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滸傳》是否應該被剔除四大名著之列?

我覺得《水滸傳》是中華文化當中的糟粕。梁山好漢打著替天行道的幌子,號稱忠義志士,卻做著最卑鄙齷齪的事。搶生辰綱害楊志,攛掇林沖火併王倫,誘朱仝上山讓李逵害死小衙內,秦明被宋江派來的假冒官軍嫁禍導致全家老小被殺,盧俊義被軍師吳用設計的反詩弄的家破人亡妻離子散……且不說梁山匪徒打家劫舍,僅朱仝秦明盧俊義賊逼人反的大罪就遠遠超過高俅所犯的一切罪行。宋江與高俅的差別,只是一個失勢,另一個得勢。他們為了自己的利益,為了自己集團的利益,一個殺害無辜,一個陷害忠良,本質上並無二致。相比之下,宋江的殘酷和惡毒比高俅有過之而無不及。所以縱使《水滸傳》文字洋洋洒洒,用詞精巧,造句靈動,然所表達之思想卻是陳舊落後甚至荒謬詭邪。概因天下萬物皆有兩面,用巧言修不足,藉詭辯去真義,施以玲瓏手段,欲蓋彌彰。此等觀點不過瘤之光華腐之彌香,其熾愈盛,其害愈深。

相關問題:《水滸傳》好在哪裡? - 文學


樓主這個問題問得極好。

因為於我個人而言,樓主的所感所想這也是我讀《水滸傳》的經歷之一。

但是之後我的想法又改變了。日本電影大師黑澤明有部膾炙人口的老片,可能很多人都看過,叫《七武士》。雖然片長很長,但故事情節很簡單:

一個常年遭受強盜劫掠的村莊,某一年終於歉收。村裡的年輕人不堪欺凌,在長老的策動下決定進城僱傭武士保衛村莊。

儘管這在16世紀的日本乍一聽是個「不可能任務」,但幾個村夫還帶著僅有的一點糧食就出發了。幸運的是還真湊出七個流浪武士,其中還不乏武藝高強兼俠義心腸之人。只是其中比較特殊的是一位自稱「菊千代」,行為古怪的傢伙,在客棧聽聞其他六人要去村子為名除害,喝醉了酒誤打誤撞也加入了隊伍。

影片中期,武士們給村民制定戰術,規劃訓練。有天村民挑出幾擔武器。心思縝密的武士一想不對,這些武器肯定不是農民能買得起的,那麼這是從哪兒來的?斷然是農民殺死落單武士拿走武器賣錢。

武士們又感心寒又感憤怒,氣急敗壞地把長矛擲了出去,揚言要「真想殺光這條村子的人」。這時候那個最不像武士,平日瘋瘋癲癲的「菊千代」跳了起來:

你們以為農民是什麼?是菩薩嗎?農民最狡猾!要糧說沒糧,要酒說沒酒,其實他們什麼都有。那遠處就是他們隱藏的稻田,這地板下就藏著米、鹽、酒、豆。

他們殺死落難武士,但你以為是誰令他們變成這樣的?是你們!你們武士!你們為了打仗就焚燒稻田,搶劫糧食,強姦婦女,你叫農民怎麼辦?你叫他們怎麼辦?

一番訓斥,留個武士又沉默不語,低下了頭。

熟悉黑澤明的觀眾可能都知道,「武士的沒落」一直貫穿著其創作主線。從根本上說,黑澤明對日本的歷史有著某種深層次的憂慮。武士階級既是這個國家精神的道成肉身,但又何曾沒有充當過統治者奸淫擄掠的幫凶。無論是農民還是武士,面對生存的問題的時候,弱者會變得殘暴,強者會失去道德。無論哪種階級,都會顯現出身份的二重性。《七武士》在當時看似是一部商業大片(500萬美元的成本,在當時1950年的日本屬於巨制了),但至今看在不少日本觀眾眼裡,或許都體會到了導演深刻的人文筆觸,直指一個民族的靈魂深處。

《水滸傳》的思想亦然。

讀罷原著,當然知道梁山眾是一眾麻匪,但仔細分析,又能屢出是什麼催生了這批人。

《水滸》中最具代表性的幾個「好漢」,儘管不是被直接逼上梁山,但從他們的經歷中又反應了當時社會種種可怕的陰暗。

魯達拳打鎮關西,是因為鄭屠的行為居然不會受到任何制裁。金翠蓮這樣只是在外地沒有依託的弱女老夫合法良民,居然能說被霸佔就被霸佔。當有司全然不作為的時候,才有出現魯達這種星零的主持公道者,用私刑解決問題。

