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我们越来越喜欢用手机拍照?

单反,卡片机其实就照相效果来说都比手机效果好,是我们越来越懒了还是手机拍照功能越来越强大了?


方便快速,简单便携。

而且素质也不错,就拿iphone举例。

日前,2017年iPhone摄影大赛(IPPA)各奖项已出炉。不论是背景复杂的政治事件,还是独自旅行中的一瞥,抑或是生活本来就该有的样子,都值得被图像铭记。

年度总冠军

作品名:Children of Qayyarah

作者:Sebastiano Tomada

地区:纽约布鲁克林

设备:iPhone 6s

“伊拉克的Q西高地,孩子们在街上游荡。油井被ISIS点燃爆炸起火,黑烟在不远处翻腾。”

年度摄影师

第一名

作品名:Dock Worker

作者:Brendan O Se

地区:爱尔兰科克

设备:iPhone 6s

“2016年4月某个清晨,我在雅加达码头附近闲逛时抓到了这张照片。这是一双码头工人的手,当时他正在休息。我被他手上因成年劳作累积形成的粗糙质地深深震撼。”

第二名

作品名:The Performer

作者:Yeow-Kwang Yeo

地区:新加坡

设备:iPhone 6 Plus

“京剧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一部分。不幸的是,新加坡年轻一代对京剧失去了兴趣。因此,京剧文化正在快速消失。

比起直接拍摄表演,我选择去后台捕捉演员的准备动作。我有幸拍到这位在小憩的演员,他正等待上场。我被这一切自然形成的平和气氛吸引住了,不论是老时代塑料窗帘反射的光线,抑或者是吱吱作响的电风扇。”

第三名

作品名:The City Palace

作者:Kuanglong Zhang

地区:中国深圳

设备:iPhone 7

“乌代布尔是印度最浪漫的城市之一。在城市宫殿我抓到了一个很迷人的瞬间——一位工作人员正凝视着窗外,仿佛他看见了这座建筑缓慢的历史变迁。”

抽象类第一名

作者:Christopher Armstrong

地区:澳大利亚悉尼

“我总是通过美学概念与图像的壮丽中寻找与观者的联系,这也继续塑造了我的影像风格。我努力在捕捉明亮且可传递的光线,我希望我能够用简单的美触动观者,同时与我参考并受到启发的艺术历史建立联系。”

动物类第一名

作品名:Yeguizo

作者:Francesca Tonegutti

地区:意大利米兰

设备:iPhone 6

“照片里的是我的爱马,Yeguizo。他一边在日光浴中休憩,一边看着我。”

建筑类第一名

作品名:Chand Baori

作者:Paddy Chao

地区:台湾台北

设备:iPhone 7 Plus

“这张照片摄于我在印度旅行的时候。月亮水井有13层高,约30米深,共3500级台阶,这使得它成为印度最大型的地下井之一。我惊叹于这些优雅的石阶与阴影构成的画面,于是马上拿出相机捕捉下这美丽的景象,生怕它消失了。”

儿童类第一名

作者:Szymon Felkel

地区:波兰波兹南

“这张照片的标题为《孩童的好奇》,摄于2015年8月,纽约时代广场。”

花卉类第一名

作者:Sidney Po

地区:菲律宾宿雾

“在距离我住的宿雾市20km的地方是科尔多瓦镇,那里已经成为了游客观光地,最特别的应该是,入夜时白色LED玫瑰花海就会被点亮。”

风景类第一名

作品名:Singing Rock

作者:Christian Horgan

地区:澳大利亚弗里曼特尔

“我抓到这一幕是在西澳的起源——玛格丽特河,岸上的Wyadup Rocks也被称作会唱歌的石头。和家人在那游泳时我被它的歌声吸引了,那是风经过它时吹口哨的声音。”

生活方式类第一名

作者:Nick Trombola

地区:美国宾西法尼亚州

“我去年和一些朋友去科罗拉多州滑雪,第二天早晨我们在滑雪道开放前就已经到达,雪很漂亮也不扰人,因为只有住的比我们还高的当地人比我们先到。当我们路过这三个滑雪者时,他们奋力滑雪的模样与前景我们的滑雪板形成鲜明的对比,于是我快速拿起手机捕捉到了这一幕。”

自然类第一名

作者:Aaron Sandberg

地区:美国芝加哥

“2016年六月底我在瑞典锡格蒂纳拍下这张照片,用我的老iPhone6s自带相机,再用Snapseed、Photoshop Fix和VSCO完成了后期。这张照片根本不需要太多的编辑——大自然完成了绝大部分的工作。这是几十张照片中最棒的瞬间。”

新闻事件类第一名

作品名:The nomads of Europe

作者:Samuel Nacar

地区:西班牙阿尔瓦塞特

“2016年10月24日星期一,坐落于法国北部港口城市加来的欧洲最大难民集中营‘丛林’开始被拆除。2016年10月26日星期三,集中营被放火烧毁,成千上万的难民不得不离开。”

其他类第一名

作者:Darren Boyd

地区:英国伦敦

“这张照片叫做《深夜热气腾腾的面食店》。2017年1月29日,农历中国年,摄于伦敦唐人街。”

全景类第一名

作者:Nick Trombola

地区:美国宾西法尼亚州

“这张照片于2016年三月摄于法国诺曼底的美军公墓,我从没有感觉到如此难以言表的巨大敬意。这是我这一整天到过的最爱的地方,阳光斜射下的白色十字架模样十分好看,这照片总让我想起在那个当下的感受。”

