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那麼牛為什麼最後沒能平定天下?


【此答案是我家貓亂踩的,純屬吐槽,並無乾貨,慎點!】


作為一個正業看古書,副業看小說的人,我實在是不能理解這樣的思維:

某甲,天生是渣,被人家各種看不起,於是隨後各種奇遇不斷,各種秘籍岩洞,各種吊打人家強人,順便要是運氣好,修鍊一下所謂的玉女經、素女經或者吃個朱果,被蛇咬一口,然後有理由炮遍天下所謂某某美人榜上的所有美女;運氣不好,隨便碰見個隱藏高手,得學盡其平生所學然後傲視群雄。最後打的天下沒人比,天上是第一,然後看自己心意順便要當啥當啥。

這是嘛?

張口閉口要逆天,老天到底欠你啥?

這種「某人厲害→某人一定逆天」的邏輯,我實在表示無法理解。依照這樣的邏輯,我可以推出如下問題,題主你能給我回答一下么?

曹操那麼牛為什麼最後天下還是司馬家的?
牛頓那麼牛為什麼最後沒能推出相對論?
植物那麼牛為什麼不能進化出大腦?
馬門溪龍那麼牛為什麼不能建立恆星坐標系?
凱常鵝那麼牛為什麼最後還是像賀仙一樣月莫?
蛤那麼牛為什麼還有人要絲賣?

(好像混進什麼奇怪的東西)
面對這種神邏輯,我沒有其他話可以說,只能回復一句

當然,還有不少同學屬於可爭取的對象,所以本著團結大多數的原則,我們需要講清這個東西。
葛公和其他人比,妥妥吊打的地方是什麼,戰略眼光。戰略是什麼?為全局目標而進行的全局謀劃。打天下不是逆天,逆天有個神一樣的作者給你開外掛。打天下只能把自己修成外掛。三國時期有戰略眼光的,魏有一個,劉曄;東吳有兩個,周瑜和魯肅。與葛公相比,劉曄、周瑜的戰略那是活動性極強,因時而設,順勢而變,缺乏一個長期實行的綱領性指導。魯肅則在戰略分析上,選錯了勢力代表,另外加上其英年早逝,因此他的戰略從實際效果上講,被葛公的戰略統一了。後期葛公各種實踐,那都是依據隆中對這個綱領性文件實行的,雖然有時地制約,小的細節上有所修改,但是總體而言實際上都沒有變過。這個外掛,可不是什麼某個神一樣的作者送的,而是葛公自己修出來的。另外,諸葛亮的戰術也值得研究,張澍輯《諸葛亮集》,從《太平御覽》、《北堂書鈔》中找出諸葛亮《兵要》若干的佚文,如下(略擇幾條):

  1. 軍已近敵,籬落常平明以先發,絕軍前十里內,各按左右下道,亦十里之內。數里之外,五人為部,人持一白幡,登高外向,明隱蔽之處。軍至,轉尋高而前。第一見賊,轉語後第二,第三詣主者白之。凡候見賊百人以下,但舉幡指;百人以上,便舉幡大呼。主者遣疾馬往視察之。
  2. 凡軍行營壘,先使腹心及鄉導前覘審知,各令候吏先行,定得營地,壁立軍分數,立四表候視,然後移營。又先使候騎前行,持五色旗,見溝坑揭黃,衢路揭白,水澗揭黑,林藪揭青,野火揭赤,以本鼓應之。立旗鼓,令相聞見。若渡水逾山,深邃林藪,精驍勇騎搜索數里無聲,四周絕跡,高山樹頂,令人遠視,精兵四向要處防禦。然後分兵前後,以為鎮拓。乃令輜重老小,次步後馬,切在整肅,防敵至,人馬無聲,不失行列。險地狹徑,亦以部曲鱗次,或須環迴旋轉,以後為前,以左為右,行則魚貫,立則雁行。到前止處,候騎精銳,四向散列而立,各依本方下營。一人一步,隨師多少,咸表十二辰,豎六旍,長二丈八尺,審子午卯酉地,勿令邪僻,以朱雀旍豎午地,白獸旍豎酉地,玄武旍豎子地,青龍旍豎卯地,招搖旍豎中央。其樵牧飲,不得出表外也。
  3. 人之忠也,猶魚之有淵。魚失水則死,人失忠則凶。故良將守之,志立而揚名。
  4. 不愛尺璧而愛寸陰者,時難遭而易失也。故良將之趨時也,衣不解帶,履不遺躡。
  5. 貴之而不驕,委之而不專,扶之而不隱,免之而不懼。故良將之動也,如璧之不污。
  6. 良將之為政也,使人擇之不自舉,使法量功不自度。故能者不可蔽,不能者不可飭,妄譽者不能進也。