武松血濺鴛鴦樓,是因為此前哥哥被官商勾結毒害。武松也曾信任程序正義,甚至殺人自首,他尊重最起碼的社會秩序。但是他只要像他這樣一經發配就永遠不會受到社會承認了,反而西門慶害命只需花錢就能洗罪。

楊志丟生辰綱,是因為這生辰綱是一批豐厚的民脂民膏。楊志此前因翻船丟了運專供皇帝享樂的花石綱,懇求高俅而不得,好容易某到梁中書府中副牌。而梁中書也是個貪官,生辰綱的消息一經流出馬上被晁蓋一行惦記上。

宋江上梁山,最主要的原因倒不是怒殺閻婆惜。他這樣小有身份的殺人犯,獄中有戴宗做保倒也自在,甚至時不時能獲個大赦。但是潯陽樓寫了那麼幾句「反詩」就足以斷送他的全部後路。政治錯誤遠比殺人償命來得可怕。

那個惡行最甚,殺小兒食人肉的李逵,你看他回家探母帶回50兩銀子(摺合今天10000—15000左右人民幣),他「大義滅親」的哥哥說這輩子沒見過這麼多錢,其家貧可想而知。有趣的是這麼一個殺人魔君,倒是非常遵守農民式的孝道,對性問題忌諱莫深,連大哥都不惜砍了。儼然一副仇大苦深性壓抑的造反派形象。

梁山上的確有不少時遷之流偷雞摸狗,周通之流地痞惡霸,董平之流淫人妻女,王英之流啖肉強盜,作者對這些人的生平沒有一一解構。但至少從前四十回那上述幾個主要人物的經歷看來,多多少少事出有因。

令人細思恐極的是,這受趙宋王朝直接間接壓迫的冗吏莽漢,一旦決議一條路黑到底,迸發出的破壞性比當前那個體制有過之而無不及。正如《七武士》里老實巴交的農民,也會露出狡猾的嘴臉,猙獰的爪牙。當一個邪惡的官僚帝國,總是在一邊催生又一邊忙於鎮壓比自身更邪惡的反政府武裝時,大洪水的序幕就正式拉開了。

在那個君主只會享樂,權臣玩弄朝政的年代,何止是潘巧雲和狄小姐幾個被虐殺的女性,江州法場的吃瓜群眾隨時都會被梁山這個怪物吞噬。

書中透露出的那些「仇視」女性,集「直男癌」之大成的所作所為,仔細想來其實就是內卷化的農業社會固有的行為特徵。馬爾薩斯深淵裡掙扎的農業人口必須控制數量,通過嚴重貶低女性地位掌握人口過剩的負反饋閥門。越是窮鄉僻壤的地方,女孩被溺死的概率越高,這是同一個道理。

《水滸傳》成書的前後幾個世紀,從黃巢到朱元璋,從張獻忠到洪秀全,這些人身上何曾沒有些許宋江和梁山集團的影子?儒家的「民貴君輕」,「輕徭薄賦」,「德不孤必有鄰」說破了嘴說了幾千年,又有幾個君主聽進去過?

如果說武士曾經是黑澤明眼中的日本社會道成肉身,那麼梁山可謂中國無數「波瀾壯闊」的「農民起義」的最佳註腳。

這就是《水滸傳》對中國歷史預言般的意義。


人們對水滸的認知大體是這麼幾個步驟:

1.梁山好漢大口喝酒大口吃肉,殺惡人除奸佞,真英雄真漢子。

2.梁山好漢原來也干過不少缺德事,也是小人惡人,原來天下烏鴉一般黑,就沒好人。

估計現在知乎上第一類的小學生是沒有了,但是第二類略多。歸根結底,是因為你受新武俠熏染長大的,站在新武俠的江湖立場上去評判舊武俠、傳統江湖小說,那你肯定由於價值觀錯位而瘋狂謾罵這些梁山好漢。

水滸傳首先是部江湖小說、江湖類的文藝作品,這類傳統江湖故事那就多了,幾乎都是先有民間段子、話本而後有編纂者進行統合整理出書,沒錯,水滸傳的作者既不是施耐庵也不是羅貫中或其他人,水滸傳屬於集體創作。同類型的有舊派武俠七俠五義系列、三俠劍,包括馬壽安三泰宋金剛李金鰲等等這類評書,甚至90年代的古惑仔漫畫都是傳統江湖題材這一系統的。

