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Fi和攝影哪個更燒錢?

所謂單反窮三代,但是耳機貌似一旦入坑的話……只是單純的好奇一下啦,單反像徠卡也有20w+的,而耳機好的hifi設備也不低(實在不是很懂),所以來問一下哪一個更燒錢呢?

自己本身有接觸攝影,但是耳機沒有什麼更深的接觸。所以這個比較是單從器材上出發啦~


單反毀一生,攝影窮三代,音響滅九族
都挺慘的


耳機吧,畢竟核電站不是說建就建的


如果只是耳機的話,其實是不如攝影器材燒的。但是,耳機這個東西只是個引子,一直鑽在耳機裡面的話是有個盡頭的,但是耳機之外還有耳放,耳放耳機之後還有書架箱,之後是落地箱,更大的功放,更講究的播放器,再來牛叉的前後級,這一切的設備還引來一個更可怕的事實是,你需要更大的聽音環境(房子!!!)。耳機就是進入HiFi的鑰匙,不是終點啊....上幾個神人的圖

圖片來自hifidiy,這些機器的價格,我是不敢問....
其實什麼東西都有貴的,但耳機有一個好處是,不像相機那樣,故意給你做成在某個焦段或場景完美,但其他焦段又不完美的(所以有多機黨)。耳機這個東西,基本上就是高端的秒殺低端的,低端沒有反擊能力。比如相當於一輛賓士CLA 45的大奧,如果不燒音響,耳機燒到這裡基本到頭了。


攝影吧,畢竟太空站不是說建就建的。


記住,攝影能把妹,耳機注孤生。


看了不少答案,還是想說一下,首先,攝影不能耳機比,跟耳機比的應該是相機,或者鏡頭,這樣比的話,耳機是完敗的,耳機最貴的目前是大奧,標稱30萬但有價無市,其實十幾萬就可以收到,而相機或者鏡頭……玩攝影的朋友們肯定明白的,相機或者鏡頭單件比這個價格貴的,那真是有太多。

跟攝影對標的應該是hifi,首先,鑒於太多回答的答主有幾條塞子幾個耳機就覺得自己是在燒的,我覺得有必要普及hifi是個啥,hifi系統都有啥:
HiFi是高保真的簡稱,一套完整的PCHiFi系統主要由四部分組成:1.音源即數碼轉盤2.解碼3.耳機放大器4.耳機
1.音源:提供音樂信號的裝置(mp3,cd,錄音筆……等等)
2.解碼:負責把轉盤輸出的數字信號轉化為模擬信號(轉盤自己都有解碼功能但是不專業,就好比手機自帶的攝像頭跟單反比)這一環是整合系統的核心!
3.耳放:也有叫二房的他的主要工作是吧解碼傳來的模擬信號放大,用於驅動大耳機(由於有些大耳機阻值較大如森海塞爾hd600 hd650。 hd800等等……個人森海粉看官莫噴)
4.耳機/音響:耳機四大廠商1.森海塞爾2.akg 3.拜亞動力4.歌德

有了這一套,您才是進了hifi的門,不是燒!就好比您玩攝影,有了一台d7000套機,有個200塊錢的三腳架,有個燈,有點濾鏡等等,一套雖然全齊了,您玩的也是攝影,但是距離燒這個字還是有著不小的距離吧。

好了,了解完hifi這個概念,咱們再說說燒。看到很多答主把什麼燒攝影玩hifi周邊要用的東西也放進去(汽車,房子,還有核電站QAQ)我想說的是,扯什麼犢子!這種附加的東西我可以跟你扯到明年不分勝負,你說一個霸道,我說一個長安街邊上的四合院,你再說個飛機,我再說個核電站(雖然核電站只是燒油嘴裡的笑話)這種東西有意思嗎?

還有拿科學儀器說事的………當時我就想給你一盒蜘蛛王,哈勃望遠鏡,哈勃望遠鏡哈伯望遠鏡!人家叫望遠鏡啊親,不是為了照片啊親,照片只是信息載體啊親!人家是按著光年單位往外去的探索新世界的呀,不是您意淫的鏡頭啊!………您還真敢說,那我是不是可以說說我大地球上無數所歌劇院音樂廳還有聲學研究中心裡的研究項目了?

