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尼 PSP 選擇採用 UMD 光碟是否是個失敗的決策?

雜訊巨大、光碟不易攜帶易磨損,用戶體驗甚至不如破解版直接把ISO放入記憶棒進行遊戲;PSV回歸插卡式是否代表著當初使用UMD是個錯誤的決定?


你們需要補習的,不是遊戲史,而是基本的計算機常識。


這個是PSP時代的4G 記憶棒(長棒)。
價格是900美元。
900美元。
900——美元。
看清楚了嗎?
而能裝下一個PSP遊戲的2G記憶棒價格是300美元,比PSP本體還貴。

掌機遊戲的卡帶生產成本應該在5美元以下,SONY怎麼用卡帶裝遊戲?

光碟媒體的關鍵在於製造周期短,價格便宜。雖然光碟機價格高,但是光碟對比當時的半導體價格,在2G這個容量上還是有巨大的優勢(當時2G卡帶價格相當於2台PSP)。而且SONY的目標不是遊戲,而是把PSP作為隨身媒體中心,播放影碟,這樣的話快閃記憶體的製造成本就不可容忍了。UMD的失敗,很大程度是因為便攜影碟機方案的破產,而不是遊戲本身。

過去很多遊戲廠商都因為半導體價格巨變鬧到差點破產,所以能選光碟肯定會選光碟,別人不用,往往是因為技術無法實現光碟機的微型化,而不是不想。任天堂選擇卡帶其實不是一個正常的行為,這與它的經營方式有關,具體可以看當年32位機戰爭的文章。NDS採用的是老式的ROM卡帶,容量只有PSP遊戲的十分之一,製造周期長,成本較高,而且很容易受半導體價格變動影響。

但是因為技術進步,半導體快閃記憶體價格和容量在那幾年出現了極大的變動,導致快閃記憶體卡成為最合算的方案。(之前我說3DS改用快閃記憶體卡,看資料似乎不對,至少3DS早期遊戲也是用ROM卡的。)

所以說白了,決策100%正確,天亡SONY也。

遊戲業是個受技術進步影響非常大的行業,有時候一個新技術就能顛覆過去20年的規則,事後諸葛亮在IT圈是最傻逼的行為沒有之一。


題主真的知道當時索尼的棒子的價錢麼?剛出psp的時候、2g的棒子就算盜版也要700。
再舉個例子。棒子和U盤的閃存晶元其實是一樣的。05年我買的128m的U盤都要快200rmb。
像是psp末期的遊戲動輒2g、某些gal還搞雙cd。如果不用umd用棒子、成本太美我不敢看

就UMD本身來說、絕對是跨時代的設計。
能夠把cd做到那種大小且保證容量。
有這種工業設計實力的全球只有sony一家。

再說一點。umd的死其實和索尼自己也很有關係。
因為索尼當時要推廣ps3和藍光、使得集團資源無法集中在psp上面、導致後來sony本身媒體的電影資源都不能有效地投放在umd上。
同時umd2g的容量和bd 25g比起來更是被轟成渣渣、兩者電影的價錢居然差不多?
本身看電影就追求個爽!在小屏幕上看272p和在家裡舒舒服服看1080p的電影請問你選哪一個?

