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些電影有濃厚的建築人文意味?

電影里不一定有突出的建築,不一定對建築或地景有刻意的描繪,或許就是看似平常的場景,但由於人和事的參與,使其與那一處場景的合奏得以湧現。《後窗》就是很好的例子,類似的還有特呂弗《婚姻生活》中的那座公寓樓,侯孝賢的《戀戀風塵》中,架設在阿遠那個有台階入口的老家周圍的幾個鏡頭,清晰展現了當地風土生活全畫卷……類似這樣的電影,你覺得印象深刻的有哪些?


職業習慣,看電影,總會分心去看裡面的建築細節。概因建築——其範疇大到城市空間小到一個密室傢具——乃是電影場景構成的最最基本元素。所以,其實不必談所謂「經典」影片,我們就算是隨手摘取一些」普通「電影,也許也能體會到「電影中的建築人文意味」吧。


其實,幫主的建築學背景,還真的跟電影有著割捨不斷的聯繫。曾求學於美國大農村洛杉磯,無法避免不時要「被電影一下下」。


不說別的,光是俺們那個UCLA校園,就多次在美劇里露臉。比如某季的《House》,那廝居然腿好了,午夜奔跑在普林斯頓的校園裡.....我負責任的告訴大家,那其實是UCLA;還有部韓劇,《愛在哈佛》,對不起,大家都跑偏了耶,那也是UCLA......對於校園被用來拍戲,學生們是習以為常了。電影公司的人有時候連場地也不封,照拍,大伙兒也跟沒事兒一樣照走.......所以很可能在某些具有「濃厚建築人文意味」的電影裡頭,幫主本尊早出現過了,只是不自知而已。


又比如建築評論課的講師,來自好萊塢的某創意工坊(專做片頭,比如《變形金剛》等文藝片),曾特意安排一節課,讓大家去老巢觀摩,聽聽那些個文藝片幕後大鱷嘮嗑。其實幫主也搞不清這到底跟評論課的主題有什麼聯繫,但樂得去吃好萊塢一頓免費的早餐,也是不錯的。

俺們建築系的曾經去這附近上課的事情我會隨便亂說么.....

至於其他評論型課程,比如討論「Supermodernism Architecture」這種八輩子搭不上的主題,也要裝模作樣的播點非主流電影,什麼烈焰紅唇噴火器狂掃油畫布之類的,在建築系館的地下室里一群建築學子合著教授們圍坐著,整整一節課一本正經的看一傻X的行為藝術紀錄片,那口味重的真心沒法形容.......


最靠譜的,其實還是老頭子巴頓·邁耶斯。老人家師承路易斯·康,所以,以下這部電影便被列作了必讀材料,開門第一課必組織全體觀看:

路易斯康兒子拍他老爸的事迹。大家除了可以藉此膜拜這位美國最偉大的現代主義建築大師的神跡之外,也可以觀摩一下他在現實生活中是如何同時擺平三位女士的。

既然說到巴頓,我就順便提一個跟電影和建築同時相關的非常有趣的現象:豪宅租拍。

某工作日,左顧右盼不見老頭子出現,一問同事,說是回聖塔巴巴拉打理自家的房子,周末有人過去借來拍電影。據說這也不是第一次了,每租一次收成都相當可觀,一天下來租金8千美刀以上。拍什麼片子的都有,唯一的原則是:No Porn!

巴頓·邁耶斯(Barton Myers)自宅,Santa Barbara,CA.

可惜的是,至今我也沒親眼看到過巴頓的房子在電影屏幕上出現,否則我一定會從椅子上跳起來大呼小叫的。

倒是幫主的另一位授業老師,畢設教授Thom Mayne,其建築由於超前衛的設計理念和極具衝擊力的造型,屢次被各種時尚大片納入鏡頭,不止一次的在大屏幕上震撼俺脆弱的小心靈。比如以下這個:

截圖來自Will Smith主演的『Hancock』《全民超人》。這個醫院,其實是Thom為三藩市設計的聯邦大樓新翼。不過這種張冠李戴的現象,我不說大概你也不會知道的啦。倒是Morphosis(Thom的事務所名)出品,真心硬實力!

毫無疑問, 電影里安排出現的建築,經常會被賦予非常豐富的意義,幫助觀眾迅速獲知對理解情節所必要的,但不便花時間贅述的信息。建築們既要烘托時代背景,渲染場景氣氛,彰顯人物身份特徵,有時候還要被蹂躪,被摧殘,以滿足導演與觀眾的欲求,想來其實也滿悲催的。

既然提到《全民超人》,那就不能不說另一部超人電影——" Dark Knight" 《蝙蝠俠之暗黑騎士》了。

我們都知道,哥譚(Gotham)是虛構的。那要表現城市大場景的時候腫么辦?? 全部CG當然也不是不可以,不過諾蘭大導演採用的辦法,居然是直接把芝加哥的鳥瞰移植過來。幫主也不是吹毛求疵,只是作為一枚「芝加哥城市粉」,總感覺怪怪的。[1]

上圖為幫主實地拍攝。

其實我覺得還是還原本真,對這些偉大的城市公平一些。同一部電影,香港是堂堂正正出現的。Batman從摩天大樓中一躍而出的情節,以下這個太平山頂鳥瞰中環的大場景渲染,還是相當到位。

在時尚電影里,總無法避免的一個問題是:怎麼表現「富豪們」的生活場所?

貴為一城首富,蝙蝠俠老巢的設施當然需要鋪陳一下豪華。電影開始的時候有這麼個場景,老管家端著早餐進來,人不在......

不得不吐槽一下:這幾塊平地樹起來用作屏風的玻璃,連同其節點,很作........

