報仇?」羽:「一心報仇!」當此時,關二爺轉朝東方,一縷驕陽攝入,映得關羽滿面紅光,三綹青髯隨風起伏,聖潔無比。張飛似有所感,道:「若是如此,你我二人為結義兄弟,誓同生死,便要復仇,吾也要與哥哥共之!」關羽一聽,血氣翻湧,噎得撫胸捶背,心想我面紅心不紅,你臉黑心更黑啊,卻聽得內室巧笑粲然,遂長嘆一聲,自此,張將軍留宿羽宅,每日里顛鸞倒鳳,哥哥弟弟叔叔嫂嫂姐姐妹妹亂叫一通,日復一日,復仇不止,想玄德君泉下有知,亦感欣慰。
(完)
PS:諸位,一篇正經文章,怎麼就跑偏了呢?請你們反思!
政治、軍隊是講圈子的,即使放在清末乃至現代,也是如此。呂布是一個孤獨的軍閥,孤獨的將軍;自丁原死,并州系敗落,就再不會有落腳之地了,除非自立門戶。其最大的腦殘就是刺殺丁原。
呂布生於五原(內蒙古包頭),起於并州(山西北部),這兩個地方是一體的,類似千多年後走西口,也是這個地緣。當時北方戰鬥力強的力量有三個區域,西北地區西涼(董卓馬超為代表,羌及邊民),東北地區幽州系(公孫瓚,劉虞等,烏桓突騎及邊民),正北方并州系(匈奴余部及其他少數民族及邊民)。三個地方雖都是少數民族,但生活習慣、士兵戰鬥模式、部隊編製都有較大區別,更別提和中原地區的區別了。呂布是并州系的核心力量,丁原死後三國時期的并州系就沒再登上過中心舞台,五胡亂華後才重新崛起。作為一隻有戰鬥力的力量,呂布在同為邊關勢力的董卓手下都要受到一定程度的排擠(不是同一系的),在袁紹(河北冀州系)、曹操(河南兗州系及後來青州兵)、劉備(後來建成的荊州為主體)等中原系列下更難找到位置。除非像張遼一樣處在下一個層級,自降身份小心翼翼勤勤懇懇毫無怨言,也不一定能善終;因為他的另一個身份是并州系的代言人,不像張遼高順,只是將軍甲將軍乙,他們的生死取決於個人特點甚至曹操的心情,是隨機因素;而呂布的生死,取決於他的背景,曹操是不可能猶豫的。
所以,呂布是找不到自己落腳點的;所謂叛,只有頭腦糊塗,叛了丁原,後來都是不得已為之。自己不具備領袖才幹,偏偏被歷史推上了領袖的位置;他只是一個將軍,靠著個人才能(不止武力)和并州軍的戰鬥力,左衝右突,流串中原若干年,最終敗落。
-----------續---------
對呂布問題有參考價值的有兩個人,一個是劉備一個是馬超。
劉備同樣起身草莽,同樣不斷叛逃。起家公孫瓚、後歸袁紹、後歸陶謙卻據了徐州、歸了曹操卻與馬騰董承等人圖曹操、歸了劉表卻最終佔了荊州、歸了劉璋卻最終佔了益州。不要提演義里每次都很悲情的有原因,事實就是事實,事實就是數次的鳩佔了鵲巢。劉備成功關鍵就是很成功編了皇叔的故事,進而躋身於有身份的階層,而且是很正統的身份,這點讓曹家終生羨慕不已;只有到這個階層,社會上才有人認可,在前景上才有了與曹袁並列的可能;然後才是競爭個人能力智商武力的階段。呂布顯然思想達不到這個層次,不止呂布,同時代哪有一個武人、哪有一個出身非上流文人成事的例子;但也就這個時代開始,曹操開始禮賢下士,呂布之流們開始奮爭,並且劉備獲得了一定程度的成功。
-----------續---------
馬超是想說一個領袖投靠的類比。
