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門級單反的糾結?

想給剛退休的父親買一台單反,學習了好幾天(沒錯我是個攝影白痴),現在看中了賓得和佳能,想看看有沒有大神分析一下兩家的相機。


目前生產單反的廠商主要有 Nikon, Canon, Sony, Pentax, Olympus, Panasonic, Sigma,
Fujifilm。對於新學習攝影的朋友我一般推薦Nikon或者Canon,一是因為尼康和佳能佔據的市場份額最大,大約各佔40%左右的份額,相機有
什麼問題,很快就會被用戶發現並改正,二是因為這兩家公司擁有最全面的鏡頭系列,其他鏡頭廠商推出新鏡頭的話首先都會推出Nikon和Canon卡口,單
反是個系統,鏡頭全、用戶多,也意味著整體成本的下降。

不少朋友糾結於到底選尼康還是佳能呢?首先,對於新入門的朋友來說,不管選哪個品牌的入門機型,都完全可以滿足需求了。
不少朋友可能會聽說尼康和佳能的成像風格不同 ---
「佳能更適合拍人像,尼康更適合拍風景」,「佳能的定焦、尼康的變焦」,「佳能的長焦,尼康的廣角」 ---
是的,他們的成像風格的確有差異,但是目前差異在變小,數碼時代,成像風格的差異完全由於後期的強大而模糊化了,一張照片,完全可以根據你自己的需要後期
成佳能風格或者尼康風格的。況且,尚未入門,何談風格!

很多朋友希望買比入門機型好一點的機型,能夠保證一段時間內不被淘汰。這樣的想法
是不可取的。數碼相機領域是個日新月異的領域,其發展速度甚至比晶元還快,
當然跌價速度也是一樣快。目前的任何一款入門單反放到5年以前都可以算是石破天驚之作了,我們買了超出自己需求的相機,只能是讓其多餘的性能和功能隨著時
間迅速貶值。所以說,買符合自己需要的相機,用好自己的相機,才能體現價值。

還有一個比較實際的選擇方法是看看周圍的朋友用哪門的比較多,如果大家都用佳能,又願意相互換換鏡頭使用,那麼選擇佳能就是個不錯的選擇,反之亦然。

如果周圍玩攝影的朋友不多,讓我來推薦的話,我推薦尼康,因為這兩年尼康出的入門機型畫質都要比佳能的好,並且入門鏡頭畫質也好於佳能的。目前我認為性價比比較高,合適初學者的入門單反是尼康的D5200配上18-105VR鏡頭。

-------------------------------------------------------------------------------------------------------------

數碼相機一次次降價,越來越多的人加入攝影的行列,照相器材還是一個比較專業的領域,並非簡單的參數比一下高低就可以知道好壞,很多朋友往往了解了好久還沒弄清孰優孰劣,在購機前躊躇半天拿不定主意,我收集了被問的最多的一些問題,在這裡集中解答一下,希望對新人有幫助。

高端相機拍出來的照片肯定比低端相機好嗎?

我被問最多的問題之一:你用的什麼相機鏡頭?
似乎大家默認著照片好壞與相機級別之間某種必然的關係,果真是這樣嗎?

影已經有了兩百年的歷史,「真實」地記錄了這個世界的發展里程,也流傳下來許多經典的攝影作品。就器材水平而言,幾十年前甚至更早的器材是無法與今天相提
並論的,當年大師們使用的「頂級器材」,在指標上還不如今天許多入門級的器材,沒有一個大師是因為器材成就的,作品好壞與否和器材並沒有多大的關係。

響一張照片的首要因素是被攝體,在西藏拍照,不管是單反還是小相機都是藍天白雲,拿城市裡拍的天與之相比,本身就沒有可比性,更和器材無關。其次是拍攝者
的水平,同樣一起去西藏,有的人拍的好,有的人拍的差,但是拍的好的人未必就使用更好的相機,這更多關乎攝者的水平。要真的比較器材的差別,那只有在同樣
的時間,同樣的地點,同樣的人,取同樣的景色,用不同的器材,方能看出兩者的差別。
拍照的瓶頸是人,而不是器材。

沒有後期過的照片才是真實的照片,才是真水平嗎?

