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美華人不能常吃中餐、天天吃西餐,是種怎樣的體驗?

據我所知,在歐美工作餐要麼是一個三明治打發,要麼是一塊牛排/豬排/魚肉,配上薯條,很難在一頓飯中吃到多種蔬菜或肉類,也沒有多樣的調料,也沒有多種不同的做法,長期如此,身心是怎樣的體驗?

相關問題:國外上班族午餐是怎麼解決的? - 吃貨

典型中餐:比如5個人,在北京人均30元,在公司或學校附近能找到的館子里,可以點3~5個菜一起吃,每人都能吃到多個菜,以下圖片是150元可能可以買到的一個組合,僅供參考

典型西餐:比如巴黎人均15歐,在公司或學校附近能找到的餐館裡,各點一份主食,各吃各的,每人只能吃到一樣肉和幾種常見蔬菜,以下兩張圖片都是巴黎15歐能買到的,僅供參考,我不知道拿北京30元對比巴黎15歐是否合理,歡迎指正

15歐的三文魚配豌豆

15歐的牛排配薯條生菜,不包含上面的沙拉

PS:
1.對西餐描述當然是片面的啦,要是了解全面也不會問這個問題了,這不是引導式提問

2.不是不願意嘗試西餐,實際是天天嘗試西餐但是好像每家店菜品都差不多

3.不要揣測提問動機啦,動機就是短期旅遊的人想了解長期居住的人的感受


同學A,出去在美國呆了半個月,回來以後對於那邊的飲食深惡痛絕,本來是去那裡考察以後可能會申請的學校的,不過因為飲食問題,回來以後留學的想法受到了些動搖,不知道自己還要不要出去了。

同學B,在北歐交流三個月了,大概吃得一直不怎麼樣吧。一個也在那邊留學的男生前兩天請她吃了一頓飯,男生自己做的。於是那姑娘就地脫單了,跟我說,「他做得一手好飯菜」。隔著屏幕都能聞到那一絲羞澀的感覺。好氣啊!!!


這是不是因為中餐太好吃了,別人家的飯菜都是垃圾食品呢?

恐怕不是。至少我自己每天只吃歐美老外那些日常的東西的話,可以很滿足。(如果不讓我付錢的話。)

再說一件小事。最近兩年每年夏天都會接待百餘名巴西人來中國鬧騰三個禮拜。之前沒怎麼關注他們吃什麼,結果去年的時候一大隊人找到我,可憐兮兮地問我哪裡有肯德基麥當勞什麼的,說來中國已經連吃了三四天中餐了,實在堅持不下去了。

從此以後,學校西南門外的肯德基成了他們的食堂。(每頓飯都需要從學校東門外留學生宿舍出發,穿越校園出西南門,單程1.6km。)


一些人認為另一些人的食物難以下咽,另一些人可能也有鏡像似的同感。

家的味道不一樣而已。


這個問題好像挺老外的。
老外也可以吃中餐或其它國家的菜啊,為什麼一定要整天吃西餐呢,再者所謂的西餐也是包羅萬象,就像你說中餐一樣,包含的種類太多了。

我在老外家裡住。來澳洲6年了,自我感覺西餐的種類太多了。貼幾張我們家裡的自己做的普通晚餐。

外面餐館的就不用了吧,花樣太多了。

下面這個是自己家裡烤的羊排,生菜和土豆是超市買的。這個生菜其實是中東風格的。

下面這個是蜜汁烤雞翅配義大利面。左上角是自家葡萄鮮榨的汁。

下面這個是超市買的一塊小羊腿,自己烤的。一頓肯定吃不完。再來一頓涼拌羊肉或夾麵包吃。豆角看起來不好看,不過味道不錯,是黃油和番茄塊拌的。土豆和紅羅卜是和羊腿一起烤的

下面這個是超市買的雞肉串,自己烤的,炒米飯是我掌勺的。左上角是蘋果汁。西餐喝的,大家都隨意,我一般和果汁。啤酒、葡萄酒是比較多的。可樂應該是最便宜的,但太不健康。

這個是印度的咖喱雞塊。這個是雞胸肉做的,說實話不好吃,比較柴,不過配上旁邊的那些小菜還不錯吧。喝的是橙汁。

最後登場的是我掌勺的炒米飯。中間的肉是火腿肉。這個是主食,配什麼吃的想不起來了。

來澳洲後,國內的很多吃的都沒有了,但多了很多很多沒有吃過的。所以,我的結論是,不經常吃中餐不是問題。

-----------
5月10日補充
-----------

下面這組是澳洲國慶時的國宴-BBQ(燒烤)。澳洲總理招待英國首相時吃的就是這個,被中國人嘲笑太掉價,呵呵,扯遠了。其實這個在澳洲非常的受歡迎。好多公園都有免費的燒烤爐,學校里偶爾也來個燒烤會。當然燒烤的東西可大不一樣了。

如下是今年澳洲國慶時去一個朋友家,所謂的國慶燒烤會,一幫人做後院邊烤邊吃邊聊天。基本是
從1點多吃到7點。午飯和晚飯連一起了。

第一道菜,自製三文魚醬和烤麵包。

第二道菜:鮮蝦蘸什麼醬,記不起來啦。

第三道菜,烤羊排和烤全土豆。這個味道非常的贊。和一般在烤箱里烤的味道確實不一樣。

第四道菜,小麵包夾烤香腸和洋蔥。這個和外面賣的很相似,但味道大不同了。

第五道菜是甜點-Trifle.就是把麵包屑泡在葡萄酒里冰凍,然後上面抹上各種奶油,最上面是新鮮的草莓和黑莓,吃起來既有酒香也有果香。

對於我這樣沒理想,沒才華的人來說,能吃到這洋的,確實也覺得挺滿足了。


喵嗚怒答一發!多圖預警!!!

天天吃西餐也可以過得不錯,前提是要好吃的西餐。下館子的終極目標是要學會這門手藝!!!


在鳥不拉屎的田納西住的第四個年頭了,學校在茫茫大山中,校園內只有一個食堂,方圓五公里內只有幾家南部鄉村風格餐廳,沒車連翔都吃不著。學校食堂每天做一些奇奇怪怪的食物,橘子炒青豆你下的去嘴嗎。要不然就是任何調味料都不放的炒麵,真的是毫無味道!如此環境中苟延殘喘的活了好幾年,感覺每天往嘴裡塞的像是飼料,只為填滿肚子圖個生存…
前兩年我朝思暮想中國菜,日夜感懷自己的一顆中國胃,直到……

去年夏天去了義大利待了一個半月上暑校!下館子吃的是這樣的!!
我住的小鎮佩魯賈盛產黑松露,好吃到肚翻!!黑松露餃子!!