人物类第一名

作者:Dina Alfasi

地区:以色列

“我的街拍与肖像作品总是试图去捕捉私密的时刻。上班乘坐火车和公车,使得我每天有两个小时与不同的人共处一室。起先,我只是观察他们、猜测他们要去哪里、他们需要处理什么事务、或是他们的故事会是哪般模样,如此而已来打发时间。然而在这观察过程中,我注意到许多只属于个人的瞬间,所以我开始拍照,并惊喜于作品的呈现。”

肖像类第一名

作者:Gabriel Ribeiro

地区:巴西南马托格罗索州

“这张照片摄于我阿姨带着我表弟从巴伊亚来到大坎普,于是我想要为他拍张照片。我们去到最近的窗子并使用自然光拍照,当时最主要的想法是拍出儿童肖像可以达到的深度。然后我用了手机版lightroom与snapseed完成后期。”

系列类第一名

作品名:Image of Structure

作者:Joshua Sarinana

地区:美国马萨诸塞州

“我每天去上班需要走过很多次史塔特科技中心,这里包括麻省理工学院的人工智能实验室与语言哲学部。这是栋非常适合拍照的建筑,我总是不断撞见人们在拍它,但却很难拍的特别,很难从网上的众多照片中脱颖而出。”

静物类第一名

作品名:Over

作者:David Hayes

地区:美国俄亥俄州

“过去几年来,我一直都在拍静物,像这种类型的小图。之前看过几个其他的作品有用到刚被吹灭的蜡烛,我想要看看我能用这个概念做出什么来。”

日落类第一名

作者:Kuanglong Zhang

地区:中国深圳

“阿姆利则的日落与金殿交相辉映, 水中的波纹似乎是因鸽子的翅膀拍打形成的。在我看来,摄影源自人生,只有热爱生活的人才能拍摄出照片的温度。”

旅行类第一名

作者:Jen Pollack Bianco

地区:美国华盛顿州

“雪+钓鱼小屋=赢

哈姆诺伊,挪威

我在挪威的罗弗敦群岛的一座桥上拍了这张照片,俯瞰着Reinefjord,前往Olstinden。 红色的小屋是传统的渔村。 我试图每年把自己放在舒适区之外几次,今年二月我去了北极。日出后我在暴风雪中拍摄了这张照片。天色每隔几分钟改变一次, 这是一个经典的‘等待光’的过程,画面呈现惊人的大气和美丽,但非常冷且风很大。 我使用iPhone 7 plus自带相机拍摄,光线很美,之后用了Instagram Clarendon滤镜,在水中加了点蓝色。 我一直很爱日落,但发现拍摄日出也可以很神奇。”

树木类第一名

作者:Magali Chesnel

地区:法国Ferney-Voltaire

“今年冬天,狂风席卷欧洲,在瑞士靠近日内瓦的一个小镇Versoix上,西伯利亚的温度将树冰冻成了美妙的样子。 在严寒(-10至-18摄氏度)与时速超过100公里的强风联合作用下,莱曼湖上的波浪变得如此严酷,水滴越过堤坝即冻结了它们触及到的一切 ,包括树木。 某个清早,在结冰的地面上,我拍了这张照片。

我一直惊奇于大自然创造的美丽作品,也很喜欢随意伸展的灵活性,这让我继续探索生活中提供给摄影的所有时刻。 当图像被捕获,引起共鸣是我的最终目标。”

美国类第一名

作者:Juan Carlos Casta?eda

地区:美国纽约

设备:iPhone 7 Plus

“照片是2016年12月5日在北达科他州的Standing Rock拍摄的。那天,为苏族部落反抗的人们被莫顿县警长部门驱逐出境。成千上万的退伍军人来到我们抗议者的营地告诉我们,他们发誓要保护这个国家免受不论是外国还是国内所有敌人的伤害。奥巴马总统宣布,进行调查前达科他管道建设不得不停止。退伍军人那天下午仍在游行,并确保每个人都知道他们在帮助保护Standing Rock。当天,气温-30°F,风速每小时达到40到50英里,风暴和游行队伍首先被镜头捕获——每个人都站在那里,直到不可能继续下去。在拍摄照片之后不久,每个人都不得不回到营地,另一边的军官也不得不离开。这是一个伟大的提醒,谁真正在负责。”


攒钱买单反已经不是偷懒学摄影的理由了,你口袋里的手机就可以。

最后,送上一句森山大道,

“虽然世界不会因为我的摄影而有所改变,但是如果我不持续拍照的话,我会连我自己都看不到了。”

非常想加几张自己拍的,翻了翻居然自拍居多,那这次就不放了吧。

可以看看我其他回答嘛?我很用心的~


以前,一万个人里,有一百个用专业设备拍照,其他9900人不拍
现在,一万个人里,还是一百个用专业设备拍照,其他9900人用手机拍


8.6更新:

评论区有朋友在质疑手机拍夜景的问题。

我比较好奇的是就算是拿相机拍,你难道不用三脚架?都是飚ISO直接怼暗光吗?那噪点也一样感人呀。

如果相机用了三脚架,那为啥手机就不能用呢?

下面还是上图说话(都是大图请点击放大看):

三脚架在手,夜景我有。

还能不能再给力一点?

我甚至还可以数码变焦(强行放大)。

还能不能再给力一点?

甚至可以在大城市里撸星轨。

还能不能再给力一点??

