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電視劇《虎媽貓爸》中家長忽視兒童心理健康教育的問題?

剛剛陪朋友看了第二集部分:
1.孩子不會刷牙就關在衛生間不許出來。——這難道不是暴力壓制?讓孩子從小意識到必須要屈服於暴力。
2.五歲的小孩,晚上寫字練習到煩也要繼續寫。——這會不會讓孩子從小就厭煩學習?

跟朋友探討幾句,她認為小孩子教育鎮壓沒什麼,還舉例有個家庭父親一直暴力對待自己幾個女兒,打,跪等。但是幾個女兒都考了好大學,讀研……

成績好,是研究生就代表這個人很成功,以後會幸福嗎?

我個人以為:
1.中國現在這種人人往上爬,不管自己個性,愛好,只要成為所謂「成功人士」的現象很有問題。
2. 孩子教育有問題不光是出自學校,更多是出自家庭。當然,家庭問題有源自於父母一直在學校,社會被扭曲。
3.電視劇,電影拍何種題材,為什麼不專業點?古裝劇,抗戰劇這種驢頭不對馬嘴的就不再說了,醫療劇和教育劇可否嚴謹點?譬如說,《虎媽貓爸》這個,完全可以每集片尾從心理學,教育現狀等方面講下這集父母做法的正與誤。以免誤導一些父母——這個方法不錯,下次我孩子不聽話也關洗手間。(幽閉恐懼症怎麼來的?)

總之,我想問的是:中國為什麼忽視心理健康教育問題?

以上,請大家隨意發表看法,指正我或者更深探討。


看到快30集了,本劇由我理解的教育劇成功蛻變為集子女教育、婆媳關係、出軌小三、青春愛情、職場競爭、戰友情懷等一體的全方位年度巨作,噱頭太多,過尤不及。不再更新答案了,原答案保留,為前13集觀感,謝謝點贊的朋友。
分割線—————————————————
跟大多數答主不一樣,我對這部劇的評價是:一流的劇本、二流的導演和演員。
(目前追到13集,後續不排除有顛覆觀感,待看完全部劇集後再行更新)

------寫了很多, 自以為態度很端正,但還是有人覺得寫的酸。沒時間的知乎er可以只看這句話:沒錢沒背景的屌絲不要成天跟身邊的官二代、富二代一樣虛度光陰,他們有資本,你沒有。

一:首先說劇本,這個劇本刻畫的主線是大城市的新移民和大城市坐地戶聯姻後的各種矛盾,題主關注的問題正是各大媒體正在宣傳的看點之一,這和其他看點如子女教育、學區房等等一樣都太流於表面,他們都只是矛盾的表現形式而已、並不是矛盾本身。無矛盾不戲劇,本劇中的矛盾是小城市出身的人與大城市出身的人的兩種不同價值觀的巨大衝突。虎媽貓爸在子女教育的差異正是不同價值觀衝突的表現形式,但電視劇里略帶喜感的橋段有意無意的淡化了這種衝突,讓大家覺得本劇的主題就是子女教育、學區房等等。

劇中趙薇所飾演的虎媽家庭以及佟大為所飾演的貓爸家庭之間對子女教育的態度雖然難以統一,但各自所代表的族群會讓國內的中高產家庭和低資產家庭不約而同的找到共鳴。同時,這也正是很多觀眾認為本劇不真實的原因-------兩個群體各自站在劇中貓爸和虎媽的一方,認為劇中另外一方的表現過於誇張做作。虎媽勝男其實說白了就是一名鳳凰女,經過兩代人艱苦的拼搏來到了大城市,身份已改,作風難改。在一線大城市高速虹吸人才的當代中國,這種現象十分普遍,只是媒體之前關注的很多鳳凰男,事實是鳳凰女和鳳凰男一樣比比皆是。當鳳凰們融入了大城市的人潮人海,深入骨髓的物質卻時時刻刻彰顯了他們與那些生於斯長於斯的一線少年們的不同。

我雖然不是農村出身,但從某種意義上講,我也是一名鳳凰男。成長環境與虎媽也頗為相似:生在並成在一個經濟落後的四線小城市,父母是普通的工人。這裡的生活狀態就是:全城主幹街道只有兩條,晚上八點以後,城裡幾乎都沒有了任何娛樂活動。人們的業餘愛好幾乎都是下班回家做菜看電視。我懷揣了父輩的夢想,奮鬥了20年才在省城裡有了一席之地,但過程中的艱辛、環境的阻力相信是那些京滬穗深土著難以理解的。相反,我的妻子是省城本地人,她的父親是政府公務員,家境小有富足,我們之間的衝突很多都源於我們成長的不同環境所塑造的不同價值觀,這也是我在結婚以後奉勸身邊很多未婚朋友,結婚一定要門當戶對的原因。我們現在有了女兒,如果說劇中的孩子茜茜有公主病,那有點冤枉茜茜了。我的女兒同樣不吃青菜、脾氣極大、對我們的管教第一反應就是說「NO」。我崇尚的是服從教育,起先和劇中的茜茜姥爺一樣,不允許孩子浪費食物,不允許孩子玩過多的遊戲。但是!我的一切嚴苛在我妻子的眼裡化為一句話:「你能不能對你姑娘好點?!」漸漸的,我也妥協了,不那麼嚴苛了,畢竟參與教育的主體是母親,而且你真的會被這個異常不服管教的小傢伙折騰的心灰意冷,還不如將期望和要求降低,那樣自己也會開心點。

