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怎樣做出陳曦(Stanley Chen Xi)照片中那種驚艷的後期?

比如:
500px / With Silence——way to Prague by Stanley Chen Xi
這種特殊的油畫一樣的感覺。
500px / Christmas Waiting by Stanley Chen Xi
這裡對色彩的運用,冷暖的自然交替。
500px / Paris Shock by Stanley Chen Xi
雲彩的處理(這個大概是多張合成的?)
他的其它作品:http://500px.com/chenxistanley
想請教這種風格的攝影后期是如何做到的。


前兩天有同學說在知乎上看到這個問題,作為知乎的長期不登錄潛水用戶,這次終於按奈不住啦,那麼,就來一個知乎風格的認真回答好了。

上面的回答裡面提到了許多技巧,這些東西就好像做科研時候最前衛的技術手法。而且關鍵的思路也沒有錯,就是局部調整,每一個局部被調整到我覺得完美的時候,我都會想盡辦法把它留下來,這就要求一個東西:無論是通過什麼工具、魔棒、套索、亮度蒙版、通道,等等方法,都可以把想要的部分做成選區或者是蒙版並且篩選出來,這個是能做分區調整的一個前提。

下面來說說色彩:上面有人說我憑感覺..我要澄清一下,樓上的同學我都沒見過面,怎麼說見證過我旅行類?感覺這個事..要怎麼表達呢?我覺得跳街舞也是一種感覺,但是這個感覺是基於對跳舞這件事的基本功練習和跳舞風格的學習而來的。類似的東西就好像學語言時候的語感。那麼,色彩的基本功是什麼呢?很簡單啊,就是對色彩的認識。譬如,在RGB,Lab通道(Lab的空間其實是一個很強大的調色、校色工具甚至進階修圖的工具)裡面,每個通道的曲線往哪裡走會有什麼效果,每個顏色的反轉色是什麼。還有一個,就是認識自己照片上的色彩,譬如,我覺得我可以看出一種藍色裡面是帶有一點點黃還是一點點洋紅,一個接近於白色的東西顯示的不像白色,是色溫偏了還是色調偏了?這些就像基本功。那麼風格呢?可能是你在長期拍攝和觀察自己,別人的照片當中所獲得對於色彩的認知,比如你認為的天空的藍色和就是比大多數人肉眼看到的偏紫一點,色彩明度低一點,那麼你的照片以後也可能都是這個取向。

然後是像上面提到的Burn Dodge一類的效果(增加物體的雕塑感、立體感),對於我來說應該歸於後期的另外一個領域,叫做增強畫面的特殊效果,譬如:怎麼把倒影做的更明顯,怎麼讓銀河裡每一個星星更明顯,怎麼讓路邊的燈光充滿光暈。這類技巧太多了,含有設計、添加的成分,我有時候當然也會用啦,在這裡不贅述了。

還有一類後期,我稱作修復的後期(不包括拍攝失誤的修復,比如對焦不準,比如網上教你怎麼把拍的很差,參數不當的照片修復了,那在我看來算作拍攝失誤)。在後期當中,常常會碰到這樣那樣的問題,譬如:照片的邊緣效應(邊緣光、邊緣斷層、邊緣過渡不自然),純色區域的問題(藍色常出現色漬,顏色過渡不自然,顏色斷層),甚至是摩爾紋等等。

好了,為什麼做那麼多後期呢?說白了,是因為我不滿足,就好像自己的審美閾值一直不斷提高,看過了那麼多風景,那麼多照片以後,總想追求視覺上的極致,我承認是因為年輕,心氣旺,我也在慢慢明白視覺上的東西替代不了主題和意境的。

