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更好地控制情緒,不「抬杠」?

事例1:中午吃飯的時候,大家一起看電視,電視里播出了內蒙古一誤判案子重審的新聞,新聞中說誤判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屈打成招,暴力執法,然後把原因歸結為制度的不完善。老闆就這個結論發表不滿,他認為原因在於警察中壞人太多。我提出了反對意見,觀點是:既然人的善惡是不可控制的,政府唯一能做的是不是就是盡量完善自己的司法體系呢? 我們爭論了很多,最後老闆幾乎大發雷霆,說「我的點就在這裡,看到這類事就是很生氣,我就是這樣的人」 事後,他教育我不要抬杠。我回想起當時的狀態,在開始爭論的時候,我確實好像有某種不滿的情緒,而且我並沒有意識到,反而任其發展了,把一場很輕鬆的飯桌隨意談話變成了一場辯論...... 原因大概是我的情緒並不是正常狀態,正常狀態下的我是懂得這些道理的
------------------------------------
自我總結: 一:我認為他很自大,交流永遠是不平等的,所以總是下意識的有逆反心理;
二:我認為自己的能力沒有得到應有的認可。
------------------------------------
這樣的情緒應當如何疏導?我應當在內心全然接受領導還是應該隱藏情緒更巧妙的處理?我性格的缺點是心直口快,開心不開心一律寫在臉上,我知道我並不是招人討厭的人,但是總是容易引起爭執,該如何去做?

-----------------------------------------
沒想到會有這麼多人幫助,很感激。

我應當學會傾聽,在聽別人表達觀點的時候把心放空,不要去想如何回答,然後以對方的思路把話反饋回去,然後對方感到自己被理解了,也就能聽聽我是怎麼想的。
我應當學會不去嘗試控制結果,以開放的心態去聽,重要的是溝通而不是輸贏,這樣才能學到更多東西。
我還應該在人際交往方面逐漸建立起自信,學會在生活中順暢的表達自己的感受,這樣就不會積攢負面情緒了。
謝謝大家
------------------------------------------


題主好,看得出,題主已經意識到傾聽和開放的心態,對控制情緒和順暢溝通的重要性。不過還是樂意借這個問題,談談溝通交流中的ta技術。

你和老闆的溝通,表面上是由於價值觀的爭執,他覺得問題出現在人身上,你覺得問題出現在制度上。其實深層里其實是溝通中自我狀態的不一樣。你總結中提到覺得他很自大,交流永遠是不平等的,所以總是下意識有逆反心理。這讓人似乎感覺,老闆在用父母的方式教訓你,而你在用孩子的心理逆反老闆。

ta技術認為,我們存在三種自我狀態:
父母自我狀態,父母在我們小時候給我們的信息規範。表現在我們身上有兩種特點,一種是關愛的父母角色,說話的時候很溫暖柔和,可以安慰別人;一種是嚴厲的父母角色,不贊成別人的表情,說話的時候聲音很嚴厲。這兩種狀態很大程度上是從父母身上學來的。
兒童自我狀態,我們內心世界還沒有長大的內在小孩。表現在我們身上的特點是,年輕天真,感性衝動,逆反心理,看待問題時可能有孩童般的創造力,但是也容易陷入自我為中心的視角。
成人自我狀態,成年的我們對現實的判斷和理智選擇。父母自我狀態和兒童自我狀態,其實都是我們童年成長經歷的參與。更加成熟和適應的我們,會發展出專註、平衡、客觀的態度,說話時不會過於情緒化,也不會過於嚴厲批判。

這三種狀態在我們的交流中交替存在著,影響著我們的溝通質量和人際關係。如果雙方的自我狀態不在一個頻道上,雙方的溝通交流可能出現誤解和不暢。ta技術認為,溝通有三種方式:互補溝通,交錯溝通和曖昧溝通。

如果刺激和回應都是平行的,雙方期待都可以得到滿足,談話是順暢的,稱為互補溝通。比如,一個嚴厲的老闆訓斥一個膽怯的員工。老闆:你又做錯啦,怎麼這麼沒規矩!員工:對不起,我以後會好好改正。前者其實表現出嚴厲的父母自我,像批判小孩一樣批判員工,而後者表現出服從的兒童自我,希望服從對方父母自我的要求。這個場景中,老闆的意圖被員工接受了,屬於互補溝通。

後者如果刺激和回應是交叉的,雙方的預期自我狀態不同,讓人感到不愉快致談話中斷,稱之為交錯溝通。比如同樣的老闆訓斥員工。老闆:你又做錯啦,怎麼這麼沒規矩!員工:我以後好好做就行了,你幹嘛口氣那麼粗暴!這種情況下,老闆發出的信息沒有被員工認可接受。這時候溝通就沒辦法順暢進行下去,可能老闆會進一步大發雷霆,不歡而散,這就屬於交錯溝通。

如果自己的期待隱藏在談話里,如果對方能夠了解接受,談話就是愉快的,反之就是不愉快的,稱之為曖昧溝通。你和老闆的溝通就屬於曖昧溝通,老闆的說話表面是閑談,但可能含有潛藏信息:我是這個公司的大哥大兼家長,我對人的因素很關注很看重,大家要好好聽從我的觀點。而你可能不認同這種潛藏信息,對家長式交流有潛在逆反心理:你說話的口氣太自大的,我有表達自己感受的權利,不在乎用對抗方式吸引關注。於是,你們兩者的角色就像專制父母對叛逆小孩,一方說你要好好聽我的話,一方說我就不想聽你專橫自大。雙方的期待無法得到滿意回應,於是談話就充滿衝突和火藥味。

如何改變這種溝通不暢的交流方式?

