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評價「音樂民科」?

他們身上具備的一般特徵有:沒有受過音樂學習,也無意接受音樂學習;不懂音樂理論,但對音樂感興趣,認為自己完全具有評價音樂的能力,並致力於評價音樂。與專業的音樂學者無法達成有效的音樂交流。


首先說好這不是撕逼。
這兩天梁直導撕古風圈掛出來好幾個我認為可以稱作音樂民科的典範,比如這位

不屑於換氣…

這位同學自詡天賦異稟

與人體呼吸的自然頻率共振…

否定專業的音樂製作團隊,聲稱自己分分鐘500首…

中二的少年

沒有技能怎麼展現音樂啊少年,隨便哼哼嗎?

聽得太少,想的太多

評論下面說,同學那是你還沒到變聲期雖然這位同學看上去年紀不大,但是憑藉捉急的音樂知識試圖吊打專業的音樂人,更是將音樂增添了玄學的色彩。看來我們得音樂基礎教育還是做得不夠啊


我清楚地記得一句話:音樂先是一門技術,然後是一門科學,最後是一門藝術


卸腰。

我遇到過的音樂民科大概分兩種。

第一種是情懷黨。情懷黨認為音樂就是純粹表達情感的。所有專業的音樂學習者和從業者對音樂的任何理論上和技術上的評價都是本末倒置。高超的技巧是無用功,相反,業餘音樂人創作的技巧簡單的音樂往往更能打動人。每當出現這種音樂的時候,就是一種真正熱愛音樂的業餘音樂人對專業人士的打臉。同時,情懷黨認為專業人士因為經常被打臉,出於憤怒和嫉妒,會習慣性地鄙視好聽的流行音樂。但是對於「你們說流行音樂簡單,怎麼也不見你們寫一首能傳遍大江南北的好聽的流行音樂啊?」的質問,只能用「你說的這種太簡單了,寫得沒意思」來掩飾內心的空虛和慌張。

第二種是科技黨。科技黨的思維邏輯是,只要科技上能做到的,就一定是有意義的,一定是要在實踐中被承認和接受的。例如:可以用電鋼琴來模模擬實鋼琴的音色,甚至超越真實鋼琴,創造出更多更好的音色和表現方法,所以,電鋼琴一定要代替真實鋼琴,真實鋼琴一定會消亡。


就沒有人會想到那些明明沒有過硬的音樂素養卻自負自大的歌手嗎?
作為一名樂隊鍵盤手,一名編曲人,當這些歌手跟你說"給我伴個奏吧","給我編首曲吧",我只會覺得,你有什麼資格覺得你自己能夠跟我一起玩音樂

不是來撕逼的 請見晾 只不過是發泄一下自己的情緒。


「沒有受過音樂學習,也無意接受音樂學習;不懂音樂理論,但對音樂感興趣,認為自己完全具有評價音樂的能力,並致力於評價音樂。與專業的音樂學者無法達成有效的音樂交流。」
一點一點拆開來回答好了。

第一,沒有受過音樂學習,也無意接受音樂學習
就是一個門外漢在班門弄斧還不想去了解斧是什麼東西做的咯。
這樣的人無論是音樂還是繪畫還是其他藝術,甚至心理學,科學等等,都應該是被教育所拒絕的對象。
因為他們自視清高--或者直男癌晚期--以為自己的世界就是全世界,自己的道理就是萬物的定理,
這樣的人所做的一切評判都是自己的偏見,在外包裝成公平正直,實際上骨子裡只承認自己所認可的。
沒有批判性思維邏輯的人只在意自己是否得到滿足,他們不會接受任何人,任何人也必要去鼓吹。
就像一個從來不了解同性戀的人去諷刺挖苦甚至惡意反對同性戀,就像一個不信教的人拿著無神論的教條對其他人的信仰的破壞,就像從來不了解現代藝術的人絕對不會認為他們其實是從古代藝術裡面汲取養分而是一味地自我價值表達和追尋名利。
對任何一個沒有邏輯可言的人,我們沒有理由去浪費時間和他們解釋什麼是調式類別什麼是共鳴,況且他們完全不會去思考音樂學習也不願接受音樂學習。