接下來,我就要試試看把這個問題拓展一下。
其實按照網路上的風氣,有些人在過分強調後期的作用,實在本末倒置了,在風光中,主題和構圖是根,後期只不過是樹上的樹葉而已,一棵樹可以沒有樹葉,但是不能沒有根。今天我們辛辛苦苦做的後期,明天只會被日新月異的科技用一個按鍵取代掉。一張照片能不能拍好,其實和每一個攝影師的workflow有很大的關係,每一張好照片的誕生都是從選取拍攝地到踩點到等待到拍攝到後期的一個整體,每一個人的旅行習慣、拍攝習慣、後期習慣,最後都會呈現在他的照片里。
有人說照片和實景有巨大落差,這裡我要部分反駁一下,有些風景不是怪照片的錯= =,主要是體現在句話里「這個東西怎麼這麼小!」和「這個景點周圍怎麼這麼亂」。不討論了這類。另外一類,就不要怪風景了,大部分遊客天亮了挺久起床了,去景點就只剩看遊客了..頭上頂著接近中午強烈的光線,怎麼能enjoy呢?
拍到這個東西永遠比後期出來更重要,大部分時候我獨自旅行。為了你們看到的這些照片,和每個愛風光的人一樣,在國內國外很多很多城市,在青旅的室友們還在昨夜party後的睡夢當中時,天亮之前抹黑爬起來,然後看著有時寧靜,有時路邊全是打烊後的混亂酒吧和晚上無家可歸的人的城市,趕去拍攝地,期待出現最好的光線,有時候因為很累,普通人白天在各地參觀的時候,一個人回青旅睡個午覺。
關於選取拍攝地,還有旅行拍到這些照片,更是有點辛苦了,每次出發都要做大量的功課,你知道想要得到好的拍攝點,往往是在一些很奇怪的地方,很難去的地方,有時候就算找到了,去到了,不知道有多少人想在那些地方一個人待到天黑,最近一次,在希臘Meteora空中修道院,一個人待到天黑,我說我不害怕絕對是騙你的,深山老林裡面,你可以聽到鳥叫聲、動物的腳步聲,周圍是看起來很異形的希臘文字,公路還沒有燈光,我一個人下山走了兩公里,實在沒忍住打電話叫了的士。
其他還有很多了,上次旅行七天之內除了不能錯過日出日落的時間段,還坐了兩次過夜大巴,一次凌晨的飛機,一次凌晨的火車。其他事情,在芬蘭機場睡過夜,因為無地可去見證了斯德哥爾摩凌晨如同難民營一樣的麥當勞,在波蘭半夜找不著青旅,在比利時被按在地上搶劫滿手是血,在西班牙的火車上躲廁所逃票等等...我並不是說這樣的旅行多麼偉大,平常也很少說這些,只是因為這樣的旅行,這每一張風光照片對我來說都意義無窮。
甚至我這次來歐洲也是這樣,這是第三張申根簽證,但是過程卻無比艱難,申請大四來這裡,自己一個人和爸媽從班級的老師申請到了學校,因為申請的晚,手續出了異常多的問題,那段時間一邊準備最後一次GRE考試已無退路,一邊不斷的收到簽證手續出現問題的消息,好歹在國內刷遍了所有能拿的獎學金,大學最後一年差點弄得自己沒地方讀書。之後一個人在北京,常常清早起來去大使館排隊辦手續,等消息,有幾天實在憋得受不了,一個人買了火車票去長白山逃離北京。到了瑞典學校的第一天,其實已經開學兩周,行李箱還沒放下,時差也沒倒過來,就莫名其妙的坐在了課堂里,剛開始沒住處,差點連上課都只能住青旅。因為這些種種,我異常珍惜這一次在歐洲的每分每秒。

拍照和後期進步最大的一段時間其實是在廈門,我在家的一個假期,那個時候純粹是因為喜歡,一個假期幾乎全勤,每天早上下午出動一次。那次我發現原來可以這樣審視自己的家鄉,原來拍照是一件那麼有趣的事情。