這其中涉及了行軍營壘、治軍擇將、排兵布陣等諸多內容,從這些殘存的珍貴文獻裡頭,不難認識到諸葛亮是一個傑出的戰術家(此處不涉及同其他戰將的比較,戰略戰術牛逼,所以葛公優秀的軍事家的稱號還是當的起滴。)除去葛公的軍事才能,妥妥其他的治內之材等,也是葛公自己修出來的外掛啊。你說一個本來妥妥藥丸的大漢,給強行把自己修成外掛的葛公強行續了42年,沒平定天下怎麼了,憑他續了這麼久,我服!(所以啊,有得必有失,你們這樣強行續會搭上自己的,咦,好像又混進了什麼奇怪的東西☆▁☆)


要知道,歷史的進程從來不是一個人能左右的。
孔明的《隆中對》很神奇,未出草廬便知天下三分。劉備因此從一亡命之徒變成了巔峰期統領荊襄、巴蜀、漢中的地方豪強。一時三國之中無能與之匹敵。
那麼為什麼孔明的《隆中對》實施起來很順利,而北伐卻徒勞無功呢?
關鍵的原因在於:群雄割據之時時機是很重要的,而一旦到了三國鼎立的大國拉鋸時期,國力就居於時機之上了。
就像我們常說的,亂拳打死老師傅。但一到擂台之上,功夫的高低就可見真章了。劉備得到荊襄九郡是不是亂拳打死老師傅,這不好說。但北伐時蜀魏的國力高下是一眼便知的。
劉備諸葛亮能一統荊襄,很大程度上是因為這是一個割據的地盤。長沙、桂陽、零陵、武陵,可以分而擊破之。如果荊南四郡能成為一個整體,我想孔明很可能也是束手無策的。
統一了荊襄九郡以後,進軍巴蜀。其實劉備的實力已經不在劉璋之下了。論兵器,錢糧,人才,軍隊戰鬥力。川中都處在下風。如果說之前孔明是以小博大,那麼進軍巴蜀就是一個步步為營的過程。
攻取巴蜀、占漢中、上庸就有了地理上的天然優勢了。至此隆中對的使命也就完成了百分之80了。至此孔明的戰略是很成功的。剩下的就是待天下有變了。
但天下未變,蜀國內部就發生了巨大變動。荊州拱手讓給了東吳、夷陵又損失了大量軍隊。到這裡,其實孔明的統一天下之策就已經失敗了。
因為單單憑藉蜀地的錢糧和人口,不足以和佔據中原富庶耕地的魏國進行長期的拉鋸戰。要加上一個荊州才勉勉強強。但荊州被東吳佔據,而蜀吳之間是不容再起兵戈,這是唇亡齒寒、鷸蚌相爭的道理。錢糧不支且東南不可圖也,這是其一。
其二是蜀國立國不穩。要知道,三國繼承了東漢的「門第」社會。魏國經過武文兩代的經營,對於地方大家族的掌控已經很穩固了,而孔明還要權衡「荊州派」和「蜀中派」的權力鬥爭。而對於國內門第的掌控,也不如魏國嫻熟。
其三,蜀國沒有天時和地利。巴蜀盆地,是一個易守難攻的地方。但想要以漢中為據點,實施對魏國的打擊,並不容易。首先是蜀道崎嶇、大部隊和兵糧輸送緩慢,機動性差。其次蜀地多秋雨,秋季不能去打雍涼了,否則後勤沒保障。而冬季雍涼又干又冷,也不是一個好時機。春夏要讓壯丁去耕種,否則國庫就無糧了。
其四,雍涼自古就出良馬,而蜀國不產良馬。蜀軍每每出川,除了要克服惡劣的道路和天氣,還要面臨魏國最精良的騎兵部隊的衝擊。
總而言之,孔明《隆重對》的設想,是佔據荊襄、巴蜀之地,東和孫權。憑藉兩地的錢糧稅賦,源源不斷的供給漢中這個伐魏的大本營。且荊襄若能保全,蜀國內部的派系爭鬥也不會如此嚴重,大不了可以各得其所。如此一來,便能做到直取長安。並完成自西向東的大一統戰略。成就漢高祖的偉業了。
可以上條件均不滿足,任孔明有經天緯地之才,也是不能左右的。


時來天地皆同力,運去英雄不自由


有一些答案說是因為文學藝術形象美化了諸葛亮,還讓人家題主多讀史書少看網文,這種答案也是蜜汁搞笑。
要是真正看了三國志還不認可諸葛亮的治國能力、軍事能力、為人人品的,文言文水平也夠讓人擔憂的。
至於諸葛亮為什麼沒統一全國,他的隆中對構想很偉大,也是對當時弱雞一樣的劉備最好的方案,但是他算不到關羽會失荊州,也算不出劉備夷陵之敗、龐統法正張飛等人之死、馬謖腦抽失街亭等事啊。

而且對比劉備前二十多年的奮鬥成果和諸葛亮出山後十六年的成就,我覺得劉備能在諸葛亮的輔佐下當上皇帝已經證明了諸葛亮超強的能力了。就好比一個人,他奮鬥終生也沒讓公司在500強榜上排第一,但你能說排進前一百就是辣雞?