一是學會改變自己的狀態,學會用成人的方式理智對待。哪怕老闆用父母的自我狀態命令,你也試著用成人自我的談話方式回應,就像題主總結的反饋對方思路探詢對方意圖,用冷靜、客觀開放的態度回應對方需求。比如還是用上面的例子。老闆:你又做錯啦,怎麼這麼沒規矩!員工:這件事確實讓你很生氣,我也能夠理解你這生氣的原因,能告訴我以後我該怎麼做呢?這樣就跳出來原來老闆父母自我限定的場景。這樣的交談可以讓對方也進入成人的自我狀態,至少不因為溝通頻道不對路而充滿誤解和爭執。

二是是學會正面滿足自己的需求,主動去直接獲取正面的結果。你自己也認為自己的能力沒有得到應有的認可,這讓你可能在和對方交流時有埋怨的情緒。這時,嘗試使用自我肯定的方法,說出自己的優點,寫出自己的優點。也可以正面安撫自己,比如聽音樂,吃大餐,讓自己有更多正能量,結交更多好朋友。

也許你的工作境遇不令自己滿意,但請學會掌握自己的人生腳本。你的生命是一個豐滿的故事,有開頭、劇情和結尾,有角色、衝突和高潮。你可以試著寫出這個腳本,看看腳本現在的主題是什麼。好的腳本是一個有明確目標並為之努力的線索,壞的腳本是困在煩躁的關係中沒有方向走不出來。你可以自我決定是否改變劇情,根據現在的環境和資源,審視可以完成什麼樣的改變?目標是不是明確?改變是不是安全?代價能不能接受?學會用成人自我看待,並樹立自己理想的目標。記住,你在創作自己的的腳本,導演自己的人生劇情。

希望對題主的思路有啟發,也歡迎認可的朋友多點贊。

心理諮詢預約:發送預約表(心理諮詢協議.docx_免費高速下載)到astoryofheart@163.com

微信公眾號:szhswx

http://weixin.qq.com/r/P0MHH-PExa66rbd89xYt (二維碼自動識別)


來的有點晚。看了很多答案,有很不錯的回答,不過不是特別滿意。我也嘗試從心理學和認知科學的角度講講我的看法。

人為什麼會抬杠呢?我從心理學和認知科學的角度,大概說幾點。

1.自我保護需求

每個人都有自我形象維護的需求,抬杠的原因之一是為了維護自我形象——我不比你差。心理學上,有一個自我服務偏差的現象,也就是每個人都會美化和抬高自己。有過這麼一個實驗:詢問司機群體駕車技術的自我評價,結果只有1%的人的回答是低於平均值的。可見每個人在潛意識是多麼看重自己的形象。抬杠本質就是一種相對的自我拉升(通過貶低或者戰勝他人,讓自己看上去提高了)。

2.資源獲取需求

我們有的時候抬杠是為了獲得利益。生物界中經常也是如此,有的時候為了避免打鬥帶來的傷害,動物會採用較為溫和的方式來競爭領土和配偶——比如孔雀開屏,鱷魚比賽張嘴。而人類的抬杠和辯論想要獲得的資源是他人(異性為主)的注意和更多的尊重。當然,也有的人是為了宣誓主權得到更多的控制感(家庭矛盾的主因之一),就像獅子吼叫嚇走闖入者從而確保自己所在區域能夠安全。

3.宣洩需求

語言暴力也是暴力的表現形式之一,而暴力的宣洩能夠獲得跟其他本能慾望一樣的快感。奧地利生物學家洛倫茲在《論侵犯性》寫道「侵犯性具有自身的釋放機制,與性慾食慾等本能一樣都能夠引起特殊的快感」。人也是一種動物,在進化中也保留著許多的原始獸性。所以,人是有暴力宣洩的需求的,在形式上分為內侵(自我傷害)和外侵(傷害他人),如果過於壓制自己的本能,也可能帶來本能的反身性傷害——一次性爆發的人更可怕。

4.認知域交集較小

我們對事物的認知不僅取決於客觀情景,還取決於我們如何對其進行主觀構建。橫看成嶺側成峰,每個人對事物的構建基礎都是自己的經驗和知識。就像有的民族受到不同教化,覺得吃豬肉不好,但是我們沒有受過這類知識的教育,就不會有這種想法。如果是這種類型的討論,雙方不站在對方立場和經驗考慮,那麼其實這樣的抬杠只會增加雙方的矛盾。

講完原理,大家應該對抬杠的原因有所了解了,大家可以根據自己的經驗自己想想怎麼更好的控制自己,在這裡,我也提供一下自己的一些經驗。

1.增加共同視域

在辯論的過程中,儘可能在說一個觀點前,增加自己的前提,告訴對方自己觀點的背景和基礎。同時,也儘可能問清楚對方的觀點基礎和背景。最簡單的辦法就是多問一句「你為什麼這麼說呢」,也給了雙方討論緩衝的時間,減少不清醒。

記得《搜索》裡面的葉藍秋(高圓圓飾)。她因得病而絕望,沒有親人只想借老闆的肩哭一下,不巧老闆娘來了正好撞見,被稱為小三,坐公交車太疲憊,沒讓座又被記者報道,變成人人皆知的「不讓坐墨鏡姐」,最後跳樓自殺……

如果每個人都能夠與他有更多的共同視域,那麼就不會有那麼多職責和責怪。而自己在生活中也是如此,如果能夠增加自己與對方的共同視域,那麼就能更好的理解對方的觀點和行為,這樣也可以減少很多不必要的爭執和抬杠行為。

2.提高自尊水平,懂得自黑

低自尊的人更容易表現出攻擊性行為,也更容易對別人語言產生錯誤編碼。因為這類人群提高自尊的方式比較少,只能通過抬杠和攻擊性來相對提高自己。如果我們是這類人,那麼就要學會提高自己,比較簡單的辦法就是學會自黑。自黑是自我接納的一種表現,也是一種高情商行為。如果能夠很好地接納自己,也會慢慢明白什麼是真正的自尊,什麼是自己真正需要的,從而減少抬杠行為。

3.明確爭辯目的

我們很多人在爭論過程中,習慣性地與對方對立。但是爭論的更多目的是走在一起解決問題,而不是走向對立。因此,我們在爭論過程中,應該明確好這個目的——一起解決問題。控制好自己情緒,如果對方實在有些傷人,最好及時叫停對方,或者暫時離開應激源。畢竟憤怒更多是應激性的、短暫的,只要在初期能夠管控好,可以減少很多攻擊性和破壞力。給自己一個明確的目的導向,減少不必要的言行是很有必要的。

4.合理宣洩

爭辯是暴力的宣洩方式之一,也不應該完全地摒棄。我們也經常看到這樣的情況:小兩口經常吵架卻沒有離婚,但是模範夫妻卻因為一次小打小鬧而分開了。因為爭吵也是交流和溝通的一種方式,本質上也能夠增加雙方的需求了解。另外,爭辯也能夠合理髮泄個人的暴力行為,避免長期積壓帶來對自我的反身性傷害。所以,適當地與他人爭論是有益的,但是人身攻擊以及粗話則是儘可能避免。這樣才能是一場互益的爭論。