不知道各位知友是否有孩子,如果你們同樣也為人父母,就會理解劇中所謂患了「公主病」的茜茜的一些表現,那其實是目前中國大多數家庭里獨生小孩子身上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行為。唯一有區別的就是家長對待這些行為的態度,你如果視為是小孩子的淘氣,那OK,這是一種教育方法;你如果視為必須消滅在萌芽的萬惡之源,那同樣也OK,只不過是另外一種嚴苛的教育。

我和妻子對於孩子教育的衝突和劇中趙薇和佟大為的衝突一模一樣:我希望孩子有成功的人生,而妻子希望孩子有快樂的人生----Why?因為我們成長環境的巨大差異。虎媽成長於一個小城市,她的父母與中國千千萬萬個小地方的父母一樣,雖然自己拿著微薄的薪水、省吃儉用的生活,但對子女的教育卻常常大手筆,他們將自己畢生未完成的心愿寄託給孩子,希望孩子們能過上更好的人生,不要讓孩子們再重複父輩們的軌跡——一輩子窩在一個巴掌大的地方過著交通靠走、吃飯靠吼、娛樂靠手的生活。這類父母通常奉行的都是憂患教育,而當他們的鳳凰兒女們艱苦的奮鬥了20年,並終於得到了和大城市的精英們一起喝咖啡的機會後,那種與生俱來的不安全感和憂患意識卻難以物喜,這些鳳凰們常常下意識的將自己的成長經歷投射到了對下一代的教育中。而另一派如貓爸,從小出生於大城市,家境殷實或至少中產,其共同特點就是成功相對容易,而且有本地的各種關係作為支撐。當千千萬萬的小城市小居民想的是如何通過努力能進京進滬時,他們所想的是已經是如何在本地立足了。這些群體的憂患意識常常缺失,或者可以說他們其實不需要這種憂患意識,這導致了他們對孩子的期望反而低很多。

說個我大學本科時候的事兒,我的大學是落後省份的211,985,也算是全國知名,專業是本碩連讀,換句話說,考上了我們專業就是等於直接考了研究生!這專業在我等屌絲眼裡是何等的光鮮靚麗,但在一線城市的少年眼中呢?我們專業當年在上海錄取了兩個學生,結果報道時沒有一個人來校就讀!北京確實是招來學生了,但那可憐的分數在我等眼中真是慘不忍睹啊!當然,北京的同學在畢業之後也豪無意外的回到了家鄉首都並找到了很好的工作。換句話說,我等四線屌絲以跳進三線省會城市為榮耀,而那些一線學子以跳出一線城市為憂患!這些對比都是真實、鮮明、有趣的。

反觀我自己的婚姻,我就是當地重點小學、重點初中、甚至是重點高中里的重點班一路走來的,多年的奮鬥才換來了省城的一個落腳之地,我妻子則是高考有保送,工作有老爸安排,真正的衣食不愁、前途無憂。跟妻子相比,我的少年人生真實充滿了對前途的擔憂和學習的巨大的壓力。我倆的價值觀也正如劇中的虎媽和貓爸,我希望孩子有成功的人生,妻子希望孩子有快樂的人生。這其實都是價值觀不同造成的對子女教育態度的巨大差異。因此,這兩類不同的收視群體,一方會覺得趙薇飾演的勝男做作,另一方則會覺得佟大為飾演的貓爸慣壞了孩子、讓茜茜得了公主病。結果就是這兩個陣壘的觀眾都會覺得這個編劇並不靠譜,如同劇中的虎媽和貓爸一樣互不理解。在我看來,正因為我本身經歷了這種種衝突,才能體驗到編劇的用心良苦和對人物刻畫的入木三分。

為了讓子女上重點校能貸款買幾百萬的房子、甚至是推遲一年讓茜茜上學,橋段在某些人眼裡看似誇張,但我身邊能做出這種行為的人比比皆是。中國人所苦惱的教育和醫療問題,往往發生在粥少和尚多的地域,其根源無非就是資源分配的極度不平衡和政府主導的教育醫療壟斷。大的蛋糕總是越來越大,小的餅乾越來越小,但可惜再大的蛋糕也滿足不了全部人的需求。如果政府坐視這種壟斷不管,中國的的痛苦必將持續,而首當其衝遭受這種痛苦的就是小市民、小中產。

二:其次說導演,平時很少看國內電視劇,一年也看不上一兩部,純屬意淫及瞎說。私以為一部本可以反映當今社會深層次矛盾的劇本,被導演愣生生的拍成了喜劇,或許有出於商業利益的考量,但一些喜劇元素添加的相當的不合時宜,本來應該哭的地方,還沒等哭出來,鏡頭一轉就變成無厘頭了,導致很多的點都拍的不夠深入,更不用說那些讓人如梗在喉的植入廣告了。