火爐現烤香噴噴的Pizzaria!少油不少香,比美國的健康多了!

五漁村的海鮮,湯汁濃郁,連殼都要嘬好幾下才捨得放手!!(照片黑因為這是夜宵……)

傳說中的黑牙墨魚面,雖然吃多了會膩,但初入口舌這個驚艷!!

貌不驚人的麵包蘸醬,嘗起來超級好吃!是中部村莊農場自己釀的~

威尼斯Lido島的海鮮pasta

在義大利吃過義大利面之後才知道以前的一切意麵都是浮雲

海鮮pasta

別看它平平淡淡的樣子,吃起來真是好吃到想哭!

米蘭一家家庭小餐廳,小小的一盤鳳尾魚味兒意麵好吃得我又哭又笑,走路回酒店的一路都在回味…

沒想到連沙拉都這麼好吃,我把碗都啃掉了…

米蘭特色海鮮Risotto

羅馬一家米其林,我獨自就餐,全程沉浸在美食的世界中……

基本一天一隻…吃過Gelato,ice cream根本吃不下去

羅馬家庭小餐館

其餘時間自己下廚,一般到超市買意麵和醬,一通亂燉

早餐是這樣的

沙拉是這樣的

在義大利的一個半月徹底顛覆了我對西餐的看法,竟然沒有一天想念過中餐…既有營養又好吃,居然還沒怎麼長胖!每天下課都會去街角一家pizzaria買一牙披薩,最愛的口味是麵包批上只鋪一層厚厚的番茄醬加一些類似孜然的調料。番茄醬是從番茄自己榨出來的,酸甜到恰到好處。農場自釀橄欖油純粹到可以直接對口喝。令酒精過敏的我愛不釋手的葡萄酒,在機場買到過一款粉紅櫻桃酒,好喝哭!其實館子里不乏路邊隨機撞到的小小餐廳,當地物價來說並不貴,在義大利這種全民吃貨的國家怎麼吃都好吃…小館子更好吃,尤其是埋藏在尋常巷陌的家庭餐館!嗷嗚!夜深人靜總要懷念那口美味的義大利美酒佳肴!

後來我又去倫敦交換了一個學期,期間我把每次下的館子都記錄在一個小本本上,誰再說大英帝國只有黑暗料理我就把小本本甩誰臉上!!

soho一家罐頭餐廳,開始覺得罐頭還有臉拿到餐廳來賣,直到我嘗了一口……噢麥嘎!!西班牙深海魚做成罐頭都能這麼好吃!!立馬打包好幾罐回去沾麵包吃

只要不在旅遊景點的國菜fish and chips還是不錯的,鱈魚滋味新鮮。

soho一家新式義大利菜,工作日晚上九十點都要排隊

SOAS附近一家連鎖意式簡餐,出乎意料的好吃

米其林不失水準

倫敦的印度菜都相當好吃,咖喱配Naan

Kings Cross附近傳說中歐洲首家日本素食餐廳,味道灰常講究

大阪燒也是有滴

倫敦大街小巷美食數不盡,基本世界任何菜系都找得到。宿舍旁邊有家爆好吃的泰國菜,還有家Pho最絕了的越南菜,沒時間或懶得做飯就隨處在便利店買盒壽司或三明治。其實超喜歡吃所謂的工作餐三明治!又有肉又有菜營養均衡,還好吃!健身的時候會買protein pot,居然也蠻好吃。

我還買了一口鑄鐵鍋,投身烹(bai)飪(pai)事業

在倫敦的幾個月中很少做中餐,鑄鐵鍋做出來味兒也不對…完全靠西餐就可以滿足味蕾。要是家附近有個猴父子or缺德舅,天天吃西餐其實生活照樣挺美好的,整體確實比中餐健康。

幾周前的春假去了秘魯,發現我的胃已完全適應異域料理。
首都利馬是海岸城市,海鮮美味又新鮮。名菜檸檬腌生魚是真愛!

烤牛心!嫩滑得恰到火候

亞馬遜雨林木屋度假村廚師特製,其貌不揚,味道絕對星級水平!

南美特產quino湯

利馬IK餐廳,此行吃的最滿足的一頓,每一口都像是人間能有幾回聞。

最後。。。

不要看了。。。

純屬彩蛋。。。

爆炒羊駝。。也就是草泥馬肉

還有。。。

烤天竺鼠

這倆真的不好吃………

總結!長期在歐美生活不知不覺逐漸適應了這邊的飲食習慣,幾個月甚至幾年吃不到正宗中餐也還好。現在喝水不加冰難受,練就沙拉生吃菜花西蘭花蘑菇的本領。當然還是偶爾會思念中華美食,但是西餐已經基本可以滿足我的中國胃。如果在國內待時間長了還會想念香噴噴的披薩意麵taco呢。

可是呀,生病的時候改不了要喝粥加鹹菜/腐乳。失意沮喪的時候只想刺溜刺溜大口吸一碗熱湯麵。午夜時分只想與狐朋狗友碰啤酒搓烤串兒,人生幾何!

哎,我始終有一顆熱愛西餐熱愛各國美食的,中國胃。


吃的是加州本地的農家菜,吃了三個月,直接跪了!!

去年接了個在加州的工程,要去那邊指導施工。那個工程在農場里,所以吃住就隨農場主。第一天過去,農場主Peter很熱情的接待我,還介紹了他的家庭成員,搞了一大堆食物,有派,有沙拉,甜點,烤牛肉等。第一次吃,感覺還是挺新鮮有趣的。當然這種新鮮感持續不到一個星期。

大部分時間吃披薩,有時候漢堡,各種炸的食物,沙拉那東西我又吃不習慣。就像肯德基,偶爾吃個幾次還行,要是天天吃還真是受不了。加上我喜歡口味比較淡的食物,而且我每頓必須得吃米飯,要不然感覺不舒服。反正那三個月里,很痛苦。

Peter對我還是很好的。他得知我的口味後,就試著做西班牙的海鮮飯給我吃。那頓我差點吃哭了!那米是生的,我不好意思駁他的好意,吃完了!不過那海鮮還真好吃。

當然最搞笑的是我喝水。我喜歡喝熱水,尤其用熱水泡茶喝。有一次我在他家廚房煮水喝,被Peter看到了,他很疑惑的看我喝水。然後問我喝什麼,得知我喝熱水後,他叫了他老婆和孩子參觀我喝水。