5.控制音量

當一隻獅子進入另一隻獅子的領土時,獅子之間在打鬥前會互相嘶吼,通過氣勢嚇跑闖入者。同樣的,人類也有這種行為機制,想要通過加大音量,想在氣勢上讓我們的反對者折服。但是大多數情況下,往往都是失敗的。加大音量反而會讓對方感受到你的侵略性,會產生排斥心理,為了保證自身利益只能反擊,讓爭論變成爭吵和抬杠。所以,自己也儘可能控制音量。很喜歡孟非的一句話:「當我們開會在爭吵時,別人之所以願意聽我的建議,是因為我說話非常小聲,別人總是不得不停下爭論問一句:他剛說什麼了?」

用我主頁個人介紹的一句話作結:沒有完美的事物,那麼它存在的不足,只要有心,就可以用它的不足來跟你爭論甚至攻擊你。同樣的,也不會有絕對正確的觀點,抬杠不會有真正的勝利。

有收穫就順手點個贊吧,也當對個人幾小時投入的一些鼓勵,謝謝。

關於溝通:

如何變得會聊天? - 衛藍的回答

不太會說話,怎樣提高說話的技巧? - 衛藍的回答

——————————

不到一天飯錢,卻可飽食一生的自我提升類書籍《反本能》銷售中,解答你80%的生活疑惑。點擊購買鏈接:《反本能:如何對抗你的習以為常(衛藍)》- 噹噹圖書


什麼樣的人會比較愛抬杠對別人要求比較苛刻?


拋磚引玉兩個方向。


1 .在一件事上自己沒嘗試去做過的人


人往往會高估自己的能力,低估一件事情的實際操作程度。

所以時常會有「不過是我不努力,我要是努力也能考90分。」這種奇異的想法。

從而會覺得「只要努力考90分是一件很簡單的事情。」,慢慢進化成「考90分不是很簡單嘛?你努努力就好啦。」


多見於自己當年沒有努力去考過90分的父母。

大多真正在讀書上付出過努力,不論結果如何的父母,大多不會對於子女成績過於苛刻。


因為實際操作過,才能真正體會其中過程的艱辛和痛苦。

所謂「好女不過百」 的要求大致也是來源於此。


比如,

現在的我每次說別人八卦都要先跑去徵詢當事人意見不然就不會說,我知道這有多麻煩不能說的有多難受。所以有人在我背後造我的謠亂說我什麼,我也不會責怪他們,因為我知道守住自己的嘴是一件很難的事情,做不到再正常不過。

2. 自身經歷還尚淺的人


自身經歷尚淺的人就像上文所說,低估事情的可操作程度

這種時候往往會對那些看不到的事情,有一些不切實際的幻想。

比如要求年輕人年紀輕輕有車有房,事業有成。

不然真是白讀了那麼多年的書,就是混的差。

講道理,中國絕大多數白手起家的富豪都是在五十左右發跡的,在政壇上嶄露頭角大多多少歲大家也是清楚的,搞學術的phd畢業都近30真正拿出點什麼成就遙遙無期。

真能做出成就的,背後所支撐的東西遠不是常人能想像的。

然而太多太多人,最後只能歸於平凡。

以為一個人二三十歲年紀輕輕就能主角光環加持技能點爆棚是人生常態的,

大多是腦殘電視劇看多了。

自己站得太低,可見度太低,自然只能拿幻想的世界去要求別人。


家中長輩們時常教育我的一句話我覺得很有道理

「人生是一場長跑,你可能跑得到也可能跑不到終點,但是終點絕不可能是你前二三十年就能跑到的。」

擁有越多經歷越多的人往往越寬容越平靜,

因為他們知道這一路有多難走,以及有實力也不一定走得到最後。

(當然有的人空長了年歲,經歷還是一張白紙)

每當我碰到對我很苛責的人,說我怎麼還不能在哪方面哪方面做得很好。

我都會笑一笑並不去辯駁什麼,因為不論對方年紀大小,一句話就暴露了對方在這方面經歷不夠。所以我又有什麼好生氣,好去反駁的呢?

所以,我時常會問問自己,我對他人有太多苛責的時候是不是因為我自己這方面有很多不足?

我進行抬杠的時候是不是就暴露了我的不足?

學會不用言語去證明自己,不負責任地評價苛責別人的時候,就是真正人生路開始的時候。

畢竟有的人活了一輩子,還停留在原點。

.


這個問題,記住一句話,「你永遠無法徹底說服一個人」。

記住了,然後在交談中,便能心平氣和地講道理了。你講,大家講,各有道理。他咄咄逼人,你姿態放低,相安無事其樂融融。抬杠就是不服,要爭勝,誰抬杠就讓他勝利吧,但是他真的是贏家么?各位看官心中已瞭然。

普通交談的目的不是說服別人,而是交流,信息的互通有無,這是本質。抱著這個目的去說話,自然能很好地控制情緒了。


下次再想要抬杠的時候,試試在你要說的話前面,加上一句:
「您說得對,而且/不過……」

感受一下這個區別:

- 老闆:「根本原因在於警察中壞人太多!」
- 題主:「既然人的善惡是不可控制的,政府唯一能做的是不是就是盡量完善自己的司法體系呢?」

看這個語氣就劍拔弩張對不對?

- 老闆:「根本原因在於警察中壞人太多!」
- 題主:「您說得對!不過既然人的善惡是不可控制的,政府唯一能做的是不是就是盡量完善自己的司法體系呢?」

有沒有好一點兒?
如果覺得還是不夠,那就重複一遍對方的觀點。

- 老闆:「根本原因在於警察中壞人太多!」
- 題主:「您說得對!警察中的壞人太多了!先得解決這個問題,然後政府還是要盡量完善自己的司法體系!」

可能你會說,這樣不就扭曲了自己的意思了嗎?