我的博客里被問次多的問題之一:這照片有沒有後期過?
對嚴肅的攝影者來說,每張照片都需要後期。

碼時代的後期技術相當於膠片時代的沖洗膠片。不同的沖洗方法可以讓同一張膠片衝出來的照片看起來有很大的不同,所以膠片時代的攝影師都是自己沖洗膠片的,
以確保得到自己想要的結果。進入數碼時代,我們用photoshop等後期軟體代替並擴展了膠片的沖洗過程。為什麼我們可以允許沖洗技術而不容忍後期技術
呢?
有人會說,後期的照片不真實,色彩哪有那麼艷啊?那你可曾知道,所有的小相機都在相機內部設立了照片處理程序,一張照片拍好會立即調整色彩加艷麗,加銳度,最後再生成jpg照片,這個過程也是一種後期,而且是你無法選擇的後期,你會覺得用小相機直接拍出來的照片不真實嗎?
啰嗦了這麼多,只是想說明一個觀點:後期只有程度的不同,沒有絕對的有、無之分。

像素越高畫質就越好嗎?

由於一直以來廠商和媒體的誤導,很多人認為像素等同於畫質。
頂級單反相機尼康D4s的像素為1623萬像素,而入門級單反D3300的像素為2478萬像素。
D4s現在售價4萬人民幣,D3300售價3千人民幣,如果像素等同於畫質,難道頂級單反D4s的畫質還不如入門級單反D3300?
顯而易見,如果他們的畫質相同,那麼尼康公司早就倒閉了。

素就像電視機屏幕的大小,像素越高屏幕尺寸越大。當電視機很小的時候,比如14寸的電視機,我們發現大尺寸的電視機看起來很爽,當我們的電視機超過三十寸
的時候,我們發現,電視機上的畫面粒子已經開始變粗了,當我們的電視機尺寸增加到五十寸的時候,我們發現,我們傳統思維里覺得電視機越大越清楚的思維真的
要改改了,因為除非我們的客廳很大,坐的很遠看電視機,不然的話,已經可以看到電視機上一片一片慘不忍睹的「馬賽克」了。電視機大了以後為什麼畫質變粗?
因為信號的解析度並沒有隨著電視機尺寸的增加而提高,相機也一樣,感光元件CMOS/CCD的大小不變,只是增加像素的多少,不但對畫質沒有什麼實質性的
提高,而且由於照片尺寸大,讓你看起來覺得「粒子更粗了」。
對於普通消費者,平時在電腦上看照片,如果圖片質量過關,300萬像素就足夠了,列印
5-8寸的照片,500萬像素也足夠了,即使你想把照片列印成婚紗照那麼大 ---
30寸,1200萬像素也夠了,如果你沒有更大尺寸和細節的輸出需求,那麼更多的像素並不能給你帶來畫質的提升,相反,更多的像素要求你有更大容量的存儲
卡,更大容量的電腦硬碟,以及更快的電腦(不然打開和處理照片的速度會很慢)。
高像素不等於高畫質,對於像素,夠用就好。

變焦倍數越大越好嗎?

普通用戶對「變焦倍數」的概念理解往往是「可以拍多遠」 -- 變焦倍數越大,可以拍的越遠,普通消費者往往覺得拍的越遠相機(鏡頭)就越專業、越高級。
在單反世界,由於鏡頭是可以更換的,所以要拍遠的東西,只需要換長焦鏡頭即可,並不存在拍得越遠越高級之說。不但如此,單反鏡頭裡高倍變焦鏡頭,基本都是網友俗稱的「狗頭」。這是因為在光學領域,變焦倍數和鏡頭成像的關係是:變焦倍數越大,則成像越差。因此好的單反鏡頭(網上俗稱「牛頭」)都是變焦倍數小於等於3倍的,而10倍甚至更大變焦的鏡頭,被網友稱為「狗頭」。
對於變焦倍數,兩個世界的衡量完全是不同的。

有了防抖鏡頭/機身,我就不怕抖動而糊掉了嗎?

很多朋友認為我的照片拍虛了是因為抖掉了,所以糊了,是不是只要相機(鏡頭)有防抖功能,就不會因為手抖動而糊掉了?
要明白這個問題,還是要回到一個基本概念:安全快門速度。
手持相機拍攝的安全速度原則:安全速度是焦距的倒數,如果使用35mm鏡頭,快門速度不得低於1/35秒,使用200mm鏡頭時速度不得低於1/200秒,否則圖片就可能糊了。
知道了這個規律,就很容易明白,由於平時我們拍照手始終或多或少是有抖動的,「拍糊了」是因為光線太暗了讓快門速度達不到安全快門速度導致的。防抖功能,就是讓我們可以在低於安全快門速度的情況下,拍清晰照片。
那麼,首先可以得出的一個結論是:在光線足夠的情況下,我們並不需要防抖。什麼是光線足夠呢?我們可以粗略的認為白天的室外基本都是光線足夠達到100mm焦距以下的安全快門的,而天氣不好的清晨和傍晚,夜景拍攝,室內,則是較常見的光線不足的場景。