馬超作為西涼的領袖,被曹操擊潰後,先是南依張魯,被反覆猜忌甚至暗殺;都是派系爭鬥的結果,強龍與地頭蛇的關係,與呂布類似。後來走投無路投靠劉備,劉備這方面確實高明(相比張魯誅除異己而非利用之,也或許自己有感觸吧),也有馬超在西涼影響力實在大的原因。馬超的結局是駐守西北,利用個人影響力懾服西涼。作為漢室爵位比劉備還高的首領,在蜀漢只是劉備稱帝時帶頭署名勸進(因為名望爵位無人可比,勸進時諸葛亮大概連前十都沒進),用了漢朝的名頭而已。之後馬超也並無他事,也沒再參加過什麼大的戰鬥,也進不了「中央」,並且在兩年之後鬱郁去世。不過總算是善終了,也感謝劉備,也感謝西涼勢力在那百年中始終神一樣的存在。後來馬岱勢力存在多年,是這個事的延續,有點像呂布投降後張遼可能的結局。再後來同樣來自西涼的姜維坐上高位,卻始終進不了劉禪的核心,被排擠屯田,並在最後絕望殉國,文才武略以及道德品質當然沒得說,但結局卻無可奈何的悲壯。
大的時代背景下,個人之間的文才武功其實差距沒那麼大,更多是他背後的更宏大的背景因素,有人利用好了,成就個人功績;利用不好了,便是失敗的例子。個人技巧只是一方面。
類似的事,除非像劉備上級一樣主動駕馭協調,馬超下級一樣自安天命,落個富家翁的結局,後輩勉力躋身上層。其他,大都是個爭鬥的結局,你死我活。
就算當時曹操不處決呂布,呂布也不會跟隨曹操太久。這不是呂布的問題,也不是曹操的問題,而是在那個時代凡是做過老闆的,就很難再在別人下面做一個好員工了。
很多例子可以表現:馬超被諸葛猜忌,張綉被曹丕逼死;呂布跟著袁紹時其實挺本分的,但還是混不下去。
君臣之間會永遠存在一道猜疑鏈,任何細小的事情都會被無限放大。只有危難的時刻老闆別無選擇,才會類似病急亂投醫地去信任這些員工。但一旦局勢穩定了,要知道這些曾經做過老闆的將領,從員工重新變回老闆毫無技術壁壘,只要願意完全可以平滑過渡,那時又沒有後期宋、明使用的一些限制方法,誰敢讓他們鎮守一方?要是不讓他們鎮守一方,又做不到物盡其用了,那養著廢人做什麼?麻煩事那麼多,還不如殺了省心。
所以只有像張遼、張郃、關羽那樣生來就是自我定位做將領的,才會到死都在這個位置上混得不錯,即使他們也反覆投主子。不會
呂布必須死,因為他是被自己手下背叛了綁著送給曹老闆的,這樣的呂布降了也只是匹夫之用,一桿槍一支箭一條絆馬索就能搞定,這樣的人曹老闆手下多得是。呂布厲害厲害在手下一批橫縱并州的騎兵,這些騎兵從前視其為恩主生父誓死效命,所以無敵於當時,這些人能替呂布賣命的人死了,呂布就沒有任何意義了。就呂布的一生經歷,人生的最後的關頭連自己最親近的人也背叛了他,已經無法指望這樣的人還能東山再起,呂布猶如一條喪家之犬。
另外,呂布死前是什麼身份,朝廷欽命的將軍,救國的英雄,三叛其主,連對其恩重如山的劉備也遭其兩次背叛,這樣劣跡斑斑又毫無用處的人,淪落到最後猶如燙手的廢鐵,無論是誰也恨不得趕緊扔掉了事。
另外高順會死是因為手下的陷陣營死光了,他自己也很可能隨著最後的出擊死了。
張遼不會死是因為當時他身在魯國被其他曹軍阻擋,軍隊保留的較完整。這樣的人可以接替呂布作為并州系的代言人。其實古代行軍打仗甚至是各種小規模的群架中 個人的武勇能力並不會起到太大的作用
一支軍隊的戰鬥力與其士氣 組成 指揮官的統帥能力 信仰 這些方面的關係更大一些
因此在我看來 呂布作為一名純武力型的武將 對於三國的形式不會有太大的影響 那些武將的個人能力都被神化了
僅此而已
希望可以幫到您
有一個歇後語這樣說:曹操殺呂布——悔之莫及。問題是曹操真的後悔了嗎?
