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店不提供座位,一些咖啡提供續杯和座位,能不能結合?
12-06
因為我正在金地博庫書城,坐地上
再次不邀自答。
我們書店在開業初期只開放了二樓一層綜合性的賣場,以文學、社科、藝術設計類為主,但也在二樓的錯層上設置了童書專區。店內有近40個沙發卡座,是免費提供的。也就是說,無論讀者是不是書店會員,無論你消費與否,只要您來,能找到座位,就可以坐下來讀一天。
與好評同時來的當然也有部分讀者的吐槽,眾口難調,有抱怨書的品種少的,有抱怨孩子吵的,有抱怨會員服務跟不上的,有抱怨我們舉辦的公益講座他個人不喜歡吵到他看書的,有早晨像打卡上班一樣9點開門就拿著飯盒和水進來坐一天的,還有老人帶著背書包的小學生定點過來站桌子寫作業的……
能解決的問題我們一直在努力解決,比如22點結束一天營業之後,全員加班調書籍分類;比如幾天就刷一遍店內被踩髒的廊柱(經常有孩子在上面踩來踩去,家長只是坐在那裡,看著);大洗桌布和沙發罩;比如加緊設計了一批文明閱讀的海報和招貼畫;比如在做人流密集的少兒活動之前,提前發出活動預告告知讀者……但是都沒有徹底解決問題。
11月份,把書店當景點逛的人漸漸少了,3樓的會員專區也在裝修後開放,我們店將大部分的沙發撤回了三樓會員區,僅留下少部分二人台和小方桌,在兒童區、台階處、書架旁加放許多草編坐墊。如果你想讀,可以坐在地上讀么。
至此,讀者的抱怨漸漸少了許多。
現在,我下班最願意做的事情就是裝作自己是讀者,轉圈掃全店的書架。看到讀者坐在小角落裡靜靜地讀書,真是覺得這份工作很美好~
總結一下:
1.一個環境美好的實體書店,一定肩負著培養城市閱讀習慣的責任,誠然有一部分讀者素質不是那麼高,但是要對此有耐心,總會看到希望的~
2.書店是經營場所,很多實際問題是會在你做事情的過程中不斷發現的,這個時候,就要有執行力去不斷提高完善用戶體驗~
3.咖啡續杯這個事情,試試和會員制度綁定呢?比如儲值卡的形式,全店消費都可以有一定的折扣,我覺得這個模式可行。
4.如果讀者和書店經營者之間有著良好的溝通渠道,這絕對是一件非常美好的事情。至少從我個人的角度而言,我與書店讀者之間,收穫的感動一定是大於那些心裡的挫敗和失望的。
5.我不否認書店是在販賣一種情懷,但是我認為能願意到書店來坐下喝一杯咖啡,讀讀書(哪怕不是真讀書)的人,他也是在用自己的行動來證明些什麼,或許,是證明一個城市還有著崇尚知識和文明的希望?(這話說得有點不接地氣,哈哈~)
感謝您提出的這個問題~
另,利益相關,哈爾濱果戈里書店員工。
去咖啡店看書為的什麼?囧叔在書里寫的我很認同,是種情懷,是種表演;按照馬斯洛說的是滿足一下高級需求,而不是真正看書。
書店不提供座位很正常,因為它不是圖書館。雙11噹噹內部員工支援倉庫,去了天津倉,滿滿4個倉庫,幾十萬本書,你溜達一個過道都能找到好幾本想看的,恨不得立刻拿起來看。
撿貨的時候你都能發現和你相同口味的用戶,他買的書你全想看。恨不得立刻坐下就看。
不過這些書,你買回去了,也許你都翻不了幾頁。
所以,用戶去書城不管是有目的還是沒目的,最後都會買一堆之前壓根沒想過的書,「坐著沒看完的」。
書城的本質是售賣商品,消費者的目的是發現精神食糧(和吃飯一樣強的需求),思考角度都不在一條線上,但又得平衡,所以允許你坐下來看,但不能讓你舒服的看。從這個角度來說,去飯店可不可以嘗菜到飽呢?自然也是不能。
你的城市裡一定是沒有一家叫「西西弗」的咖啡書店~
書店提供座位的現在也多起來了,比如深圳的南山書城、覓書店等等,後者不僅有座位,還有小桌子。想更舒服的話,就去書店開的咖啡屋裡。至於續杯,好像很多咖啡店都是不續懷吧。,不然生意沒法做了。另外據親身觀察,在如"覓書店"這樣有座位的書店,顧客最後買書的也不少,可能也是種補償心理吧!真正能把書店當圖書館的人還是少。
那書城不安排座位也是想人們消費。而不是舒服的蹭完整本吧?你想法很好。不過書城方面如果沒有提供租借書籍的話。你去談合作對方弊大於你的實際利啊。。
提供座位你們都直接看完了,誰還買書啊?
來西西弗啊,西西弗有矢量咖啡,只要消費就可以免費拿書進去看,寫作業,打發時間,呆一整天都沒問題
已經有很多這樣的店了啊,書咖
話說帶咖啡廳的書店也是有的說,您在哪個城市?
很多年以前五道口有個光合作用,那是我第一次接觸可以喝咖啡還可以看書的書店,當時超愛~只可惜幾年前關門大吉了。。。畢竟開店的目的是為了賺錢,無論咖啡廳還是書屋,經營不善就容易倒閉。。。
個人認為較發達的地區這種模式的店還是可以很好發展的,比如日本就有很多,台灣也有,中國的大城市也有的呢~
推薦閱讀:
※在無國家政策支持下,獨立書店如何應對顧客「在實體店看書,網購買書」的情況?
※國內有哪些優秀的獨立書店?
※有什麼理由讓你去書店買書而不去亞馬遜等電商網站買書?
※北師大東門的野草書店是一家怎樣的書店?
※北京有哪些優雅的書店式咖啡館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