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聽錄音相比,自己演奏樂器的樂趣在哪裡?
看到排名第一的 @圭多達萊佐 的答案,感覺更多的是對題主唐突assumption的否認;而我認為樂趣是有的,只是題主的assumption確實是有問題的,因為這兩種樂趣這是兩種幾乎完全不同的體驗。是的,我是說體驗。你以為只有樂趣嗎?
一種是享受和消費,另一種則是生產和付出。
我5歲開始學鋼琴,11歲考完了業餘十級。
付出是什麼?
初期的來看,純粹是技巧的磨練。根本談不上欣賞,因為你所彈奏的東西那麼基礎,你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磨練琴技。
連續半個小時去練習的一個音階,硬生生要去跨八度、十一度的小手,冬天冰冷的琴鍵和僵硬的手指,夏天汗濕的琴凳和灼熱的額頭,翻爛的琴譜,老師和母親的呵斥,剪指甲剪禿的手指。再美的東西你練上一百遍一千遍一萬遍,恐怕也沒有了樂趣。
專註的是如何把這首曲子用儘可能無暇的技術展現出來;神經高度緊張就怕碰錯了一個音。這時的樂趣恐怕就是一個簡單的曲子練了50遍終於可以閉著眼睛不按錯音彈下來了。
這是初期。漸漸的,曲子熟練了,可以開始考慮怎麼去傾注感情。如何去處理弱音,如何處理突如其來的強音,節奏的把控,身軀的起伏... 開始沉浸在這個彈奏了那麼多次的東西,開始思索如何用自己的心緒去闡釋它。同樣是一首舒曼的op48, 難過時彈起來彷彿靈魂都要片片撕落,親生細若遊絲;而回憶時彈起來則悠遠綿長,音階柔軟而堅定。
這是有趣的:想像一下。這些傳世的曲子,那麼多雙手彈過,你就和巴赫、莫扎特、貝多芬、肖邦、海頓、舒曼他們一起跨越時空的共振。這些沉默的音符寫在五線譜上,你就是讓它們從悠遠的時空復活了;----而且是用你的心境和你的理解。這時你不僅是一個演奏者了,你更是一個創造者。
或許又過了很久,有一天你真正愛上了鋼琴和彈奏。你會發現你高興的時候想去彈彈拉特斯基進行曲,難過的時候想彈彈肖邦夜曲,憤怒的時候會彈革命練習曲... 這些音樂跟情感一塊燃燒,理解你,治癒你,安撫你,釋放你。音樂就是情緒本身了。而不僅僅是聽音樂時你與音樂共振。
那麼聽錄音的樂趣何在呢?
聽音樂時你不再是主導者,你是那個被感染的人。你大概不會去想他們花了多久的時間去練好一支交響樂。你只要聽就好了。
我並非說二者孰優孰劣。我只是想說這是兩種完全不同的樂趣------- 或者說,真的是樂趣嗎?
誰說我們所愛之物,不會傷著我們呢?
流血的手指,酸痛的胳膊,扭傷的脖子,透支的體力,模糊的眼睛,暈眩的顫抖...
在音樂里我們所希求的不僅是力量,也是毀滅。真正的音樂家是在燃燒生命擁抱音符。此言非虛。
看別人吃美食,和你自己吃美食,你覺得區別在哪裡?
看別人摟著白富美,和你自己懷裡躺著白富美,區別在哪裡?
聽別人吹牛逼,和你自己實現了那些牛逼,區別在哪裡?
看別人拍的風景,和你自己親自站在風景中,區別在哪裡?
前者是欣賞、羨慕、嫉妒;
後者是體驗、感知、擁有。
別人的錄音再優美,也不及你聽到從自己手中流淌出的哪怕是有些磕磕絆絆的音樂,
這個,就叫做【音樂的生命力】。
這題沒人邀我好傷心嚶嚶 !