前尼康佳能索尼幾家公司最新的防抖技術號稱可以降低安全快門四檔左右,例如,200mm焦距的鏡頭,安全快門為1/200秒,在打開防抖的情況下,200
/ 24 =
13,在1/13秒的快門速度下仍舊有一定概率可以拍清楚,而我們知道按照正常的經驗,這個速度遠低於安全快門,普通手持幾無可能拍出清晰照片。
通過以上知識,我們又可以得出一個結論:防抖功能只能夠在特定場景抵消部分的抖動,而不是完完全全的「防抖」。例如上面舉的例子中,如果快門速度低於1/13秒,那連防抖也無能為力了,而我們平時室內、夜景的光線強度,曝光時間常常低於1/10秒,甚至幾秒十幾秒,很多朋友平時手持拍夜景糊了,或者室內拍人糊了,想借防抖功能就能拍清楚,我想說:還是很難。
總結一下: 防抖功能只是在光線較弱的情況下可以提高手持拍攝清晰的成功率。光線強 – 例如白天 --則我們不需要防抖也可以拍清晰,光線太弱 – 例如夜景 -- 則有防抖仍無濟於事。

全幅和半幅區別?全幅是未來的方向嗎?

想購買單反的朋友肯定看到過全幅和半幅的討論,那究竟全幅和半幅指的是什麼呢?
我們知道,目前的數碼單反相機,從光學原理上來說和傳統膠片單反還是一樣的,只是將原來的感光部分的膠片換成了電子感光元件CMOS或者CCD。
全幅和半幅指的就是電子感光元件(CMOS / CCD)的尺寸。
全幅的電子感光元件的尺寸和傳統135膠片一樣大,也就是24×36mm。
半幅的尺寸約為23.7×15.6mm,或稱之為APS-C畫幅。

從表面上來看,兩者就是感光元件尺寸的不同,而對於我們普通消費者而言,全幅和半幅具體區別在哪裡?

1. 價格上,半幅有明顯優勢;
2. 尺寸重量上,半幅更輕便,也有明顯的優勢;
3. 鏡頭群上,兩者各用不同鏡頭群,談不上哪個更有優勢,如果一定要說優勢,我覺得還是半幅略有優勢,因為半幅的機身半幅鏡頭全幅鏡頭都可以用,而全幅的機身只能用全幅的鏡頭;
4. 景深上,全幅相機的景深更淺。由於我們平時既需要大景深,也需要淺景深,所以這點而言,也很難說孰優孰劣;
5.

在畫質上,全幅具有一定的優勢。具體細看一下這個優勢,首先是大幅列印時細節的優勢,這對大多數普通消費者來說並無太大意義,因為我們平時極少列印30寸
以上的照片細看,而列印普通照片或者在電腦上看,兩者很難看出區別。其次是更好的高感畫質。高感在一些特殊的場景下對拍清晰照片非常有幫助,例如拍劇院表
演、婚禮舞台等,以及拍體育運動,如籃球、賽車等。如果我們不是專業的體育攝影人員,如果我們也不是靠婚禮攝影或者舞台攝影吃飯的,那麼平時旅遊、聚會、
人像等大部分的照片還是用低感光拍攝的。

人都有對「更快、更好、更高」的追求,這無可厚非。如果達到這樣的目標是沒有代價的,我們當然不會拒絕;如果必須付出相當的代價,就需要恰當的權衡。不花錢的東西人人都會白拿,要花錢買的東西就需要好好地考慮一下,生活的常識同樣適用於對現在的話題。

結論:除非你對高感畫質有急切的需求並願意為之付出高昂的代價,不然對於普通消費者來說,半幅相機已經足夠。

有人看了很多資料,可能會問,雖然全幅貴,但是全幅不是以後主流的方向嗎?
我想說,今後的主流方向不會是全幅,而是小型化的相機。


體上看,相機的發展過程同時也是一個小型化的過程,現在廣泛應用的135系統是更大的120系統被革命後的產物。隨便看一眼大家手中「好一點」的器材,不
難發現,小型化的道路仍然任重而道遠。就膠片系統而言,也在進行著小型化的努力,APS就是其努力的結果。如果不是數碼大潮的衝擊,APS在今天或許已經
形成了一定的氣候。