拋開這些有的沒的,咱來說說到底是哪個燒錢。
攝影:機身,鏡頭,濾鏡,架子,雲台,燈,都是不少錢,機身:日系的全幅基本在10萬以內,萊卡哈蘇這些大部分百萬以內也可以買到。
鏡頭:我記得佳能是有個真男人還是個
什麼的套裝,60多萬,多數人的鏡頭都不會超過百萬。對了,有答主說到了蔡司的1700mm和萊卡的1600mm,這都是巔峰啊,而且每個只有一個,箱子200萬刀的也是有的。
濾鏡:一套5萬差不多了吧?
架子:三五萬差不多了吧?
燈:20萬?
包/箱子:5萬?
零零碎碎再來200萬?夠用吧?
四五百萬差不多?

再說說hifi:他燒錢就在於,你想要聽的音樂要一張一張的去買,這是純投入!無產出!有損耗!一張200多,好的幾千塊。一般的有個二三十張。燒起來的也要七八十張。
箱子:十萬以下聽個響,這不是戲言。10到100萬區間的箱子是太多了,百萬以上的也是有很多選擇。
線:萬元左右的算入門,三萬五萬是正常水平,十萬上下也有得選。
功放:三萬五萬是入門,七萬八萬是中端十萬以上有選擇……
最最最關鍵的是,箱子搭配不同的前段是會出現不一樣的效果的,同價位不同品牌的箱子風格,趨向各不相同,所以,一些燒箱子的燒油都會買不止一套設備………錢就是這麼沒的………

so,相機/鏡頭跟耳機比,耳機完敗,hifi跟攝影比,hifi小勝。
最後再放上世界第一燒李積回的一些報道

中國第一燒(估計也是世界第一了),看了讓人崩潰的發燒友

美國發燒天書TAS號稱世界第一發燒友在廣東省陽江市。是一位擁有十多億身家的李先生。 他一口氣買下一日本圖書館的20萬張LP!!!!家裡的銘器數不勝數! 約有上百套!!!!!!!!!聽CD的是頂級的卡馬,聽LP是用大烏拖幫 ,影院是七台貴豐鐵甲威龍推頂級馬田盧跟靜電喇叭30多萬的ATC100的35周年紀念版和20多萬的威卓膽機,還有JBL4350等發燒友代渴望已久的器材放在地上積塵,美國發燒天書TAS主編robert harley走訪了李先生,親筆簽名寫下世界第一發燒友。整整三層樓,近2000多平方米,他所收藏的器材,大都是經典或絕版器材,至於軟體,則是LP黑膠唱片、CD以及DVD兼收並蓄,數以萬計,足夠成立一間音響博物館。李先生的影音房大大小小總共十二間,花費在音響器材和唱片上估計超過一億元。

一音響網站版主劉生與一音響發燒友黃生,慕名驅車數百里前往陽江,就為一睹陽江當地發燒大王李積回。劉生王生對音響設備之投入,幾近痴迷,在深圳已屬「超燒」,一路揣想:這陽江佬還能發燒到啥程度?音響發燒,投入錢財確實非其他愛好所能攀比,網上說陽江李生投入巨大,能巨到啥樣?價值上千萬元的器材擺在家裡,那他的家和音響店還有多大區別?

中午進入陽江李生處,到晚上11點,深圳這二位還不想離開。回到酒店無法入睡,黃生撥通深圳圈內朋友電話,告之在陽江所受震撼:「別的不說,就黑膠大碟一項,你猜猜我看見了多少?你盡最大想像力,往大的猜。」那邊盡了最大想像力說:「一千張。」「再往大數猜」。那邊猜到一萬便沒法繼續了,圈裡人知道,一般的黑膠碟在音響店標價,都在200元左右,好的動輒七八百甚至上千,最發燒的,家裡頂多也就幾百張。黃生大聲告訴電話那邊:他有24萬張!

打小時候起,我們外行人能聽見的音樂也就是唱機上旋轉著的唱片--黑膠大碟,隨著電子音樂和數碼技術的高速度發展,唱片漸變為奢侈品,你如果不發燒,絕少機會聽唱機旋轉出來的音樂,更不會去收藏黑膠唱片。黑膠碟容易損壞,特難保存,世界上很多存有黑膠碟的圖書館對這個問題也感到頭疼,近年來尋找機會批量處理。於是,裝滿黑膠碟的集裝箱便從日本、歐美的一些圖書館應運來到了陽江,成為李積回的最愛。「每天晚飯以後,老闆主要忙的事就是洗碟」,李積回的視聽會所主管告訴我說。