甚至还可以撸银河!

(ISO 3200,曝光30s, 光圈f2.2,RAW格式拍摄)

区区夜景?

╮( ̄ - ̄)╭哼

对不起 舞台体育赛马赛车不拍 真的不拍。

---------------------------------------------------------------------------------------------------------------------------------------------------

嘿嘿嘿。

今年从年初开始就一直在琢磨手机摄影,一次次地尝试突破手机摄影的题材和画质的极限。

刚回到广州,带着从冰岛,北极和意大利拍摄的大量手机作品,我肯定得答一答这个问题。

三个点:

1.人们一直就在追求着一款:

精确,轻便,分辨率高,宽容度高,色彩记录真实,操作方便,续航能力好,稳定性高,全天候,反应速度快的相机。

实际上不仅仅是相机,

我们对任何工具的追求都是这样——功能要强大,携带要方便,使用要简单。

所谓偷懒才是人类社会进步的动力,为了减轻自己的劳动负担我们设计的各种工具其实都在朝着这三个方向努力:功能要强大,携带要方便,使用要简单

比如我们的手机,现在能运行曾经在大型游戏机或者PC配合显示器手柄才能运行的游戏,瞬间解放了玩家们。

那么相机也必然朝着这个方向去发展。

从一块金属板,到一个大木箱子,再到可折叠的双规大画幅,再到奥斯卡巴纳克的135小机器,再到宾得的自动曝光单反,一切都在变小,变快,变简易。

2. 当然在这个过程当中,我们也能看到,随着画幅越变越小,理论上画面的分辨率是在降低的,但是随着镜头分辨率的不断提高,画质的下降实际上并不明显。

这说明了在一个具体的历史时期,科技水平一定的情况下,为了尽可能地靠近着三个大目标,我们要做出必要的妥协。

3.随着社交媒体的快速发展,在画质,便携和易用性之外,人们开始对图片上传至社交网络的速度提出了新的要求。 以前是我只管拍,只管带着相机方便地拍,拍完慢慢洗慢慢后期再发表。

而现在我们都想抢着占领朋友圈的高地,都想尽快让自己的作品公诸于世,因此快速后期上传,成了新时代对摄影器材的要求。

因此,我们看到了Wifi SD卡,看到了越来越多的相机具备了Wifi功能,这都是为了快速上传照片而产生的新功能。

所以我在以前的某个答案里把今天的大众拍照流程做出了如下总结:

拍照

后期

上传

装逼(展示)

于是我们看到大单反或者优质的卡片机,只能很好地完成第一步——拍照。

然而手机,必须承认,拍照方面是不如相机的,但是手机能牺牲一定的画质,出色地完成后期上传装逼,这三个流程。

随着社交媒体的兴盛,“及时装逼性”,成为了手机的重要优势。

所以,用手机还是用相机,成为了——要极限画质,还是要及时装逼的二选一问题。

在这个问题上,两三年前的相机可以骄傲地说:手机画质辣么渣,只能及时丢人,无法及时装逼。

但是放在今天,尤其是以社交媒体作为观片平台的话,相机的优势已经非常不突出。

手机的传感器技术在突飞猛进,机身算法也越来越优异。

机身本身的HDR直出功能,配合强大方便的APP,

能让照片在2K左右的手机屏幕上有着非常接近相机照片的显示效果。

这踏马的就尴尬了。

我牺牲了10%的画质,换来了几倍于相机的方便快捷。这在10%的画质差异,就是必要的妥协。

手机后期上传,既节约了时间,也减少了拔卡传电脑的步骤,还降低了后期软件的使用门槛——这种三合一组合吊打,让相机真的应接不暇。

一张手机拍的照片,从拍摄到上传,我只需要最多20分钟。

而用相机?你至少要完成一天的拍摄工作,然后拿到电脑上再后期20分钟才能上传,

这就是短则两三个小时,长则十天半个月的差距。

而且你还得带电脑!!!!

在信息飞速传递的今天,这个时间差,这个器材的需求,实在太长太笨重。

那么如果你还想知道为啥自己的手机拍出来不如我,或者不如一般人用的相机,无非就是几个原因:

1.你不会正确地使用手机拍照

2.你不会正确地使用手机后期

3.你拍的东西是寡妇难为无米之炊(好像没啥问题?)

那么我简单地说一下这三个点:

1.如何正确地使用手机拍照?

点着屏幕选对焦/测光点;

打开HDR功能拍摄获取最多画面细节;

必要的时候一定要使用三脚架和手动挡(夜景拍摄,通过M档把ISO降至最低即可);

必要的时候使用附加镜头。

2. 如何正确的后期?参考我的【曝光/色调/细节/锐化】步骤,以及【盯擦柔】三个注意事项。

更多信息可以来我的公众号学习。

3. 如何在生活中发现美,如何在游客堆里拍到景色,这都是相对复杂,并且需要大量实践的拍照基础技能。在我的这个答案里有一些介绍,关键靠练习!