第二,不懂音樂理論,但對音樂感興趣,認為自己完全具有評價音樂的能力,並致力於評價音樂。
這個可以接受。
興趣可以幫助我們去了解--哪怕最開始不懂,但誰會是一開始就了解,
都是學習來的,哪怕再天才,也缺少不了學習。
從最開始的「我喜歡這首歌,因為它很舒服」
到之後「它舒服是因為它的synth pop運用很甜美「
再到」這是80年代復古,但它依然聽起來新鮮,靠近Cyndi,同時裡面的bass和funky節奏很有韻律感,而且合成器和鍵盤搭建的冷感和她聲音傻白甜裡面的暖感營造了一種美妙的氤氳氣氛「
來源自己內在的感受,結合音樂理論,是可以評價地看起來很漂亮,感興趣致力於 是一切成功人士最開始的想法,而不是因為我很專業所以我要成功。
如果只是不懂音樂理論但致力於評價音樂,這才是最不可理喻的。
因為在 致力於 的過程中,充滿了興趣,就會多多少少去接觸音樂理論,多多少少去聽更多的歌曲,不可能一成不變,畢竟不是每個人都是自傲的小山米。
音樂偏向藝術類就不會像科學一般,它可以用情懷可以用科技,只要它能創造好音樂被大眾所接受,它就可以是好作品。
同樣,評價音樂的人可能真的不懂更高深的理論,但聽得多了自然就知道怎麼去比較這些藝術,這一點就已經高於一般非批判人的思維層面了。
如果要更高層次,就需要接觸音樂理論,同時接觸更多的音樂。

第三,與專業的音樂學者無法達成有效的音樂交流。
用 有效 這個詞來裝飾音樂交流是特別可怕的。
藝術不同於科學的地方就在於,它們不會真的有意義。
解刨和光學讓繪畫往更高層次發展,宗教和藝術相愛相殺,祭祀和巫術帶來藝術的發展,它們本身是沒有真正的有效的意義的。
而且專業有時候會讓藝術變得局限--我要用技巧有時候必須放棄韻律,我想韻律的時候可能就不大關注到底我投入了多少技巧,越嚴謹越讓藝術走向無聊--我到底是為了展示自己所學的技巧還是表現自己的內在美學?
更何況,部分專業音樂學者也有自命清高的毛病,你就算想和他交流,人家都不一定鳥你。
再者,如果真是音樂民科,他們自身也不屑於和專業人交流。

說到最後,其實這裡講的民科,無非是有著獨特審美時刻強調「難道只有我一個人XXX」的自戀狂,要麼就是 我的地盤我做主 你們這些賤民速速退離 的中二病,他們的封閉只是為了自我價值的認可。

他們不會真的改變音樂,就像民科不會真的帶來科技發展,
評價他們就跟評價熊孩子一樣,時刻得說一句」媽的智障「,他們還不會真的為了你的評價而做點好的改變。


大量音樂民科產生的根本原因是因為中國音樂基礎十分匱乏,科技民科雖然看起來聲勢浩大,但其實數量並不多,而且年輕一代,大多受過高中以上的教育,理科學習至少也進行了三四年,所以大多數對科學還是抱有敬畏之心,不敢妄加評論,偶有民科出現,縱然有人支持,但大部分人都會站在其對立面。

但音樂不同,在大多數人看來,音樂時刻在我們身邊,是抒發感情的載體,所有人都知道相對論,而且知道這不是普通人可以看得懂的東西,但知道巴赫平均律的人就少得多了,因為沒有了解,所有就缺乏敬畏,以為音樂不過是1234567的起伏,我也可以哼得出來嘛,所以「音樂民科」大行其道,而更可怕的事,人們不以為這是謬論,反而把「音樂民科」當作「音樂真理。


