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評價郭敬明發布的視頻〈電影《爵跡》之十大極限挑戰〉?

電影《爵跡》之十大極限挑戰
視頻裡面涉及的技術牛逼程度到底有多少可信度?


有時候覺得,堅持一種立場,是很令人痛苦的事。
你會發現你的錯誤,會發現自己的片面,會發現你錯誤地估計了形勢,會發現你的對手有著令人敬佩的品質,而讓你十分糾結。
而這次站在黑四的角度上,我竟然絲毫沒有這種內疚感。

這其實已經足夠說明一切了。

講個我知道,或者說我認為的故事。
很多人都知道四抄襲,但是四真的被黑出翔,其實並非他的作品,而是他的價值觀。

事實上,對上海的地域黑,並非誕生於d8的上海河南扯皮,而是誕生於四的言論和做派。
這一點,看過小時代的人,應該都知道。
至少四是我見過的第一個精神上海人。

誰都有傻逼的時候。我還是個小學生的時候,看幻城,覺得四很厲害。
看過滄月,看過藤萍,看過蕭鼎,看過很多人的書。
一直以來算是比較笨的。三叔是投機者這件事,盜墓完結了很久後才知道。
關鍵是,做錯事要承認,挨打要立正。
關鍵是,你提升了自己之後,是否還要堅持當初的錯誤。
囿於自己的窠臼,這不是求知者的左派。
也請有意撕逼而非探討的人,不要做無謂的事。

四在創作上的不成熟其實一直明顯,而他需要的,只是一個長於創作或者構思的同僚。這一點,jump給了我們太多例子。
小畑健,原哲夫,toshi,這些人的創作能力都十分弱雞。
不認識?沒關係。以下是他們的作品
《死亡筆記》《北斗神拳》《食戟之靈》
以及他們的助手,更少人知道的大場鶇,武論尊
欠缺創作力而去抄襲,這是四的原罪。事實上,他只需要一個原作就夠了。
可為什麼沒有呢?
這就是我說四不夠格的關鍵之處。

他太過自以為是了。

一切都要自己控制,以至於連自己的文字都充滿了被禁錮的不真實感。
只要成功,一切都不是問題。
殊不知,做過的,就一定要還。
四的器,不可謂不大,她的能,也不能說不足。
她本可以成為作家。
四的創作途徑,用一句話概括,實在恰當。

卿本佳人,奈何為賊。

上次更新內容:
扯結果論的又來了……馬基雅維里這口毒奶真好喝……
好吧,你們扯結果論,我們就來說說結果論。
粉絲素質低是誰造成的?編劇的待遇低是誰造成的?明星掌握了過多資源又是誰造成的?如果做電影的沉下心來好好做創作,好好做技術,那麼中國的電影行業環境不會如今日一樣。電影市場的惡性生長本身就是一個從業者,尤其是投資人,明星和大牌創作者必須背的鍋。我國娛樂業已經是一個靠著續命苟延殘喘的恥辱柱了,貼再多金它也是臭的!
如此,我們今天在討論的就不是這種問題了。結果可以為過程辯護,這毋庸置疑,然而如果這個結果本身就是失敗的,那馬基雅維里也救不了你。

以下是原答案

之前我說過,不能因為一個罪人的行善而放過對其罪責的審判。
同樣的,也不應該因為一個團隊的努力而放過其中一兩個人的不作為
更何況是拖後腿。

我發現我國人民永遠沒有分工的概念。

四是做創作的,創作的那坨屎還在泛著味兒呢,就開始有人洗地,把技術的功勞加在四身上。如此邏輯,我不得不認為各位是做了什麼PY交易,才會昏聵到如此地步。
難道屎上面鋪了一層奶油,它就可以吃了么?!!!!