數碼系統的發展軌跡卻似乎是相反的,從小體積起步,然後努力向大發展,在許多人眼中,「全幅」似乎是近一時期的終極目
標。這似乎與小型化的追求背道而馳,卻也不難理解:初期因為技術的局限,CCD實在是太小了,許多指標無法滿足基本的需求,CCD的大型化也就自然地成為
這一時期的首要任務。隨著電子感光元件和晶元技術的不斷發展,半幅的相機的畫質已經越來越接近甚至超越普通消費者的需求,繼續發展全幅,就像對高像素的盲
目追求一樣,僅僅是對市場誤解的一種迎合。

2007年尼康推出全幅頂級相機D3,當大家看到D3拍的教堂內婚禮樣片的時候,大家不約而同的感嘆:原來ISO3200也是可以用的!D3將大家對相機
高感畫質的認識提高到一個新的認知。很多朋友也因此對全幅畫質產生了崇拜甚至痴迷的態度。但是僅僅時隔三年,2010年,尼康推出的半幅相機D7000高
感畫質就已經接近D3,而低感畫質更是超越了D3。飛速發展的技術不斷的衝擊著我們思維世界裡的條條框框,大家在興奮之餘,沒有想過一個問題,我們到底需
要多少高的可用ISO?

我曾經做過實驗,ISO3200的情況下,如果有2.8的光圈,那麼基本人眼可以看得到的光線都可以手持拍下來了
--
這是一個偉大的質變點,也就是說,如果相機的高感畫質在ISO3200下可以用,那麼我們如果平時不是特別苛求畫質的話,都可以不用帶著三腳架了!以此推
斷,如果ISO6400也可用,手持拍夜景會很輕鬆,如果ISO12800也可以用,那麼即便上狗頭依然可以手持拍夜景,而ISO12800以上,則對普
通消費者來說意義就不大了。因此,將相機的可用ISO提高到3200~12800的範圍里,大家還是願意為其踴躍買單的,但是過了12800,系統的瓶頸
已經消除,對普通消費者來說,更需要的是一個更小,更輕便的相機。按目前相機系統的發展速度,要實現這樣的畫質性能也並非天方夜譚,相信並不需要太久時
間,我們就會看到這樣的半幅相機,到時候,我們還會堅持追求指標更高的全幅,還是選擇更便宜,輕便,靈巧的半幅相機呢?

2010是微單和
單電相機讓索尼大出風頭的一年,越來越多的朋友初次購買開始選擇更為小巧的微單和單電,雖然這類產品才剛剛上市不久,即便他們還很不成熟,還有那樣這樣的
缺點,但是他們已經像世人展示出強大的生命力,也代表了小型化相機未來更為廣闊的市場前景。在我看來,由於數碼感光元件的潛力比膠片要大,所以半幅的相機
應該可以完全滿足普通消費者的需求了,今後的相機的發展方向,無反光板的半幅相機依然會是比較主流的產品,因為它可以滿足人們對高ISO,對畫質的需求,
另一條可能更為主流的產品線應該是尼康新推出的2.7X左右畫幅的可換鏡頭小相機,因為它滿足了另外一個質變點:裝上鏡頭可以放口袋裡。這兩年索尼推出的
RX100系列,也用了類似大小的感光元件,而且集成鏡頭,機身完全滿足放口袋裡,畫質已不輸幾年前的入門單反,非常適合大部分普通消費者。至於全幅,今
後會像以前的中畫幅,大畫幅相機一樣,只由少數對大畫幅輸出,或者是極高的ISO畫質有特殊需求的朋友使用的小眾產品。

全幅系統應該在未
來幾年受到一定的追捧,某些有全幅情結的人可以得到相當程度上的滿足,但他們很快將發現自己手中的大傢伙並沒有特別的優勢,別人手中的
APS或2.0X系統照樣能拍出相同甚至更好的片子(器材條件相近的時候,技術水平的差別就會明顯的表現出來),這時候再主動地拋棄「全幅」也不是不可能
的事情。話說得有些絕對,但過分追求器材的人往往不會有太高的水平,這種推論也算是合理的。人人都希望娶一個美女做老婆,但真正娶回家之後卻發現並非完全
是自己期望的結果,甚至還可能離了之後再娶一個不漂亮的。追求是一回事,追求到手之後就是另一回事了。