扯遠了,關於攝影,勿忘初心,想到什麼,喜歡做什麼,就趕緊去做。說攝影,其實我也還離得很遠。

希望以上的回答對你有幫助。

補充:
請原諒我在上面沒有指出具體的操作步驟,是因為操作步驟根據不同的內容,從拍攝到後期有非常多種情況。國內的網路上存在某些調色教程,給了一些簡單的工具應用和參數的組合,但是那樣模仿著學習的話能收穫的東西基本為零,一是因為參數組合只是適用於相似光線和內容的某一張或幾張照片,二是所涉及的工具和面有些狹隘,最多能學到的是作者的一些色彩的取向。後期這個東西,說難其實也不難,每個人只要完善、熟悉了自己的工作流,就能慢慢拍出好照片。推薦youtube上後期的tutorial,搜索一下還是有很多的。
關於HDR:
這邊有必要說明的是,狹義的HDR應該指一種手法,其最關鍵的在於有無影調映射(Tone Mapping)這一步,即是否將多張照片的多達20bit(有爭議)色彩深度的圖像壓縮到一個小範圍(8bit色彩深度),這一個步驟是由特殊的軟體或者PS裡面的特殊插件來運算完成的。存在一些非常棒的以HDR為主要手法的攝影師,例如:Flickr: Stuck in Customs" Photostream (早期作品更多)。有時候在後期中,HDR是一個後期的其中一個步驟而已。更多時候,直接運用這個方法,畫面會顯得粗糙不自然,尤其是純色部分將會被損壞。
若是廣義的HDR,即是否將多張超過相機動態範圍的照片混合在一張照片,那麼有很多的照片都可以說說經過HDR了。但是目前說HDR,一般指狹義的。

這裡應編輯的要求附上一些照片。 : )
不一定經過了繁雜的後期,但有時看些很自然的東西,有時也經過了大量的後期。
大家搜索陳曦stanley,很容易找到其他平台的。


以下僅為拋磚引玉,真正的學習過程還需要靠題主咯
Exposure Blending + Burn Dodge + 局部影調曲線/色階 + 局部色彩 + Sharpening

好的後期一般涉及了大量的蒙版。這上面每一門與蒙版的配合都足夠研究一陣子。
想要加個全局曲線,加個濾鏡,弄幾個調整圖層就調成比較完美的狀態?好像世界上很少有片子滿足這條件。
後期這東西,不可能一口吃成一個胖子。關鍵點,局部調整

還有最關鍵的一點:原片要好。


樓主的問題是「怎樣做出陳曦(Stanley Chen Xi)照片中那種驚艷的後期?」,我想正如陳曦本人所說「其實按照網路上的風氣,有些人在過分強調後期的作用,實在本末倒置了,在風光中,主題和構圖是根,後期只不過是樹上的樹葉而已,一棵樹可以沒有樹葉,但是不能沒有根。」就好比蓋一棟漂亮的房子,房子可以沒有十分華麗的內裝修和精美的傢具,卻不能沒有堅實的地基和穩定的框架,這一點從許多不做後期或者只做少量後期卻依然能拍出大量驚艷作品的大師那裡便可以得到印證。一張照片的出爐過程其實和建造房子的過程是一模一樣的。前期的構圖就是地基,取景是往上一點多容納點天空還是往下一點多容納點水面在拍攝的時候就需要多思考,而整張照片就是房子的整個框架,照片多一棵樹少一棵樹是為照片添彩了呢還是影響了整張照片的美感這也是要在拍攝時就做決定的,要是一時搖擺不定哪種構圖方式好可以同一個景多拍幾張後期再進行挑選,拍的多了自然也就會有經驗。下面正式回答樓主的問題,其實後期這個問題也困擾了我很久,以往每每看到大師們精美絕倫的照片也總讓我無比抓狂。對於後期,我想最重要的是思考,手裡有再好的工具沒有正確的後期思路也是不行的,在你打開電腦一張完全沒有經過後期的照片時先別急著動手,先仔細地看看這張照片,你到底想通過這張照片表達一種什麼樣感覺?或者這張照片更適合表達一種什麼感覺營造怎樣的氛圍?在我看來,從這個角度想,後期就好比給一首隻有曲子的音樂填詞,梁靜茹歌曲的歌詞往張信哲的曲子上套肯定會顯得很突兀。而思考的主要是氛圍,無論是色彩還是畫面中的元素都與氛圍不無關聯,這張照片是適宜營造一種暖暖的感覺還一種黑雲壓境給人壓迫感悲涼感,是適宜表達一種現代的動感氣息還是一種古典的厚重調子,選對了方向再動手就會事半功倍,不一定要好天氣不一定要美景,正確的色調配上完美的構圖即使是北京的霧霾也能讓你生生拍出大片,因為好照片不只是視覺上的衝擊力更是照片內在的一種情緒。那麼如何營造氛圍和情緒,Photoshop那麼多形形色色的工具,其實最重要的就只有「蒙板」,而最需要控制和調整的其實也只有三個,「飽和度」、「曝光度」和「色溫」。「蒙板」讓局部調整成為了可能,通過局部調整上面的三個指標便足以完成百分之九十的後期工作,下面我以自己所拍的幾張照片大致說說自己後期的想法和操作。