洗地也不帶這樣的,知乎er們,理中客是途徑不是目的,別再捨本逐末了。
也不要再反政治正確了,你們本來就是政治正確的一部分,反政治正確也輪不到你們。

再說一遍,技術無罪,但四不是做技術的!
創作的責任,必須得她來擔。


這些事得分開談,首先我們需要分清楚郭敬明和原力。

郭敬明是導演和出品人之一,原力是真正技術上的執行者。打個比方,樂隊指揮不見得會演奏每件樂器,郭敬明應該是這裡面的指揮,原力是演奏各種樂器的藝術家。

導演應該把握的是整個電影製作層面,把故事講好,把氣氛和情感渲染出來,而不是去發愁多少根毛多少個粒子。

"你看這些羽毛,毛的上面還有毛,毛上面的毛上面還有毛,毛上面的毛上面的毛上面還有毛。"

這特么是你要研究的么。

製作中每個人有自己崗位,每個人掌握的技能不同以至分工不同,不要外行領導內行。導演這個時候把握最終效果到不到位就可以了,坐人家桌上大談特談建模和渲染這不是導演該乾的事。這種流程解析應該完全是原力出鏡,製作團隊的視效總監和原力自己的視效總監來講,跟導演有一定關係,但是絕不像視頻中郭敬明出鏡比率這麼高。

郭敬明不是視效出身,作為導演了解即可,還是那句話,作為導演要做的是把故事講好了,多少個粒子渲染多久跟你半毛錢關係都沒有。

兩種情況,郭敬明在原力真的參與了這麼多技術層面的事務,那你就是外行領導內行,跨界了。如果你在原力只是指導鏡頭和效果,那你在視頻中有大包大攬的嫌疑。

視頻中提到渲染時間的問題,森林不是這麼渲染的好不好,怎麼可能每棵樹每片葉子都做出來渲,光貼圖就夠喝一壺了。SIGGRAPH 2016里,MPC講Jungle Book是怎麼做的自己去看吧。

工作講究技巧,別一頭傻干顯得自己很辛苦。忽悠一下粉絲博同情還可以,同行會怎麼看你。

三四百人的團隊一年內做出這些,很多事還是第一次做,確實很可敬。情懷不能掩蓋缺點,繼續加油吧。

-------分割線-------
下面說一說這種全CG加動捕的拍攝模式。

陳學冬出鏡瞬間我同步產生了一個疑問:這個角色什麼時候死。

通常電影特效中使用這樣的流程是追求效果不得已而為之,因為這麼做真的很貴。三維掃描處理下來有費用,做好一個面部綁定通常一到兩個月,動捕的價格都是按秒算的(具體價格算業內信息不宜公開討論,知道很貴就是了),而且動捕數據後期還要清理,不是拿來直接套用即可。

投資只有一億人民幣出頭,刨去演員片酬,導演製作團隊的工資,宣發費用,原力究竟能拿多少錢。我們簡單算一筆賬,四百人的團隊,高級中級初級藝術家平均下來兩萬月薪,一年時間支出就是9600萬,還沒算三險一金,房租,設備,渲染費用。如果原力沒有票房分成的話,鐵定賠錢。當然有票房分成也可能賠錢,挺冒險一事兒。

剛有看到了著名的三層樓做了將近六十分鐘的動態預覽previz,這部戲真的只有一億投資嗎?不太相信。我記得哪部marvel三層樓也只是做了一二十分鐘,好像是死侍。

這部爵跡原力很可能是打掉牙咽肚子里,挨罵時很多人分不清故事和視效是兩回事,加上之前預告片時幾個豬隊友到處拉仇恨,繼續背鍋。

不過,爵跡一中製作的所有資產是個庫,大部分都可以在第二部中繼續沿用。掃描綁定燒錢的這些項目,也沒必要重新做一遍了。甚至動捕數據也可以,比如簡單跑步行走的動作,沒必要讓演員重新動捕了。連拍幾部的話,第二部原力是可能掙到錢的。

有些鏡頭,尤其是面部特寫,真心沒必要全CG,實拍合成進去又便宜效果又好,追求全CG是打腫臉充胖子。

電影中使用到數字替身和動捕,通常是演員做不到這個動作,讓武術運動員去表演,把動作加到數字替身上。同樣爵跡中,大牌演員體能有限,讓他去翻滾衝刺吊威亞,完全沒這個必要。從效果,花費,安全幾個角度考慮,不現實。所以我認為,很多複雜動作,根本不是這些演員自己演的,實拍電影還需要文替武替,都用動捕了這些人可勁上啊,便宜又大碗。

