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樂死是真的安樂嗎?還是做為旁觀者來說是這樣的?
我了解到戊巴比妥鈉為瑞士安樂死機構的主要藥物,也看過相應的紀錄片和報道,其中病人喝下藥物後的死亡過程讓我並未覺得很痛苦,幾分鐘後便沉睡了過去。但我昨天看到底下有的評論說,由於藥物麻痹了呼吸系統,到時會經歷若干時間的「想要呼吸卻無法呼吸」的痛苦之中,還說患者就算痛苦,也無法表現出來,因為面部肌肉被麻痹,所以表面看起來是安樂的樣子。看完評論後我一驚!這是真的嗎?!既然過量服藥後意識都失去了,怎麼會感到痛苦呢?我們作為旁觀者的感覺對嗎?請各位醫學大神解惑。
謝邀,據我所知,戊巴比妥鈉已經淘汰很久了。至於現在用什麼,我不想討論,一是因為我國法律不允許安樂死,二是不想有邪念好事者或者腦殘好奇者效仿。
瀉藥,怎麼說呢,戊巴比妥在臨床上很多年前就淘汰了,它究竟是怎樣一個藥理我不是特別清楚。其實就我科常用的麻醉藥來說,想讓一個人安靜無痛苦的死去,其實很簡單。
我來提供一個不一樣的視角吧。
其實還是個對比問題。
去醫院玩(因為一家人基本都是醫生)的時候,就聽護士姐姐講,說哪哪哪個床那個病人,每天承受劇痛,清醒的時間可能只有一個多小時,一切不能自主,只要從昏迷里解脫,第一件事情就是喊著要去死。
你只看見安樂死一瞬間的劇痛,但是看不見他們面臨的長久,黑暗,沒有希望的痛苦么——而且這些每時每刻襲來的痛苦不一定比世間任何的痛苦輕。
所以,他們為何不安樂呢。
我覺得啊,講道理的話
死刑犯的一槍爆頭才是最安樂的——如果你不知道有個槍瞄準你的話
最近剛做戊巴比妥鈉半數有效量(ED50)的測定實驗。
巴比妥類藥物對中樞神經系統有普遍性抑制作用。其隨著劑量的加大,中樞抑制作用由弱變強,表現為鎮靜、催眠、抗驚厥及抗癲癇、麻醉等作用。10倍催眠量可引起呼吸中樞麻痹而致死。
我們的實驗測定的是小鼠被注射戊巴比妥鈉後是否熟睡,指標為翻正反射的消失(即小鼠睡著後把它肚子朝上,如果沒有深度睡眠,小鼠會有翻正的本能……)。根據情況來看,劑量加大後,小鼠睡得還是很香的……
全昏了……對於安樂死,一般來說,應該會先用安眠藥使人入睡,然後再注射強力麻醉劑使人體的呼吸系統受到抑制,而最終呼吸停止而死亡。並且由於戊巴比妥鈉的催眠作用劑量遠小於呼吸抑製劑量,人在呼吸抑制時幾乎是無意識的,因此這個過程的痛苦不會很大。
我們機能學實驗麻醉兔子用的就是1.5%的戊巴比妥,然而頭幾節課的時候,很容易就直接把兔子麻死了.....
至於兔子痛不痛苦,我不知道...為它默哀
安樂死的人死的時候到底安不安樂沒有人知道,知道的都死了,生死之間有大恐怖,我們都沒有體驗過。但是戊巴比妥鈉作為麻醉劑的效果還是有很多人用過的,應該是不痛苦的,所以配合氯化鉀來用按理也感受不到氯化鉀的痛苦。我覺得痛苦主要還是心理上的恐懼,生理上的痛苦可以根據檢測身體中一些物質的變化來知道,心理上的痛苦缺無法檢測和判斷,只能祝願安樂死的人確實走的安樂
戊巴比妥鈉是很常用的麻醉劑。
但是一般不會單獨使用,都是配合氯化鉀來用的。
靜脈注射戊巴比妥鈉,進入深麻(不需要上呼吸機)
靜脈推送(或者直接心臟注射)氯化鉀,引起心臟驟停。
死的痛苦是10,但是當你的人生給予你的痛苦是100的時候,那怕拿指甲剪一點點剪開喉嚨去死,這個死也是安樂的。
看下BBC拍那個記錄選擇去瑞士安樂死的紀錄片(How To Die:Simon』s Choice)。
我覺得安樂死主要講究來個快的...哪怕疼,你得讓他趕緊一下疼完就掛掉...