越是無知,越是無畏


我不能想像一個初中生去評判楊振寧和費曼誰的的物理成就高,因此我也不能想像一個沒有絲毫音樂知識的人去評價平克弗洛伊德和電台司令誰的音樂好,在我看來,二者同樣可笑。

越是要真正、客觀的評價音樂,越是需要紮實的理論知識,一個正經的音樂學院本科的學生,除了從小練到大的童子功外,還要聽海量的音樂作品,學習和聲、配器、調式、賦格等等龐大的理論知識,還要不斷地實踐,其中艱辛外人難以想像,居然會被大多數人默認為無需門檻,只有主觀的東西,可見我國國人平均音樂素養低到了何等令人髮指的地步。

任何藝術先是客觀的,才是主觀的,其理論、實踐技巧、作品、流派都是經過幾百上千年無數前人不斷打磨、改革出來的,越是民科的樂評,打的擦邊球越多

低端民科樂評(以粉絲為主):
你造他有多努力嗎?
音樂不是主觀的嗎?他的歌難道不讓人感動嗎?
你怎麼知道他的吉他不修不是為了試試效果?
你不覺得這裡的破音很有味道嗎?
xx歌多成熟,聽完我的靈魂得到了升華
代表作:http://www.zhihu.com/question/26816012/answer/34312704

高端民科樂評(以各大媒體人為主):
xx沒有力量,沒有感染力
缺乏靈魂,沒有思想
太瑣屑
(省略一萬字的歷史引述,階級思考)
代表作:http://blog.sina.cn/dpool/blog/s/blog_4134ba9001017sog.html

代換成小說語境
低端網路小說書迷:
你造我家土豆大大多努力么?一天碼幾千字!
他文筆不好,you can you up!他其實只是想試試這種文字表達效果,知道陌生化處理嗎?
我不管,蕭炎和蕭熏兒的愛情感動了我,一本令人感動的書不算好書么?
他倆相愛沒有邏輯,但是很感人啊!
余華的書,哪有土豆大大一半好看?

高端網路小說書迷:
《醉看誅仙》http://bbs.tianya.cn/m/post-no124-4624-1.shtml誅仙:當代紅樓

你問我如何評價這類人?你如何評價這類書迷,我就如何評價這類人 ^_^


其實不完全贊同「音樂民科」的說法。
民科是可以被證偽的,而音樂不行。
音樂做得再差,也沒有可以被客觀事實嚴謹地證明是「錯誤」的地方。

不過,自身缺乏專業知識又不肯學,還喜歡完全主觀地對專業人士發表不成熟的觀點的那批人,確實不招人喜歡。


額,我想說其實他們都是善良的人,每回學校社區演出結束以後總有大爺拽著我不放,說「小夥子,唱的真好,你看啊唱歌的這個感覺是不是要吸氣到丹田(講真他們每回想按我丹田,我都覺得在按我膀胱),感覺體內陽氣上升。。。balabala」,真的沒法拒絕,只好說「爺爺,說的對,感覺差不多,每天別太累著就好」,我真的沒法他們跟他們說,什麼是頭腔共鳴、胸腔共鳴、橫膈膜呼吸等等,我覺得開心就好。他們能這麼愛音樂這個藝術形式,我們應該開心~


還有答案在扯「音樂民科」這個詞的邏輯上不存在的,腦子是方掉了吧?

我國人口有九成以上不都是政治家么?

所以有「音樂民科」很正常啦。

畢竟我國教育雖號稱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但是至少有三個沒有真的發展嘛。

畢竟牛四定律都不知道的人,也可以提出引力波。

所以調性都沒聽說過的人,寫幾首歌也是可以的嘛。

不知道藝術其實是有標準的,因而對農民作畫二百一幅,畫家作畫二十萬一幅這種新聞特別憤慨,也是正常嘛。

是我我也憤慨,憑什麼呢?我擺地攤畫畫多少年了,吃了多少苦,受了多少罪,憑什麼才賣五十呢?