視聽會所擁有7間高規格的視聽室,按音響器材的發展歷史和音樂效果分門別類。每間視聽室的空間設計和配置都極具專業水準,當今世界最昂貴最先進的音響器材,都在這裡各就各位,其中最大的一間有五十個軟座,平時免費向公司員工開放,其宗旨是:讓音樂凈化我們的心靈。會所雖然是私人性質,卻面向社會經常舉辦視聽交流會、研討會,名聲遠播,常有日本、東南亞的發燒友專門乘飛機趕來,就為在這裡聽一個晚上或者一個白天最純凈的音樂,再乘飛機回去。

會所樓上是李積回的家,晚飯以後看見他,果然在忙著擦洗黑膠碟,家裡除了4間更高規格的視聽室,就是一間又一間裝滿大碟小碟的、長年抽濕恆溫的碟庫,音樂瀰漫。在這裡,年過40的李積回像個孩子,興緻勃勃地向訪客介紹他的寶藏。

我不懂器材,聽見他們說到地上那些電源線一對也要14萬的時候,我理解了李積回對我提問的回答,我問他投入了多少錢,他說他自己也不知道了。2001年一個偶然的機會他迷上了音響,從此一發不可收,近幾年基本上把自己個人所得的利潤全投進去了,而且樂此不疲。

西方人能感覺到中國這幾年發達了,但是有錢人能把錢花到哪兒去?花到精神和文化層面,中國人,可能嗎?李積回對音響發燒到如此程度,有個美國人不相信,這個美國人就是全球音響界的權威,著名的AcapellaPublishing出版社總裁羅伯特?哈里,去年12月4日,哈里一行專程來陽江看個究竟,看罷,服了。臨走留下一本書,哈里在扉頁寫道:李積回先生,你是世界上真正的發燒友一哥!祝欣賞愉快。


29~Dec 15補充。之前把開普勒望遠鏡給忘了。謝謝提醒。其他的望遠鏡我也不想去細數了。太鑽牛角尖就沒意思了。本來題主的問題也就是個娛樂性質的問題。

另,題主的問題是耳機和攝影哪個更燒錢?所以,咱們就只關注花了多少錢好了。

剛才還聽見有個人說哈勃不是攝影設備。我就想問一句,哈勃從哪一點上看出來不是攝影設備了。攝影設備一定要用食指按快門么?出了大氣層就不是攝影了么?


原本的回答:
NASA在一旁呵呵噠,別扯什麼拍鳥拍景的大炮畫幅啥的。聽說過哈勃么?

玩音響的,還真沒有人建個核電站水電站來推箱子。

就算建了,也不是只為了推箱子。

可是NASA弄了個哈勃,真的只是為了拍星星。


攝影是「生產力工具」,是那來創造東西的,拍的照片賺不賺錢那是拍攝者自己的自由,耳機系統是「消費工具」,您聽三天大奧能換回來什麼錢?兩者乾脆是兩個次元的東西。
實際上正確的對比是拿樂器,錄音器材,甚至錄音棚來和攝影攝像器材對比,比如出門玩徠卡,回家彈施坦威,這才是「德國品質」的正確消費方式。
另一方面,耳機和高畫質影像呈現設備是一個路線的,您自己有錢建個私人電影院看imax才是影像方面的消費極致。
說實話,音響消費是個沒有什麼「技能門檻」的東西,攝影攝像是種技能,超跑和高鐵比,嫖客跟技師比,您認為有可比性嗎?


都不夠燒錢。


除了文玩字畫和電影,最燒錢的愛好應該是做音樂——


一台vintage的模擬調音台就一兩百萬:

(圖中為著名的SSL 4000E調音台)

聲學裝修怎麼得幾十萬:

一台硬體模擬的效果器、話放、ADDA、主時鐘、音頻介面、監聽控制器等少說一兩萬,多則五六萬:

(圖中為Focusrite Red 3壓縮效果器)

而常常在錄音棚或工作室里,這些玩意兒是擺滿所有機架的……比如這樣:

(圖中最前面的是我最欣賞的混音師Chris Lord-Alge)

一隻錄音棚幾乎必備的話筒U87要一萬多,vintage老版本的就更貴得不要不要的了(老版本的電容和變壓器都不一樣,聲音更暖更紮實):

(圖中為Neumann U87ai電容話筒)

而錄音時則通常備有數十支話筒,價格從幾百到幾萬不等,有動圈式的、電容式的、鋁帶式的,以便於適應各種不同類型人聲、樂器的聲音特點和風格特點。而錄鼓時,更是要十幾隻話筒同時配合著使用:

(Green Day的《21st century breakdown》專輯中的鼓組錄製)

此外,整套監聽系統的搭建要普遍會有近場監聽、中場監聽、遠場監聽,必要時還要備副監聽耳機:

最後,硬體完事兒了我們來說說軟體,二十一世紀做音樂必備的肯定是DAW,也就是音樂工作站,有了它才能進行一切編曲、錄音、混音、母帶等工作,而最便宜的DAW也要千元上下,當然,像Pro Tools HDX這種需要配合硬體使用的「行業標準」就要好幾萬才能下來了:

當然除了DAW以外,編曲可能還要買不少音源;混音可能還要買不少插件;配樂或remix可能還要買不少素材……

總而言之,做音樂燒的錢幾乎是可以在北京買房的:)


耳機還是不夠看啊,你得拿箱子


真搞不懂高贊答案是什麼木耳?核電發的聲音雖然乾淨,但是那麼空洞有什麼好聽的?一點感情都沒有!火電就更不用說了,雜音太多,聲音是糊的,完全不能聽。風電稍微好點兒,但聲音裡面明顯沒有穿透力,一到高頻就完蛋。只有水電既空靈純粹,又能表現如水般的靈動與澎湃。而且還不能是一般的水電,小堤小壩那種推力根本不夠,聽了這麼多,只有三峽大壩發得電的推力湊合,有點兒意思。


感覺是時候好好給我的發燒之路算賬了……沒錯我就是同時燒相機和耳機的那個XX……
佔坑騙贊ing
---------------
剛剛又雙叒叕開啟了吃土模式,因為我把{買MOTO 360資金or等賓得全畫幅儲備基金or去香港參加Ingress XM異常活動}挪用來買了條EXK
沒錯我就是那個花四位數字買兩條電線的XX,還美其名曰充值信仰。
---------------
我就算算我自己的花費好了
相機這邊:
賓得Spotmatic機身貌似是600,超級大姑媽50 1.4沒記錯是650,自動大姑媽55 2是180(請不要問我為什麼同時拿著兩隻標頭)
賓得ME機身300,MX機身吃土成色都要500,Super Program機身650,M28 2.8 600,M40 2.8 1800?忘了
暴力來120機身1500改機800
奇奇怪怪的其他機器若干。
上面還只是膠片器材沒算膠片和相紙的耗費進去。
數碼機
GRD1連遮光罩得1000,GR用的取景器900(就那麼一坨玻璃!)GR綠色版整套下來過3000
紅色K-x18-55套機 2700,DA50-200 750?DAL55-300和DA40 2.8還有一支永諾燈是跟著另一部K-x黑機4000收來的,那部K-x後來又順手1500出掉了,那這堆東西算2500好了。K-5機身5000?DA*16-50 6300,DA*50-135 5000
還有一些零零碎碎的配件若干。
賓得都還沒出數碼全幅我就已經先學會用光的藝術了。沒錯,就是把錢用光。

音響設備這邊:
599的MX985
850收的DT990PRO
1499的F885(出了回血)
2124的PHA-2(也被出了回血)
207.53USD的amperior
300的歐亞德HD25專用替換線+90的HD25線夾
1180的HD25-1II
2180MOP的HD25-CII
2399的EXK(吃土了之後還沒前端推)

嗯……初步可以總結了
總結成簡單粗暴一句話就是,如果你只是想拍個亮聽個響的話,根本就不用考慮我上面的列表,拿起手機都可以拍,99一條粗糧韝鞴不滿足還有104的圈鐵qian塞子。

可能音頻設備這邊討論串動輒都是2~3K的耳機塞子前端DAC耳放方為主流,1K以下設備不能聽的論調比比皆是,上萬一台也不再神秘……
朋友,你以為這世界上真的有那麼多像『人類光學精華50 1.8』這種600塊就能拍個糖水的窮人之寶嗎?99塊的主流廠牌鏡頭你都找不著(找得著一般成色都很爛或者超冷門)我就簡單打個鳥吧要求不高能看到鳥樣子就行,買根大尼康70-300,『您好您的信用卡賬戶上剛剛刷走了一條SE535LTD』。你說誒我是大佳能用戶怎麼能忽略了730L,『您好我行剛才還忘了在您的信用卡賬戶上刷走一部索尼D100錄音棒。祝您生活愉快。』
就別提買完NC大三元以後在廣州買房要含淚割掉一兩平方了吧。(才不
不過好在相機好不好,顯示器別太爛大家都能看得出。有想法的來回折騰一兩次也就清楚了自己想要什麼了,除非是有收集癖好(是啊說的就是我)或者是燒過尼康燒徠卡之類,否則往一個方向燒相機其實很容易到頭。
貌似反而沒想法又不甘心想燒下去的才是相機店最受歡迎的金主呢(誤