這張照片拍的是日落時的倫敦塔橋。後期打開這張照片,第一步當然是觀察和思考,這裡插一句,其實在拍攝的過程中你往往就要考慮到後期應該怎麼做或者想要達到什麼樣的效果。話說回照片,照片的主體是「塔橋」除此之外還有歐洲最高建築「Shard」,算是現代與古典的結合,先記住「Shard」這棟建築在這裡很重要,因為它給我們的後期提供了更多想法和可能。除了兩棟建築之外就是周圍的主要環境「天空」和「水面」,不過拍攝當天很可惜,雲層太厚了基本透不出落日的餘暉來也無法給人一種太陽下山溫暖的感覺。首先說說色溫,色溫其實決定的就是色彩的冷暖,給你看上去是溫暖的感覺(暖色調如偏黃偏洋紅)還是冷峻的感覺(冷色調如偏紫偏藍),這張照片既然雲的情況是如此,無法改變,那麼我們只有另闢蹊徑要是硬要一根筋地營造溫暖的感覺往雲和周圍景色多加所謂的暖色調,那麼就讓讓整張照片看起來感覺很奇怪,好比上面所說的往張信哲的曲子上套梁靜茹歌曲的歌詞一樣。幸好主體景物除了塔橋還有一棟現代建築「Shard」,那麼我們就來營造一種比較冷峻及具有現代城市氣息的色調,如上文所說最重要的兩種冷色調無非是偏藍色或者偏紫色,這裡我選擇偏紫色又帶有一點洋紅。為什麼偏紫色呢,這就是經驗問題了我發現在在拍攝現代城市夜景的時候紫色的氛圍給人一種現代和動感的感覺,至少在我看來是這樣,至於為什麼又偏一點點洋紅呢主要是雖然雲層很厚基本擋住了所有落日的光線,但是還是有一點點橘黃色的落日光線露出來映照到天空和水面上,如果完全是紫色或者藍色色調在這裡又會顯得太突兀了所以選擇紫色偏一點點洋紅。具體的操作手法我這裡不累述,通過直接調整色溫或者調節色彩平衡甚至可選顏色都可以達到這種效果,然後再用蒙板把需要達到這種效果的區域擦出來即可(主要是天空和水面)。再來說說曝光度,拍攝夜景或者落日的景色,就我個人而言喜歡讓原本有燈光的地方亮度顯得更大些和暗的地方形成反差和對比,而且暗光下的拍攝那些顯得亮的地方本來就是比較出彩的點或是拍攝主體,如高樓或橋樑。至於暗光的地方,一般是壓低亮度(這裡指的是一些給畫面增加雜亂感,小而多的一些東西),不過如果一些暗的地方可以為你照片增色或者增加趣味性反而應該提亮。就上面這張照片而言兩個建築是主體而且本來就處在高光區那就適當提高它的亮度,而支撐固定碼頭的柱子太多太亂了那就減小它的亮度,至於另外兩個漂浮的小碼頭由於沒有柱子也還顯得有些意思就稍微提亮。具體操作手法,可以拉曲線或者對色階,飽和度/亮度進行調整。飽和度在這張圖我不作太多說明,因為基本沒有進行飽和度的調整,只是稍微增加了畫面一些紫光紅光比較小的點光源的飽和度,對於飽和度我一貫堅持的原則是適當增色但不可失真,獨特風格的片子除外。