而新派武俠江湖的文藝作品,誕生於上世紀五十年代,以梁羽生金庸古龍卧龍生溫瑞安為首,新派的新不是指他們年代新,除了小說結構、語言的革新,內容上也產生了重大變化,其中區別於舊江湖題材最突出、最顯著的不同就是大大增加了男女情愛故事,甚至於整個江湖故事服務於談情說愛、兒女情長,這是舊派武俠江湖想都沒想過的,古代有情愛故事,但與傳統武俠江湖天然絕緣,可能會提那麼一兩句,但絕不會拿情愛故事做主要內容。

正因為如此,新派武俠江湖充滿了浪漫主義氣息,一個個似乎從不為生計發愁,懷抱佳人,痛飲美酒,錢從何來?個別的吃蜂蜜都能過一輩子……反正一句老子有祖輩的家產就勉強糊弄過去了,問題是你再有錢也禁不住你浪啊,整天醉心武林是非,家產總得有人管吧?確定不被手下人坑?

那麼傳統武俠江湖故事呢?生存是個繞不開的話題,有的去給高官當保鏢,有的直接去當官,有的劫道佔山,有的吃賭當,有的搶地勢做買賣(這個是最多的),對這種好漢的道德評價是不同於新派武俠的大俠們的,新派武俠的大俠們那是十指不沾陽春水,自然一個個跟聖人似的,沒什麼道德黑點,可舊派武俠的好漢不一樣啊!人要往高爬不可避免地接觸、利用社會的骯髒面,不管是骯髒找你,還是你找骯髒,不管你願不願意,這都無法避免,於是你看到的是一個個「好漢」,是太史公筆下的如朱家、郭解之流的地方豪強,是「俠以武亂禁」的本來現實。

新派武俠江湖富有浪漫主義氣息
舊派武俠江湖則有現實主義精神

啰啰嗦嗦這麼多,水滸傳為什麼偉大?我曾鄙視地說過三國遠不如水滸,但我錯了,三國是縱向的歷史,水滸則是橫向的現實。

梁山好漢是108魔星轉世,人間走一遭,有的是亂了人間,比如周通王英朱武,一開始就落草了,有的則是被人間亂了。

宋江本來是衙門小吏,所謂「身在公門內,便作好修行」,是說在衙門口當差容易積攢人緣,而宋江憑藉頭腦聚集了巨大能量,就這麼個人,刺配江州後尚無反心,遇到個黃文炳,按了個文字獄,逼反了,一些人說黃文炳明察秋毫,我就笑了,黃文炳P證據沒有,單單評兩首詩就把人往死里整,這是遇到了有反抗能力的宋江,換另外一個人,多冤?民眾為什麼把黃文炳寫死、寫他凌遲,難道不是那些文字獄受害者的親友的憤怒嗎?

武松血濺鴛鴦樓,殺了張都監男女老少全家,是殘忍,可在被他們全家集體欺騙、謀害的武松看來,沒有一個無辜者。一家人演了出恩公重義士的戲碼,而後欲置之死地,你不把別人的命當命,憑什麼叫別人尊重你的性命?

有人罵林沖休妻是慫,可是林沖又能如何?老婆被調戲,難道還去揍高衙內一頓不成?之後呢?是不是更大的報復?去剁了高衙內,之後呢?還能全家逃亡落草不成?縱使林教頭萬夫莫敵,林娘子和老丈人一家還能殺出重圍?一個小民面對整個國家機器的無奈之下,一紙休書不過是保留林娘子在萬一之時的顏面、不至於背負更大的污名。

柴進是名門之後,在江湖混的風生水起,可一個皇帝的寵臣的兄弟的小舅子就能逼死他叔叔,逼得他無計可施,最有意思的是,柴進有一千種方法弄死李逵,可柴進在殷天錫面前只能苦苦辯解,而李逵這個最底層、最無知的暴民暴徒卻能輕易殺死殷天錫,爛命一條自然無所畏懼。——在一個體制內,高下有序,一旦打碎這個體制,誰是誰大爺呢?李逵們永遠是一切統治者最頭疼的人物,因為他們總是愛脫離統治者定下的規則。

盧俊義絕逼是新武俠小說中最「標配」的大俠了,出身世家,愛好武藝,四處結交,就這麼浪,結果管家逐漸掌握了錢袋子,自以為施恩甚厚,卻不知世上有這麼一群記仇不記恩的狗東西,把他從乞丐堆里掋了出來,還委以重任,結果呢?不但要奪你妻子,奪你家業,還奪你性命。這幸虧是與有梁山關聯,不然憑他愛結交江湖的事迹,早晚攤上事兒,到時候連救他的人也沒有。