我系統學過的樂器有二胡和小提琴,不正經地玩過的樂器有鋼琴,尤克里里,藍調口琴,塤,葫蘆絲,古琴,笛子等
我之所以愛玩那麼多樂器,就是不甘心只聽錄音。自己喜歡的曲子從自己手中演奏出來的感覺,跟聽錄音是完全不一樣的,雖然我喜歡的大多都是很沒有什麼演奏難度的曲子,雖然演奏水平完全趕不上,但那種和喜歡的東西聯繫在一起的方式,簡直讓人慾罷不能。
舉個例子,最近火影完結了,我翻了幾集動畫出來看。然後聽到了哀と愁,很多人稱之為寧次之死的那首配樂。旋律非常簡單,但這是我最愛的一首火影插曲,於是我默默地把自己的小提琴拿出來,拉了其中小提琴的部分。
拉完我就哭了,我希望這時能有個熱愛火影的人彈鋼琴的那部分,然後我倆一起哭。哭完,相視一笑,莫逆於心,彼此都明白自己熱愛的東西是什麼樣。
雖然我自己的技術很渣,無法還原曲子的韻味,但我愛這首簡單的插曲,我也愛火影,火影完結了寧次最後真的死了夠我哭著把這首隻有2分鐘長度的曲子拉一個晚上。
那些勾起我無數回憶的音符從指間流淌出來,把我愛的兩種東西纏繞到了一起。
也許這就是名為感動和共鳴的東西吧。
因為愛爾蘭畫眉,想要吹藍調口琴。其實這首曲子超級簡單,可是我很喜歡。
因為卡農和宮崎駿動畫的插曲,想要學鋼琴。
因為月光下的鳳尾竹,買了葫蘆絲
因為仙劍,參加了笛簫社
因為……
總之我是有點魔怔的,只要是喜歡的曲子,只要是手邊抓得到的樂器,就會想要演奏出來。
我會半夜聽呂思清的「在那遙遠的地方」,哭濕了枕頭然後開始瘋狂的到處找譜子,可惜我發現很多我喜歡的曲子,都找不到合適的譜子。於是為了能扒譜,決定去好好練耳朵,為了最後能演奏出來。
我愛它們,無非是因為它們出現在了合適的時機,撥動了那根心弦罷了。
想要真正學好一門樂器是很艱辛的事,小時候因為練琴挨了不少打,恨死了學琴。
但就是這種魔怔,讓我後悔當年沒有更刻苦地練習。
聽到了,喜歡了,感動了,於是想要再現出來。技術很拙劣也沒關係,那份心情是認真而敬慕的。就像雛田對鳴人一樣XD。說到底,就是好像談戀愛的感覺呢,哈。
也許這就是樂趣所在吧,很慶幸自己不是專業人士 @圭多達萊佐 ,沒有三角鐵敲到吐的職業壓力,只要自己開心就好了。XD你不親自練過鋼琴,就不能真真切切體會《野蜂飛舞》有多快;
你不親自練過吉他,就不能真真切切體會押尾桑彈《翼 -you are the HERO》的右手有多神奇;
你不親自打過小鼓,就壓根不知道32分音符是怎麼敲出來的;
你不親自吹過長號,就根本不知道這東西竟然沒按鍵,音高全憑把位控制;
你不親自拉過小提琴,就根本不能想像能拉不難聽已經是一種水平了,更別說演奏;
你不親自吹過小號,就根本不知道連吐有多難,琶音有多妙;
你不親自當指揮,就以為誰都可以站在樂團前面打拍子。
。。。。。。
跟某些人說一句(不針對題主):
你連樂器都沒摸過,我懶得跟你說什麼高音甜、中音準、低音勁。
MP3音樂家我見多了。
與聽歌相比,自己唱歌的樂趣在哪裡?