UMD和HDDVD都是死在內容上面、而不是設計。沒有內容再好的設計也沒用、畢竟光盤只是載體


@孟德爾書記回答得基本很全面了,就是因為當時快閃記憶體的價格太高,容量有限,當初玩單反的人對SD卡的價格應該心有餘悸吧。這個算是外因,也起決定性因素。

除此之外,咱再補充一下關於索尼自身的原因。
索尼這家公司的尿性就是總想要建立行業標準——照相機行業、DV行業、印表機行業、半導體行業、視頻剪輯軟體行業、遊戲機行業、光碟存儲行業、顯像管行業等等等等,基本在索尼最如日中天的時候,都妄圖建立自身所涉及的行業的行業標準。
畢竟Walkman的勝利已經讓索尼吃到了行業標準的甜頭了,索尼這麼做也能夠理解。
但是當時在幾乎所有涉及的板塊擴張,妄圖建立行業標準,這個策略的確激進了。
在日常生活中可以感受到索尼的有些東西其實很蹩腳——
MD現在看來不過是日本人的某些執念罷了,類似於翻蓋手機,在全球被MP3的衝擊下,已經不復Walkman之勇了,你看翻蓋手機也被iPhone為代表的智能手機打得稀里嘩啦的。
VAIO筆記本自帶的那些軟體用過的你們就說煩不煩吧。
說到PSP,除了UMD之外,那個自己標準的記憶棒也是記憶猶新吧,當時索尼的所有需要半導體存儲的基本都得用記憶棒——DV、照相機,而且那個價格,我說原裝的,不是後期遊戲店賣的很便宜那種的組裝的……就算是組裝的棒子,也比同容量的SD卡貴啊……
類似的例子數不勝數。
近些年來,建立起來標準的也就是以索尼為代表的藍光陣營,其餘,基本都輸了。

PS:
為了慶祝國行的發售,剛入PS4港行,萌萌噠!
畫面感受不強烈,但是系統真的是棒棒噠!
索尼大法好!


就我個人而言,當時選擇UMD絕對不是一個錯誤的選擇。

當時遊戲機可以選擇的無非就是卡帶或者光碟,直接將遊戲下載到硬碟或者快閃記憶體卡並不流行,技術上也不太可能實現。而至少在家用主機行業卡帶早已經成為老舊、過失、跟不上潮流、不好用的代名詞了。作為新加入掌機市場的索尼自然要以變革者的心態來對待,那用更時尚更酷炫,並且容量更大的光碟作為遊戲的存儲介質再合適不過了。

其次,PSP定位是「新世紀的WALKMAN」做移動多媒體平台路線,除了隨時玩遊戲,還要有隨時聽音樂隨時看電影的功能。那容量著急的卡帶就更不適合了。

另外,UMD不容易破解,PSP之前的主機破解從來都是盜版卡帶或者盜版光碟的方式破解的,UMD的生產線牢牢控制在索尼自己手上,就幾乎沒有出現盜版的可能。不過人算不如天算,最後破解方式居然是將遊戲IOS文件放入記憶棒讀取的方式出現的。但這也算是為後續的主機甚至其他的移動設備提供了參考,如果當時沒有PSP的破解,也許遊戲行業的銷售方式依然完全依靠線下渠道,甚至IPHONE會不會是現在的形態都說不好。

最後,就是包括書記在內的各位朋友所說的,是成本問題。當時MEMORY STICK價格奇貴無比,NDS卡成本也很高。印象中隨PSP附帶的記憶棒僅32MB容量(不確定,求指正),幾百MB的記憶棒都要好幾百價格。當年UMD容量是1.8GB,而同期NDS卡帶僅1Gb(128MB),差距巨大。

所以當時成本問題加上PSP定位,光碟介質是唯一的選擇。


個人認為是決策失敗,UMD並不適合作為掌機遊戲的存儲設備。


UMD讀取速度沒有卡帶高,由於遊戲容量的增大,而PSP的內存又有限,導致了頻繁讀盤。而掌機作為碎片時間的娛樂產品,頻繁讀盤的行為本身是不可忍受的。

而且由於光碟機畢竟是需要物理旋轉讀盤,掌機複雜的運動環境讓UMD讀盤顯得更不穩定,這一點本身就不適合愛玩掌機的熊孩子群體,甚至會帶來安全隱患。

老任在掌機端堅持卡帶的作風本身是經過深思熟慮的,考慮到了以上很多原因。

由此UMD並不適合掌機遊戲,降低了玩家的用戶體驗。

國內玩家或許對UMD的噁心體會不多,因為上來就是走記憶棒路線了...


換一個角度來說,當時記憶棒確實很貴而且受到容量的限制。

UMD廉價容量大,但是讀取速度慢。卡帶的效果反之。

這就表示按照當時的技術成本,玩家的財富是無法支撐起 完美流暢又華麗的遊戲的。

這就需要一個決策進行取捨:要麼有PSP的大容量華麗效果,但要忍受光碟機慢的多的讀盤。

要麼選擇小容量快閃記憶體的 流暢遊戲。

高大的索尼選擇寧可犧牲遊戲讀盤的流暢度,也要堅持大容量的華麗效果。

而老任選擇了後者,一個簡陋但更穩定安全,快速流暢的體驗。

所以這是對掌機概念理解不同而引發的決策問題。

還是那句話:掌機作為碎片時間的娛樂產品,頻繁讀盤的等待行為是不可忍受的。


採用UMD決策的另一個野心的其實是為了移動視頻,而UMD看電影本身是一個奢侈的選擇,UMD當時的售價不低,買UMD在小屏幕的PSP看電影是很蠢的行為,因為加點錢足夠去電影院了,而電影又不同於音樂,有時看一,兩遍就夠了。