再看這張照片,這張照片同樣拍的也是落日的景色,是黃昏的愛丁堡,看了上文的人大概馬上會想到給這張照片營造一種溫暖的色調。沒錯,因為相比第一張,天空中沒有了厚厚的雲層,落日的溫暖光線完全顯露出來了,而且愛丁堡是座古城所拍的建築也都是古堡和鐘樓這種比較適合厚重及溫暖色調的建築,那麼就適當增加暖色調。至於曝光和飽和度的問題請參考上圖。

這張照片拍的是佛羅倫薩的聖母百花大教堂,拿到這張照片的原片首先給我的後期思路是渲染一種像「刺客信條」或者「進擊的巨人」一樣的感覺,有了想法又有實例作參考那麼就趕緊翻幾張動漫和遊戲的圖片出來,研究遊戲和動漫裡面到底是一種怎樣的色彩,黃是哪一種黃藍是哪一種藍,然後用可選顏色等工具按照那種感覺進行調整就行。這裡說一個飽和度的問題,大家可能會發現這張照片很有衝擊力給人一種很誇張的感覺,為什麼呢?除了前期的拍攝角度和大教堂本身磅礴的氣勢之外,在後期還有什麼我們能做的來增加這種誇張的感覺呢?這裡除了加大明暗度和對比外,還增加了飽和度的對比。首先說天空,其實那天天氣很不好,天氣灰濛濛的,天空基本看不到藍色,亮光部分的光基本也是灰濛濛且帶有點黃色。怎麼辦呢?首先我提升了天空顯出藍色那部分的飽和度,降低亮光部分的飽和度,讓白色更白藍色更藍由此形成對比也讓天空變得更乾淨,加大照片的縱深感,營造一種開闊的感覺而不是之前的那種壓抑感。至於主體聖母百花大教堂,與天空一樣,教堂的白色部分其實很臟且有點泛黑泛黃,而穹頂的磚瓦又褪色了顏色黯淡基本看不到遊戲和動漫裡面那種感覺,所以和天空一樣,藉助蒙板分別對這兩部分進行調整。

下面這張圖來講講如何讓畫面看起來更乾淨。其實去過塔橋的人會發現塔橋根本不是長這個樣子,鐵索是種藍綠色而且年久失修褪色嚴重,塔樓的石壁也泛黃且有很多雜色。我們發現三大主體顏色佔據了整個畫面,除了黑色就是塔橋的藍綠色和紅色的車燈軌跡。所以為了去除這些雜色,我將塔樓和地板除了藍色外的其它顏色全都去除,直接把飽和度拉到-100,然後增加藍色和紅色的飽和度並且調整色相讓藍色變得更純正。因為一開始我給這張照片定的調子就是冷色調,要營造一種爽酷時尚的感覺,而原本的藍綠色偏暖了而且與畫面其他顏色的搭配不是很和諧所以做出以上調整。以下幾張照片也是一樣的,首先思考想要營造的氛圍然後分別按照上文說的三個指標分區調整便能為照片增色。

包括人像也是類似的後期手法。第一次在知乎上回答問題,我也剛開始攝影不到兩年時間,希望自己的些許個人經驗能給大家提供幫助。本人英國UCL大三在讀,來自廈門,希望與眾攝影愛好者多多交流,以下是我的幾個經常上傳照片的網站。
陳昭斌_Kevin的圖蟲主頁
https://500px.com/ZhaobinChen
人人網,中國領先的實名制SNS社交網路。加入人人網,找到老同學,結識新朋友。


我看到陳曦同學上作品,在500px上算是非常好的作品了。以及他的回答,也非常優秀。
對於題主的疑惑,我覺得單靠知乎上的幾個解答,哪怕是作者本人的解答,也難以一步登天。畢竟攝影也得靠實踐來進步。

但是我提供一個我覺得極度優秀的論壇帖子:
Teamfortress的洛基山流水賬 (2010秋攝版)

這個帖子一遍看下來,大概會對風光個有一個更深入的認識,這麼多年這個帖子一直在我的收藏夾里,經常還要去看一看這位大師對論壇攝友的答疑解惑。他的細緻認真的每一個解答絕對讓你受益匪淺。