就一個字:爽阿。
從小玩過很多樂器。
學了兩年手風琴電子琴,十年二胡。
在小學民樂隊里客串過揚琴 竹笛 木板琴 鋁板琴 中阮 京胡 板胡 等等。
額… 還有鍵盤手(雖然現在只會開關keyboard)
高中學了兩個月的架子鼓
還在大學管樂隊里吹了一年黑管。
感覺就一個字:開心。
還記得當初想學二胡,是因為當時的老師剛開了一個培訓班,叫了一個自己的學生在門口演奏,我當時小學二年級,從門口經過時就被深深地打動了。
於是死皮賴臉地和媽媽說,我想學這個…
她出於對兒時隔壁鄰居大爺每天拉二胡還很難聽的恐懼感,一開始是不同意的。
「你不是在學手風琴嗎,不是挺好的么」
「我就是喜歡二胡,不喜歡手風琴…」
於是,在可憐巴巴地懇求下,親娘妥協了。我就拿著一把30塊錢的二胡,高高興興地去學琴了。
而且每天放學都要練好久。
那時,只要我一練琴,家裡人都默契地出去散步了。
因為,真的… 太… 難… 聽… 了…
可自己還是很陶醉,很喜歡。
(一個小孩子,喜歡二胡,也真的是醉了- -)…
閑時,也會聽很多二胡演奏曲,總覺得驚為天人,並被樂曲里的情緒深深觸動。
聽完後,就更忍不住去嘗試著練習一下。
兒時,從來沒有覺得考級時候每天練8小時琴是一件很枯燥的事情。
只是覺得很享受那個過程。
遺憾的是因為上了高二學習太緊張,沒時間去學琴。
慶幸的是,到了大學,參加了學校民樂隊,可以有很多機會再去練琴。
因為大學是民樂隊和管樂隊成員,可以租借琴房。
所以,忙裡偷閒的時候,或心情鬱悶的時候,就去琴房待兩個小時。
拉拉二胡,吹吹單簧管,跑著調唱唱歌,順便在鋼琴上彈一首洋娃娃和小熊跳舞。
從琴房出來,再和管鑰匙的門衛大爺聊聊家常。
就會覺得很輕鬆,世界很美好。
真的,那種春風拂面的感覺,連走路都輕快了許多。
雖然,目前在樂器上一無所成。 但能發出聲響的樂器,總是想著去擺弄一下。
有時候,自己去演奏,是無關技巧和成果的。
那種陶醉在一個人世界裡的感覺,就很值得珍惜和回味。
演奏《賽馬》,會好像自己駕著一匹駿馬,馳騁在草原上;
《戰馬奔騰》, 會覺得自己是一個大無畏的戰士;
《江南春色》, 好像回到了夢裡水鄉,我是一個低吟淺唱的女子,等待著那個意中人…
聽音樂,聽的是一種心境。
自己去演奏,更是一種情懷。
所以,每當在公園看到有大爺在拉著很難聽的二胡時,都會給一個很讚賞的微笑。
現在,經常在網上看搖滾演唱會,聽很多金屬歌曲的時候,就在想,要是自己能打出這樣的鼓就好了。
生活不就是如此嗎,因為喜歡,所以去實踐。
就這樣。:)
***默默地補充編輯完畢***從小到大大概也會擺弄四五種樂器了,這些裡面真正愛的只有鋼琴。鋼琴是真的愛,哪怕最先開始坑坑巴巴的彈都覺得好美。每一秒彈琴的時間我都覺得好珍惜 ,彈琴的時候除了欣賞樂曲本身的美,還有就是覺得在濁世里我竟然也能和這麼美的東西產生聯繫,就覺得自己也美起來。
還有就是滿滿的安全感,覺得這一秒就能過一輩子一樣,我覺得這種感覺和談戀愛特別像。如果可以給我一架鋼琴,我可以永永遠遠呆在家裡,這種想法不就是戀愛中的人經常有的嗎。
我想這就是愛好的真正意味,我覺得這是有些人終其一生都找不到的東西;我很慶幸自己擁有,就是看書和彈鋼琴。這種感覺就是滿滿的安心,不管這個世界再痛苦,人生再難走,總會有一樣東西使我快樂,這個東西不像人一樣會離開我,這個東西是客觀存在的。我也不後悔小時候選的是手風琴沒選鋼琴,說不定如果選了鋼琴現在雖然有了特別好的技術,但是可能完全不能帶給我愛的感覺,手風琴打下來的基礎還是可以用的。
之前很迷吉他音樂,因此去買了把吉他,斷斷續續學了兩年左右,我想說:聽到自己喜歡的曲子從自己的手下流淌出來,快感大過聽所有的大師錄音
不過現在的興趣轉向大編製交響樂了。。好無奈。。難道要我去學指揮嗎。。讓我比喻的話,就像一個以前只會手語的人突然會說話了。演奏音樂的感覺就像是說了一門全世界都通用的語言。
我是貝多芬腦殘粉,以前只能聽他的曲子,有一天發現自己也可以彈的時候就彷彿靈魂附體,沒有什麼感覺比這個更美妙了。
不過我最喜歡的是在樂團里演奏,那個感覺就好比盜夢空間里進入了一個全新的世界一樣,一個一磚一瓦都清晰可見的地方,而我只是一個宏大的空間里的一員,也是別人眼中的磚瓦。忽然想說:看片子跟真槍實彈來一發的區別在哪裡。。。
當然是後者更爽啊!更有成就感啊!小心臟跳得更激烈啊!回甘更醇厚啊!