三:最後說演員:我覺得找趙薇這種身價數億的人演這種鳳凰女,實在是難以讓其感同身受,除了增加票房,沒有更好的理由了。尤其是在虎媽得知買了學區房後仍然上不了重點校、去中介砸場子那一段,趙薇演的實在太過於浮誇,哭的毫不動容,只有潑婦之感。我是深深相信,一個肯為孩子上學貸款幾百萬買學區房的母親,當發現一切有如竹籃打水之時,任何歇斯底里的行為都不為過。如果讓我推薦個心目中的虎媽,我會覺得閆妮更適合這個劇,有輕喜劇的天賦,有鳳凰女的氣質,也更接地氣。佟大為的表演可圈可點,媒體所說的暖男我不是很認同,但確實刻畫了一個沒有太多為人父經驗的爸爸。

我會繼續關注此劇,儘管本劇被拍成了喜劇,但我實在是太理解劇中虎媽的感受,一個大男人在電腦前竟然哽咽了數次,這也是我來回答這個問題的原因。這並不是一部探討子女教育方法的都市劇,觀眾們也很難會在劇中找到答案。追求成功的教育和追求快樂的教育在國內實在難以評價,屬於完全不同的兩大陣營,孰優孰劣很難講。因為在現如今的中國,一種教育方法的適用性是因人而異、因家庭而異的。對於廣大的小市民,除了將子女逼成變成一個學習機器,還有更好的方法能改變他們後代命運么?而那些權貴家庭,他們的孩子從小就可以接受到優質的教育,甚至在學前階段就被送到國外解放天性、學習語言,工作也可以由父母來安排。既然有這種得天獨厚的優勢,權貴們有什麼必要讓自己的孩子從小就那麼累呢?所以,在看待子女教育這個問題上,先考量下自己是什麼層面的父母以及將來能給孩子帶來多大的幫助。成熟的人應該是積極的,但同時也是需要認清現實的,人生就是接力跑,當你接棒之時,或領先或落後別人,走的路自然不一樣。

至於題主所說心理健康與否的認知,我不以為然。我只說我的幾個觀點:一、教育方法沒有好與不好,只有適合不適合;二、深刻、長效的教育是一把鑰匙,受教者的主觀能動性是成長的源動力;三、教育就是一場可以衡量的投資。投資的成本除了時間以外,同樣重要的還有金錢,有錢送孩子去國際學校,沒錢只能跟著中國人學ABC,你覺得哪種投資更容易得到回報?
(感謝閱讀)


我是考前看書壓力大看了下這個電視,結果看完之後直接壓力山大了。感覺整個人都被劇裡面帶焦躁了。趙薇在裡面的行為完全可以用「變態」來形容,也是一種很自私的表現。難道一個五歲的孩子不是應該簡單快樂對這個世界充滿好奇的嘛?趙薇把自己的壓力強加在了女兒身上,認為只有把她從小武裝起來,她以後才會堅不可摧。這可能嗎?可能在那之前孩子和家人都已經被她折磨瘋了。趙薇的行為其實就是大部分中國父母現狀的再現,只不過強化了些。作為我個人的角度來看趙薇在劇裡面的做法,我是極其不贊同的。披頭士 的主唱在很小的時候老師問他們長大後想成為一個什麼樣的人,他說:我想成為一個幸福的人。老師說:孩子,你沒聽懂我的問題。他說;不,是你沒聽懂我的答案。現在社會大家都急於求成,追求「成功」,以為成功就代表一切。我不贊同,成為一個幸福的人比成為一個成功的人更難。跑偏了,趙薇覺得她當初就是這麼被養大的,所以覺得自己的女兒同樣可以,這是很主觀很強制的想法。所以最後把一個好好的家給弄的不成樣子,老公孩子都離自己遠去(雖然最後又和好了,不過也是因為她改變了)。其實也可以看出職場壓力有多大,心理健康輔導有多重要,我們國家學校雖然都設了心理醫生這個崗位,不過真正起到的作用不大,因為大家都覺得需要心理治療的都是有點不正常的,這是普遍存在的一個偏見。所以,中國的心理教育路還長著,需要大家的共同努力。bala了一大堆,只是個人感想


上面罵編劇的多數應該沒有孩子吧!


在法國很難看到勵志成功學的書,每個人都活得自我個性。當然也伴隨著他們的慵懶貪玩不負責的惡習。中國人大多認真負責擅長計算,但是個性就少了很多。從小就在埋著頭向前沖,都沒有停下來看一看自己本身,聽聽自己的心聲。我真正想要什麼?我怎樣才能快樂?我想以後幹什麼職業?想那麼多幹嘛,先考第一名再說!有點可悲,有點可笑。我們太匆忙地去跟別人比,已經不在乎自己真正的想法,不在意自己的思考評判。等有一天忽然停下腳步,發現自己的心意已經無跡可尋。