如果想要問攝影知識,除了去對地方,問對人,更得加大自己的投入和實踐練習。

你們快默默地收藏這個帖子吧。


好多人和我說起他的片子。

大神把細節都說了,我就隨便說說。

長曝光。
構圖四平八穩。
後期不錯,色彩剛夠飽和,但是處理得特別好,很細膩,但又不過。明度不高(大部分片子)。這也是為什麼他拍的天空很奇特的原因。
暗角。
HDR。他的畫面沒有死黑。

就這幾點吧。能分析和能拍是兩回事。和題主共勉。


艾菲爾鐵塔的那張
前期拍攝:
可能是用ND鏡+偏振鏡+B門拍攝的。
ND用於延長B門時間
偏振鏡用於消弱反光(水面,天空)
B門則是拍出放射狀雲和水面的絲綢效果
後期處理:
HDR是最主要的
還有各位說到的分區/局部處理
~
螺旋樓梯的那張
前期拍攝:
沒有前期,直接拍(可能用了架子)
後期處理:
HDR+高飽和的調色風格
~
火車那張
前期:
A,正常拍
B,拍兩張
(其一:可能在車站停車的時候能這麼干,但是從窗外的風景來說應該不是在車站)
(其二:可能一張拍人,一張拍景,然後合成,不過我覺得他應該不屑於這麼干)
後期:
HDR+調色。
回答完畢。。。
這答案對大家應該沒啥幫助,所以我決定上圖圖。