但我們的目的不是辨清是非,而是避免抬杠。之所以會「抬杠」,核心的意思就是:
這樣的爭端本身是毫無意義、應該避免的。

有的人就是會習慣性地否定自己聽到的一切觀點,兩個同樣有這個問題的人碰到了一起,就會抬杠。而容易引起「抬杠」的問題,一般都是沒有標準答案的,就像辯論賽的雙方,你很難說天平應該傾向哪邊,兩邊都有道理,兩邊都是片面的真相。

所以,在你向對方承認「你是對的」甚至重複對方觀點的過程中,你就給了自己一個正面的、寬容的心理暗示,它會讓你下意識地思考一下對方的話,並發現其中正確的一面。你的這種心態,也會自然而然地傳遞給對方,成為一個良性循環,這杠就抬不起來了。


看了幾篇回答,我不禁在想,果然是人之患在於好為人師,其實很多答主和題主一樣,都有自己心中的各種道理,然後都喜歡找些機會「教育」別人。
對於自己的頂頭上司老闆,題主都敢於爭辯,怎麼說呢,有些不妥,可是不妥在哪呢?我覺得很多答案並沒有說到點子上,甚至對題主會產生誤導。
所謂好的溝通,講究的是不戰而勝,以退為進,最終雙贏。這方面的溝通藝術應當是題主接下來需要認真磨練的,至於那些心靈雞湯,題主切不可當真,因為雞湯沒用。你分清楚什麼是自我,什麼是超我,對你解決這類抬杠問題有用嗎?
舉個例子,如果你和老闆辯論的當時,恰好是要發工資了,老闆手裡拿著一沓明晃晃的人民幣,你能否咽下爭辯的這口氣,只是安靜的當個美男子,等著老闆發表完他的長篇大論後伸手接受老闆發的工資獎金?
我真的很欣賞你初生牛犢不怕虎的精神,相比之下,我在領導面前太唯唯諾諾了點,然而涉及到內蒙冤案這種話題,它的爭辯價值何在?如果你能清醒的意識到這個話題的價值只在於你找到了一個當你老闆的聆聽者的機會,那麼對你來說,我要恭喜你擁有了更成熟的看待事物的角度。
很多很多很多話題,其實沒有爭辯的必要,因為你老闆也好,你也好,根本沒有能力管到內蒙冤案這樣的事情,你們可以關注,但沒必要爭辯。然而,現實中,我們大家經常談論一些國家民生社會大事,這些事99.999%與我們不會產生關聯,說這些話題的價值何在呢?就在於給了我們彼此一個互相認同互相表示尊重信任的機會。
當你老闆慷慨激昂,口沫橫飛的時候,你如果還達不到與他良好互動,一邊順從,一邊鼓舞的境界,那就微笑,點頭,當個安靜的美男子,對你老闆露出讚許的眼光,或者配合你老闆的情緒,響應他的情緒……我敢保證的是,你們這次話題,你將收穫到真正有價值的東西,那就是老闆對你的情感認同,甚至是對你為人點贊了。
你可能會覺得這樣做有些勢利,可是,你想想,你提問這個問題的目的,不還是希望讓自己更加成熟,能夠從情緒管理中得到好的收益嗎?如果不是這個目的,你的題目就應該換成:請問,內蒙冤案到底是因為法制不健全還是因為警察太多壞人?:)
可見,很多很多話題本身其實並不值得爭辯,即使你是對的!再重複一遍,我覺得你的觀點其實是對的,確實是法制的問題,但是你知道嗎,你老闆說的也不是錯的,等你閱歷加深,就更能明白你老闆的話了。
所以,題主你需要的,並不是各類雞湯,你需要改進的,只是溝通的技術,在艾瑞克森心理療法中,提到一個定理,這個概念我覺得對你改進溝通技術會有幫助,那就是——如果你想說服別人,必須首先順從別人,你必須通過順從他,來卸下他的心理防禦機制。就像本篇評論,我修改了好多遍,把那些可能會引起你內心阻抗的話,儘力的刪除了一些,如果仍然引起題主的不快,請見諒。
PS:少讀雞湯,多學具體知識。把你能言善辯的能力在你人生中更好的發揮下去,不斷補充各學科知識,你會有所成就的。


最近看了一本書《整理情緒的力量》,書里強調了整理情緒的12個關鍵,個人認為很有幫助,這裡分享下。

「心情煩躁,做什麼事都心不在焉。」

「生了一肚子氣,聽不進對方的意見。」

「提不起幹勁來,沒法好好工作。」

「焦慮萬分,不能冷靜地行動。」

……

此類種種,都是沒有整理好情緒垃圾的後果。雖然心裡明白要怎樣做,可就是會被情緒牽著走。

人人都有陷入消極情緒中難以自拔的時候,如何應對消極情緒便成了實現目標、提高生活質量的關鍵。

然而,情緒不是輕而易舉就能改變的。我們在失去理性的時候,甚至會連想調整情緒這件事都忘得一乾二淨,一味為情緒所累。因此,一旦落入消極情緒的沼澤,便無法輕易脫身。

究竟應該怎麼辦呢?

作家有川真由美在《整理情緒的力量》一書中說,情緒如同馬車,理性是韁繩。手腕高明的駕車者懂得平復自己的情緒,安撫它、取悅它,心情愉快地享受自己的人生之旅。

決定我們人生的,不是在我們身上發生了什麼,而是我們要用怎樣的態度去接受它們。如果想要協調好自己與周圍和現實的關係,就必須整理好自己的情緒。

有川真由美倡導的「情緒整理」方法旨在幫助我們協調情緒與現實之間的關係,她從憤怒開始,列舉了如焦躁、孤獨、疲憊、怨恨、嫉妒、自卑、逃避、怠惰、後悔和不安等現代人生活中常見的情緒垃圾和消極狀態,並講述了整理情緒的12個關鍵。它將會教你辨識這此些堆積在內心的污泥,用簡單實用的方法,以最快的速度擺脫它們的影響。

下面我們就一起來看看整理情緒的12個關鍵。

(一)握住情緒馬車的韁繩

我們可以把情緒比喻為馬車,把理性比喻為手握韁繩的人。假設馬受到情緒的支配奔跑著,它心情愉快、狀態良好便罷,如果遇到可怕的事,可能就會立即停下來,憤怒地往別的方向 跑去。如果天氣狀況或者馬的身體狀態不好,或是馬處於不滿足的狀態下,它就會焦躁不安、毫無精神,連動都不想動動。即便強迫馬奔跑,它也會反抗、嘶叫。

但是也不能因此就徹底放棄韁繩,聽任「情緒」這輛馬車的安排,這樣就無法到達自己要去的地方。這時,「理性 」這個馬車駕馭者的拿手好戲就該上演了。嬰兒或動物可能會因為不會控制自己而鬧脾氣,但是一個成年人的情緒卻會反映出這個人的思考方式和價值觀。