另一個角落,通高落地大玻璃窗外,城市在腳下蔓延——請注意這種手法,我們後面會反覆提到。這可以被認為是電影裡面,表現豪華現代空間的其中一種慣用手法。

蝙蝠俠的秘密基地。有別於先前其他蝙蝠俠電影的岩洞般的空間,這一次是一種極簡主義的傾向。好的,挑剔的幫主總算點點頭:這次總算對味了,極簡才是王道!

其實,在本帖的討論里,我並無意藉此點評電影的優劣。但有時候,我覺得影片的製作者,實在是缺乏必要的建築學知識,以至於其展現出來的結果,會讓人非常抓狂。

好吧,請容許我大膽的舉一個不是太好的例子。《將愛》里的第一個故事場景。

用剖透視的方法表現這個連續的空間,我個人猜測是一個剛出茅廬的建築學徒倒騰出來的點子,也算有可取之處。咱就不說令人蛋疼的高純度配色了,就說這個空間的設計邏輯,既不符合基本的功能合理性,也無法給人帶來視覺上的愉悅。建築空間雖然只是配菜,好歹也得下些功夫不是?童鞋,請問這個用起來非常膈應的房子,它到底要表現什麼主題.....

來來來,要表現單身豪華公寓是吧?看看這個——

請各位矮窮丑粗擼自行迴避字幕.......』My Rainy Day" 告訴我們,要包養絕世大美女佐佐木希,咱得花這個本錢!

我相信經過我前面的引導,大家已經看出這些基本建築要素了:通高大落地窗,城市景觀的蔓延。要豪華?這就夠了。不,我謝謝您,真的不需要LV,不需要法拉利。

可能是受到上圖那條曲線的刺激,有人奮起反擊:你特么凈說高富帥,能給我們廣大DS一條活路不?佐佐木希我們知道這輩子是沒希望了,稍微不那麼豪華的有木有?

有的。

《華爾街II》『Wall Street II』里,這張截圖之後等一下就要被炒魷魚的 LaBeouf位於紐約的公寓。符合主人身份的場景設計,各款傢具風格簡約,隨意擺放的書本資料和枕頭。可這個也不能說是便宜吧?之所以讓你有感覺,還是因為:落地窗,城市,落地窗,城市,落地窗........哦,這次還配了大露台。

總之,看著很舒服,是不是?

至於 LaBeouf他丈人老屁股道格拉斯的公寓,則一切顯得嚴謹端莊。連會客區的沙發也是嚴肅性的,杜絕人躺下的慾望......哈哈,可能你們又發現了:大面積的落地窗,城市的蔓延。

不過,在這裡,還有一樣很重要的元素:藝術品!注意窗前的那兩個雕塑,以及柱子上那幅方形的掛飾,沙發旁的特殊造型燈具。老頭子的品味和財力在此交待得乾淨利落........你別不服氣,這些就是影響電影品質高低的細節,所謂一個完美的場景空間!

"Wall Street II" 金融大鱷的辦公室。這一場景的設置,從較昏暗的光線設定,封閉沉重的空間形態,到傢具陳設及桌面配飾所展示出的性格,都配合體現著其間人物的貪婪和奢侈,但品味不足。高下立判,難怪會慘敗給道格拉斯。

同樣是炒股的,看來在香港做確實與華爾街相比還有一定的差距——

《槍王之王》里,古天樂的辦公室。雖然布置得體,風格簡約,但無奈受制於機位和空間狀況,當硬要塞進各種需要交代的物件的時候,就顯得捉襟見肘非常局促了。你看看,你看看!這些個獎盃的擺放,是不是太隨意了。總是欠缺了精緻。

當然了,這樣直接的對比並不公平。場景的構建,與影片投資成本息息相關。一部小成本製作的港產片,無法跟好萊塢的大片相抗衡,實在正常不過吧?

再來看下面這個例子。幫主覺得即便是單純的建築學意義上來講,也堪稱精品。

『Ghost Writer』 中,英國前首相皮爾斯布魯斯南隱居於馬塞諸塞州小島Martha『s Vineyard的房子。[2]

Ghost Writer整部戲都是一個陰冷昏悶的調子。要在這樣一種環境中,打造符合人物身份特徵的場景,導演可謂下了苦功。而其成功之處,顯而易見,在於他緊緊把握住了一個非常關鍵的因素:建築!

乾淨簡潔的形體,低調嚴謹的選材,配合上樸素但絕不普通的景觀細節。這說明了什麼?這房子的主人的品味,乃至其所處的階層,大概你都能揣摩出一二了。

甫一入門,薩曼莎從天而降.....好吧,這不是SC(慾望都市)。但這個入口空間的處理,其實很有看頭,從構造細部,界面材質到藝術品陳設。這是英國前首相的官邸私宅?有說服力。

再看一個令人印象深刻的場景!首相的辦公室。

為毛看著就是這麼豪!為毛其他的片子想做出這種豪勁兒臣妾就是做不到啊!——還是因為落地大玻璃窗。窗外的景緻不是城市,而是新英格蘭孤島的荒涼海景。但這種室內的精緻豐富與室外的灰悶荒蕪,恰恰構成了一種視覺上的強烈對比。震撼人心。

來一個CLose-up !喂喂喂!突然間,凄冷寒秋竟然成了最吸引人的所在,這個場景基調的反轉,充滿一種戲劇性的張力,極大的提升了影片的可觀賞度。

西方人的生活中,壁爐是不可或缺的。尤其是在這個幽暗陰冷的地方。還是那句老話:世上沒有不好的材料,只有蹩腳的設計師。

窗外凄風苦雨,寒夜孤燈,酒足飯飽後披著厚厚的睡衣開始翻書了。寫手回到自己的客房,傢具沒有了首相辦公室的豪氣,但也可圈可點。注意看那些小擺設——燈,花瓶和花,筆筒。


至此,作為一個展開全篇故事的地方,主場景的構建已經非常成功了。

主角散步歸來,入門前的瞬間。所謂細節決定成敗.一部精緻的電影,哪怕是一帶而過的片斷,也需要做到紮實有力,才能不露破綻。注意那些景觀植物的選用和各種小的戶外細部裝飾,容不得一點點地馬虎。

看完高高在上的豪宅,回過頭來,再聊一下一些稍微貼地氣的場景吧?