要回答這個問題,需要對曹操有一個大致的了解。那麼我們先從曹操的三次《求賢令》開始吧。自西漢以來,由獨尊儒術的影響,選拔人才的條件主要有兩條,一是有仁義孝悌的道德品質,二是出身須有高貴的家世。這一條件將寒門學子毫不容情的拒之門外,而打破這一傳統規則的人就是曹操,於是他頒布了《求賢令》,開始不拘一格廣納人才,于禁、郭嘉、典韋、荀彧等等,以及後來進入到核心的司馬懿,都是在求賢令頒布後招納進如曹魏集團的。
曹操對待人才的行為讓後世的許多懷才不遇的人嘆息生不逢時,而且曹操那山不厭高水不厭深的的胸懷,向來為人津津樂道。曹操在求賢令中曾說道:「若必廉士而後可用,則齊桓其何以霸世!……唯才是舉,吾得而用之。」在《舉賢勿拘品行令》中更明確指出對那些「不仁、不孝而有治國用兵之術」的人,「各舉所知,勿有所遺」。由此看來,曹操對於三國第一猛將的呂溫侯肯定多多少少是有些惻隱之心的。
回到白門樓事件上來,這時的曹操心裡對於呂布的去留大概是徘徊不定的,一是三易其主背恩棄義,一是紹勇善戰無人能敵,雖然主張唯才是舉,但是曹操更青睞那種既能征戰沙場又能忠心不二的大將。所以當呂布表示歸降後表示了「明公所慮,不過於布,布今已服矣。公為大將,布副之,天下不難定也」的利害關係後,惜才的曹操沒有馬上表態,而是詢問了劉備,劉備以呂布雄踞徐州之事心存記恨,於是勸說曹殺呂布。曹操一方面是為了籠絡劉備,另一方面也是養虎為患的心理一時佔了上風,遂將呂布縊死梟首。然而呂布的死並沒有給曹操帶來直接的利害,反而是為劉備除掉了一大禍患。
再來看看呂布,征戰數十載,數次易主讓他聲名狼藉,而數次易主的原因其實主公無才無德,他不甘屈於人下,所謂良禽擇木而棲,而曹操禮賢下士求賢若渴,北方勢力除袁紹外無出其右,實在是很好的歸屬。而且呂布背上了亂臣賊子賣主求榮的罵名估計心裡也不是滋味,再背叛曹操的話絕對不是一個很好的選擇。
至於曹操能不能hold住呂布,我覺得可以,陳宮說了:布雖無謀,不似你詭詐奸險。曹操那麼有心計,只需要對呂布多留個心,不如把呂布當成自己雄圖霸業的一顆棋子,等大事一成,再設計除掉也未嘗不可。
縱觀以上,我猜想或許在某個深夜,曹操輾轉反側,想起了呂溫侯在虎牢關上大戰劉關張威風凜凜不可一世的場景,他長嘆了一聲:吾殺奉先悔矣,唯大耳兒樂也!三國演義中呂布跟了曹操,三國的形勢會不會改寫……從題主的文字來看,這個答案得問羅貫中……
回歸三國正史,呂布先在董卓帳下,後於王允合謀廢董卓,為王允效力,董卓舊部起兵攻打長安,呂布東逃,先投袁術,再投袁紹,但都沒有得到重用,將與主之間彼此不信任。再奔兗州,與陳宮等合謀,策反兗州。待到曹操將兗州慢慢收回,呂布奔向劉備。在徐州地界上與劉備時而你為主時而我為主,最終為曹操圍攻俘殺。