那曹操那麼牛逼,為什麼沒有統一天下?劉備、孫權、周瑜、郭嘉………都那麼牛逼,不也是沒能統一天下么?
說到底,你牛逼我也牛逼,大家都不是弱雞,統一也就不是那麼容易的事了。


因為東漢末年劉氏天命系統的崩壞程度被某些人誇大了,其實漢,魏,晉,北方的整體政治結構還在,所面臨的不過是【和平】演變時期的價值觀衝擊而已。
三家分晉,三家歸晉,天之棄晉久矣,司馬與荀將再興晉矣。

國家現在的主流就是在捧晉的,並試圖以前秦苻堅接續西晉歷史,以求抹平五胡亂華神州陸沉的斷代感,還有那避之唯恐不及的民族矛盾。
我們何等有幸能夠重歷,我們何等不幸必須重歷。
唯心的,唯物的,崇有的,貴無的,生存從來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釋迦的,安拉的,基督的,馬恩的,信仰取代善惡只有伐異的結局。

陳壽當時用了遠勝描繪諸葛亮百倍的瑰麗辭藻,虔誠篤信的讚美Master譙周,讚美《仇國論》,讚美【劉氏無虞,一邦蒙賴】的周之謀。希望這句溢美經得起永嘉的洗禮,阿門。
山外青山樓外樓,西湖歌舞幾時休。暖風熏得遊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岳帥離克複中原還剩多少里?

——顓頊死即復甦。首先你要竭盡自己的一切去成為顓頊,繼承那份意志並敢於承擔責任,才有那微乎其微復甦的可能性。
淝水之畔的血和淚都不會白流,那是鑒證過我們艱難倖存的,六朝石頭。


C羅那麼牛,為什麼世界盃小組沒出現?

隊友CBA呀


三國殺里,我最喜歡的一句對白是:

知天易,逆天難。

這一句體現了這個遊戲的水平。


三國志裴松之注引諸葛亮傳最後有一個袁子問對(我也不知道該怎麼稱呼那一段,我一直喊它袁子問對。。。)我節選一段來做答案吧。
孔明起巴、蜀之地,蹈一州之土,方之大國,其戰士人民,蓋有九分之一也,而以貢贄大吳,抗對北敵,至使耕戰有伍,刑法整齊,提步卒數萬,長驅祁山,慨然有飲馬河、洛之志。仲達據天下十倍之地,仗兼并之眾,據牢城,擁精銳,無禽敵之意,務自保全而已,使彼孔明自來自去。若此人不亡,終其志意,連年運思,刻日興謀,則涼、雍不解甲,中國不釋鞍,勝負之勢,亦已決矣。

昔子產治鄭,諸侯不敢加兵,蜀相其近之矣。方之司馬,不亦優乎!或曰,兵者兇器,戰者危事也,有國者不務保安境內,綏靜百姓,而好開闢土地,征伐天下,未為得計也。諸葛丞相誠有匡佐之才,然處孤絕之地,戰士不滿五萬,自可閉關守險,君臣無事。空勞師旅,無歲不征,未能進咫尺之地,開帝王之基,而使國內受其荒殘,西土苦其役調。魏司馬懿才用兵眾,未易可輕,量敵而進,兵家所慎;若丞相必有以策之,則未見坦然之勛,若無策以裁之,則非明哲之謂,海內歸向之意也,余竊疑焉,請聞其說。

答曰:蓋聞湯以七十里、文王以百里之地而有天下,皆用征伐而定之。揖讓而登王位者,惟舜、禹而已。今蜀、魏為敵戰之國,勢不俱王,自操、備時,強弱縣殊,而備猶出兵陽平,禽夏侯淵。羽圍襄陽,將降曹仁,生獲于禁,當時北邊大小憂懼,孟德身出南陽,樂進、徐晃等為救,圍不即解,故蔣子通言彼時有徙許渡河之計,會國家襲取南郡,羽乃解軍。玄德與操,智力多少,士眾眾寡,用兵行軍之道,不可同年而語,猶能暫以取勝,是時又無大吳掎角之勢也。今仲達之才,減於孔明,當時之勢,異於曩日,玄德尚與抗衡,孔明何以不可出軍而圖敵邪?昔樂毅以弱燕之眾,兼從五國之兵,長驅強齊,下七十餘城。今蜀漢之卒,不少燕軍,君臣之接,信於樂毅,加以國家為唇齒之援,東西相應,首尾如蛇,形勢重大,不比於五國之兵也,何憚於彼而不可哉?夫兵以奇勝,制敵以智,土地廣狹,人馬多少,未可偏恃也。余觀彼治國之體,當時既肅整,遺教在後,及其辭意懇切,陳進取之圖,忠謀謇謇,義形於主,雖古之管、晏,何以加之乎?