其實對絕大多數初學者而言,全幅和非全幅的比較還沒有單反(包括微單)和小相機的比較來的更重要。前者更容易拍出背景模糊的淺景深效果,而後者更為輕便,可以參考我的另一篇:《你需要單反相機嗎?》
背景模糊聽上去很誘人,但是聯繫到你一直要帶著個大傢伙就沒那麼有吸引力了,不使用背景模糊的手段,同樣可以拍出很不錯的照片,而小相機可以放口袋裡這點卻是極為實用的,所以對大部分人而言,小相機是比較合適的選擇。
要知道,相機的體積和使用的頻率是成反比的。什麼樣的相機買的最值得?不是性價比最高的,而是你最願意使用,用的頻率最高的。
對於小相機,我推薦索尼的RX100系列,根據預算可以選擇3代或者1代。

有無機身馬達是否重要?

對於挑選尼康入門機型的朋友來說,很容易碰到的一個問題是:尼康的入門機型D3X00系列和D5X00系列沒有機身馬達,這關係大嗎?
很多網上的測評都說,沒有機身馬達,配鏡頭有限制,更有網友將其稱之為「太監機」,這樣的說法是不妥當的。
應該說,不具備機身馬達,並不等於不能配沒有馬達的鏡頭,只是這些鏡頭裝在上面只能手動對焦。

很多人在考慮這個問題的時候很可能被一句「沒有機身馬達,會有相當多的鏡頭不能配」給鎮住了,到底這個「相當多」對我們有多大的影響呢?

目前而言,帶對焦馬達的鏡頭群已經全面覆蓋高中低端,完全可以滿足我們的需要。不具備鏡頭馬達的老鏡頭全都是膠片時代留下的鏡頭,新出的鏡頭全部都帶有對
焦馬達。膠片時代的老鏡頭,特別是廣角鏡頭在數碼單反上表現並不理想,而新的鏡頭都對數碼特性進行了優化,所以就實用而言沒必要盯著老鏡頭不放。
對於大部分朋友來說,配個1~3支鏡頭也就足夠平時使用了,那些「不能配的鏡頭」,縱使再多,又有何干?

那麼,哪些人需要真正考慮下有無機身馬達的問題呢?
1. 如果你是一個器材愛好者,購買單反相機最大的樂趣在於把玩各種各樣的鏡頭,特別是老鏡頭。那麼,沒有機身馬達的機身真的不適合你,並且,你需要一個至少D7000檔次的機身,這樣才能最大程度上兼容「老鏡頭」。
2.

如果你是一位膠片時代走過來的老攝友,手裡擁有大量的尼康老鏡頭,捨不得出掉,那麼,沒有機身馬達對你也影響非常大。由於膠片老頭都是全幅鏡頭,為了保證

他們都可以發揮餘熱,你必須配一個全幅機身,那麼至少是D610了,從理性來說,這並不見得合算,不過人是感情動物,捨不得那些鏡頭,往往都是對他們懷有
深厚的感情,所以這樣的選擇,就留給每個人自己去權衡吧。

結論:對於手裡沒有老鏡頭的新人來說,有沒有機身馬達並不重要。

入門鏡頭的焦段如何選擇?定焦 or 變焦?

單反鏡頭可分為兩類,一是定焦鏡頭,二是變焦鏡頭。定焦鏡頭光圈大,成像好,變焦鏡頭光圈小,成像相對稍差。

對於初學者來說,第一支鏡頭應該購買變焦鏡頭。原因很簡單,變焦鏡頭取景方便。很多人會說定焦鏡頭光圈大,定焦鏡頭畫質好,但是別忘了,定焦鏡頭取景不如變焦方便,當你用變焦鏡頭可以拍到,而用定焦拍不到的時候,你還有資格去討論畫質景深的區別嗎?拍到才是王道!


有的人說,第一支鏡頭最好選擇定焦鏡頭,這樣才會練出鏡頭感。變焦的因為太方便,攝影師不需要移動,所以並不適合練習。對於這種說法,我並不贊同。首先,
對於普通攝影愛好者,記錄下美好瞬間,是最重要的需求,由於定焦鏡頭取景不方便,你會錯失很多鏡頭,例如,你會發現聚會的時候,無法把所有人拍進去,旅遊
的時候,你無法將整個風景收入一個畫面中,或者是有些遠處的風景拍不到……其次,如果你真的想體會和學習「鏡頭感」,難道變焦鏡頭不可以?你將變焦鏡頭固
定在一個焦距上,始終用一個焦段拍,不就和定焦一樣么?