臨近工程結束的時候。我跟Peter說我做一頓讓他們嘗嘗,慶祝工程完美收工。於是我就給他們做了海鮮粥,還讓他們趁熱吃。他們很喜歡我做的小龍蝦,麻辣口味的。還做了一些我比較擅長的海鮮料理,尤其是一道蝦姑,我直接搞生腌,挺甜的,不過只有Peter敢吃,我自己吃完一盤。

出門在外,最懷念的還是天朝的美食!!尤其潮汕美食和福建美食。


這個問題好像被西餐黨佔領了,評論區還混雜了幾個中餐黑。

要我說,我出國那麼多年了,也入了籍,對於吃我一般是分兩面看的。

1,如果你有錢,有精力,那麼你吃的比中國好的多。

2, 如果你只是一個窮學生,沒時間也沒錢,那麼你吃的比中國差的多。

相比歐洲,美國加拿大都移民國家,你能吃到完全正宗的各國美食。哪怕是本地西餐,會發現驚喜。普通一點的西餐,一般人均30-50加幣,但一般是普通的牛排豬排魚蝦之類的。但是如果你願意花錢,那麼普通的菜品也能吃出花來。前年夏天,我和朋友提前2個月訂到了多倫多一家著名的西餐廳,夏季美食節活動人均仍然要80刀。我點的主食是加拿大的安格斯牛肉切成片,腌過後用噴槍烤到半熟,牛肉的原味和醬汁簡直是天作之合,那頓飯也是我最美好的西餐回憶。還去過多倫多一家人均100刀+的日餐館,我第一次感受到壽司原來能夠這麼好吃。

然而,這種飯對於大多數人來說,一年也吃不上幾次,平時我在學校了,和我類似的童鞋們是怎樣充饑的呢?

  1. 門口的中東人的餐車,shawarma 肉卷8加幣2個,肉餅里卷著土耳其烤肉,生菜,還有很多奇奇怪怪的腌制物。10塊錢的話還能換成米飯。
  2. 快餐攤,普通的熱狗5塊錢1個,肉腸有很多種,自己可以加些酸白菜黃瓜之類的。普通的漢堡也是這個價格,就是肉餅+麵包,除此之外啥都沒有。不過好在有加拿大特產 poutine, 薯條上放上乳酪和肉汁,也是5-6塊錢。
  3. 圖書館背後有家韓國餐,裡面各種韓式蓋澆飯和石鍋拌飯,8-10塊錢不等,尤其是雞腿飯相當好吃,不過總感覺量欠一點。
  4. 圖書館food court的subway,披薩(基本只有3種口味),還有7塊錢1盒6個的California roll,至於帶魚的壽司就要10塊錢了。當然還有分量很小的照燒便當。
  5. 學校食堂,自助,人均15塊錢。食物質量完全看運氣,去之前得看好菜單。一個沙拉區,一個漢堡熱狗區,一個做亞洲式麵條or米飯的餐位,還有一個西式主食的餐位。不過這裡甜品冰激凌可以隨便吃。
  6. 美式中餐的餐車,7-8塊錢有菜有肉的盒飯,能吃撐。

除此之外就。。。。沒了。。。。真的沒了,哪怕你走遠點,基本上也是這些東西換家店。大家可以看見,美式中餐盒飯,是唯一10塊錢以內,有肉有蔬菜,且能讓我一個年輕男生吃的很飽的食物了。最主要的是,3家美式中餐,各個都有幾十種菜品,3家味道還都不一樣,換著吃能吃好久不吃膩。


所以,請別著急羨慕高票貼的那些西餐,我承認真的很好吃,但是你絕對沒有時間精力金錢天天去吃那些東西。在低價食品領域,北美真的比國內遜色多了。

最後上個彩蛋,注意地址。充分說明了人民群眾的迫切需求。


(超多圖!!)不知道題主是不是想聽悲慘的話,要是那樣我的答案可能要讓你失望了。因為我的真實感受就是事實上很爽,因為在美國這樣的頭號移民大國吃盡世界美食。我這樣說也許很多人會覺得我裝逼,其實我是說認真的。因為吃貨到了外國也是吃貨。其實在美國,不存在天天吃西餐的情況吧,畢竟美國是全世界各地移民建立的國家。很多人應該都是今天試試亞洲菜,明天試試歐美菜,後天試試南美菜吧。不了解別人的情況,至少我是這樣輪流著吃。身邊能玩一起的美國朋友很多也這樣~
不知道為什麼國內很多朋友腦補我在美國的生活是這樣的:

然後給予我莫名其妙的同情,然後也時不時展現一些莫名其妙的優越感:老子吃得比你好!
我至今也無解啊。不過飲食口味是很私人化的東西,你開心就好,我依然吃我的~
因為事實上我的生活是這樣的:(先上圖,有空再慢慢介紹菜系)歐美菜系列~(美國,義大利,法國,俄羅斯,波蘭,希臘)其實我沒有天天吃西餐,西餐只是其中一部分,除了西餐我經常也吃亞洲菜和南美菜,但題主問的是西餐,所以我理解為歐美菜為主?

未完待續~
最近INS上跟了一些美食的賬號啊,Facebook也關注了 Tasty ( 教做菜的小視頻),感覺人生像打開了另外一道大門。INS上的美食~

其實剛來美國的時候和很多新來美國的中國人一樣,口語不太溜,性格也有點無趣,不知道如何融入新生活,所以有段飲食文化適應期,那時候基本都是吃中餐。直到後來認識了一個美國本地吃貨基友,在她的帶領下慢慢開始嘗試西餐,漸漸發現原來西餐吃得這麼豐富,不像我出國前想的那麼狹隘。有個本地人帶著真的幫助很大,因為美國的菜單一般沒有圖片,所以外國人往往不知道如何點菜更不知道什麼是當地流行特色菜。總的來說,真的很感謝這位美國女生的幫助。現在已經很少刻意吃中餐了,有時會和中國朋友去吃吃,畢竟和中國人吃中餐有特別的情懷。其他的一般在家跟著視頻學做西餐。畢竟真不可能天天外出吃啊~

因為題目問的是天天吃西餐什麼體驗,所以我就上傳了西餐的(默認歐美菜?)就不說我吃過的韓國菜,日本菜,(而且日韓菜國內滿地都是,你們懂得比我多)南亞東南亞,墨西哥等其他南美菜了。不過體驗就是:西餐味道挺不錯,嘴巴受得了,錢包受不了。相對於物美價廉的中餐來說,西餐價格稍虛高。一頓西餐至少等於兩頓中餐。我在芝加哥唐人街粵菜館吃過90美元7個菜,有魚有肉有蔬菜。這樣的良心價真的感動哭~換在西餐廳平均一般只能點四個菜不能再多。所以我都是有時西餐,有時亞洲菜,有時南美菜輪流著吃。