HDR+高飽和調色
我高飽和中毒五年有餘。。。。

細節

另一張細節

B門~
我沒錢買ND鏡啊,所以大部分的B門作品都是在室內和晚上。
白天用B門,我一般是手搖黑卡。。。。

高飽和調色

~~~
~~~
~~~
總結,題主想要拍出那樣的照片必須學習以下技能
A,攝影配件的使用(各種濾鏡ND,偏振,漸變等等)
B,B門(慢門)的使用
C,HDR後期
D,調色(高飽和)
下班了,晚上回去補一張原片和修過之後的對比圖。
不請自來了,拋磚引玉啊


首先原片要拍得好,這樣後期的可操作空間才會更大。
調色是Photoshop 最重要也最深奧的知識。

rgb,lab 懂不懂?
紅綠藍青品黃之間千絲萬縷的關係懂不懂?
可選顏色、通道混合器、陰影/高光命令懂不懂?
蒙版和通道的本質懂不懂?
計算與應用圖像命令以及它們產生的千萬種變化的原理懂不懂?
20多種混合模式懂不懂?

如果這些你還比較迷糊,那我建議你還是好好看看書看看視頻打好基礎。
卓越的調色能力需要花費大量的時間去學習,去實踐。

這個沒有速成的方法,幾千或者幾萬字也很難說清楚。我個人認為如果自學的話,沒有500-1000小時很難有所小成。


拋開拍攝的時間光感度的把握,後期就是各種不要臉的往油畫或者電影感靠近,上幾張我拍的。

------更新幾張新拍的------

------再更新幾張新拍的------


就500px / Paris Shock by Stanley Chen Xi
這個作者自述就寫得挺明確的了啊::
10 pictures, with ND1000 and GND 0.9 filter. Combined with timelapse software.


推薦youtube上Serge Ramelli的後期教程


呵呵 看到200多的贊嚇一跳 。當年包圍曝光然後用HDR合併出來就是這樣。我表示十分不理解票數最高的答主為啥沒說的太明白就得到這麼多贊了。詳情請百度搜索「高動態範圍攝影」。
以下各種連接,關於HDR的部分知識
百度百科 詞條 :高動態光照渲染 ;
圖片_百度百科 詞條圖片;
HDR photography software 合成這種照片的軟體;
http://itbbs.pconline.com.cn/dc/13257970.html 國內論壇上的教程;
這是攝影愛好者常用的手段。尤其是論壇的教程可能也不是特別專業。但大概就是這個樣子了。有一些基礎知識需要補充的同學可以搜索以下的關鍵字「HDR」,「容寬度」,「包圍曝光」,「動態範圍(圖像)」等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補充說明,並非樓上答的不好,而是我覺得他沒有提到了HDR這種技術。
詳細解釋一下,要想形成這種細節豐富視覺衝擊強的畫面,需要我上文提到的技術。樓主貼出的圖的顏色和細節都經過仔細的調教過,絕對比我舉出的例子好很多。
例子只是說明這種技術,就像是劍一樣,每個人的武功不一樣,劍法也就有高低。
但是沒有劍的劍法,真的是非常難以修鍊的。

解釋一下這把劍——高動態範圍圖像(HDR)。
人的眼睛可以分辨的顏色是一個非常廣的範圍,人眼睛能接受的亮度範圍是10的5次方左右。就是我們能看到的最亮的東西可以比最暗的東西亮10萬倍。
但是電腦的顯示器卻不可能顯示這麼大的範圍。技術原因,電腦的只能顯示大概256階的亮度,最亮比最暗的地方只亮200多倍。
晴朗的天空,你出去拍一張照片試試看。如果你的曝光可以看清天上的雲彩,基本上地面上物體影子的地方就黑成一團了。因為電腦只能分辨256的亮度,沒有那麼大的「容寬度」。
所以人們為了解決這個問題,創造了HDR技術,他可以保存一個超過256亮度的圖像。讓電腦在看清雲彩的同時,也看清地面上暗部的物體。
使用相機帶的RAW格式或者採用包圍曝光的模式都可以在後期轉製成HDR的圖像,這可以給圖片提供非常多的細節和相當大的可調節範圍。

了HDR之後這時候我們的電腦還是無法完全顯示這些細節的。因為目前顯示器職能顯示256級別的亮度。所以這個時候便跟劍無關了,是考驗每個人武功的時候
啦,經過甄別細節的取捨和調整,將256個級別用到最充分。當然這個步驟可以由計算機執行,比如我給出的軟體,但軟體是機械化的操作,肯定沒有人工的
好。。。。。。。。。


這還是攝影嗎,明明玩的是電腦。simply不好看。


關於「明明玩的是電腦」,我覺得這是眼光窄得嚇人的說法。我發現越來越多的人,不懂裝懂,為什麼就不能對自己不了解的事情保持一定的敬畏和客觀呢?
攝影,前期佔了60分,後期佔了40分。前期拍的好,不後期處理最多是及格,後期再好但前期一塌糊塗的話,及格不了。唯獨兩者都做好才能高分。所以,很多人很抗拒後期,外行不懂就算了,連圈子裡的愛好者也如此。不得不說,中國的攝影還是有點落後,國外流行很久的東西,國內知道的人卻不多。
關於陳曦的作品,曾經他也自己說過,他不是在記錄,他是在創造。


誰說後期不重要的,光影園林這是陳曦拍的國子監,再看看另外一位攝影師拍的國子監國子監,兩位的攝影器材都是D800,陳曦的鏡頭是這款AF-S Nikkor 16-35mm f/4G ED VR,另一位是Samyang AE 14mm f/2.8 ED AS IF UMC,拍攝角度都一樣。但是要你看,你會喜歡誰的作品。


還是好好的拍與編輯吧!


巧婦難為無米之炊;或者說一首詩歌寫的爛的話再好的書法都無法讓它飛升。

另外: 你發的那個人的照片後期水平大概是標準攝影愛好者水準。拍的水平也是標準攝影愛好者的水準。

我覺得題主要想後期突進的話,還是有空下班以後每晚去傳統暗房先摸爬滾打一年,鍛鍊出自己對攝影后期那種身體性的默契與連接以後變成數碼暗房達人就是水到渠成之事。

與去傳統暗房摸爬同樣重要的是:
多看書,
多去各類藝術展,
解放思想。


吃瓜群眾一臉懵逼。


serge ramelli教程 的視頻教程,講的很不錯。風格正是這種,通過後期的首發來實現


單反+好鏡頭=60%前期+lightroom+PS=完片,色彩表現主要還是PS,這組照片也沒有多驚艷


推薦閱讀:

你航拍過哪些美麗驚艷的照片或視頻?
透過閃光燈,能拍出哪些好效果的照片?
想問大家我這兩張圖還需要如何修改?
你印象中最難忘的晚霞究竟有多美?
以下幾張照片和問題求指點?

TAG:攝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