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擇障礙到底是什麼?選擇障礙就是優柔寡斷嗎?


首先反對所有認為選擇困難是因為窮的原因。難道以為富人就不面臨選擇么?窮人要糾結買小米還是買魅族,富裕一點考慮買三星還是水果,再富裕的考慮買國產車還是進口車,考慮假期去澳洲潛水還是歐洲十國游,考慮是買清北附近的學區房還是郊區的獨棟別墅。錢再多點,公司也要衡量到底是把現金投入生產還是給股東分紅,就算是國家也得衡量一年的預算要分配到什麼地方。人可能在某些選擇上不糾結,但是沒有人不會面臨選擇。所以不理解這點的人一輩子都是窮屌。

@kun yu 提到的Decidophobia我沒有查到中文相關的東西,英文相關也不是很多,看構詞應該翻譯成「選擇恐懼症」,如果放在精神病診斷中應當屬於Anxiety Disorder中的Specific Phobia,和恐高、怕狗、怕水之類的在一起,屬於嚴重的臨床病症了,可能不適合一般意義上的選擇障礙。

我更傾向於認為選擇就是一種決策,而選擇障礙的現象在心理學稱為決策困難(Indecision/Indecisiveness),決策困難的人做決策的時間更長,決策之後更容易後悔,也更傾向於迴避決策。聽起來是不是跟題主說的樣子很像?其實對於決策困難的原因已經有很多討論了,說幾個比較主要的原因:

  • 決策的風險是最重要的一條。當你無法確定做出一個決策的後果,你就更容易傾向於拖延決策的時間。有些人就會利用這個時間收集更多的相關信息、對問題進行更加深入的分析和思考。但另一些人就會在這些時間裡一直糾結下去。
  • 心理距離(Psychological Distance)也是一個很重要的因素。如果你的一個糾結的朋友向你求教,你可能會說「只要這樣這樣這樣就可以了」,但是當你自己遇到這個問題的時候,可能也會糾結進去。
  • 框架效應,相比於獲得,損失更容易產生決策困難
  • 記得不是很清楚了,想到再添吧……

順便一說,拖延行為和決策困難有正相關


是M屬性。


選擇性障礙簡單來說就是優柔寡斷,或者叫不自信,對自己的選擇不自信
一般都會有點完美主義強迫症,因為總是怕自己的選擇不是最完美的。並且伴隨著有輕微焦慮症吧


老梗:
拖延症的本質是懶
強迫症的本質是賤
選擇困難症的本質是窮

----
轉來就是討罵的T.T
等科學答案~~


優柔寡斷:指做事猶豫,缺乏決斷。這個詞很明顯是個貶義詞,作為一個使用率極高的成語,通常是用來指責一個人的,對吧?但是選擇障礙在心理學中又叫「選擇困難」或「決策困難」之類的,指當達到同一目的有不同路徑、方法時,無法做出選擇,即使做出選擇也會懷疑自己做的選擇是不是對的,耗費精神、產生焦慮情緒。

從定義來看,兩種說法說的是同一個現象,但前者做了個性歸因,帶有較強的貶義。你做事猶豫,是你優柔寡斷,你做事舉棋不定,是你不能夠當機立斷。但當我們用「選擇障礙」形容做選擇時的猶豫和反覆時,並不帶有主觀評價的色彩。

很多人都會有選擇障礙的表現,但並沒有嚴重到被界定為「選擇性障礙患者」的程度。嚴重的選擇性障礙患者做出選擇會十分困難,並對選擇產生某種程度的恐懼,造成心理壓力和焦慮。這其實有點像很多人都調侃自己說自己有強迫症,但實際上和真正的強迫症所去甚遠。

選擇障礙的成因在心理學中也有很多解釋,神經科學方面的我就不說了,心理層面的比如選擇太豐富、追求完美以及怕承擔責任等等,都是造成選擇障礙的原因。還有的案例和早年經歷也有關係。總之選擇障礙在心理學是有界定的,我個人比較反感大家用這「症」那障礙的形容自己那點破事,什麼強迫症焦慮症這那的,沒點病不好意思出門似的


窮的另一深層的意思是被局限了,被字很重要。
還有這病的另一方面原因是貪,a,b的優點我都想佔為己,但我只想用一份的錢購買。另外沒擔當,那兩的壞處我一個不要,儘可能的別給我。
可能是周圍有強權者的存在,也可能是不想犯錯,還有可能想利益均沾,更有可能是追求完美。
但終歸一個字----怕。
怕什麼?怕選錯?不對!怕過失?不對!怕被責備?不對!是怕tm輸不起!
這個世間的規則之一:付出與回報成正比。但你老想壞掉這個規矩,你不痛苦誰痛苦。
規則二:無論你現在選擇了哪一個,以後都會後悔沒選另一個。通病,沒治,只硬想開點
規則三:無論你選擇哪一個,只要堅持一下,結果都是對的。錯一下是不要緊是,錯的離譜則可以上史書的。