我們不能去否定這些「民科」,否則就是打壓,是攻擊,是排擠。

所以我們只能寬容嘛。

畢竟人家懷揣著音樂夢想,還能用吉他撥拉幾個音。即使沒有專業的藝術素質培養,那又何妨呢?這個時代要講情懷的嘛。

做人留一線,日後好相見。萬一我們也想追逐心中的科學夢,即使高中物理沒及格,那又何妨呢?不妨礙我們發現斥力波嘛。

畢竟提到音樂,「民科」們能想到的就是唱歌,所以我們千萬別再談管弦樂,民樂這樣的。畢竟門檻太高,音不准沒法說這是風格。

前段時間跟民科朋友也愉快地聊了天呢。

我說,德彪西再往後的象徵主義就聽不懂了,馬勒倒是近代一顆奇葩。

他說,馬勒個比的,你倒騰的這些酸玩意兒誰愛聽,還沒我酒吧唱歌掙得多。

所以你看,還是能和睦相處嘛。

音樂嘛,藝術嘛,這種東西,要靠天賦的。我們這些學院派啊,思維僵化,行為古板,做不出成績的。還是要靠「民科」的力量啊。

畢竟把民間把流行樂當做音樂的唯一參考,我們學院派還真是鞭長莫及啊,畢竟流行樂系就那麼幾個人,我們也不能拿鞭子強迫他們撐起半壁江山不是。

哦對了,搖滾啊,朋克啊,這些你說他們是流行樂他們還不高興呢。顯得和筷子兄弟似得。這年頭民科都管自己叫「獨立音樂人」。

聽聽,這才叫逼格。


問題補充說明裏的人不是音樂民科,是無知的人。

音樂民科是這些人:Ian Anderson (Jethro Tull), Authchre, Jimi Hendrix, Bj?rk……當然我們通常不管她們叫民科,我們管她們叫天才。


藝術類學科和科學類學科的一大區別就是:科學類學科,如物理,往往普通人看到那些高深的理論就望而卻步,不敢多加評論;而藝術類學科,由於(某種程度上來說)欣賞的門檻低,往往什麼人都覺得自己有資格評價一番。殊不知,現代藝術類學科也是具有以邏輯甚至數學為基礎的完整的理論體系的,藝術作品的好壞是有客觀標準可以衡量的。現代的藝術並不是以娛樂大眾為目的的,很多東西大眾看不懂、聽不懂很正常,因為那些東西本來就不是創作出來用來給你欣賞的。然而很多人看到這些他們看不懂、聽不懂的東西,不是感到自己的無知,而是否認作品的價值。而另外專業藝術工作者和普通大眾對同一個藝術作品的評價,也往往可能相去甚遠,很多人聽到專業藝術工作者的評價,不是覺得應該尊重他們的評價,就像尊重科學家的工作一樣,而是否定這些評價的正確性。

這其實跟學科本身是沒有關係的。想像你穿越到幾千年前,然後跟當時的人們說,地球是圓的,太陽比地球大很多很多倍,地球繞著太陽轉,想必你也會被他們嗤之以鼻。而我們如今對這些自然事物能有這些認識,並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幾百年甚至幾千年文化進步、科學知識普及的結果。而相比科學知識,藝術知識的普及是遠遠不夠的,特別是在國內。


Eidosper 曾經有攻擊我「是音樂民科」,但我現在懷疑當時的他可能也正是他說的那種。

就說對駱集益的音樂的理解吧,駱集益只是眾多自聽自悟自學音樂創作的人當中悟性非常高的一個。他對曲式的自由企劃、他對旋律和織體的安排,都是非常驚艷的。只是,如果你找他問這種問題的話,估計他也只能說這都是他自己多聽多悟而得的。我有請教過他對於弦樂的寫作技巧,但他也只是說他反覆聽電影配樂當中的弦樂、然後自己感悟出來的(加上對 pad 的運用)。