最后,上图!!!每张照片后面附上技术要点。

利用手机自带的堆栈功能,模拟相机长曝光,体现瀑布流水的丝绸般效果

对称式的构图体现了大门的庄严宏伟,开启的门和人又给画面带来的动感。使用黑白让画面更加简洁,突出整个结构的美感。

主体呈现三角形的构图,显得稳重,并且利用堆栈功能虚化水面波浪,产生平静的感觉。

使用HDR功能,获得最大的天空和暗部的细节,保证云彩不会死白一片

在夜幕还未完全降临的时候拍摄,并利用后期压低光线,产生一种夜景的美感,但又不失暗部细节

把握街头的光影对比,找准一个场景,然后等待最完美的时机——也就是路人走过的时刻,按下快门。使用HDR模式拍摄,让光线充足的背景和光线不足的暗部都有细节。

利用广角附加镜头+全景模式,获得极大的镜头视角。这样宽广的画面,我当时手中的全画幅12mm的超广角也拍不下来,必须接片。

对称式的构图,背景中的结构是对称的,但画面中的主体却以高一低,一大一小,利用这样的反差制造画面的趣味。同时使用HDR模式,可见高光的灯光完全没有过曝,灯罩的细节非常好。

在人头攒动的大厅里等待,找到一个让画面干净,人物和背景色彩协调的时机按下快门。同时人物被阳光照亮,而背景相对黑暗,很好地烘托出了人物。这是摄影师在前期拍摄的过程中需要去观察的。

冰岛草帽山的日出,恢弘壮丽。利用HDR模式保证云朵和山体的细节,小溪作为引导线勾勒出地面的线条,同时草帽山作为主体放在画面的中央偏左,而右边是冉冉升起的朝阳,能够平衡画面的重心。后期时适当压低暗部光线,烘托出日出的氛围。

学习手机摄影,就来看我的八节视频大课:

https://h5.xiaoeknow.com/content_page/eyJ0eXBlIjozLCJyZXNvdXJjZV90eXBlIjoiIiwicmVzb3VyY2VfaWQiOiIiLCJwcm9kdWN0X2lkIjoicF81OWJmYWJjZTBiNzlmX3FFVzdTRUF0IiwiYXBwX2lkIjoiYXBwOFZXbnh4d2k0NTI2In0 (二维码自动识别)


当时这只鸟离我的手机只有0.01公里,但是四分之一柱香之后,这只鸟将永远留在我的手机里,因为我决定把它拍下来。虽然本人生平抓了无数只鸟,但是这一只我觉得是最完美的:

自由顶个鸟

曾经有一只鸟飞过我的面前,我却没有好好珍惜,等到失去的时候才追悔莫及,人世间最痛苦的事情莫过于:鸟在眼前,而相机在包里。如果上天能够给我再来一次的机会,我会对那只鸟说:“看我的手机!”

唉,那个单反尺寸太差,前重后轻左宽右窄,背起来很不舒服,会连累我的摄影水平的。说起那个单反啊,去年我在乔家村认识了一位教主,他做的手机工艺精美,童叟无欺,干脆我介绍给你也买一个?

你想拍啊,你想拍你要开镜头盖啊,你不开镜头盖你怎么拍呢?虽然你很有诚意的一直在调光圈和快门,可是一会儿太阳就下山了是不是?你真的想拍啊?曝光补偿也要减1/3啊,没道理ISO1600拍落日啊,你这个定焦头焦段不对啊,赶紧换镜头,你真的想拍吗?

大家看见啦,这个家伙拍照的时候长篇大论婆婆妈妈唧唧歪歪,就像整天有一只苍蝇,嗡,对不起,是一群苍蝇,嗡嗡嗡,救命啊。

所以呢,我就掏出单反,吧唧一声扔在地上,整条SD卡都摔出来了。拿出手机,按下快门,咔嚓,整个世界清静了,现在大家明白我为什么要用手机拍照了吧?

“你看那个拿手机拍照的人,好奇怪哟。”
“是啊,好像一条狗耶。”
@景谦

从前 现在 过去 再不来

红红 落叶 长埋 尘土内


首先,题主说的没错,如果从专业的角度来说,手机的拍照质量肯定无法和专业相机相提并论,不只是单反,甚至几百块的卡片机都没得比。决定成像质量的无非两点,一是 CMOS,就手机那种比小指甲盖还小的 CMOS 跟专业相机使用的的一定无法相提并论。CMOS 的大小是决定成像质量最重要的原因之一,尤其是在需要高 iso 的场景下差异会愈发明显。二是镜头,就手机那么小的镜头,光学结构很难太复杂,更何况绝大多数相机也无法更换镜头,对于拍照环境也更加局限。

但毫无疑问手机厂商也在努力提升自己的拍照质量,从塞班时代的诺基亚就在做这类的事情。尤其是这些年发展更加快速,手机厂上层面主要的提升有三点:

  1. 像素越来越大,尤其是 Lumia 的 PureView 技术带来的提升非常明显,但多数相机提升的只是插值像素,实际像素提升的并不太明显。
  2. 底层算法的优化,在一定程度上优化了照片质量,最明显的是 iPhone 并没有一味的选择提升像素,而把精力放在了现有像素上的高画质。
  3. 光学上的黑科技,代表技术是三星的大光学变焦和索尼的 G 镜头。

在这些手机厂商的共同努力下,手机拍照在某种程度上达到了一个我们可以接受的地步,我们能够看到周围用手机拍照的人越来越多,甚至很多专业摄影师都加入了手机拍照的行列中,几年前 Flickr 上 iPhone 就是拍照最多的设备。

除了硬件技术的提升,有四个直接原因推动了手机拍照的普及:

  1. 方便又专业的修图软件越来越多,像我常用的 VSCO 和 Snapseed。如果要使用专业相机,想要修图的过程极其复杂,首先就要用相机拍照后要传到电脑里,再用并不方便的 Lightroom 或者 Photoshop 一点一点调整,而在手机上这个过程轻松的多,如果省事就用现成的滤镜,即便细节调整也有专门的软件可以去做,省去了很多不必要的过程。
  2. 方便分享是另外一个非常重要推动手机拍照普及的原因。国外的 Instagram 和 Facebook,大陆的微博和朋友圈,既增加了分享照片的渠道,又让人增加拍照互相炫耀的冲动。
  3. 几乎每个人都会随身携带手机,相比较传统的相机更加降低了拍照成本,不需要更多的设备让每个人都能成为摄影师。
  4. 和以往我们拍照不同,现在随着电子设备发达,照片对多的使用场景也局限在了小屏幕上。市面上手机尺寸比较大的也就5.5寸,现在手机绝大多数的拍照效果基本能够满足要求,所以画质并不是那么关键的重要的因素。

一些关于手机拍照的建议:

  1. 尽量一步到位,不要后期裁剪,避免手机相机像素不足的问题。
  2. 适当使用滤镜,不要滥用。
  3. 学会构图。
  4. 不行就黑白。


最后晒一下我最近拍的一些照片。


原因明摆着的——手机的画质在高速提高,这是最重要的原因。

大部分都说是因为手机方便,如果将“方便”理解为“方便拍照”的话,这个只回答了人们喜欢用手机拍照,但是无法解释“越来越”喜欢用手机拍照。其实要说方便,十年前的诺基亚30万像素的手机拍照也很方便,单手操作不能更爽。

如果拓展“方便”的含义,其实是还有“方便分享”这一层。这个确实也是原因之一。

还有就是手机拍照的可玩性也越来越高。

总结说就是:手机画质的提高是人们用手机拍照越来越多最主要的原因,其次是越来越高的可玩性以及分享方便的特点。


(下面几张图是历代iPhone画质的对比。)

而下面这张照片是我六七年前用200W像素的诺基亚6300天气晴好的白天(极低的ISO)随手拍的:

截一部分看看细节:

这样的糟糕画质,任你是世界一流风光大师,也不可能拍摄出那种细节丰富、色彩绚丽的风光大片。

这么说吧,翔一样的画质,你还有源源不断的拍摄动力嘛?

放在当年来看,千元左右,它的画质还算是不错的,质量也算上乘,缅怀一下这部手机:


就2点。

1.无比便携,
尤其对于有锁屏能快捷打开相机的手机,比如现用的三星s6,双击home键直接启动相机,0.几秒。 在街上看到敏感的画面,把手伸进口袋就双击home,拿出来就开始取景拍照,一气呵成。这对于经常需要抓拍的街拍来说,太太太方便了。

2,忘记参数
个人喜欢人文纪实主题,这类主题对画质的要求极低,对画面内容的要求极高,用手机拍,你可以根本不用管哎呀这个场景要小光圈,那个拍人要大虚化这种机器考虑的事,完全投入到画面故事里,看到动心的那一刻,按下快门就好。

最重要的还是忘记参数,专注内容,这里跑个题。
当时用相机拍的这张

这张分享到一个群里

有个人评价:难道不该快门再慢一些让后面的背景产生拖动虚化吗?
你说这叫话吗?
这么感人的画面,却跑去纠结快门光圈ISO的组合?让人哑言

另外还有手机拍到的这张

这样的画面,你会优先去考虑光圈1.8还是5.6会让你这张作品更棒吗?你是人还是机器人?现在手机唯一的遗憾,是续航头痛和不能小体积下进行光学变焦。
不然我要弃相机了。


我们越来越喜欢用手机拍照?

也对,也不对。

我看到过很多次这种说法,“自从有了iPhone4s(5、5s、6……),我的几千块钱(一万多或者几万)的单反就在家吃灰了”,后面配几张手机拍的图。

确实,在我身边,这种例子很多,这是实实在在的事情,不是编造的。

从这个角度来看,确实,很多人越来越喜欢用手机拍照了。

为什么?

或者,摄影到底是什么?拍照,到底是什么?

大约在09年的时候,我拥有了人生第一台能拍照的工具——手机,200w像素的手机,这是我用那台手机记录下来的我家门前的老树:

后面我入了相机,开始学习摄影的基本知识,知道了什么是光圈、快门和ISO;什么是取景、构图、虚实和曝光;什么是画幅、焦段和大光圈。

放三张图吧:

三张图,一张大光圈人像,一张半微距,一张长焦扫拍,手机做不了。

但实际上,我喜欢用手机拍照,这是一张小米4c直出的片子,大概是一个薄雾的清晨:

于我而言,我喜欢用手机拍照,因为大多数时候,相机不在身边;我喜欢用相机拍照,因为很多时候,相机能做的事情,手机做不了。

题主问: 单反,卡片机其实就照相效果来说都比手机效果好,是我们越来越懒了还是手机拍照功能越来越强大了?