關鍵鏡頭,主要是面部特寫,由演員自己演繹即可,主要也就是面捕。

另一個角度說,不論是面部還是全身動作捕捉,最後都是動畫師手工調出來。動畫師桌子上必不可少的一件東西就是鏡子,因為他要參考自己的表情去做手裡的CG角色。動畫師可以理解成一個演員,是他重新把角色演繹了一遍,動捕數據只是參考。

所以魔獸世界牛逼地方之一就是,ILM尊重了演員本色出演,自己開發的軟體和演算法把動捕演員的表情直接套用在獸人臉上。這是導演一再要求的,一是再現演員的情感,二是後期手K太花錢了。

感謝 @windleavez 上傳的這段幕後,動捕部分可以直接跳至28分鐘處。
電影《魔獸》幕後特輯+刪減片段全收錄 - 任意鍵 - 知乎專欄

注意ILM在魔獸中用的是Vicon的雙鏡頭做面部動捕,也就是說可以分析出追蹤點的深度。而爵跡使用的faceware只是正面拍攝,其實faceware的最大優勢是markerless,也就是無追蹤點,利用眉毛,眼皮和嘴去驅動整個臉,有時還有法令紋。爵跡中為了更好的效果臉頰上也畫了追蹤點,按說faceware解算出來的數據可以直接套臉上出個不錯的結果,不過幕後視頻中沒有見到解算畫面,難道真的是僅作為動畫師手K參考了...

如上所說,這種流程帶來的一個問題就是,CG演員究竟是不是本色出演?范冰冰的(面部動捕)表演在爵跡里最終效果還是不是最開始的效果?還是動畫師去表演的?這個答案恐怕只有製作團隊自己知道了。

這其實也是困擾很多製作的問題之一,例如娜塔莉波特曼獲獎的黑天鵝,實際很多舞蹈鏡頭是專業芭蕾舞演員換臉做的,所以很受爭議。未來CG流程在實拍電影中比重越來越大,演員和觀眾是否能接受這種後期強烈干預之後的表演。

我們公司為一個製作三維掃描時,演員就表達了疑問,他擔心特效公司後期時會幹預他的本色出演。

簡單來說,這種全CG拍攝方式費力不討好。

最後,抄襲的都是垃圾,再華麗也是垃圾,句號。


昨天答完題又刪了,今天想想又恢復撤銷了,因為作為從業者,實在不想讓人誤會這是批評原力,看著國內同行這麼拼,真希望他們能碰上更好的資金和項目。而不是一次次的努力,一次次的被嘲笑。

=====================

謝邀,我先要聲明一個主張:

如果郭敬明先生希望在商業上得到同行的公平對待,請為當年的抄襲行為作出正式的道歉,否則您的作品,無論褒貶,都不值得獲得任何同行的理性關注和評價。

我不評的不是《爵跡》,郭導演不完成公開道歉這一步,我不會在他的任何產品上一分錢。我就談談裡面的技術。

只要帶隊伍做過東西的,瞟一眼這花絮的開場的LOGO動畫,就知道已經露怯了,那水花和LOGO轉場之生硬,水平基本停留在華誼成立之前。

「郭敬明導演」 這幾個字的倒角方式和字體選擇完全沒有整體的設計方案的指導。

開場第一個鏡頭(這誰我不認識),後期已經努力調和色調了,怎奈背景材質極度單一(假),還試圖努力用霧氣遮蓋,造成主體演員細節格外清晰刺眼,這是個戰士?? 髮型不亂,細皮嫩肉符合郭導演一慣的三環國貿房產中介店長的審美。

第二個鏡頭,白衣男(女)俠蹲在……這是雲還是雲母?反正不是體積雲吧,序列幀貼片上了吧?!這種手藝敢上大熒幕也是心大的。

第三個鏡頭,道理我都懂,但是這隻鳥怎麼看上去這麼大,但是感覺又這麼小,你們做預演的時候焦段到底是多少????

我點了跳過....跳跳跳....喲,看到面部採集了,恩, 看到熟悉的界面我就看進去了,是花錢了,but 你們採集的數據呢?郭導為啥老一臉虔誠地反覆地說 「一幀幀調,真的是一幀幀調的」,哦,其實原力動畫並沒有完整的 FACS(Facial Action Coding System),錢是花了,但是數據么,只能給動畫師當肉眼參考,還是得手來。打個比方,就是導彈有了,沒導航,為了打中目標只能增加發射量(V2?)