定焦主要的優勢還是在於更容易實現大光圈鏡頭,最大光圈2.8的變焦鏡頭一般都要一萬多,而最大光圈1.8的標準鏡頭50/F1.8卻才700左右。

如果你對攝影的確是有很濃厚的興趣,而且預算又有餘,那麼可以在第一支標準變焦鏡頭的基礎上,再購買一支定焦鏡頭,它是:50/ F1.8。
不管對哪個品牌來說,50 / F1.8都是一支經典鏡頭,極低廉的價格,卻享有不遜牛頭的出色畫質,1.8的大光圈可以讓你更好的體會光圈的影響和作用,是一支學習攝影的經典鏡頭。

如何選擇焦段?要不要配齊焦段?


般的攝影愛好者主要拍拍旅遊風景、環境人像和聚會等等,總結近幾年十幾萬張照片,其中大約85%左右是用24-128mm這個焦段拍的,有8%左右是用
128-300mm焦段拍的,剩下的是用超廣角拍的。總結了這個規律之後,我們知道,我們購買的第一支變焦鏡頭,應該盡量覆蓋24-128這個焦段。正因
為如此,各家的推薦的套機鏡頭都為18-55這個焦段,摺合135全幅的焦距為28-83左右,這正是我們平時最常用的焦段。套機鏡頭只要幾百塊錢,搭機
身購買則更便宜,可以說相當的合算,以後即使二手賣了也不可惜。

當然,我們看到18-55並沒有完全覆蓋24-128這個焦段,對於預算有餘的朋友,可以購買尼康18-105,佳能17-85這樣焦段覆蓋更廣一點的鏡頭。再貴的鏡頭,我認為,對初學者而言則沒有太大的必要了。因為對於攝影器材,付出與收穫是不成正比的,而且你付出得越多收穫相對越少。打個比方,一個六千元的鏡頭其綜合性能(解像度,抗炫光能力等)可能只比一個三千元的鏡頭好10%,而一萬兩千元的鏡頭比那個六千元的提高可能還不到5%。

現在很多的商家會提供兩支入門的變焦鏡頭和入門套機搭售,例如18-55 和55-200,不少人比較猶豫,要不要配齊焦段呢?我的觀點是:不用配齊,先把標準變焦鏡頭用起來,等有了經驗再說。正如前面所言,我們使用的焦段高度集中在24-128這段里,所以平時55-200這段用的是很少的,更何況,你會帶著兩個鏡頭出去旅遊嗎?等到需要長焦的時候,你高興換鏡頭嗎?換了鏡頭還來得及拍到嗎?
二八原則告訴我們,應該集中力量解決關鍵矛盾,所以,對於初學者,不建議一次求全配齊所有焦段。

要不要恆定大光圈變焦?

不少「資深」攝友堅信恆定大光圈變焦鏡頭才是高畫質鏡頭,論壇里充斥著各種各樣套頭畫質很狗的理論,例如:「套頭就是垃圾」,「大光圈變焦才是』神器『」……聽上去好像兩者是天壤之別吧,其實呢?也就20%左右的差異,而兩者的價格差異往往在10倍以上。

活就是選擇,選擇就是妥協。鏡頭的設計也是一樣,要恆定大光圈,那麼焦段就不可能很寬,鏡頭就很難很輕便,成本也很難做低。恆定大光圈變焦鏡頭是為專業攝
影師設計的鏡頭,他們不在乎鏡頭的價格,他們願意為10%的性能多付十倍的價格,因為他們每天用相機拍很多照片賺錢,平攤下來成本尚可;他們不在乎焦段,
因為他們往往專註於拍一個特定的場景,例如拍室內人像,或者拍建築;他們不在乎重量,因為他們往往是帶著任務去拍攝,會帶著笨重的大箱子跑來跑去。對他們
來說,關鍵的是要滿足拍攝的需要,而價格、方便、重量,都是可以妥協的。
而初次入門的朋友往往沒有太固定的題材,出去旅遊要拍,人像要拍,聚會要拍,街上看到有趣的也要拍,這樣短的焦段就顯得捉襟見肘,很不方便。不但如此,帶著重鏡頭旅行也是很大的負擔,不要小看多個三四百克,在長時間的旅途上,它絕對可以改變人的心情。
所以,對於初次入門的朋友來說,入一支非恆定大光圈的普通標準變焦鏡頭是一個合適的選擇,等到有使用經驗了,再根據自己具體需求選擇是否需要恆定大光圈變焦鏡頭也不遲。

我未來想上全幅,配非全幅機身加全幅鏡頭好不好?