而且來一發之後你就能一眼看出片子里哪裡好哪裡不好片子的情感爆發點在哪裡劇情高潮在哪裡導演導得如何演員表演是靠表現還是靠再現等等等等。。。
這些東西如果不是你真槍實彈地干過,是比較難領悟到的。
除了本版同文提到的各種好處外,樂趣還在於音響發燒。
我覺得這裡可以假定提問者說的樂器是指不插電的原音樂器(acoustic instruments)。那麼,錄音就是對預先錄製好的這些樂器的聲音的回放,自己演奏則是聽原始的真實聲音。這就是你在網上看油畫和去盧浮宮看油畫的區別。彈奏樂器會出現「心流體驗」,心流產生時同時會有高度的興奮及充實感。
心流理論 _百度百科
另外,那種操控感真的很爽啊,電吉他飈到 180BPM 的時候和開車開到 160km/h 的體驗沒有太大區別。
那必然不一樣,自己拿小笛吹一《珊瑚頌》《紅梅贊》還是挺美的一件事,雖然就是純入門水平。參與和旁觀是兩種感覺。
從輸入變成輸出~
就像你看別人的知乎回答到你自己寫答案給別人看,
滿足+成就感~
樂在其中?( ′▽`)
今天學校的開學典禮,一位小提琴拉貝多芬的諧謔曲,邊拉邊在會場穿行,我看著他全身的抖動和沉醉的表情,聽著高亢顫抖的提琴音,激動得捂著嘴半天不能平靜。我自己學一些鋼琴。學鋼琴之前聽到多好的演奏都無感,但是學過後再遇到好的演奏就能體會演奏者能彈出這樣飽滿的音色,均勻連貫的節奏是多麼不易,會被琴音的力度,速度和感情震撼到。甚至會自己代入,想像自己彈奏這首曲子的感覺。
簡言之,自己演奏音樂的經歷給我帶來的是對音樂的敏感性,它教會我對音樂的審美,從而帶來更多的震撼與感動,這其中的一些是沒有演奏經歷的人永遠無法體會與理解的。
小時候練琴總是練習曲,根本找不到任何樂趣,就覺得枯燥乏味,奇怪為啥別人彈琴都是好聽的曲子,到自己這就成了沒調調的東西……
後來第一次彈好聽的曲子是獻給愛麗絲,之前就非常喜歡這個曲子,當自己終於能熟練彈奏的時候,就仨字!爽!爆!了!!!
真好聽啊!原來我也能彈有調調的曲子啊!
卧槽原來我也可以這麼厲害么!(自戀中……)
後來彈的越來越多,十級之後開始接觸貝多芬的奏鳴曲啊,肖邦的夜曲啊之類的,背下來幾首,沒事彈給自己聽,心情好的時候彈,心情不好的時候也彈,彈彈心情就好了~
再後來高中學習緊沒再練新曲子,最多練點很簡單的輕音樂,學習累了彈一會,哪怕十分鐘,也能放鬆很多。
大學因為沒地方練更是荒廢的厲害,一直沒練新的不說,舊的也忘得越來越多。
這個暑假下定決心練了食屍鬼的op,是簡單的比較短的那版,練了一個暑假終於有點成型,本來想練好了錄下來發b站,結果還沒完全練好就開學了嚶嚶嚶QAQ
但聽到自己喜歡的曲子在自己手下慢慢成型,成就感還是蠻高的。
音符是從自己指尖發出來的,自己是掌握著音色的那個人,彈出來的調子由自己而定,那種小心翼翼地想要將每個音符都完美表達的感覺以及表達出自己想要的感覺之後的滿足感是聽錄音完全感受不到的。
心裡得到滿足啊~玩的就是心境。
有時錄音聽高興了了,自己找到譜子彈一下,有時還真能產生幸福感= =
系統只學過鋼琴,玩過貝斯和古琴。
1.爽。獨奏是小爽,合奏是大爽,上台是爽爆。
2.我真的拿來示愛過
3.這真的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完成了有成就感。
4.會放大喜歡自己玩過的所有歌曲,同樣獨奏10倍,合奏20倍,上台30倍這樣。而且不會聽膩(不幸地樓主平時是個聽啥都幾遍就膩的人)!因為會每次都聽到不同的樂器,手還會跟著動?