我覺得這個劇太真實了,看著又淚目又心酸的。一方面,爺爺奶奶爸爸過度寵愛孩子,放任不管,五歲已經出落為刁鑽蠻橫的熊孩子公主病。你想想張無忌小時候碰到的那個朱九真,那樣的蛇蠍心腸,真讓人不寒而慄;
另一方面,當媽的為了孩子的教育簡直是拼盡全力。你說她,瘋、痴、狂,可她的執著還是一次次把婆家和丈夫打動了,因為,她是打心底地為孩子的未來著想。她說,一直以來都努力給孩子最好的,為什麼要在教育上妥協啊。至於學習計劃不能順利執行的各種矛盾,一部分原因是婆家和丈夫不配合。一個家一定要有一個人說了算,另外一個人可以發揮調劑緩和,但不能對著干。不然孩子就會被懶惰本能驅使,親小人,遠賢臣。
關於畢大千,茜茜姥爺,我覺得他的人物形象塑造太成功了。現實生活中,一個嚴厲教學的家長就是這樣的。虎媽的爸爸,當然是比虎媽更恐怖了。可是他為了什麼啊,誰不知道嘻嘻哈哈,誰不知道你好我好大家好,誰不知道兩手一背萬事輕鬆?
可是回頭孩子追趕不上別人,被人看不起,在社會上無法立足,到時候再回來責問家長,當初為什麼沒給我上最好的學校,為什麼沒有對我更加嚴厲一點,他們難道要滿頭銀髮無奈心酸地笑笑?
畢大千,他吃過「不甘心」的苦啊。明明想讀書,卻讀不上。明明滿身是勁,想改變命運,卻無力回天。所以他想讓自己的兒孫不要重蹈覆轍。希望他們好啊。
嚴格一定是件好事,小時候嚴格管教,長大了,等孩子接受了高等教育,在好的平台認識了更多的人,再讓他去自由的天空打拚吧。等他們長大成人,一定會感激父母當年的嚴厲。
很多人說,高考不公平。不能衡量全面發展。但是對於三四線城市的孩子,對於家庭清貧的孩子已經是能接觸到的少數公平了好嗎。努力進入重點學校,努力獲取好名次,嚴格要求自己,才能去到更好的平台,看到更加廣闊的世界啊。
另,中國這個大環境競爭太激烈了,壓力太大了。這種變態的教育管教方式也是無奈之舉。誰不疼孩子啊,誰看到孩子不開心不跟著難過啊。可是為了孩子以後能有更多選擇,只好狠心做壞人。

看這部劇都有點要嚇哭了,這教育機制簡直是吃人的怪獸啊。價值觀也有嚴重問題,孩子的未來很重要,但有了孩子就沒自己的生活了,這也太悲哀了。
自身的努力和家庭教育的嚴格是對的,但方向到底對不對,怎樣避免盲目爭強好勝,就需要家人老師好好去引導,整個社會好好去反思了。

比如,培養學習機器的一些潛在消極影響有:
1、交際障礙。內向,和陌生人交談不自如。
2、信心缺失。總是誇張化困難,看不清自己的能力。
3、理想主義。我一定要爭第一,我先去最好的地方再說。容易虛榮浮誇,忽略自己的想法和實際能力,也不去分析方案可行性。

希望有一天,教育機制能得到改革,社會價值觀能得到改善。因為對於一個五歲孩子真正重要的,其實不是加減乘除,也不是唐詩宋詞,琴棋書畫,而是,她會尊重體諒他人,禮貌寬容待人,懂得分享合作,懂得如何讓自己快樂,讓周圍人快樂,懂得跌倒了自己爬起來…這些才是讓她們受益終身的法寶。


以前是擔心動畫片教壞小朋友,現在居然開始擔心電視劇教壞家長了
真真是細思恐極


在三觀健全的情況下,每個人都會有自己的教育觀,並分成了個大陣營,如以虎媽,茜茜她姥爺,狼爸為代表的要對孩子從小進行嚴格管教的望子成龍派,有以貓爸為代表的注重孩子的快樂成長的陪伴型家長派,還有以茜茜他奶奶-_-||要把孩子培養成公主的一派,光是這電視劇裡頭就有無數派別,可謂是百家爭鳴。
教育觀其實並沒有優劣之分,它只是家長的一種選擇。大多的家長的有意識無意識的教育都是為了孩子,都是出於愛,只是在方法和形式上不同。不能簡單地按照你的觀念來評判別人的教育觀。
個人覺得,對孩子的教育,因材施教才是最重要的。每個孩子有自己的特點,你需要去挖掘,並發揚它,讓孩子成為自己想要成為的人。
還記得這一季(第八季)生活大爆炸有一集是謝耳朵和萊納德的麻麻都來他們同居(←_←科科)的地方,自然,兩個性格完全不同的孩子是兩種完全不一樣的教育方法的產物。
謝耳朵的媽媽是信奉天主教的普通家庭主婦,對科學不是十分了解。她給了謝耳朵無條件的愛與支持,也造就了謝耳朵十分有主見的leader型性格,就是什麼事兒別人都會聽他的意見,因為你聽他說話的自信樣兒,就完全不會覺得他說的沒有道理(一本正經的胡說八道。。。),他的話具有強大的說服能力。
而萊納德的媽媽是一位高學歷的女強人,在教育萊納德的時候,把母愛作為一種獎勵,當萊納德贏得母親認可,才會得到母愛,有點像虎媽。強勢的母親造就的萊納德的性格是服從型的,在謝耳朵提出一些宏觀建議的時候,他一般是負責說,恩,你說的好有道理,我們就這麼做吧!
這就是不同的教育產生的結果,但你要說,謝耳朵和萊納德哪個更成功或者更幸福,兩者都是一個單位的天才型科研人員,他們雖然性格迥異但卻能互相包容,