看到動捕拍攝那段我真傻了……你拍吳亦凡讓吳亦凡畫滿臉的追蹤點上,你拍楊冪讓楊冪帶著頭盔上,要讓你拍大猩猩呢?您是不是要去趟動物園拉一籠子黑猩猩把毛剃了標記點?,我不理解是哪位Sup要求這些毫無「無道具表演」訓練經驗的演員親自上動補的???檔期不要錢?理由是????? 錢多???????????????????吳亦凡那身段走位,您都上動捕了,拜託請職業武替來好不好,對咱動畫師好點,否者這數據質量根本不行。

【真心覺得碰到郭敬明這種外行,原力不容易,技術上我對原力沒意見】

========== 未完 待續============

原來這個花絮是擺拍的,好吧這已經超出了我等耿直技術宅的想像...我呸服郭老闆。


劇本和導演功力先不說。

畫面表現力是講好一個故事的基礎。說說《爵跡》的特效吧,畢竟是全CG。
本人不是做設計的,對特效製作更外行,粗淺了解,有說的不對的地方還望海涵。
=================================
電影《爵跡》之十大極限挑戰
這個視頻其實能說明很多問題。
爵跡的問題是一個沒有匹配的特效監理團隊,而小四提的很多要求把原力的人都弄懵B了。
========
死魚眼:
對比起前段時間的《魔獸》,《爵跡》的特效在人物表現力上最為欠缺的就是人物的眼神。
當然,缺視焦,缺微動,這些基本問題爵跡也都有,
但看了下上面的視頻,感覺發現了另外的問題。

比如,1分15秒的一張圖,一名員工在K表情幀。我不知道他們是不是按標準流程只是在略微調整拿到的原始數據,但用一個畸變這麼強的從下往上拍攝的攝像素材作為參考直接來K沒有畸變的模型會在表情上會出現大問題。素材里的郭采潔因為鏡頭畸變,下眼白放大了很多,如果直成比例的複製到3D模型的表情上,最後呈現在大熒幕的下眼白大小就是採樣鏡頭加後期模擬鏡頭畸變係數的乘積。
觀影過程中覺得出問題最小的就是吳亦凡,剩下的人問題都特別明顯。
再比如,王源剛出場的那場戲要表現驚恐表情,K幀的人明顯已經把眼皮的角度拉過閾值了,大概因為渲染出來也很費力,就姑且做了保留。這個問題也出現了不止一次,很齣戲。
再者,還是看上圖。看那張范冰冰的臉,那個是他們應該自己寫的用來控制臉部節點的插件。
我怎麼記得當時看《美國末日》的開發花絮,他們手K表情用的插件節點都比這個多……
========
大場景:
本就很短的時間裡耗費大量的時間做了很多沒什麼用的東西。什麼全3d場景雷恩城,大長鏡,實際都是費力不討好的玩意,表現力遠遠達不到手繪遠景帶來的整體效果,而且每鏡都難K的要死,原力的農場都渲不動。

這個開篇的長鏡已經是電影里畫面表現力可圈可點的了,但為了這樣一個鏡頭廢掉那麼多人工時真的得不償失。而且像這樣的鏡頭視覺中心肯定在奔跑的主角上,場景會為視覺中心的突出做虛化。恰恰因為視覺中心是主角,看這個鏡頭過程中我的眼睛一直都沒離開陳學冬殭屍一樣的手上(因為骨骼節點的數據給的很簡單,第二節和第三節手指頭好像除了接球那個動作就都是不動的),非常難受。
========
視覺中心:
或許因為場景的複雜程度在那擺著,每次返工成本都太高。所以有很多視覺中心崩塌明顯的廢幀都留在了最終版本里。