引用一個玩音樂的朋友的話,"就好比看A片和親自嘿嘿嘿之間的區別。"
你要知道,音樂本質是一種情懷,這種情懷如果不自己親自去展現,就無法真正的體會。
自己彈完貝多芬,再聽布倫德爾的演奏,覺得真tm爽啊!為什麼處理得如此美妙啊!
如果光聽呢,就沒有這麼強烈的感受了
不久前,在重複練習一首曲子長達幾個月但仍不能滿意時,我抑制住了砸琴的衝動靜下心來思考了這個問題,現將答案分享於此。
1. 成就感
成就感這個東西是不需要與他人比較的,比方說我是一個平時考試只能考六七十分的學生,但這次考了八十分,雖然學霸們的分數還是能碾壓我,但不妨礙我對自己的進步而快樂。所以,每個人對自己的要求和標準不同,若題主只是一個因為喜歡某首曲子而去練習的業餘音樂愛好者,只要能把曲子流暢地演奏下來,就能收穫到足以讓自己快樂的成就感。另外,演奏樂器可以收穫讚美和羨慕,也可以增長成就感。看到過知乎上有句話叫做真正成熟的男人不需要靠外界的一切褒揚來獲得存在感,可是我們大多數人都非這樣的完人,收穫到別人的讚揚,總會因成就感而快樂。
2. 放鬆減壓
不用說中國好聲音,連參加校園歌手大賽都進不了複賽,那為什麼洗澡的時候還要大聲唱歌呢?因為能放鬆自己。當我在實驗室被養的細菌們耍的團團轉,塗完一張全都不會做的考卷,打dota、lol死成狗被隊友噴,我都會想起家裡的鋼琴。音樂本來就是一種很好的放鬆途徑,用彈琴來解壓,和彈得好不好又有什麼關係呢?
3. 重新創作
不同於繪畫,音樂是一種可以二次創作的藝術,所有人看一幅畫、一部小說都是一樣的東西,但不同的人演奏出來的樂曲是決不一樣的。我承認,像我這樣的業餘演奏者一定比錄音里的大師差了不止一點半點,但是我彈出來的曲子是我的作品,和其他人都不一樣。我彈得《悲愴》裡面可能包含失戀的痛苦、失去親人的悲傷,這都是發自內心的感情,和用自己內心的情感去迎合錄音中的樂曲完全不同。我可能彈不了這麼快,也會碰錯音,但我通過演奏抒發的情感是獨一無二的,再完美的演奏技巧都不能完全代替它的存在價值。
4. 為了他人
這一點包含著許多方面。首先,爸媽聽了我流暢的演奏,會點點頭:「嗯不錯,請老師的錢沒被狗吃了」。其次舉個例子,若在一個月朗星稀的美好夜晚,你抱著一把吉他站在女生樓下邊彈邊唱,還有成為人贏的可能;不過如果你是抬著個大音響在女生樓下放DJ,估計等著你的就是一臉盆水。演奏樂器是一門技術,雖然幾乎所有人都不能在國際肖邦鋼琴比賽捧得獎盃,但在一群不懂音樂的人面前,你就是專家,你的演奏就是讓他們羨慕的東西。酒吧里的吉他手不一定就有多麼高超的技巧,但只要水平足以騙過大多數普通人,就可以以此為生。所以,和第一點類似,只要在你所在的圈子裡能得到認可,就足夠了。
另外,親自演奏的樂曲是很好的禮物。會演奏樂器的人畢竟還是少數,而更少的人會把自己的演奏作品錄下來當成禮物送人。演奏一曲朋友喜歡的樂曲,能收到很好的效果,真是又便宜又能把人家感動得掉眼淚的好辦法。不過不能太頻繁,貴在讓朋友喜出望外。
最後,如果你有個也會彈琴的女朋友,和她一起四手聯彈或者雙鋼琴的感覺,誰試誰知道。
推薦閱讀:
※彈奏巴赫的作品時如何體現「嚴謹」?
※彈古典吉他經歷過什麼甜蜜,痛苦,享受以及煩惱?
※沒學過樂理,如何欣賞音樂作品的和聲之美?
※如何評價鋼琴家Glenn Gould?
※有哪些不像貝多芬、莫扎特這樣有名的古典音樂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