不過我想提一下的是我在美國吃到了我有生以來最好吃的三文魚刺身。名叫 Salmon carpaccio, 我覺得特別好吃是因為他們加了 creamy wasabi sauce. 我可能見識少,以前吃的刺身一般都是乾的然後醬點芥末和醬油,從來沒試過這樣把三文魚放在一堆醬里濕吃,真的好吃哭了。我連生的芽菜都吃了,因為特別嫩,點著醬很好吃。醬油特別香,不知道怎麼弄的,還是買的什麼特別牌子。(我一般不愛吃太奇怪生的蔬菜,但這個例外)如圖:

很多國人對西餐的了解僅限於漢堡薯條一類的,我還可以理解。但那些在美國都幾年以上的華人也說這樣的話,真的挺讓人驚訝的。在海外的生活真的要那麼邊緣化么?明明美食那麼多,自己或許出於語言障礙或許因為不喜歡接受新事物,便一票否決不太客觀吧。還有人說西餐的調料就那麼幾種。真的不是開玩笑來著?^_^ 去whole foods market 看看,光是撒拉醬就有幾十種了啊!!
在美國的小夥伴們沒看 Hell"s Kitchen 這個飲食節目嗎。每次看了都覺得流口水,不過我也只是說說而已,他們的菜製作過程似乎太複雜了,沒耐心學。

很多人吃著中國菜長大對中國菜有著深厚的感情可以理解,但是因此覺得其他國家的人在吃這方面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那真的是……自己開心就好。最近不知道怎麼地迷上烘焙,經常在YouTube上看視頻做菜。這是最近感興趣的菜譜:

(不過可惜的是我沒什麼天賦,出品不如視頻上的精美,仍需多努力)

各位路過的靚仔靚女,看我那麼辛苦地傳圖,你不點個贊再走?^_^
—-------------------------------1---------------------------
評論有不少誤會,我先聲明一下。和全世界大多數人一樣,我大多數時間在家做飯。在中國也沒有幾個人真的天天都在外面吃的呀,我也一樣嘛。在家一般會做中國菜,有時也會做做西餐換換口味,(美國朋友教的)其實也想做其他亞洲菜,但是不會(可惜沒其他亞洲朋友可以教教我),而且有個別的食材需要去亞洲超市買,懶)

看了些其他答案說好吃的菜都在人均150刀以上,還有400刀的,嚇哭。土豪的世界我不懂!!可能我在芝加哥農村,物價稍微便宜些。吃的這些都不是什麼高級餐廳啊喂,就是美國平民常去的餐廳啊。比快餐稍貴(廢話)但不算高級。除了吃過一頓人均100多美元的芝士火鍋外,其他的菜人均費用在20美元左右(不含小費),一般是一個湯或沙拉搭配一個主菜,哪怕賺最低工資8.5美元一小時的最底層人們也不至於負荷不起這樣的價格吧。偶爾吃吃肯定沒關係的~


另外說我裝逼的人真是懶得回復,我人在美國難道不該積極融入美國社會么?和美國人做朋友然後沒事一起外出吃吃飯,就是最簡單直接的融入方式啊,而且我也愛吃這些菜啊,(而且還有很多吃過的亞洲菜和南美菜沒貼出來的呢)不算強迫自己啊。難道要我說吃得很悲催,只能天天在家做中國菜才是政治正確?自己不愛吃,還不許人家不愛吃,真的是你開心就好。除了剛來美國最開始那幾個月英語太爛又沒考駕照生活有點不方便外,之後我都沒有吃的煩惱了,因為選擇太多了,唯一的煩惱就是沒錢!!!


我是食堂的老顧客,除非有事外出,不然周一到周五的午餐都在學校食堂解決,一是便宜,學生套餐只需2.3歐(包括湯、沙拉/蔬菜、主食、配菜、水果/酸奶/甜品),二是可以和同學聊天。下面就摘選一些日常的午餐照曬一下。看圖就能猜到我的坐標,故省去國別。

魚塊配寬面

烤雞配薯條

烤魚配炸土豆

魚排配土豆沙拉

豬排配水煮土豆

烤肉串配薯條

豬排配炸土豆丸

豬排配薯條

牛肉卷配煎土豆

烤肉配炸土豆丸

牛排配炸土豆塊

烤魚配土豆塊

偶爾也有意麵

聖誕節前的午餐特意改善了一回,鹿肉配倆包子,湯是榛子湯

我們私下開玩笑說吃這些都是為了生存,就別談什麼體驗了。好在食物也還乾淨、便宜,好在廚房的環境看上去是整潔的,廚具看上去是值得信賴的……


最近的工作日晚餐,做西餐越來越多了。

沒錯,我就是一朵明明開車10分鐘就有華人超市中餐館日韓餐館,明明會做紅燒排骨小雞燉蘑菇東坡肉醬牛肉,卻不知好歹地經常做西餐的奇葩!

可是西餐也是可以做得很好吃很豐富的呀

照片里肉居多是因為做個青菜沒什麼好拍照的,實際每天都有沙拉或者煎蔬菜的。男朋友主吃肉我主吃菜? ̄ ?  ̄?

---


做西餐越來越多的原因主要還是做起來方便,隨便切點東西扔烤箱里,再把魚/牛/雞/海鮮直接從包裝里拿出來撒點鹽煎一下,營養均衡又好吃的工作日晚餐30分鐘內就能做出來。然而做頓中餐我得花上一小時…

另外總覺得做西餐的時候更容易控制用油,煎烤什麼的比炒和紅燒里的油少多了。哪怕是烤薯條也只要刷一點橄欖油就好了,但是做過炒土豆絲的人都知道要倒多少油下去… 蒸菜類必然是中餐完勝,不過工作忙,一周就買一次菜,食材沒法新鮮到可以經常蒸著吃。

很多人覺得西餐只有肉,蔬菜除了沙拉以外沒什麼別的選擇,不過熟悉了西餐就會發現蔬菜的品種其實並不少的(只是外國超市裡很多東西在中國人眼裡看起來不像能吃的菜233),起碼也不比華人超市裡能找到的中國蔬菜少。再加上華人超市為了壓低價格大部分蔬菜都不怎麼新鮮,所以我還是更喜歡去當地超市買菜。另外,牛油果、波斯黃瓜、羅馬番茄類的沙拉很健康,又不會有青菜沙拉那種彷彿在吃生草的不快感!每年夏天就靠他們活啦~