先睡了。。太晚了


這是一部電視劇,至於裡面虎媽做法的對或錯,觀眾看完自有自己的評說,不能你覺得是不對的,就是不對,更不可能想你說的似的在片尾腦殘似的加個什麼心理評述,這是電視劇,不是科教片,還是那句話,誰給你的權利代表大家,你只能代表你,對於一部電視劇,只做陳述,不做教化,看來心裡有問題的是你,當然是我認為。


看了幾集,不太真實的感覺!畢勝男作為職場精英,完全沒有自己的育兒理念,盲目跟風,人云亦云,為了第一小學,使出的種種手段諸如換房、陪酒、延遲上學都過於誇張,也許是編劇追求電視效果吧,但真的很脫離生活,片面宣傳負能量!畢勝男兩口子也算是接受過高等教育的,畢父曾經的嚴酷管教難道沒有給畢勝男帶來心靈陰影,讓她在自我成長後好好反省如何對待自己的女兒?在為人父母方面,畢勝男好像完全沒有自己的思想,前五年就放手給老人,然後突然要收回管理權,其表現也就是必須要送女兒上第一小學,估計成功後也就什麼都不管了!劇情太單一,沒有生活的瑣碎細節,魔怔似的就上學問題而推進劇情,枯燥乏味!題材不錯,都請出趙薇這麼大亮點了,但情節欠佳,面對90後職場對手一而再再而三的挑戰,畢勝男也只是忍辱負重,沒有虎媽的氣勢啊,讓人失望!

我所理解的虎媽,應該是職場女性,在事業上遊刃有餘,在家庭中也大權在握說一不二,最重要的是有自己信奉的教育觀,並堅持推行,對子女的教育態度明確,嚴格,甚至嚴苛!生活永遠比電視劇複雜,但電視劇超越不了生活,也就只有肥皂泡般的意義了!

至於劇中畢勝男的教育方法,不敢苟同,畢勝男的做法也過於偏激,流於大眾化,教育是愛的表達,編劇應該多看看一些教育書籍,加深劇情的思想性,藝術性才能打動觀眾,使觀眾有所收益!

電視劇真的有必要那麼誇張嗎?
極品虎媽因為茜茜終於上了第一小學痛哭流涕,還想以此回擊壯壯媽,真實地暴露出畢勝男的心態,以兒女為借口想要打敗全世界,洗刷她從小地方奮鬥到大城市的自卑,化解她沒有安全感的焦慮,必須將自己的「成功」延續到女兒身上!真相很殘酷,育兒之路始終跑偏,為女兒不惜犧牲事業,丟棄自我,為女兒不惜賄賂小朋友,交換友情,終於茜茜上小學了,焦點轉移到夫妻感情受到前女友的影響,毫無新意的劇情啊,一邊追,一邊吐槽,幸而,我不是虎媽,只是理智善存而已!

看著一群家長對善良單純的小趙老師群起而攻之,我感到一顆立志獻身教育事業的心靈就此破碎了!家長們難道不能寬容一點,給這個剛步入職場的女孩成長的機會?是,或許家長沒有責任和義務賭上孩子的前程去培養一名優秀的老師,但是,如果都抱著這樣的心態,那好老師也後繼無人了!

說到這裡,我想起我們高中的班主任,數學老師,非師範大學畢業後就接手我們,當時考進重點中學的我對此很失望,別班都是有經驗的老師,而我卻要面對年輕的新人!後來事實證明老師很努力,義務補課是家常便飯,即使學霸不屑參加,他也一如既往,後來,兩個文科班的數學成績都還不錯,而如今十多年過去了,人家已是高級教師,炙手可熱,很多學生已經叫不出名字,但他還記得他第一屆帶過的這班學生!

生活永遠比電視劇複雜,當看到教育學家唐林琳浮出水面,當聽到她朗誦紀伯倫的《孩子》,我終於鬆了一口氣,電視劇在歷經各種誇張的戲劇衝突後終於開始正面引導觀眾了!我所認同的理念也若隱若現,比如夫妻關係大於親子關係,呵呵,從一個意義上來說,劇情終於柳暗花明了!值得繼續追下去!

追到現在,可以說畢勝男在慢慢地成長和清醒,劇情也多了些可圈可點之處,印象有所改觀,題主的問題應該也得到解答:心理學方面的內容不是沒有,而是編劇都放到了後面!經歷曲折的探索,最終找到適合自己的為人父母之路,並不斷實踐和探索下去!


我覺得這劇唯一的缺點就是拍晚了。

如果在當初90年代的一股高考中考勵志家長劇風潮中扇一巴掌的話,或許能引起社會反思和教育反彈;

但是現在,社會制度已經這樣了,並且在現在的中國,這一套教育制度雖然失敗但是畢竟是最實用最相對公平的。

當大家都把這一切當作理所當然的時候,這種劇出來也就是看個樂呵,沒什麼意義了


本來心情好好的,看完就特別焦慮,天天吵吵吵,做事極端~煩死了~


個人觀點
電視劇畢竟是電視劇 是茶餘飯後一家人的消遣 能逗樂能放鬆最好 能引起人們思考也無可厚非 但是沒必要深究沒必要當作學習教育片來看

目前追了15集 一般吃過飯散個步就回來看 看得時候也會想 以後不能讓我媽帶孩子啊 買房子之前就要考慮到以後孩子上學的問題啊 女人要注意保養啊不能在老公前女友面前丟面子啊等等