(二)以情緒更新法改變現狀

想整理好所有負面情緒,要在三個方面下功夫,那就是試著把自己的行動、語言和思考方式全部轉換成新的。

我們往往會認為行動、語言和思考方式是由情緒引導的,也就是說,人們很容易認為情緒在先。實際上,按心理學的觀點看,情緒是跟在它們之後的。

改變了行動、語言和思考方式,自然就可以對情緒進行更新。

(三)積極行動轉移注意力

盡量多做一些讓自己高興的事情,多為自己創造一些可以轉換心情的環境吧。做做自己喜歡或是能讓自己集中注意力的事,活動身體、收拾房間、看綜藝節目或者催淚電影、讀讀小說,等等。有的人會幹脆睡一覺,一覺醒來,不開心的事情就全忘了。

改變行為方式不一定能讓自己完全忘記怒火,但一定可以幫助我們平息怒火。

(四)積極言語消除煩躁情緒

「忙死了,忙死了」「該怎麼辦啊」「我這種人…唉,好累啊」「真討厭 」……類似這樣的自言自語、牢騷、抱怨之類的消極話語會滲透到思考方式中,讓人變得更加煩躁不安、消沉,心情更加不好。這或許是絕大部分人都能體會到的吧。如果想整理好消極的情緒,使用積極的話語可謂最簡單也最立竿見影的良藥,人也會變得心情開朗,積極向前。雖然改變情緒不容易,但改變措辭應該是任何人都做得到的。

為了能說出積極的話,可以在生活中尋找積極和值得感謝的地方,再通過語言表達出來。在平日里多使用表示喜悅、幸福、感動、感謝的話語,可以培養讓我們免受壞情緒感染的抵抗力。

(五)轉變思考方式以更新情緒

可能大家都有過這樣的經歷:無論怎麼努力轉換心情,無論事情過去多久,仍然會覺得「這樣還是不行」「不高興的事情怎麼都放不下」,恨不得趴在被窩裡手腳並用地一邊拍著床一邊大喊「我饒不了Ta」。

遇到這種情況時,就只能改變我們的思考方式了。

但是即便如此,在怒火還未完全平息的時候,只能做好忍受心中的針扎般刺痛的準備。隨著時間流逝、往事風化,只有當自己的狀態變好,而且結果也好的時候,才是從心底真正地原諒了對方。

(六)專心考慮該怎樣做

面對問題,只需要思考「現在應該怎麼做」,不需要考慮其他事。為了達成自己的目標,如果能夠明白「只需簡單地思考」這一解決辦法,即便是在頭腦混亂的時刻,也能做到該做的事情並整理好情緒。想得太多是不好的。

(七)問題與情緒分開思考

「問題」與「情緒」是需要不同著眼點的兩件事。

為了解決問題,不要有消極的情緒。不懂打理情緒的人,不論怎樣都會心煩意亂,會習慣把情緒和問題放在一起思考。也就是說,他們在解決問題的時候摻入了情緒。

(八)少一些好惡標準

人會按自己的好惡標準來評判他人,但如果這個標準太鮮明,就會出現問題。

個人見解太鮮明,心就會變得死板、不靈活,性格往往容易變得頑固。

大部分人的期待都是會落空的,如果每個人對每件事情都存在「我可不想這樣」「饒不了他(她)」的想法,那又怎麼受得了?想想「我不懂的事還有很多」「還有這樣的事情啊」放低自己視角,保持心靈的彈性吧。如果能帶著興趣觀察社會,就會有新的發現,學到新的東西。

(九)太無私的人無法整理情緒

讓自己從容工作的條件需要自己去創造。首先要挺起胸膛,變得坦然,試著從傳達自己的想法——哪怕只有一個——開始做起。稍微隨心所欲也無傷大雅。

(十)獨處以整理情緒

我們只要和別人在一起,就一定會受到行為和情緒方面的制約。

一個人獨處的時間,也是解放情緒、正面自己的時間。一旦認清了自己的情緒,就會明白現在為了自己,什麼才是最重要的。

一個人獨處的時間也是取悅自己的時間。可以放鬆心情, 計劃自己的日程安排,還可以讀讀書。晚上可以做做按摩,也可以敷個面膜。有段寵愛自己的時間對女性而言可是非常必要的。

(十一)不執著於自己沒有之物

想必不滿自己現狀的人,不論在什麼樣的狀態下都會一直抱怨。相反,感覺「自己很幸福」的人,不論站在什麼樣的立場上,都會說「自己很幸福」。

幸福並不存在於某種狀態之中,幸福是內心對這種狀態的解讀方式。

遵從自己的慾望,聽憑它的安排,尋找自己的快樂,應該就是通往幸福的捷徑了,要記得關注尋常、普通的幸福。

(十二)相信人可以改變

改變一直以來的行為模式,或是嘗試一些新鮮事物時,能量都是必不可少的。對堅持到底的風險, 也要做好心理準備。

剩下的就是在鑽研「如何做才會成功」上下功夫了。如果沒能順利進行,就要換個方法多試幾次。通過一些微小的成功,把自信融入「我也是可以的嘛」這一成就感中,同樣能使情緒改變。


凡是有點小聰明的人都很想從嘴上贏過別人,顯得我比你厲害。這種嘴上贏人的慾望彷彿是天生的,還伴隨著一定的快感和自得,小學的時候就開始熱衷。而經歷了一些事情後,發現大聰明的人是懶得在嘴上贏人的,也懶得做那種要通過需要貶低對方來抬升自己的行為。

這種行為的情商還是不夠高。你想抬升自己,方式很多,何必通過讓別人顯得低你一籌的方式?這種方式只會讓朋友越來越少,敵人越來越多。

言歸正傳,怎麼做到不抬杠?

首先:從觀點上突破。

我們常常把觀點等同於自身的一個部分,所以天生有種比較強烈地想要捍衛的傾向性。彷彿動物想要捍衛自己的領土一樣。

但是你得意識到,你的觀點根本不是你自身的一個部分,它只是你不知道什麼時候從外界吸收來的。沒有觀點是憑空出現的,少部分是你經驗得來的,其中也會摻雜著他人的影響。而很多其實是你從哪個新聞、哪個公眾號、哪本書看來的,或者從某某人那裡聽來的,你不小心印在腦子裡了,或者你被說服了,你相信了。

所以樹立觀點:你的觀點是你從外界吸收來的,錯了就換唄,發現錯了還進步了勒,沒什麼必要豎起翎羽、充滿敵意地去捍衛。

第二步:在交流和討論的時候改變著眼點

大聰明的人對於不涉及自身利益的交流和討論的著眼點不是改變別人的想法而是提升自己的想法。

何為涉及自身利益?比如老闆不願給你加薪,你想讓他給你加薪;顧客不願買你的產品,你想讓他買你的產品,這叫涉及自己的利益。

所以大部分討論根本不涉及自身利益,涉及的時候是另外的討論範疇,是如何影響他人的範疇。

當你把著眼點放在提升自己的想法上,你會開放,會樂於發現自己是錯的,然後去求證,說不定就避免了損失。查理芒格就說過大聰明的人總是對可能證偽自己想法的信息保持極大的敏感度。

再來說為什麼不涉及自身利益的時候不要把著眼點放在改變他人的想法上?