水滸傳「四大淫婦」,潘巧雲是遇到前男友,潘金蓮是攀高枝嫌棄原配,閻婆惜是宋江壓根不在乎、無所謂了,最可惡的是賈氏,與管家李固勾結,不忠就算了,還謀奪家業,把原配往死路上逼,可憐盧俊義枉為玉麒麟,刑場挨刀竟是一個素不相識的石秀陪著。

當梁山一百零八將聚義,家大業大,脫離了社會市井間的個人悲劇,上升為整個國家的悲劇。先是伐遼征方臘,好一出「打死敵人除外患,打死自己平內亂」的奸計,不知死於神風之下的宋軍高麗軍是否同感呢?最後宋江等梁山好漢一片熱血換來了幾杯毒酒,俠之大者,為國為民,最終不過是廟堂君臣的夜壺。

「到如今一統山河富貴安享,前功盡棄被困在未央。
為國家我也曾東殺西擋,這才是敵國破,謀臣亡,狡兔死,走狗烹,飛鳥盡矣良弓藏。
胸懷大志氣吐虹霓成枉想,可嘆我運籌帷幄,決勝千里為誰忙?」

我們那個「至聖至明」的天子和「賢臣良相」們終於兵不血刃地除掉了一百零八魔星,不久靖康之變。——他們輸了,然而一個也別想贏。

李逵兩把板斧,死於其下的無辜者數以百計,可為什麼有人那麼喜歡呢?——竊鉤者誅,竊國者諸侯,真正殺人的刀是不見血的,李逵掄起板斧你看到十幾、幾十個人頭落地,可有的人勾勾畫畫就足以餓殍遍野、血流成河,花石綱下,那些家破人亡者竟找不到殺死他們的匕首!而李逵的板斧恰恰是那個能夠讓他們打碎舊秩序的依仗。

人們寧願接受撒旦的殘忍,也不要上帝的慈悲。
人們寧願接受李逵的板斧,也不要昏君奸臣的朝堂。


回去看第一回,好好看看作者說這一百零八個是什麼東西再來問。讀書要認真。
不是主角就一定是歌頌對象的。也不是說主角不是歌頌對象就沒有可挖掘的東西了。聽說過《蠅王》嗎?
題主都看出這些人不是什麼好人了,怎麼就不知道批判呢?怎麼就不知道批判之餘再深入一點想想看他們為什麼當不成好人呢?一定要喂到嘴裡才知道吃,捉雞啊。


水滸好在「真」,美醜畢現。同類之中三國演義更偏向「善」,也就是價值觀的引導,比如孟德敗走赤壁,一定要大笑三次,中伏三次,讀者就覺得爽,想來題主應該也會喜歡。
追求「善」是正確的,一個持「善」的人看到「真」會對惡的部分非常敏感以至唾棄也是可以理解的。但是「善」不是靠完全摒棄「真」來實現的。如果摒棄了「真」,「善」就只是心中之「善」。只有把自己的「善」在社會的「真」里實現了,才是你真正期望的「善」。
這個過程建議分5個層面進行。

  1. 看「真」中之惡,這個你已經有很深感受,也舉了很多例子了,補充一條作為參考石秀之惡。
  2. 看「真」中之「善」,這個相信你也看到很多了,只是以前沒有側重這方面,回頭再看或回想時肯定有更深的思考。
  3. 看「真」中之「善」如何生存,「真」中之惡又是如何滋長。前者可以參考李忠之厚。後者可以參考潘金蓮之失(上)
  4. 思考自己在生活中如何播種「真」中之「善」,避免「真」中之惡。
  5. 在自己生活中實踐並調整上面所得的思路。

上述1~4可以歸為「齊心」,2為「修身」,與題主共勉,希望能幫助題主對《水滸》有進一步認識,並感謝 @王路 主筆的《水滸》系列文章。


該,太應該了。

不但《水滸》應該剔出去,我看吶,《西遊記》也該剔出去:孫悟空一個鄉下的野猴子,從外國神仙那裡學到些亂七八糟的東西,就跑去各地搞破壞,搶奪龍王宮中的財產、破壞閻王殿里的檔案,天庭賞給他一個編製,他還不知足感恩、也不問問自己配不配姓趙,就扯出齊天大聖的反旗。這麼一個忘恩負義的大流氓、破壞秩序的野心家,居然還成了書里的主角、被正面描寫,且廣受中國人喜愛,充分體現了國人的劣根性,實屬糟粕、應當剔除。