但是看完了 電視一關 也不過是個消遣


電視劇矛盾點太低級

媽媽什麼事都不幹了全為孩子服務。。。
爸爸什麼事都順著孩子。。。。
爺爺奶奶想孩子。。。。。

然後把每件事都發揮到極端。
沒有代入感,生活中你見不到小孩出去玩了會,就逼著學校領導換班主任的。

一流演員,九流劇本。


在中國 ,有一句話 比 任何教育方式 都好使。
」我是你老子,你就得聽我的「。
」我管我們家孩子,關你什麼事 「。

我想 題主主要還是想討論教育問題,什麼樣的教育才是適合孩子的。
在題主看來 ,虎媽那樣的方式 是 錯誤的,是傷害孩子的。
我也是這麼認為的,孩子還那麼小,虎媽的很多做法 確實是在傷害孩子 幼小天真的心靈。最甚莫過於 為了逼迫 茜茜小朋友就範,虎媽把貓爸打 的吱哇亂叫!!!

大人們 為了達到自己的目的,全然不顧小孩的感受。
孩子也是人呢 ,也有自己的思想 自己的情感,也是個獨立的個體,將來也會長成像我們一樣的大人。

「孩子還小,他懂什麼!」
孩子懂的可多了,甚至有時候 孩子是 成人的老師 。不管你信不信。我是信的。

題主 提出 心理健康 為啥被忽視。
在中國,在我看來,心裡健康 還是個小眾的 詞,雖然 已經有相當一部分的人 開始 重視 這個問題,但是 ,你試試 跟 你的朋友 談談&<心理健康 、看心理醫生&> 這類的話題 ,你就會發現 ,大家只知道其表面的意思 ,實際 是個啥東西 全是猜測想像,更別提 向叔叔阿姨大爺大媽 說這樣的話題,他們說不定會回一句「啥,你說誰 精神有問題?誰有病?」。

在從電視劇 方面 說一說。
電視劇 嘛,又不是 科普劇。看的就是個 戲劇衝突,誰對誰錯 有爭議有討論 才是 賣點啊。

題主所說「完全可以每集片尾從心理學,教育現狀等方面講下這集父母做法的正與誤。」
要知道,現在有多少 教育學心理學的專家,又有多少所謂的教育專家,有多少教孩子的理論,這其中 還不乏很多有衝突的地方。
誰對 ?誰錯 ? 誰說了算?
教育界 估計 還 存在著 爭論呢 。你讓 一個電視劇 去分析 正與誤,做不到啊。

這電視劇 ,我剛開始 看 就在想 ,這主題 不好定啊 ,說啥教育方式 對 都會有一大堆 不同意見等著呢。

一千個人 有一千種教育方法,一千個孩子 有一千種 不同的特質。不能同一而論。
不過 ,在 大方向上 應該都是一致的 。
孩子 是個人 ,一個獨立的個體,應該受到尊重。

唐琳 說的沒錯。是 尊重。

還有 好多話說。慢慢來吧。

記得看過 一篇文章。《》


反應了現在一定程度的教育問題,雖有不少誇張,但很多問題確實是存在的。

教育資源本來就分配不均,尤其是在一線城市,好資源都被瘋搶著。

學區房、教育的高度一致性、快樂學習還是填鴨式的學習、外國專家教育理念、本土教育觀念、隔代帶孩子,對孩子的教育問題

有了孩子,媽媽的焦點基本都在孩子身上,除了工作就是回家監督孩子學習、負責孩子的吃、而忽視了老公的多數感受,同時自己也開始不打扮不捯飭了,從而給了小三機會

所以,在要孩子前,就應該想想孩子的教育到底誰抓,其實,教育的一致性真的很有必要。要不然現在這個社會,孩子成熟太早,知道的事情太多了,能清楚地知道「討好」哪個能讓自己的日子更輕鬆些吧。所以,要保持一致性。然後媽媽們,也要明白,外面年輕貌美的姑娘那麼多,你老公每天在外都見著美人,回家就看見你一生隨意的裝扮且不化妝也不收拾自己了,又加上可能你還得跟他巴拉巴拉孩子這裡做得不好那裡成績又下降了,或者你媽這點不對你爸又說了啥。你覺得,你老公對你會是怎樣的心情、怎樣的態度?嗯,誇張了丟丟。。但就像戀愛中的關係一樣,女生不能因為有了男朋友就開始不收拾自己,這樣會讓自己面臨一些危機。何況捯飭下自己,自己心情美,看的人心情也會很好呀。

再就是隔代帶孩子:老人可以幫忙帶孩子,但教育的問題最好不插手;爸媽要統一戰線,不能當著孩子面吵架有分歧。

就這些吧,雖然我還沒有結婚更沒有孩子。僅代表個人觀點。非喜勿噴。


五歲明顯已經公主病,好好說不聽,長大以後無法無天,蠻不講理,不懂生活常識也是好的嗎?

半夜起來讓寫作業是有病態,但是這是一部分家長的日常狀態。電視劇里每個人都有缺點。畢勝男明顯點了你就看不到其他人了嗎?

這部戲主要就是前期看矛盾,中期矛盾高潮,後期解決矛盾的啊。

難道畢勝男瑪麗蘇的開心教育小孩大家就看的下去嗎?看點在哪裡?現在怎麼還都願意看怎麼會有主角一直都對的電視劇呢?