这位哥们道出了真谛:

有的人越来越喜欢用手机拍照,可能是因为他们觉得相机太重,不方便携带;可能是他们觉得相机太慢,赶不上精彩的瞬间;可能是他们觉得手机的相机画质进步迅速,已经能够满足自己对于相机画质的需求了。

这是真实存在的事情,但很可惜,这是属于传说的,是属于摄影者的世界,不属于大多数的你和我。

真实的情况,或者说,对于大多数人来说,真实的情况,只是因为我们不会用相机,对,就这么简单,不会用相机。

区分是不会用相机还是不想用相机,其实不难,看片子就行。

拿着手机拍蓝天白云,并且告诉你手机画质多好的,告诉你手机画质赶上单反的,告诉你手机逐渐替代单反的,这些人都属于这一类,不会用相机的人。

为什么?因为真正懂摄影的,在他选择用手机拍照的那一刻,他心里就已经很明确了——画质,于我,并不是第一追求。

选择手机的那一刻,就明确了,画质,不是第一追求。

我的第一台相机是索尼的a6000,用了一年多,灭门了。因为这台机子是塑料的,用久了,掉漆。在换机的时候,我选择了奥林巴斯em1。

因为我知道,画质,不是我的第一追求。

其实我不算懂摄影,在摄影的世界里,我只是小白。我是一只愿意在摄影的道理上,慢慢探索的小白。

现在,用手机拍照的人,多,太多了。但真正用手机摄影的人,少,很少。

喜欢用手机拍照,因为手机廉价、方便、简单。喜欢用手机摄影,是因为手机,才是他们的最好伴侣。

这里,是没有“我们”的。


1.手机可以即拍即得,即拍即修图
2.手机屏幕显示效果分辨率等参数都比相机预览屏幕更好。
3.手机可以即拍即分享。虽然相机也预装了Wi-Fi功能但是还是比较繁琐。
4.手机应付大多场景还是够用了,尤其是现在第一梯队的机型。


因为手机相机做的越来越好
安利一下LG G4,15年旗舰,这手机现在已经沦为千元机了。目前正在口水中,但是感觉换了也没太有用
至于照相,我只能说逆天,一堆手动功能,锁定50iso,还能长时曝光,最厉害的是能出RAW
感觉差不多有松下lx系列水平了

下面全是官方样张,本来想扒flickr的,可惜梯子坏了。


因为通过手机拍照,我能随时记录自己对于生活的认真与热爱。


1.


一方面,手机就像是我身体的一个器官,无论眼前发生了什么,我都可以立刻记录下来。而单反呢,无论长枪还是短炮,都太笨重了。


另一方面,手机拍摄的质量一直在突飞猛进,再加上各种各种修图软件、层出不穷的滤镜和延时鱼眼等专业APP,满足日常需求绝对是没问题了。


大部分姑娘的人生都有两大爱好,一是画了个好看的妆,顺手自拍一张;二是在餐厅吃了道精致的菜,顺手摆盘一张。

还有一种比较捣蛋的姑娘,喜欢抓拍身边人的特殊时刻,比如偷拍一张@张今儿在车上睡着的神情,再比如@Siyu yang抱着我家猫,结果猫尾巴正好垂在裆下的瞬间。


天下武功,唯快不破。这些千钧一发的瞬间,都只有用手机才来得及定格。


2.


我记得某天跟几个朋友聊天,聊到了怎样才算是认真生活这一人生终极奥义。


其实能回忆起自己所度过的时间就算,而且能记起的片段越多,你生活得就越认真


有趣的人之所以能有明眸熠熠闪光,是因为他们活过的每一天都充实又特别;


而庸碌乏味的人总爱叹息,怎么一晃眼一年又过去了大半?


可惜的是,人类原生的记忆力都不太好,大部分快乐都笑过就忘了


每天写日记也不好使,白天开怀大笑的事情,到了晚上真坐在书桌前,当时的感受80%都回味不起来。


调动情感再次到位,真的很难,何况文字对于回忆的重启效果,远不及图像。


尤其是像我这种努力成为时尚博主的人,随时都得积累素材才不至于弹尽粮绝。


3.


我现在每天的习惯是,好看的衣服,打扮美美的自己,跟朋友的一起的快乐时刻,家里的两只猫,还有吃过的每一顿好吃的全都顺手拍下。

再利用开会,上下班等零碎时间用APP修图,最后在晚上临睡前翻阅相册,删掉废片,只留下自己满意的,这样无论何时打开自己的相册,都像是自己精心挑选过的画册一样让人愉悦。


如果用相机和ps修图,这种每日整理的习惯的耗时至少长三倍,一般人根本坚持不下来。


从某种意义上来讲,手机拍照并修图治好了我的拖延症。


就算工作生活里还有很多事情我做不到,坚持每天随手拍照并认真备份整理,就让我能感觉到自己对于生活仍然充满热爱。


无论什么时候受挫了,翻翻自己精心整理过的相册,能量槽也能恢复一半。


那种随时随地都能把回忆重新展现在眼前的感觉很爽,让人觉得过去的每一天都不是虚度。

4.


相机的储存卡内存占满了只能换新的,而好不容易存满一张SD卡,正准备导出的时候卡却丢了的情况也时有发生,一个月甚至更久的回忆就这么全没了,这种感觉才是最揪心的。


而手机就算内存满了,机子丢了,也还有云相册保底,在Wifi环境下,就能自动备份手机里面的照片,不怕哪一天的照片突然丢失,还能随时能查阅回好几年前的照片、和朋友的经典聊天记录合照什么的,互相也能创建共享相册一起打理。

对于我这种分享型的博主,用云相册备份手机照片还有一个好处,就是可以自动识别人脸和美食并进行分类,不用从几千张照片里面茫茫搜索出自己需要秀的照片。除了节约时间,更多的是,随时都能再现自己想要的记忆。

5.