依然是 Wall Street II。這次是LaBeouf女友的辦公室。一切顯得輕鬆愉快。開放式辦公空間已經在很大程度上協助交待了女孩兒的工作性質和特點。

以下這個例子則是另一個在電影中讓人印象深刻的開放空間——The Social Network 里Facebook總部。

The Social Network 渲染著扎克伯克創造的奇蹟,但絕沒有跳脫出其應有的年齡特質。

如何表現一個「貌似會說中文但我聽不太懂他說啥的」白手起家的年輕的億萬富豪的辦公地點?

明快亮麗的色調,名目繁多讓人眼花繚亂的電子設備,觸手可及的各種便利設施。

還有,最最重要的,去除階層等級的空間分割。

貌似信手拈來,但絕非等同於廉價。看這個會議室,我說什麼來著?啊,對了,落地通透大玻璃......不信,你試試加個框看看效果?

其實,在這些現代商業時尚片中,總不能千篇一律都是現代或者前衛的咚咚。偶爾換換口味,搭配點別的元素,也可以起到畫龍點睛的效果。但是,要讓這些跨年代的元素不喧賓奪主,顛覆劇情的時代特徵,頗考驗導演的功力。

「文惠你聽」。不知道是不是張一白更適合倒騰這種地中海式的風格,總之比前面提到的那個瞎JB倒騰的公寓好一點。可是,真的不要跟我說這是因為包含了幾個小故事所以搞成這麼割裂的破碎感.......齣戲了耶.....

我總覺得,在電影中,場景轉換無數,建築空間變化多端,但在最終呈現出來的視覺效果,能夠讓觀者無形中歸納出一種風格上的連貫性,這才是導演實力的體現。

女神下凡。與之前提過的片段相比,是完全不同的建築空間,尺度和形態有了非常大的反差。但只要弄得乾淨一些,沒有過於繁瑣的裝飾,那整個調子還是統一的。沒人會因此而產生時空割裂感。(『My Rainy Day")

善用建築所獨具的歷史特徵,配合現代特徵的道具,同樣會有非常強烈的場景衝擊力。比如,勃蘭登堡門下,紅地毯前,中東王子帶著一群模特兒亮相。(『Unkown』)

如何以一種不露痕迹的方式將這些華麗無匹的場景與電影所要講述的情節融合在一起,實在是門大學問啊!比如,『Amalfi Rewards of the Goddess』中,織田裕二俯身扶起御姐天海佑希。鏡頭順理成章的跟隨至地板角度,得以展現這個美麗的空間。

御姐去Amalfi交贖金。鏡頭跟拍主角的汽車,在群山中蜿蜒穿行,自然而然,整個海邊義大利小城令人窒息的美景變展現於眼前。這種手法談不上多新鮮,絕不以奇技淫巧取勝,勝在絲般順滑。

好吧,最後再看個小清新。

桂綸美的《第36個故事》里,圍繞這個小小的咖啡館裡要展開導演所要講述的所有故事。場景的構建自然顯得無比重要。

『Friends"里Central Perk六個人常坐的那張大沙發大概是最深入人心的咖啡館場景了吧。要拍好咖啡館這樣一個空間,或者,要做好一個咖啡館的設計,最最重要的一點是,你是否能夠讓空間有一種讓人放下戒心,輕鬆交流的感覺。

一個島式操作空間,讓朋友環坐周圍,看著美女面帶微笑的忙忙碌碌,這就為場景奠定了一個能夠"說上話「的基調。這些亂七八糟的擺設,既是故事敘述的基礎,更極大的豐富了空間的現實生活感。

還記得我說什麼來著?

——通高,落地,大玻璃窗。
-----------------------------------------------------------------------------------------------
-注-

[1]:芝加哥是現代高層建築的發祥地,被AIA美國建築師協會官方評定為美國在建築學意義上最重要的城市,篆刻於該市最高建築Sears Tower 的入口大堂處。

關於Batman Begins電影中出現的芝加哥場景索引可以點此:Filming Locations for Batman Begins in Chicago


[2]:眾所周知,『The Ghost Writer』 導演 羅曼·波蘭斯基因涉嫌強姦罪被美國通緝,一直不敢進入美國境內。因此本片中出現的建築不可能取自麻省。實際上,本片建築外景拍攝於德國Usedom, 而室內則是在Bebelsberg。呵呵, 通過剪輯,讓你覺得是一個地方。電影奇妙之處正在於此。相關鏈接點此:The Ghost Writer Movie House。


千鈞一髮!!!