1. 人最想得到的是肯定,而不是否定。這是天性。想想你自己,有人打斷你的話說:「沒有、不是」的時候,你的心裡是不是都會自然的驚慌或者不舒服一下?你老是喜歡告訴別人你是錯的,我是對的,我比你厲害,人際關係勢必會受影響。你不會因此顯得厲害、受歡迎,你只會因此不受歡迎。

2. 假設你很無私,你就是想幫別人獲得進步,你得意識到改變別人的想法真的很難。前面說過沒經過訓練的人都有捍衛自己想法的本能。讓一個人心悅誠服地接受你的觀點真的不容易,你時間有多少?對於重要的人,自己的好友、親人,在重要的事情上值得這樣去做。對於沒那麼重要的人、無關痛癢的小事,大家開心就好,沒必要告訴別人他錯了讓別人不開心。

你意識到嘴上贏人的種種弊端、又懂得觀點不過是吸收來的,不是自己的私有物,可以轉變、可以迭代,多實踐幾次,慢慢地就會純熟地懶得抬杠或者嘴上贏人了。


在我心裡,我覺得難堪這件事是可以把人分類的。


人與人的交往當中,明知對方有錯卻努力不讓別人難堪是一種能力,更是一種高尚的境界,是最上品的。
其次是順其自然而為之。有人天生情商高,有人天生情商低,也比如我們都認為無意的冒犯總比有意的抬杠更容易被原諒。
最下品則是刻意讓別人難堪、出醜,抬杠就是典型的表現。


想清楚這個,我們最起碼我們可以時刻要求自己不做下品的人。

看到知乎推送這個話題的時候我一下子想到一輩子為人不讓別人難堪的曾國藩。
「人好美名,人皆如此。」我喜歡美名,別人都喜歡。我說我自己不吃肉,但是吃了肉的人吃完肉就因此會落下不好的名聲。如果因為自己的關係讓他人承擔了這樣的名聲,「蓋難為情。」曾國藩說自己不做清官,卻只是在下屬面前象徵性拿十兩銀子作為「賄款」。也是因為擔心讓別人落人口實,說自己是個清官,豈不是別人都要成了貪官。


我第一次聽到這個「蓋難為情」的當時觸動非常大,也是在聽到這個故事時候一下子明白一個人應該如何去修鍊自己的品格,也恍然大悟與人難堪是一件多麼不好的事情,哪怕你是對的。
曾國藩的做法放在這裡舉例可能不很恰當,因為涉及到儒家,涉及到什麼官場厚黑學,很多東西可能都是被當今主流價值觀所不齒的。但可以從這件小事就可以看出來境界高的人和凡人間的區別。我們可以反問自己,做不做得到不僅不要去在言語上勝過別人,而是哪怕自己知道自己在行動上遠勝對方卻依然不去在言語上求勝,不讓對方難堪。

在這個時代,毒舌和抬杠變成一種噱頭,但我自己而言永遠不相信什麼刀子嘴豆腐心。沒有禮貌、刻意給人難堪、刻意讓人下不來台的人,哪怕我們不把人往壞處想,但這類人最好的結果也就是能言善辯,有些樸素的小聰明,樸素到從不思索別人的感受,樸素到不知道智慧是什麼。

做事即做人,說話即做人。


第一是要記住,永遠不要為了自我成就感去試圖改變別人的觀念,除非你時間不值錢;
第二,只在情況非常重要,你非常需要爭取別人同意的時候才作這種嘗試,
第三,做這種嘗試的時候,你永遠要記著,讓對方喜歡你從而贊同你要比讓對方因為無話可說而同意你容易得多,一旦你的辯駁變成了對其三觀的質疑,大多數人都會為了維護自尊而死扛到底,讓溝通陷入僵局,所以要儘可能保持友好關係。
第四,只有在辯論是表演給第三方看的時候,才能用那些挑動對方情緒的花招。

根本而言,永遠不要和別人做無謂的爭辯,那唯一能代表的就是你的時間不值錢。


其實就是因為某種程度上的「看不起人」

仔細回想一下,很多時候我們和父母爭吵,是不是「看不起」他們觀念陳舊、跟不上時代、學習能力降低?

我們和同齡人爭執,是不是因為覺得在某些方面我們看過一些文獻書籍、上過幾門課,就一定比他們精通此道?

我們和上級爭執,是不是有時覺得我們可以做得比他們更優秀、見解更獨到、想法更有新意?

我們脫口而出的理由,是不是我們的自大?

那一瞬間,我們沒有想到父母年輕時廢寢忘食地拼搏,為了跟上時代而付出的努力;我們沒有想到同齡人也可能看過相關書籍,或者直接有過經驗;更沒有想過上級曾經也和我們一樣,帶著同樣的激情和不屑,同樣的神采飛揚。

我們總是希望自己的觀點被人接受,總是覺得自己獨闢蹊徑,總是覺得自己有所見地。

可實際上啊,少年,最終的結果,不過是你在吐槽這個世界的同時,也被所有人默默吐槽著。


心直口快不是什麼優點,是情商低的表現。

我上次請一新同事來家裡吃飯,她經過我樓下汽車裝潢店的時候,店裡沒客人,她說,生意好差啊。當時店老闆能聽到,我非常難堪。
我並不討厭她,但也不可能推薦她。
經常收到客戶投訴說她態度很差容易發脾氣,其實她只是心直口快啥都寫臉上,無惡意但是讓人難堪。跟題主一樣吧。