在外面吃飯的時候確實是西餐味道遠不如同等價位的中餐好吃。願意花錢的話,好吃的還是不少的… 不過我等窮人還是自己在家做咯。


---


上大學的時候很凄慘,學校食堂難吃得想哭,很長一段時間只是為了填飽肚子隨便塞點東西進嘴裡。大二的時候照著下廚房開始學做中餐,周末坐往返一個多小時的公交去華人超市買菜。那時候有空就做個可樂雞翅紅燒排骨什麼的,和男朋友擠在又小又破的學生公寓里分著吃,幸福感爆棚。過年的時候幾個留學生湊一起包一桌餃子,吃得一把鼻涕一把淚。

工作幾年之後雖然廚藝越來越好但是時間越來越少,身材也扛不住天天吃燉肉,就開始琢磨西餐。做了幾次之後發現並沒有想像中的難吃,也就慢慢喜歡上了做簡單的西餐。

最近經常西式中式日式混著來,自創fusion流233 偶爾也會出現黑暗料理,不過總的來講還都意外地好吃。誰知道用日式的醬油+味醂+蜂蜜醬汁代替gravy澆在roast beef上會如此好吃而且低卡!牛排配個上湯娃娃菜那也是極好的!往巴西同事教我的番茄椰奶燉魚湯里放上點烏冬面,嘿,別提多好吃了。

這樣不斷地開發玩脫式料理不光讓做飯變得更有趣,也能吃到更豐富的菜。這也是在美國這樣的多元化國家生活的樂趣之一呢。


不看別的,看看巴西聖保羅的救濟餐 (我覺得大部分中國人日常吃的沒這個好)

-----------------

巴西聖保羅州的好盤子 計劃, 葡文 "Bom Prato", 開始與2000年12月。 旨在為極端貧困人群提供價廉、高質量而健康的食物。

目前在聖保羅州有51家Bom Prato餐廳,其中22家位於州首府聖保羅市, 8家位於聖保羅市衛星城, 6家位於沿海城市,15家位於內陸地區。 目前,所有Bom Prato餐廳 每天提供8萬4千份套餐(聖保羅州總人口4千4百萬)。

提供的食物包括早飯和午飯。

午飯1200卡路里, 包含米飯,豆子,沙拉,塊根類蔬菜,肉,木薯粉、麵包、果汁和甜點, 甜點一般為一個水果。 食客需要付1巴西雷亞爾,政府補貼3.81雷亞爾,6歲以下的兒童補貼4.81雷亞爾,而兒童不需要付餐廳費用。

(1巴西雷亞爾 = 2.1 人民幣)

早餐是午餐提供一年之後開始提供的,早餐提供拿鐵咖啡、巧克力能量飲料或酸奶, 黃油麵包、火腿和水果,總能量約為400卡路里。 食客需要付0.5 巴西雷亞爾 (相當於1人民幣),政府補貼1.03雷亞爾。

從2000年12月開始,截至到2016年8月,總共提供了166.388.852份套餐,包括餐廳改裝等等一共花費 420,122,616.29雷亞爾。

餐廳私人的,餐廳的老闆處於愛心公益,按照政府的要求,提供餐廳所需的各種證件,並保證餐廳非盈利性質,並按照政府的要求和指導,提供配餐。

餐廳也受到不少危機,這兩年,巴西通貨膨脹嚴重, 今年年初,政府給餐廳的補貼漲了10%,但餐廳依然入不敷出,今年不少餐廳老闆威脅說要麼食客收費漲到兩塊,要麼關門。

某好盤子餐館的菜單

周一: 橄欖油蒜香魚、 炸雞、 洋蔥炸肝、胡蘿蔔甜點、 義大利面、木薯粉、沙拉、甜點

周二: 草雞、洋蔥大排、油炸雞蛋、薯條、培根甘藍 、木薯粉、沙拉、甜點

周三: 烤魚、雞肉、洋蔥香腸、土豆泥、千層面 、木薯粉、沙拉、甜點

周四: 牛背肉、雞肉、蛋卷、義大利面、木薯粉、沙拉、甜點

周五: 黑豆飯、魚排、烤雞、義大利面、甘藍、炸香蕉、 木薯粉、沙拉、甜點

一個標準的一元餐,包括: 蘋果、 飲料、雞腿、香腸燉豆子、麵包、大米、蔬菜沙拉 、 根莖類蔬菜、麵包

巴西好盤子 - 聖保羅的救濟餐 - 知乎專欄

聖保羅州社會發展與救助廳官網介紹, 葡萄牙語 Secretaria Estadual de Assistência e Desenvolvimento Social


一般人以為的三明治是這樣的:
(沒什麼好看,沒什麼好吃,還冷冰冰的)

而事實上的三明治有這樣的:

(這個叫panini)

也有這樣的

(這個裡面是龍蝦)

還有這樣的

(裡面是牛肉和厚厚的芝士,叫cheesesteak)

吃這些三文治身心是什麼樣的體驗呢?
答:「爽啊,非常爽!5美金一個三文治,一口咬下去滿滿都是肉和肉汁,咀嚼的過程中還能充分的感受到芝士的香氣,還有洋蔥增加口感,整個又是熱乎乎的,不是一般的爽,我現在每天都還會思念著它呢。」

這些可都是「日常的午餐」,而不是出去旅遊才能吃到的美味哦。

--------------------------

至於Pizza,喜愛討論-實惠以及分量的題主,一個papajohns,extra large(18英寸,相當於45厘米大,國內這個大小比較少見,感謝 @陳新博 私信提醒)的Pizza,只要9.99-14.99美金,一個Pizza可以夠你吃很多頓,上面還有各種肉,蔬菜和Cheese,5-7種不同的食材任你選擇。送到你家門還是火熱的,可以隨便和朋友分著吃。

那可不是國內那種什麼鬼芝心Pizza賣差不多100塊,培根是劣質培根,芝士是普通芝士,連面底都是軟的那種丑貨可以比的。

--------------------------

至於調料和搭配問題。。。我找了一個subway店的吧台給你看看裡面的選項。
從肉到芝士到蔬菜到醬汁到麵包的選擇,每樣都有6種以上,6*6*6*6*6 出來的可是七千多種搭配呢。