但在我來看,駱集益的音樂就是那麼中聽。

我就不說 Eidosper 對駱的音樂的過度解讀了,因為我之前也是有過度解讀的地方、所以第一次模仿他的曲子時才將弦樂寫得特別爛(第二年重新編曲了,但弦樂還是有問題)。

我現在看 Eidosper 的專欄,發現他對巴洛克時代的樂曲創作技巧重視到了近乎「是個作曲就該有這種復調技巧」的地步…但其實這種「復調至上」的創作觀並不在洋樂發展史當中佔據絕對壓倒性的位置,只能說是「重要得不可忽視」而已。要說管弦樂等音樂題材的話,不見得每時每刻都適合用復調,很多時候你可能更想用 Tutti 演奏連續音程。更不用說 Ritornello 曲式當中來回穿插的屬調獨奏了(獨奏鋼琴的話可能也還是要顧及一下音程,但獨奏小提琴就不需要了)。或許,正是因為鋼琴樂器的和聲豐富性,才導致後來出現的 Concerto 曲式當中的重要分支就是 Piano Concerto(莫扎特拿 Sonata 曲式和 Haydn 在用的 Ritornello 曲式合成的)。

任何一個得以客觀認識復調在音樂當中的重要性「是足夠經典、還是非用不可」的人,都不會像 Eidosper 當時那樣喜歡出來訓人。李如春會嗆人,但也只是用來反擊而已(他嗆流行樂時不是這樣);但 Eidosper 當年給我的感覺就是:我身上有個地方化膿、忘記處理了,他過來美滋滋地吸兩口。

也就是我最近幾個月剛剛知道駱集益的底子是流行鍵盤、流行音樂的時候,我才想起來:我「對駱集益的音樂的過度解讀」正是我的創作止步不前的原因。而他當時,同樣作為一個對駱集益的音樂過度解讀的人,自然也沒資格說我的作品是否有在「黑」駱集益。

照他當時的邏輯,所有在 18-19 世紀交響樂當中使用連續音程(就是他說的平八平五)的人,都可以被當時的他貶得一文不值。估計蕭邦當時在天上靜靜地看著他呢。

P.S.: 缺乏專註力的我確實不適合寫教程,於是還是老老實實鍛鍊自己的日語、翻譯原著吧。

P.P.S.: 給出我迄今為止模仿駱集益的三首:

  • [2017] 韻暖雲寰 MKii (feat. 小駿巨蟹)
  • [2017] 子午廂廝 MKi - 孫志貴 - 5SING中國原創音樂基地
  • [2017] 韻輓雲寒 RC6 - 孫志貴 - 5SING中國原創音樂基地

# EOF.


有時間多寫歌。

撕個毛線。


你是說他們?


一群基本上扯不出專業辭彙和確切的方法概念。 反而在扯一些例如我覺得,我覺得,云云的東西。
大部分都會來一句,我覺得閏土的高音是國內第一。 又無比歧視體制內歌手。
明明從發聲法來講,體制內歌手高了好幾個段位

音樂本身其實無高等和低等之分。 但是確實分嚴肅和低俗。 民科往往欣賞水平不夠,又喜歡搶著評論。 煩也就煩在這一點。


謝邀!其實基本上所有的音樂評論沒有音樂分析支持的都是民科!
音樂分析至少要涉及曲式、旋律、和聲等內容。
但民科對於音樂來講並不可怕,業餘音樂與專業音樂的追求畢竟不一樣,也無需強求一致。


首先要有「科學」,其次要有「官學」,然後才談得上「民科」。

再說像連譜都不識的的德文唐森德該怎麼分類呢?

