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小說、劇本中塑造人物形象?

所謂「鮮明、生動、有層次感」的角色是如何塑造的?


人物塑造,是劇作的靈魂。

過去兩個月,我埋頭修改電影劇本。目標只有一個:讓人物生動、真實、可愛。

以下是我在黑暗中摸索的13條私人筆記。不是師傅傳授,也未經市場檢驗。所以很可、能、是、錯、的!

不要相信哥,哥只是個菜鳥。

1.
【你怎麼看待你的角色】

這是一個首先需要想清楚的問題。

你喜歡TA的什麼?觀眾看到了嗎?

你討厭他的什麼?觀眾看到了嗎?

你想抱著什麼態度來描述他?目前劇本,是這麼寫的嗎?

更直接一點,赤裸裸地問自己:你有真情實感嗎?你有把自己代入到人物的內心嗎?你愛TA嗎?你有被感動嗎?

這個問題若不想好,十之八九會寫偏,會犯文末提到的那個致命錯誤,把角色不當人看。

2.
【逐步了解人物】

深入劇作的過程,就是和角色培養感情,逐步了解TA的過程。一點點揭開TA的生活,並一點點理解TA的心理。

以我這次寫的角色為例(有原型)——

起初,我是聽聞了他的奇聞異事,被他的無所不能深深震撼。然後我開始好奇,他到底是一個怎樣的人?

當我打聽到他既有錢,又年輕,卻一直恪守單身,我很疑惑,他明明可以過另一種常規意義上瀟洒的生活,為什麼不呢?

然後我和他聊天,逐漸理解了他的世界觀和思考方式,同時也感知到他內心的障礙所在。

我開始矛盾:一方面覺得他自得其樂,其實挺好的,一方面又替他著急,想要幫他走出封閉的生活;

我想,這種逐步深入的認知過程也應體現在劇作里,讓觀眾和我一樣,對角色好奇、疑惑、理解,最後共鳴。

漸漸的,當你對人物了解到一定程度後,你會感覺他就在你面前,你知道TA會怎麼做,怎麼說。對你而言,TA就是真實存在的,不管有原型與否。你介紹的不是一個虛擬人物,而是一個身邊的朋友,

3.
【好故事的搬運工】

當我採訪角色原型時,發現了不少讓人十分意外的真相,細節生動並富有感染力,根本就不是編劇可以憑空想像的。

甚至,我認為編劇只是好故事的搬運工。那些不做田野工作的人,把「寶」全押在了自己的才華上。這風險極高,因為天才鳳毛麟角。

真正的天才編劇,是現實本身。

如果沒有原型,你可以想像你身邊和角色類似的朋友。譬如要寫強迫症,就想想自己強迫症朋友會怎麼做。

4.
【有穩定清晰的世界觀】

一般來說,主角的性格和世界觀需要鮮明,充滿存在感,讓觀眾可以清晰地感知其立場。

最理想的效果,就是在特定情境下,觀眾能預判該人物的選擇。譬如,杜月笙性格倔強、驕傲,當他面臨日軍的欺壓,以殺身之禍相逼時,我們基本能猜到他不會輕易屈服。此時此刻,戲就產生了——他若不投降,後果會如何呢?

如果你設定一個情境(譬如重金誘惑、威脅),卻不知道你的人物會如何選擇,那就說明他的世界觀還不夠鮮明。

常常問自己,是否能預判角色的選擇,是檢驗角色是否清晰的辦法。

舉一個立場鮮明的最好範例——

右邊那個偏分頭的賤人貪財好色、不擇手段、忠於冷酷法理;

左邊這位晨間劇女主角溫吞、單純、善良;

他們的理念衝突,撐起了整整兩季的故事。

強烈推薦《李狗嗨》,Legal High。

5.
【艱難的選擇】

我們都會面臨兩難的選擇,最終的決定,反應了性格和情懷。

我們會喜歡電影主角,往往是因為TA會做出我們認同、但是自己做不到的選擇。

讓人物面臨兩難抉擇,是塑造人物的最好方法之一。

舉例:

傑克選擇犧牲自己,跳下木板,讓露絲活下來;(《泰坦尼克號》)

法蘭基拔下了氧氣管,讓麥琪儘早結束痛苦;(《百萬美元寶貝》)

兩艘船上的人手握引爆裝置,只要炸掉另一艘船,就能拯救自己;但他們選擇不按下按鈕。(《黑暗騎士》)

6.
【細節】

一個巧妙的細節,也許可以事半功倍。

這是我師傅舉的例子——

《深夜食堂》里,老闆臉上有一道疤痕,導演和編劇從未解釋過它是如何而來,但是這個細節加強了老闆的氣場。當老闆向食客提出人生建議之時,顯得更加值得信賴。

試問,如果是一個皮膚吹彈可破的小白臉和你深夜聊人生,你會相信嗎?

