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理解「檢驗一個人的智力是否上乘,就看他的頭腦能否同時容納兩種截然相反的觀點,並且無礙於處世」?

《崩潰》(《the crack-up》)一書中提到的一個觀點。大家不要糾結於具體的字句,可能是翻譯的原因,不要糾結於前半句,主要看後半句。


我有點好奇

作者的腦袋裡

能不能同時容納

「一個人的智力上乘,他的頭腦則能同時容納兩種截然相反的觀點,並且無礙於處世」

「一個人的智力上乘,他的頭腦則不能同時容納兩種截然相反的觀點,並且無礙於處世」

這兩種觀點,並無礙於處世。

真的只是好奇,別噴。


可以考慮人為製造人格分裂,每個人格都繼承一個觀點,讓他們在腦海里天天吵著鬧著然後合二為一。 其實我也不想這樣,我控制不住啊。


「容納」不等同於「認同」吧。讓一個人認同兩種截然相反的觀點,怎麼想怎麼有點魔幻。
我理解的「容納」更類似於「雖然我自己喜歡跟異性啪啪啪但我認可有喜歡跟同性啪啪啪的人的存在」。


這個說的不是IQ,而是說的是EQ。


以下評論取諸平常思考筆錄,亦在QQ空間寫下一篇文章《深度思考的走向》:
http://user.qzone.qq.com/690670984/2

這句話,劣者非常感同身受,第一次看到這句話出自美國作家菲茨傑拉德的《了不起的蓋茨比》。非常精彩的一句話,後來我在網上查了下,沒想到很多人表示難以理解。看了他們疑惑的評論內容,不禁慨然嘆道,他們的思想還未達到與作者共話的層次。

當你博覽全書、深度思考到一定層次,視野非常開闊,思考非常立體,就會出現知識衝擊與理念衝突。這是你無法避開的磨鍊。無數閃光的思想、真切的理念與繁星的知識、深邃的人生哲理頓時百花齊放,綻放讓人應接不暇的異常出彩的光芒。單獨領略其中任何一個,都會讓人收穫無窮。但大量不同的思想理念集中碰撞在一起,無論光明真知抑或黑暗智慧,它們有些是一致的、有些是矛盾的,有些是理性的、有些是人性的,有些是美善的、有些是罪惡的,但無不揭示真實,它們就像雀屏展翅極致絢爛的剎那射出無數鋒利之劍,對你造成最強力的理念衝擊,陷入認知判斷的迷茫,甚至會動搖之前修鍊思想的基石,進而懷疑過往堅定的信念,不知所措,何處適從。它們雖然閃耀光芒,但光芒已刺痛你的雙眼。這,標誌著「魔考」的誕生,煉心的開始,進入「山重水複疑無路」的階段。此階段特徵就是極端迷惘、極度痛苦又極端立體、極度思考,對一個人極端的折磨莫過於對思想的摧折。我想,為什麼那麼多天才與思想者會在事業最燦爛的時期選擇棄世,「義不受辱」,大概是實在難以承受生命之重,遺世獨立的思想與世間流俗格格不入,永世的孤獨讓他們無法走出這段思想煉心的魔考階段吧。實際上,他們比一般的智者更聰慧、更堅強,但他們思考的更深刻、關懷更真切、性情更赤誠,承受著常人無法承受的極大痛苦。我敬重他們對生活的真切,也扼腕長嘆他們的際遇。

世間哪有邁不過去的坎啊,只要你比這道坎更堅強。給自己獨立思考的空間,靜思。歷經漫長而痛苦的魔考,熔煉不同而矛盾的外來理念進而納入自己的思想體系,你將洗滌過往而進入無比光輝燦爛的人生狀態,開啟「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嶄新階段,迎接新生的春天。這個春天,就是「聖賢」,抑或「朝聖」。而你之前的「魔考」,脫胎換骨,淬鍊成「聖心」。王陽明的「學聖格竹」、「龍場悟道」莫過於此。

歷史上的明朝哲學家李贄、清朝曾國藩、奕?都是性格複雜多變而矛盾的人,他們亦必經「魔考」。對於常人能夠理解的程度來說,就是覺得這些人神經質,人格分裂。其實,這是一種非常強的能力,一個矛盾的人,一定是能夠融合不同理念特質的人,身上同時具備各種不同的高階屬性。根據形勢需要和內在秉性而使其中某些理念與屬性佔據主導,自由切換不同思維,從而因環境不同而使性格的表現不同,造成表象上的性格複雜多變和人格矛盾。