偶然又看到了這個問題,我來回答一下吧。
戊巴比妥是第一代安眠藥,後來因為成癮問題不再使用了,安樂死的原理是先服用止嘔吐劑,估計是因為戊巴比妥起效太快所以需要用,現在一般的安眠藥都是加了催吐劑的,所以吃完了什麼效果可想而知。所以千萬不要嘗試。
戊巴比妥安樂死的作用機制是抑制呼吸中樞,人會進入深度睡眠狀態,就好像全麻手術,醫生在你身上動刀你也不會覺得疼的。窒息而且不能表現出來,那是肌松劑,作用於肺就會停止氣體交換,比如琥珀膽鹼,那才是真的憋死。窒息是非常難受的死法。
至於那些評論的,估計不知道是從哪聽來的謠言,或者想要阻止別人有這個念頭吧!想太多了。戊巴比妥正品很難買,多給錢也不一定買的到,國內禁止安樂死,查出來可是要負責任的。
以前給兔子實驗時,第一隻兔子我不知道是不是我注射戊巴比妥時速度過快,還是它本身有耐受問題,雖然給量是嚴格按照要求的量,它還是逐漸呼吸心跳開始變慢,最終在我們全力搶救下還是掛了。。。至少全程它還是安詳的,心跳和呼吸都是逐漸地歸零的,我一直覺得它是最幸福的一隻。後幾隻兔子是順利麻醉進行實驗的,在戊巴比妥麻醉後的過程里開胸並沒有反抗,呼吸也是平緩的。實驗結束後,安樂死,注射過量氯化鉀。就是上面有麻醉師提過的另一種安樂死常用方法,麻醉配合氯化鉀使心臟驟停。然而這種濃度的氯化鉀讓兔子掙扎地差點跳下手術台。可是,更諷刺的是,還死不掉!!!不是一隻兔子沒有成功,好幾隻都沒成功,最後靠夾閉氣管,打空氣針,甚至有的都沒成功靠放血。。。。。。後來自己拉肚子輸液氯化鉀,體會到了這種每一滴進血管都巨疼的感覺。。。而且我那濃度低了去了,所以能想像氯化鉀注射時所帶來的痛苦。
至於戊巴比妥鈉能否完全沒痛苦,我也見過說戊巴比妥高度選擇性不作用於丘腦新皮層通路,所以只對呼吸和循環有抑制作用,並沒有鎮痛作用的說法。但非這個專業的我並不確定這種說法是否準確。
莊子的魚
我覺得這個安樂死,是一種心理的感覺。比如身上插著3萬多根管子,每天各種藥物維持,真正的生不如死。與其說是一個人,不如說是一塊能呼吸的爛肉。這才是遭罪。自己難受,旁人也難受。如果說可以好,忍受一時的痛苦也就罷了,如果說無解,從容面對死亡。總是要死去的,不論多麼的害怕死亡。苟延殘喘,不如來個痛快,於人於己,都是解脫。
當然是痛苦的!
但相比之下,安樂死那一瞬間的痛苦永遠要比半死的長期的痛苦要輕,安樂死對於病人來說是一種解脫罷
痛不痛苦也無所謂,反正死定了
無解。因為現在還沒有一種設備或試驗能把腦袋的想法轉變成文字或某種信號供後人知曉,所以一切的推斷都是想像和直覺,而非是通過科學試驗驗證的,所以都不可靠。個人理解,求破。
之前有個老師推薦過一種死法,就是你想你火山口,直接跳下去,放心,你不可能被燒死,自由降落的時候你都被蒸發了,渣都沒有。
看《深海長眠》,覺得短時間肉體的疼痛和幾十年的心理身體雙重摺磨相比好像不算啥吧……最後Ramon死去時真的鬆了一口氣,替他感到開心,morir para vivir,為生而死。
推薦閱讀:
※精神類藥物的副作用如發胖和反應變慢,這種傷害是可逆的嗎?停葯後可能會恢復嗎?
※為什麼抗藥性多是與西藥有關?
※自學有機化學有什麼好方法?
※如何做好臨床監查員?
※如何看待藥物研發由歐美壟斷的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