闲聊说完了,附上一张自拍结尾。

Ps:手机是HUAWEI P9,徕卡双镜头。云相册也是系统自带的,很方便。


答案很简单,就不装逼引用那么多图片写那么多文字了。

只有3点:

1 你会随时随地带着一台手机,而不一定带着相机。因为手机不仅仅是能拍照的工具,也是通讯工具、游戏机、社交平台、看电影的工具、mp3等等……想拍时,就能拍。

2 你拍完照片之后,能立即分享。朋友圈、微博等社交平台,与手机更为无缝。相机还需要连WiFi传输照片,有些相机虽然能发微博,但效率和体验远远比不上手机。

3 丰富好玩的App系统。苹果手机不能拍慢速快门,用了App就可以,安卓手机的照片有时色彩不够好,用了App就能修好看。有些App还能让照片变成画,比如Prisma和Waterlouge。有些App还能直接拍出艺术效果,比如Hipstamatic。App的丰富性和可玩性,是相机无法比拟的(不过一些索尼相机这方面做的也还不错)。趣闻性对大众来说,比专业性更为重要。

最后,手机拍摄的画质也足够好了。甚至iPad这样的不以拍摄见长的工具,也能拍出不错的作品,就像下面这张我在飞机上用iPad拍摄的闪电:


因为手机是刚需。

二十四小时不离左右的,除了眼镜,就是手机。而找眼镜,往往是为了看手机。

可以忘带手表,忘带钥匙,忘带钱包,但极少忘带手机,不带手机出门,就有种裸奔般的不安全感。

手机是刚需。

在手机智能化之前,就是刚需。我的第一部手机是摩托罗拉的t191,不能上网,没啥游戏,黑白屏幕,但我机不离身,只要能打电话发短信,就够了。

因为,随时随地与外界保持联系,是刚需。

手机,正是这样的设备。

对大多说的人来说,没有比手机更亲密的更方便的设备。一件事情,只要手机能做,就会有越来越多人用手机完成。

手机能上网,就有越来越多人用手机上网。

手机能付费,就有越来越多人用手机付费。

手机能阅读,就有越来越多人用手机阅读。

手机能点菜,就有越来越多人用手机点菜。

即使手机不能上网,不能付费,不能阅读,不能点菜,人还是离不开手机,这就是刚需!

为什么越来越多人喜欢用手机拍照?

因为手机是刚需,相机不是。


关键是手机提供了社交媒体时代人们随时记录、随时装逼的便利,更关键的是它便宜、不重、好用

除了能满足拍摄、展示和互动需求,手机功能的高度集成与拍摄功能日趋强大也降低了拍照门槛,不论你是iPhone6S PLUS还是小米note,能随时随地啪啪啪。

比如微距效果拍个暗夜系小花:

(请无视渣渣级PS)

比如登高望远开个hdr拍来个湘江北去:

(图中橘子洲表示5A被摘很无奈,我特么5A不收钱玩成这样我容易吗?)

又比如在清晨海边来个跳跃剪影:

绝大部分手机拍照者都是非专业摄影者,对于他们来说,只是为了记录一些生活中的片段,拍照门槛的一再降低直至手机兼容了拍照功能,彻底打破了专业相机的垄断,让人类迈入全民拍照时代。

一台几百元的智能机也能随拍随晒,晒娃晒吃晒影票,八九十年代一个傻瓜相机几千块,那时候工资每月才几十,两千年后玩卡片机也不算多,一般单反也得花普通人一两个月工资,都这么贵,我又不是专业搞摄影的,当然用手机了。

本质上说,还是因为经济社会的进步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精神和文化需求逐渐释放,人们有条件去记录、分享和思考生活了。技术的进步让人们生活工作更便利,巨大繁杂的信息量和变化迅速、节奏加快的社会同时也让人们在情感上疏离,网络社交媒体推波助澜,提供给了人们一个交流互动的狂欢盛宴。智能手机普及和各种app的开发,使得图片的使用终端日益便携化、小屏化,除去部分商业图片,也相对降低了对画质的要求,这进一步支持了人们倾向用手机拍照。

而对于一部分专业摄影师来说,越来越喜欢/习惯手机拍摄,一个是手机拍摄的快捷性,如果是一个转瞬即逝的镜突发事件,等你打开镜头盖没准画面就没了。

二个是便捷、不重,为什么女性摄影师少,因为整套机子和配件下来,根本背不起啊,翻山越岭拍日出暮霭可不是个轻松活,除了一点天赋和耐心外,拍摄更是个体力活。

第三个别手机拍摄功能突飞猛进,包括手机制造商不断升级强化拍照性能,相应的配件设备和后期软件也飞速跟上,更不用说那些脑洞大开的摄影师们擅长利用各种道具和开发新玩法,所以技术进步和手机拍摄智慧的积累,也日渐能满足专业摄影的需求,而越来越多普通人和摄影爱好者、专业摄影师的加入,反过来又促使手机摄影的不断迭代、升级和丰富。

自此,手机摄影队伍的无限膨胀已经无法停下脚步了。


轻便


越来越喜欢用手机拍照之前,让我们看一下另外一个问题:为什么有越来越多人喜欢拍照?