還有,此類人智商奇高,因為轉數不是一個等級。
給自己的手術可以縫合了。


是——窮。


得票比較高的答案是針對購物選擇的角度進行回答,得出的答案自然是購買能力差導致選擇困難,有足夠多的錢,把所有東西買了不就完了,就不存在選擇困難的問題。不過大家都沒考慮購買之後使用的問題,假如我把imac、macbook、ipad、ipad mini全都買下。我要辦公用 imac 好呢,還是用 macbook好呢?我要看視頻是坐在電腦桌上用 imac 看,還是躺在床上用 macbook 看或者 ipad、ipad mini?我要出遠門是帶 macbook 好呢,還是 ipad或者 ipad mini?畢竟人只有兩隻眼睛,一個大腦,兩雙手,不可能同時用多個設備辦公看視頻吧?
就算你把世界上所有最好的東西都買下了,如果不知道自己真正需要什麼,不需要什麼,你只是從一個坑跳出來,又跳進另一個坑裡。你應該認清你永遠不可能做出最好的選擇(就如世界上不存在真正意義上的完美事物,蘋果的產品缺陷也多多),你只能做出在當時所能想到的最合適的選擇(這裡當然包括了妥協的成分,為了達到主要目的,犧牲次要目的)


說到底還是不夠了解自己,對選擇信心不足


如果你百度一下選擇障礙,然後在百度百科你會發現它告訴你選擇障礙是 Selective Mutism,簡稱 SM (這個簡稱……)
但是你仔細看就會發現,SM 和我們大眾理解的選擇障礙是兩樣的,其實 SM 應該是選擇性緘默症,其實就是 Big Bang 里 Raj 的癥狀……
似乎一瞬間 SM 萌起來了XDDD(順便黑一下百度百科……)
而選擇障礙應該是 Decidophobia,但是這似乎不是個醫學辭彙,而並創造出來是用來形容那些不敢或者不想面對紛爭找出真相的人的(其實這才是真相吧……)。
然後我突然想起來 House M.D. 里 Foreman 一個死了的女病人是真的因為生病無法做決定的,於是噹噹當我找到那個詞了!Aboulia!這是正宗的選擇障礙啊!當然基本都是因為——腦損傷……然後抑鬱啦,亨廷頓舞蹈症啦(13亂入……),帕金森病啦也都可能造成這種現象。
當然,對於一搬人的非病理性的選擇障礙,不予評論。


優柔寡斷:我是關注該問題呢,還是不關注呢?怎麼突然看到這麼一問題呢懵了懵了。。。
選擇障礙:關注了會不會顯得我就是選擇障礙別人該怎麼看我呀,不關注可我還是想知道啊好糾結怎麼破?。。。哎卧槽我咋回答了還!丟人丟大發啦!早知道就不該刷知乎!


選擇障礙,歸根結底是三個原因:
1.現代資源的種類豐富以供選擇
2.現在的經濟水平逐漸提升,有一定的經濟能力以供選擇
3.人類的貪慾
現代社會資源豐富程度大大提高,已是公認的事實,而現在的社會經濟水平相較古代,也有較大幅度的提升,在這種情況下,人類可做出的選擇種類越來越多,而伴隨著人的貪慾,就會形成一種任何資源都想得到的心理狀態和行為模式。

而這種行為模式並不是只在現在社會狀態下相對貧窮的人才有,而是所有人都有的,只不過是相對貧窮的人由於一直以來所擁有的物質也相對匱乏,所以會極度想滿足自己的物質慾望,擁有這種思維模式的人不論有錢沒錢,都會選擇障礙,例如一個貧窮的人和暴發戶,都會有這樣的狀態出現(無貶義),這樣的人屬於「精神文化」水平還不夠先進,這就是暴發戶能一夜暴富也能一夜回到解放前的原因,而且風險相當大,當知道錯誤在哪時很可能為時已晚,從階級上論的話,其實這兩類人都不能算是標準意義上的中產或資產階級,所以錢不是決定一切的基本,精神才是。

但標準的真正意義上的中產階級或資產階級,尤其是資產階級,他們大多數人自己或者父母長輩都經歷過從無產階級慢慢起步發家的過程。
用資產階級來說比較具體:這類人大部分都沒有自己去體會、經歷從無產階級到中產階級再到資產階級的過程,而是由祖輩經歷了這個過程並且經歷過選擇障礙症這類的痛苦及磨鍊,慢慢明白「做人不能太貪心」這個真理,才能保住後代的「階級位置」,然而一個問題就是由於資產階級的後代有相當一部分無需再去體會這種一步步爬的艱辛與磨鍊,所以一些高階級的人會經歷幾代或N代之後慢慢沒落,直到下一個從無產階級慢慢往上爬的新循環產生,然而成功率是個極其不確定因素。
貌似有點扯遠了,那就講講人一旦有了錢,對於選擇障礙症的突破是怎麼做到的吧:
經濟富裕——把以前現在將來所有想要的不想要的通通都買回來——發現這些資源自己並不能每個都用上,常用的說到底還是自己最喜歡也最適合自己的那麼一兩種——逐漸對於帶有「收集滿足狀態」的心理失去興趣,也就是所謂的「集齊XXX」的興趣逐漸減弱——知道適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收集癖」逐漸「痊癒」