比如預告片裡面這隻鷹(叫啥名我忘了而且那倆字我也認不得),小四很自豪的說做了很大隻,按比例算翼展一百米,上萬根毛,絕大部分時候只用范冰冰站那一小塊就足夠了。
但是不需要拍全景了嗎?
你看做出明顯超出了物理界限的東西實際的物理表現力是不是很差,這隻鳥廢了那麼大的力氣,在最終大戰的幾個鏡頭裡硬的看起來就像死了一樣。
如果做一大一小兩隻鳥,大的主要弄後背那一塊,毛還能做的更漂亮點,近景用;遠景弄只小號的模型,渲染的快還好調整,多好。
所以很大程度局限了畫面表現力的不只是趕工,還有蠻力和巧勁的區別。
========
爵跡的故事還沒拍完,如果還能繼續拍下去,請小四一定一定要先期談一個貼身的特效總監,最好能有個特效監理團隊,從分鏡階段就開始規劃特效製作。原力這幫人確實能做出好東西,但是好鋼得用到刀刃上。

先說這麼多,寫不動了就不寫了,懶……

========10.5更新
又重新去看了一次,這回是IMAX,順便補充點

姿態:
我們還是說回那隻鳥(我就是記不住它叫啥……),其實這隻鳥看得人真的挺可惜,本來是個秀技術的亮點,結果成片中變成了5毛特效。
除了因為體積太大與環境變數不匹配,導致動作與觀眾潛意識裡鳥的姿態不契合兒發假的原因之外,還有兩個:懸停時候沒有靜態動作,步長不協調。

鳥以靜態懸停在空中本來就是個自然界中幾乎不存在的姿態(蜂鳥不算,太小了,結構力學上和中大型的都不能劃為一類)。在不向前飛行時,沒有氣流通過翅膀,翅膀上下的壓力差不會將鳥拖起來。這時候如果想要懸停在空中,那就需要調整好姿態,將軀幹拉垂直,從而使部分上方的空氣阻力將至最低,翅膀用力做工向下拍扇,從而讓氣流頂住重力把鳥身向下拽。玩WOW的想想飛行坐騎就知道了。在飛行的過程中,坐騎是平著趴開,翼展完全,偶爾扇兩下翅膀,向前滑行;而懸浮在空中是,身體會上挺,同時翅膀用力向下拍扇。爵跡里的鳥只有飛行姿態,沒有懸停姿態,所以會假。

步長不協調表現在鳥飛行的姿態中,本來一個姿態是要以一步200米的運動速度才能保持,但是爵跡電影裡面的鳥步長可能只有五十米。我理解這是為了配合身上的鬼山兄弟鏡頭做出的妥協,但當場景為靜態而鳥為動態時,看起來這隻鳥就像在光滑的平面上前進,干蹬不走道。加上上面所說的沒有懸停姿態,將問題放大到了最大。

解決方法:加入懸停姿態,多用近景,如果步長不好調,那用全景的鳥身時候就把鏡頭靜止在鳥身上,讓場景動。同時場景里包含儘可能遠的遠景,這樣就不會顯得奇怪。
PS:直接用斗戰神CG里的鷹骨骼做的飛躍雷恩城全城那個鏡頭的鳥才能體現原力的水準。

哎,本來想了幾條,又不想寫了,懶死我算……


稍微看了一下,大概意思是電影里用到的很多技術是導演,演員都第一次接觸的
嗯,可以。。。
喜歡用新技術我不反對,卡梅倫也喜歡倒騰以前從來沒倒騰過的東西嘛
但是就我個人看法而言,一個人最好把自己比較擅長的東西做好再去搞新東西
你比如說卡梅倫,人家是有了經典作品之後才開始冒險倒騰新技術的
郭敬明呢?
拍電影又不是做實驗

當然了,投錢搞這種新東西我覺得還是應該贊一個,這對中國電影發展是好事
但是我真的不太看好這電影質量。。。新技術不等於好電影


錢不容易賺啊~
本來工作量就大還要有個不懂的外行甲方一直逼逼。
最後還要配合甲方笑臉相迎做宣傳。


外行不懂技術是否牛逼,但片子最終效果確實垃圾。。


高考狀元談學習經驗叫才叫經驗


你一個高考不及格的落榜生談的學習經驗………


只能叫反面典型


哎,我看了視頻的前五分鐘,然後我點掉了。顯然答主們大多都是有工匠精神的,只是小四真的是心機表,出場的諸位都被小四給消費了。

我認為這個視頻的蠱惑力非常高,看了五分鐘我就有種被洗腦的感覺!因為它在一本正經的胡說八道,類似於,一幀8小時渲不動,每個演員動捕後表情要一幀幀的k,這種明明就是外行指導內行的惡果,居然也能把黑吹成白!