《千鈞一髮》是1997年美國科幻電影,由伊桑霍克、烏瑪瑟曼、裘德洛主演的一部顏值很高的科幻電影。但是影片內容的深度遠遠過於演員的顏值。影片講述了在不久的未來,通過基因工程加工出生的人才是優等人,而自然分娩的孩子則被視同「普通人」。由伊桑霍克扮演的普通人如何假借裘德洛扮演的優等人身份實現自己宇航員夢想的勵志影片。

不得不佩服導演安德魯?尼科對於人類哲學的思考,影片英文名稱Gattaca 這個詞正是由組成DNA核苷酸的四種含氮鹼基的字母組成的。這四個含氮鹼基分別是腺嘌呤(adenine)、鳥嘌呤(guanine)、胞嘧啶(cytosine)和胸腺嘧啶(thymine)。

基於這個主題影片的拍攝選址就很講究:其中包括弗蘭克?勞埃德?萊特(Frank Lloyd Wright)設計的Marin County Civic Center
弗蘭克?勞埃德?萊特一直被認為是現代建築的奠基人。Marin County Civic Center是其設計生涯後期的一件代表作。很多人都對萊特一生的經典作品如數家珍,但是很少人知道萊特晚年設計過一座唯一的政府辦公建築,那就是隱身於舊金山北面茂密森林中的馬林縣縣政中心,一座建成了的早期未來建築。萊特沒有親眼見到建成於1962的自己的傑作,它就像天外飛來的外星飛碟,隱藏於山林之中,與大自然融為一體,完全體現了萊特的設計理念。走入室內,其夢幻般的流動空間和光影變換,用筆流暢,一氣呵成,其建築藝術的感染力今天仍然令人讚嘆不已。它已經被列為加州歷史保護單位。
導演巧妙的利用這座超越時代的作品作為影片中航天基地的拍攝地。不僅牛逼哄哄的符合影片的主題,還給穿上齊逼OL短裙的烏瑪瑟曼的美麗的身材配上了絕妙的背景。

影片還有另一個拍攝地是安東尼?普雷多克設計的CLA Building.
普雷多克是一位堅定的賴特主義信仰者。看看他自己對自己的定位各位就能了解一二了:「我的作品為簡單植根於土地而翱翔於天空。」他將自己的設計風格定義為「抽象的景觀」,因此他將建築與當地景觀緊密結合在一起。他的大部分作品是在氣候惡劣、地形粗糙的西南部地區。普雷多克的設計以地形學為基礎,能夠使環境變得更為豐富多彩。先看老爺子的一張照片就大概能明白他的風格了。

說回片中出現的CLA Building更是加州州立工藝大學波莫納分校的標誌性建築,更是美國23所州立大學中的明星建築。CLA是集實 驗室、行政樓 為一體一種綜合教學樓。(CLA Building是Classroom、Laboratory和Administration 的縮寫)。

最後重說一下打動我的是裘德洛為了成全伊桑自殺前說的話「我只是把身體給了你,你卻讓我分享了你的夢想「


作為建築狗,看電影手從來不閑著。

1.《影子寫手》(個人最愛的一部電影)冷峻 神秘的調調

2.《春夏秋冬又一春》
這部電影打破了之前很多對建築的固有概念

3.《布達佩斯大飯店》

4.《盜夢空間》
5.《無姓之人》
6.《柏林蒼穹下》
7.《機械姬》

8.《和莎莫的500天》

9.《黑客帝國》
10.《第五元素》
11.《香港有個荷里活》

12.《重慶森林》《墮落天使》《天水圍的日與夜》...所有王家衛、許鞍華的片

這些經典的港片中的場景既日常又深刻,完美烘託人物情緒13.《最好的時光》《千禧曼波》(侯孝賢的所有片)

14.《惡女花魁》

15.《被嫌棄的松子的一生》
16.《親切的金子》

17.《小森林夏秋篇》《小森林冬春篇》

18.《七武士》(黑澤明的所有片)
19.《鬼子來了》(張藝謀、姜文、陳凱歌...國內第五代導演早年作品畫面還是為電影服務的,第六代導演中的賈樟柯)
20. 賈木許的所有片(雖然一個都沒看懂過,不明覺厲)
21.《生死停留》

22.《一切都會好》

23.《我是誰:沒有絕對安全的系統》

主要集中在科幻片驚悚片和文藝片里,還有好多啊...感覺現在拍的電影畫面不好場景不棒都沒人看咯~
其實每個你喜歡的電影都會有那麼一兩個場景妥妥的擊中你。


慎,多圖。

本文基本按照建築與影片關係從隱喻到現實來排序。對前文無感的同學請直接刷到後半部分。
--------------------------------------------------------------------------------------------------
第一個想到的是《異次元殺陣》中這個類似魔方的巨型建築。不知道看過的人第一次看是什麼感受,本人第一次看就被電影的故事線索以及建築結構邏輯給震撼到了,細思極恐。雖然片中基本沒有大場景來交代整個建築的情況,但是越震撼的東西越需要腦補,超脫了畫面文字的局限性(參見《這個男人來自地球》)。既然類似於魔方,便必定不是傳統意義上的房子,而更多像一個巨型機械裝置。
在這個巨構其中,加上每個小房間之間在時間維度下按照一定的邏輯聯動運轉,組成了一套複雜精密的四維空間。在這個四維的空間中八位主人公研究如何逃離,在整個過程中,素不相識的八個人就像個微型社會一樣如何開始演化,如何產生極權,如何運行下去。就如同整個巨構的隱藏在背後的邏輯一樣。

誠實的來說,大多數朋友都覺得這就是一部密室懸疑類的片子,可我一直覺得這本身就是一個暗喻。統一的格子,把每個人關在其中,但很多時候死亡與犧牲卻往往在這八人的微型社會內部滋生的。

人的恐懼很多時候不來源於外部,而來自人的本身。

還有眾人熟知的獨立日。這大概是很多人共同的記憶吧。。。當時我還在念中學,一下就被吸引了。超大尺度的視角下飛船與城市景觀的對比,兩個文明之間的衝撞,印象太深刻,算是我的建築啟蒙了。(這種尺度下只有建築能跳上舞台代表整個人類文明了)