綜上所述,由於當年PS1,2搭載CD/DVD多媒體功能後大獲成功,久多就想簡單的複製這種成功到掌機,或許他們還更貪婪的期望制定新的業界標準,借著PSP強推UMD。

但最後發現,當時的索尼對掌機市場的理解比較圖樣,光碟機讀取也並不適合掌機環境。


這明顯是一種決策失敗,可能索尼根本就懶得調查掌機市場,根本就不在乎掌機玩家的遊戲體驗,他們只想制定新的媒體標準,推廣新的行業規則,復興MD市場,怎麼看都是一種貪婪。


首先,UMD並沒有因質量問題而產生非常嚴重的問題。在這一前提下,我們就能發現一個事實。

既然UMD用起來沒什麼問題,那跟卡帶有什麼區別?或者說,為什麼要用製造成本更貴,容量更低的卡帶?

所以,PSP的問題並不在於UMD。UMD無罪。但UMD電影的確是失敗的構想。想想就知道了,誰會花一樣的錢在PSP的屏幕上看電影?更沒有任何理由把電影帶出門反覆觀看,你當所有人都是電影學院的啊喂!這個市場壓根是不存在的好嗎?只有現在下載或在線電影的價格比DVD與BD便宜很多的情況下,這個市場才有可能存在。

將遊戲數字化販賣,也是PSP後期才開始做的事情,那時存儲容量已經允許這麼做了。

至於什麼遊戲拷進MS卡,這是盜版問題,不是決策問題,用卡帶也不會阻止破解,都想些什麼呢。


UMD對於PSP來說是一把雙刃劍,好處是在那個快閃記憶體不發達的時代,以較低廉的成本讓掌機擁有了相當大的存儲容量。但是,壞處很明顯,umd作為光碟介質的一部分缺點在PSP這種移動設備上特別凸顯(飛盤,佔用體積大,盤面劃傷等等)
另外,sony在umd上的選擇,也在一定程度上導致了psv前期的失敗。回顧一下掌機歷史,老任的每一代掌機,前期機型都是可以兼容上世代卡帶的,這樣的好處,一是可以在初期遊戲不發達的情況下通過上世代遊戲來填補空缺、二是讓玩家手裡的上世代遊戲不會立刻成為廢渣,其目的都是讓新設備平滑過渡。反觀sony,儘管為了讓psv更好的兼容psp而勉強使用了544p解析度(長寬各是psp的272p的兩倍),卻因為psv和psp的巨大差別(卡帶 vs umd、mips+dsp vs arm),而導致了巨大的兼容性問題(psv只能通過軟體模擬的方式來運行一部分psp遊戲),結果導致psv在大作匱乏的情況下還沒上世代救場的情況,出現psp屹立不倒甚至一度銷量反撲psv的奇葩現象。
所以,短期來看,sony採用了當時能採取的最好的解決方案,但是從長期來看,這個決策是欠考慮的


其實當時PSP用UMD比Nintento的ROM是個巨大的進步了,可惜進步的還不夠,放棄了直接使用SD卡並改變分享方式,其實我覺得是浪費了一次抵抗手機生態系統對掌游侵襲的大好機會。

PSP使用umd的主要原因根本不是成本,主要原因是為了形成設備壟斷和版權保護,以及掌游分享方式造成的。PSP用的Memory Stick,可市面上最多、最便宜的是全尺寸SD和MicroSD,Sony偏不用。為什麼psp記憶卡那麼貴,是因為除了PSP就沒什麼設備用這個破東西了。sony是想利用特殊格式卡增加盜版難度並推廣自己的存儲卡格式,可惜盜版遊戲到後期都是通過轉接套插MicroSD卡用的,可見Sony的策略多費力不討好了。如果使用大卡SD,價格相對便宜,可以重複使用,單次成本就可以下降。可惜遊戲機廠商太保守了,守著幾十年的分銷方式不改變,頑固地堅持光碟和Rom卡帶方式,用戶體驗巨差。客觀的說Nitento的ROM體驗更差,而且到今天3dsl還堅持用ROM,簡直是冥頑不靈。

即使到了psv時代,Sony終於拋棄UMD了,可是又推出了另一種專用記憶卡,在SD卡發展這麼成熟的時代,你到底是要鬧那般呢?好在倒是推出下載模式了,終於不用蛋疼的每個遊戲都買塊卡了,可沒卡的遊戲只比有卡的遊戲便宜幾百日元是個什麼意思啊?