以尼康為例,如果選擇D5200,那麼初次購買單反的朋友往往會把所有的標準變焦鏡頭拿出來比一下,他們是:

18-55、18-105、18-140、16-85、18-200、17-55、24-70、24-120、28-300

如果要我篩選一下的話,首先要篩選掉的,就是三支全幅鏡頭:24-70、24-120、28-300。為什麼呢?
因為這三支全幅鏡頭用在非全幅機身上的等效焦距最廣在36-42mm,基本沒有廣角,平時想拍稍微廣一點的場景都拍不進去,非常不方便。此外,這三支鏡頭都相對又貴、又大、又重。

不少朋友會聽朋友說,全幅單反是今後的方向,買全幅的鏡頭保值。
這樣的想法並不正確。
首先,鏡頭是買來用的,而不是用來保值的。一支鏡頭最大的價值在於它的實用價值。你用它為你創造了你需要的影像,這才是鏡頭最大的價值。目前大規模工廠生產的鏡頭都不是理想的收藏品,保值絕不是它的第一屬性。
其次,未來的主流產品是小型化的相機而不是全幅相機。這個觀點我已經在前面的問題「全幅和半幅區別?全幅是未來的方向嗎?」中已經提到。
再次,即使假設你今後還是要上全幅,初次購買的非全幅機身還是應該配非全幅鏡頭。非全幅鏡頭一般都相對便宜,即使以後上全幅賣了,也蝕不了幾個錢,沒必要為了這幾個錢而委屈自己用很不舒服的焦段。

很多朋友買了全幅鏡頭在半幅機身上用,每天心心念念就想著升級全幅系統,拍出照片不理想總怪器材,覺得如果是全幅就好了,心思全被升級器材勾去了,沒法放拍片上,最後升級了頂級全幅,發現也就這麼回事,才大徹大悟,從頭開始靜下心來好好學習攝影。

結 語

也許你已經在網上各大論壇把各個主流機型看了各遍,卻依然糾結,或許你已經將備選機型參數倒背如流,仍依然搖擺不定,甚至徹夜難眠,恨不得半夜起來再將網上漫漫器材路的帖子讀個十遍八遍方覺過癮。
果真如此,那真是單反害人那。
讓我來開個治病良方:你是喜歡燒攝影器材,還是喜歡攝影本身?


是喜歡燒攝影器材,簡單,「買你買得起的最貴的器材」,這句話送給燒器材的朋友絕對是真理。既然是燒器材,那麼要麼不入,入就要是頂級的。不然買了普通器
材拍出來不好,又會再次糾結是不是因為器材不夠檔次才拍出來不夠好,反反覆復糾結曲曲折折升級,最後的終點還是頂級器材。與其這樣折騰,不如一步到位入了
頂級器材,那就算拍的不滿意也沒辦法責怪器材不利了。

如果你是真喜歡攝影本身,那也簡單,什麼也別看了,老老實實買個入門機身基礎鏡頭拍起來,以後等到水平提高了有更多切實的需求了再說。目前的入門器材不但完全可以滿足初學者的需要,而且同樣可以出好片。與其在論壇里糾結那麼久,不如將這些時間花在拍攝上,早點用起來,就早點有實在的體會,早點知道自己到底需要什麼。人生最大的浪費不是錢,而是時間。

  • 器材的差異遠遠沒有拍攝的人的差異大。
  • 器材並不是越貴的就越好。
  • 並不是越好的器材就更能拍好片。
  • 拍照的瓶頸是人,而不是器材。
  • 鏡頭是買來用的,而不是用來保值的。
  • 人生最大的浪費不是錢,而是時間
  • 對於攝影器材,付出與收穫是不成正比的。
  • 相機的主要價值體現來自於它的使用價值,而非價格。
  • 最適合新手的是入門單反套機。
  • 對於新入門的朋友來說,不管選哪個品牌的入門機型,都完全可以滿足需求了。
  • 對於初學者來說,第一支鏡頭應該購買變焦鏡頭。
  • 對於初學者,不建議一次求全配齊所有焦段。
  • 對於初次入門的朋友來說,不推薦購買大光圈變焦鏡頭。
  • 對嚴肅的攝影者來說,每張照片都需要後期。
  • 後期只有程度的不同,沒有絕對的有、無之分。
  • 高像素不等於高畫質,對於像素,夠用就好。
  • 鏡頭的變焦倍數越大,則成像越差。
  • 防抖功能只能夠在特定場景抵消部分的抖動,而不是完完全全的「防抖」
  • 對於手裡沒有老鏡頭的新人來說,有沒有機身馬達並不重要。
  • 今後的主流方向不會是全幅,而是小型化的相機。