你讓老闆難堪了。


題主經常跟人起爭執,真的不討人厭嗎。不要自我安慰了。
別人不會當面說,但可能會暗地給你使絆子。你升職會很艱難。

。。。。。。。。。。。
好像沒正面回答問題,之前在評論區有答覆,我搬上來吧。

可以自我控制呀,不用吃藥。比如在心裡想像一下說出去之後會發生怎樣的對話,對對方是否有益。無意義的爭執是損人不利己。要意識到那些話只是為了發泄自己的情緒,於他人無幫助,給他人難堪,自己不是什麼無辜的好人。待你一思考來,說話時機也過了,就可以避免啦~~主要是看你有木有改變的心。。。。
另外想吐槽一下很多人說一句「不想做」「做不到」就放棄了,也無所謂啦,反正自己選擇的方式自己承擔,別跟人抱怨就好。

三思而後言,語遲人貴。


如果知道自己做事情的目的,那麼就不會抬杠了。


其實任何爭辯的本質,都是想證明一件事,那就是「我比你聰明比你睿智」。

那是沒有經過思考的辯論,這種辯論到頭來只能滿足自己「我比你強」的虛假的心理感受。知道了這一點,以後就不要去辯論了。因為你即使是辯論把他辯輸了,他依舊比你強。

人說話,最好知道自己的目的,不要只是為了滿足表現自己的快感。

你的目的是說服老闆嗎?
那你應該用輕柔的語氣,無破綻的邏輯去說服他。
你的目的是交流看法嗎?
那你應該仔細思考老闆是從哪方面思考問題的,他看待問題的角度為何是這樣。


以上。


第一步,要在有所行動之前先發現自己的情緒變化。你若發現不了,就沒辦法談控制。在佛教里,我們把這種觀察內心波動的行為叫做「觀」。而想要做到「觀」,進而觀的深入細微需要有意識的練習。而且需要堅持。這種能力既是天賦,也可以後天鍛煉。

第二步,在話從口出之前快速做出判斷(該不該對這個特定的對象說)思考(說什麼,怎麼說)再行動。可以說話之前偷偷深呼吸三秒鐘。所謂三思而後行就是如此。可這道理人人懂,實際操作的時候就很難做到。一方面是第一步完成的比較差,習氣很難改變。另一方面是智慧不夠,或者說經驗不豐富,不能做出最好的回答。

智慧不夠,最好的方案是保持沉默。長於事故的人還能控制自己反對的情緒而不表現在臉上。如果性格使然不吐不快。那最好點到為止。如果對方表示出不想接受你的觀點的話。請立馬收聲,要知道想聽你話的人自然會聽,不想聽是緣分沒到不能強求。

像題主這樣的情況,對方的地位高於你,他很難接受「被你說服」這件事。你說的道理或許他心裡早就清楚的很。

他的抱怨行為,只是想發泄心中的不滿。其實並不是就事論事。如果你看不到這一層而去就事論事據理力爭的話。他意識上、本能上會和你進行理論。而潛意識已經開始在討厭你妨礙他發泄情緒的舉動了。或許他自己也不知道。

說到底,人與人之間除了工作事宜以外,大多數時候是感情用事的,再理性的人也會有情感需求。而體察到自己和他人的情感需求是一種能力也是一份慈悲心的體現。

不要執著於「曉之以理」,效果大多不如「動之以情」。
真心助人的核心是——助人自助。

祝大家悲智雙修,福慧增長。阿彌陀佛。


不長能耐,光長脾氣。
============
如果你幾個月都沒有學到任何新知識,遇見新的人,面臨新的挑戰,在心底,會浮起一種壓迫感——「人的一輩子就這樣了吧」。然後你會用抬杠證明自己是存在的。相反,那些在爭論中先停下的人,是因為有更重要的事情去做,更大的事情去思考。我很驚訝,你和你的老闆在辯論中都沒提到弗格森槍擊案,還有參議院的CIA酷刑報告?他可以不了解這些,他老了,你別跟他一般見識。


你並不關心
========
如果你並不關心那場抬杠的成敗,那就不是真正的抬杠,只是發泄情緒而已。仔細看看你的問題描述:事例1,好,講完了。怎麼沒有事例2呢?所以我大膽猜想,你不是很關心這個問題的答案,只不過上知乎發泄一下情緒。多關心關心自己每天做的、想的事情,寫寫日記。你不關心自己,別人無法比你更關心。當你開始關心,你做的事情就會逐漸變得有頭有尾,就有成果,有積累,很多年以後你會感謝老闆批了你一頓,當然那時世界已經是你的了。


情商低的表現:永遠要在言語上去戰勝別人。


我媽曾經對我說過:說話不經腦子,腦子就會廢掉。

有些人就是這樣,把心直口快當做是一種優點,殊不知,不分場合地和別人瞎抬杠,只會是情商低的表現。

很多人跟你抬杠,說到底是因為他們心裡不服氣,不輕易認輸,他們心裡,大部分都是缺乏安全感的,需要通過別人的點頭認同,來彰顯他們的正確性,你膽敢說一個「不」字,他們就會跳起來,對你橫挑鼻子豎挑眼。

遇到和你刻意抬杠的人,大可一笑了之。畢竟宇宙洪荒,人生又那麼短促,哪有大把大把的精力,和一些無謂的人,爭個輸贏。

即使,贏了,又能怎麼樣呢。

或者輸了,難道就可以博取在他們心目中那一丟丟的存在感嗎?


感謝閱讀,晚安。


我發覺知乎高票答案都有個特點,就是不說人話,搬一堆似是而非的專業理論出來,其實屁問題都不解決。還有一些招搖撞騙的假大牛,所以我拍的是這些人的磚,對於真大牛,我是心存敬畏的!

  首先題主你不妨換位思考一下,假設有一天你是領導,這時候你說個什麼事下面馬上就有個人跳出來說他的觀點,甚至直接指出你的錯誤,這時候你難堪不難堪?會不會對著干要使勁證明你是對的?

  很多時候人與人之間的爭執都不是基於事實,而是為了維護自尊,包括你這種喜歡去抬杠的毛病也是,網上隨便點開一篇新聞你都能看見兩個人在下面互噴,其實核心問題是你想去刷自己的存在感,想去獲得大家的認可和讚美,其背後的深層原因是你缺乏認可。

  一個人喜歡去抬扛,其背後的真正原因是缺乏執行力,所謂執行力就是你所有事情都能做得很好,用大白話說,就是你丫明明做不到,但是就是喜歡去BB,就算你說的都是對的,但別人就是不服你的氣。

  打過LOL的人都很清楚這一點吧,如果你團隊中一個戰績極其糟糕的隊友指責你出裝和走位有問題,即便他說的是對的,你也會不服氣吧,但是如果一個在團隊中各種CARRY,戰績各種牛逼的隊友,跟你說一句,你這個出裝和走位有問題,你肯定會願意聽,所以一個人的說服力,靠的是你的行為所帶來的結果,你說得再對,但是在工作上卻沒有突出的表現,你的老闆不煩你才怪!