所以,不是呂布有沒有為曹操效力過的問題,而是呂布從來沒有真正忠於他的哪一位「主子」,不時叛變,不時改投,不時流轉,憑藉一身好武藝倒也在三國打出點名堂。但經歷過這麼多流轉,曹操不會相信他真能為己所用了。
變化會很大,關羽騎不了赤兔了
曾近有人開過一個腦洞,說的是白門樓其實斬的是張遼,呂布在之後以張遼的名義繼續在曹操手下效力,曹操是覺得呂布名聲太差,所以用這個方法讓呂布改名換姓。這就解釋了為什麼逍遙津一戰打的如此漂亮。
以曹操的強勢,殺不殺一個人會因為劉備的一句話就改變么,當時不殺以後還是會被幹掉,而且呂布那種拉仇恨的,戰場上果斷是最被照顧的,怎麼都是活不長的命。
我覺得呂布不停的換主就是因為沒遇到能hold住他的人,而且呂布是願意安心當一個武將的,前提也得是主君能壓住他,按說曹操應該能做到,但是決定歷史的我覺得還是謀士的影響更大一些吧
白門樓之後,曹操方面幾個大事:
1,劉備逃離許都:有呂布沒呂布一樣
2,徐州圍殺劉備:有呂布沒呂布都一樣贏
3,關公土城約三事。沒區別
4,白馬延津:沒區別,最多搶了關羽的戲。但是關羽真的會因為沒給曹操立功就不走了嗎?估計不會,只要聽到劉備的消息,關羽怎樣也有過去的機會。
5,官渡之戰:沒區別。
6,汝南破劉備:沒區別。
7,博望坡-當陽長坂:沒區別。
8,赤壁之戰:沒區別。
9,南郡之戰:沒區別。
10,潼關之戰:呂布怒日馬超,避免了曹操的狼狽。不改變結果。
11,南征張魯:沒區別。
12,定軍山之戰:沒區別。
13,漢中大決戰:。。沒區別。
14,合肥之戰:呂布張遼雙星閃耀:沒區別。
15,樊城之戰:水淹七軍一樣要跪,之後關羽敗亡一樣沒呂布的事。
《後漢書》:建安二十五年三月,魏王曹操薨。不日呂布亦卒,享年六十八歲。謚武繆。
一眼看成調教的是不是沒救了…
不殺呂布的結果大概是呂布在陳宮司馬懿趙雲的幫助下搞死水鏡三奇,怒推曹操。曹操臨死前長嘆:養虎為患,好個畜生!
呂布雖然勇武,卻不是為將之材,作為一代梟雄且多次弒主,曹操即使用他也不會放權給他,就說赤壁一戰,呂布如果還活著,在曹操身邊會讓曹操安心?曹操生性多疑,手下但有反水的嫌疑也是寧殺錯不放過,怎麼保證呂布不會在他落魄的時候殺他去東吳請功或者直接殺他奪權?
因為貂蟬的緣故,呂布必死無疑。 曹操才是個無恥的色鬼呢,連侄子兒子和忠心護衛都能葬送。
@Robin Hood
兄弟,最重要的原因是,殺人的權力不是掌握在劉備手裡,而是曹老闆。那曹老闆為啥要問劉備呢?一種很大一個原因很可能就是,曹老闆想看看劉備對呂布的態度,探探劉備的底細。如果劉備說了情,曹老闆把劉備那句台詞給他自己說了麻煩不會更大?
來來,我也來給你YY下(?ì _ í?)