題主所謂音樂民科,除了打字什麼都不會吧?一般來說,他們也是民哲和民科之類的身份比較多。


我不是藝術系的,也沒怎麼學過樂理(自己看過李重光先生的一本基礎樂理而已)但是我有寫過幾首曲子。聽音樂的時候,雖然不太敢評論,但是我會說出我的體會,這算不算「音樂民科」?
話說音樂根本就不是科學吧。。。何來民科= =


題主完全不懂音樂、現代音樂史、古代科學技術史以及現代科學技術史。
音樂和其他學科有很大的不同,和文學倒是有點像。有沒有人說「文學民科?」你這不是搞笑嗎?文學成本低一些,自然創造起來稍微輕鬆一些,但經歷沒有,也不行,得有奇特經歷和天賦洞察力。縱觀文學史,都是最符合人的發揮,從荷馬到羅馬詩人,從劉勰、但丁到近現代詩人,他們或確有些貴族資本,但那是保證吃穿的,並不是靈感與天賦的來源。反倒是那些經過苦難的人創造力越來越大於學院派、貴族。
巴赫之前的樂譜是不是摸索出來的?是不是民科?教會有知識的階級確實是貴族,但基督教讓西方一千多年完全鄙視和忽略、禍害希臘自然哲學(包括科學與倫理、實踐科學即政治學),可見他們也沒怎樣超過平民,據我看的阿基米德、亞里士多德等著作的版次文獻學所展現的,教會連亞里士多德的著作都沒有幾本,都藏在幾個主教手裡,而他們卻幾乎根本不看,他們認為這是骯髒、瀆神的,只有極少數如阿奎那敢於冒險。

(五線譜的形成歷程,學過彈琴的都知道。不知道的也可以去買音樂史類是西方著作看。一點點誕生的。今天五線譜是壟斷性的,但在非西方的民族樂和錄音上則沒有壟斷。比如中國古琴的減字譜等等。我從鋼琴電子琴開始學,小學以後到大學學吉他,大學學古琴。各有各的可說。)

但到了前衛政治(1890-1930)時期,未來主義、達達主義、形式主義-結構主義、現代主義、後浪漫主義、後印象主義等等就越來越符合以賽亞柏林等人主張的反科學或謀求角落共契。未來主義樂觀認為可以利用一部分科學,不再讓了浪漫昂揚的平民失去自己的創造權,結果造成了和納粹的合流。這深深震撼了一般前衛主義者,他們後來明白所謂的科學大棒類似儒家、馬克思主義的偽善、偽共和、偽仁義道德,對民間的蔑視、取締必然造成極權。可以說這一時代科學逐漸正改變了人的創造結構與習慣,民間教育不斷發達起來,各種曾經被目為庸俗、惡劣、刺耳的作品(巴赫的作品曾經也被罵為刺耳,教會極端保守,不讓巴赫做很多創作)最後獲得了一點點勝利,當然,大部分好的噪音藝術裝置、實驗音樂已經被遺忘、攻擊和迫害殆盡了,都是庸眾與貴族們的「傑作」。

到了後現代,前衛政治仍然沒能復活。西方學界普遍認為前衛音樂的依靠是前衛政治,沒有前衛政治性,就沒有前衛音樂性。如此一來,後現代必然是末人音樂的全面到來。後現代還主張沃霍爾這種糟糕的藝術,庸俗、流行、商業、玩弄女性合法化,完全拋棄獨創性,追求拼貼、複製粘貼、政治宣傳畫的複製產業洗腦工作。所以即便後現代聲學、聲音藝術研究者深入研究了科學與人創造的關係並且曾經得出了樂觀的結論,今天發展的態勢也仍是如20世紀初打了他們的臉的。阿多諾曾經反對流行音樂,因為他認為這是洗腦的。阿多諾自然是錯了,他站在人民趣味的對立面自賞悲觀。但阿多諾就像萊布尼茨之為洛克的論戰敵手一樣,也有他的可取性。如今一切政治正確讓人們無限制地容納低俗流行樂,自然讓一切庸俗化了。所以我曾經和我留學的朋友說,我很樂觀於科學越來越可能成為常識從而令創造力爆發的時候,他(其實他不比我淵博,但這次他對了!)說:既然你說基數大了,就是分母大了——創造音樂的人多了(憑藉計算機、花錢找代奏包裝團體等等方式),那麼你說分子數量的增速會大於分母數量增速(即好作品更多的時代會到來)的樂觀構想就不成立。分母遠遠大於分子,以至於分子永遠超過不了分母。我倆都說:今天確實再也不能有杜尚、畢加索、卡爾維諾、魯迅、本雅明、斯特拉文斯基、肖斯塔科維奇、王西麟、勛伯格、斯托克豪森了。