我從GB時代開始玩,GBA,PSP,ndsl,3dsl都有,PSV玩朋友的也玩了很久。看著掌上遊戲機被手游越打越慘,又痛心,又生氣。現在的遊戲機生態系統太落後時代了。日本遊戲廠商就像日本人一樣太頑固僵化。要是那天掌上遊戲開發商終於想通了,把大作的正統續作搬到手機上,掌游就該死了,唉。

PS:3dsl 還沒有拋棄ROM哦,3DSL確實可以下載遊戲了,可惜絕大部分人還是在買Rom的,因為下載版只便宜幾百日元。


06年買psp的時候曾經問過老闆,umd這麼貴,有沒有盜版?當時老闆戲謔道:「誰要是破解了umd,能盜版出來,就發財了!」的確是,那個時候還是nds燒錄卡剛剛開始成熟的時期,玩psp的最想要的就是便宜的遊戲,甚至免費的遊戲。就像孟德爾說得一樣,記憶棒很貴,豪華版配送的記憶32mb,試問現在誰還能想到有這麼小的記憶棒??第二年自製系統,引導程序火得時候,2gb的記憶棒260元,第三年4gb的260元,請問現在的260元恨不得能買上個幾十gb的吧


那時寬頻的普及度不高,存儲卡價格很高。如果遊戲保持當時的尺寸,光碟性價比最高,如果減少遊戲容量通過網路或者存儲卡販賣,又會減少遊戲品質。


最初入手的psp2000就已經是破解版,當時的記憶棒價格還是蠻高的,現在想起UMD還是始終是新的。


作為一個買了能插長記憶棒,版本號1.0的PSP磚機用戶表示(大概04年底05年初),當時存儲卡比機器貴是很常見的事情,全大陸可能1G存儲卡現貨不過百張並且價格遠高於PSP本體。當時的UMD提供了大容量廉價的方式甚至於可以說是索尼唯一的選擇,因為如果選擇快閃記憶體,就喂不飽PSP的機能,如果要讓機能可以發揮,就需要大容量的存儲空間,當時的年代唯一的選擇就是光存儲。


跑題講一下,樓上各位都沒說ms記憶棒的實際問題,也就是性能,在騷尼家用相機上ms讀寫速度是sd卡的兩倍還多。
因為金手指就是比sd要多。
也許是樓上各位沒用過原裝記憶棒吧,追求容量和廉價買了組棒,但是沒發現性能的差別。


首先反對一下目前排名第一的答案!我是06年下半年入手psp的,當時的fw版本是2.72,為了在psp上玩盜版我還順便在同一家店入手了一個內存棒,容量1g,價格忘了,但絕對沒超過psp本體的價格。而且!當時所有的psp遊戲容量都在1g以內,事實上,那張1g的內存棒至少伴隨了我3年,三年內我從未見過任何單體大於1g的遊戲。
因此,所謂的內存棒成本太高導致索尼放棄以之作為遊戲載體的說法,完全是胡說八道。索尼會冒天下之大不韙選umd的原因很簡單:就是用來推廣當時已經半死不活的umd去和mp3競爭,畢竟之前索尼利用ps2在dvd領域大獲全勝過,跑到移動領域來照貓畫虎一把,實在太正常不過了。


推薦閱讀:

設計簡單的符號類圖標時,如何確定最佳的線寬?
如何製作這種出這種彩虹字海報?
請問這張海報的線條效果是如何實現的?
知乎登錄界面的 iPhone 裝在兜里的感覺是怎麼做出來的?
這種 人撕破紙而出的海報效果怎麼用PS做出來?

TAG:設計 | 索尼Sony | PlayStationPortabl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