大愛賈導的《三峽好人》,一面,內陸的巨變打破了樸實的社會關係,另一面,淳樸老農,勞苦的民工們卻身處著如此現實又超現實的環境里。看電影有時是一種忙裡偷閒,去看看雙腳想走卻一時無法出發的路,聽一聽生活在另一個環境里人們的悲悲喜喜。

老漢房東神奇的家。身為房東,處境也沒有好到哪裡去。

這好像是三峽移民紀念碑之類的吧。依舊超現實,和腳下的土地形成強烈的對比。

走鋼絲的人。為什麼這裡會突然出現一個雜耍在走鋼絲呢?這也許和為什麼夜色里的紀念碑會突然起飛?又或是為什麼十元人民幣上三峽那個鏡頭有飛碟飛快掠過天空?這些問題是一個答案。。。

兩人相聚,幾秒之後遠處的高樓倒塌了。

誰還記得多年前《上帝之城》帶來的衝擊。那裡的環境,那樣的建築,那裡的社會,那裡的人。
一時半會沒有找到貧民窟裡面的圖片,一群瘋狂的少年在屋檐下,土牆邊雜亂交錯的小道上奔跑。失去羅秩序的一座城。

寧浩,《香火》。
一個沒有信仰的和尚和他的摔壞了的佛像。一個小村子和他們有求必應的土廟。

寧浩的確是個多面手啊,現實山西下的風土人情把握得很好。

同樣山西,還可以欣賞賈樟柯的《小武》。
喜歡小武和那個「在北京念書「的三陪妹妹。

山西的好多啊,還有分別是郝傑的《光棍兒》與《美姐》。。。都是好接地氣的片子。。。光棍兒有些重口橋段。觀影需謹慎。。。
《光棍兒》

《美姐》

《天堂電影院》
和《香火》一樣,同樣是一個普通的小村莊,在這裡人們的精神生活中心和共同生活記憶是一家小小的電影院。兩代人的記憶隨著電影院變化而變化著。這才是建築最原始的功能,一個個盛放人們生活記憶的盒子。。。

還可以欣賞義大利小鎮的風光。

又是義大利。。。有一部我認為的風光片,《看得見風景的房間》,其實是一部邂逅愛情的文藝片。但完全是一部欣賞佛羅倫撒美麗建築與景色的影片。有興趣可以看看。

完全就是油畫中的景色啊。
當然義大利不得不提《西西里美麗傳說》,但人人都知道,就不貼圖了。

許鞍華,《天水圍的日與夜》。香港的水泥森林下面平平淡淡的天水圍。

還有我很喜歡的台灣電影。
楊德昌,《一一》。整個台北,所有建築街道,整個影片內部都表現出一種平平淡淡,讓人非常舒服的生活。也不必多說多拍什麼,生活就是這樣。

楊德昌畫的呆萌分鏡頭,能夠看出他腦海中設想好的空間序列如何發生。

還有台灣小成本電影《囧男孩》。勾起兒時回憶啊。突然想起來年少時在院子里,樓道中奔跑時對建築的那種感受了。一時找不到圖,大家可以百度股溝一下

拍校園建築給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十三棵泡桐》和《頤和園》,一個中學一個大學,別無他者。

找不到合適的圖了。




電影中建築有人文氣息的很多,舉不過來。若是要說對其中建築感觸最深的則只有下面這兩個人人所熟知的小房間,裡面住著Chandler,Monica,Rachel,Ross,Phoebe,Joey。
《老友記》

六人其樂融融,請忽略菲比男友。

卻終將也有一天要離開。

剩下空空如也的牆壁和六把鑰匙。看完十季,直到他們紛紛離開,發現自己也都失落難過。才明白一幢房子沒有了裡面的擺設,裡面的人,沒有了悲喜的生活之後,那也不過就是一個四方的無用空間而已。是我們填充了它們,讓它們感覺到自己的存在也有了意義。


多圖。先放一張場景圖,各位可能能認得出,這部電影也是所有回答中多次出現的。

如果一部電影有建築人文意味,那至少應該有一些建築場景是令人印象深刻的。

而電影中建築令人記住的原因通常有以下幾種
1. 場景與特定人物或行為反覆同時出現。
最簡單的例子是《生活大爆炸》中Sheldon和Penny的門。此外,老友記的咖啡館,白宮紫禁城基友組,湯姆叔叔的小屋...

2. 場景中出現重要的事件或大的情節轉折 —— 想起電影就會想起建築
常見的是災難,9.11和雙子塔,哥斯拉和東京塔= =+。有趣的是在哥斯拉電影中,丹下健三的作品老是被毀,媒體還開玩笑,說哥斯拉與他有仇。
《v字仇殺隊》的議會大廈爆炸分鏡:

還有些不那麼重口的電影中的情節節點/開頭結尾,比如《大話西遊》中的城門

3. 電影中出現的建築(群)造型夠獨特—— 想起建築就會想起電影
這就多了,比如《哈利波特》啦,《哈爾的移動城堡》啦...