這是反應當下的各種教育問題,又不是教育指南。


用基督教的觀念來看,這種屬於「苦毒」,明明心裡很愛孩子,說出來的話卻是批評、論斷、詛咒和辱罵。
這種人應該也不能正確愛自己,所以他們就用錯誤的方式愛孩子。


看了大家的回答真讓我覺得有些人有點不食肉糜的味道了。
並不是說孩子的天性被壓制,自由被剝奪,生活沒有了快樂是一件很殘酷的事情,對我來說或者說對有些從小城市甚至農村來的孩子來說,想安安穩穩的在大城市待下去,自己這一輩的付出只能是一個開始,還需要下代甚至下下代不停的努力才勉強能行。中國的階級因為高考這個神器仍然沒有停止流動,但是中層通往高層的天花板已經快要隔了,居安思危,難道就不怕低層往中層的道路再被堵住嗎?
真到了那個時候就沒有你努力就可以怎樣怎樣了,而是你再努力也不能怎樣怎樣了。
說實話想起這個就讓我不寒而慄。沒有大城市的人脈,沒有父母甚至祖父母這一代攢下的物質資本,自己還要學別人做開放式教育,別鬧了。


個人認為趙薇的做法沒錯~很多人說她對孩子嚴格~別忘了她們的家境也只是一般富裕~你應該不知道很多億萬富翁對孩子的管教比茜茜嚴厲很多~因為他們太明白~這個世界有多現實~


此劇是帶有中國特色的家庭鬧劇,此種家庭模式下,心理不適的其實不僅僅是孩子。

1.關於教養子女的責任問題
當前形勢下,很多家庭像虎媽貓爸那樣將孩子學齡前的養育責任交給上一代,自己完成了生育「任務」之後,立馬投身工作當中,一般母親是修完產假就把孩子託付出去,父親甚至有僅僅完成播種任務就開始缺席的。
一方面,嬰兒從母親體內到體外,哺乳期再到斷奶,坐,爬,走,每一個階段都應該由父母,尤其是母親來完成主要養育責任,而當下情況導致了嬰兒過早與父母分離,直接轉入祖父母或外祖父母懷抱,本身就是違背自然規律的,子女的心理不適此時即始。
另一方面,由於新父母在育兒當中參與度太低,少了身體與心理上的雙重磨練,此時還不能完全勝任父母這個角色,心理上自然達不到當父母的成熟度。
從劇中的體現來看就是,茜茜自小主要由爺爺奶奶養育,因此反而不適應自己親媽的教養方式。虎媽貓爸自己還是孩子,卻要為孩子做決定,於是出現了虎媽在電話里向父親求建議,而貓爸從不表態,直接由母親代言。甚至出現了茜茜奶奶直接跟虎媽爭決定權的劇情,而不是正常的夫妻商量子女教育問題,長輩站在背後給出建議。
簡而言之就是,養育子女的責任本該是父母的,在此劇中卻成了爺爺奶奶的責任,因此出現了爺爺奶奶養育出的「不適應父母的小公主」,「自己還是孩子的不成熟父母」「沒有正視子女獨立長大仍然控制成年子女的祖父母外祖父母」,這三代人的心理沒有一個與真實應有的身份匹配,因此鬧劇上演,每個人心理都會受傷。

2.關於傳統
虎媽讓茜茜晚一年上學時,茜茜奶奶甩出存摺讓虎媽做主;茜茜姥爺去茜茜爺爺家拜訪探討茜茜的教育問題時,茜茜爺爺跟茜茜姥爺說茜茜是他們家後代應該由他們家做主;茜茜姥爺給茜茜用貓糧盛具吃飯後茜茜奶奶跟虎媽說茜茜姥爺去他們家胡來,這一切都體現了中國的傳統,也就是虎媽嫁給貓爸,就是貓爸家的人,生的孩子是貓爸家後代,而虎媽父母和貓爸父母不是同等地位的長輩。
虎媽本來是事業獨立和貓爸自由戀愛的新時代女性,一秒鐘變成了古代媳婦,這也正是現實生活中婆媳大戰的主要原因,婚後小家庭和大家庭交織不清,婆婆和媳婦同爭女主人的地位,一個家顯然只有一個女主人。
此種情況下,如果多個人對孩子教育方式不統一,孩子會以傳統長幼尊卑順序來處理長輩的教誨,聽家裡最「大」那個人的話,對其餘人採取不信任,不聽從,甚至不尊重或者欺騙的手段來逃避教誨。這種專制的教育方式對孩子是非常不利的。