秋風五丈原的時候,諸葛亮才五十四歲,如果再給諸葛亮十年時間,也許大事就可濟了。對比一下曹操六十五歲,劉備六十二歲,司馬懿的七十二歲,諸葛亮確實死太早了點。所以說什麼歷史進程,個人努力,一個人的命運到底還是要看你能活多久。賈文和,你說是么?


《八陣圖》寫的很好啊,「遺恨失吞吳」啊。當時按照諸葛亮的戰略,關羽鎮守荊州,劉備坐鎮蜀中,天下有變,兩路北伐,確實是有很強的可實施性啊。後面關羽大意失荊州,本身就打破了這個戰略。此時蜀漢主力尚存,結果劉備一意孤行,主力損失殆盡,這還怎麼玩?如果當時劉備不興兵伐吳,而是北伐關中,取得關中之後那還有得玩,至少劉邦就這是這麼打的。所以戰略制訂的最好,還不是要按計划走,沒按計划走,就只能是後來那樣疲於奔命了。
再一個,三國之所以精彩,最重要的一點就是牛人之間的對決,虐菜是沒什麼意思的。所以劉秀得天下遠遠沒有劉邦得天下來的精彩。諸葛亮很牛是沒錯的,但是他的對手們無一不是牛人,他處於絕對的弱勢,打的司馬懿不敢露頭,這已經很了不起了。


諸葛亮做的一直是螳臂擋車的活,硬當下來了,所以才牛!如果他真想輔佐能統一天下的人,他確實應該投曹操


額,我覺得葛相當年的戰略思想是想先打下涼州,獲得地盤的同時能裝備起騎兵,然後憑著自己超強的內政能力休養生息,再自西向東打,所以打下了武都陰平,但是死的太早。。。。至於前期為啥統一不了,,廢話,,對方那麼強,葛相頭上還有皇叔,,咋打


東漢末年,中華大地上出現了種種亂象,戰亂頻繁。


自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為代表的三國時期,又經歷了短暫混亂的西晉 東晉,長期交戰的南北朝,短暫統一的隋朝。

期間諸侯連年征戰,滅門 滅族 滅國都是尋常事,百姓生活不如豬狗,皇帝隨時都要掉腦袋的時代。

直到唐朝統一中原,才又開啟了穩定繁榮的好時代。

那麼從諸葛亮活躍的三國到唐朝,這期間經歷了多少個百年啊?

所以,諸葛亮生不逢時,哪怕是奸雄曹操,其建立的宏偉事業也是二世而亡。


關羽那麼牛,怎麼丟了荊州啊。


卡爾馬龍(此處可替換為貝勒爺,艾弗森,納什,巴克利等等)那麼牛,為何終生無冠?


科比那麼牛,沒奧尼爾跟加索爾,也不是沒拿到冠軍,科比都說了,英雄是一時的,傳奇是一世的。諸葛亮就是亮


諸葛亮的最早戰略是先找個容易防守的地盤,然後耗。等別國出亂子。

要是硬碰硬,國力、人口、人才差距那麼大,吳蜀聯盟都被完爆。


以一隅敵北國全境還打的敵人節節退,再來蜀國後期都什麼將啊,楊儀和魏延做庭柱,這兩人凈幫倒忙的主。廖化王平是先鋒,前期這兩位根本排不上號的主。有這種成績不錯了。亮亮是無敵的,但問題是人才梯隊沒做好。


我覺得吧,七星燈續命不靠譜阿
用些可靠的方法,八十多妥妥的


推薦閱讀:

《三國演義》里關羽一刀劈死了顏良,顏良文丑幾個回合就打敗了徐晃張遼,為什麼關羽打徐晃還那麼累?
如果劉備、孫權和曹操九泉之下相遇,會聊點什麼呢?
關羽是否值得今人崇拜?
如果三國演義以吳國為視角是什麼一種風格?
來談談賈詡和李儒會不會是同一個人?

TAG:三國 | 諸葛亮 | 中國古代歷史 | 中二病ちゅうにびょ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