很多經典科幻片,比如《第五元素》《星球大戰》

一些與日常城市生活完全不同的場景,比如《西遊降魔篇》的流沙河。

值得一提的是徐克的《通天帝國》,搞這場景一定讓他玩得很爽。

4. 電影主題和建築相關。
比如《玩樂時間》啦,安迪?沃霍爾的《帝國大廈》啦 (我相信大家一定看不下去)
下圖與香港籠屋有關,出自電影《籠民》

5 令人難忘的氛圍。主要在於鏡頭的運用,音樂, 色彩與影片氣質的配合,
給人留下印象僅僅是必要條件,Penny的門可沒什麼建築人文。在以上5種條件中,第4第5是最容易出現題主所說的建築人文意味的。而許多答案中提到的電影(侯孝賢王家衛賈樟柯)都運用了大量的長鏡頭和空鏡頭來給予建築或場地足夠的表現時間,建築本身可能非常日常,大量的筆墨與日常建築的反差帶來觀眾自己都沒有意識到的新鮮感。場景色彩或鮮明,或配合劇情。音樂,甚至是長久的無聲,也重要,比如《功夫》中對應各經典場景的配樂,恰到好處。
楊德昌遺作《追風》,8分多鐘的長鏡頭,可惜沒完成:

由此可見一斑。電影中看似平常的建築,其實往往大費周章。題主提到的《後窗》就曾是派拉蒙最大的室內布景,而希區柯克另一部電影《西北偏北》中,片尾出現的別墅是仿賴特「流水別墅」 的布景,設計稿如下。

希區柯克電影《艷賊》手稿:

最後再推薦集電視劇吧,英劇《黑鏡》S1E2。結局前主角一直住在四面電視牆的封閉空間,直到他打開了楚門世界的大門...


  • 周星馳《功夫》里交代「豬籠城寨」生活情景的長鏡頭。
  • 王為一《七十二家房客》(珠影,1963年)
  • 安東尼奧尼《扎布里斯基角》,從建築出發的電影──不只是因為它幻想摧毀 Paolo Soleri 的作品。

(TBC)


卸腰。
多圖預警===================================================================
===============我是分割線======================================================================================================================================================

《她》
文藝小清新的片子,有幾個取景地在上海浦東,整個片子的色調都是紅色的,看的特別舒服。

《布達佩斯大飯店》
處女座福音電影。

《末代皇帝》
沒了故宮就沒有這故事。瓊樓玉宇。

《羅拉快跑》
她一開跑我就光顧著看風景了。

《發條橙》
強烈的後現代畫風,過目難忘。

《入侵腦細胞》
可以隨意感受一下。

=========================================================================================哎呀手頭還有很多事啊只能先把圖片碼上,有空詳答~


《雨果》
如果沒看錯的話,主人公應該是在聖熱內維耶夫圖書館,拉布魯斯特設計。這個建築用了鑄鐵的拱券,在探索新技術如何運用到建築上走在了前列,要知道那個時期人們觀念中的建築是柱式,檐口,山花這樣的古典形式,建築做成這樣可是很「叛逆」的。

《美國麗人》
影片的開頭和結尾都給了主人公所在街區的俯瞰,秋日衰敗的行道樹,潔白醒目的坡屋頂,整齊劃一的居住區,畫面透著一種頹廢。另外,也多多少少反應出了美國城市設計的特點-方格網。

《贖罪》
英國鄉村的城堡,田園風。
人說,擇一城終老,遇一人白首,我願,在這樣的城堡里種一籬薔薇,營一池噴泉,藏一架好書,偷得一世安閑。

類似的田園風還有影片《理智與情感》《傲慢與偏見》等。
以上。



馬路天使
(1937)

電影中無時無刻不透露出當時的生活氣息,市井生活,不刻意的表現那個時代,卻又處處暗示著那個時代。

這種能力,試問現在國內導演那部片子做到了?

我記憶力《霸王別姬》大概能趕上。


侏羅紀世界

博物館奇妙夜3

記憶傳授人

白日夢想家


末日哲學家

銀翼殺手

還有一些不知道出自什麼電影,但是場景很震撼。

自薦公眾號:愚感


《Play Time》
http://movie.douban.com/subject/1303543/


董豫贛教授對其曾有過比較具體的現代主義建築解讀。
見《文學將殺死建築》
http://book.douban.com/subject/2060019/


為什麼大家關注的都是美好的東西?這個世界不總是古典的、優雅的,很(geng)多時候是醜陋的、骯髒的。
首先,在科幻電影和動作電影中,唐人街(China Town)幾乎成了「髒亂差」的代名詞,很多電影貧民區的布置都有唐人街的影子。事實上,很多美國大城市的街道,曼哈頓、芝加哥、LA等等,小巷子都是很凌亂的。唐人街,至少不比這些地方強到哪裡去,如果不是更亂的話。再加上美帝人民對東方文化獨有的興趣(任何人都對另一種文化抱有某種獨特的態度,參見好奇實驗室的實驗外國的月亮比較圓!這是全球通病? - 好奇實驗室 - 知乎專欄,所以就選擇「唐人街」這一東方文化比較集中的地方作為取景地。另外,曾經香港的九龍寨城鼎鼎大名,多少也會影響電影的創作:香港九龍寨城有詳細的歷史記載嗎?是怎樣的? - 犯罪。以下選擇部分電影截圖,個人收藏,侵刪。
1、銀翼殺手 Blade Runner 1982

2、全面回憶 Total Recall 2012

除了科幻片以外,唐人街還與很多美國的社會現象具有某種微妙的聯繫,例如:黑幫、地下賭場、非法移民、文化衝突……
1、撞車效應 Crash 2004

2、致命急件 Premium Rush 2012

此外,很多電影中,會出現有形的或無形的「牆」的設定,上層階級生活在牆內,底層階級生活在牆外,這種設定多在反烏托邦電影中出現,其形制設定,往往以類似於芝加哥、底特律等大都市(一貫有黑幫多、治安差的名聲,雖然實際情況會好一些)為背景,並且有一定的唐人街這種文化摻雜的痕迹,和當年九龍寨城的形制也十分相似。例如:
1、分歧者 Divergent 2014