曹老闆問劉備「玄德兄,這呂布殺是不殺,我心裡沒底,你看看。」
劉備「孟德兄,正所謂,人中呂布,馬中赤兔,呂布勇猛無敵,天下無雙,正如溫侯方才所言,將來您做主將,他做副將,二人兼顧,則天下可得。如此良機,為何錯失,還請丞相明鑒,萬不可錯斬將才啊,丞相!」劉備拱手。
呂布急忙複合道「丞相,我呂奉先雖被姦邪小人誣衊為三姓家奴,可小人素聞丞相大名,皇叔所說句句屬實。小人是個知恩圖報之人,當年劉皇叔不惜小人落魄收留小人,小人後來也曾百步射戟報答恩情,此情天地可鑒,絕非小人捏造,丞相不行還可找關張二位仁兄查實,若有半句假話小人寧願肝膽俱裂。小人知丞相慧眼識英雄,乃世間英雄豪傑,在丞相名下做事,是小人天天盼望的,本來前幾日小人就想開城門迎接丞相,只怪陳宮老賊放不下與丞相的私怨,至全城將士的性命於不顧,才使得我軍連連阻撓丞相進城,這是小人不能控制的。丞相若收了小人,小人日後定然忠心耿耿,萬不會重蹈覆轍,以下犯上。丞相是有大義大勇之人,小人螢火之燭光,安能比得上丞相星空之皓月。若丞相還不信任小人,小人可認丞相為義夫,啊,不如現在就拜了吧!丞相小人上有七十老母,下有三歲小兒。求丞相饒小人一命,收了小人這個義子吧」 說完立馬跪下欲拜曹操「蒼天在上,厚土為證,今我呂......」
「荒唐!」曹操拍案而起,怒目而視,大吼道「爾等兩面三刀之輩,死到臨頭依舊不忘在孤面前演戲做作,還孜孜不倦!小賊莫是忘了當年董卓,丁原二人都是怎麼慘死在你的戟下的么?!就你這三姓家奴,也好意思在孤面前求情,來人,推下去,斬了!」
話音剛落,台下刀斧手立即將呂布左右拿下,退下城樓。
呂布拚命求饒,用蠻力推開左右,掙扎著向劉備求助,哀嚎道「皇叔,你忘了當年百步射戟之恩嗎?救救我啊!丞相饒命啊,小人這回真是死心塌地的向效忠您啊,各路將軍們,今天曹丞相要斬有志之士,你們不幫忙勸阻反而冷眼以待,不害臊嗎?丞相若沒我日後輔佐,定然性命難保,你們就是這般對主公的嗎?!」
各路將帥不知如何回答,只是在一旁發笑,笑這叱吒風雲的呂布竟然是個如此貪生怕死之徒。好歹也是一方風雲人物,為了苟且竟然不惜如此作賤
曹操轉頭,想劉備說到「玄德兄,孤以為你乃真心投靠於孤,萬萬不曾想到,你竟是如此忘恩負義之徒,但不論董卓,丁原這些婦孺皆知之事。你自己也曾收佈於麾下,結果這廝竟然吃裡扒外,將爾等的徐州擄去。你今日卻為這廝求情,讓孤受其入麾下,究竟安的什麼心?」
劉備大驚失色,這才知道一切都在曹操安排之下,曹操不過想藉機找到自己的軟肋,以便一石二鳥,將其一網打盡除之而後快,只怪自己臂長無腦,沒能識破此計,唉,該死!啊,該死!吾命休矣!
曹操見劉備無言以對,繼續說道「莫非玄德早和這廝串通一氣,今日實為,詐降,日後你們呂劉二人好行刺於孤,攛掇江山社稷?!來人,把這大耳賊拖出去跟這三姓家奴一塊兒砍咯!」突然,左右刀斧手立刻拿下劉備,將他與呂布二人綁下城樓,處斬........
答主難道只看三國演義么 。。。
三國志最後一關就是打呂布,3行血,好難搞的!我們的關羽、張飛、趙雲一般都死在這一關。
請看於正開年大戲《如果我是呂布》
推薦閱讀:
※想模仿《三國志》做一款《國共志》,是否違法?
※三國中各勢力內部都有哪些集團?
※讓劉備帶著關羽張飛諸葛亮去西天取經會是怎麼樣的故事?
※為什麼曹操會說生子當如孫仲謀?曹丕就真的比不上孫十萬么?
※你生在東漢靈帝去世前十年,在有現在全部記憶的條件下,來日你願意投奔未來的哪一方諸侯謀求自身的最大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