如果一個人時而智慧深沉,時而童趣未脫,時而激情開朗,時而孤僻守靜,那麼這是一種上乘修為。雜糅他人的個性與思想,內化而不拘泥,借鑒而不模仿,吸收而自我秉性保持,我性為體,他性為用,因時因念而動,因情因勢所需,存乎一念,動乎一心,取意不取形而外顯多重性格。這,就叫做「能葆全完全相反的觀點,卻能正常行事,是第一流智慧的標誌」——菲茨傑拉德《了不起的蓋茨比》。第一流智慧的本質,是孔子說的「無可無不可」。同時融合不同理念,又無定法,如水無常形,這,像不像最高境界就是「忘記」呢?


反證法:
一個人如果不能容納不同的觀點,就會非常偏執(片面而固執)。
所以頭腦能否同時容納兩種截然相反的觀點,並且無礙於處世的人,情商較高。


我不知道原文是怎樣的,但你抽出來說很無益,句子要放在語境中理解,聯繫一下前後文才能比較客觀地理解作者的意思。

如果非要抽出來說,我只能說這句話代表的是書作者的觀點,就這樣。
很多偏執狂都很優秀並且沒人敢說他們智力低下,同樣,也有很多很優秀的頭腦接納兩種觀點並處世良好的人。由於你的問題還涉及到「智力上乘」的具體定義是怎樣的,所以任何試圖單獨解釋句子的答案都是個人臆想的。


這樣的人不會受制於某種觀念,不會讓人成為觀念的奴隸。曹操就是這樣的一個人,有心胸狹隘的一面,也有心胸寬廣的一面,有狡詐的一面也有正義的一面。因為大氣所以能處理好矛盾而自由。


萬一雙標呢?


這種人只是懶得糾結,不代表智力一定上乘。
其實絕大多數人都能容納完全相反的觀點,特別是存在很多這樣的情況:他們自己都不知道這兩種觀點是截然相反的。


這是中庸之道


看他是不是極端的異性戀 如果是說明只能容納一種觀點,如果可以包容同性戀說明更聰明,然後最後按這個觀點來說雙性戀最聰明


因為事物存在二律背反,所以能夠以截然不同的角度來看待事物這是一個客觀事實。

能清醒地認識到客觀事實並理解其存在的合理,確實優於那些不能的人。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確實有差別。

但也正因為第一段所說,那些不能的人也並非劣於能夠理解的人。畢竟偏執也是一種執,是偏是正,只是主觀的看法而已。

所以我認為本文講的,重點在經歷從礙於處事,到無礙於處事這一過程。

不贅述。


我覺得這一段話不一定是對的。我姑且說說我的看法。一個人身上絕對有優點、也肯定有缺點。一件事有益也會有弊。
但你遇見一個人的時候,不能總是同時想到這個人的缺點和優點。再比較一下是優點對自己的幫助大、還是缺點對自己的損害大。這樣子的話,會失去對一個人的真摯。我覺得喜歡一個人就不要想那麼多,真摯的交往吧!
做事情也是這樣,如果你一直考慮這件事情的益還有弊,會失去原本的初衷。
當然,也有許多人有這樣做,以保持自己的利益最大化。可是,我不願意做這樣一個人。也有可能是天性使然吧。
寫了這些。其實是我自己掙扎、思考了許久的一點感悟。與大家分享,希望能幫助你們更好的思考這個問題。(希望能幫助到嘍~)


通俗的講就是,即總是認為1+1等於2,但同時又明白1+1很多時候不等於2.


人家奧威爾在1948年都用另一個名字——雙重思想——來告訴我們這一點了。


我就是屬於辯證思維強的類型,通俗點來講就是精分患者。但我並不覺得自己聰明。


推薦閱讀:

什麼是生活的智慧?
你身邊的智者有哪些讓人驚艷的生活細節?
不留痕迹套話?
我們應該教給孩子的最重要的東西是什麼?如何給予呢?
狼孩被狼養大,智商很難回到正常人水平。那麼如果一個嬰兒被一個外星高智慧生物養大,會發生什麼呢?

TAG:智慧 | 心理學 | 思維 | 日常心理分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