7.
【前史VS性格】

心理學上,喜歡把人們的性格和心結歸因到童年;而編劇也喜歡把人物的性格和心結歸因到「前史」。這是一種簡單的因果邏輯,曾經的某事造就了現在的世界觀,以至於有了如此這般的動作和選擇。

這一招很好用,但用多了,容易變成偷懶。也容易使得人物變得過分簡單,似乎一件事就可以影響一生,而人物在特定情境下,也就那麼一種反應。

更有挑戰的做法,是只寫性格,不設前史。只用此時此刻的言行舉止,把人物立起來。

敢不敢不仰仗邏輯,而考驗筆法?

8.
【從演員的角度想想看】

如上所述,編劇很容易把故事的邏輯給簡化。俯首皆是「由於A,所以B」的設計。

但是,聽公司里的導演說,當演員看到劇本時,他們會從更多維度去思考、感受這個人物,巨細靡遺地提問——TA是什麼家庭、有什麼愛好、喜歡怎麼說話、有什麼小動作、談過幾次戀愛、有多少朋友……

演員需要讓自己徹底「進入」角色,體會每個細緻入微的情緒,當然就需要了解角色的方方面面。

這時候,你發現人物小傳派上了用場。雖然諸多細節可能不會寫到劇本里,但是可以幫演員完善對人物的想像。

9.
【從導演的角度想想看】

有時候看電影,我會去注意人物的不起眼動作——

「為什麼他要翹二郎腿?」

「為什麼他站得這麼直?」

「為什麼是先笑一下,然後再扇一巴掌?」

……

一般來說,電影中的細節都不是意外或者即興發揮,而是精心設計過的。那麼,導演在現場時,為什麼要這麼調度?這和人物性格、處境有什麼關係?

不斷自問這些細節問題,可以積沙成塔,完善對於一個場景的想像。

10.
【對事件的反應】

不同性格的人,經歷同一件事,反應自然不同。

泰坦尼克號沉沒,船上不同階層、不同性格的人,做出了五花八門的選擇,組成生動的群像。

你需要去問自己,這個性格的人,會這麼反應嗎?

轉述兩個觀點:

師姐:人物對於動作的反應,不一定是不變的;而是有層次的,因為TA的心理是變化的。我一般會讓人物可能有的各種反應相繼出現,讓TA更加立體。

譬如聽到親人被害的噩耗,可能第一秒是震驚,然後是傷心,再是憤怒……總之,不是單一的。

師傅:有時候,當你想像不出角色如作何反應,可能是你自己代入太深,失去了判斷力;這時,不如把自己抽離出來,去想想其他電影里是否有類似角色,當TA遭遇了類似處境,會怎麼做。

11.
【人物關係】

關係,就是戲。

不一定直接寫TA是什麼人,而是看TA如何對待別人。

女主角在男一號面前是一個狀態,在男二號面前又是另一個狀態。那麼,人物關係出現了,女主角的性格也出現了。

一個人喜歡什麼人,會透露此人格局。

腦海中不禁閃過一些舊梗:杉菜越不搭理,道明寺就越喜歡她;二逼女主角看到男主角對流浪動物很溫情,立馬就墜入愛河。

當然,角色與自己的關係,也很有表現空間。

如果一個人在獨處時和社交時,判若兩人,是不是很有戲?

12.
【主動VS被動】

被動,是主角的大忌。如果他一直是被利用,淪為棋子,十分傷人物。

只有主動行動,才能夠有效推動故事的前進。

13.
【一個常見錯誤】

為了劇情需要,任意安排人物的選擇,並未忠實於性格。

編劇都喜歡計算節奏:在這裡需要主角產生誤會,在那裡需要重歸於好,還有在哪哪哪需要搞笑,於是乎,角色就這麼被需求牽著走,要哭就哭,要笑就笑,失去性格和情緒的連貫性。

這樣的例子一般出現在新手的劇本以及爛片里。大家自行腦補吧。


發掘人物的複雜性,並通過一系列的事情來展示它


我有一個挺實用的方法,能夠塑造有趣的人物,我管它叫「異端理論」。

所謂異端理論,即是指:故事的主角,相對於他所在環境的其他人,通常是一個異端,是特殊的存在。

特殊的人更容易發生故事。

你寫一個叫阿強的黑社會混混,一個黑社會混混可以有什麼特殊之處呢?

比如說阿強原本並不想當黑社會,一年前他的夢想還是當一個懲惡揚善的警察。這一年究竟發生了什麼讓他最終淪落為一個黑社會混混?這裡面有很大的想像空間。

比如阿強最大的愛好是做飯,想像一下一個經常給手下做飯的黑社會大哥,這個人物是否馬上就有趣起來了?