《三國演義》也好不到哪裡去:劉備、關羽、張飛這些做著不入流生意的江湖人,私自打造兵器、組織黑社會團伙,跟別的邪教團伙大打出手,事後還毆打政府工作人員。這種社會不穩定因素居然被《三國演義》描繪成大英雄,且廣受中國人喜愛,充分體現了國人的劣根性,實屬糟粕、應當剔除。

《紅樓夢》也不例外:老爺們道德高尚、志趣高雅,卻被作者抹黑、寫得荒淫殘暴;老爺們鐘鳴鼎食、世代簪纓,卻被作者詛咒、寫得家破人亡。這種充滿怨氣、一派胡言的小說家言居然受到中國人喜愛,充分體現了國人的劣根性,實屬糟粕、應當剔除。

看來看去,還是《弟子規》最好,教人知禮義、守規矩,實屬國學精華、應當大力弘揚。


《水滸傳》的作者真的對筆下人物是讚賞的嗎?我看未必吧。他似乎有種調侃世人的態度,你們愛看爽文,我給爽文,但是吃了我的爽文,讓你們後背發涼。因為這個世界本來就是殘酷的,吝嗇的,我們想知道的是能不能拼殺出一條血路?呵呵,不能。

這種態度,就沒幾個作家能辦得到。

《紅樓夢》都辦不到,在《紅樓夢》中,作者小心地謹慎地遮蓋了一些人性中讓他如鯁在喉的東西。比如林黛玉的自卑,賈母的自私,以及這些東西給別人帶來的傷害。

所以《金瓶梅》脫胎於水滸,就是這種態度上的繼承。

我覺得至少我自己需要承認骨子裡是有這種態度的。


應該
應該與時俱進,這些應該被掃入歷史的垃圾堆
而且四多不吉利,應該改成六或者八
所以新六大名著應該是
《少婦白潔》,《少年阿賓》,《金鱗豈是池中物》,《極品公子》,《冰峰魔戀》,《淫後駱冰》
《朱顏血》,《女文工團的下落》備選
歡迎補充


「《水滸》這部書,好就好在投降。做反面教材,使人民都知道投降派。《水滸》只反貪官,不反皇帝。摒晁蓋於一百零八人之外。宋江投降,搞修正主義,把晁蓋的聚義廳改為忠義堂,讓人招安了。宋江同高俅的鬥爭,是地主階級內部這一派反對那一派的鬥爭。宋江投降了,就去打方臘。
「這支農民起義隊伍的領袖不好,投降。李逵、吳用、阮小二、阮小五、阮小七是好的,不願投降。
「魯迅評《水滸》評得好,他說:一部《水滸》,說得很分明,因為不反對天子,所以大軍一到,便受招安,替國家打別的強盜——不替天行道的強盜去了。終於是奴才。

「金聖嘆把《水滸》砍掉二十多回。砍掉了不真實。魯迅非常不滿意金聖嘆,專門寫了一篇評論金聖嘆的文章《談金聖嘆》。

「《水滸傳》百回本、百二十回本和七十一回本三種本都要出。把魯迅那段評語印在前面。」(武思縈、樊靜:《毛澤東和他喜歡的二十本書》,雲南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248—249頁。)

魯迅《談金聖嘆》:金聖嘆「自稱得到古本,亂改《西廂》字句的案子且不說罷,單是截去《水滸》的後小半,夢想有一個『嵇叔夜』來殺盡宋江們,也就昏庸得可以。雖說是因為痛恨流寇的緣故,但他是究竟近於官紳的,他到底想不到小百姓的對於流寇,只痛恨著一半,不在於『寇』,而在於『流』」。「宋江據有山寨,雖打家劫舍,而劫富濟貧,金聖嘆卻道應該在童貫高俅輩的爪牙之前,一個個俯首受縛,他們想不通。所以《水滸傳》縱然成了斷尾巴蜻蜓,鄉下人卻還要看《武松獨手擒方臘》這些戲。」(此文原載於上海《文學》月刊1933年7月1日創刊號,編入《南腔北調集》。)