--------------------------

當然,如果你堅持說,這些東西吃來吃去都是一個味道。
還會有人抱怨,說下館子隨便吃,怎麼吃都是辣的菜,要麼是重油重鹽,吃了身體負荷大的。再說了,30塊錢一個人的館子,萬一用地溝油或者不幹凈咋辦啊。
雖然說,政治正確的角度回答,最高票的答案多半是「國外就是沒啥好吃的」。不過坦白說,多了解一些真實情況,總歸是沒有壞處的。


(部分圖片來自哪些口味的三明治值得推薦? - 美食 中, @姚小逃和 @Kai Wang的答案)

-------------------------
評論區噪音有點大,我還是關評論了~^_^


答題部分:
印象最深的連續長時間沒吃中餐的體驗有兩個,一是高中時去美國佛蒙特州參加生物夏令營,住在農場附近三周時間,食物非常難吃,白天要徒步走森林,只能早上打包三明治帶著中午吃,高中時的我覺得三明治難以下咽。有次我校的老師午飯時拆開了一大包榨菜,被幾個學生在幾秒鐘內搶光,我不太喜歡榨菜的,當時嘗到榨菜的滋味眼淚都快下來了,三明治就著榨菜變得無比美味,我當時絕不會想到,榨菜竟然可以這麼好吃!

還有一次在法國楓丹白露排演歌劇,排了兩三周,包中晚餐,都是在餐廳吃菲力牛排或者海鮮或魚,每餐如是。按理說法餐是很好吃的,可是連吃了兩周之後,我看到牛排都要吐了,最後竟然破天荒開始吃起蔬菜沙拉了。。。當時我想中餐想的啊。。。

感想:來了歐洲好幾年,什麼基本都可以適應,唯一不能對付的是胃,實在受不了這邊的食物。如果一周都不吃中餐或者日韓泰餐的話,我會瘦五斤。。。頓頓吃三明治或者蔬菜沙拉,連吃三天,我肯定會抑鬱。也喜歡部分法餐意餐,就算聞名全球的英國暗黑料理,英式早餐和周日烤肉也是能吃一吃的,但是你讓我頓頓吃,估計會得厭食症的。

我家住北倫敦比較偏遠的地方,旁邊只有一個披薩店和希臘烤肉店,沒有任何其他的餐廳,體會就是,我的廚藝日漸精湛了,可惜現在一人獨居,只能一次做兩到三頓的,然後一頓吃上一兩天。。。


首先,我們每天吃西餐不是圖裡的那種,而是漢堡/各種三明治/沙拉。
我基本上每天必有一到兩頓漢堡/各種三明治/沙拉,話說聖誕節回國之前連續一個月一頓中餐沒吃。
什麼體驗?已經沒感覺了,能吃就行。
關注我的人可能知道我回答了一個問題,世界上正在發生著哪些國內少有人關注的重要變革? - MasterPa 的回答 裡面說的是一個叫 Soylent 的東西,喝一杯就相當於吃飯了。我之所以對這種我國人民看來簡直是異端的食物感興趣,就是因為我真不在乎吃什麼了...

我是四年前出的國,當時到了一個只有一家中餐的小鎮。我和基友對這家中餐的評價是「開到國內十天必黃」。但即使是這麼難吃,也無法阻擋我隔三差五訂個外賣。
我當時住校,每天做的吃的絕對質量不算差,在加拿大本地人眼裡其實還是很棒的(我有加拿大本地同學特意不回家吃飯,因為學校做的好)。菜單基本上披薩,炸雞,各種意麵,三明治加偶爾現場烤個漢堡等。
但對於我來說,是真吃不下去啊。我一看到意麵就頭疼,總有股 Cheese 味在我腦中徘徊。當時真是感覺「我靠大哥能不能來頓不這麼鬧心的」。真就是每天不願意三次走進食堂,進去就犯噁心。但是雖然這麼說,餓了吃起來也不在乎。但吃完不會有滿足感。
偶爾去趟大城市(多倫多)吃頓地道點的中餐,都能感覺和過節一樣。一點不誇張的說,和基友一起去吃中餐真是一個莫大的享受~堪比寫個程序沒有 Bug 一次通過。至於題主圖上的西餐,對我們來說也是很好吃的,但只是偶爾調劑下口味才會去。

我就這麼吃了兩年,之後搬到了一個新的城市(這次不是小鎮了),邊上有很多中餐。但是我驚奇的發現我吃中餐的次數遠比我想的少多了。我更多情況下考慮的是有沒有什麼「買了就走趕快吃不耽誤時間」的東西。於是就成了家旁邊賽百味和披薩店的常客,有的時候為了圖省事直接在買咖啡的時候買個涼三明治也無所謂。
我最開始沒注意自己口味的變化,直到有一天和在英國的基友打電話他和我抱怨飲食,我原本想說我這中餐多,然後就發現已經好久沒吃了...自己就算做飯,也主要就是做做炒飯而已。
我很好奇自己為什麼變成了這樣,思考的結果是我買吃的的時候對「口味」的要求已經不是那麼高了——這不是說我對美食沒興趣,相反我回國或者在當地發現好餐廳時對美食的熱情比以前更高了;但我真正改變的地方是我可以在不想在乎口味的時候隨時不在乎口味,能吃就行。
至於體驗嘛,就是吃的時候感覺嘴裡有東西,什麼味道好多時候自己都不在乎。


另外別的答主說的也挺對,基本上越南菜泰國菜日本菜也多的是,就算不吃中餐也並不需要執著於吃西餐。

有一篇我自己兩年前寫的文章,節選一部分,大家感受下:

我這個地方,用一句話概括主要問題就是:人民日益增長的中餐飲食需求需要同不會做中餐的廚子之間的矛盾。在資本主義國家,有一條定律就是有需求必定就要帶來市場。作為我這唯一的一家中餐館,Main Garden 肩負了拯救我們中國胃的重任,祖國的霸王花就要靠這裡的養料來滋潤了。但資本主義社會另外一條定律就壟斷的產業一般的都比較不思進取。還好 Main Garden 不屬於這個「一般的」這個範疇,並沒有不思進取—— 而是一直都奔跑在尋找下限的旅途中。

我小時候姥爺在我桌子上留了兩句話,第一句是:學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私以為,這話要是用的 Main Garden 身上,那它遇到的一定是印度洋海嘯。我們幾個基友,都很同意「 Main Garden 果開到天朝,一定開不過十天」的這個看法。

我擰著老乾媽的瓶蓋的時候,總感覺我需要寫點什麼關於 Main Garden 的文章。在即將離開這個居住了兩年的地方之際,有些東西還是有必要紀念一下的。雖說沒事情就願意吐槽 Main Garden,但也不能天天晚上自己燒飯煮麵吧?累的時候,還是要叫上一份外賣送過來的。但一道已經做好的菜,竟然很沒節操的還需要我自己去找老乾媽,辣菜,醬油以及一干調料來自己重新調味,的確很有必要吐槽一下。這道菜就是我剛才點的干煸四季豆。
...
我為人有個特點就是比較謹慎,點這道菜之前特意詢問過基友對這道菜的看法,他用反射著 Dota 光芒的不屑的眼神瞟了我一眼,然後回了我一句:難吃得很。但我為人的另一個特點就是謹慎完了就開始魯莽,所以問完了便心想點來試試,萬一是個驚喜呢。

我預測一向很准,還真是個驚喜,這個四季豆讓我在沒去M記點可樂的情況下,享受了一回干嚼吸管的快感。
...