我個人的看法是:音樂非常難以量化,任何了解現代音樂的人都知道,當然如果你所了解的「現代」僅僅是古典的無調性化的話,那不是我的意思。我要比這更寬得多,我不講樂音,講全面自然化的聲音!——聲音藝術、噪音。噪音如何用樂譜重新展現?自由即興如何展現神韻?這都是無法回答的。一個作品如何讓人感動?這是人類認知科學還不能解決的問題。所以千萬別用你那臆想的蹩腳科學觀念套自賞,科學和偽科學要比你想得深遠、危機得多,可以用科學說明的事兒,太少了。蘇格拉底的圓圈論說過。托馬斯庫恩也寫過。

在這無法量化而勇於探索的音樂世界裡,每個人能找到適合自己的方式,就已經不易,能做出成果,就更不易了。我知道這裡完全不是題主的意思,題主很可能是說流行歌手的創造與樂評裝逼犯的自賞,但我不在乎流行樂,我看不上流行樂的創造,我說的是實驗先鋒音樂的創造。就拿研究音樂的學者來說,有幾個真懂音樂?研究樂譜的人,未必懂數學,也未必就真懂科學,更未必懂音樂,這裡恐怕總有誤區,就是認為搞數學、科學量化的人必然就聰明、正確、懂得藝術,這是大大的謬誤!大部分偉大藝術家都不會科學計量法,而大部分科學家、工程師又完全不懂政治、藝術,結果這些謬誤導致大部分人以為自己可以輕鬆跨界,以為自己在這一方面有成果就可以是另一方面的大師。這是笑話。

還有一類,研究非古典音樂,但他們實際上不算音樂理論家,而是評論家。評論就更漫天了,這裡尤其有一些亞文化研究者,最糟糕。他們是學院派,可是他們常常居然沒聽過搖滾、爵士樂就敢寫論文。沒有音樂的音樂批評還叫人話嗎?還有可靠性?這就是歐美音樂亞文化研究的殘障慘狀。用我一個自稱自己俗得要死的只愛研究馬克思海德格爾的朋友的話說,無非是「生存策略」,賺錢做學順明星。

也有一些懂得亞文化的人,與其說懂、研究,不如說像我一樣天天浸淫於此。幾乎就像呼吸一樣,但你要讓我寫什麼,我寫不出。呼吸怎麼寫?這才叫真是某文化群體內的視角呢!這樣的理論,也未必就不可言狀、不可證偽,未必是迷信。Jimi Hendrix、Charlie Parker或類似的人,不一定非靠樂譜和音樂理論才行,他們這種天才在民間不在少數,而民間所有音樂大師都是通過這樣的方式成功的,他們的才華根本不需要甚麼鳥「科學家」承認、頒布證書、驗證、討論、投票。這是最偉大的演奏方式!熟悉Jimi等搖滾樂演奏家的人都知道,他們完全不記任何樂譜,完全是靠樂感,他們的手知道每一個指板上到底是什麼音,這是靈性環境和大量練習造成的。