音頻設備好不好,沒法在顯示器和紙媒上讓所有人都客觀地了解,最後還是得耳朵收貨,而試聽環境又會對每次試聽效果造成影響,也難怪燒耳機會變得有那麼多『玄學』(此處嚴禁刷風火水核電梗)
要耳朵收貨,要找到適合的聲音,來來回回折騰的成本可不就高了嘛。
感謝閒魚,拉低了各行各業來回折騰的成本。
買相機買鏡頭,一般人發願拿一萬出來賓得三公主收齊一次就夠了,虔誠的收藏家頂多把歐洲非洲三公主都收一套這樣是兩套。狂熱的序列號控咱就不管他們了~
買耳機買音響,一出手組個能聽的系統,一套三公主沒了;再組個CAS的台式有源監聽音箱系統,非洲三公主又byebye了;誒那個聲音好像怪怪的先放一邊我換部Lynx Hilo看看是否有奇效,三公主你別走……
(此處應有林青霞的三公主)
再一次感謝閒魚好了。
這麼說來燒耳機而沒想法的要麼就可以省時間省錢了(又誤
---------------
真正的結論是:

你最好別同時在這兩個坑裡燒錢。


耳機不是特別了解,說說相機吧。

燒數碼單反只能算是「低燒」。拿膠片來說,8*10這種大畫幅機器倒不貴,比如沙慕尼,機器價格跟全畫幅數碼差不多,申豪這種甚至比全畫幅還便宜。但是8*10這種大畫幅按一次快門的成本平均下來至少得兩百人民幣,也不是一般人能玩的;更重要的是數碼時代大部分攝影愛好者都不會沖洗底片,還得找專門的暗房工作室做後期。真正玩大畫幅膠片的攝影師又不放心別人來動自己的底片,所以暗房也得自己來做,這個成本就不好估算了。

再來說說數碼。下面這張圖中桌子上的五台「相機」,總價差不多70萬人民幣左右。其中的三台技術相機還沒配齊,如果要確保五台相機都能同時使用的話,投入至少應該在90萬人民幣左右。圖中的有鏡頭的相機都是配的80mm標頭,要是再加幾個廣角或者長焦,過百萬了。

這還只是純相機,不包括周邊配件,比如腳架、雲台、濾鏡、輸出設備,真沒法去計算。所以,如果不是土豪,千萬別做器材黨!找到自己適合的機器好好拍照,好好拍照拍好片比燒器材不知道高到那兒去了。照片拍好了,到時候需要購買更好的攝影器材,那也是水到渠成的事情。


兩個都玩。
中東有個土豪給他的哈蘇找蔡司定製了一個1700mm f4,價格就不說了,他給這個鏡頭配了輛悍馬車來裝。悍馬對於這個枚鏡頭,的確跟我們買個鏡頭包一樣。

眾所周知NASA要搞天文攝影發射的一個叫哈勃的東西(*^^*)
耳機其實也就還要燒些線材,耳放,前端。還有買正版音樂資源會要花一些錢。
攝影的話,先不說135系統的鏡頭和機身還有各種腳架雲檯燈具濾鏡這些都是幾萬上十萬的價格了。135系統其實不太貴。比較燒錢的就是我喜歡玩的打鳥,我爸爸朋友剛去買的800mm f5.6十萬多一點。腳架rrs或者捷信大概萬把塊錢,雲台沙雀一兩萬。量產鏡頭最貴也就二十多萬。不過老的那些傳奇鏡頭,定製鏡頭,限量鏡頭很貴。
中畫幅那可就不一樣了。機身和鏡頭也就那麼回事,數碼後背可是要數十萬的呀。
大畫幅更不用說了,底片太貴,按下快門就要上百塊錢。
然後在器材以外,燒錢才是兇殘的呢。為了拍風光,你要滿世界跑,拍動物也是。為了拍美女,要各種請模特。因為樓主講攝影,沒說是什麼類型。所以買飛機和無人機玩航拍當然也算在內。天文攝影的極端例子上面說過了。萊卡真心不貴,只是裡面的智商稅含量有點高而已。