非全文,但我相信大家能感受到我當時的心情。
但即使是這麼難吃的飯店,在我當時看來也比頓頓吃西餐好。現在回憶一下,再看看自己身邊主動去買的三明治,真是唏噓不已啊。


謝邀。

呃,這個問題,有點像外國人提問:
「在中國的外國人,滿街都是中餐,你們怎麼過日子呢?」
你拿這個問題去問在上海和北京的老外,人家都要笑了……

已經是2015年了,國際大融合時代了。
吃飯的多樣性還會成問題嗎……?


坐標巴黎。
平時在家時(嗯我是自由撰稿人),可以自己做中餐。食材太容易買了。

比如,片皮鴨。

比如蚝油西蘭花。

比如鰻魚飯和味增湯。

比如豆腐。

比如牛尾湯。

出門吃。除了三明治外,還有其他選擇。大城市,亞洲館子鋪天蓋地。


比如,前天吃的是三文魚飯、御好燒、蕎麥麵。兩個人,26歐。

可以吃拉麵。

可以吃創意館子菜。

可以街邊吃德國腸。

傳圖太慢,不一一列了。
簡單說吧:在歐美,多虧了到處生根發芽的亞洲人,亞洲超市亞洲館子簡直鋪天蓋地。阿姆斯特丹水壩廣場往東走附近,廣東館子比荷蘭本地餐館都快多了。巴黎這邊,opera已經被日本餐館佔領,13區根本就是華人和越南兩分天下,巴士底一帶,湖南菜已經要擊倒義大利菜了。

大體上,亞洲飲食隨地生根,實在不用擔心海外華人吃什麼。


當然也有館子稀少的地方,比如瑞典的隆德、葡萄牙的拉各斯這類地方,但一來各地都在國際化,沒有亞洲館子和亞洲超市的地方,真是比大熊貓還珍貴;二來每個國家當地飲食也蠻多樣的。只要放下「中餐之外我啥都不吃」的成見,比如在瑞典習慣吃鯡魚和黑麵包、在葡萄牙習慣吃煎蛋和鱈魚後,不會覺得單調才是。


順便,許多歐洲人只吃個沙拉當午飯,不是缺選擇,而是為了保持身材,或是晚上大吃。


我在意呆利,我和我在意呆利的中國小夥伴們每天吃意餐吃得都挺開心的


作為一個高中兩年大學兩年都在美國窮山溝的怒答!!!
我的高中是在波士頓旁邊的一個窮山溝里的小鎮。小鎮也就千數人口,因為地方偏僻,整個小鎮上就兩家非常不正宗的中餐館,除了我們學校,整個小鎮幾乎沒有中國人!
學校的伙食除了早餐,大部分時候都非常難吃!基本都是能看不能吃的!第一年來的時候同學都調侃說:我們學校每一次都把難吃做到了一個新的境界!每當我覺得這應該是學校做的最難吃的一次飯了時候,在下一次總能帶給我們驚喜……=_=
我是學校僅有的幾個每天都會去吃早餐的人。每天早上6點半去吃早餐。美國的早餐就那幾樣大家都知道:炒雞蛋(後來學校開始弄煮雞蛋了)、香腸或者培根、薯餅等等。反正換湯不換藥的吃。因為一上午都有課不吃早餐會非常餓,而且我是只要不是特別難吃的基本都會吃飽不挑食的好孩子,所以這樣的早餐我吃了四年……QAQ(現在脫離窮山溝了所以不吃了
為了能讓早餐好吃一點,我們一般會在雞蛋上撒番茄醬,其他的也都拌著番茄醬的話會變的好吃一點!
午餐和晚餐簡直是惡夢……因為實在吃不下去,所以我們經常是就喝一些飲料,吃一點水果和甜點之類的湊合一下……我最牛逼的一種吃法是把自助沙拉裡面的涼雞蛋和生洋蔥撒上醬油吃!後來學校提供了米飯和湯以後,我就把米飯泡在湯里吃……總之努力吃點東西才有力氣上課……
高中唯一一次算吃上大餐就是在一次party後,學校買了波士頓的大龍蝦,全校每人限量一隻,但是你要是再去要也會給你。那次真是感動哭了……可惜龍蝦太大太硬,要用鉗子掰著吃,女生嫌麻煩很多都沒怎麼吃,當時有個男生一個人吃了六隻!他說:我要把我的學費吃回來!

後來我大學,學校依然是一個小鎮。整個小鎮沒有中餐館整個學校就倆中國人!另一個還是不住校的ABC!我特么的要哭了啊……而且學校要求:大一新生的meal plan必須是最大額度。學校有兩個餐廳,一個刷次數進去的自助餐,一個是點餐付費的食堂。而大一新生的meal plan是一學期自助食堂次數115次,付費食堂額度是800。錢在卡里,不能取出不能轉賬不能體現!你吃完了不夠可以加,但是吃不完這錢就歸學校了!一學期115次加上800的額度我一個人真是吃到吐啊!!!然後我就真的每天早中晚三餐一次不落的使勁吃啊!!!
我選了最早的8點的課,9點上完就出來吃早飯!然後中午再吃午飯!下午餓了就去吃晚餐!!頓頓不落下!!!努力了一學期後我的自助餐成功刷到了0然後卡里還剩下20多!!
早飯和高中一毛一樣!!全美早餐都長這樣!!!不過多了一個做雞蛋餅的,大叔人很好啊!後來熟了以後我都不說我要吃啥他就直接給我弄啊!!!