具象化一點:比如你去吃火鍋,有兩個不同的自助蘸料台,其中A蘸料台上有三十多種不同的調料,酸甜苦辣咸五味俱全,保證你看得眼花繚亂,B蘸料台上只有常用的一些如芝麻醬(花生醬)、腐乳、韭菜花、香菜、蔥、蒜、醋、醬油、鹽和糖等,一共10來種吧
那麼你會選擇哪個蘸料台?大部分人第一反應應該是選擇A吧,但當你滿懷期待的在A台上除了自己忌口的東西以外通通來一點,配成一碗蘸料,你覺得它會好吃嗎?你確定這不是黑暗料理?
這時你懷著半好奇半失落的心來到B台,發現就這十來種東西,按照自己的喜好配上一番,比剛剛的「黑暗蘸料」好吃多了!
然後你就會感到選擇的關鍵不在於多,在於精和適合自己、自己喜歡。
這樣的事情多來幾次,慢慢的,你的選擇障礙症就會痊癒,試想人在能夠選擇適合自己的東西時,又有誰會去選擇一大堆亂七八糟的「大雜燴」但自己卻高興不起來,甚至會失落、煩躁的東西呢?

經濟條件固然選擇障礙症的部分原因,但歸根結底,還是人的貪慾,但我更贊成如果有條件的話,能夠自己去體會一下那種什麼都買回來但是自己卻高興不起來的感受,哪怕是買筆、本、玩具等等不是很貴的東西,能夠幫助你對於選擇障礙形成一種抵抗力,即使浪費了一些錢,但也是一筆相對值得的投資!


沒有辦法計算出利害得失,解決辦法:擱置一段時間,或求教於他人。


看到了才知道自己是有這毛病,一定要改掉改掉改掉!一旦有選擇,就不拖延,不再思考。


不合自己心意,考慮東西太多


我就是一個典型的優柔寡斷的人,決策成本非常高,這是我最想改進的缺點。
最近的一次選擇:因為喜歡跑步,計劃買一個GPS手錶,在某兩個型號之間糾結,歷時3天,凈時間約5個小時,看各種測評,對比參數,看視頻,搜集優惠信息,終於在亞馬遜入手。
入手一周後覺得並不比手機好用,遂退掉。
此類經歷非常多,嚴重拖慢了決策進度,浪費了大量時間和精力。 看來以後只能靠抽籤抓鬮決定了。


買東西時出現 --窮
做決定時出現 --膽怯,怕失敗擔責任
選男/女朋友時出現 --貪心,如果可以當然都想要


哎,我父親是選擇困難。任何一個利弊都會被放大很多倍。


買衣服:糾結進哪家店,進去後糾結選哪件,半小時後選了心儀的,又要糾結三種哪種顏色比較好,一個小時後選完顏色了又要糾結可以配哪條褲子或上衣,排除配比可能性後又果斷放棄去隔壁那家糾結很久要不要進去了……然後一天就這麼過去了……
吃飯時:糾結去哪家店吃飯,半個小時後坐在那翻菜單了,把菜單從頭到尾從尾到頭翻了幾遍還是在糾結吃什麼,終於點了餐叫來服務員,服務員說我們店新推出了xxx套餐和yyy優惠你要不要試試,於是你說等一下給我看看宣傳單,於是又是半個小時的選擇……直到吃完飯時辰多少就不再贅述了……
以上兩種比較典型,作出這些行為跟窮有很大關係,但是跟捨不得花錢也有關係,但有時候免費的東西也要糾結半天,那就是天生選擇困難症和糾結達人了!

如果你還想要更恰當的比喻,隨時call我……


不知道選什麼,根本上來說其實是不知道自己要什麼。


不完全一樣。
前者考慮問題抓不住重點,分不清輕重緩急。
後者除了上述困擾之外,還很害怕承擔選擇背後承擔的責任和風險。


推薦閱讀:

小孩子上幼兒園的時候會哭要怎麼處理?
喜歡自言自語正常嗎?
考個試不給別人答案叫做自私嗎?
大部分欠錢者的心態是怎麼樣的?
舍友經常在宿舍和男友打電話,聽的很心煩這是為什麼?

TAG:心理學 | 日常心理分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