为了发现和记录生活的美。

不好意思在我这里不是酱紫的。对于我这样一个不作不死的人来说:

为了通过最容易传播的媒介得到更多的关注。

先说一下我从大学以来的拍照设备简史:

5D MARK II - 500D - GR - iPhone - NEXUS - OnePlus

从以上的退化过程来看,我的心理变化主要是这样的:

  • 第一阶段:追求装逼。享受大枪打炮拿在手上羡煞旁人的眼光。
  • 第二阶段:经济装逼。在业余领域中画质区别可以接受的范围内,把机身换小,把镜头换大,达到装逼的最高性价比。
  • 第三阶段:垂直装逼。大枪打炮已泛滥街头,flickr 上的牛人大多是 leica,小而精。入手了 leica 最好的替代品 GR,彰显出不一样的品味。
  • 第四阶段:转移装逼。装逼给谁看?不再是给路上看到你器材的人看了,而是给看到你照片的人看。所以,随着装逼对象的转移,工具的需求也发生了改变。
  • 第五阶段:小众装逼。当全世界已经泛滥起了 iPhone 4,你怎么也好意思拿着那玩意儿去拍照?当然是要来自一个高端大气低调的手机品牌才能显得你的品位啦。
  • 第六阶段:质逼。又可以凸显你的品味,又要兼顾影像的质量。

要么庸俗,要么孤独


如果手边有相机并且方便使用,我更喜欢用相机。但是“手边有并且方便使用”这个条件经常不成立,所以比较来说还是手机拍的多。
附昨天在公司随手拍到的杭州的云,相机不会带着上班的。


(多图预警)拍照是记录生活,分享自己的一种方式,这种记录和分享,还有什么其他工具比手机更方便更快捷?


女明星们爱自拍,四十五度斜上角,美颜滤镜,大眼睛尖下巴,或清纯或魅惑。

男神们也爱自拍。

咦最后一张乱入是什么鬼。

自拍里的男神或呆萌可爱,或炫酷娟狂,仿佛他们与女粉丝们的距离只有一个屏幕,看着他们加了可爱贴纸跟唯美滤镜的照片,姑娘们更加坚信了老公真的就在身边。

而大部分的普通人也爱用手机拍照,我们不是万众瞩目的巨星,但我们的每一天都一去不复返,因而,每个美好的瞬间都值得被纪念。

比如,凌晨中噩梦惊醒,拉开窗帘却被治愈的瞬间

比如闷了一天,来到窗边呼吸雨后新鲜的空气。

比如磕磕绊绊终于做好了一碗没那么好看却让自己无比开心的冷面。

比如趁着春雨朦胧去田野里感受大自然的恬淡与生机。

比如姥姥家来了新的成员,你抱着它小小的软软的身体觉得世界无比美好。

比如跟发小大半年没见,终于放假回家一起犯二肆无忌惮的互相挖苦。

比如你最好的朋友过生日,你们一起去夜店在震耳欲聋的音乐里大声地笑,然后一身酒气不敢回家只能在宾馆度过这未来人生里最年轻的一天。

比如你听着I kissed a girl and I liked it之后下定决心把所有的闺蜜都吻个遍。

比如你发神经买了一双特别中二的袜子然后迫不及待地秀给别人看。

比如你吃到了超好吃的串串你觉得这种美味太值得被纪念。

比如你第一次知道水晶汤圆的存在然后视它们为世上不可多得的萌物。

比如你在咖啡馆遇到一只巨大的猩猩显得自己特别瘦。

比如你买了件巨贱无比的T 然后无比嘚瑟的给所有的朋友看。

比如爸爸过生日,你用拙劣的抠图技术给他做了一张很简单却充满了爱的卡片。

比如毕业临近,每一次跟室友窝在寝室吃外卖都可能是最后一次的时候,每一顿饭都值得被纪念。

比如家乡的秋意正浓,而总是远在他乡的你终于有一次能亲眼看到这满眼的金色。

比如买了一盒超可爱的马卡龙,萌得自己舍不得下嘴。

比如在校门口的健身房偶遇一只超可爱的小法斗。

比如在冬天阳光明媚的早上起床去买早饭,却在路上被一只花栗鼠抱了大腿。

比如去公园遇到一只短腿的矮萌的小马。

比如冬天穿得暖暖的宅在家里看美剧,手里还有超级可爱的零食可以吃。

比如把寝室打扫的井井有条觉得自己桌子是世界上最舒服的桌子。

比如去吃烤肉坚持要跟肥肥的五花肉来个合照。

比如在自习室学习得头昏脑涨,来走廊透口气,抬头却看到了无比美丽的大海。

比如抱着最喜欢的抱枕各种少女中二。

比如万圣节凑热闹自己也克了一个南瓜灯。

比如包了很多超级可爱的饺子觉得自己手艺太棒都可以嫁人了。

比如心里的愿望都写到孔明灯上,在寒风里看着它缓缓飞走。

比如曾经完美的约会和旋转木马上欢乐的自拍。

比如……太多太多了。

手机拍照最大的意义就是,每一个需要被纪念的瞬间,它都在手边,替我们记录下这些琐碎的美好,让人生漫长又艰辛的路,点缀上闪闪发光的记忆。


答:相机取代的是画笔,手机取代的是眼睛!

解:无需再解。


推薦閱讀:

為什麼手機拍照天空總是一片白?
為什麼商家嘔心瀝血把手機做薄,消費者卻要加上個厚厚的保護套?
如何看待Xperia Z5P能下火鍋,但是官方宣傳卻建議不要下水?
七天不用手機難嗎?
為什麼有些耳機插在手機上後聽音樂只有背景樂而沒有演唱者的聲音?

TAG:摄影 | 手机 | 摄影技巧 | 摄影技术 | 手机摄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