攝影初學者挑選相機的常見問題 FAQ


最後做下小廣告
王波,網名 一鏡收江南
軟體設計師,熱愛攝影,旅行,美食,生活
微信公眾號id:ilikephoto

http://weixin.qq.com/r/-kPg_O7EBLN7raqb9xbs (二維碼自動識別)


其實主要還是看預算,建議樓主補充一下預算。就「買相機」這個話題,各家的高端機型是各有千秋,對新手都是過剩的。哪個都一樣。


考慮到你要買給你爹,而且是退休在家的老人,P我會默認建議出局。老人的自尊心其實是挺強的。帶個C幅而且不知名品牌的機器出街多數情況下會被同行不齒啊。(看看那些自己帶機器的大伯們,都是清一色的5D3,5D2加各種白長粗炮)


N相比C稍小眾,個人感覺逼格會高一點,,雖然離題,更建議考慮(俗話有言C拍人,N拍景,老人一般會偏愛花鳥蟲樹之類的題材,N這裡也比較合適)。


回頭來說P,有點被歧視的感覺呢。原廠頭走「少而精」路線(其實也夠用,而且咬咬牙都「買得起」),副廠頭直接陣亡是最大的問題,用戶群的基本都是真心喜歡攝影而且懷舊的人(資深P黨基本都玩過膠片機了吧) 和 預算緊張講究性價比 的入門用戶(比如 我 呵呵)

P的特點是入門機相當厚道,基本都配五稜鏡雙撥輪這種其他門高端機才有的配置,上到中端的話和他家相比優勢不明顯,而且對焦和曝光都有點弱,不是高階用戶會有點駕馭不好的感覺。入門時失落感會比較大的,所以還是適合年輕人多一些吧。


除非你爸是玩開相機,家裡有一堆賓得老頭的那種用戶,完全新手入門,還是考慮NC吧。


買賓得吧,定焦多,價格便宜。
lcd顯示字體大,布局簡單易懂。機身自帶防抖,鏡頭能插上就變防抖鏡頭。p檔功能強大。簡單易上手。性能可以滿足業餘需求,還很多防濺水防塵的硬體 比較適合老人家。
我個人推薦ks2和18-50套機。體積小,功能多。翻轉屏可以便利低位,高位取景。方便老年人。
外加da35/2.4 da50/1.8.兩個鏡頭之一,會是不錯的組合。
要是需要長焦鏡頭,可以加一個dal55-300/4.5-5.8。性能很好。
而且賓得的直接輸出效果不錯的,色彩艷麗,紅綠藍三色都比較濃郁。適合老年人不熟悉電腦後期的情況。
而且,賓得品牌小眾,可以避免老人家攀比心理,不用考慮升級的花銷。賊也不愛偷,難出手,沒人要。
而且,賓得獨有彩色機身設計。比如ks2套裝的白色配色,辨識度高,容易發現,不容易丟失,十分便利老人家使用。

總之,應該買賓得,應該買賓得,應該買賓得。
謝謝。


既然是入門級,那就隨便買吧。

因為既然對成像質量並不是很高要求,主要就是為了有個單反,那就挑個最便宜的買就好


拍人,佳能。

拍物,尼康。

買新不買舊。

有錢可以搞個小萊卡玩玩。

技術到位了,設備就成輔助了。


我最喜歡的品牌就是佳能了,但是單反好專業的,不一定用的慣,可以試試微單啊


推薦閱讀:

一年前寫的小說撲街了有沒有把它寫完的必要?
一個這樣的我和在一個這樣的家庭,我有得到幸福的可能嗎?
心理諮詢師能夠幫助我的兒子改變同性戀傾向嗎?
兩次偷窺好友的胸部,我該怎麼辦?
怎樣克服害怕同時被許多人注視、害怕丟人之類的心態?

TAG:佳能 | 相機選購 | 賓得Pentax | 單反相機選購 | 個人諮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