2、機器紀元 Autómata 2014

此外,巴西里約熱內盧也是經常上榜的地點之一,例如
1、速度與激情5 Fast Five 2011

2、精英部隊 Tropa de Elite 2007

最後,非洲和中東一些戰事頻發的地區,也會做為電影中某些場景的原型或縮影,那種塵土飛揚,家家帳篷,人人拿槍的場景,例如
1、極樂世界 Elysium 2013 (電影的設定實際上是洛杉磯……)

2、機器紀元 Autómata 2014


柏林蒼穹下 盜夢空間 十二猴子 銀翼殺手 阿基拉 惡童 閃靈 移魂都市 潘神的迷宮 犧牲 東京物語 阿爾法城 暴雨降至 公民凱恩 羅生門 地下 楚門的世界 2046


Metropolis (Fritz Lang)


電影《遊客》


這個問題令我很手癢,老實說我並非建築專業出身,也幾乎沒有學習過建築相關的知識,純粹是一個看熱鬧的外行,在這裡無非是推薦幾部電影而已,順便貼上幾個截圖,權當請您欣賞。
(多圖預警!)
我認為庫布里克的影片就符合題目提出的要求。他在1968年攝製的《2001:太空漫遊》,影片的時代背景設定在2001年,對於1968年的人來說,還是比較遙遠的未來。影片中除去太空的戲,有的場景是這樣的:

白色為底,紅色為點綴的一種極簡主義。這小凳子還是「Unibody」的。
宇宙飛船里也比較極簡:

煞白煞白的,不讓任何電子機械部分暴露在外,充滿科技感,一看就像未來。
影片里還有一處內容用了一個虛擬的巴洛克風格的場景,就像為後來的《巴里林登》做鋪墊似的:

這個場景倒比較簡單,但依然有高科技感,尤其是這發光的地板。庫布里克的理念似乎已經很直白了:如果人類有未來,那一定是一個充滿設計感或者說美術感的未來。並且,他完全理解「好的設計是簡約的」。1971年的發條橙,更加鋪張地表現了這種情懷:

片頭出現的「科洛奶吧」,扭曲的字體,荒誕的設計,只要看過的觀眾沒有對這裡印象不深的。影片的背景設定是在不知具體何時的未來,因此場景的布置也都是要有些未來的象徵的。

所以,室內設計就充滿了美術感。

下面這個場景是暴力美學影片中的經典,四個各自心懷鬼胎的人正在貌似平和的狀態下醞釀著一場鬥爭,5秒鐘後,戰鬥就開始了。他們身邊的水池很大又很淺,不知道1971年這樣的拍攝地哪裡找到的,它使場景看起來還真不像1971年。

鬥毆開始了,可憐的男配被一腳踹進了水池裡,很暴力的情節卻被慢鏡頭烘托得很唯美。天氣不很晴朗,似乎是個霧霾天,遠處的建築群模糊不辨,於是就造成了一種時代割裂的氣息,使你不能從建築上和場景上分辨出這具體是哪個時代,只能依稀覺出是很現代化的感覺。服裝上也是類似。

類似的例子還有很多,像這裡:片中的一所醫學研究中心

看起來可真不像是一個醫學中心,說是798藝術區還可能有人信。天氣也仍然是這種脫離時代的天氣。下圖也是這裡。

現在看來,庫布里克的預言是對的。拿我國來說,隨著時代的推移,社會的進步,我們身邊的建築正一點點增加著美術設計,過去的火柴盒房屋風格已經被淘汰了,現在不好看的房子你根本就不好意思蓋了。庫布里克這種充滿美術感的現代戲風格,一直延續到1980年的《閃靈》。
提起《閃靈》,大多數觀眾一定對這兩處場景印象深刻。綠色的房間:

還有紅色的房間:

不過總體說來,《閃靈》的時代背景就是1980年,所以設計上拿得出手的也比《發條橙》要遜色一些。但別忘了,庫布里克還能拿古代故事說說事,而且,一說就是經典。1975年的《巴里林登》:

庫布里克精心地雕琢了本片中的每一個鏡頭,而且看起來他大概也是把18世紀的歐洲油畫給琢磨透了,他也打算最大程度上為觀眾還原歷史。《巴里林登》的故事背景看著像是巴洛克時代謝幕和洛可可時代興起時的歐洲,導演為觀眾們打造了一個充滿詩意的田園風的18世紀。如下圖所示。

還有下圖所示:

你看,天氣明顯跟《發條橙》不一樣了,因為這樣的天氣才屬於18世紀的油畫。不過,貌似有點跑題,為了說明本片的風格,已經弄了兩張跟建築沒啥關係的截圖了。下面就換,下圖是片中的一個室內場景,從我不專業的眼光來看,建築應該是巴洛克風格的,傢具像是洛可可的:

另一場景,更上邊類似:

片中還有許多室外建築圖,聊請大家欣賞一下,本人不專業,具體不敢多說:

上面幾幅外景都是影片前半部分,看起來比較有巴洛克時代的硬朗氣息,而影片的後半部分更有洛可可的風格。我猜多半是導演認真地考慮了時代的推移,所以在影片後半段,洛可可時代盛大降臨了:

很洛可可的裝潢:

下面這幅場景描繪了這些慵慵懶懶揮霍家產的小貴族的樣子,像極了印象中看過的一副18世紀的油畫,可我忘了具體是哪一幅:

影片在最後面,兀地出現了這樣一個場景,有沒有使你想到莎士比亞的故居:

好了,庫布里克先看到這兒。下面上一個重頭戲:

1984年的《莫扎特傳》。
老實說,前面你已經看了這麼久,但萬分Sorry,那全都是鋪墊。這部《莫扎特傳》才是我真正想為本題回答的答案。
為什麼我要做鋪墊呢?因為我希望您能夠循序漸進,這叫漸入佳境。
估計在這裡會有人想撕碎我。。。那我也只能說饒命啊。
為什麼要說《莫扎特傳》,因為他演的是莫扎特的傳記,描繪的是18世紀末年,洛可可風格鼎盛時代的奧地利。著名的美泉宮剛剛落成不久,在片中它是這樣的:

和這樣的:

洛可可時代的裝潢真叫一個亂花漸欲迷人眼。本片跟《巴里林登》的場景風格有很大不同。首先,《巴里林登》比較昏暗,而本片大多數時候都是色彩斑斕的,清晰度也更好。更重要的是,《巴里林登》的故事屬於田園風,描繪的都是小貴族,住的都是郊野的莊園,大場面的人文建築很少。而本片中,你有更多機會見到18世紀的大城市,以及大貴族和皇族。在奢華程度上,本片很極致。例如這個美泉宮裡的餐廳,我們的吃貨作曲家在這裡高興極了:

還有這個寬敞的接待室,主人公正怒氣沖沖地闖出去:

下面這個場景是個閃回鏡頭,描繪的是4歲的莫扎特為教會貴族們表演的場景,差個十幾年,所以場景風格也略有不同:

御用作曲家家裡的場景,由於他內心比較暗黑,所以家居布置也比較黑暗:

莫扎特給學生上課時的場景:

跑龍套的貴族,養了許多狗狗。這裡的傢具多可愛呀:

看起來,把家裝修成歐式風格可不是那麼容易的呀。不過本片一個特別的建樹是,它還描繪了18世紀末時,歐洲大城市的樣子,這是田園的《巴里林登》里所根本沒有的:

熙熙攘攘的人群,街兩旁都是那時候的房子,當年莫扎特就生活在這樣的地方。
這裡再放上一張片中室外音樂會的場景,皇家的人都坐在主席台上聽吶:

總之,看到本片,你就看到了洛可可。要說建築人文意味濃厚,我覺得這部影片理所當然地應該被提起來。我作為一個完完全全的建築業門外漢,只具有基本的欣賞眼光,但也覺得要說起建築場景,本片中在同類型影片中,肯定算得上是熠熠生輝的。


越南導演陳英雄的處女作《青木瓜之味》就是一部處處體現越南風味的電影,故事很平淡,但是每個景別,每個過長都試圖用環境來烘托出寧靜的氣氛。

越南文化深受中國影響,喜歡傳統的木質傢具和用花瓶裝飾,但卻沒有大龍大鳳,所以相比我們更顯的素雅。


《大明宮》,將一座宮殿的命運,與唐朝歷史緊緊結合在一起,我至今還時常「複習」。


《在人海中遇見你》
沒看完整個樓,就當做還沒人回答這個吧_(:зゝ∠)_
開篇就是三秒一切,畫面是將要天亮的城市

太多了,直接截其中的一短話
對 每句都會切一下畫面

這時你以為是聲音好聽的科普片
但其實是愛情片
你以為是愛情片
其實你看到的是個很有趣的孤獨和孤獨里正在跳躍的小音符的文藝片

以上是影片高潮的前奏啦
被我劇透啦

評分在這種片子里算高的
在文藝片里算低的
挺有趣的
後來優衣庫出where is wally
我就買了當做這部電影的周邊了
_(:зゝ∠)_那件衣服的wally在不方便指出的位置,再賤


多圖慎入。

韓國愛情電影《建築學概論》講述了這麼一個故事:勝民(嚴泰雄 飾)在一家建築公司擔任建築設計師,某日接到一份新的房屋設計工程,委託人竟是自己學生時代的夢中情人瑞英(韓佳人 飾)。

新房子是在瑞英家鄉的濟州島的老房子上重建的,是一座海景房:

房子是很漂亮的,但是如果這只是一座普普通通的海景房那麼這電影也就太爛熟了。

年輕的時候,音大的瑞英得知勝名是建築系之後,曾經這樣像勝名描述自己心中的房子:

十幾年後勝名主動提出:

建成後二樓是這樣的:

年輕的瑞英說:

建成後的房子:

很明顯的是,當年瑞英的願望勝民都一一幫她實現了。

當然這部電影不僅僅止步於此:
老房子的磚頭上有著女主父親給她量身高的痕迹:

新房子保留下來了這個地方:

老房子的水池中留著女主小時候的腳印;

男主設計的房子卻把這設計成一處小池塘:

最美好的建築不是現代舒適豪宅也不是復古文藝建築,而是哪怕只是自己的一座小小私宅,卻處處有著你給我的、父親給我的回憶。

(後記。《建築學概論》並不是一部惡俗的回憶青春美好的電影,其感情是相當複雜的,除了我說的兩位主角之間遺憾的錯過、女主造房子是為了給重病的父親一個最後美好時光之外,男主的母親十幾年後依然穿著他上大學時遭到嘲笑而扔掉的襯衫,最後的最後,也不是惡俗的劇情那樣男主拋棄現在看起來不是那麼善解人意的未婚妻和女主私奔,而是……
推薦大家去看,就是這樣喵。。。)


推薦閱讀:

有哪些可愛卻不常見的植物?
人在什麼時候可以不顧一切堅持信仰?
假設有一群數量足夠多的蚊子,除了攜帶傳染病病毒的情況,如果它們只叮咬一個人,受襲者會不會被「咬死」?
从建筑师的设计角度上来看,一个好的现代艺术博物馆会是什么样子?
世界上正在發生著哪些國內少有人關注的重要變革?

TAG:電影 | 電影推薦 | 建築 | 世界 | 電影拍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