不抖機靈認真答。說攝影提日系單反的真是to young
打鳥、風光之類的都有人說過了,我來補一下室內系統,沒錯就是系統。
首先,相機裡面飛思100mp就30多w,還要搭配個仙娜p3,三腳架不夠看,至少來個曼富圖十字架,又10w進去了。鏡頭必須來套施耐德,長焦、標頭、廣角、微距,變焦?那是什麼東西,為移軸量和技術動作考慮4x5鏡頭也要來一套,鏡頭錢30w夠了。備用機節約點來套5ds吧,肯定還配定焦,5 6w打住。
燈光系統貝爾莎偏奢侈品,還是選布朗吧,保富圖畢竟功能太少。正經影棚也拍靜物的話10隻燈跑不了,畢竟人像都要6燈的。scoro3200帶2燈頭比較合適,節約點4個電箱10隻燈頭35w+16w。附件是大頭八角雷達大para都要有,p70標配其他罩子也要全啊,附件保守估計20w。棚里各種雜七雜八感覺不值錢加起來也挺多的,搖臂魔術圖蝴蝶步什麼的也要10w塊。電影燈不熟,就不亂講了。
最大頭就是影棚,目前在北京以藝術園區的房租基本都在4塊錢上下,再便宜就太郊區了。不拍車的話10x10的面積足夠,拍車至少20米,還要加上巴赫系統的錢。其餘還有休息區,更衣室,衛生間各種亂七八糟空間不拍車200多平差不多了,房租一個月就是2.5w,閃光系統不費電,電影燈的話。。。都是工業用電標準哦。棚里簡單裝修20w跑不了,拍攝區無影牆,自流平上面上20的石膏基本不會裂了,普通乳膠漆500塊一桶,天天刷可以用一個月。拍攝道具無底洞暫且不說。顧一個幹活的燈工一個會布光的靠譜助理,不然自己會累死的,工資4000+6000一個月。
這樣下來一個靠譜的影棚就成型了。。

總共160w(只多不少)外加每月3.5w+5000的維護房租費用就差不多了。


耳機唄。。。

攝影的話認真做,多練練之後還能出去拍片賺錢回本。

燒耳機你能幹啥?成為為數不多屈指可數的耳機推薦大師嗎?


兩者都玩
在系統地玩的前提下,攝影更花錢
因為會有很多台機身,無數個鏡頭
最近買了條se535沒錢花了
於是我賣了枚徠卡m28 就醬紫


感覺都差不多!耳機坑剛入…攝影坑入了有半年了,一開始入手70d配一個18-135的狗頭!本想著一鏡走天下不更新鏡頭了,後來發現需要一個定焦鏡頭!然後又開始考慮35 和50 這兩個焦段,權衡之下入了適馬的50 1.4,因為相機是個殘幅,50可以當85用了,所以又在考慮入一個35,原廠的351.4買不起,還是考慮的副廠35,焦段差個長焦…又想入手長焦…有時候發現殘幅各種坑,又想入全畫幅!現在已經把未來兩年的預算扔到了單反上,畢竟是個窮學生!現在各種鬱悶!雖然經常提醒自己攝影看的不是器材而是人!但是 我控制不住自己啊啊啊啊啊啊!


身上挎幾個鏡頭是很常見的。

可是往身上掛幾個耳機是不是有點怪。


使用耳機是被動地接受耳機傳達音樂效果的過程,人在這個過程中沒有主觀能動性。無論是自己改元件、換線等等,戴耳機即是被動接收。耳機本身的素質直接影響使用。普通的就是普通,優秀的就是優秀,一耳朵能聽出來。
使用相機是使用者和器材配合的過程。除了在拍特殊的題材和效果時有專門的器材要求,普通拍攝時對拍照者也有要求,例如如何構圖,如何根據光線調整參數,甚至後期等等。我拿哈蘇也未必能比馬格南攝影師隨便拿台相機拍得好。
這種比較下,耳機更燒錢。


推薦閱讀:

如何專業地辨別好音質?
什麼是人頭錄音?
一個揚聲器裡面的一個單元,是如何同時播放音頻的多種聲音的?
如何選購適合自己的耳機?
蘋果耳機插到電腦上完美去掉演唱保留伴奏如何辦到的?

TAG:攝影 | 耳機 | 單反相機 | Hi-Fi | 土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