  另外,你在題中所說你的性格是心直口快,開不開心都寫在臉上,我告訴你吧,不要用這樣的詞語來包裝自己,說白了,你就是容易情緒化,這是一個沒能耐的弱者最容易出現的反應,什麼意思呢?

  一個很會打架的人和一個手無縛雞之力的人,當他們同時遇到流氓的時候,為了保護自己,手無縛雞之力的人總是喜歡錶現得很緊張和激動,因為他心裡沒底,怕被欺負和挨打,所以需要裝作自己很強大的樣子,但是一個很會打架的人,遇到流氓的時候往往就是氣定神閑,這就是有能耐沒沒能耐的區別。

  典型的不在做事上認真,愛在情緒上計較,我從沒見過一個認真做事的人喜歡跟別人抬扛的,說白了,沒時間精力,用事實說話,比你成天在嘴上BB有用得多!所以古人說人要「寡言」,就是這個意思,因為你事情少,所以你就心神散亂,人心神一散亂情緒就多,情緒一多嘴裡就特喜歡BB,說白了,閑得蛋疼,有那閑工夫跟你們老闆去鬥嘴,不如扎紮實實做點業績出來讓他閉嘴。

------------廣告,微信gz-evolution------------
如果你有任何情商問題、心理問題、自我成長問題,思維問題,歡迎關注我們

http://weixin.qq.com/r/IUypsfPE1K6rrbfS9xkz (二維碼自動識別)


我不寫原因,因為我寫不出來,前面那麼多優秀的答案,如果要看原理,請看前面的。

我只提供一個辦法:

大口吸氣,深呼吸。

兩三次之後就好了,到嘴的話也能咽下去了


題主好,你所描述的現象每天在全世界都在上演,無論古今中外、熟悉陌生,概莫例外,正所謂「一言不合就開撕」,開撕不夠就拳腳,前幾天還看到兩撥人因坐地鐵座位搶奪先惡言相向,後大打出手。那麼到底是怎麼會出現這種情況呢?
首先從人腦的加工機制來看。大腦是一個非常精密的組織,它的運轉需要消耗大量的能量(我在回答這個問題時,大腦高速運轉,原來不怎麼用的神經網路聯動起來,回答完之後估計會感到「身體被掏空了」),因此它的使用是非常經濟,儘可能減少能量消耗。這也是為啥我們在加工信息時容易被表象所迷,產生錯誤的認知,比如偏見、刻板印象等,這是作為生物體的人的一種本能趨向,簡單說就是「像豬一樣快樂地活著」。人在爭論時,大腦在短時間裡需要加工的信息量非常多,我們往往沒法get到完全的內容,這是一個簡單的方法就是過濾,所有不符合需要的信息直接潛抑,只關注那些佐證自己的觀點的信息,個人認知的範圍就越來越狹隘,直至有機會恢復到原來的加工水平,去反思剛才的爭論,才能思考別人觀點的合理性,這也是為啥很多人在離開爭論場合後會對自己剛才的表現感到後悔或可笑。
第二,繼續從大腦解讀。人們通常把大腦分為「情緒腦」和「認知腦」。從進化角度看,情緒腦(主要是邊緣系統)更加原始,更加關乎生物的生存本身,因此它的加工非常迅速且本能,沒法抗拒,比如我們看到喜歡的異性,那種臉紅、心跳、兩眼放光等是掩飾不住。而認知腦(大腦皮層)所加工的更多是認知信息,它的反應慢一點,但會更精確。對於剛才的那個喜歡的異性,當情緒腦指示我們奮不顧身去追求時,認知腦會結合各種信息做出最終的反應。這個經典例證可以參看《美麗心靈》中納什在酒吧里演繹最美麗的女孩子為啥最後被冷落的橋段,附圖一張。

一旦我們陷入爭執之中,情緒腦的喚醒會越來越強烈,它所消耗的能量逐漸增多,既減少了認知腦的工作,又阻擋了認知腦對情緒腦加工信息的調整。所以人在激情狀態,意識狹窄,往往做出平靜時候難以理解的事情。下圖是一個驚恐狀態下的情緒腦加工,這個加工不經過認知腦,所以反應迅速,便於逃生或反抗。心理諮詢和治療的一個目標就是幫助認知腦和情緒腦的平衡,不至於淹沒在情緒中,即弗洛伊德所說的「本我在那裡,自我就在那裡」。

第三,爭論確實涉及到自戀的問題,前面有人說過自我保護,確實如此,我想增加一個部分,本來爭論的就是一個分裂的狀態,它的潛台詞是只有一方是正確的,無形中就形成了敵對的雙方。這一背景決定雙方沒法認真去傾聽別人,我在看一些以駁倒對手為目標的辯論賽時,總會感到這樣的辯論賽的目的是為了什麼呢?我更喜歡是結尾處雙方能把對方所列出來的論點論據回顧出來,這是一個更開放、更有力量的狀態。當然,這和我們的心智發展水平有關。我的發現時,對那些自認為很在行、很厲害的領域,恰恰很難聽進去別人的觀點。這就是禪宗故事所說的,水太滿,其它東西進去不了。
第四,從控制論的角度來看。爭論都是始於可控,終於失控,不斷升級的互動會讓談話變得失控,如同在冰上行駛的車輛一樣,它的制動部分失效,所以更容易出事故,因此,要想成為一個有效的情緒管理者,可以自己設定一個內在控制器,可以是一個笑話、一個圖像等。這樣也可以幫助我們管理情緒。
最後,恭喜題主能反思這一經歷,這種反思是一個人成熟和成長的必要條件,專業的術語「心智化能力」,當然,心智化更強調在困難情境中觀察和反思自己和他人的能力。你有這樣的能力,相信以後情緒腦和認知腦的整合會做的比較好。


推薦閱讀:

在國內做心理諮詢師有哪些門檻?
什麼是註冊心理師?
雖然知道不要在意別人看法,可是往往會因為別人的看法而感到心裡不舒服,如何進行心理調節?
Esfj們適合什麼職業,你們都在做什麼工作?
發現男友家暴過前女友,他以後會不會家暴我?

TAG:心理 | 心理諮詢 | 情緒管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