然後呢吃的就是這些

這樣的早餐我吃了兩年……

午餐和晚飯,也就是美國人那幾種,各種不同的pasta,各種口味的披薩、漢堡、三明治。有時候會直接買小賣部的沙拉淋上醬汁拌著生菜吃。

我發現自從我來了美國我什麼難吃的東西都吃得下了!只要你餓了!!各種莫名其妙的泰國菜、墨西哥菜同學都吃不下我可以!!而且吃多了發現也不是那麼難吃……

學校的食堂也不是天天就那樣,偶爾還是會開個小灶給你現做一些好吃的東西的!照片突然找不到了找到了來補圖

不過我們學校有些東西還算蠻好吃的。比如說有個叫Italian wedding soup很好喝,還有這個漢堡,是我吃過的最好吃的漢堡……

可能賣相不太好但是味道真心不錯,和快餐店的漢堡很不一樣!

因為學校附近沒有中餐,所以我出去吃大部分還是吃西餐。沒有車只能坐校車,然後去一些mall里吃學校沒有的西餐……所以還是西餐啊!!!!(╯°□°)╯︵ ┻━┻
比如說這個cheesecake factory 的

還有另一家吃海鮮的

雖然比不上中餐但是對我來說已經算改善伙食了……?_?

經過四年這樣幾乎沒有中餐的生活……我已經基本習慣了。不如說有時候中餐吃多了反而會想吃一些西餐。在假期回國的時候吃不到有些美國特有的西餐還會覺得非常想念………

大概就是這樣了


大概就是……南方人在北方一直必須吃面,北方人在南方覺得菜味道很甜的感覺吧。
還有回大陸吃飯對味精十分敏感。
大概題主認為世界上的食物分布是這樣的:

但其實是這樣的

google的圖,侵權刪
-----------------------------------------------------
以上為吐槽。其實各種死線來臨的時候,吃什麼不要緊。當真的開始認真考慮題主你的問題的時候,大概離回大陸也不遠了:)

能有什麼樣的感受,完全是由你自己決定的

在美國讀完本科,大概做飯水平也就是能煮出很不錯的速食麵……還有特別厚顏無恥的去朋友家蹭飯的技能:) 所以以下內容全部為方法論,對地區沒有限制,針對不煮飯,沒時間,還對吃飯有一些追求的同學(缺一個吃飯都完全不會成為問題)
核心技巧就是不斷嘗試!比如:
1. 我曾經把學校里接近10個食堂都吃過,試過各種菜系,得出結論有一個食堂的泰國菜還可以,但是發揮水平不穩定,所以有提供的時候可以去,沒有就pass
2. 我曾經把超市裡所有的微波爐食品的牌子以及那些牌子排名前5的單品都試過(問店員),得出結論lean cuisine不錯,trader joe"s的自己做的冷凍食品的亞洲線不錯,遂囤貨,作為天氣不好和忙的時候的儲備糧
3. 我曾經試過學校所在城市90%以上的food carts (就是賣食品的那種車,如果你所在的城市沒有請默哀),得出Peruvian, Thai, Mediterranean的是健康味道又不錯的,比美國中餐強一萬倍。這個可以作為food cart營業季節的主食來源
4. 學校離一條商業街(算是這個城市最熱鬧的,放中國也就城鄉結合部吧的商業街吧- -),我把上面的餐館都試過了,重點試東亞菜,還有Peruvian, Thai, Mediterranean。不忙的時候坐車1小時 (- -!)去一些遙遠的地方吃pho啊什麼的。這個可以作為不忙的時候的主食來源
另一個核心技巧就是認識靠譜的人求推薦!
請韓國人推薦韓國菜,日本人推薦日本菜 etc 不要信任你美國同學的口味,除非你真的確認他/她品味好 - -
第一次試一家餐館覺得不錯,宜短期內頻繁在店裡不忙的時候造訪嘗試不同的食物,店員就會有印象。此處日本餐館最佔優勢。請自由發揮,很大情況下可以開啟隱秘菜單,還有免費甜品 :D 如果覺得廚師靠譜,還可以讓廚師推薦他們喜歡的吃飯的地方。此處請諮詢 @聞佳姐姐
試餐館的時候建議一個人去,這樣比較好控制吃飯的節奏,而且對食物的印象不會被對同吃的人相處的感受影響,和廚師店員聊天也方便


土耳其肉餅不要太好吃好嗎。。三明治也有很多種的,就超市裡面賣的,同一個牌子也有五六種不同口味,更不用說店裡賣的了。。而且,除了西餐,還有日料韓餐墨西哥菜泰國菜等等可以周末解饞用,學校食堂的菜種類也很多,而且挺好吃。。不過吃不慣的人。。就沒辦法了。。真怨念的一點是,他們吃飯喜歡配飲料不喜歡配湯。。他們的湯都是鹹的要死用來蘸麵包的。。實在想吃中餐,可以在家自己下廚嘛!!!留學僧的廚藝就是這麼練出來的=w=


苦中作樂唄,
在美帝的學校自助食堂有三明治,
美國人一般都是長麵包夾點蔬菜和火腿就點腌黃瓜和「沒奶子」。

我不一樣,
我每次去三明治區,
就叫小哥用美式烙餅(話說那玩意叫什麼啊!?我一直叫它this one this one,plz~模樣跟味道都跟國內的烙餅很像,不過是涼的。)夾一堆牛肉,一片生菜,一片芝士,裹起來烤一下,斜刀一切,去調味區撒點辣椒孜然。
bingo~老北京牛肉卷~

從飲料區拿包紅茶對點牛奶和糖,
微波爐轉一下,
bingo~奶茶。


每次吃的時候,
身邊的美國同學都一副,
「WTF?!你從哪變出這種東西?」的表情。


恩,我就是來曬一下我做的飯。


有人的地方就有中餐館吧,你甭管正不正宗,肯定有。

上次去楓葉國魁北克省的山區度假,真的是小鎮都有中餐館,而且聖誕還開門。

歐洲不知道,北美這種文化大融合,西餐廳照樣有做中餐,這是噱頭。

我在楓葉國學廚的時候,也是吃廣意的西餐居多,回國了,還有點想念。
想吃越南春卷,越南拌米粉,冬蔭功湯,白醬意麵,千層面,綠醬薄皮披薩,烤牛排骨,酥皮牛肉派,羅宋湯,法式洋蔥湯,奶油西蘭花湯,煎三文魚。。。。。


推薦閱讀:

女朋友長得丑是種怎樣的體驗?
和美女合照是一種怎樣的體驗?
有一個脾氣暴躁的母親是一種怎樣的體驗?
長得不開心是一種怎樣的體驗?
過度中二是種怎樣的體驗?

TAG:移民 | 歐美 | 西餐 | 中餐 | X是種怎樣的體驗 |