小四反覆強調技術細節的精益求精,而電影大部分小白受眾在不明真相的前提下,會先入為主的把小四當作中國電影vfx教父來膜拜,說真的我很心疼原力,這麼多人辛苦工作最後還是被小四消費了,如果效果不佳最後還是他們背的鍋


很多技術對國內的工作室確實是挑戰。好的畫面效果也不是一蹴而就的。
郭敬明本來可以繼續拍他的時裝片圈錢的。但是卻拍了《爵跡》來幫助國內cg屆提升技術積累。我還是挺敬佩他的。
有些技術一旦磨出來了第一次,後面再做別的項目也有類似的效果的時候也會事半功倍。
就像有的知友說的,我們以前各種大型工業裝備高科技都是買國外的,別人各種加價我們各種被坑,一旦我們研發出來了。他們立馬打折要賣給我們。

英國特效行業的崛起很大一個原因就是哈利波特系列的製作為他們的特效行業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做《爵跡》的經驗是原力的財富,原力的製作人員也是國內cg行業的財富。

其實原力能接下這個項目也是和騰訊、網易兩個土豪拿錢砸出來的 《斗戰神》、《鎮魔曲》積累下來的成功經驗密不可分的。

最後希望原力能像天工異彩、base FX一樣接更多的一流的項目,為國內產出一流的影視作品。(如果有那麼多一流項目的話)


挺實在 cg不就是這麼做的么

原力做下來這個片 也是真不容易,不黑了

當然郭敬明我還是討厭的


嗯 極限挑戰被黑了


NB的導演+NB的特效=NB^{2}

2B的導演+2B的特效=2B^{2}

2B的導演+NB的特效=2B^{NB}


很多導演之前在劇組做其他工作,比如攝像和編劇,這對成為導演後的風格傾向有很大影響。
張藝謀當導演前是干攝影攝像的,因此拍的作品偏向視覺多一點,英雄劇情被無數人吐槽,但是畫面卻可圈可點。
李安是編劇出身,因此拍的作品從劇情上來講相當優秀,一部少年派讓無數人燒腦。
四娘是靠抄襲和意淫發家的,所以他說什麼我們都不應該在他身上浪費時間去思考和討論。


說到技術,我就只能呵呵了。真的,做遊戲和做電影是兩回事。

曾經以為,我們這些做遊戲的一直在技術上向電影看齊,沒想到郭小四正在引領中國電影追趕著我們

說到講故事,明明知道屎是臭的,未必要去再聞一下。


至少國內再拍同類型電影一定要比爵跡好


這個問題讓我想起了小米3發布會的:一塊不鏽鋼板的生產過程


每個崗位有每個崗位的分工,比如說:你是團隊的leader,成功了你功勞最大,失敗了問責的首先是你的能力,而不是說我用了最新的技術,我們都很努力了,市場上的sb們怎麼還不接受,我做什麼都是錯的等等等等。
作為一名導演,就是整個項目的負責人,項目成功你功勞最大,項目失敗肯定是你背鍋,而不是哭哭啼啼的說些什麼我們好努力的,我們好辛苦的,你們造我們有厲害么之類的。當然你可以說為了藝術的追求,我不屑大眾的審美,那你就不要拍商業片。


連最基本的正常人體比例都把握不準確
別的還有必要說么?
我呵呵


對姓郭的最好的處理方式就是理都不要理,罵都懶得罵。讓他去賺那幫腦殘的錢,至於我們?30多塊錢幹啥不好?比如來個老北京套餐?


大概是:我付出的「努力」,你們都必須給本四看見!


技術那麼diao,還是講不好一個故事


電影是一種傳播,傳播技術也是傳播,雖然它主要的還是文化傳播


推薦閱讀:

如何看待郭敬明粉絲以「大師宮崎駿抄襲過仍為大師」為其抄襲辯護?

TAG:電影 | 郭敬明人物 | 電影技術 | CG動畫 | 爵跡電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