照這麼說,建國大業和建黨偉業應該也馬上刪了,這可是反動造反推翻政府的行為啊……


「我覺得《水滸傳》是中華文化當中的糟粕」——這句話無論對不對,你都是有資格說的。因為你可以覺得它好或不好,你可以是這件事的主體(主語)。

「應該被剔除四大名著之列」——這句話無論對不對,你都是沒有資格說的。因為這件事的主體(主語)是所有讀者,是人民群眾。你代表不了人民群眾,你只代表你自己。


看來你是真的沒有領會到水滸的真意。
不是只有歌頌美好才能叫精華。
世間本就存在如此醜惡和不公,相對應的就有鬥爭和反抗。然而反抗者在鬥爭的過程中是否也已異化為非人,又有誰能說的准呢。
在我看來,施氏和羅氏只是揭示了現實,反映了本源而已。
再者,其列席四大名著之一,不僅因為其文學成就。光就水滸其社會寓意和細思極恐的一切一切,就足以使其名載史冊。
真正能驗證一部作品的,也往往只有時間。
玻璃心不能怪社會。


看了題主所列的剔除理由(也就是糟粕何在)之後,我覺得更不應該剔除了。

理由恰恰相同——

糟粕就是傳統文化,古人就是這麼野蠻陰險原生態,現實主義作品就應該是中立客觀的,為什麼一定要弘揚正能量才能叫做名著呢?

如果以這個理由剔除水滸,那就沒有四大名著了,你說說其他三個,哪個是充滿正義公平溫暖關愛無私奉獻的作品?


對,應該換成江湖豪客傳


好不容易有個出版物同時包含顛覆、反動、暴力、通姦、民族衝突這些觸紅線元素居然沒被廣電總局封殺或修剪,並且也沒取締其四大名著的地位,題主你就饒了它吧。


我覺得《水滸傳》是中華文化當中的糟粕

我覺得《題主》是中國人當中的糟粕


照您這樣四大名著應該是弟子規,女兒經,千家詩和幼學瓊林了,多和諧。。。


如果你知道什麼叫鸞膠續弦之法,什麼叫一言一行都可玩味,什麼叫武松是神人,魯智深是聖人,林沖是凡人,如果你更加深入了解,我想你會回過頭對作者,是施耐庵還是實乃俺也好這個小說家產生敬畏。


中了正能量的毒癮,正常小說看不來?
正常。
理解。
鼓勵。
支持。
俺們正常人賺錢,賺正能量毒癮患者的錢最輕鬆。
想對看不慣造反小說的中國戰狼們說,感謝送人頭。


咱們如果在知乎上一致討論通過把吳亦凡踢出流量小生的隊伍,吳亦凡是不是就不是流量小生了?


可以啊,不過是在你心目中的四大名著中剔除,而不是經過歷史驗證世人公認的中國古代四大名著。
水滸傳之所以叫水滸傳,不是因為它很水滸,而是因為它是「傳記」類文學,所以必須要寫的真、寫的現實,而且還要通過每個不可或缺的角色來表達組成「社會」的多樣性。

作者還通過書中各路人物:
1、深刻揭示了農民起義的社會根源——「官逼民反」、「亂自上作」。
2、歌頌農民起義精神,對封建社會的部分制度表達一定的反抗意識。
3、揭示農民起義失敗的數種必然原因。
4、表露出嚴重的忠君思想成為了社會改良道路上最主要的阻礙。
個人認為,能夠引起人們的思想碰撞,才是這本書成為名著的原因。

如果「梁山好漢」們每個都知書達理、為國為民,並且全體成員都有同一個夢想,不但不投降還會推翻舊政府的,那不叫「水滸傳」,應該叫「建國大業」。

題主描述中前半部分描述確實到位,只不過結尾就差了太多。難不成因為施耐庵寫出了封建社會的醜惡、人性的不堪以及起義的失敗,所以水滸傳也就成了崇拜作惡的邪書了?如果照你這麼理解,這世界上所有具有悲觀情緒的藝術作品,都不應該存在於世啊!

想搞個大新聞可以理解,不過要學伽利略你得列出更嚴謹的證據來,而非只因為你反感,就主觀認定了人們推崇的東西是毫無價值的。

之所以有這麼多人嘲諷題主,是因為題主只憑主觀好惡評價這本書,雖然他讀遍了全書,卻在沒有讀懂的情況下妄加評論和判斷。

最後借用本題下答主@段品章關聯問題的答案中的一段話:

《水滸傳》好在哪裡? - 段品章的回答


推薦閱讀:

為什麼水滸里李應總被人黑?如何正確評價李應?
隋唐演義。秦瓊 為什麼這麼牛,到哪裡都有人叫哥?沒有武力的宋江也是這樣,為什麼?

TAG:水滸傳書籍 | 書籍理解 | 水滸傳人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