3.關於兩種教育方式的碰撞
前面已經有人很詳細介紹了虎媽貓爸教育觀念截然不同的原因,從功利角度來看,無論虎媽還是貓爸,在大城市都算是優秀的一份子,這也是兩家人都堅持自己方式的理由。同樣的,雙方也都會批判對方教育方式所帶來的弊端,諸如嚴厲教育帶來的不快樂,不尊重,輕鬆教育帶來的不夠好的成績,兩家犯的錯誤就是都在用自己的長處比對方的短處,爭論完全不在一個點上。
我們都知道幸福來源於滿足感,而這個滿足感是一種非常主觀的感受,滿足感來源於什麼,卻在於教育培養。
蘿蔔白菜各有所愛的道理人人都懂,可是當用蘿蔔和熊掌相比的時候,顯然會有人認為愛蘿蔔的不如愛熊掌的人有出息,甚至會認為從蘿蔔熊掌當中選擇蘿蔔是可恥的,這就是我們時下的外部評判標準,是帶有功利性的,甚至夾雜著榮辱觀。茜茜認為收垃圾這種工作是不好好學習帶來的惡性結果,這便是教育的結果。
由此可見,無論是哪一種教育方式,只要是前後統一的,都不會帶來不適感。茜茜之所以出現一系列問題,是因為先由奶奶爺爺嬌生慣養帶,而後轉手給姥爺嚴格管教,再轉到虎媽升級版嚴格管教,經歷了三種教育方式,其中還有兩種較為極端的方式,對於懵懂的孩子,顯然適應不了這種切換。吃慣了奶奶做的雞腿,就很難愛上虎媽做的青菜。

4.關於題主的問題(東拉西扯了一堆終於想談談正題了)
心理出現問題是不容易被察覺的,甚至他本人都不一定能察覺,多數人會把某些心理不適感歸於性格所致,或者歸於某種一時的情緒。
題主朋友提到的那些孩子以後考上了好的大學,有好的工作,事業,等等,這些是顯而易見的。然而這種客觀上的有利收穫,並不能證明心理曾經受過傷害。也許有的心靈創傷在成長過程中慢慢癒合,也許有的創傷至今還對生活有著不利影響,這都是我們肉眼看不到的。很多成年人的心理障礙都來源於童年的經歷。我們生活當中有很多所謂的成功人士,各個領域的精英們,他們不快樂,患上心理疾病,甚至自殺,這就是物質收穫和心理舒適度不匹配的最常見例子。
嚴厲的教育方式帶來肉眼可見的收穫,但是不可見的心理創傷往往也是伴隨其中的,只不過被很多人忽略了。也許是磨滅了某種特長,也許抑制了某種可貴的天性,也許是成年以後恐懼處理親密關係……

————————


1.中國現在這種人人往上爬,不管自己個性,愛好,只要成為所謂「成功人士」的現象很有問題。


劇中茜茜姥爺說得很精闢,個性愛好是第三產業,當第一第二產業發展好了才有財力精力去顧及。
「成功人士」是一種客觀衡量一個人的標準,古今中外都有此衡量依據。

2. 孩子教育有問題不光是出自學校,更多是出自家庭。當然,家庭問題有源自於父母一直在學校,社會被扭曲。

當今社會已經不再是以前那種口口相傳的教育方式了,傳媒發達,各種知識信息已經開源化,家庭教育中的小失誤已經可以在成長過程中隨著各種學習與信息資源的接收被逐步修正,舉個最極端的例子就是最近的成都被打女司機,一直橫行霸道隨意胡來,並且父母嬌縱她,當那麼多網民覺得她有錯的時候,她父親仍然堅持自己女兒沒錯,可是該女子付出了代價,那麼多網民給她上了一課,也許可以稍微修正一下她家庭教育中的失誤。

3.電視劇,電影拍何種題材,為什麼不專業點?古裝劇,抗戰劇這種驢頭不對馬嘴的就不再說了,醫療劇和教育劇可否嚴謹點?譬如說,《虎媽貓爸》這個,完全可以每集片尾從心理學,教育現狀等方面講下這集父母做法的正與誤。以免誤導一些父母——這個方法不錯,下次我孩子不聽話也關洗手間。(幽閉恐懼症怎麼來的?)

如果有父母蠢到電視劇都能給他們洗腦去模仿,那電視劇三觀再正也白搭,因為他們接收信息的途徑太多樣化了,我們可以避免主流電視劇里出現不嚴謹,也避免不了那種父母身邊的各種他們認為可以信賴的人言傳身教。說到底,父母怎麼教育孩子不是一部電視劇可以左右的,也許電視劇可以帶來一些討論與反思,但是多數人還是只願意接受電視劇里映射出來的自己。

還想談談虎媽貓爸的夫妻關係,但是貓爸在這劇中太沒有存在感了,我看到13集仍然覺得虎媽除了和貓爸的肉體在一起之外,其餘都是嫁給了婆婆,等待狗血劇情的發展再來補充答案。


看大家的回答基本上都是在噴,就我一個人覺得這部劇在這種雷劇盛行的時代算是一部良心之作么?
趙薇的人生經歷其實也挺符合劇中勝男的經歷,趙薇也是從小地方出來然後慢慢爬到如今的地位的吧。
劇情可以說誇張,但個人覺得在現在的中國這不算是個例,現實生活中更誇張的也還存在吧。
一部電視劇能夠在社會上產生各種共鳴和討論,並且是以現實問題為基礎,這就是這部劇的成功之處。


推薦閱讀:

真的有人會在犯罪時發自內心地快樂嗎?
如何從幼年的家庭暴力陰影中恢復?
為什麼家暴傷害致死(董珊珊)和被家暴殺夫(李彥)判決差異如此之大?
我的脾氣很暴躁,我該怎麼改善?
因為什麼你才會打架?

TAG:教育 | 電視劇 | 心理健康 | 父母 | 暴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