實際上,還有一些研究非樂譜的人,也是創造很多東西的研究者。他們也許不是學院派,也許是,總之現在學院派是僵化的,而幾乎在現代所有有創造力的活水都在民間——福柯、列維納斯、搖滾樂、爵士樂、室內樂……等等,說到底還是民間的。邊緣人才是文化創造者。學院派必須被反對,因為他們非常八股。當然我不反對數學物理等學科的學院制度。

反對偽科學是正常、該然的。但一切以你以為的科學為準繩,就會爆發笑話。設若科學真能解決一切作曲與反省音樂的心理情況等問題,科學對於再現人類精神狀態與創造這種營造音樂的精神狀態的方法就有了無限的辦法,可惜這顯然是可笑的。當能實現的時候,藝術就不存在了。不,科學能做到一些重現與機械演奏,但永遠做不出動容的認知論。我之前專門梳理分形,發現分形音樂發展還很糟糕很難聽。不要做任何迷信和惡意的舉動。


藝術和科學是事實上的兩個領域,任何將兩者放在一起看的都是瞎扯淡。

你跟我說藝術界沒有專業訓練的人就是民科?
那昆汀塔倫蒂諾怎麼算?
安藤忠雄怎麼算?
科特柯本怎麼算?

藝術創作這事,有自己的規律和常識。
表現技巧在新手手裡,可能是自己和藝術家相比最大的差距。
但是在藝術家圈裡,這他媽根本就不是個事兒。
能幫你解決這個問題的人賊多,賊廉價。
絕大多數人一輩子沒有的,是天賦,是直覺。
當然,有技巧的人缺這兩樣的多,沒技巧的人缺這兩樣的一樣多,大家誰也別看不起誰。

本業是搞設計的,業餘畫畫。
畫畫也是一幫圈外人撕逼。
什麼電腦畫出來的就是沒有顏料畫出來的好
這種人從來沒通過過我的雙盲測試
什麼畫畫就是要畫得像才是畫得好
呵呵呵呵呵呵呵呵
什麼抽象派無價值神論
從中真的是可以看出來中國人的藝術素養是有多低
你就買徐悲鴻的馬去吧!
------------------------------------------------------------------------------------
說道素養我覺得我得繼續噴。
藝術這一行當有一個常識。
用中國話說就是:「文無第一,武無第二。」
用外國話就是:「藝術不是體育競賽。」
這兩句話一個意思。
我老聽見有人問,
夢劇院和涅槃比如何?
畢加索和康定斯基比又如何?
要我說誰問這個問題,視為白學家處理。
你覺得它好,他就是好。你覺得他不好,他就是不好。
蘇富比拍了一個億,也只代表有一個人喜歡這幅畫喜歡到願意出一個億;
而不代表這幅畫畫的比隔壁那幅五千萬的差。
藝術就是這麼簡單的東西。
可是偏偏,偏偏;
中國的藝術界,特別是音樂界,有人是將比賽看作主導的。
總是有一批人,聽古典則把肖邦大賽掛在嘴邊;
聽流行則三句話不離排行榜。
這種人在父母輩的尤其多。
中國人學樂器的,鋼琴,小提琴尤其多;
大部分都是這幫人的功勞。
好,你開開心心的讓你家娃考級去了,
可是你別對不考級的樂器投來異樣的目光啊!
你知道貝司手多難找嗎?你知道小號手多難找嗎?
國外多如狗啊!
中國楞沒有啊!
你服不服?
我服!


推薦閱讀:

有沒有什麼歌旋律很歡快但是其實是很悲傷的歌?
KTV里點哪些非口水歌不怕被別人搶著唱,又能引起共鳴的?
如何看待李宇春如此受歡迎的現狀?
是否有一句歌詞、一段文字、一段對白、一個鏡頭、某個人的一個動作讓你終身難忘的?
如何評價林宥嘉的《浪費》?

TAG:音樂 | 古典音樂 | 流行音樂 | 民間科學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