黑社會和警察,暴力和溫柔,讓兩個對立的要素同時出現在一個人身上,只要你能自圓其說,你的人物就豐富起來了。

又比如我大愛的《肖申克的救贖》,想想主角安迪,作為一個犯人,他和其他犯人相比特別在哪裡呢?他曾經是個成功的銀行家,是被冤枉進來的;他性格沉穩、意志堅定;最重要的是:他從來沒放棄過希望。身份、性格、信念,這都是安迪的特殊之處,也是故事最後能打動我們的原因。

不一樣的,才是有價值的。大多數教我們寫故事的編劇書寫作書里都把人物分成了N多個屬性和N多個維度,但我們創作人物的時候完全不用去管它們,不是每個屬性每個維度都是有用的,大多數屬於錦上添花。重要的是,先確定你人物特殊之處,這是你創作這個人物的意義,確定後再回過頭根據編劇書上的人物屬性和維度把人物補完。

另:這個方法適用於我們創作故事的整個過程。玄幻、都市、穿越……當我們故事題材確定之後,也就確定了95%的要素。這95%是你可以查資料補完的,剩下5%,才是你真正不同於其他作品的、有價值的東西。當你確定了這5%有價值的東西,另外的那95%才有意義。

所以,創作故事前,請先找到你故事中的特殊之處,當你確定了特殊之處,再去找資料補完他的共同之處。

相關回答:

知乎用戶:對於新手來講,寫小說要做好哪些準備?


受邀而來。
需要記住的是,按照套路化教程創作的作品,不可能太給力。


大澤在昌在《暢銷作家寫作全技巧》說過:「有趣的小說,是角色和情節有機結合的作品。支撐情節的是角色。怎樣才能塑造出那麼出色的角色呢?

1、明確角色的形象

想把一個人物的性格塑造的讓人印象深刻,首先身為作者的你就要先明確這個人物的形象。許多人在描寫人物形象的時候只會單純的描寫穿著或是年齡,但這樣寫並不能很好的將人物形象凸顯出來。作者表示描寫人物最關鍵的就是通過營造氛圍來樹立角色形象,也就是說要尋找能使該人物的形象變得鮮明而立體的文字。

比如,在金庸的武俠小說《天龍八部》中有段情節,是眾多人物來到西夏王宮提親,婢女面試問了眾人三個問題。

其中有個豪爽漢子叫包不同,他有什麼與眾不同的地方?來看看他們的對話。

第一問:包先生一生中,在什麼地方最快樂逍遙?
包不同想了一會,說道:是在一家瓷器店中。我小時候在店中做學徒,老闆欺負虐待,日日打罵。有一日我狂性大發,將瓷器店中的碗碟茶壺、花瓶人像,一古腦兒打得稀巴粉碎。生平最痛快的便是此事。
第二問:包先生生平最爰之人,叫什麼名字?
包不同毫不思索,說道:叫包不靚。
第三問是:包先生最爰的這個人相貌如何?
包不同道:此人年方六歲,眼睛一大一小,鼻孔朝天,耳朵招風,包某有何吩咐,此人決計不聽,叫她哭必笑,叫她笑必哭,哭起來兩個時辰不停,乃是我的寶貝女兒包不靚。

這三個問題,包不同回答了兩件事:一是自己小時候受苦,有一次率性了一回;二是自己有位女兒,自己很爰她。包不同的豪邁、滑稽與柔情,一下就都反映出來了。

所以在描寫人物形象的時候,不要生搬硬套,先在腦子裡勾勒出人物的形象是什麼?狡猾?幽默?還是呆板?然後從這個角度再去思考,怎樣描寫能凸顯人物幽默的形象。

2、人物性格的矛盾轉化

只要是人,就有個性。但人物的個性要隨著故事情節的發展而變化。沒有哪篇小說的主角是從頭到尾都沒有變化的。主人公會隨著情節發展而有所改變,故事情節也會促使其他登場人物的變化,這樣的變化過程才能讓讀者投入感情,使讀者和主人公產生共鳴。

最近《我的前半生》一直是個熱議的電視劇。劇中的羅子君從一個十指不沾陽春水的家庭主婦慢慢成長為一個獨立自主的新時代女性。這就是人物角色隨著情節的發展慢慢進行了轉變,而這種轉變也會引起那些和羅子君有相同經歷觀眾的共鳴,讓觀眾在看這部劇的時候,會不自覺的聯想到自己。

3、在生活中做到細微觀察

其實這點才是塑造鮮活人物中最為關鍵的一點,對生活中的人物進行仔細觀察,邊觀察邊想像。譬如,對方是否總是穿一樣的衣服?是在看書還是在聽音樂?做什麼工作?已經成家還是單身?這樣的觀察和想像可以為你小說中的人物塑造積累素材。

作者在書中還提供了一個觀察別人的要訣,就是去看對方的視線盡頭。通過視察視線,就能夠了解對方的興趣所在。最傳神的偵探——夏洛克·福爾摩斯就是通過各種細微的觀察,猜中對方的職業和興趣。而恰恰也是這點,讓眾多讀者能夠認識並記住這個人物夏洛克·福爾摩斯。

所以生活中的觀察和想像必不可少,這是塑造有魅力角色的第一步。

當然,一本好的小說並不是說只要塑造出一個角色就夠了,只有角色和情節的完美結合才能創造出一部精彩有趣的小說。


1、外形外貌氣質的描寫

2、人物的面對規定情境的動作選擇

3、人物的反思能力才是最終構成形象的核心


推薦閱讀:

創作熱情的消退如何解決?
試用 100 字寫出一個精彩的故事?

TAG:小說 | 創作 | 文學 | 小說創作 | 劇本創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